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冰;应孜;樊坤;周志刚
目的 探究体力活动对儿童青少年群体学业能力的影响,为促进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提供新的视角.方法 采用系统评价的方法,在中国知网(CNKI),EBSCO,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PubMed等5个数据库中检索国内外从2007年1月31日到2017年12月31日期间发表的有关体力活动对儿童青少年学业能力影响的相关研究,中文检索词中的体力活动检索词包括“体力活动”“运动”“锻炼”;学业能力检索词包括“学业能力”“学业成就”“学习成绩”“学习表现”“学术成就”“认知功能”.英文检索词中的体力活动检索词包括“physical activity”“physical activities”“exercise”“fitness”;学业能力检索词包括“academic achievement”“academic performance”“academic success”“grades” “cognitive function”.体力活动、学业能力的检索词之间用“or”连接,体力活动与学业能力之间的检索词用“and”连接.提取关键资料,进行质量评价,报告研究方法、结果及结论.结果 共纳入文献24篇,文献类型包括系统综述(系统评价、Meta分析)、纵向研究、随机对照实验和相关性研究,证据水平在1a~2c之间.从纵向研究以及相关性实验的研究结论可以看出,体力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儿童青少年的学业能力.结论 儿童青少年个体当前的体力活动水平可以促进学业能力的提高,体力活动可作为一个有效的战略目标,从而提高学业能力.尽管现阶段体力活动对学业能力影响的证据不够强,但积极开展更多的高质量研究对探究其关系尤为重要.
作者:张柳;李红娟;王政淞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稳性与非稳性太极拳练习对大学女生本体感觉和平衡能力的影响,为学生合理、高效健身提供依据.方法 招募某大学非体育院系健康且自愿参加实验的60名女大学生随机均分为非稳组、稳定组与对照组.非稳组作非稳性太极拳练习,稳定组作稳性太极拳练习,对照组不作运动干预,实验共进行15周.实验前后分别测试3组受试者膝关节本体感觉及平衡能力.结果 非稳组运动觉指标由(0.53±0.11)变为(0.35±0.10),稳定组由(0.51±0.17)变为(0.43±0.09),实验后非稳组运动觉低于稳定组(P<0.05).非稳组总平衡得分由(1 581+284)变为(922±231),稳定组由(1 537±266)变为(1 320±319),实验后非稳组总平衡得分低于稳定组(P<0.05);非稳组左右向平衡率由(0.42±0.10)变为(0.29±0.09),稳定组由(0.42±0.12)变为(0.35±0.07),实验后非稳组左右向平衡率低于稳定组(P<0.05).结论 稳性与非稳性太极拳锻炼均能改善大学女生下肢本体感觉和动态平衡能力,且非稳性太极拳优于稳性太极拳.
作者:华冰;应孜;樊坤;周志刚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2016-2017年四川省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实施情况及效果,为适龄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提供可行性依据.方法 对2016-2017年四川省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进行查验,采用回顾性分析查验结果.结果 经查验,2016-2017年小学漏证率均高于托幼机构(小学分别为2.84%,2.00%;托幼机构分别为1.89%,1.35%),且补证率达到了90%以上;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中均有未全程免疫儿童,经查验后全程免疫率均有上升,2年均达到了98.79%以上,且查验前后全程免疫率之差高达到19百分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查验不合格需补种的疫苗按单剂次占比处于前3位的有A+C群流脑疫苗、白破疫苗和甲肝疫苗.2016,2017年托幼机构国家免疫规划(NIP)疫苗补种率分别为88.51%,95.28%,均高于小学(86.06%,95.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春秋两季预防接种证查验可提高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全程接种率,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入托入学儿童补种工作将进一步提升四川省免疫规划工作水平.
作者:秦涌;马千里;郑红茹;刘丽珺;漆琪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青少年未来期待潜在类别与网络成瘾的关系,为网络成瘾有效干预提供指导.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重庆、四川、江苏、甘肃和辽宁8所中学初高中学生共1 006名,使用青少年未来期待量表和网络成瘾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依据青少年未来期待的潜在类别分析,将其分为3个潜在类别,分别定义为:积极型,占30%;普通型,占56%;滞后型,占14%.方差分析发现,滞后型的网络成瘾得分高于积极型和普通型(F=6.14,η2p=0.01,P<0.01),积极型和普通型网络成瘾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青少年未来期待存在3个潜在类别,对网络成瘾的影响不同.应关注期待水平低的学生.
