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小鸥;张兴;祖荣强;唐国锋;周瑾
目的 了解学校老师对残障青少年获取性教育与生殖健康服务的态度、认识和建议以及学校开展残障青少年性教育面临的困难,为更好地满足残障青少年需求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上海、北京和陕西农村地区对视力、听力、肢体和智力障碍青少年的性教育相关老师、班主任/生活老师以及校医进行个别深入访谈,共完成个人深访29人.结果 多数受访老师认为有必要对残障青少年进行性教育,性教育相关老师对性教育内容的理解更全面.城市访谈涉及8所特殊学校,其性教育开展状况明显好于农村访谈涉及的4所普通学校和1所特殊学校,但缺乏统一的教学标准,内容也不全面.绝大多数受访老师认为残障青少年也需要生殖健康服务,但他们几乎都没听说过社会上有特别考虑残障青少年需求的生殖健康服务.结论 残障青少年获取性教育和生殖健康服务面临较多障碍.应提高相关政府部门及教育和服务机构对残障青少年性教育与生殖健康服务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推动学校性教育的开展,消除残障青少年获取生殖健康服务的障碍.
作者:涂晓雯;胡塔静;李红艳;楼超华 刊期: 2018年第08期
水痘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极强的传染性,易在学校、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暴发和流行.接种水痘疫苗是预防水痘有效的措施,但水痘疫苗属二类疫苗,由受种者自愿自费接种.随着疫苗接种时间的延长,水痘突破病例逐渐增多[1],甚至在接种率较高的集体单位发生了暴发疫情[2-3].本文以2017年11月温州市某小学一起水痘暴发疫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为研究资料,评价水痘疫苗在该起疫情中的保护效果,为预防和控制集体单位水痘暴发疫情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倪朝荣;张晓铭;潘琼娇;李玲;胡蔡松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大学专科学生手机成瘾的影响因素,为预防和早期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安徽省1所医学专科学校、1所非医学专科学校共1 328名学生进行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大学生感觉寻求问卷、大学生人际关系问卷和生活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 专科学生手机成瘾倾向检出率为18.8%.单因素分析显示,手机成瘾与是否为医学生、是否为独生子女、与母亲的关系、饮酒状况等有关(X2值分别为52.17,7.66,13.66,7.05,P值均<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感觉寻求中较高的去抑制寻求得分者手机成瘾风险较高(OR=1.08,P<0.01);而较高的现实人际关系得分者手机成瘾倾向的风险较低(OR=0.97,P<0.01);相对医学生,非医学生的手机成瘾风险较高(OR=2.81,P<0.01).结论 大学生手机成瘾问题明显,应早期对青少年不良人际关系进行干预,对有去抑制倾向学生及时积极引导,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作者:李新;范引光;张爱荣;叶冬青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三峡移民大学生心理韧性现状及干预效果,为开展新媒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通过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万州区5所高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移民家庭组大学生496名,非移民家庭组大学生492名.对大学生在微信群及公众号平台上推送自制干预材料,干预前、后使用问卷星电子问卷调查.结果 干预前,移民家庭组心理韧性总体得分及5个维度得分均低于非移民家庭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95,-5.24,-6.17,-5.73,-6.24,-7.36,P值均<0.01);干预后2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移民家庭组、非移民家庭组组内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干预后2组在心理韧性总体得分及各维度上得分均比干预前提高,且移民家庭组得分提升幅度更大(P值均<0.01).结论 三峡移民大学生心理韧性水平较低,基于微信平台进行干预效果尚可,开展新媒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值得推广.
