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守华;万青灵;邵文荣;何南江
目的 了解吉林省幼师健康素养现状及干预效果,为积极开展相关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便利整群抽取吉林省10个地区16所幼儿园的622名幼师,以地区为单位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围绕洗手刷牙、气道异物阻塞处理(海姆立克急救法)、外伤处理及拨打求救电话的健康素养相关知识与技能开展培训和资料收集.结果 干预前,干预组洗手刷牙、海姆立克急救法、外伤处理及拨打求救电话的健康素养具备率分别为42.3%,29.2%,26.3%,63.5%,对照组分别为39.0%,32.6%,22.6%,64.8%,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0.986,2.001,0.745,1.203,P值均>0.05);干预组在干预后洗手刷牙、海姆立克急救法、外伤处理及拨打求救电话的健康素养相关知识与技能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健康素养相关知识技能教育培训可有效提高幼师健康素养水平及自信心.政府及相关教育机构应定期、全面系统且有针对性的开展培训.
作者:袁月;李春玉;张海莲;金锦珍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北京市海淀区6~15岁儿童青少年足底压力与体成分的关系,为儿童少年足底压力诊断及健康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北京市海淀区北京大学附属小学和上地实验学校6~15岁健康儿童少年l000人,按实际年龄组分为10组,每组100人,其中男女各50人,进行体成分和足底压力测试.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得出各年龄组男女少儿足底压力与体成分的相关系数.结果 男生足底所有区域峰值压强与体重、相对去脂体重呈负相关,与相对体脂肪、BMI呈正相关(P值均<0.05).男生相对峰值压力、相对接触面积在部分区域与体重、相对去脂体重和BMI呈负相关,与相对体脂肪呈正相关(P值均<0.05),在其他一些区域则相反.女生所有区域峰值压强与体重、相对体脂肪、BMI呈正相关,与相对去脂体重呈负相关(P值均<0.05).女生相对峰值压力在部分区域与体重、相对体脂肪、BMI呈负相关,与相对去脂体重呈正相关(P值均<0.05).女生相对接触面积在部分区域与体重、相对去脂体重呈负相关,与相对体脂肪、BMI呈正相关(P值均<0.05),在其他一些区域则相反.结论 健康少儿足底压力各指标的变化与体成分各指标的变化有关,且不同性别影响有差异.
作者:李雪婷;刘卉;蒋琪;杨露;高黔南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辽宁省青年学生艾滋病流行特征,为对该人群开展科学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2011-2015年辽宁省青年学生数据和2011-2015年国家级青年学生哨点的辽宁省监测数据信息,计算该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高危行为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2011-2015年辽宁省共报告青年学生病例403例,占当年报告总数的构成比分别为4.66%,3.6%,3.52%,3.79%,5.49%,呈逐年增加趋势(x2=4.799,P<0.05).青年学生病例中同性传播358例,占报告病例的88.83%.2011-2015年青年学生艾滋病总知晓率分别为77.66%,69.18%,80.36%,88.13%,90.30%,呈逐年上升趋势(x2=307.43,P<0.01).青年学生有过性行为的比例,2011-2015年依次为10.53%,6.46%,5.51%,6.45%,5.91%,逐年下降(x2=30.79,P<0.01).2014年检出HIV阳性2例,均通过男男性行为感染.结论 辽宁省2011-2015年报告青年学生艾滋病病例逐年增加,男男同性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青年学生艾滋病知晓率有所上升,发生性行为的比例有下降趋势.部分学生有商业性行为和同性性行为发生,存在感染和传播艾滋病的风险.
作者:周金玲;王莉;吴少慧;周丹;姚文清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不同类型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为促进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改善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山西省理工类、医科类、综合类及财经类4所高校的873名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情况的问卷调查.结果 不同体育锻炼阶段的人数分布整体呈倒U型,意向阶段(32.8%)和准备阶段(23.5%)的人数多,意向前阶段(21.0%)和维持阶段(7.9%)的人数少.4类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总量表及行为认知、情感体验、行为控制感3个维度上的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5.49,8.31,6.78,5.75,P值均<0.01),且财经类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差.4类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变化程序除互助联系外,总得分及各维度得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且财经类高校大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差.结论 在实施行为干预时,结合健康行为过程取向理论可有效改变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但须考虑性别、专业等影响因素.