作者:杜刚;吕厚超 刊期: 2018年第12期
中小学时期是儿童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营养不良严重影响身心发育[1].肥胖是心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和其他非传染性疾病的重要发病基础和危险因素,儿童期肥胖不仅影响儿童当前健康,还会导致成年期肥胖的发生,增加相关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生的风险[2].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是傈僳族、独龙族的主要聚居地,其中独龙族是怒江所特有的少数民族,也是云南省人口少的民族(全民族人口约7 000人).本文通过对傈僳族、独龙族7~15岁学生的营养状况进行分析,为政府制定改善少数民族学生健康状况的政策、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代丽梅;安维维;刘宏;杨帆;韦蝶心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各年级中小学生的血尿酸水平及相关影响因素,为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根据供餐方式和规模抽取朝阳区小学一、三、五年级和初中一年级共8所学校557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血液检测.结果 学生血尿酸平均水平为(296.2+77.4) μmol/L,男生血尿酸水平[(304.9+82.7) μmol/L]高于女生[(286.6±70.2) 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0,P=0.01);不同年级间血尿酸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7.75,P<0.01).研究对象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为7.0%,性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25,P=o.15),初一年级(21.4%)高于小学五年级(6.2%)和一、三年级(均为0)(x2=65.31,P<0.01).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年龄组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与高尿酸血症呈负相关,而每天足够多的睡眠时间与其呈正相关(P值均<0.05).结论 中小学生血尿酸水平较高,男生和高年级学生是血尿酸水平关注的重点人群,高年级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学生高尿酸血症的重点关注指标.
作者:陈旭东;王银会;巴蕾;孙倩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抽动障碍学龄期儿童行为问题与母亲亲职压力之间的关系,为抽动障碍学龄期儿童的科学干预提供数据.方法 使用Achenbaeh儿童行为量表(CBCL)和亲职压力简表(PSI-SF)对佛山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83例学龄期抽动障碍患儿与佛山市某小学91名正常儿童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学龄期抽动障碍组儿童的行为问题多于正常对照组(t=-9.06,P<0.01);抽动障碍组儿童母亲亲职压力总分、各分量表得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t值分别是-4.52,-3.66,-2.07,-5.15,P值均<0.05);男童行为问题总分、分裂性、抑郁、体诉、社交退缩与亲职困扰分量表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0,0.23,0.18,0.22,0.20, P值均<0.05),女童行为问题总分、抑郁、社交退缩、体诉、多动、残忍与亲子互动失调分量表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1,0.51,0.42,0.43,0.29,0.30,0.28,P值均<0.05).结论 学龄期抽动障碍儿童比正常儿童行为问题多,交际能力较差,病例组母亲普遍存在较高水平的亲职压力.母亲感受到的亲职困扰越多,男童出现内向性行为问题越多;而亲子互动功能失调与女童行为问题的出现有关.
作者:黄赛君;俞红;刘珂;察容平;孙亚莲;何小颖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 描述江西省南昌市及婺源县高中生校园欺凌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减少校园欺凌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南昌市抽取5所学校,每所学校抽取高一、高二各2个班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婺源县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1所学校,该校所有高一、高二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校园欺凌情况问卷调查.结果 高中生校园欺凌率为26.6%,其中农村地区(OR=1.52)、男性(OR=1.44)、饮酒(OR=1.36)、打架(OR=2.34)、每天上网1~3h(OR=1.29)、每天上网≥3 h(OR=1.43)、体型偏瘦(OR=1.25)是校园欺凌发生的危险因素(P值均<0.05);而父母有时关心(OR=0.58)、父母经常关心(OR=0.70)是校园欺凌发生的保护因素(P值均<0.05).就非人口学危险因素而言,与无危险因素者相比,危险因素增加至≥3个时发生校园欺凌的可能性增加1.93倍(P<0.01).结论 江西省高中生校园欺凌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产生的结果.教育部门及家庭应共同努力为青少年创建积极健康的学习生活环境,减少校园欺凌的发生.
