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小鸥;张兴;祖荣强;唐国锋;周瑾
目的 了解家庭环境因素对阅读障碍儿童的影响,为儿童阅读障碍的预防和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浙江省衢州市3所小学三至五年级学生1 213名进行问卷调查,依据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和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4版(DSM-IV)对阅读障碍的定义和诊断标准,采用逐层筛选的方法确定阅读障碍儿童,并对阅读障碍和阅读正常儿童的家庭环境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阅读障碍儿童的筛查阳性率为4.53%;单因素分析显示,家庭收入、买课外书花销、父母文化程度、讲故事、鼓励孩子阅读、买孩子喜欢的书、孩子固定阅读时间、父母阅读频率对儿童阅读障碍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父亲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OR=2.35,95%CI=1.16~4.74)、母亲文化程为初中及以下(OR=3.68,95%CI=-1.73~7.83)、偶尔鼓励孩子阅读(OR=3.37,95%CI=1.79~6.35)是儿童发展性阅读障碍的危险因素(P值均<0.05).结论 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可以促进儿童阅读能力发展,降低阅读障碍的发生;而社会经济地位可以为家庭阅读环境的创造提供外在保障.
作者:赵华;刘瑞芳;史红娟;姚水洪;邱惠萍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全面了解世界各国对学校性教育的相关政策规定,为推动我国学校性教育的政策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图书馆文献回顾和计算机互联网以及联合国人口基金等国际机构和个人的支持,收集美国、加拿大、英国、芬兰、澳大利亚、新西兰、泰国、菲律宾、肯尼亚7个国家关于学校性教育/健康教育的政策、法规、课程标准共35份.通过文献研究法、层次及类别比较法,对政策构成的基本要素进行分析.结果 《美国国家健康教育标准》规定把性教育纳入学校的健康教育政策之中;英国在2000年将《个人、社会、健康、经济教育》正式确定为公立学校非法定国家基础课程,涉及性教育的内容主要集中反映在第3(11~14岁)和第4(14~ 16岁)学段,统称为“性和关系教育”;芬兰政府于1970年后将性教育纳入了中小学的教学大纲;《健康与体育》课程是澳大利亚政府规定的基础教育学校主干课程之一,明确提出“关系与性”作为全面健康教育的一部分;新西兰教育部于2015年颁布了《性教育—校长、董事会成员和教师指南》;泰国学校开展性教育主要以“体育与健康”课程为载体,该课程为泰国基础教育的八门核心课程之一;菲律宾《健康教育课程指南》由该国教育部于2012年制定出台,其中涉及性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在“生长发育”和“家庭健康”两部分.结论 各国学校性教育政策在目标、内容、实施策略上存在异同.可为研制符合我国社会文化背景的学校性教育政策指南,促进学校性教育发展带来有益启示.
作者:余小鸣;张芯;谭雪庆;王宇晴;聂慧敏;张庭浩;石琰琴;郭帅军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探究中国儿童青少年在1985-2010年间爆发力变化的规律,为儿童青少年身体素质发展提供数据支撑.方法 对1985-2010年间中国7~18岁儿童青少年立定跳远相关测试成绩的变化率进行可视化纵向分析和男女之间的横向对比.结果 1985-2010年间,儿童青少年爆发力素质敏感期出现动态变化的特征,女生爆发力发展的敏感期出现在7~8岁之间,立定跳远成绩变化率达到8%以上,为7~18岁间爆发力素质发展的敏感期,整体趋势维持测试成绩变化率小幅度波动向下.男生爆发力素质发展的敏感期为12~14岁,立定跳远成绩增长率一直保持在9%以上,7~18岁间成绩变化率的拐点也随着时间的变化不断变化,由1985年的11~12岁提前到2010年的10~11岁,其中2010年成绩变化率的斜率大.结论 1985-2010年间中国7~18岁儿童青少年立定跳远测试成绩的变化率在不断变化;男女之间的差异不仅体现在爆发力的能力上,在爆发力素质发展敏感时间上也有明显差异.在体育教学中要更大程度地顺应儿童青少年阶段性身体发育的特点,让体育教学活动更加高效.
