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安徽省职业学院学生睡眠障碍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李一峰;张志华;王文靖;吴晓爽;赵凤;孙业桓

关键词:睡眠障碍, 回归分析, 精神卫生, 学生
摘要:目的 了解职业学院学生睡眠质量水平及影响因素,为改善学生睡眠质量和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安徽省5座城市的5所职业学院10 158名学生为调查对象,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吸烟、饮酒、网络欺凌、睡眠质量等.结果 学生存在睡眠障碍的有1 417名(13.9%),男生和女生网络欺凌者睡眠障碍的发生率分别为24.4%,32.7%,均高于无网络欺凌者中睡眠障碍的发生率(12.1%,14.6%)(x2值分别为22.516,41.390,P值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家庭人均月收入较高、学习成绩好、父母管教一般是睡眠障碍的保护因素,性别为女性、饮酒、网络欺凌、学习成绩差、隔代家庭结构是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P值均<0.05).结论 安徽省职业学院学生中存在睡眠障碍的现象,有网络欺凌、饮酒、学习成绩差和隔代家庭结构的学生应作为睡眠障碍干预的重点人群.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湖北省青少年烟草使用现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湖北省青少年烟草使用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烟草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湖北省36所初中共5 438名青少年进行自填问卷调查.结果 湖北省青少年现在烟草使用率为5.66%,男生(8.31%)高于女生(2.48%),农村(6.27%)高于城市(4.84%),年级越高、可支配零用钱越多,现在烟草使用率越高(x2值分别为104.282,21.746,48.768,22.926,P值均<0.01);89.40%的青少年在14岁之前第一次尝试吸卷烟;现在吸烟的青少年中,71.71%想戒烟,91.79%没有接受过专业人员的帮助或建议.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每周可支配零花钱数、父母吸烟、朋友吸烟、对戒烟困难性与二手烟危害的认知是青少年现在烟草使用行为的影响因素(P值均<0.01);父母都不吸烟、朋友中没人吸烟、认为戒烟容易、认为二手烟有危害是青少年吸烟行为的保护因素(OR值分别为1.763,10.521,2.047,2.243).结论 湖北省青少年烟草使用现象较为普遍,小学生、初中生是控烟健康教育的重点人群,学校是开展控烟教育的较好场所.

    作者:罗彦;夏庆华;余惠红;李玲;徐静东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北京海淀区6~15岁儿童体成分对足底压力的影响

    目的 探讨北京市海淀区6~15岁儿童青少年足底压力与体成分的关系,为儿童少年足底压力诊断及健康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北京市海淀区北京大学附属小学和上地实验学校6~15岁健康儿童少年l000人,按实际年龄组分为10组,每组100人,其中男女各50人,进行体成分和足底压力测试.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得出各年龄组男女少儿足底压力与体成分的相关系数.结果 男生足底所有区域峰值压强与体重、相对去脂体重呈负相关,与相对体脂肪、BMI呈正相关(P值均<0.05).男生相对峰值压力、相对接触面积在部分区域与体重、相对去脂体重和BMI呈负相关,与相对体脂肪呈正相关(P值均<0.05),在其他一些区域则相反.女生所有区域峰值压强与体重、相对体脂肪、BMI呈正相关,与相对去脂体重呈负相关(P值均<0.05).女生相对峰值压力在部分区域与体重、相对体脂肪、BMI呈负相关,与相对去脂体重呈正相关(P值均<0.05).女生相对接触面积在部分区域与体重、相对去脂体重呈负相关,与相对体脂肪、BMI呈正相关(P值均<0.05),在其他一些区域则相反.结论 健康少儿足底压力各指标的变化与体成分各指标的变化有关,且不同性别影响有差异.

    作者:李雪婷;刘卉;蒋琪;杨露;高黔南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青海某高校大学生耳机使用现状及对听力损伤的影响

    目的 了解青海大学在校本科生耳机使用现状及听力损伤的影响因素,为保护大学生听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自填问卷的方式,按照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青海大学1 616名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被试学生中耳机使用率达到100%,男女学生使用耳机的时间、频率、音量、用途,耳机的来源、价位、类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x2值分别为3.370,34.325,11.732,33.478,44.997,4.916,32.085,P值均<0.01).其中出现噪声性听力损伤症状的有588例,占36.38%;有68.94%的学生认为使用耳机会影响听力.听力损伤的危险性,大四学生是大一学生的1.427倍,长时间使用后经常感觉不舒服的学生是无感觉学生的2.153倍,使用耳机时不一定分L/R的学生是分清L/R的1.410倍,有集中使用耳机经历的学生是无该种经历的1.308倍,无听力保护意识的学生是有保护意识的1.278倍.结论 大学生不科学使用耳机的情况较为普遍,听力保护意识不强,部分学生有噪声性听力损伤;高年级学生、长时间使用、使用时不分L/R、有集中使用耳机的经历、无听力保护意识为噪声性听力损伤的危险因素.