作者:谭萍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2014年中国11~18岁青春期男生首次遗精年龄与睡眠时间的关系,为研究青春期发育的影响因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数据中63 464名11~18岁青春期男生的身高、体重、首次遗精情况和睡眠时间等数据,将研究对象分为睡眠较充足组和睡眠较少组.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和多水平模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1~18岁男生的平均睡眠较充足报告率为30.02%(19 054名).从总体上看,首次遗精报告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其中,在睡眠较充足组中,首次遗精报告率从11岁的4.54%(107名)增长到18岁的98.59%(2 167名);睡眠较少组中,首次遗精报告率从11岁的5.29%(244名)增长到18岁的98.64%(5 855名).14,15岁年龄段的男生首次遗精发生情况与睡眠是否充足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控制城乡、年龄、身高、体质量指数(BMI)等因素后,相对于睡眠较少组,睡眠较充足组男生首次遗精发生的OR值为0.92(95% CI=0.87~ 0.97),居住在农村、身高、BMI均与男生首次遗精年龄呈负相关(P值均<0.05).多水平模型分析发现,在控制其他因素后,睡眠时间越长,首次遗精的发生概率越低,OR值为0.94(95% CI=0.92~ 0.97).首次遗精年龄与睡眠时间的关系在省份水平不具有组内聚集性(ICC<0.01),在年龄水平具有明显的组内聚集性(ICC=0.72).结论 青少年睡眠情况与男生的首次遗精时间有密切联系,可能是影响男生青春期发育与性成熟的重要因素.应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儿童青少年的正常睡眠时间,保证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
作者:温勃;董彦会;杨招庚;李艳辉;董彬;马军 刊期: 2018年第08期
埃文郡亲子纵向研究队列(Avon Longitudinal Study of Parents and Children Cohort,ALSPAC)又称为“90年代的儿童”(children of 90s),是目前世界上依从性好、影响力大的出生队列之一.埃文郡亲子纵向研究队列是由英国的布里斯托大学从1991年对居住于埃文郡的孕期妇女及其子女进行的长期、大规模的研究,至今已经持续20多年.随后,研究者又将范围扩大至以上90后儿童的下一代,这是目前唯一包含三代人信息的一项出生队列研究,为系统地研究健康的代际效应提供了平台,也能揭示不同时代母婴健康状况的变化趋势.该项研究集中收集研究对象各种因素的暴露情况,阐述了多种儿童及青少年健康问题的危险因素,为今后的相关研究甚至政策制定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本文简介其研究设计、重要的结果,并分析其对我国出生队列研究带来的启示.
作者:刘婷婷;陶芳标 刊期: 2018年第08期
党中央、国务院对青少年健康特别是视力健康高度重视,教育部门和学校切实把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管理提上重要议程.该文阐明了当前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和视力健康管理工作面临的形势,以及儿童青少年近视形成的主要原因.介绍了近年来教育部推动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和视力健康管理开展的主要工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下一步全面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的重点任务,充分发挥卫生健康部门专业优势和教育部门的组织优势,从而更加有效地达到改善儿童青少年视力不良状况的目的.
作者:樊泽民;刘立京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青少年吸烟行为与感觉寻求、冲动性的关系,为预防和降低吸烟行为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在重庆市某区选取初中、高中和大学各1所.在初中及高中采取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所有在校生,在大学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共抽取4 235名青少年完成吸烟行为问卷、冲动性和感觉寻求量表.结果 青少年吸烟率为13.2%;不同性别、生源地、父母文化水平、学段的青少年吸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61.93,24.76,24.50,13.73,P值均<0.01).不同吸烟情况、性别、生源地青少年的感觉寻求(Z值分别为-13.47,-2.85,-3.62,P值均<0.01)和冲动性(Z值分别为-8.21,-4.72,-2.94,P值均<0.01)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吸烟、男生、城市青少年2种特质得分均高于相应组;不同父母文化水平青少年的感觉寻求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6,P<0.01);不同学段青少年的冲动性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51.03,P<0.01).青少年吸烟行为与感觉寻求、冲动性之间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2,0.13,P值均<0.01);感觉寻求(OR=1.229,95%CI=1.182~1.278)、冲动性(OR=1.057,95%CI=1.001~1.117)能够影响青少年吸烟.结论 学校应结合青少年感觉寻求和冲动性的特点进行吸烟行为预防和干预.