作者:王健;李春玫;谢飞;姜小庆;Melissa Deadmond;Gabriela Vieyra;戴新平;杨维;袁兆康 刊期: 2018年第12期
“中国教育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残疾在校学生人数为42.56万[1].特殊学校作为学龄残疾儿童的专门机构和教育主体,对残疾儿童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残疾学生尤其是智力残障学生,自我保健意识欠缺,与家长和社会的沟通能力较差,家长往往忽视了他们的口腔健康,而医生注意力常集中于他们的身体残障方面而忽视口腔健康,故残疾学生龋病的患病率相对较高[2].张忠提等[3]对辽宁省特殊教育学校202名青少年调查显示,龋病率高达61.4%.笔者收集马鞍山市特殊教育学校6~9岁学生口腔健康检查资料,重点关注相关学生口腔健康综合干预效果,以期找到更有效的特殊学校学生口腔健康干预方法,报道如下.
作者:何华军;李昌英 刊期: 2018年第12期
儿童出生后9~ 12个月以内体质量指数(bodymass index,BMI)迅速增加,然后逐渐降低;在3~8岁期间出现低值,接下来发生第2次增长直至终身,这种BMI 2次增长的现象称为脂肪重积聚(adiposityrebound,AR)[1].AR发生的时间存在个体差异,有学者将其划分为提前(<5岁)、正常(5~7岁)及延迟(>7岁)[2-3].近年来AR有提前趋势,其环境因素或者环境与遗传交互影响的意义需要进一步探索.研究提示,AR时间发生过早与青春发动时相提前、青少年及成年期肥胖、糖耐量减低、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及部分癌症发生风险密切相关[4-8].鉴于AR发生时间对成年期健康可能有前瞻性预测效应[9],因此识别AR发生时间的生命早期决定因素,开展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对促进青少年乃至终身健康有积极意义.
作者:来亚平;陶芳标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亲子分离经历对个体成年后述情障碍、领悟社会支持和交流恐惧的影响,为促进亲子分离经历者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整群选取上饶师范学院936名大学生,采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和交流恐惧自陈量表(PRCA-24)进行测量.结果 外向思维述情障碍双亲分离组得分(21.56±3.62)高于单亲分离(19.86±3.24)、混合分离(20.65±3.71)及无分离(20.62±3.13);领悟社会支持中混合分离(59.27±11.43)、双亲分离(59.51±10.99)和无分离组得分(60.00±11.08)高于单亲分离组(53.96±10.55)(P值均<0.05).交流恐惧亲子分离组得分(70.92±9.50)高于无分离组(69.38±9.44) (P<0.05).结论 儿童期亲子分离经历会对个体成年后述情障碍、领悟社会支持和交流恐惧造成负面影响.
作者:缪丽珺;石倩;刘小溶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昆明市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病率及相关行为危险因素,为预防AIS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2017年5-7月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昆明市主城区784名9~16岁的中、小学生进行脊柱健康筛查及腰痛、体质评定量表(Back PEI)问卷调查.结果 共有50名学生躯干倾斜角测试阳性,占总调查人数的6.38%,女生阳性率高于男生,15~16岁年龄段阳性率高;结合放射学测试,有23名学生被诊断为AIS,占总调查人数的2.93%.不同倾斜角的有效性检验结果为:5.倾斜角的灵敏度为91.3%,特异性为18.5%,阳性预测值为48.8%,阴性预测值为71.4%;7.倾斜角的敏感性为78.3%,特异性为88.9%,阴性预测值为82.7%,阳性预测值为82.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参加对抗性体育比赛(OR=2.06,95%CI=1.01~4.18)、≥10h睡眠时间(OR=3.04,95%CI=1.39~6.64)、睡姿(OR=2.29,95%CI=1.28~4.07)与特发性脊柱侧凸患病呈正性相关(P值均<0.01).结论 昆明市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病率较高.需有关部门和家长重视.