    作者:谢今朝;刘燕;李云霞;黎帮燕;黄启友;高鑫;师健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四川省2015年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四川省中小学生视力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中小学生视力不良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5年收集四川省14 306名7~18岁中小学生视力数据.分析不同年龄、性别、地区的学生视力的差异以及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 学生视力不良率为52.3%,平均视力为(4.79±0.37).不同年龄组学生视力不良率与平均视力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女生视力不良率(55.8%)高于男生(48.8%) (x2=70.190,P<0.01),平均视力(4.77)低于男生(4.82)(t=7.143,P<0.01);城市学生视力不良率(59.6%)高于农村学生(44.5%) (x2=326.403,P<0.01),平均视力(4.74)低于农村学生(4.85)(t=18.047,P<0.01).10~ 12,12~ 13,14~ 15,15 ~ 16,17~ 18岁年龄段学生平均视角扩大速度约为7%~23%.结论 随着学生年龄增长,视力不良率不断升高,伴随视力不断下降;小学高年级、初中三年级、高中三年级学生视力下降幅度较大,需重点关注.

    作者:陈剑宇;周亮;曾婕;张丽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中国青少年贫血检出率与体能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了解2014年中国青少年贫血检出率与体能因素的相关性,为预防贫血提供体能方面的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点校抽取7,9,12,14岁学生共71 687名,测定对象血红蛋白含量指标,计算贫血检出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贫血检出率与体能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2014年青少年贫血率为13.0%(男生为11.9%,女生为13.8%),比2010年下降1.2百分点.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青少年年龄、性别、地区、50 m跑、耐力跑成绩是贫血检出率的影响因素(p值均<0.05),其中50 m跑、耐力跑成绩与贫血检出率呈正相关.结论 应重点防治乡村、女生、7岁和14岁青少年贫血的发生,重视体能项目对改善儿童青少年贫血的作用.

    作者:刘芳丽;张芯;吴键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兰州市低年级大学生视频终端相关健康问题状况

    目的 了解兰州市低年级在校大学生视频相关健康问题情况,为制定视频终端综合征的防治措施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9所高校大一至大三年级各1个班共1 201名大学生,进行视频相关健康问题的问卷调查.结果 在校低年级大学生男、女生使用视频总时间均在>8 h较为集中,且女生检出率(51.76%)大于男生(50.10%).使用视频后产生的问题中眼部不适感症状为突出(86.68%),其次为对社交能力的影响(78.25%)、心理方面的影响(71.08%)、除眼睛外身体其他不适感(70.44%).其中眼部不适感女生检出率(89.44%)高于男生(83.04%)(x2=10.449,P<0.05),眼干、眼胀、皮肤干燥、精神不佳等检出率女生(63.77%,36.72%,28.72%,36.57%)均高于男生(48.03%,25.99%,12.43%,25.41%)(P值均<0.05);注意力不集中、视频依赖、情绪低落等心理异常检出率均表现为女生(42.94%,31.29%,29.65%)高于男生(30.58%,22.53%,21.70%)(P值均<0.05);过度依赖社交网络、不能建立稳定深厚的人际关系等社交问题检出率也均表现为女生(70.81%,49.54%)高于男生(60.91%,36.80%)(P值均<0.05).结论 兰州市低年级在校大学生视频健康相关问题较严重,且使用视频后对女生的影响高于男生.应将低年级在校女大学生作为重点健康教育对象,提倡科学合理使用视频,以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作者:郭怡琼;李倩倩;靳利梅;胡继宏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某初级中学2009-2014年甲型副伤寒疫情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了解宣恩县某初级中学2009-2014年间3次甲型副伤寒暴发疫情的原因,为从源头减少学校副伤寒疫情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病例的活动、饮水、饮食和接触史等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比较宣恩县副伤寒历史发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和3次暴发疫情中病例临床治疗与转归情况,进行实验室证据询证调查.结果 该校2009,2013,2014年3次暴发疫情的罹患率分别为2.65%,2.76%,2.25%,无重症及死亡病例.监测集中式供水的75份水源水、末梢水及简易自流水、井水、桶装水,仅3份桶装水符合卫生标准,其余均显示细菌学超标,但均未检出沙门菌、志贺菌、大肠杆菌0157.68份校内外环境及病例家庭外环境标本、学生食堂1周的食品留样70份、校内外79名食品餐饮从业人员及21名病例家属的血培养、肛拭培养均未检出沙门菌及志贺菌.随机抽取健康教师18人、健康学生117人进行监测,学生中有3人血培养检出甲型副伤寒杆菌,10人血清肥达试验显示异常.2014年疫情发病的有7例系该校2013年暴发疫情时发生的病例,2009,2013年疫情中病例在住院期间抗生素平均治疗时间为8d,均没有达到规范治疗时间,且出院时均未按规范要求进行粪便培养.病例对照研究显示,与既往病例同班级、同桌、同宿舍、为好友等接触是危险因素(P值均<0.05).对2009-2014年分离出的38份甲型副伤寒菌株进行溯源分析,显示高度同源.结论 该校连续发生的暴发疫情主要是既往病人治疗不彻底,学校传染源发现不及时,致使传染源在校内积累,在适宜条件下引起疫情暴发.学校应加强传染病监测、发现、报告与管理机制,落实传染病的监测预警机制.

