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医学生体力活动水平与偏颇体质的关联性

胡静垚;江婉芸;李欢欢;汪丽萍;陈曼曼;刘华青

关键词:运动活动, 体质, 因素分析, 统计学, 学生
摘要:目的 分析医学生不同体力活动水平与偏颇体质的关系,为改善医学生自身体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方便抽样方法,抽取蚌埠医学院1056名在校大学生,采用中医体质量表(Constitution in Chinese Medicine Questionnaire,CCMQ)和国际体力活动问卷(International Physical Activity Questionnaire,IPAQ)分别评价大学生的中医体质和体力活动水平.采用x2检验和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体力活动水平与偏颇体质的关系.结果 大学生中平和质202名,占19.1%;偏颇体质854名,占80.9%.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性别、年级、运动习惯、午睡习惯及体力活动水平大学生体质类型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64.64,8.20,19.31,9.21,12.41,P值均<0.05);调整性别、年级、运动习惯、午睡习惯因素后,进行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中等及以上水平体力活动能减少偏颇体质(OR=1.34,95%CI=1.03~1.74).结论 中等及以上水平体力活动可能有效预防偏颇体质的发生,医学生应加强体育锻炼改善自身体质.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广州女医学生人乳头瘤病毒认知状况及疫苗接种意愿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高危型持续性感染是宫颈癌发生重要的致病因素[1].临床试验证实,HPV疫苗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耐受性,可有效预防宫颈病变及宫颈癌的发生[2].HPV疫苗的推广对预防宫颈癌至关重要,此前研究表明,国内公众对HPV的认识普遍不足,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疫苗接种[3].HPV疫苗接种有效的时机是初次性生活前[4],近年来大学生性行为日趋普遍,因此大学生成为HPV疫苗接种的目标人群有一定重要性.

    作者:吴琦琳;许雅;张金宇;李大鹏;杨智聪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遵义市受艾滋病影响中学生社交焦虑现状及影响因素

    目的 了解遵义市受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影响中学生社交焦虑现状,为降低相关人群的社交焦虑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问卷法,对遵义地区232名受艾滋病影响中学生和1640名普通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受艾滋病影响中学生社交焦虑倾向检出率为67.67%,普通中学生检出率为12.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88.07,P<0.01).受艾滋病影响中学生的社交焦虑总分(22.74±4.57)高于普通中学生(15.83±3.11);女生(26.58±2.62)高于男生(18.91±2.35);独生子女(24.62±2.50)高于非独生子女(22.26±4.48);住校学生(23.29±4.44)高于非住校学生(20.52士4.48);父母不在家(23.94±4.39)高于父母在家的中学生(21.83±4.53);同学关系越好,社交焦虑越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童、住校、父母不在家以及同学关系差均是受艾滋病影响中学生产生社交焦虑的危险因素(P值均<0.01).结论 受艾滋病影响中学生社交焦虑现状堪忧,亟需引起重视.家庭、学校和社会应加强对受艾滋病影响中学生的心理关怀和正确疏导.

    作者:曹俊;聂胜楠;李梦然;庹安写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八段锦对大学生颈肩综合征患者颈椎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健身气功·八段锦对大学生颈肩综合征颈椎功能的影响,为大学生颈肩综合征的防治提供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浙江工商大学910名大学生进行颈椎健康状况问卷调查,选取37名早期颈肩综合征女生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实验为期10周;实验前后对受试者分别采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调查问卷及VAS法疼痛评分进行生活质量评定,采用颈椎活动度、颈椎生理曲度测试评估患者的颈椎功能.结果 经过10周的健身气功·八段锦练习后,干预组VAS法疼痛评分由(4.1±0.9)下降为(2.7±1.2);颈椎功能障碍指数由(36.1±8.15)下降为(21.7±8.87)(t值分别为8.3,5.4,P值均<0.01).干预组颈椎生理曲度由(161.7±9.5)°下降为(145.2±7.6)°(t=9.7,P<0.05);颈椎活动度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善(P值均<0.05),其中左旋转活动度改善为明显,由(57.2±6.7)°提升为(64.2±8.4)°(t=-8.2,P<0.01).结论 健身气功·八段锦练习对大学生颈肩综合征的防治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柯小剑;崔永胜;张军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成都市小学生雾霾天气因病缺课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索空气污染与小学生因病缺课之间的关系,为定量评估空气污染相关指标对小学生因病缺课发生的影响提供参考.方法 在成都市选取重污染A区、轻污染B区和农村对照C区作为研究地点,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择2 066名三至五年级小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对小学生健康影响因素和因病缺课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A,B和C区小学生雾霾期间因病缺课率分别为2.64‰,5.32‰,0.73‰,因病缺课发生率分别为2.64%,2.61%和0.82%,3个监测点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39.02,7.88,P值均<0.05).以12月20-25日为高峰段,经检验高峰前(4.4‰)、高峰段(4.8‰)和高峰后(1.3‰)的小学生因病缺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6,P=0.04).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PM2.5质量体积浓度对因病缺课的效应在滞后0 d(Lag0)时大,PM2.5每升高1级,对因病缺课的OR值为1.38(95%CI=1.07~1.79);多污染物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PM2.5分级和自燃煤取暖是小学生因病缺课发生的危险因素,PM2.5分级越高,小学生因病缺课发生的风险越高(OR=1.44,95%CI=1.09~1.89);与无取暖相比,自燃煤取暖对是否因病缺课影响的OR值为8.18 (95%CI=2.41~27.85).结论 空气污染是小学生人群因病缺课发生的影响因素,采取措施治理大气污染对保护学龄儿童身体健康发育至关重要.

