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初中生师生关系在心理虐待忽视与校园欺凌间的中介作用

张世麒;张野;张珊珊

关键词:人际关系, 虐待, 精神卫生, 暴力, 学生
摘要:目的 探讨初中生师生关系在心理虐待忽视与校园欺凌间的中介作用,为缓解初中校园欺凌问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儿童心理虐待与忽视量表、初中生师生关系调查问卷和中学生实施传统/网络欺凌行为问卷,对从辽宁省方便抽取的4所初中的924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男生的心理忽视、传统欺凌和网络欺凌得分均高于女生(t值分别为2.75,3.15,4.97,P值均<0.05);在心理虐待、心理忽视、传统欺凌和网络欺凌、师生关系得分上年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心理虐待与忽视和传统欺凌、网络欺凌均呈正相关(P值均<0.05);师生关系和心理虐待与忽视、传统欺凌、网络欺凌均呈负相关(P值均<0.05).心理忽视与虐待不仅能直接影响初中生的传统欺凌和网络欺凌,还可以通过师生关系的中介效应间接影响传统欺凌和网络欺凌,直接效应分别为0.310,0.280,间接效应均为0.078.结论 师生关系在初中生心理虐待与忽视和传统/网络欺凌间均起部分中介作用.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初中生师生关系在心理虐待忽视与校园欺凌间的中介作用

    目的 探讨初中生师生关系在心理虐待忽视与校园欺凌间的中介作用,为缓解初中校园欺凌问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儿童心理虐待与忽视量表、初中生师生关系调查问卷和中学生实施传统/网络欺凌行为问卷,对从辽宁省方便抽取的4所初中的924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男生的心理忽视、传统欺凌和网络欺凌得分均高于女生(t值分别为2.75,3.15,4.97,P值均<0.05);在心理虐待、心理忽视、传统欺凌和网络欺凌、师生关系得分上年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心理虐待与忽视和传统欺凌、网络欺凌均呈正相关(P值均<0.05);师生关系和心理虐待与忽视、传统欺凌、网络欺凌均呈负相关(P值均<0.05).心理忽视与虐待不仅能直接影响初中生的传统欺凌和网络欺凌,还可以通过师生关系的中介效应间接影响传统欺凌和网络欺凌,直接效应分别为0.310,0.280,间接效应均为0.078.结论 师生关系在初中生心理虐待与忽视和传统/网络欺凌间均起部分中介作用.

    作者:张世麒;张野;张珊珊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中国基于学校儿童青少年意外伤害综合干预效果的Meta分析

    目的 评估基于学校的中国儿童与青少年意外伤害综合干预措施的效果,为今后学校意外伤害的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PubMed,EMBASE,CINAHL,SCOPUS,PsycINFO,BIOSIS Previews数据库,收集由建库至2018年2月3日的中国基于学校儿童与青少年意外伤害综合干预措施相关文献,用相对危险度(RR)及其95%置信区间(95%CI)作为干预效果测量的指标,使用R 3.3.3软件进行分析,采用Meta回归和亚组分析探索异质性来源研究协变量对合并效应的影响.使用漏斗图与Egger加权线性回归法评估发表偏倚,采用敏感性分析判断结果的稳定性.结果 终有23篇随机对照试验纳入分析,被纳入研究的总样本量为52 387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基于学校的意外伤害综合干预措施效果的合并效应量RR(95%CI)值为0.67(0.60~0.74).Meta回归分析与亚组分析发现,对儿童和青少年研究对象的学段越高相应的RR值越小.敏感性分析显示结果较为稳定.结论 中国基于学校的意外伤害综合干预措施能够有效预防儿童与青少年意外伤害的发生.

    作者:郝秀奇;代涛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促进城市中小学营养状况的社会生态学模型应用

    中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其膳食营养是否均衡、生活方式是否健康,不仅直接影响着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和智力的正常发展,还关系着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城市中小学生的营养健康状况已有明显改善,但仍面临着若干问题.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显示,从2002到2012年,我国城市6~17岁儿童青少年的超重肥胖率从低于12.9%上升到18.4%,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患病率也有所上升[1].超重肥胖检出率的迅速增长和慢性疾病低龄化等问题已成为影响我国城市儿童青少年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和沉重负担.