作者:王航平;孙振武;王廷华;段意梅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广东省中山市12岁学生龋齿患病现状,为教育和卫生行政部门制订适宜的口腔卫生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2016-2017学年中山市中小学生体检数据资料,对22 783名12岁年龄组学生龋齿的患病状况进行分析.结果 12岁学生乳牙患龋率为8.19%,男生高于女生(X2=31.13,P<0.01);其中,乳牙龋补构成比为11.52%,乳龋均为0.13.12岁学生恒牙患龋率为25.85%,女生高于男生(x2=159.89,P<0.01);其中恒牙龋补构成比为37.16%,恒龋均为0.49.乳龋患率乡村高于城市,乳龋补率城市高于乡村(x2值分别为49.21,80.47,P值均<0.01),均表现为男生高于女生(x2值分别为28.10,7.74,P值均<0.01);恒龋患率和恒龋补率均表现为城市高于乡村x2值分别为72.83,47.21,P值均<0.01),女生高于男生(x2值分别为8.91,15.58,P值均<0.01),恒龋失率女生高于男生(x2=80.47,P<0.01).结论 中山市12岁学生龋病情况较为普遍,龋病严重程度相对较低.但城乡的龋齿充填比例仍较低,口腔保健水平有待提高.
作者:黄思哲;高迪;李锋华;黎美宝;王丽梅;董彬;马军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江西省青少年阳光接触性活动特点及其与近视发生的相关性,为指导学生养成科学用眼方法和预防近视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对南昌、德兴、余江地区的4 826名重点及普通初、高中学生的近视和阳光接触性活动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江西省青少年近视患病率为64.6%.阳光接触性活动的28个项目中,多达25个项目(89.3%)的活动频率以“从不”及“很少”居多.17个项目的阳光接触情况有利于预防近视.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13个项目与近视程度呈负相关(P值均<0.05),4个项目呈正相关(P值均<0.05).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夏季天气晴朗时,在户外进行活动”(OR值分别为2.01,1.57)、“在大课间休息时,到教室外面玩一会”(OR值分别为1.80,1.66,1.67)、“除辅导班/兴趣班之外,用于弹琴、画画、书法、下棋等的时间”(OR值分别为0.37,0.36,0.35,0.35)、“用于手机/平板计算机的时间”(OR值分别为0.49,0.52,0.62,0.60)与近视程度相关.结论 应加强青少年接触阳光的活动程度,尤其要提高其对户外活动的参与频率,减少使用手机/平板的时间.
作者:范奕;陈婷;彭海仁;方晓艳;张子华 刊期: 2018年第12期
学校卫生保健教师是新时期教师教育领域的话题之一,研究构建卫生保健教师的核心能力内涵框架对于指导教师教育和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分析学校卫生保健教师岗位角色和工作任务人手,构建健康教育教学、卫生保健服务、卫生管理三大角色领域的66条能力要素,包含知识、能力、态度情感、行为4个专业维度,进一步提出卫生保健教师能力要素的逻辑层次及其特征.
作者:侯晓静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高校大学生体力活动、视屏时间与肥胖之间的关系,为有效控制大学生体重,保障身心健康提供支持.方法 在南京所有大学中随机抽取4所高校,每所学校各随机抽取10个教学班级,班级内全体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共抽取40个班级2 049名学生,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及身高和体重的测试.结果 不同性别大学生体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5.13,P<0.01);不同父亲体重大学生的体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8.14,P<0.01).对性别、年龄、被动吸烟、吸烟、母亲文化程度、与室友的关系、家庭经济水平、饮食等因素调整后,高校大学生视屏时间≤2 h/d可以降低超重(0R=0.78,95 %CI=0.32~0.92)和肥胖的风险(OR=0.77,95%CI=0.36~0.95).高校大学生视屏时间≤2 h/d和每周中等强度锻炼次数≥5次交互作用对降低超重的风险起到更大的作用(OR=0.51,95%C I=0.11~0.83),同时对肥胖的风险性降低起到一定作用(0R=0.48,95%CI=0.27~ 0.97).结论 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时间不足和视屏时间较长与肥胖存在相关关系.
