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晓雯;胡塔静;李红艳;楼超华
目的 探讨户外暴露时间对学龄期儿童近视发生发展的作用,为预防儿童近视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 在2017年期间整群收集温州地区3所小学一至三年级学生,以右眼作为研究眼,随机分配3所学校执行不同的户外干预措施.试验组1(357名)由老师督促被试课间在户外操场自由活动,试验组2(353名)由老师督促被试课间及下午放学后在户外操场自由活动1h,对照组(366名)不做干预.随访时间1年.检查3组对象在干预前和干预后的屈光状态及度数、眼轴、近视增长率,采用多元性线性回归分析影响非近视眼向近视偏移的相关因素.结果 随访1年后,3组被试的屈光度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5.55,P<0.01),分别为对照组(-0.52±0.45)D,试验组1(-0.42±0.39)D,试验组2(-0.16±0.37)D;对照组中新增近视60例(60眼),近视增长率为16.4%;试验组1新增近视32例(32眼),近视增长率为9.0%;试验组2新增近视20例(20眼),近视增长率为5.7%,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37,P<0.01);3组的眼轴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2.61,P<0.01),分别为对照组(-0.32±0.21)mm,试验组1(-0.24±0.17)mm,试验组2(-0.12±0.15)mm.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发生近视偏移变化的影响变量有学龄、户外暴露干预(P值均<0.01).结论 增加户外时间能有效控制眼轴增长及近视度数增加,预防及阻碍近视的发生发展.
作者:李静一;刘芙蓉;周晓伟;李长安;黄海虹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比较2011和2016年中国西部被调查地区12~ 35月龄儿童乙肝疫苗全程及时接种率及其不公平程度,为促进西部地区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的及时性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多阶段按容量比例概率抽样法,通过问卷调查及抄录预防接种证乙肝疫苗接种信息的方法,分别调查2011和2016年中国西部7个省/自治区的14个县1 738和1 244名携带免疫接种证的12~ 35月龄儿童乙肝疫苗全程及时接种情况.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探究乙肝疫苗全程及时接种的影响因素,并采用集中指数法评估乙肝疫苗全程及时接种率不公平的程度.结果 中国西部被调查地区12~ 35月龄儿童乙肝疫苗全程及时接种率从2011年的46.6%上升至2016年的59.3%.集中指数从0.07(95%CI=0.04~ 0.10)降至0.06(95%CI=0.03~ 0.09).2016年,在乡医院出生(OR=2.35,95%CI=1.46~ 3.78)、在家出生(OR=3.71,95%CI=2.34 ~ 5.88)、看护人是少数民族(OR=1.81,95%CI=1.39~2.37)和看护人未上过学(OR=1.72,95%CI=1.12~ 2.65)是儿童乙肝疫苗全程未及时接种的危险因素.结论 乙肝疫苗全程及时接种率在2011和2016年期间免疫接种服务的不公平程度有所下降,但依然存在不公平.应更加关注弱势群体,特别是看护人没上过学、看护人为少数民族、在乡级医院出生和在家出生的儿童.
作者:刘小莉;杨晨璐;宋绮莹;曲雪琪;陈春屹;周虹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学校老师对残障青少年获取性教育与生殖健康服务的态度、认识和建议以及学校开展残障青少年性教育面临的困难,为更好地满足残障青少年需求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上海、北京和陕西农村地区对视力、听力、肢体和智力障碍青少年的性教育相关老师、班主任/生活老师以及校医进行个别深入访谈,共完成个人深访29人.结果 多数受访老师认为有必要对残障青少年进行性教育,性教育相关老师对性教育内容的理解更全面.城市访谈涉及8所特殊学校,其性教育开展状况明显好于农村访谈涉及的4所普通学校和1所特殊学校,但缺乏统一的教学标准,内容也不全面.绝大多数受访老师认为残障青少年也需要生殖健康服务,但他们几乎都没听说过社会上有特别考虑残障青少年需求的生殖健康服务.结论 残障青少年获取性教育和生殖健康服务面临较多障碍.应提高相关政府部门及教育和服务机构对残障青少年性教育与生殖健康服务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推动学校性教育的开展,消除残障青少年获取生殖健康服务的障碍.