    作者:胡儒元;王恩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淮安市高校学生肺结核密切接触者筛查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淮安市高校学生肺结核密切接触者筛查情况,为高校结核病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3-2015年淮安市高校学生肺结核密切接触者进行肺结核可疑症状调查、结核菌素(PPD)试验、X线胸片和结核分枝杆菌检查.结果 2013-2015年淮安市登记高校学生肺结核密切接触者682例,密切接触者肺结核可疑症状筛查率为100%,PPD筛查率为97.21% (663/682),X线胸片筛查率为70.23% (479/682);涂阳肺结核密切接触者PPD强阳性率及X线胸片异常率(30.1%,3.5%)均高于涂阴肺结核密切接触者(16.6%,0.6%)(x2值分别为14.570,4.087,P值均<0.05);筛查发现的6例涂阴肺结核患者均由定点医院收治,但其他符合预防性服药条件的密切接触者无人接受预防性治疗.结论 学校出现结核病疫情时,应及时规范开展密切接触者筛查工作,减少疫情的播散,同时应有效落实预防性服药,减少感染者发病风险.

    作者:丁守华;万青灵;邵文荣;何南江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阅读式疗法对某医科大学学生心理健康干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阅读式疗法对山西医科大学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效果,为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选取山西医科大学2015级1 988名大一新生为研究对象,对736名大学生实施3个月的阅读式疗法干预,其余的1 252名大学生作为对照组,采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阅读式疗法的效果进行量化评估.结果 干预前,干预组与对照组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各维度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3个月后,干预组与对照组各维度得分,除躯体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t=-1.36,P>0.05),其余11个维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且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干预组在干预前后各维度得分,除依赖(t=1.27,P>0.05)和冲动(t=-0.61,P>0.05)2项外,其余10个维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且干预后得分明显低于干预前.结论 阅读式疗法对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有积极效果.但在依赖和冲动方面效果欠佳,可能与干预时间短、硬件条件不足、干预过程尚不完善等有关.

    作者:程景民;曹雅君;潘晓洁;郑晓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北京市2013年中小学生饮食行为状况

    目的 了解2013年北京市中小学生饮食行为现况,为开展针对性的营养宣教和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分层整群抽取13 846名北京市中小学生,进行营养与饮食行为状况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 北京市有17.7%的中小学生每天肉类摄入量超过150 g,13.5%的学生基本不吃蛋类,9.3%的中小学生基本不饮奶,11.5%的中小学生基本不吃豆类,58.6%的中小学生每天蔬菜摄人量在100 g及以下.37.4%的中小学生报告在吃肉的那些天,每天肉类摄人量为100 g左右;40.4%的中小学生在吃豆制品的日子里,每天摄人量为50 g左右;41.4%的中小学生自报每天食用150 g以上的新鲜蔬菜,45.6%的中小学生自报每天吃150 g以上的新鲜水果.61.3%的学生每天吃1个鸡蛋,63.9%的学生每天饮奶1袋(250mL)左右.结论 北京市中小学生饮食行为亟待改善,应开展有效的营养教育.

