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广州市中小学生饮食和活动行为对营养状况的影响

邓纳莉;杨杰文;姜轶

关键词:饮食习惯, 体育运动, 营养状况, 学生
摘要:目的 探索饮食和活动行为对中小学生营养状况的影响,为促进学生良好发育和健康成长提供参考.方法 按照《2014年中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检测细则》要求,采用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学生调查问卷”对广州市小学四至六年级、初中、高中学生共3 861名进行调查.现场记录身高、体重等数据.结果 在所有学生中,71.95%体重正常,13.78%营养不良(含生长迟滞、消瘦),9.51%超重,4.77%肥胖;73.4%的学生睡眠不足,83.4%坚持每天吃早餐,24.1%每天坚持1h体育锻炼.男生超重肥胖率高于女生,城市学生超重肥胖率高于乡村学生,乡村学生营养不良率高于城市学生(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营养过剩与学生的地区、性别、学段、是否喜欢上体育课、是否愿意参加长跑锻炼、每周上体育课次数是否达到国家课程标准、上体育课是否出汗有关;营养不良与学生的地区、是否每天喝牛奶、学校是否“挤占”体育课、睡眠时间是否足够有关.结论 充足的睡眠、规律的作息、科学的营养搭配、积极参与体育运动、落实每天1h的体育锻炼能有效改善学生的营养状况.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广州市城区小学生静态行为与运动素质的关系

    目的 了解广州市城区小学生主要静态行为现状及其与运动素质水平关系,为增强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使用2014年广州地区儿童肥胖影响因素及预防控制措施研究调查数据,对广州市城区2 859名小学生(男生1 551名,女生1 308名)的静态行为及运动素质进行分析.结果 广州市城区小学生上学静态行为时间为(7.39±3.15)h/d.不论是上学日或周末,小学生写作业≥2 h/d的比例为22.4%.上学日小学生视屏行为≥2 h/d的比例为17.7%,周末小学生视屏行为≥2 h/d的比例为33.6%.经多因素分析,在控制性别、年龄、身体活动、膳食行为及青春期发育因素的影响后,与写作业<2 h/d小学生相比,写作业≥2 h/d的小学生高运动素质水平(6 min跑、立定跳远)明显下降(OR值分别为0.80,0.77,P值均<0.05);与上学日视屏行为<2 h/d小学生相比,上学日视屏行为≥2 h/d的小学生高运动素质水平(6 min跑、立定跳远)明显下降(OR值分别为0.68,0.73,P值均<0.05).结论 上学日或周末写作业和上学日视屏行为与广州市城区小学生运动素质下降存在相关关系.

    作者:刘伟佳;熊莉华;林蓉;刘伟;陈思宇;林琳;郭重山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贵阳市2014年中小学生蛔虫感染现状

    蛔虫等肠道蠕虫感染是中小学生常见疾病,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有效控制寄生虫的感染与传播,是一个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1-3].我国是蛔虫病严重流行的国家之一,特别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蛔虫病一直严重危害广大居民的身体健康,中小学生尤为突出[4口].为了解贵阳市中小学生蛔虫感染情况,按照“2014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实施方案”[5]的规定,对贵阳市中小学生的蛔虫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朱阿然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不同锻炼项目对壮族抑郁焦虑大学生干预效果评价

    目的 了解不同体育锻炼项目对广西壮族抑郁焦虑症大学生的干预效果,为壮族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供支持.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广西师范大学抽取20个班级,班级内所有壮族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测试,终124名壮族抑郁焦虑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篮球组、羽毛球组、舞蹈组各31人进行12周的干预训练,并对前后测试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对照组壮族抑郁焦虑症大学生SAS与SDS量表得分干预前后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011,0.019,P值均>0.05).舞蹈组壮族大学生SAS得分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58,P>0.05);SDS得分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75,P<0.01).篮球组大学生SAS和SDS干预前后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793,6.231,P值均<0.01).羽毛球组大学生SAS得分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51,P<0.01),SD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442,P>0.05).对壮族抑郁焦虑症大学生的抑郁干预效果依次为舞蹈>篮球>羽毛球;对焦虑学生的干预效果依次为羽毛球>篮球>舞蹈.结论 3个体育锻炼项目对壮族大学生抑郁焦虑水平均有改善作用.应采用集体参与的运动项目并保持中等强度进行干预.