作者:涂晓雯;胡塔静;李红艳;楼超华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分析近10年中国大学生高血压患病率,为预防大学生高血压及开展相关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中文检索词为大学生、医学生、高血压等,英文检索词为hypertension,university student,college student,prevalence China,Chinese等.采用主题词+关键词方式进行检索,收集2008年1月至2018年3月期间发表的有关中国大学生高血压的论文.文献筛选、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价均由2名研究者独立完成,后采用Stata 14.0软件进行分析.通过亚组分析探索异质性的来源,敏感性分析探索单个研究对合并效应量的影响.结果 共纳入23篇文献,包括100 569名中国大学生,高血压患病率介于0.84%~ 10.59%之间.所纳入文献间的异质性较大(I2=97.3%,P<0.01),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计算的总体患病率为3.62% (95%CI=2.92%~4.36%).亚组分析结果提示,男性、超重、吸烟和饮酒的大学生高血压患病率较高.结论 中国大学生高血压患病率相对较低,但仍应关注超重、吸烟、饮酒等危险因素对高血压的影响.
作者:郎俊杰;金来润;刘凌;姚应水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昆山市2016年中小学在校生超重和肥胖流行情况,为开展超重和肥胖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6年中小学生的身高和体重等资料来源于昆山市学生年度体检,共体检中小学在校生110 571名.计算分年龄和性别等特征变量的超重率、肥胖率,并分析其在年龄、性别、生源及学校类别之间的分布差异.结果 超重率在所有学生、男生和女生中分别为16.4%,19.4%和12.8%;肥胖率在所有学生、男生和女生中分别为15.6%,19.2%和11.2%.超重率和肥胖率均随着年龄增长逐渐下降(Z值分别为8.13,29.28,P值均<0.01).超重、肥胖检出率在地区和学校类别之间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昆山市2016年中小学在校生超重和肥胖较为流行,且在不同特征变量之间的分布差异明显.应从全社会角度入手预防控制儿童青少年肥胖,以期延缓或防止成年期肥胖相关疾病的发生.
作者:朱莉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结核病是严重危害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传染病之一.学生接触密切,且学习压力大,活动范围局限,睡眠时间不能充分保证、锻炼时间较少,身体免疫力相对减弱,此时容易发生结核病的感染和发病,一旦发生结核病疫情,易造成暴发流行[1].本研究通过对江阴市2017年学校结核病患者及密切接触者筛查结果进行分析,为进一步掌握学校结核病发病特点及密切接触者筛查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报道如下.
作者:冒小鸥;张兴;祖荣强;唐国锋;周瑾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北京市海淀区中小学生尝试吸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开展学校控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二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从北京市海淀区所有中小学中抽取4所小学、3所初中、3所高中和1所职业高中的2 008名学生,利用“北京市学校人群烟草监测调查问卷”进行问卷调查.计算不同学段学生的尝试吸烟率,利用单因素分析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尝试吸烟的影响因素.结果 海淀区2015年中小学生总尝试吸烟率为9.06%,小学、初中、高中、职业高中学生尝试吸烟率分别为7.86%,4.80%,6.60%,34.81%.男生尝试吸烟率(12.07%)高于女生(5.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6.0,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父母吸烟情况、教师讲过烟草危害、是否职业学校和好友吸烟等与青少年尝试吸烟有关(P值均<0.01).随着学段升高,学生烟草相关知识态度问题的正确率逐渐降低.结论 海淀区中小学生尝试吸烟率较低,但仍需加强对职业高中学生和小学生的重点干预.
作者:沈艳辉;沈源;李甲森;尹杨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性与生殖健康问题已成为全球青少年面临的重要健康威胁.美国作为联邦制国家,学校的性教育相关课程标准及政策呈现多样化,不同层面制定的学校性教育相关标准不尽相同.了解美国国家级、州级政府部门和非政府组织制定的性教育相关标准及政策,并分析其特点和异同,为制定和完善我国学校性教育相关标准和政策提供参考.
作者:聂慧敏;余小鸣;谭雪庆;王宇晴;王嘉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青少年吸烟行为与感觉寻求、冲动性的关系,为预防和降低吸烟行为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在重庆市某区选取初中、高中和大学各1所.在初中及高中采取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所有在校生,在大学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共抽取4 235名青少年完成吸烟行为问卷、冲动性和感觉寻求量表.结果 青少年吸烟率为13.2%;不同性别、生源地、父母文化水平、学段的青少年吸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61.93,24.76,24.50,13.73,P值均<0.01).不同吸烟情况、性别、生源地青少年的感觉寻求(Z值分别为-13.47,-2.85,-3.62,P值均<0.01)和冲动性(Z值分别为-8.21,-4.72,-2.94,P值均<0.01)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吸烟、男生、城市青少年2种特质得分均高于相应组;不同父母文化水平青少年的感觉寻求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6,P<0.01);不同学段青少年的冲动性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51.03,P<0.01).青少年吸烟行为与感觉寻求、冲动性之间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2,0.13,P值均<0.01);感觉寻求(OR=1.229,95%CI=1.182~1.278)、冲动性(OR=1.057,95%CI=1.001~1.117)能够影响青少年吸烟.结论 学校应结合青少年感觉寻求和冲动性的特点进行吸烟行为预防和干预.