作者:刘咏菊;郑晓;赵慧宁;苏纯惠;胡伟红;曹红艳;张持晨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兰州市低年级在校大学生视频相关健康问题情况,为制定视频终端综合征的防治措施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9所高校大一至大三年级各1个班共1 201名大学生,进行视频相关健康问题的问卷调查.结果 在校低年级大学生男、女生使用视频总时间均在>8 h较为集中,且女生检出率(51.76%)大于男生(50.10%).使用视频后产生的问题中眼部不适感症状为突出(86.68%),其次为对社交能力的影响(78.25%)、心理方面的影响(71.08%)、除眼睛外身体其他不适感(70.44%).其中眼部不适感女生检出率(89.44%)高于男生(83.04%)(x2=10.449,P<0.05),眼干、眼胀、皮肤干燥、精神不佳等检出率女生(63.77%,36.72%,28.72%,36.57%)均高于男生(48.03%,25.99%,12.43%,25.41%)(P值均<0.05);注意力不集中、视频依赖、情绪低落等心理异常检出率均表现为女生(42.94%,31.29%,29.65%)高于男生(30.58%,22.53%,21.70%)(P值均<0.05);过度依赖社交网络、不能建立稳定深厚的人际关系等社交问题检出率也均表现为女生(70.81%,49.54%)高于男生(60.91%,36.80%)(P值均<0.05).结论 兰州市低年级在校大学生视频健康相关问题较严重,且使用视频后对女生的影响高于男生.应将低年级在校女大学生作为重点健康教育对象,提倡科学合理使用视频,以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作者:郭怡琼;李倩倩;靳利梅;胡继宏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嘉定区中小学生体育伤害的流行现况,为学校制定有效的体育伤害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1-2015年嘉定区学校卫生监测系统报告的中小学生体育伤害个案进行分析.结果 2011-2015年上海市嘉定区中小学校共报告学生体育伤害528例,占所有学生伤害的30.84%,体育伤害报告率为1.87‰,其中男生体育伤害报告率为2.73‰,高于女生的0.93‰(x2=123.257,P<0.01);中学生体育伤害报告率2.87‰,高于小学生的1.07‰(x2=122.085,P<0.01).学生体育伤害发生原因的前3位依次为跌落/倒(72.16%)、碰撞/挤压伤(22.16%)、踢伤/拧伤(4.17%);伤害性质位于前3位的是骨折(69.89%)、脱位/扭伤/拉伤(14.39%)、擦伤/挫伤(6.06%);伤害部位前3位依次为腕和手(34.28%)、肩/上肢(20.83%)、踝和足(20.27%).因跌落/倒引起校内体育伤害的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x2=12.100,P<0.01).结论 男生和中学生为学生体育伤害主要人群.学校需开展有针对性的综合干预,降低此类学生体育伤害的发生率.
作者:张琴;董玉婷;孙思飞;袁红;张一英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遵义市2011-2015年0~14岁儿童死亡率和主要死因,为制定疾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1-2015年遵义市死因监测点0~14岁儿童的死亡信息,分析死亡率、死因顺位等指标.结果 遵义市0~14岁儿童共死亡823例,死亡率为94.33/10万,男童死亡率(110.35/10万)高于女童(76.37/10万);5岁以下儿童死亡620例,占死亡总例数的75.33%,死亡率为241.08/10万;各年龄组中婴儿死亡率高,为859.60/10万.5年间死亡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前5位死因依次为损伤与中毒、围生期疾病、先天异常、呼吸系统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占死亡总人数的84.81%.结论 损伤与中毒、围生期疾病、先天异常、呼吸系统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是遵义市0~14岁儿童的主要死因,做好5岁以下儿童特别是婴儿的预防保健工作是降低0~14岁儿童死亡率的关键.