    作者:马明坤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宁波市中学生注意缺陷多动症状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宁波市中学生注意缺陷多动症状发生状况及其相关因素,为开展注意缺陷多动症状的干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对宁波市4所中学的2 218名学生采用自编一般情况问卷、中文版注意缺陷多动障碍SNAP-Ⅳ评定量表(父母版)和爱泼沃斯思睡量表(ESS)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中学生SNAP-Ⅳ平均得分为(9.82±7.29)分,注意缺陷多动症状阳性率为2.9%,其中男生为4.1%,女生为1.5%.单因素分析显示,注意缺陷多动症状的发生率在年龄、性别、是否独生子女、父母是否外出上班、父母受教育程度、家庭月收入、每天看电视的时间、学习压力、学习兴趣、学习成绩、入睡困难、早醒、睡眠满意度、日间思睡程度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小、学习成绩差、男性、独生子女、看电视时间长、入睡困难及日间思睡程度重者,注意缺陷多动症状发生可能性更大(P值均<0.05).结论 中学生注意缺陷多动症状发生的影响因素较多,可采取多种措施开展针对性的干预.

    作者:程芳;张文武;敬攀;王晓笳;程霞;汪贝妮;胡珍玉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北京通州区中小学生免费流感疫苗接种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北京市通州区中小学生免费流感疫苗接种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有效促进流感疫苗接种提供参考.方法 2014年12月-2015年2月,采用两阶段抽样的方法,抽取通州区8所学校2012年9月前入学的706名在校学生,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学生家长进行调查,获取相关调查信息.结果 2012-2014年流感疫苗接种率分别为78.72%,77.16%,69.58%,而2012-2014年连续3年均进行流感疫苗接种的人群仅占57.11%.家长不愿意为孩子进行流感疫苗接种的主要原因是担心流感疫苗质量和安全性(67.38%)、认为接种流感疫苗不能降低患流感的可能(37.34%).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长是否知晓流感疫苗需要每年接种以及家长是否了解流感疫苗可降低患流感的可能性是影响中小学生免费流感疫苗接种的因素(P值均<0.05).结论 北京市通州区中小学生流感疫苗调查接种率逐年下降,主要影响因素涉及家长对疫苗接种知识认知不足、不了解流感疫苗使用效果及推荐程序,疫苗接种宣传手段创新不足,宣传服务与家长需求存在较大差距.应采取多方联合宣传途径更好的开展流感疫苗接种工作.

    作者:石晶;孙晓伟;王宝兰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我国四城市中小学生零食消费行为及家长的影响

    目的 了解我国四城市中小学生零食消费行为及家长的影响,为开展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沈阳市、广州市、武汉市、成都市10 313名中小学生及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中小学生常食用的前5种零食分别是谷类(58.5%)、新鲜水果蔬菜(53.7%)、奶及奶制品(51.0%)、糖果类(43.9%)、薯片和薯条(41.6%).学生与家长的零食消费频率正相关(r=0.119,P<0.01).家长文化程度越高,学生越倾向消费奶及奶制品.相对于小学,家长文化程度为初中、高中及以上的学生消费奶及奶制品的OR值(95%CI)分别为1.155(1.035~ 1.289)和1.162(1.055~1.279),消费薯片、薯条的OR值(95%CI)分别为0.853(0.766~0.949)和0.811(0.739~0.890).相对于家庭经济水平低者,水平为中、高的学生消费薯条、薯片的OR值(95%CI)分别为1.112(1.008~1.227)和1.500(1.215~1.852),消费新鲜水果蔬菜的OR值(95%CI)分别为0.898(0.812~0.994)和0.758(0.608~0.944).结论 我国四城市中小学生不健康的零食消费行为比较普遍,家长的零食消费行为对学生的零食行为影响很大.应针对家长的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水平采取干预措施.

    作者:丁彩翠;郭海军;宋超;宫伟彦;栾德春;刘伟佳;吴晓旻;李晓辉;刘爱玲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父亲教养参与对广西壮族在校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影响

    目的 探讨广西壮族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影响因素,为壮族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及教育引导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在广西6所高校内随机选取1 004名壮族大学生,对其采用父亲在位问卷(FPQ-R)及健康人格量表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广西壮族城市生源大学生父亲教养参与的5个分量表得分均高于乡村生源,且在父亲参与的感知和母亲对父子关系的支持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999,2.608,P值均<0.05).独生子女父亲教养参与各因子得分均高于非独生子女,且在父亲参与的感知、与父亲的身体互动、母亲对父子关系的支持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357,2.627,2.861,P值均<0.05).壮族大学生健康人格各分量表得分低的为自由感,为(3.07±0.72)分,其次为聪慧性,为(3.62±0.61)分.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除健康人格的自由感与父亲教养参与的与父亲身体互助相关无统计学意义外,健康人格量表的因子与父亲教养参与量表的因子得分相关性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回归分析显示,父亲参与的感知和与父亲的身体互动对健康人格的聪慧性有预测作用(P值均<0.05),能够解释聪慧性9.9%的变异.其他方面也存在不同程度的预测作用.结论 广西壮族大学生父亲教养参与对壮族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马明坤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南通市中小学生因病缺课监测分析