作者:吴键;向静文;袁圣敏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比较2011和2016年中国西部被调查地区12~ 35月龄儿童乙肝疫苗全程及时接种率及其不公平程度,为促进西部地区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的及时性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多阶段按容量比例概率抽样法,通过问卷调查及抄录预防接种证乙肝疫苗接种信息的方法,分别调查2011和2016年中国西部7个省/自治区的14个县1 738和1 244名携带免疫接种证的12~ 35月龄儿童乙肝疫苗全程及时接种情况.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探究乙肝疫苗全程及时接种的影响因素,并采用集中指数法评估乙肝疫苗全程及时接种率不公平的程度.结果 中国西部被调查地区12~ 35月龄儿童乙肝疫苗全程及时接种率从2011年的46.6%上升至2016年的59.3%.集中指数从0.07(95%CI=0.04~ 0.10)降至0.06(95%CI=0.03~ 0.09).2016年,在乡医院出生(OR=2.35,95%CI=1.46~ 3.78)、在家出生(OR=3.71,95%CI=2.34 ~ 5.88)、看护人是少数民族(OR=1.81,95%CI=1.39~2.37)和看护人未上过学(OR=1.72,95%CI=1.12~ 2.65)是儿童乙肝疫苗全程未及时接种的危险因素.结论 乙肝疫苗全程及时接种率在2011和2016年期间免疫接种服务的不公平程度有所下降,但依然存在不公平.应更加关注弱势群体,特别是看护人没上过学、看护人为少数民族、在乡级医院出生和在家出生的儿童.
作者:刘小莉;杨晨璐;宋绮莹;曲雪琪;陈春屹;周虹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评估基于学校的中国儿童与青少年意外伤害综合干预措施的效果,为今后学校意外伤害的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PubMed,EMBASE,CINAHL,SCOPUS,PsycINFO,BIOSIS Previews数据库,收集由建库至2018年2月3日的中国基于学校儿童与青少年意外伤害综合干预措施相关文献,用相对危险度(RR)及其95%置信区间(95%CI)作为干预效果测量的指标,使用R 3.3.3软件进行分析,采用Meta回归和亚组分析探索异质性来源研究协变量对合并效应的影响.使用漏斗图与Egger加权线性回归法评估发表偏倚,采用敏感性分析判断结果的稳定性.结果 终有23篇随机对照试验纳入分析,被纳入研究的总样本量为52 387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基于学校的意外伤害综合干预措施效果的合并效应量RR(95%CI)值为0.67(0.60~0.74).Meta回归分析与亚组分析发现,对儿童和青少年研究对象的学段越高相应的RR值越小.敏感性分析显示结果较为稳定.结论 中国基于学校的意外伤害综合干预措施能够有效预防儿童与青少年意外伤害的发生.
作者:郝秀奇;代涛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结核病是严重危害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传染病之一.学生接触密切,且学习压力大,活动范围局限,睡眠时间不能充分保证、锻炼时间较少,身体免疫力相对减弱,此时容易发生结核病的感染和发病,一旦发生结核病疫情,易造成暴发流行[1].本研究通过对江阴市2017年学校结核病患者及密切接触者筛查结果进行分析,为进一步掌握学校结核病发病特点及密切接触者筛查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报道如下.
作者:冒小鸥;张兴;祖荣强;唐国锋;周瑾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南充市中学生的心理求助状况及专业心理求助态度,为中学生心理问题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分层整群随机抽取南充市6所中学的2 219名在校学生,运用自编问卷及专业心理求助态度问卷评定中学生的求助状况及专业心理求助态度.结果 中学生遇到心理困惑时,仅22.8%愿意寻求专业心理援助,62.9%寻求非专业心理援助,14.3%谁也不愿意找;仅3.8%的学生曾寻求过专业心理援助.女生在专业心理求助态度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均高于男生(t=-5.52 ~-3.11,P值均<0.01);愿意寻求专业心理援助的学生在求助态度总分和各因子得分上均高于不愿意者(t=-8.31-3.57,P值均<0.01);初中生的自我认知、信任性和求助态度总分高于高中生(t=2.19~4.65,P值均<0.05).结论 南充市中学生寻求专业心理援助的意愿较低,男生和高年级学生的专业心理求助态度更消极.需加强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升专业心理求助的积极性.