作者:曹家艳;杨云亮;李林英;李泽琼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满族中学生忽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满族聚居区学生受忽视现状和促进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层整群随机抽取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1 052名12~ 17岁满族中学生,采用“中国城市12~ 17岁中学生忽视评价常模”中拟定的量表进行问卷调查,运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2~17岁满族中学生总忽视度为(49.4±8.2),高于全国水平(48.0±9.1).不同年级的满族中学生忽视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父母间关系、家庭收入、与母亲关系、是否住校、家庭类型、是否有单独房间、母亲职业、年级、父母工作地点是否变动对中学生忽视度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满族聚居区12~17岁中学生受忽视现况高于全国.学校、社会各界应加强关注,构建适合儿童主要照顾者(家长)实施、操作性强的预防干预模式,改善儿童成长的家庭与社会环境.
作者:祝丽玲;张少东;霍婷婷;李兴洲;周宪君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淮安市高校学生肺结核密切接触者筛查情况,为高校结核病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3-2015年淮安市高校学生肺结核密切接触者进行肺结核可疑症状调查、结核菌素(PPD)试验、X线胸片和结核分枝杆菌检查.结果 2013-2015年淮安市登记高校学生肺结核密切接触者682例,密切接触者肺结核可疑症状筛查率为100%,PPD筛查率为97.21% (663/682),X线胸片筛查率为70.23% (479/682);涂阳肺结核密切接触者PPD强阳性率及X线胸片异常率(30.1%,3.5%)均高于涂阴肺结核密切接触者(16.6%,0.6%)(x2值分别为14.570,4.087,P值均<0.05);筛查发现的6例涂阴肺结核患者均由定点医院收治,但其他符合预防性服药条件的密切接触者无人接受预防性治疗.结论 学校出现结核病疫情时,应及时规范开展密切接触者筛查工作,减少疫情的播散,同时应有效落实预防性服药,减少感染者发病风险.
作者:丁守华;万青灵;邵文荣;何南江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2014年中国青少年贫血检出率与体能因素的相关性,为预防贫血提供体能方面的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点校抽取7,9,12,14岁学生共71 687名,测定对象血红蛋白含量指标,计算贫血检出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贫血检出率与体能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2014年青少年贫血率为13.0%(男生为11.9%,女生为13.8%),比2010年下降1.2百分点.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青少年年龄、性别、地区、50 m跑、耐力跑成绩是贫血检出率的影响因素(p值均<0.05),其中50 m跑、耐力跑成绩与贫血检出率呈正相关.结论 应重点防治乡村、女生、7岁和14岁青少年贫血的发生,重视体能项目对改善儿童青少年贫血的作用.
作者:刘芳丽;张芯;吴键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大学生不同时期不良经历与抑郁症的关系,为预防大学生抑郁症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湖北省6所高校5 913名在校本科生,采用网络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大学生基本信息、家庭有关信息、不同时期不良经历以及是否患有抑郁症.率之间的比较用x2/Fisher检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5 913名大学生中,自我报告被医生诊断患有/患过抑郁症的有82名,患病率为1.4%.2 198名(37.2%)有童年期不良经历,l 757名(29.7%)有青少年期不良经历,5 158名(87.2%)有上大学后的挫折经历.1 329名(22.5%)同时有童年期和青少年期不良经历,1 160名(19.6%)同时有童年期和青少年期不良经历以及上大学后挫折经历.童年期不良经历与抑郁症有关,童年期有不良经历者患抑郁症的可能性是童年期无不良经历者的2.351倍(95%CI=1.475~ 3.747),而青少年期不良经历、上大学后的挫折经历以及各时期不良经历的叠加均与抑郁症无关(P值均>0.05).结论 需积极关注有童年期不良经历的大学生,给予一定的心理辅导和社会支持,预防或减少抑郁情绪的产生.