    学生因病缺课监测是获得学生健康状况信息的主要途径[1].为准确掌握学生疾病发生情况,逐步建立学生疾病监测和预警系统,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疫情等公共卫生事件在学校的发生和流行,南通市开展了学生因病缺课监测网络直报工作,现将2012-2015学年537所中小学因病缺课监测网络直报监测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安娜;黄建萍;桑军阳;顾俊;钟恩德;蒋叶;谭维维;何智敏;孙华闽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九江地区2010与2015年入托入学儿童麻疹抗体水平

    目的 了解江西省九江地区2010年与2015年2~ 10岁入托入学儿童麻疹抗体水平,为探讨阻断麻疹传播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于2010年和2015年开展学龄儿童麻疹免疫水平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分离血清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抗体.结果 2015年共调查儿童612名,2010年共调查儿童774名,各年龄组麻疹一风疹二联疫苗(MR)、麻疹一腮腺炎一风疹三联疫苗(MMR)接种率均超过95%;城郊儿童麻疹IgG抗体水平均低于城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015年的城郊、城区、男童、女童和2岁组儿童的GMT均低于2010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015年2岁儿童的抗体阳性率为67.4%(95% CI=58.7%~72.3%),低于2010年的78.5%(95%CI=73.8% ~ 83.9%)(x2=45.491,P<0.05).3~6岁组麻疹抗体阳性率较2岁组上升,但随后抗体阳性率出现下降趋势.结论 应进一步加强郊区儿童、2岁组儿童麻疹监测,以及儿童入学入托接种证查验工作,预防麻疹在幼儿园和小学的流行.

    作者:李泽洪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中美两国中学生体育行为习惯对比研究

    目的 了解中美两国中学生体育行为习惯差异,为制定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升的相关政策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美国新英格兰地区149名中学生和中国湖北省武汉市7所中学457名中学生作为体育行为习惯量表和锻炼情况问卷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中美两国中学生体育行为习惯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463,P<0.01),美国中学生总体体育行为习惯形成程度分布结构优于中国中学生,47%的中国中学生没有具备体育行为习惯;在具备相同体育行为习惯的中学生中,美国学生每周从事30 min以上体育锻炼天数更优于中国,72.8%的中国中学生每周锻炼30 min以上的为3d及以下.中美两国中学生体育行为习惯差异形成的内在影响因素主要为学生的行为意识和行为控制感差异.结论 应从体育观念、社会价值取向以及体育精神本质等方面采取措施,促进我国中学生体育行为习惯的形成.

    作者:周文源;胡凯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构建学校卫生金字塔

    健康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保护、促进、增强学生健康是学校卫生的基本宗旨.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环境的不断变化,学校卫生不断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在新的时代和环境背景下,增进学生健康和促进健康水平,如果仍沿袭传统的学校卫生工作模式是远远不够的[1].这需要我们正视当前学校卫生面临的问题,尤其需要从社会生态视角出发,审视影响学校卫生的环境生态学和社会决定因素,创新思维,从社会生态、整合及实践性的视角提出适合我国学校卫生工作的模型.

    作者:陶芳标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广州市中小学生饮食和活动行为对营养状况的影响

    目的 探索饮食和活动行为对中小学生营养状况的影响,为促进学生良好发育和健康成长提供参考.方法 按照《2014年中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检测细则》要求,采用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学生调查问卷”对广州市小学四至六年级、初中、高中学生共3 861名进行调查.现场记录身高、体重等数据.结果 在所有学生中,71.95%体重正常,13.78%营养不良(含生长迟滞、消瘦),9.51%超重,4.77%肥胖;73.4%的学生睡眠不足,83.4%坚持每天吃早餐,24.1%每天坚持1h体育锻炼.男生超重肥胖率高于女生,城市学生超重肥胖率高于乡村学生,乡村学生营养不良率高于城市学生(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营养过剩与学生的地区、性别、学段、是否喜欢上体育课、是否愿意参加长跑锻炼、每周上体育课次数是否达到国家课程标准、上体育课是否出汗有关;营养不良与学生的地区、是否每天喝牛奶、学校是否“挤占”体育课、睡眠时间是否足够有关.结论 充足的睡眠、规律的作息、科学的营养搭配、积极参与体育运动、落实每天1h的体育锻炼能有效改善学生的营养状况.