    作者:刘峥;郭欣;符筠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傈傈族与纳西族中小学生体质与体育锻炼的差异

    目的 掌握傈僳族、纳西族中小学生体质和体育锻炼状况,为提升少数民族青少年体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14年怒江傈僳族和丽江纳西族中小学生体质测试与健康调研学生调查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傈僳族中小学男女生身高、体重低于纳西族中小学男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男值分别为9.23,9.11,t女值分别为8.83,6.36,P值均<0.01);傈僳族中小学男女生的收缩压、舒张压和肺活量高于纳西族中小学男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男值分别为-5.62,-7.11,-8.10,t女值分别为-7.04,-5.69,-15.73,P值均<0.01).傈僳族中小学生男生引体向上、坐体位前屈高于纳西族中小学生男生,握力、斜身引体、50 m×8往返跑、1000m跑低于纳西族中小学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18,-17.10,3.99,22.39,13.34,16.36,P值均<0.01).傈僳族中小学女生仰卧起坐、坐体位前屈高于纳西族中小学女生,握力、50 mx8往返跑、800 m跑低于纳西族中小学生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38,-10.78,2.61,19.40,8.81,P值均<0.01).结论 傈僳族中小学生身体形态水平低于纳西族,身体功能总体高于纳西族.傈僳族中小学生在与臂力、腰腹力等有关的运动素质上有优势,纳西族中小学生在与速度、耐力等有关的运动素质占优势.

    作者:李昌庆;何木叶;刘继舜;徐兴萍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吉林幼儿园教师健康素养相关知识技能干预效果评价

    目的 了解吉林省幼师健康素养现状及干预效果,为积极开展相关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便利整群抽取吉林省10个地区16所幼儿园的622名幼师,以地区为单位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围绕洗手刷牙、气道异物阻塞处理(海姆立克急救法)、外伤处理及拨打求救电话的健康素养相关知识与技能开展培训和资料收集.结果 干预前,干预组洗手刷牙、海姆立克急救法、外伤处理及拨打求救电话的健康素养具备率分别为42.3%,29.2%,26.3%,63.5%,对照组分别为39.0%,32.6%,22.6%,64.8%,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0.986,2.001,0.745,1.203,P值均>0.05);干预组在干预后洗手刷牙、海姆立克急救法、外伤处理及拨打求救电话的健康素养相关知识与技能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健康素养相关知识技能教育培训可有效提高幼师健康素养水平及自信心.政府及相关教育机构应定期、全面系统且有针对性的开展培训.

    作者:袁月;李春玉;张海莲;金锦珍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港澳台地区学校适应性体育教育发展状况及启示

    适应性体育教育在学校特殊教育中起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极大程度地满足特殊学生的体育教育需要,提高身体素质、完善人格,增强社会适应能力[1].我国学校适应性体育教育事业起步晚、发展慢,还处于被动和自发阶段,无法保障特殊学生的体育教育权利.港澳台地区与大陆具有一样的文化背景和社会属性,但他们的学校适应性体育教育又吸收了大量欧美元素,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都得到了应用和检验,已经成为其学校特殊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2].本文通过对港澳台地区学校适应性体育教育的发展进行述评,对比大陆现状,提出发展策略,以期为我国大陆地区普通学校开展适应性体育教育,建立学校适应性体育教育学科体系,发展残障学生教育事业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借鉴.

    作者:李欣;徐波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上海市嘉定区2011-2015年中小学生校内体育伤害流行现状

    目的 了解嘉定区中小学生体育伤害的流行现况,为学校制定有效的体育伤害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1-2015年嘉定区学校卫生监测系统报告的中小学生体育伤害个案进行分析.结果 2011-2015年上海市嘉定区中小学校共报告学生体育伤害528例,占所有学生伤害的30.84%,体育伤害报告率为1.87‰,其中男生体育伤害报告率为2.73‰,高于女生的0.93‰(x2=123.257,P<0.01);中学生体育伤害报告率2.87‰,高于小学生的1.07‰(x2=122.085,P<0.01).学生体育伤害发生原因的前3位依次为跌落/倒(72.16%)、碰撞/挤压伤(22.16%)、踢伤/拧伤(4.17%);伤害性质位于前3位的是骨折(69.89%)、脱位/扭伤/拉伤(14.39%)、擦伤/挫伤(6.06%);伤害部位前3位依次为腕和手(34.28%)、肩/上肢(20.83%)、踝和足(20.27%).因跌落/倒引起校内体育伤害的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x2=12.100,P<0.01).结论 男生和中学生为学生体育伤害主要人群.学校需开展有针对性的综合干预,降低此类学生体育伤害的发生率.