作者:何春刚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家庭教养方式与学龄前儿童行为和情绪问题的关联性,为促进学龄前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的早期家庭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使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父母版长处和困难问卷(SDQ)及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PU-P)对安徽省3个地区2 553名学龄前儿童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进行调查,分析家庭教养方式与学龄前儿童行为和情绪问题的关联性.结果 学龄前儿童同伴交往异常检出率高,为21.6%;其次为多动、困难总分、情绪症状、品行问题和亲社会行为问题,异常检出率分别为16.9%,10.8%,10.1%,9.9%和7.8%.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拒绝和控制/过度保护能够增加学龄前儿童行为和情绪问题的风险,情感温暖能够降低儿童行为和情绪问题的风险.分层分析显示,母亲的拒绝和控制/过度保护以及父亲拒绝均会增加学龄前儿童行为和情绪问题的风险,父母的情感温暖能够降低儿童行为和情绪问题的风险,但是父亲控制/过度保护与学龄前儿童行为和情绪问题无关(P>0.05);其他监护人仅表现为拒绝能够增加学龄前儿童同伴交往问题异常的风险、情感温暖能够降低困难总分异常的风险(P值均<0.05).结论 家庭教养方式会影响学龄前儿童行为和情绪问题的发生风险,且母亲教养方式与学龄前儿童行为和情绪问题关联性更强.
作者:韩阿珠;张国宝;苏普玉;范新瑶;毛海龙;王晓艳;朱涵瑜;张然;吴菁;杨会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宁夏地区7~18岁学生1985-2014年超重肥胖变化趋势,并对2019年和2024年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进行预测,为宁夏地区7~18岁学生超重肥胖防治提出科学依据.方法 对1985-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宁夏地区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计算超重肥胖率并分析其变化趋势,用GM(1,1)灰色模型进行预测.结果 宁夏7~18岁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29年间呈上升趋势.与1985年相比,2014年总超重、肥胖检出率平均增长速度分别为9.0%和21.0%;男生分别为13.64%和25.30%;女生分别为6.30%和17.56%,城市学生分别为10.32%和19.19%;乡村超重平均增长速度为7.67%,超重肥胖增长速度表现为肥胖>超重、男生>女生、城市>乡村.GM(1,1)灰色模型预测2019年和2024年超重、肥胖检出率将继续呈上升趋势,到2024年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将达到16.03%和9.46%.结论 未来数年内如未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宁夏7~18岁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将继续呈上升趋势,尤其是男生和城市学生增长速度更快.应重视开展综合防治措施,降低超重肥胖的发生率.
作者:刘尚红;孙丽姣;李娟;谢小莲;赵海萍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2017年安徽省农村中小学水质卫生状况,为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安徽省所有的县每个县选择3~5所中小学,于2017年的丰枯水期各采集水样1~2份进行检测.共检测学校231所,采集水样547份.结果 231所学校中,自建设施供水的学校54所,当地集中式供水单位进行供水的学校177所.学校自建设施供水中采用消毒工艺(完全处理和仅消毒)11处,占20.4%;集中式供水采用消毒工艺的146处,占82.4%.547份水样中,扣除指标不全水样61份,实际分析水样486份,合格水样312份,合格率为64.2%.其中自建设施供水水质合格率为59.8%,集中式供水水质合格率为65.1%.合格率低的5个指标分别为游离余氯(73.8%)、总大肠菌群(83.2%)、二氧化氯(89.2%)、菌落总数(92.0%)、氟化物(94.1%).结论 农村中小学校饮用水水质合格率偏低.可通过改善供水设施、卫生状况,提高消毒率、加强健康教育宣传等措施,保障学校饮水安全.
作者:徐艳龙;王志强;李飞;冯晓亮;郑莉;黄发源 刊期: 2018年第12期
听力损失指有不同程度声音响度感知障碍以及言语分辨障碍的生理现象[1],可分为暂时性听力损失和永久性听力损失[2].目前,听力损失已成为全世界流行广的感觉器官残疾,负面影响居全球疾病负担排行榜前列[3].已有研究发现,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噪音、社会支持以及易感性基因等均是听力损失的危险因素[4-5].
作者:庄益珍;徐慧;张龙;王大辉;吴茵茵;许亮文;杨磊 刊期: 2018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