    作者:邓纳莉;杨杰文;姜轶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广西学生肺结核发病趋势分析及预警系统建立

    肺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严重呼吸道传染病.若未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极易发生肺结核聚集发病,甚至造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直接影响社会的稳定.探索学校结核病发病趋势,建立高敏感度的学生肺结核发病预测模型,并采取精准、高效的疫情处置技术策略是目前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的重点内容.本研究通过时间序列模型的分析方法对广西学生肺结核报告发病数进行预测,并构建广西学校肺结核报告发病预警系统,为早期甄别疫情和科学防控提供依据.

    作者:崔哲哲;林定文;林玫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对我国学龄儿童执行功能影响的Meta分析

    目的 探讨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对学龄儿童执行功能的控制抑制、记忆刷新和注意转换3个子功能的影响效果,为相关教学人员制定运动处方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CNKI数据库、CBM数据库、VIP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bMed、SCI数据库以及OVID检索平台,检索主题词或关键词为“执行功能(executive function)”“小学生(primary student)”“儿童(Children)”“有氧运动(aerobic exercise)”“运功干预(exercise intervention)”“实验研究(experimental study)”,检索策略为主题词和关键词相结合的方式,检索时间为2016年2月4日.收集文献时间跨度从数据库建库到2015年12月,共检索文献344篇.纳入研究的为10篇文献,运用Review Manager 5.2软件进行文献定量分析.结果 Meta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抑制控制子功能(WMD=21.00,95% CI=17.84 ~ 24.16)、记忆刷新子功能(WMD=195.50,95% CI=172.79 ~218.20)、注意转换子功能(WMD=141.17,95%CI=124.50~157.84)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文献间不存在异质性和偏倚.结论 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对我国学龄儿童执行功能发展具有非常好的提升效果.

    作者:解超;金成吉;张自云;翟伟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情绪调控在体育活动与青少年内隐问题行为间的中介效应

    目的 探讨体育活动对青少年内隐问题行为(焦虑、抑郁、孤独)的影响,以及情绪调控的中介效应,为提高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体育活动问卷、内隐问题行为问卷和情绪调控问卷,对安徽省金寨县17所小学五、六年级2 951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体育活动是在焦虑、抑郁、孤独上主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5.264,9.450,8.886,P值均<0.05);体育活动类型在焦虑、抑郁、孤独上主效应均无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0.596,0.085,1.390,P值均>0.05).情绪调控在体育活动量与焦虑之间起着完全中介效应(β=-0.532,t=-34.068,P<0.01),中介效应占总效应59.4%;在体育活动量与抑郁(β=-0.563,t=-37.002,P<0.001)、孤独(β=-0.226,t=-12.592,P<0.01)之间均起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分别为48.1%,22.9%.结论 青少年参与体育活动对降低内隐问题行为既有直接积极作用,又可通过情绪调控起间接积极作用.

    作者:聂晶晶;张国礼;孙志军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学校减盐干预对小学生知识态度行为的影响

    目的 评估学校减盐干预对小学生减盐知识、态度与行为的影响及干预效果,为儿童减盐工作提供可借鉴的经验.方法 对重庆市5 153名小学生进行连续1学期的减盐宣传教育及指导,干预前后对所有学生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并比较干预前后小学生知识、态度及行为的改变.结果 干预后,小学生对成年人高血压判断标准(64.5%)、低盐饮食有助于降血压(83.1%)、推荐的成人每人每天盐摄人量(76.2%)、低钠盐(74.2%)的知晓率均较干预前(16.2%,37.5%,25.7%,33.3%)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2 489.7,2 232.3,2 621.4,1 728.6,P值均<0.01);干预后赞成低盐饮食(69.3%)以及回答能主动选择低盐食物学生的比例(59.6%)均较干预前(44.7%,30.7%)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637.1,865.4,P值均<0.01);干预后家中使用过限盐勺(65.5%)、接受过低盐饮食宣传教育(90.0%)、关注包装食品盐/钠含量的比例(64.2%)均较干预前(30.8%,27.5%,44.0%)明显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干预后认为自己吃盐量较少或适中的学生比例增多,认为自己吃盐量较多的学生比例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8.3,P<0.01).结论 学校减盐干预可以提高学生盐与高血压的认知水平,改善低盐饮食的态度,在学校中开展减盐干预是有效可行的.