作者:胡春梅;王蕾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全面了解世界各国对学校性教育的相关政策规定,为推动我国学校性教育的政策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图书馆文献回顾和计算机互联网以及联合国人口基金等国际机构和个人的支持,收集美国、加拿大、英国、芬兰、澳大利亚、新西兰、泰国、菲律宾、肯尼亚7个国家关于学校性教育/健康教育的政策、法规、课程标准共35份.通过文献研究法、层次及类别比较法,对政策构成的基本要素进行分析.结果 《美国国家健康教育标准》规定把性教育纳入学校的健康教育政策之中;英国在2000年将《个人、社会、健康、经济教育》正式确定为公立学校非法定国家基础课程,涉及性教育的内容主要集中反映在第3(11~14岁)和第4(14~ 16岁)学段,统称为“性和关系教育”;芬兰政府于1970年后将性教育纳入了中小学的教学大纲;《健康与体育》课程是澳大利亚政府规定的基础教育学校主干课程之一,明确提出“关系与性”作为全面健康教育的一部分;新西兰教育部于2015年颁布了《性教育—校长、董事会成员和教师指南》;泰国学校开展性教育主要以“体育与健康”课程为载体,该课程为泰国基础教育的八门核心课程之一;菲律宾《健康教育课程指南》由该国教育部于2012年制定出台,其中涉及性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在“生长发育”和“家庭健康”两部分.结论 各国学校性教育政策在目标、内容、实施策略上存在异同.可为研制符合我国社会文化背景的学校性教育政策指南,促进学校性教育发展带来有益启示.
作者:余小鸣;张芯;谭雪庆;王宇晴;聂慧敏;张庭浩;石琰琴;郭帅军 刊期: 2018年第08期
党中央、国务院对青少年健康特别是视力健康高度重视,教育部门和学校切实把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管理提上重要议程.该文阐明了当前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和视力健康管理工作面临的形势,以及儿童青少年近视形成的主要原因.介绍了近年来教育部推动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和视力健康管理开展的主要工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下一步全面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的重点任务,充分发挥卫生健康部门专业优势和教育部门的组织优势,从而更加有效地达到改善儿童青少年视力不良状况的目的.
作者:樊泽民;刘立京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中学生人际宽恕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评价人际宽恕干预效果,为中学校园开展人际宽恕干预辅导、改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人际侵犯动机问卷(Transgression Related Interpersonal Moilvations Scale-18,TRIM-18)、一般心理健康问卷(General Health Questionnaire-12,GHQ-12)对山东省济南、青岛、日照、滕州8所中学的578名中学生进行测评,然后选取其中64名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为期8周的宽恕辅导干预,在此期间对照组不予处理.干预后对2组学生使用上述问卷再次施测.结果 相关分析显示,人际宽恕总分与心理健康总分呈正相关(r=-0.27,P<0.01).干预后,实验组人际宽恕总分、善意动机因子分增加,报复动机因子、回避动机因子、GHQ-12总分、焦虑抑郁因子、社会功能不良因子和丧失信心因子分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中学生人际宽恕有利于心理健康,实施人际宽恕干预可以有效提高中学生人际宽恕水平,并改善其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李忠臣;王康;刘晓敏;李贵成;翟渊涛;张红静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南京市城市低保户家庭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状况,为城市低保户家庭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支持.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对南京市3个区建档立卡的城市低保户家庭604名中学生进行健康危险行为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城市低保家庭青少年不良饮食行为报告率为25.83%,男生为32.37%,女生为18.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9.22,P<0.01).伤害的总体报告率为18.38% (111/604),饮酒、吸烟和网络成瘾行为总体报告率分别为39.24%,32.78%,4.47%.城市低保家庭青少年挑食偏食的报告率为39.57%,不喝牛奶的报告率为36.09%,每天吃含糖食品≥1次的报告率为23.18%.男生不吃早饭、不喝牛奶、挑食偏食报告率均高于女生(X2值分别为8.32,13.15,7.51,P值均<0.01).结论 南京城市低保户家庭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普遍存在,应进行针对性的干预,以保障低保户家庭青少年健康成长.