作者:雍那;任玉玲;王春元;杨仕龙;唐雷;丁祥洪;喻元凤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大学专科学生手机成瘾的影响因素,为预防和早期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安徽省1所医学专科学校、1所非医学专科学校共1 328名学生进行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大学生感觉寻求问卷、大学生人际关系问卷和生活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 专科学生手机成瘾倾向检出率为18.8%.单因素分析显示,手机成瘾与是否为医学生、是否为独生子女、与母亲的关系、饮酒状况等有关(X2值分别为52.17,7.66,13.66,7.05,P值均<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感觉寻求中较高的去抑制寻求得分者手机成瘾风险较高(OR=1.08,P<0.01);而较高的现实人际关系得分者手机成瘾倾向的风险较低(OR=0.97,P<0.01);相对医学生,非医学生的手机成瘾风险较高(OR=2.81,P<0.01).结论 大学生手机成瘾问题明显,应早期对青少年不良人际关系进行干预,对有去抑制倾向学生及时积极引导,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作者:李新;范引光;张爱荣;叶冬青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学校老师对残障青少年获取性教育与生殖健康服务的态度、认识和建议以及学校开展残障青少年性教育面临的困难,为更好地满足残障青少年需求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上海、北京和陕西农村地区对视力、听力、肢体和智力障碍青少年的性教育相关老师、班主任/生活老师以及校医进行个别深入访谈,共完成个人深访29人.结果 多数受访老师认为有必要对残障青少年进行性教育,性教育相关老师对性教育内容的理解更全面.城市访谈涉及8所特殊学校,其性教育开展状况明显好于农村访谈涉及的4所普通学校和1所特殊学校,但缺乏统一的教学标准,内容也不全面.绝大多数受访老师认为残障青少年也需要生殖健康服务,但他们几乎都没听说过社会上有特别考虑残障青少年需求的生殖健康服务.结论 残障青少年获取性教育和生殖健康服务面临较多障碍.应提高相关政府部门及教育和服务机构对残障青少年性教育与生殖健康服务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推动学校性教育的开展,消除残障青少年获取生殖健康服务的障碍.
作者:涂晓雯;胡塔静;李红艳;楼超华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白银市城区学校附近早餐卫生状况,为学校制定食源性疾病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随机抽样原则,对城区学校附近的快餐店、小吃店及流动摊点进行早餐采样,样品经实验室检测铝、大肠埃希菌、菌落总数、腊样芽胞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5项卫生指标,检测数据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采集样品216份,铝检出216份,检出率为100.0%;超标44份,超标率为20.4%;大肠埃希菌超标18份,超标率为8.3%;菌落总数超标37份,超标率为17.1%;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5份,检出率为2.3%;腊样芽胞杆菌检出11份,检出率为5.1%.煎炸食品中铝超标率高(41.5%);烙制食品中大肠埃希菌和菌落总数超标率高(20.0%,34.3%);流动摊点食品中铝、大肠埃希菌和菌落总数超标率高(27.0%,14.6%,24.7%).结论 白银市城区学校附近早餐卫生状况较差.食品监管部门须加大监管力度,保障广大学生早餐饮食安全,防止食源性疾病在学校中群体性暴发.
作者:李玲;刘兰霞;尚立成;仇文轩;段秋燕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青少年眼球虹膜颜色和近视屈光度以及眼轴长度的关联,为研究近视危险因素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云南省墨江市10所中学2 346名七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裂隙灯拍摄眼前段虹膜照片,并根据虹膜颜色的分级系统(高级别表示深颜色)进行分级.专业验光师在研究对象睫状肌麻痹后采用自动验光仪测量屈光度,采用IOL Master测量包括眼轴长度在内的眼部生物特征参数.结果 693名学生(29.5%)被发现患有近视,女生的近视患病率(36.8%,95% CI=34.0%~ 39.6%)高于男生(22.8%,95%CI=20.4%~25.1%)(x2=55.57,P<0.01).在矫正性别、身高、父母近视史、使用计算机时间、看电视时间、户外活动时间、课后读写时间等因素后,虹膜颜色较深的学生有更高的近视率以及更长的眼轴长度,所有回归分析模型都观察到了剂量效应依赖关系(P值均<0.05).结论 较深的虹膜颜色可能是青少年近视的危险因素.
作者:张雨茗;仇沁晓;钟华;潘臣炜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成都某高校男同性恋大学生抑郁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高校制定特殊人群心理疏导政策和预防抑郁症措施提供现实依据.方法 2017年11月至2018年1月,采用同伴推动抽样方法(RDS法)对四川大学男同性恋大学生人群进行招募并对103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包括自编的“心理健康影响因素”调查表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统计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并对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学生无抑郁人数占64.07%(66/103),轻度抑郁占33.98% (35/103),中度抑郁占1.94%(2/103).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响抑郁的因素有因同性恋身份而感到羞耻、关系特别好的同性恋朋友个数、感觉自己心里压抑无法排解、感到抑郁时的自我调节方式、学业压力;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抑郁的主要因素是因同性恋身份而感到羞耻、学业压力(P值均<0.05).结论 四川大学男同性恋大学生抑郁状况较严重.应针对影响因素对学生进行正确心理疏导,鼓励学生寻求外界帮助,采用多种方法舒缓压力.