    作者:张倩;甘倩;徐培培;赵文华;胡小琪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台州市中小学校课桌椅分配符合情况分析

    课桌椅是中小学校供学生学习的基本设备,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姿势习惯,减少疲劳,提高学习效率有着重要作用[1].使用与身高不匹配的课桌椅不但会影响学习效率,还会有损学生健康,如容易引起疲劳、近视、脊柱弯曲等[2-6];此外,课桌椅也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及学习行为,从而影响学习成绩[7].为了解台州市中小学校课桌椅和学生身高的符合情况,笔者于2017年开展了课桌椅分配符合情况调查,为改善教学环境提供依据.

    作者:周潇潇;姜叶;杨淑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贵阳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目的 了解当前贵阳市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为中小学校开展心理卫生服务和相关教育决策提供实证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贵阳市小学生1 295名,中学生2 426名,分别使用小学生心理健康评定量表和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小学生心理问题总检出率为1.5%;中学生中,存在轻度心理卫生问题者占33.9%,中等及以上程度问题者占4.8%.小学阶段男生在学习障碍、社会适应障碍、品德障碍、不良习惯、行为障碍、特种障碍6个维度上得分比女生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44,4.84,7.73,4.17,2.71,2.42,P值均<0.05);中学阶段女生在强迫症状、敌对、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情绪不稳定维度得分及总均分比男生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留守中小学生各维度的得分比非留守中小学生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农村中小学生比城市学生各维度的得分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中学生的学习压力与量表中其他心理因子呈正相关(P值均<0.05).结论 需重点关注留守学生和农村中小学生的心理卫生问题,心理健康教育要结合学生发展的心理特点区别对待.

    作者:张微;张宛筑;袁章奎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冲动性对手机依赖的影响及其交互作用

    目的 探索主观幸福感与冲动性对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影响及其交互作用,为大学生手机依赖的预防与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取样方法,选取湖北省某高校2 394名在校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手机依赖指数量表(Mobile Phone Addiction Index,MPAI)、Barratt冲动性量表(Barratt Impulsiveness Scale,BIS-Ⅱ)和总体幸福感量表(General Wellbeing Schedule,GWB)进行测量.结果 不同手机依赖水平大学生的冲动性、主观幸福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手机依赖者的冲动性得分高于低手机依赖者,主观幸福感得分低于低手机依赖者(F值分别为252.35,282.06,P值均<0.01).手机依赖与个体冲动性呈正相关、与主观幸福感呈负相关,冲动性与主观幸福感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45,-0.48,-0.62,P值均<0.01).在以手机依赖为因变量的回归方程中,冲动性与主观幸福感交互作用项的回归系数有统计学意义(β=0.23,t=2.34,P<0.05),且引入交互作用项后新增解释量亦有统计学意义(△R2=0.28,P<0.05).结论 主观幸福感和冲动性对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影响有交互作用,主观幸福感在冲动性和手机依赖之间起调节作用.

