宋建如;熊英;赖婷
目的:探讨呼吸训练及系统的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的疗效,为COPD的治疗与护理提供参考。方法将9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给予呼吸训练及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肺功能改善情况及治疗的有效率。结果与对照组常规护理比较,观察组肺功能各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呼吸训练配合系统的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COPD患者呼吸肌肌力和耐力,改善患者肺功能,对治疗有效率有较大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卒中单元模式下早期康复治疗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内科卒中单元病房住院的1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观察组86例患者在卒中单元模式下采用早期康复治疗,对照组84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7.68%,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卒中单元模式下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具有较佳的疗效,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龙媛熙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在监护室室温环境下有创机械通气模拟肺入口端温度与湿度的关系曲线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使用机械模拟肺体外模拟有创机械通气模式,使用NPB 840和Drager Savina 4呼吸机呼吸机,逐一改变加温湿化器的输出温度、呼吸及管路的长度、加热导丝、通气参数(潮气量、通气频率)等的同时(每次改变单一变量)采集模拟肺入口端温度及相应的绝对湿度值,并记录各影响因素的变量值。结果在监护室稳定环境(室温控制在22~24℃,相对湿度60%~70%)下模拟肺入口端温度与绝对湿度呈指数曲线关系;模拟肺入口端的温、湿度受加温湿化器的温度、螺纹管的长度及加热导丝的影响( P<0.001),但与呼吸机的型号、参数设置(潮气量、通气频率)无关。结论临床护理人员根据口插管入口端温度能基本估算与其相关的绝对湿度,能够为进一步探索有创机械通气患者口插管入口端适宜的温湿度提供条件,为创造患者合理的湿化环境提供依据。
作者:吴晓蓉;王芳;董元伟;吕丹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对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 CRF)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肺癌患者9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除接受常规护理外,由专职护士进行PDCA循环持续质量管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癌因性疲乏状况、生活质量状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Piper疲乏修正量表行为、情感、躯体、认知及疲乏总分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均P<0.05),疲乏程度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较对照组增加(均P<0.05)。结论持续质量护理模式可显著改善癌因性疲乏,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徐艳;吴晶;蒋志红;李盼盼;彭瑞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呼吸内科住院患者21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采用护理风险管理。结果观察组的病房管理评分、基础护理质量评分以及消毒隔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和医护人员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意外事故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呼吸内科病房护理工作中采用护理风险管理,可提高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预防或者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岚云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第四代手术室的出现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医疗环境。手术室各种医疗设备越发向信息化、精密化、数字化、智能化和自动化方向发展。分析手术室设备使用管理上容易出现的问题,建立手术室设备管理的组织机构,制定手术室设备管理、使用、定期检查保养制度,有助于手术室各种设备发挥大效能。
作者:周茁;万冬青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护理治疗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3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12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60例患者采用综合康复护理治疗,对照组6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为88.33%,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的FPG、2hPG、HbA1c等指标较对照组患者出现了明显改善,组间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依从率为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综合康复护理治疗有利于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改善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情况,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杨清灵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了解高校护理教师评判性思维情感倾向的现状情况。方法采用中文版评判性思维情感倾向性调查表(CTDI-CV)对6所医学高校97名护理教师进行问卷的调查。结果护理教师评判性思维情感倾向总分数为(303.59±26.03)分,其中开放思想、分析能力、系统化能力、评判思维自信心、求知欲、认知成熟度等6项特质的分数均>40分。结论在护理教学工作中应重视并培养护理教师的评判性思维能力。
作者:黄卫东;刘俊玲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前列腺电切联合输尿管结石碎石术术中配合及护理要点。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接受前列腺电切联合输尿管结石碎石术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对手术中配合及护理工作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手术中的注意事项以及心得体会。结果患者74例,出现输尿管上段结石冲入肾盂情况1例,其余73例中、下段输尿管结石被碎率均达到100%,在手术后一个月的结石复查中,结石排尽率达到100%。结论行前列腺电切联合输尿管结石碎石术,充分完善的术前准备、术中娴熟的配合以及对患者的密切观察都是保证手术顺利完成的重要保障,这要求医护人员熟悉手术操作和器械使用方法,积累丰富的手术经验,不断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作者:陈玲娣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术前访视在肝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3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实施肝癌手术的10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57例行术前访视的患者作为观察组,52例未行术前访视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访视前和入手术室后的焦虑值、心率的变化和术后的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访视前焦虑评分、心率,对照组患者访视前和入手术室后的焦虑评分、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访视前和入手术室后的焦虑评分、心率,两组患者入手术室后焦虑评分、心率及术后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通过对肝癌手术患者术前访视的探讨,得出肝癌患者行术前访视可以有效缓解焦虑情绪,维持正常心率,提高术后满意度。