作者:熊伟;罗青云;张睿;刘垚;殷莉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初中生师生关系在心理虐待忽视与校园欺凌间的中介作用,为缓解初中校园欺凌问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儿童心理虐待与忽视量表、初中生师生关系调查问卷和中学生实施传统/网络欺凌行为问卷,对从辽宁省方便抽取的4所初中的924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男生的心理忽视、传统欺凌和网络欺凌得分均高于女生(t值分别为2.75,3.15,4.97,P值均<0.05);在心理虐待、心理忽视、传统欺凌和网络欺凌、师生关系得分上年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心理虐待与忽视和传统欺凌、网络欺凌均呈正相关(P值均<0.05);师生关系和心理虐待与忽视、传统欺凌、网络欺凌均呈负相关(P值均<0.05).心理忽视与虐待不仅能直接影响初中生的传统欺凌和网络欺凌,还可以通过师生关系的中介效应间接影响传统欺凌和网络欺凌,直接效应分别为0.310,0.280,间接效应均为0.078.结论 师生关系在初中生心理虐待与忽视和传统/网络欺凌间均起部分中介作用.
作者:张世麒;张野;张珊珊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联合心理干预治疗特发性矮小症的临床效果,为特发性矮小症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将恩泽医院收治的80例特发性矮小症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营养支持,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重组人生长激素联合心理干预治疗;比较2组患儿治疗前后的心理状况、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生长参数及并发症等.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情绪稳定性和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得分(3.49± 1.25,7.52±2.48)均低于对照组(5.63±1.53,10.84±2.73)(t值分别为6.85,5.69,P值均<0.01);观察组患儿的IGF-1[(329.53±104.44) ng/mL],IGFBP-3[(4.07±1.18) μg/L]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07.36±75.38)ng/mL,(3.31±0.94) μg/L](t值分别为6.00,3.19,P值均<0.01);观察组患儿的年生长速度、预测成年身高[(9.45±2.38)(169.27±8.36) cm]均明显高于对照组[(5.96±1.62) (164.41±9.54) cm](t值分别为7.67,2.42,P值均<0.05);2组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5%,17.5%,P>0.05).结论 特发性矮小症患儿实施重组人生长激素联合心理干预治疗可缓解焦虑、稳定情绪、提高IGF-1和IGFBP-3水平,促进生长发育.
作者:陈秀芳;冯海英;蔡玲芳;管敏昌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当前贵阳市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为中小学校开展心理卫生服务和相关教育决策提供实证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贵阳市小学生1 295名,中学生2 426名,分别使用小学生心理健康评定量表和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小学生心理问题总检出率为1.5%;中学生中,存在轻度心理卫生问题者占33.9%,中等及以上程度问题者占4.8%.小学阶段男生在学习障碍、社会适应障碍、品德障碍、不良习惯、行为障碍、特种障碍6个维度上得分比女生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44,4.84,7.73,4.17,2.71,2.42,P值均<0.05);中学阶段女生在强迫症状、敌对、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情绪不稳定维度得分及总均分比男生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留守中小学生各维度的得分比非留守中小学生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农村中小学生比城市学生各维度的得分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中学生的学习压力与量表中其他心理因子呈正相关(P值均<0.05).结论 需重点关注留守学生和农村中小学生的心理卫生问题,心理健康教育要结合学生发展的心理特点区别对待.
作者:张微;张宛筑;袁章奎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探索主观幸福感与冲动性对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影响及其交互作用,为大学生手机依赖的预防与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取样方法,选取湖北省某高校2 394名在校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手机依赖指数量表(Mobile Phone Addiction Index,MPAI)、Barratt冲动性量表(Barratt Impulsiveness Scale,BIS-Ⅱ)和总体幸福感量表(General Wellbeing Schedule,GWB)进行测量.结果 不同手机依赖水平大学生的冲动性、主观幸福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手机依赖者的冲动性得分高于低手机依赖者,主观幸福感得分低于低手机依赖者(F值分别为252.35,282.06,P值均<0.01).手机依赖与个体冲动性呈正相关、与主观幸福感呈负相关,冲动性与主观幸福感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45,-0.48,-0.62,P值均<0.01).在以手机依赖为因变量的回归方程中,冲动性与主观幸福感交互作用项的回归系数有统计学意义(β=0.23,t=2.34,P<0.05),且引入交互作用项后新增解释量亦有统计学意义(△R2=0.28,P<0.05).结论 主观幸福感和冲动性对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影响有交互作用,主观幸福感在冲动性和手机依赖之间起调节作用.