    作者:郭正梅;刘艳;高绪芳;鹿茸;杜楠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蚌埠市高三学生学习压力与学业成绩自我效能感的相关性

    较大的学习压力会引起学生厌学情绪,导致学习效率下降,影响心理健康水平[1].如果学习压力长期得不到控制和缓解,会导致高三学生产生学习倦怠.学习自我效能感是自我效能感在学生学习领域内的表现,指学生的学业能力信念,是学生对自己能否有效利用所拥有的能力或技能完成学习任务的自信程度的评价[2].研究显示,学习自我效能感与拖延之间呈负相关,当个体对自己完成某个特定类型任务的能力没有信心,即个体在某些任务或某类任务上缺乏效能感时,实际上对该任务的投入也会较低,容易出现对任务的拖延[3].本研究对高三学生学习压力进行调查,并分析其与学习自我效能感的相关性,为针对性地提出减轻学习压力的对策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王立金;石毅;许华山;沐林林;王文娟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高校校园暴力恐怖事件特征及防控对策

    目的 分析中国2008-2017年间高校校园暴力恐怖事件的特征,为调整防控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案例的特征描述性方法,对我国10年间的高校校园暴力恐怖事件案例和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并据此提出应对措施.结果 2008-2017年高校校园暴力恐怖事件共48起,4,6,11月为高发月份;春秋两季多发,共33起(66.67%);晚上(20:00-0:59) 18起(37.50%),上午(6:00-10:59) 10起(20.83%);“情杀”与“舍杀”占比较高,为58.33%;受害者女性多于男性(48:28);施害者男女比例为44∶1,学龄青年居多(平均年龄为22.53岁);87.5%的施害者选择刀具为行凶工具;宿舍(39.58%)与教学用楼(18.75%)为主要作案地点.结论 高校校园暴力恐怖事件基本特征较为清晰,应建立“校园安全共同体”进行应对.

    作者:张敏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留守经历对大学生互依型自我建构的影响

    目的 探索童年留守经历对大学生关系参照效应即互依型自我建构的影响,为改善有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卫生状况提供依据.方法 2018年3月底招募某市全日制本科在校学生91名,通过自传记忆提取的线索词技术考察留守经历大学生在亲辈、祖辈、朋辈的关系参照效应.结果 非留守经历大学生亲辈、祖辈、朋辈关系参照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朋辈参照效应与亲辈参照效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9);留守经历大学生亲辈、祖辈关系参照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没有表现出朋辈参照效应(P=0.09).父母教养方式匹配组被试没有出现任何关系参照效应(P值均>0.05).结论 留守经历影响大学生互依型自我建构的扩展范围,心理留守比亲子分离对大学生有着更加消极的影响.