作者:李晓燕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采用危险因素评估,实施预见性控制管理对老年住院精神病患者呼吸系统感染发生率影响。方法将1288名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在医院感染管理中采用危险因素评估,实施预见性控制管理,对照组采用传统管理方法。结果实验组患者呼吸系统感染发生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患者诊断器质性精神障碍、伴发躯体疾病种类越多、住院时间越长、生活起居部分自理甚至需协助、四肢活动受限,发生呼吸系统感染的危险性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年龄越大、吸烟、孤僻懒散,发生呼吸系统感染的危险性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危险因素评估,实施预见性控制管理能显著降低呼吸系统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王丽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在促进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苏醒和预防感染中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ICU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感染、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感染发生率、ICU死亡率显著少于对照组,感染发生时间、清醒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入院时的Karnofsky预后评分和生活能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转出ICU时,观察组的Karnofsky预后评分和生活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能够显著提高专科护理质量,解决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实际问题,减少感染的发生,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牛辉妮;戴丹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超声引导微波消融治疗肝脏肿瘤患者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采用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的肝脏肿瘤患者84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本组患者均在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对照组患者按肝脏肿瘤及简单的术中常规健康教育,对干预组患者进行微波消融治疗的术前、术中、术后健康教育。采用问卷调查患者超声引导下热消融术相关知识知晓情况,患者对超声引导下热消融术操作过程、焦虑程度、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相关知识平均得分为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焦虑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患者术后肝功受损、肝区疼痛、发热及其他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对微波消融治疗的肝脏肿瘤患者术前、术中、术后进行健康教育能够提高患者相关知识知晓程度,降低患者焦虑程度,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对手术顺利完成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燕达;冯锦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冠心病二级预防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88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及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处理措施的基础上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及个体化生活习惯矫正。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肥胖、饮酒过量、抽烟、运动不足、高盐高脂饮食、严格遵守医嘱用药、心绞痛发作的例数及动脉血压、血脂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干预1年后干预组患者的肥胖、饮酒过量、抽烟、运动不足及高盐高脂饮食例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例数明显产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及血脂相关指标均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增加对治疗措施的依从性,降低冠心病发作高危因素及发作频次。
作者:汤忠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进一步研究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切口护理的临床护理对策,为患者提供佳护理方案。方法收集了2010年2月至2011年2月来我院进行气管切开手术急救的10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研究,为上述患者提供积极的临床综合护理。结果通过积极护理干预,上述100例患者,仅有4例患者出现切口感染,感染概率为4.0%;置管时间在2~40 d,平均置管时间为11.2 d。结论对气管切开术后患者进行积极的护理干预,实施全面的切口、咽部护理,呼吸道护理,药物性套管垫护理,严格无菌操作,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强饮食护理,能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概率,缩短置管时间以及疾病治愈时间,大大降低患者的痛苦,提高治疗的效果与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王秀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配合健康教育路径对眼科住院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2~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眼科患者212例,采用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6例。对照组按传统方法开展健康教育,观察组成立品管圈,配合健康教育路径实施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品管圈配合健康教育路径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提高了眼科住院患者的满意度,有利于创建优质护理服务。
作者:张香蕊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糖尿病胰岛素注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入院需要接受胰岛素注射治疗的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教育指导,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的教育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健康知识掌握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遵医行为显著好于对照组,低血糖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出院时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使健康教育更加科学化、规范化,能够显著提高胰岛素注射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改善治疗效果。
作者:徐月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ICU护士是以人的生命为服务对象的特殊工作群体。多样的工作对象,复杂的工作任务,高压的工作环境给护理人员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压力的不良纾解不仅会影响ICU护士自身的身心健康、造成工作倦怠,甚至是离职。此外,还将对患者疾病诊疗效果和护理效果产生危害。因此,对ICU护理工作人压力源的成因进行分析,有助于找出纾解方案,解决上述问题,提升护理质量的同时增加医院的效益。
作者:张瑜;韩冰;林萍;陈思(综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在小儿哮喘预后康复中的应用。方法将我院接受治疗100例哮喘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出院时仅给予出院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延续性护理,1年后对两组患儿及其家长进行效果调查。结果观察组家长在疾病认知、用药方法、急救知识方面的知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的复诊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年内再次住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在焦虑标分、生活标分、躯体标分等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有利于提高哮喘患儿家长的健康知识掌握率,促进患儿健康行为形成,提高出院后的生活质量。
作者:郝英双;胡萃;孙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强化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降压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诊治的151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75例和干预组7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强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干预前后血压降低及达标率、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改善状况。结果干预组强化护理干预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各项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组降压效果及血压达标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生活质量各项指标改善状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血压控制达标率,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吴洪晶 刊期: 201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