作者:丁正军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大学生的营养知信行现状及其对体质量指数(BMI)的影响,为普通高校开展营养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方便抽取河南省6所普通高校1 679名大学生,对营养知识、态度和饮食行为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大学生营养知信行之间的相关性和不同BMI大学生的营养知信行得分.结果 大学生营养知识得分总体偏低,为(74.06± 14.99)分;营养态度得分较高,为(26.02±3.08)分;饮食行为得分总体一般,为(34.05±4.89)分,且均为女生高于男生(t值分别为3.30,3.01,8.63,P值均<0.01).大学生营养知、信、行得分两两之间均呈正相关(P值均<0.01),但相关系数均低于0.3.女生体重过轻检出率高于男生,男生超重或肥胖检出率高于女生(P值均<0.01).超重或肥胖组大学生的饮食行为得分低于体重过轻组和正常体重组(P<0.01).不同BMI大学生营养知识得分和营养态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大学生营养态度较积极,营养知识较差,并存在一些不良饮食行为;营养知识影响营养态度和饮食行为,饮食行为又影响BMI.普通高校应积极开展营养教育,提高大学生营养知识,注意营养教育策略,提高干预效果.
作者:邱烈峰;肖爽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宁夏地区中小学生贫血患病率与体能相关因素的关联,为该地区中小学生贫血提供多种防治途径.方法 资料来自2014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数据,共选取3 633名7,9,12,14岁中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测定血红蛋白浓度,采用HemoCue法诊断贫血.结果 宁夏地区中小学生贫血患病率为8.4%.其中女生高于男生,低年龄组高于高年龄组(7,9,12,14岁组分别为11.4%,10.0%,6.3%,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7.48,28.08,P值均<0.05).50 m跑成绩不合格的学生贫血患病率明显高于其他组,成绩优秀组贫血患病率低.耐力跑成绩良好、合格的学生贫血患病率较高.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50 m跑、耐力跑成绩均为中小学生贫血患病的影响因素(P值均<0.05).结论 宁夏地区农村、女生贫血患病率依旧较高,体能成绩与中小学生贫血患病有关联.应加强教育宣传,提高中小学生身体素质.
作者:王珺怡;董彦会;李艳辉;陈妍君;赵海萍;马军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青少年体力活动的动机特点及其与课外体力活动的关系,为促使青少年养成体力活动行为习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芜湖、马鞍山市16所中学的946名学生,采用体力活动动机量表和休闲体力活动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青少年体力活动动机由强到弱排序是:健康(4.09±0.71)、乐趣(3.61±0.82)、能力(3.40±0.83)、社交(3.30±0.84)和外貌(2.79±0.83);男生的乐趣动机、能力动机和社交动机高于女生(F值分别为12.21,18.12,6.58,P值均<0.05);随年级增加,青少年的外貌动机和社交动机有所加强,但乐趣动机、能力动机和健康动机呈下降趋势(F值分别为28.01,6.47,15.34,17.17,18.81,P值均<0.05).乐趣动机和能力动机有效预测青少年体力活动(β值分别为0.101,0.176,P值均<0.05),但社交动机、外貌动机和健康动机与青少年体力活动无关;内部动机对体力活动的激发和维持作用大于外部动机.层次回归分析表明,性别、年级因素不能调节动机与青少年体力活动的关系(△R2值分别为0.004,0.007,P值均>0.05).结论 激发内部动机是促进青少年积极参加休闲体力活动的有效手段.