    作者:麻丽丽;贾成龙;许学华;秦金亮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江西省大学生问题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调查大学生问题行为报告率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大学生问题行为的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方便抽取江西省2所高校1 007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大学生行为问题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与积极心理品质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大学生问题行为报告率为24.5%,社会适应与情绪障碍、学习问题、恋爱与性问题、神经精神障碍的报告率分别为26.4%,33.6%,12.3%,31.6%.在问题行为报告率中,男生(31.2%)高于女生(20.2%),农村学生(26.8%)高于城镇学生(18.2%)、童年期有留守经历学生(31.1%)高于无留守经历学生(24.5%)(x2值分别为15.65,7.79,10.51,P值均<0.01).有问题行为大学生社会支持和积极心理品质总分均低于无问题行为大学生(t值分别为-8.45,-9.70,P值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生(OR=-1.50)、来自农村家庭(OR=1.52)与问题行为呈正性相关,家庭外支持(OR=0.71)、勇气(OR=0.64)、节制(OR=0.67)与问题行为呈负性相关.结论 大学生存在一定比例的问题行为,且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作者:李艳兰;皮俊敏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任务导向训练对发育性协调障碍儿童运动能力影响的荟萃分析

    目的 系统评价任务导向训练改善发育性协调障碍(developmental coordination disorder,DCD)儿童运动能力效果的有效性,为后期团队开发预防和治疗儿童DCD的运动康复手段提供指导方向.方法 检索2011年1月1日至2018年1月31日收录在中国知网(CNK1)、EMBASE以及Pubmed数据库中有关任务导向训练干预DCD儿童运动能力的学术研究.中文检索词:发育性协调障碍、动作特殊发展障碍、运动发育迟缓、特定运动技能发育障碍、运动障碍、动作协调;任务导向训练、干预.英文检索词:DCD,task-oriented training,intervention,NTT,CO-OP,motor imagery training(MIT).由2位研究者对纳入的各项研究进行质量评估并提取结果数据.利用Review Manager 5.2软件对提取的结果数据进行荟萃分析.结果 共纳入8篇文献,涉及178名DCD儿童.分析结果显示,任务导向训练能够明显改善DCD儿童的平衡能力(SMD=0.83,95%CI=0.57~1.10,P<0.01),增强手眼协调性(MD=0.79,95%CI=0.05~ 1.52,P=0.04),提高精细操作能力(SMD=0.87,95%CI=0.32~1.42,P=0.00)以及速度与敏捷能力(SMD=0.74,95%CI=0.32~1.16,P=0.00),且结果具有较强的稳定性.结论 任务导向训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DCD儿童的综合运动能力.

    作者:张康;罗冬梅;王传军;王宋扬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武汉洪山区5起高校肺结核聚集性疫情密切接触者筛查结果

    目的 了解洪山区高校肺结核聚集性疫情密切接触者的筛查情况,为高校结核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武汉市洪山区2018年1-6月发生的5起高校肺结核聚集性疫情以及所有肺结核散发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进行筛查.结果 5所学校筛查的聚集性疫情病例和散发病例密切接触者强阳性率分别为12.24%和0.63%,胸片异常率为4.67%和0.88%.聚集性疫情密切接触者PPD筛查强阳性反应率高于散发病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1.32,P<0.05).聚集性疫情密切接触者的患病率高于散发疫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92,P<0.05).单纯PDD强阳性者进行预防性服药,服药率为40.48%.结论 学校结核病聚集性疫情病例的密切接触者更容易感染结核杆菌和罹患肺结核.及时规范进行结核病筛查,加强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对单纯PPD强阳性的密切接触者进行预防性服药,可降低感染者发病风险.

    作者:李丽;杨云;夏琳;徐丹丹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中国中小学在职校医急救外伤处置技能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中国中小学在职校医的分布特征、急救外伤处置技能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提升校医的技能水平提供证据支持.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中国东、中、西部538名中小学在职校医作为研究对象,描述基本情况及8项急救外伤处置技能掌握情况,并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我国中小学在职校医多为教育及其他专业背景人员兼职,女性占71.38%,年龄分布呈现枣核形状,本科及以上学历占50.96%,中级职称占50.74%,医学背景占33.46%.校医的急救外伤处置技能水平整体不高,尤其对气道异物阻塞处理方法、不同部位骨折固定处理方法的掌握情况较差,掌握人员仅分别占总人数的44.24%,44.80%.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8项技能掌握情况均呈现东部优于中部优于西部地区,且工作年限、专业背景、有无编制、职称、工作性质和年龄是不同专业技能的影响因素.结论 中国中小学在职校医专业技能水平有待提升,且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

    作者:李谊澄;李颖;周蒙;刘美岑;张圣捷;胡丹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藏族高校学生2013与2017年体质健康比较

    2016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并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把青少年列为体育锻炼的重点人群,明确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秀率以25%以上为具体目标[1-2].2014年全国体质健康调研结果显示,肺活量继2010年出现上升拐点之后,继续呈现上升的趋势.大学生身体素质继续呈现下降趋势[3].本研究以高校藏族大学生2013,2017年体质测试数据为基础,对大学生身体素质变化情况进行分析,为制定健康干预措施和提高藏族大学生身体素质提供依据.