    作者:牛露颖;黄海;郭兰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中学生人际宽恕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及宽恕干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中学生人际宽恕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评价人际宽恕干预效果,为中学校园开展人际宽恕干预辅导、改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人际侵犯动机问卷(Transgression Related Interpersonal Moilvations Scale-18,TRIM-18)、一般心理健康问卷(General Health Questionnaire-12,GHQ-12)对山东省济南、青岛、日照、滕州8所中学的578名中学生进行测评,然后选取其中64名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为期8周的宽恕辅导干预,在此期间对照组不予处理.干预后对2组学生使用上述问卷再次施测.结果 相关分析显示,人际宽恕总分与心理健康总分呈正相关(r=-0.27,P<0.01).干预后,实验组人际宽恕总分、善意动机因子分增加,报复动机因子、回避动机因子、GHQ-12总分、焦虑抑郁因子、社会功能不良因子和丧失信心因子分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中学生人际宽恕有利于心理健康,实施人际宽恕干预可以有效提高中学生人际宽恕水平,并改善其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李忠臣;王康;刘晓敏;李贵成;翟渊涛;张红静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重组人生长激素联合心理干预治疗特发性矮小症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联合心理干预治疗特发性矮小症的临床效果,为特发性矮小症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将恩泽医院收治的80例特发性矮小症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营养支持,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重组人生长激素联合心理干预治疗;比较2组患儿治疗前后的心理状况、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生长参数及并发症等.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情绪稳定性和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得分(3.49± 1.25,7.52±2.48)均低于对照组(5.63±1.53,10.84±2.73)(t值分别为6.85,5.69,P值均<0.01);观察组患儿的IGF-1[(329.53±104.44) ng/mL],IGFBP-3[(4.07±1.18) μg/L]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07.36±75.38)ng/mL,(3.31±0.94) μg/L](t值分别为6.00,3.19,P值均<0.01);观察组患儿的年生长速度、预测成年身高[(9.45±2.38)(169.27±8.36) cm]均明显高于对照组[(5.96±1.62) (164.41±9.54) cm](t值分别为7.67,2.42,P值均<0.05);2组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5%,17.5%,P>0.05).结论 特发性矮小症患儿实施重组人生长激素联合心理干预治疗可缓解焦虑、稳定情绪、提高IGF-1和IGFBP-3水平,促进生长发育.

    作者:陈秀芳;冯海英;蔡玲芳;管敏昌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南京市2011-2016年15~24岁人群艾滋病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2011-2016年南京市15~24岁人群艾滋病病毒(HIV)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在青少年中开展宣传教育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2011-2016年南京市报告的15~24岁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流行特征以及15~24岁男男性行为者(MSM)哨点监测数据.结果 2011-2016年南京市共报告15~24岁HIV/AIDS 883例,历年报告的病例数占当年病例报告总数的比例呈上升趋势(X2毛势=10.63,P=0.001).15 ~ 24岁HIV/AIDS病例以外地户籍、学生和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为主,同性性传播占83.5%,构成比呈逐年增加趋势(X2=28.16,P<0.01);通过检测咨询发现的占51.4%,构成比呈逐年增加趋势(x2=68.20,P<0.01).2011-2016年南京市共报告青少年学生HIV/AIDS 319例,其6年的平均增长速度(33.9%)高于同期所有15~24岁HIV/AIDS(18.9%),青少年学生病例中经同性传播所占比例(93.4%)高于校外青少年病例(77.8%),经献血筛查发现所占比例(14.1%)高于校外青少年(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15~24岁MSM梅毒总阳性率为5.4%,HIV总阳性率为7.3%.结论 南京市15~24岁人群中艾滋病流行形势严峻,亟需加强学生群体和MSM的艾滋病宣传教育和干预措施.

    作者:徐园园;李小杉;吴苏姝;刘黎;郭璐;李昕;朱正平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残障青少年获取性教育与生殖健康服务的定性研究

    目的 了解学校老师对残障青少年获取性教育与生殖健康服务的态度、认识和建议以及学校开展残障青少年性教育面临的困难,为更好地满足残障青少年需求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上海、北京和陕西农村地区对视力、听力、肢体和智力障碍青少年的性教育相关老师、班主任/生活老师以及校医进行个别深入访谈,共完成个人深访29人.结果 多数受访老师认为有必要对残障青少年进行性教育,性教育相关老师对性教育内容的理解更全面.城市访谈涉及8所特殊学校,其性教育开展状况明显好于农村访谈涉及的4所普通学校和1所特殊学校,但缺乏统一的教学标准,内容也不全面.绝大多数受访老师认为残障青少年也需要生殖健康服务,但他们几乎都没听说过社会上有特别考虑残障青少年需求的生殖健康服务.结论 残障青少年获取性教育和生殖健康服务面临较多障碍.应提高相关政府部门及教育和服务机构对残障青少年性教育与生殖健康服务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推动学校性教育的开展,消除残障青少年获取生殖健康服务的障碍.