作者:刘薇;何首杰;李十月;杨旭;燕虹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听障大学生体育锻炼、锻炼自我效能感、身体自尊和生活满意度之间的关系,为提高听障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体育活动等级量表、锻炼自我效能感量表中文版、身体自尊量表和生活满意度量表,对整群抽取的天津市某高校308名听障大学生进行集体施测,使用SPSS 16.0和Mplus 7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相关分析显示,体育锻炼与锻炼自我效能感、身体自尊和生活满意度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18,0.21,0.13,P值均<0.05);锻炼自我效能感与身体自尊和生活满意度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4,0.21,P值均<0.01);身体自尊与生活满意度呈正相关(r=0.31,P<O.01).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表明,身体自尊在体育锻炼和生活满意度间起中介作用;锻炼自我效能感和身体自尊在体育锻炼和生活满意度间起链式中介作用.结论 体育锻炼能提高听障大学生的锻炼自我效能感和身体自尊,从而提高生活满意度.
作者:刘青;姜琨;杨丽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依托微信群开展大学生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的效果,为探寻结核病有效的健康教育方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潍坊医学院6个班级共307名学生,随机分为传统组与微信组.2组在进行结核病防治知识讲座后,传统组采用发放宣传手册和摆放展板方式、微信组依托微信群开展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干预.干预前后采用自行设计的同一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干预前2组大学生结核病各防治知识知晓率、正确态度行为形成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 0.05);干预后微信组结核病各防治知识知晓率、正确态度行为形成率均高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传统的结核病干预方式效果不明显,利用微信群开展健康教育是一种有效的干预方式.
作者:田华;王岱君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贵州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非医疗目的用药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指导学生科学就医、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贵州省3 073名职业中学学生,采用自评式问卷调查用药情况.结果 职业中学学生非医疗目的用药报告率为11.88%.职中学生用药报告率不同性别、民族、年级、是否住校、吸烟、饮酒、每月零花钱、自杀意念、学习压力、家庭经济状况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住校(OR=1.768,95%CI=1.214~2.576)、每月零花钱≥500元(OR=2.407,95%CI=1.520~ 3.813)、吸烟(OR=1.676,95%CI=1.252~ 2.243)、有自杀意念(OR=1.709,95%CI=1.257~2.324)、家庭经济困难(OR=4.119,95%CI=1.150~ 14.750)或中等(OR=4.149,95%CI=1.238 ~ 13.907)是学生用药的危险因素,职中二年级(OR=0.448,95% CI=0.334~0.602)是学生用药的保护因素.结论 职业中学学生非医疗目的用药报告率相对较高,应加强对职中学生进行安全用药健康教育.
作者:赵小登;彭丹冰;程蓉;蒋一帆;曹时宁;冯英;刘童;杨莹;任鹏宇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宜兴市2012-2015年中小学生伤害发生及变化情况,为探讨学生伤害干预模式提供参考.方法 对宜兴市16所试点学校所有在校学生作为干预和回顾性调查对象,通过2012-2015年间3年的综合与个性化干预,进行干预效果评价.结果 2015年9-11月回顾性调查学生伤害发生率为2.23%,与2012年同期(2.89%)相比有所降低(x2=15.44,P<0.01).2012年伤害发生原因前5位分别为跌倒/坠落(59.05%)、锐器伤(12.43%)、动物致伤(9.32%)、交通事故(6.95%)、钝器伤(6.40%);2015年分别为跌倒/坠落(54.34%)、动物致伤(12.67%)、交通事故(8.93%)、锐器伤(7.65%)、钝器伤(3.57%).外地户籍学生伤害发生率稍高于本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32,P=0.716);男生明显高于女生(x2 =4.110,P=0.043).结论 3年伤害干预工作有实际效果.应加强多部门协作,继续探索有效之路.