    作者:郭慧芳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学生营养改善计划”2016年学校牛奶供应情况及影响因素

    目的 探讨2016年“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简称“计划”)国家试点地区学校牛奶供应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农村贫困地区学生校园牛奶的可及性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从“计划”覆盖的中西部22个省699个国家监测县,按照学校食堂供餐、企业(单位)供餐和家庭(个人)托餐3种供餐模式,每个县随机抽取不低于10%的小学(含中心小学和教学点)和初中,共8 235所学校.通过问卷调查2016年学校牛奶供应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有43.1%的学校供奶;九年一贯制学校、中部地区或县学校每周供奶频率较高(P值均<0.01).学校供应牛奶的形式为课间加餐的比例多,占32.5%;其次为早餐供奶(14.7%).在供奶的学校中,95.2%提供的是学生奶,小学、中部地区和村学校提供学生奶的比例较高(P值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初中、乡镇/县学校、学校学生数少于350人、采用企业供餐、无法提供完整午餐或晚餐、学校食堂供餐次数多的学校供奶的可能性更大(P值均<0.05).结论 我国贫困农村地区学校供奶比例较低,建议采取综合措施,提高农村学生在学校供餐中对牛奶的可及性.

    作者:张倩;张晓帆;杨媞媞;李荔;潘慧;许娟;胡小琪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不同排球运动水平男性大学生骨密度比较

    目的 探讨不同排球运动水平对男性大学生相关部位骨密度的影响,为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提供理论和技术参考.方法 选取男性大学生排球运动员(专业运动组)55人、男性大学生排球爱好者(业余运动组)54人和男性普通大学生(普通对照组)72人,测量不同部位的骨密度.结果 3组相同侧别的桡骨骨密度左侧:(0.56±0.09) (0.49±0.06)(0.44±0.07) g/cm2;右侧:(0.57±0.07) (0.50±0.07) (0.44±0.07) g/c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髋骨骨密度在专业运动组左侧(1.11±0.15) g/cm2,右侧(1.11±0.14)g/cm2;业余运动组左侧(1.05±0.14) g/cm2,右侧(1.05±0.14)g/cm2;普通对照组左侧(1.00±0.13) g/cm2,右侧(0.99±0.12) g/cm2.3组股骨骨密度左侧:(1.33±0.19)(1.28±0.18)(1.10±0.17)g/cm2;右侧:(1.33±0.18)(1.29±0.19)(1.09±0.18) g/c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组跟骨骨密度左侧:(0.63±0.08) (0.56±0.07) (0.49±0.05) g/cm2;右侧:(0.63±0.08) (0.56±0.07) (0.49±0.06) g/c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桡骨和股骨骨密度在不同排球运动水平之间的排序均为专业运动组>业余运动组>普通对照组.结论 排球运动能够提高男性大学生的骨密度,尤其是上下肢的骨密度.排球运动对骨密度的影响受到运动强度、运动时间和运动频率等因素的影响.

    作者:高建娜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德清县青春期女生碘营养及甲状腺异常状况

    碘元素是合成人体内多种生长激素的原料,素有“智力元素”之称.碘缺乏是儿童发育迟缓、大脑损伤和智力下降的主因[1],现阶段全世界约有25%的学龄儿童患有碘缺乏症[2].青春期儿童处于性器官发育、第二生长高峰等关键时期,对碘需要量相应增加;同时,由于饮食习惯、摄食量的差异,女生碘摄入量往往低于男生,因此青春期女生更易发生碘缺乏.国外研究发现,处于青春期生长发育阶段的14~15岁女生中,超过2/3存在碘缺乏现象[3].碘缺乏也是甲状腺肿直接、主要的危险因素[4].

    作者:张一鸣;王莹莹;王学才;董晓莲;江峰;付朝伟;王娜;姜庆五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基于学校的儿童肥胖干预研究进展

    儿童肥胖已经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近20年来,全球范围内的儿童超重和肥胖流行率呈上升趋势,从1990年的4.2%上升至2010年的6.6%,按此趋势,全球儿童超重和肥胖率在2020年将达到9.8%[1].儿童期的肥胖症不仅会对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健康造成严重影响,还与成人后许多慢性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息息相关[2].在儿童肥胖的一级和二级预防中,全世界的政府和学者依托学校、家庭、社区等平台开展了一系列的干预项目.学校作为儿童获取健康知识和培养儿童形成健康行为的重要平台,是预防和干预儿童肥胖的重要场所[3].本文以学校干预为支点,对干预项目中的干预人群、干预时长、干预理论模式、干预方式及干预效果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开展切实可行的学校干预政策提供学术依据.