作者:牛露颖;黄海;郭兰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重庆市学生校园施暴行为现状及其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学校和相关教育部门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重庆市15所高中及大学在校学生3 610名为调查对象,以问卷的方式调查近1年内施暴行为情况,对施暴行为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 有7.70%的学生在近1年内曾对他人施暴.不同性别、不同学段、是否沉迷网络、是否吸烟、是否饮酒学生施暴行为报告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87.63,33.10,14.49,111.81,19.55,P值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男性(OR=0.35)、职高学生(OR=1.76)和有吸烟行为(OR=3.23)、饮酒行为(OR=1.46)的学生是校园施暴行为的危险因素(P值均<0.05).结论 学生校园施暴行为较为普遍,男性、职高学生和有吸烟饮酒行为的学生是高危因素,需要有针对性的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作者:吴艾琳;龙诚;熊鹰;陈京蓉 刊期: 2018年第08期
党中央、国务院对青少年健康特别是视力健康高度重视,教育部门和学校切实把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管理提上重要议程.该文阐明了当前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和视力健康管理工作面临的形势,以及儿童青少年近视形成的主要原因.介绍了近年来教育部推动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和视力健康管理开展的主要工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下一步全面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的重点任务,充分发挥卫生健康部门专业优势和教育部门的组织优势,从而更加有效地达到改善儿童青少年视力不良状况的目的.
作者:樊泽民;刘立京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四川秦巴山区小学高年级教师性健康教育工作现状,为做好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小学高年级学生性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四川秦巴山区12所乡村小学五、六年级148名教师,采用自编问卷对其进行性健康教育知识、态度、需求等调查.结果 仅33.78%的小学开设了性健康教育课程;91.89%的教师认为很有必要在小学高年级开展性健康教育;9.46%的教师认为性健康教育主要是教师的责任,60.81%认为主要应该由性健康教育专职人员担责;25.68%的教师汇报曾主动对学生进行过性健康教育;17.57%的教师不知道女性一旦有了月经就可能怀孕,11.49%的教师不认为妇女一次性行为也有怀孕的可能,28.38%的教师不知道男性一旦有了遗精就有生育能力,不知道艾滋病、梅毒、淋病为性传播疾病的教师比例分别高达10.14%,12.84%,37.16%;仅6.76%的教师认为自己很了解性健康教育知识,23.46%的教师读书期间曾接受过性健康教育.结论 四川秦巴山区小学高年级教师性健康教育工作开展很少,性教育知识欠缺,迫切需要得到重视和指导.
作者:吴学华;林琳;奉文菊;何海艳;杨京楠;徐晓;何洋;胡小琦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广西玉林壮族农村留守初中学生的健康生活方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留守初中生健康干预提供工作支持.方法 以班级为单位,随机整群抽取广西玉林地区4所乡村中学1 422名壮族初中学生进行健康生活方式及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结果 农村留守学生与非留守学生健康生活方式各维度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留守男生健康生活方式评价优秀、良好、一般和较差的分别占11.5%,20.5%,43.6%,24.4%;评价优秀和良好的比例均低于非留守学生,一般和较差的比例高于非留守学生,留守与非留守初中男生健康生活方式评价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146,P<0.05);女生留守与非留守评价等级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31,P<0.05).乡村留守初中男生健康生活方式各维度的得分均低于非留守男生,并且在营养行为、人际关系、身体运动和健康责任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63,2.45,2.26,2.41,P值均<0.05).壮族留守女生健康生活方式各维度得分均低于非留守女生,在自我实现和身体运动维度上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2.251,2.146,P值均<0.05).乡村学生对学校教育总体评价均在3分以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家庭因素对留守壮族中学生健康生活方式影响程度较大,依次为监护方式(β=0.398)、家庭月人均收入(β=0.264)、母亲学历层次(β=0.204)等;学校因素对乡村留守初中生健康生活方式的影响次之,依次为健康教育活动(β=0.449)、校园健康文化( β=0.365)、健康教育制度(β=0.307)等.结论 广西玉林地区乡村壮族留守初中学生健康生活方式不容乐观,尤其在健康危险行为方面较为凸显,学校和家庭方面影响较为显著.应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干预.
作者:王世景 刊期: 2018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