作者:胡春梅;王蕾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2011-2016年南京市15~24岁人群艾滋病病毒(HIV)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在青少年中开展宣传教育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2011-2016年南京市报告的15~24岁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流行特征以及15~24岁男男性行为者(MSM)哨点监测数据.结果 2011-2016年南京市共报告15~24岁HIV/AIDS 883例,历年报告的病例数占当年病例报告总数的比例呈上升趋势(X2毛势=10.63,P=0.001).15 ~ 24岁HIV/AIDS病例以外地户籍、学生和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为主,同性性传播占83.5%,构成比呈逐年增加趋势(X2=28.16,P<0.01);通过检测咨询发现的占51.4%,构成比呈逐年增加趋势(x2=68.20,P<0.01).2011-2016年南京市共报告青少年学生HIV/AIDS 319例,其6年的平均增长速度(33.9%)高于同期所有15~24岁HIV/AIDS(18.9%),青少年学生病例中经同性传播所占比例(93.4%)高于校外青少年病例(77.8%),经献血筛查发现所占比例(14.1%)高于校外青少年(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15~24岁MSM梅毒总阳性率为5.4%,HIV总阳性率为7.3%.结论 南京市15~24岁人群中艾滋病流行形势严峻,亟需加强学生群体和MSM的艾滋病宣传教育和干预措施.
作者:徐园园;李小杉;吴苏姝;刘黎;郭璐;李昕;朱正平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性与生殖健康问题已成为全球青少年面临的重要健康威胁.美国作为联邦制国家,学校的性教育相关课程标准及政策呈现多样化,不同层面制定的学校性教育相关标准不尽相同.了解美国国家级、州级政府部门和非政府组织制定的性教育相关标准及政策,并分析其特点和异同,为制定和完善我国学校性教育相关标准和政策提供参考.
作者:聂慧敏;余小鸣;谭雪庆;王宇晴;王嘉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北京市海淀区中小学生尝试吸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开展学校控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二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从北京市海淀区所有中小学中抽取4所小学、3所初中、3所高中和1所职业高中的2 008名学生,利用“北京市学校人群烟草监测调查问卷”进行问卷调查.计算不同学段学生的尝试吸烟率,利用单因素分析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尝试吸烟的影响因素.结果 海淀区2015年中小学生总尝试吸烟率为9.06%,小学、初中、高中、职业高中学生尝试吸烟率分别为7.86%,4.80%,6.60%,34.81%.男生尝试吸烟率(12.07%)高于女生(5.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6.0,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父母吸烟情况、教师讲过烟草危害、是否职业学校和好友吸烟等与青少年尝试吸烟有关(P值均<0.01).随着学段升高,学生烟草相关知识态度问题的正确率逐渐降低.结论 海淀区中小学生尝试吸烟率较低,但仍需加强对职业高中学生和小学生的重点干预.
作者:沈艳辉;沈源;李甲森;尹杨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广西玉林壮族农村留守初中学生的健康生活方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留守初中生健康干预提供工作支持.方法 以班级为单位,随机整群抽取广西玉林地区4所乡村中学1 422名壮族初中学生进行健康生活方式及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结果 农村留守学生与非留守学生健康生活方式各维度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留守男生健康生活方式评价优秀、良好、一般和较差的分别占11.5%,20.5%,43.6%,24.4%;评价优秀和良好的比例均低于非留守学生,一般和较差的比例高于非留守学生,留守与非留守初中男生健康生活方式评价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146,P<0.05);女生留守与非留守评价等级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31,P<0.05).乡村留守初中男生健康生活方式各维度的得分均低于非留守男生,并且在营养行为、人际关系、身体运动和健康责任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63,2.45,2.26,2.41,P值均<0.05).壮族留守女生健康生活方式各维度得分均低于非留守女生,在自我实现和身体运动维度上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2.251,2.146,P值均<0.05).乡村学生对学校教育总体评价均在3分以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家庭因素对留守壮族中学生健康生活方式影响程度较大,依次为监护方式(β=0.398)、家庭月人均收入(β=0.264)、母亲学历层次(β=0.204)等;学校因素对乡村留守初中生健康生活方式的影响次之,依次为健康教育活动(β=0.449)、校园健康文化( β=0.365)、健康教育制度(β=0.307)等.结论 广西玉林地区乡村壮族留守初中学生健康生活方式不容乐观,尤其在健康危险行为方面较为凸显,学校和家庭方面影响较为显著.应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干预.