    作者:陈婷;毛德强;丁贤彬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一起学校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及疫苗保护效果

    目的 了解江西省某小学一起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以及接种含腮腺炎成分疫苗的保护效果,为预防和控制学校流行性腮腺炎疫情的暴发流行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现况调查和回顾性队列研究,通过面对面访谈、电话调查、查阅接种证的方式,获取人口学、既往史、发病和诊疗情况以及免疫接种信息,描述疫情暴发情况,评估疫苗保护效果.结果 2015年4月18日至7月3日,江西省某学校发生135例流行性腮腺炎病例,小学生罹患率为7.15%(135/1 888).5月25日至6月8日为此次疫情的发病高峰期,病例主要分布在小学A部教学楼,罹患率为8.86%(115/1 298);男、女生罹患率分别为7.87%(83/1 055)、6.24%(52/8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851,P=0.174).7,8岁学生罹患率高,分别为11.80%(55/466)、11.03% (46/417),不同年龄之间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425,P<0.01);有明确接种史的学生中,含腮腺炎成分疫苗的接种率为75.33% (684/908).接种含腮腺炎成分疫苗在此次疫情中具有保护作用(RR=0.57,95%CI=0.39~0.84);接种1剂次疫苗后,疫苗保护率随接种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x2趋势=8.175,P=0.004),5.5年后失去保护作用(RR=0.76,95%CI=0.50~ 1.13).结论 此次事件为一起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1剂次腮腺炎疫苗在接种5.5年后失去保护作用,应及时给予第2剂次加强.

    作者:马飞飞;程慧健;来学惠;谭楚生;赵玉芹;黎甦;刘慧慧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不同监测方法对青少年健康体能的评价比较

    目的 探讨密切值法、TOPSIS法、秩和比法3种方法评价青少年体能的价值,为建立较为科学的组合评价方法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湖南省1990-2015年12~18岁青少年的体质健康监测数据,分别采用密切值法、TOPSIS法和秩和比法对各年份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体质评价指标进行分析,并将3种方法进行组合评价.结果 3种综合评价方法的单一评价排序结果基本一致,对男生健康体能评价结果排序由高到低依次为1995,2000,2005,1985,2014,2010年,女生为2000,2005,1995,1990,2010,2014年,呈先增高后下降的趋势,但男生体能下降趋势在2014年得以遏制.结论 密切值法、TOPSIS法、秩和比法3种方法的评价结果排序性基本一致,组合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全面,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徽徽;陈淑奇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无锡市2014-2015年学校教室和生活环境卫生现状

    目的 了解无锡市学校教室环境与生活环境的卫生状况,为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提供改善措施.方法 对无锡市2014-2015年中小学校的教室与生活环境卫生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无锡市学校教室生活环境卫生大部分监测指标能符合要求,合格率较高的指标是黑板尺寸(99.54%)、窗地面积比(91.19%)、课桌面照度(95.83%)、盥洗室门与居室门间距离(100%);合格率较低的指标是课桌椅分配符合率(23.74%)、黑板下缘与地面距离(53.71%)、黑板反射比(53.09%)、后墙反射比(53.35%)、黑板面照度(59.37%)和小学厕所宽度(43.1%).结论 无锡市教室环境卫生有待提高,应对薄弱环节进行有效整改.

    作者:钱红丹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中国2003-2015年学校食源性疾病时间趋势分析

    目的 了解2003-2015年我国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时间趋势,为有效防控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 对2003-2015年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网报告的全国各类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引起的发病人数,按照月份、致病因素、原因食品、学校类别等分组并进行时间趋势分析.结果 2003-2015年全国共报告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1 050起,累计发病人数37 281人次.不同月份的发病人数分布明显不同,9月份发病人数多,累计发病9 928人次.2009年之后,致病微生物及毒素致发病人数有上升趋势,化学性因素致发病人数有下降趋势.2003-2015年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发病人数排在前5位的是蜡样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菌、大肠杆菌、志贺菌.幼儿园食源性疾病发病人数及构成比有上升趋势.结论 我国学校食源性疾病事件的发病人数随时间变化在不同致病因素、原因食品等方面的构成比有差异,需有针对性的进行预防.

    作者:马智杰;王岗;杨淑香;李向云;郭云昌 刊期: 2017年第01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