    作者:涂晓雯;胡塔静;李红艳;楼超华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大学生亲子依恋和同伴依恋对手机成瘾的影响

    目的 探讨大学生手机成瘾状况与亲子依恋、同伴依恋的关系,为减少大学生手机成瘾行为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Mobile Phone Addiction Tendency Scale,MPATS)、父母与同伴依恋量表(Inventory of Parent and Peer Attachment,IPPA),对整群抽取的1 109名湖南省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不同性别大学生手机成瘾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28,P<0.05),女生的手机成瘾程度高于男生.大学生手机成瘾与亲子依恋、同伴依恋量表中的沟通、信任因子均呈负相关,与疏离因子呈正相关(P值均<0.01).同伴依恋在父子依恋与大学生手机成瘾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为-0.052,占总效应的26.7%;同伴依恋在母子依恋与大学生手机成瘾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为-0.052,占总效应的24.9%.结论 亲子依恋、同伴依恋与手机成瘾关系密切,亲子依恋可以通过同伴依恋影响大学生手机成瘾.

    作者:卿再花;曹建平;吴彩虹;刘丽君;刘小群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天津市部分大学生体力活动水平与身体成分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天津市大学生体力活动水平与身体成分的相关性,为提高大学生健康水平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招募天津大学、天津商业大学、天津理工大学363名在校大学生为测试对象.采用InBody 520人体成分分析仪测量身体成分,采用ActiGraph-GT3X加速度计记录7d体力活动数据.运用SPSS 23.0软件分析数据.结果 男生肌肉量、去脂体重、骨骼肌、躯干肌肉量均高于女生,体脂百分比低于女生(t值分别为6.20,6.16,6.18,6.47,-3.09,P值均<0.05).男、女生每天静坐时间均为10 h,女生每天中高等体力活动时间低于男生.男、女生每天静坐时间与体脂百分比、体脂肪均呈正相关,与肌肉量、去脂体重、骨骼肌、躯干肌肉量均呈负相关(P值均<0.01);每天轻体力活动时间、每天中高等体力活动时间、日均能量消耗、每周运动次数、每周运动时间与体脂百分比、体脂肪均呈负相关,与肌肉量、去脂体重、骨骼肌、躯干肌肉量均呈正相关(P值均<0.05).结论 静坐时间过长是天津市大学生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增加中等以上体力活动时间可以降低肥胖风险.

    作者:汪海伟;李占宇;张晓丹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重庆市贫困农村寄宿制学生营养状况分析

    目的 了解重庆市贫困农村寄宿制学生营养现状,为营养改善与干预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在重庆市12个贫困农村国家营养改善计划覆盖县中的寄宿制学校,采用随机抽样原则,从学校食堂供餐、企业(单位)供餐和家庭(个人)托餐3种供餐模式中分别抽取30%的小学和初中共24 075名学生统一测量身高和体重.结果 贫困农村寄宿制学生营养不良检出率为15.43%,男生为17.98%,女生为12.61%,男生高于女生(X2=131.55,P<0.01).低年龄组(6~9岁)的营养不良检出率普遍低于高年龄组(10~15岁),其中11岁组的检出率高,为19.46% (X2=74.10,P<0.01).超重检出率为7.43%,男生(8.23%)高于女生(6.45%)(X2=27.54,P<0.01).6岁组的超重率高,为10.79%.结论 重庆市贫困农村寄宿制学生营养不良率低于2012年全国平均水平,但肥胖超重依然存在.在改善营养不良的同时要注意肥胖超重的预防控制.