作者:王世景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白银市城区学校附近早餐卫生状况,为学校制定食源性疾病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随机抽样原则,对城区学校附近的快餐店、小吃店及流动摊点进行早餐采样,样品经实验室检测铝、大肠埃希菌、菌落总数、腊样芽胞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5项卫生指标,检测数据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采集样品216份,铝检出216份,检出率为100.0%;超标44份,超标率为20.4%;大肠埃希菌超标18份,超标率为8.3%;菌落总数超标37份,超标率为17.1%;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5份,检出率为2.3%;腊样芽胞杆菌检出11份,检出率为5.1%.煎炸食品中铝超标率高(41.5%);烙制食品中大肠埃希菌和菌落总数超标率高(20.0%,34.3%);流动摊点食品中铝、大肠埃希菌和菌落总数超标率高(27.0%,14.6%,24.7%).结论 白银市城区学校附近早餐卫生状况较差.食品监管部门须加大监管力度,保障广大学生早餐饮食安全,防止食源性疾病在学校中群体性暴发.
作者:李玲;刘兰霞;尚立成;仇文轩;段秋燕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分析近10年中国大学生高血压患病率,为预防大学生高血压及开展相关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中文检索词为大学生、医学生、高血压等,英文检索词为hypertension,university student,college student,prevalence China,Chinese等.采用主题词+关键词方式进行检索,收集2008年1月至2018年3月期间发表的有关中国大学生高血压的论文.文献筛选、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价均由2名研究者独立完成,后采用Stata 14.0软件进行分析.通过亚组分析探索异质性的来源,敏感性分析探索单个研究对合并效应量的影响.结果 共纳入23篇文献,包括100 569名中国大学生,高血压患病率介于0.84%~ 10.59%之间.所纳入文献间的异质性较大(I2=97.3%,P<0.01),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计算的总体患病率为3.62% (95%CI=2.92%~4.36%).亚组分析结果提示,男性、超重、吸烟和饮酒的大学生高血压患病率较高.结论 中国大学生高血压患病率相对较低,但仍应关注超重、吸烟、饮酒等危险因素对高血压的影响.
作者:郎俊杰;金来润;刘凌;姚应水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贵州省14岁及以下单独生活的留守儿童社交焦虑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有效缓解留守儿童社交焦虑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贵州省89个行政村≤14岁儿童3 902名进行儿童社交焦虑量表(Social Anxiety Scale for Children)问卷调查.结果 留守与非留守儿童社交害怕否定评价、社交回避与苦恼和社交焦虑总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37,15.25,5.40,P值均<0.01);独自生活的留守儿童害怕否定评价、社交回避与苦恼、社交焦虑总得分与其他生活类型留守儿童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女性独自生活的留守儿童社交焦虑回避与苦恼得分与其他生活类型女性儿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30,P<0.05).以社交焦虑害怕否定评价(Y1)、社交焦虑回避与苦恼(Y2)、社交焦虑总得分(Y3)为因变量,以年龄(X1)、与父母团聚间隔时间(X2)、与父母关系(X3)、好朋友数(X4)和每月生活费(X5)为自变量指标进行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回归方程:Y1=-0.917X3-0.694X4-0.502X5+11.614;Y2 =-0.313X4+4.604;Y3=-1.028X3-1.002X4-0.756X5+ 17.278.结论 独自留守生活对留守儿童社交焦虑会产生一定影响,特别是对女性独自生活留守儿童的社交焦虑影响更为明显.
作者:李光友;冉媛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探究改善大学生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运动疗法,为下腰痛患者制定实用的康复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将有非特异性下腰痛的体育类专业男大学生40名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20名,采用体疗康复方法;对照组20名,采用按摩和传统力量训练.在干预前后,分别用问卷法调查腰部的活动障碍和疼痛严重程度,用等长肌力测试仪测躯干的侧屈力和伸屈肌力,用关节角度尺测量腰部活动度,Prokin System平衡仪测试骨盆本体感觉.结果 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对照组与实验组躯干左、右侧侧屈力均有提高(P值均<0.05).但对照组左右侧肌力不平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左右侧肌力较均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伸/屈肌力更合理,比值为1.37;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骨盆本体感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干预前后各指标变化的差值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腰部前屈、后伸、右侧屈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实验组主观感受疼痛程度有了改观,腰椎功能障碍问卷(RM DQ)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下腰痛针对性体疗康复(躯干稳定性训练)可显著增加躯干在冠状轴、矢状轴的伸展能力和肌力,激活并发展深层肌群,增加关节活动范围,改善体育专业大学生下腰背痛.