    作者:林文静;马亚楠;闻德亮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小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特征追踪观察

    目的 探讨童年期心理素质的变化趋势及其性别差异,为提升小学生心理素质提供实证参考.方法 以广州中山和四川达州403名小学三年级学生为对象,采用修编的心理素质问卷(儿童版)进行为期18个月的纵向追踪,共收集到4组数据.结果 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呈分段线性增长趋势.在四年级上学期的发展速度较快(eta1=3.64),随后时间内发展速度趋于平稳(eta2=1.87),且小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具有一定稳定性(r=0.61~0.80,P值均<0.01).女生心理素质的初始水平高于男生(β=-8.98,P<0.01),然而在四年级上学期,男生心理素质的发展速度快于女生(β=3.21,P<0.05),但在随后的时间内,男、女生的心理素质发展速度趋于同步(β=0.00,P>0.05).结论 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成长呈现出发展性与稳定性相统一的特点,且发展存在显著性别差异.

    作者:马郑豫;苏志强;张大均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大学生锻炼行为与锻炼效果的干预研究

    目的 分析健康行动过程取向理论(Health Action Process Approach,HAPA)下大学生锻炼行为与锻炼效果的干预方法及效果,为大学生体质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2016年1-12月随机抽取吉林大学767名参加体育课的学生完成相关问卷和身体素质测试,利用HAPA理论为引导对所有学生进行干预,比较学生干预前后锻炼行为和锻炼效果.结果 干预后处于行动阶段的学生为281名(36.64%),高于干预前的179名(23.34) (P<0.05);无意向阶段学生为167名(21.77%),低于干预前的253名(32.99%)(P<0.05);干预前后学生的意向阶段人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不同HAPA阶段学生的锻炼行为和锻炼效果均高于干预前(P值均<0.05);干预前后行动阶段和意向阶段学生的锻炼行为和锻炼效果均高于无意向阶段学生,行动阶段均高于意向阶段(P值均<0.05).结论 HAPA理论实施具有针对性的干预效果,可以有效提高大学生的锻炼行为水平和锻炼效果,且HAPA阶段为行动阶段学生的干预效果相对较好.

    作者:赵磊;陈文婧;高旭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一起学校A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聚集性疫情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分析一起县城学校A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发生原因,为流脑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病例收集、现况调查方法,对新疆某县学校流脑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实验室检测及病例的诊断参照《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诊断标准》(WS 295-2008).结果 本次流脑疫情共报告流脑患者8例,以发热、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为主要临床表现(均为8例).病例分布在县城内4所学校,第三中学流脑罹患率高为1.41‰.发病年龄在14~16岁之间,以寄宿男生为主(罹患率为5.39%).密切接触者脑膜炎奈瑟菌阳性率达49.71%.经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检测,该起疫情为A群流脑聚集性疫情.结论 疫情发生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易感者积累,加之浮尘天气持续时间较长和学生住宿条件拥挤等因素综合导致.进行预防性服药和应急接种,同时重点开展教育宣传、加强室内的通风是控制流脑暴发疫情的有效措施.

    作者:关静;谢娜;张建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深圳市某小学一起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调查

    目的 了解深圳市宝安区某小学一起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情况及疫苗保护效果,为评价应急接种在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防控中的作用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对宝安区某小学一起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资料进行分析,评价流行性腮腺炎疫苗免疫史与流行性腮腺炎患病之间的关系,计算应急接种的疫苗保护效率.结果 该学校儿童流腮罹患率为2.58%,含腮腺炎成分疫苗接种率为68.35%;接种1剂次的疫苗保护效率为76.30%,2剂次以上的疫苗保护效率为100%,总体疫苗保护效率为8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7.81,P<0.05).接种不同种类含腮成分疫苗(腮腺炎疫苗、麻腮疫苗和麻腮风疫苗)的疫苗保护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93,P>0.05);应急接种的疫苗保护效率为71%.结论 接种2剂次含腮成分疫苗能有效预防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生,在流腮暴发疫情中采取应急接种能有效降低流行强度,缩短流行周期,结合洗手及健康教育能取得更好的防控效果.

    作者:张敏;陈田木;叶健;李基;廖玉学 刊期: 2018年第11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