作者:孙影;方敏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西部偏远乡村小学生饮食偏好及挑食行为影响因素,为改进西部学龄儿童饮食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择甘肃省天水市、庆阳市共11所乡村小学,对一至六年级1 207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饮食偏好、挑食行为及影响因素等.结果 将学生对各类食物喜欢程度由高到低进行排序,前3位依次为水果类(87.6%)、蔬菜类(80.3%)、谷类(76.8%);将学生对各类食物不喜欢的程度由高到低进行排序,前3位依次为肉类(26.2%)、鸡蛋(17.6%)、坚果(14.8%).总挑食行为检出率为28.9%,低年级学生挑食行为检出率高于其他年级(X2=16.14,P<0.01);挑食学生碳酸饮料的摄人情况高于非挑食学生(P<0.05);高年级(OR=0.66,95%CI=0.50~0.89)、男生(OR=0.68,95%CI=0.51~0.91)以及老师对学龄儿童吃零食喝饮料行为有约束(OR=0.60,95 %CI=0.36~ 0.99)是学龄儿童挑食行为的保护因素.结论 西部偏远乡村小学生饮食偏好与城市学生有所不同,教师对其不良饮食行为的管束纠正与学校为学生提供营养知识辅导及食育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作者:苏夏雯;黄智然;朱之恺;杨毅;毛春蕊;刘璐;尤莉莉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教养方式在隔代教养和幼儿行为问题之间的中介作用,为改善幼儿行为问题提供措施.方法 在湖州市抽取5所具有代表性的幼儿园,随机抽取300名幼儿的老师及其主要教养人,采用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教师用)和幼儿教养人教养方式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信任民主教养方式中,男童隔代教养组(3.13±0.52)低于父母教养和共同教养组(3.68±0.44,3.56±0.48)(F=16.02,P<0.01),女童未见类似差异.溺爱放纵无论男童还是女童,均表现为隔代教养组高,且男童得分(3.92±0.44)高于女童(3.58±0.55) (F=11.88,P<0.01).信任民主、溺爱放纵在隔代教养与幼儿品行问题关系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β=-0.16,t=-3.25,P<0.01;β=0.48,t=9.37,P<0.01).溺爱放纵在隔代教养与幼儿多动行为间起部分中介作用(β=0.39,t=6.77,P<0.01).结论 教养方式在隔代教养和幼儿行为问题之间起到一定中介作用.
作者:王玲凤;陈传锋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大学生2年在校期间自杀意念与自杀尝试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定更有针对性的自杀预防体系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广州某医科院校学生2 291名,采用自编自杀态度调查、个体自杀风险调查、个体健康状态调查与青少年生存理由量表(Reasons of Living Inventory for Adolescents,RFL-A)、五因素正念度量表(Five Facet Mindfulness Questionnaire,FFMQ)以及自杀行为问卷—修订版(Suicidal Behaviors Questionnaire-Revised,SBQ-R)进行追踪研究,2次施测时间分别是2014年9月和2016年9月.结果 大学生在校2年间自杀意念流行率为6.33%,自杀尝试流行率为2.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校2年间患有精神疾病(OR=10.31,95%CI=3.26~ 32.61)、对自杀持接受态度(OR=1.66,95%CI=1.21~2.27)、入校时自杀风险高(OR=1.41,95%CI=1.29~1.54)的大学生更容易产生自杀意念,而在校2年间患有重大躯体疾病(OR=0.23,95%CI=1.38~ 13.95)、在校2年间患有精神疾病(OR=8.68,95% CI=2.10~35.94)、对自杀持接受态度(OR=1.19,95%CI=1.17~3.13)、入校时自杀风险高(OR=1.34,95%CI=1.17~1.53)的大学生更容易产生自杀尝试.结论 既往自杀风险高、对自杀持接受态度以及精神、身体状态较差的大学生是自杀意念与自杀尝试的高危人群.应采取针对性的自杀预防措施.
作者:滕姗;赵久波;张小远;赵静波;杨雪岭;陈洁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白银市城区学校附近早餐卫生状况,为学校制定食源性疾病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随机抽样原则,对城区学校附近的快餐店、小吃店及流动摊点进行早餐采样,样品经实验室检测铝、大肠埃希菌、菌落总数、腊样芽胞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5项卫生指标,检测数据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采集样品216份,铝检出216份,检出率为100.0%;超标44份,超标率为20.4%;大肠埃希菌超标18份,超标率为8.3%;菌落总数超标37份,超标率为17.1%;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5份,检出率为2.3%;腊样芽胞杆菌检出11份,检出率为5.1%.煎炸食品中铝超标率高(41.5%);烙制食品中大肠埃希菌和菌落总数超标率高(20.0%,34.3%);流动摊点食品中铝、大肠埃希菌和菌落总数超标率高(27.0%,14.6%,24.7%).结论 白银市城区学校附近早餐卫生状况较差.食品监管部门须加大监管力度,保障广大学生早餐饮食安全,防止食源性疾病在学校中群体性暴发.
作者:李玲;刘兰霞;尚立成;仇文轩;段秋燕 刊期: 2018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