作者:杨亚明;杨婕;吴静;武鸣;周金意;陈宇;徐波;陈玉明;梁静;胡静;张徐军;李圳;孙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 2015年发布了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提及学生网民占23.8%,10~ 19岁年龄段占28.8%[1],充分说明中学生广泛接触和使用互联网的社会现实.学者们也对此开展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并取得了诸多成果[2-4],汪海彬等[5]学者总结了青少年网络研究的3个阶段和五大热点.本文使用聚类分析结合文献计量方法对以往研究热点及热点间关系作以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李兴敏;李泳桥;曾飞云;赵晋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健康信念与时间洞察力对成都大学生吸烟行为的影响,为针对性控烟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四川成都3 016名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使用健康信念量表和未来时间洞察力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四川大学生吸烟率为20.9%,专科学生吸烟率高(31.65%),男生吸烟率(35.73%)高于女生(4.48%)(x2=444.36,P<0.01).大学生健康信念总平均分为(1.74±0.46)分,不吸烟的感知到益处与感知到障碍在不同吸烟行为组别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不吸烟的障碍、目的意识和未来意向是大学生吸烟行为的保护因素(OR值分别为0.596,0.814,0.444,P值均<0.01),而吸烟的感知易感性、感知严重性、不吸烟的感知到利益和远目标定向是吸烟行为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371,1.332,2.640,1.630,P值均<0.01).结论 成都大学生吸烟情况较严峻.健康信念与未来时间洞察力对大学生吸烟行为有影响,健康知识对大学生吸烟行为有预防作用,同时应提高吸烟者的时间规划意识.
作者:徐莹;王儒芳;马骁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宁夏银川市某中学学生亚健康与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的关系及影响因素,为改善青少年健康状况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对整群抽取的2 660名银川市某中学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身高、体重测量,计算BMI.结果 2 660名学生中,体重过轻检出率为25.8%,正常体重为62.7%,超重为9.4%,肥胖为2.1%.不同年级、性别学生BMI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中学生身心、躯体、心理亚健康症状检出率分别为59.2%,45.3%和50.2%;不同BMI中学生身心、躯体、心理亚健康症状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4.835,21.700,15.291,P值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级、饮酒状况、父亲文化水平、体育锻炼、学习成绩、家庭经济状况、BMI是中学生亚健康的影响因素(P值均<0.05).结论 学校和家长应互相配合,增加学生体育锻炼的时间,并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作者:刘瑛;李丽萍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湖北省青少年烟草使用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烟草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湖北省36所初中共5 438名青少年进行自填问卷调查.结果 湖北省青少年现在烟草使用率为5.66%,男生(8.31%)高于女生(2.48%),农村(6.27%)高于城市(4.84%),年级越高、可支配零用钱越多,现在烟草使用率越高(x2值分别为104.282,21.746,48.768,22.926,P值均<0.01);89.40%的青少年在14岁之前第一次尝试吸卷烟;现在吸烟的青少年中,71.71%想戒烟,91.79%没有接受过专业人员的帮助或建议.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每周可支配零花钱数、父母吸烟、朋友吸烟、对戒烟困难性与二手烟危害的认知是青少年现在烟草使用行为的影响因素(P值均<0.01);父母都不吸烟、朋友中没人吸烟、认为戒烟容易、认为二手烟有危害是青少年吸烟行为的保护因素(OR值分别为1.763,10.521,2.047,2.243).结论 湖北省青少年烟草使用现象较为普遍,小学生、初中生是控烟健康教育的重点人群,学校是开展控烟教育的较好场所.
作者:罗彦;夏庆华;余惠红;李玲;徐静东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职业学院学生睡眠质量水平及影响因素,为改善学生睡眠质量和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安徽省5座城市的5所职业学院10 158名学生为调查对象,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吸烟、饮酒、网络欺凌、睡眠质量等.结果 学生存在睡眠障碍的有1 417名(13.9%),男生和女生网络欺凌者睡眠障碍的发生率分别为24.4%,32.7%,均高于无网络欺凌者中睡眠障碍的发生率(12.1%,14.6%)(x2值分别为22.516,41.390,P值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家庭人均月收入较高、学习成绩好、父母管教一般是睡眠障碍的保护因素,性别为女性、饮酒、网络欺凌、学习成绩差、隔代家庭结构是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P值均<0.05).结论 安徽省职业学院学生中存在睡眠障碍的现象,有网络欺凌、饮酒、学习成绩差和隔代家庭结构的学生应作为睡眠障碍干预的重点人群.
作者:李一峰;张志华;王文靖;吴晓爽;赵凤;孙业桓 刊期: 201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