作者:傅涛;刘智强;赵林粱;程吉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重庆市贫困农村寄宿制学生营养现状,为营养改善与干预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在重庆市12个贫困农村国家营养改善计划覆盖县中的寄宿制学校,采用随机抽样原则,从学校食堂供餐、企业(单位)供餐和家庭(个人)托餐3种供餐模式中分别抽取30%的小学和初中共24 075名学生统一测量身高和体重.结果 贫困农村寄宿制学生营养不良检出率为15.43%,男生为17.98%,女生为12.61%,男生高于女生(X2=131.55,P<0.01).低年龄组(6~9岁)的营养不良检出率普遍低于高年龄组(10~15岁),其中11岁组的检出率高,为19.46% (X2=74.10,P<0.01).超重检出率为7.43%,男生(8.23%)高于女生(6.45%)(X2=27.54,P<0.01).6岁组的超重率高,为10.79%.结论 重庆市贫困农村寄宿制学生营养不良率低于2012年全国平均水平,但肥胖超重依然存在.在改善营养不良的同时要注意肥胖超重的预防控制.
作者:熊鹰;陈京蓉;王文斟;廖和平;周安政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安徽省大学生急救知识的普及情况,并探究适合的急救知识普及方式.方法 对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的安徽省6所大学的1 132名学生分组后,分别施予同伴教育培训、多媒体课堂教育、操作演练及情景模拟和报刊、黑板报、宣传栏等急救知识展览4种培训方式,培训时间共180 d,并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安徽省大学生对急救知识掌握程度较差,大学生急救知识得分为(65.01±17.42),其中“正确处理酒精中毒”急救行为的知晓率高(1 040人,91.87%),“胸外心脏按压频率”的知晓率低(304人,26.86%);在施予操作演练及情景模拟、多媒体课堂教学及同伴培训教育的培训方式后,急救知识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操作演练及情景模拟法培训效果显著优于其他方法(P值均<0.05).结论 安徽省大学生亟待急救知识普及工作的开展;操作演练及情景模拟法为佳普及方式.
作者:邱洁萍;孙梦雨;吴之涵;张倩;朱爽秋;陈博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当前贵阳市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为中小学校开展心理卫生服务和相关教育决策提供实证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贵阳市小学生1 295名,中学生2 426名,分别使用小学生心理健康评定量表和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小学生心理问题总检出率为1.5%;中学生中,存在轻度心理卫生问题者占33.9%,中等及以上程度问题者占4.8%.小学阶段男生在学习障碍、社会适应障碍、品德障碍、不良习惯、行为障碍、特种障碍6个维度上得分比女生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44,4.84,7.73,4.17,2.71,2.42,P值均<0.05);中学阶段女生在强迫症状、敌对、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情绪不稳定维度得分及总均分比男生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留守中小学生各维度的得分比非留守中小学生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农村中小学生比城市学生各维度的得分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中学生的学习压力与量表中其他心理因子呈正相关(P值均<0.05).结论 需重点关注留守学生和农村中小学生的心理卫生问题,心理健康教育要结合学生发展的心理特点区别对待.
作者:张微;张宛筑;袁章奎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探索基于生死取向的生命教育在三四年级小学生中开展的短期效果,为推广小学生生死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2017年3-5月,选取广州市天河区某实验小学三、四年级各1个班作为干预组,进行8期生命教育系列课程干预,选取对应年级各1个班作为空白对照组,采用死亡概念量表、生死态度量表和儿童青少年生活质量量表中儿童心理功能评定维度分别在干预前、干预后1周、干预后1个月进行调查.结果 人际关系、自我概念、负性情绪和自我满意度不存在组别与时间的交互作用(P值均>0.05),生命教育对负性情绪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F=6.27,P=0.013).死亡概念和生死态度存在组别与时间的交互作用(F值分别是3.31,4.38,P值均<0.05),进行单独效应分析后,干预对学生1周后、1个月后生死态度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基于生死取向的生命教育有利于改善中年级小学生的负性情绪和生死态度,并且对生死态度的正向提升有即刻和短期效果,在死亡概念成熟过程中起催化剂的作用.
作者:王苏维;江来明;肖强花;李婷;高钰琳 刊期: 2018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