    作者:熊鹰;陈京蓉;王文斟;廖和平;周安政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南充市中学生心理求助状况及专业心理求助态度

    目的 了解南充市中学生的心理求助状况及专业心理求助态度,为中学生心理问题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分层整群随机抽取南充市6所中学的2 219名在校学生,运用自编问卷及专业心理求助态度问卷评定中学生的求助状况及专业心理求助态度.结果 中学生遇到心理困惑时,仅22.8%愿意寻求专业心理援助,62.9%寻求非专业心理援助,14.3%谁也不愿意找;仅3.8%的学生曾寻求过专业心理援助.女生在专业心理求助态度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均高于男生(t=-5.52 ~-3.11,P值均<0.01);愿意寻求专业心理援助的学生在求助态度总分和各因子得分上均高于不愿意者(t=-8.31-3.57,P值均<0.01);初中生的自我认知、信任性和求助态度总分高于高中生(t=2.19~4.65,P值均<0.05).结论 南充市中学生寻求专业心理援助的意愿较低,男生和高年级学生的专业心理求助态度更消极.需加强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升专业心理求助的积极性.

    作者:雍那;任玉玲;王春元;杨仕龙;唐雷;丁祥洪;喻元凤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重庆市青少年吸烟行为与感觉寻求冲动性的关系

    目的 了解青少年吸烟行为与感觉寻求、冲动性的关系,为预防和降低吸烟行为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在重庆市某区选取初中、高中和大学各1所.在初中及高中采取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所有在校生,在大学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共抽取4 235名青少年完成吸烟行为问卷、冲动性和感觉寻求量表.结果 青少年吸烟率为13.2%;不同性别、生源地、父母文化水平、学段的青少年吸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61.93,24.76,24.50,13.73,P值均<0.01).不同吸烟情况、性别、生源地青少年的感觉寻求(Z值分别为-13.47,-2.85,-3.62,P值均<0.01)和冲动性(Z值分别为-8.21,-4.72,-2.94,P值均<0.01)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吸烟、男生、城市青少年2种特质得分均高于相应组;不同父母文化水平青少年的感觉寻求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6,P<0.01);不同学段青少年的冲动性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51.03,P<0.01).青少年吸烟行为与感觉寻求、冲动性之间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2,0.13,P值均<0.01);感觉寻求(OR=1.229,95%CI=1.182~1.278)、冲动性(OR=1.057,95%CI=1.001~1.117)能够影响青少年吸烟.结论 学校应结合青少年感觉寻求和冲动性的特点进行吸烟行为预防和干预.

    作者:胡春梅;王蕾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埃文郡亲子纵向研究队列及启示

    埃文郡亲子纵向研究队列(Avon Longitudinal Study of Parents and Children Cohort,ALSPAC)又称为“90年代的儿童”(children of 90s),是目前世界上依从性好、影响力大的出生队列之一.埃文郡亲子纵向研究队列是由英国的布里斯托大学从1991年对居住于埃文郡的孕期妇女及其子女进行的长期、大规模的研究,至今已经持续20多年.随后,研究者又将范围扩大至以上90后儿童的下一代,这是目前唯一包含三代人信息的一项出生队列研究,为系统地研究健康的代际效应提供了平台,也能揭示不同时代母婴健康状况的变化趋势.该项研究集中收集研究对象各种因素的暴露情况,阐述了多种儿童及青少年健康问题的危险因素,为今后的相关研究甚至政策制定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本文简介其研究设计、重要的结果,并分析其对我国出生队列研究带来的启示.

    作者:刘婷婷;陶芳标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广州市三四年级小学生基于生死取向生命教育的短期效果评价

    目的 探索基于生死取向的生命教育在三四年级小学生中开展的短期效果,为推广小学生生死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2017年3-5月,选取广州市天河区某实验小学三、四年级各1个班作为干预组,进行8期生命教育系列课程干预,选取对应年级各1个班作为空白对照组,采用死亡概念量表、生死态度量表和儿童青少年生活质量量表中儿童心理功能评定维度分别在干预前、干预后1周、干预后1个月进行调查.结果 人际关系、自我概念、负性情绪和自我满意度不存在组别与时间的交互作用(P值均>0.05),生命教育对负性情绪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F=6.27,P=0.013).死亡概念和生死态度存在组别与时间的交互作用(F值分别是3.31,4.38,P值均<0.05),进行单独效应分析后,干预对学生1周后、1个月后生死态度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基于生死取向的生命教育有利于改善中年级小学生的负性情绪和生死态度,并且对生死态度的正向提升有即刻和短期效果,在死亡概念成熟过程中起催化剂的作用.

    作者:王苏维;江来明;肖强花;李婷;高钰琳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安徽省大学生急救知识普及情况及培训效果评价

    目的 了解安徽省大学生急救知识的普及情况,并探究适合的急救知识普及方式.方法 对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的安徽省6所大学的1 132名学生分组后,分别施予同伴教育培训、多媒体课堂教育、操作演练及情景模拟和报刊、黑板报、宣传栏等急救知识展览4种培训方式,培训时间共180 d,并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安徽省大学生对急救知识掌握程度较差,大学生急救知识得分为(65.01±17.42),其中“正确处理酒精中毒”急救行为的知晓率高(1 040人,91.87%),“胸外心脏按压频率”的知晓率低(304人,26.86%);在施予操作演练及情景模拟、多媒体课堂教学及同伴培训教育的培训方式后,急救知识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操作演练及情景模拟法培训效果显著优于其他方法(P值均<0.05).结论 安徽省大学生亟待急救知识普及工作的开展;操作演练及情景模拟法为佳普及方式.

    作者:邱洁萍;孙梦雨;吴之涵;张倩;朱爽秋;陈博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中国11~18岁青春期男生首次遗精年龄与睡眠时间的关系

    目的 探讨2014年中国11~18岁青春期男生首次遗精年龄与睡眠时间的关系,为研究青春期发育的影响因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数据中63 464名11~18岁青春期男生的身高、体重、首次遗精情况和睡眠时间等数据,将研究对象分为睡眠较充足组和睡眠较少组.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和多水平模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1~18岁男生的平均睡眠较充足报告率为30.02%(19 054名).从总体上看,首次遗精报告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其中,在睡眠较充足组中,首次遗精报告率从11岁的4.54%(107名)增长到18岁的98.59%(2 167名);睡眠较少组中,首次遗精报告率从11岁的5.29%(244名)增长到18岁的98.64%(5 855名).14,15岁年龄段的男生首次遗精发生情况与睡眠是否充足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控制城乡、年龄、身高、体质量指数(BMI)等因素后,相对于睡眠较少组,睡眠较充足组男生首次遗精发生的OR值为0.92(95% CI=0.87~ 0.97),居住在农村、身高、BMI均与男生首次遗精年龄呈负相关(P值均<0.05).多水平模型分析发现,在控制其他因素后,睡眠时间越长,首次遗精的发生概率越低,OR值为0.94(95% CI=0.92~ 0.97).首次遗精年龄与睡眠时间的关系在省份水平不具有组内聚集性(ICC<0.01),在年龄水平具有明显的组内聚集性(ICC=0.72).结论 青少年睡眠情况与男生的首次遗精时间有密切联系,可能是影响男生青春期发育与性成熟的重要因素.应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儿童青少年的正常睡眠时间,保证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

    作者:温勃;董彦会;杨招庚;李艳辉;董彬;马军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宁夏地区中小学生贫血患病率与体能因素的相关性

    目的 分析宁夏地区中小学生贫血患病率与体能相关因素的关联,为该地区中小学生贫血提供多种防治途径.方法 资料来自2014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数据,共选取3 633名7,9,12,14岁中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测定血红蛋白浓度,采用HemoCue法诊断贫血.结果 宁夏地区中小学生贫血患病率为8.4%.其中女生高于男生,低年龄组高于高年龄组(7,9,12,14岁组分别为11.4%,10.0%,6.3%,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7.48,28.08,P值均<0.05).50 m跑成绩不合格的学生贫血患病率明显高于其他组,成绩优秀组贫血患病率低.耐力跑成绩良好、合格的学生贫血患病率较高.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50 m跑、耐力跑成绩均为中小学生贫血患病的影响因素(P值均<0.05).结论 宁夏地区农村、女生贫血患病率依旧较高,体能成绩与中小学生贫血患病有关联.应加强教育宣传,提高中小学生身体素质.

    作者:王珺怡;董彦会;李艳辉;陈妍君;赵海萍;马军 刊期: 2018年第08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