    作者:张琴;董玉婷;孙思飞;袁红;张一英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阿勒泰地区哈萨克族初中生自杀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新疆阿勒泰地区哈萨克族中学生自杀行为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以班级为单位,对阿勒泰地区20所学校的5 246名哈萨克族初中学生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青少年自评生活事件量表、自杀行为问卷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哈萨克族初中学生在过去12个月内存在自杀意念的学生比例为12.75%,存在自杀计划占4.57%,存在自杀行动占2.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0.72,P<0.01).哈萨克族女生自杀意念、计划和行动的报告率均高于男生,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6.291,37.695,5.836,P值均<0.05).初三年级学生存在自杀意念的报告率均高于初二和初一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318,P<0.01).单亲家庭学生自杀意念和计划的报告率均高于非单亲家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但在自杀行动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留守初中学生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和自杀行动3个方面的报告率均均高于非留守学生,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自杀行动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包括性别(OR=1.454)、强迫(OR=0.638)、抑郁(OR=3.689)、心理不平衡(OR=1.615)、受惩罚(OR=1.057)、其他压力(OR=1.054)(P值均<0.05).结论 阿勒泰地区哈萨克族中学生的自杀行为报告率与全国水平相当.应根据危险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保障哈萨克族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作者:郭振东;张凤;迪丽努尔·买买提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杭州师范大学学生口腔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目的 了解大学生口腔健康教育的效果,为探索适合大学生的口腔健康教育模式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杭州师范大学1 608名大学生进行口腔健康认知及口腔保健行为问卷调查.之后试行既定的高校口腔健康教育模式.教育结束后,再次进行问卷调查,比较教育前后变化.结果 健康教育后,大学生在口腔健康认知和行为方面,除牙龈出血的主要病因、睡前刷牙的重要性、更换牙刷时间≤3个月问题的正确率提高不太明显(P值均>0.05),其余问题均有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口腔健康危险因素方面,吃糖/零食习惯报告率升高(x2=7.46,P<0.01);在获取口腔保健知识途径方面,学校、医院宣传栏途径提升明显(x2值分别为11.46,12.99,P值均<0.01).结论 大学生的口腔健康认知和行为现状不容乐观,存在不良口腔习惯的问题.采取多方位的校园健康教育,可有效增强大学生口腔健康意识.

    作者:童子安;林哲臻;徐丽霞;王栎程;俞杰南;钟良军;贺瑞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中国部分省市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来源及知晓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中国15个省市大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制定适合学生的健康教育策略与计划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抽取15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60所高校,对方便抽取的7 555名本科生发放调查问卷,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的调查.结果 全国15省市大学生对于国家明确规定的8条大众需要掌握的艾滋病基本知识(简称“国八条”)知晓率为77.4%.不同专业、上大学之前生活的地域、婚恋状态学生的艾滋病“国八条”知晓率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理科(OR=1.324,95%CI=1.145~1.531)和医科(OR=1.421,95%CI=1.204~1.678)是“国八条”知晓的促进因素,未婚有恋人或已婚(OR=0.847,95% CI=0.750~0.957)是“国八条”知晓的阻碍因素,来自媒体网络的知识(OR=1.654,95%CI=1.556~1.757)和来自学校的知识(OR=0.702,95%CI=0.661~0.745)是促进因素,来自家庭的知识(OR=1.242,95%CI=1.166~1.323)是阻碍因素(P值均<0.05).结论 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掌握不全面.应通过网络媒体、学校健康教育等方式加强对学生的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作者:王怡欣;马迎华;张冰;李恬静;周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中国寄宿制学校初一学生膳食营养及贫血状况

    目的 探讨寄宿制学校学生膳食营养及贫血状况,为制定有针对性的营养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首先按经济发展水平将我国分为一类、二类、三类地区,3类地区共随机抽取16省,每省抽取1个县的初一年级住校生> 100人的1所学校,每所学校组织至少100名住校生参与调查,共1 929名,进行基本信息、膳食调查与血红蛋白测定.结果 学生每天的能量摄入量为2 151.41 kcal(1 kcal=4.18 kJ),蛋白质摄入量为61.27 g,碳水化物摄入量为303.16 g,脂肪摄入量为78.10 g,铁摄入量为19.79 g,平均贫血率为6.30%.除鱼虾贝类外,不同地区间学生膳食摄人种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各类地区能量、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与铁摄入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96.18,87.02,232.09,132.13,77.04,P值均<0.05).结论 寄宿制学校学生的膳食结构有待调整,贫血状况有待改善.

    作者:魏艳丽;霍军生;孙静;王丽娟;朴玮;陈頔;李瑾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迫切需要控制儿童含糖饮料消费

    含糖饮料是指在饮料制作过程中人工添加单糖(葡萄糖、果糖)或双糖(蔗糖、乳糖或麦芽糖),含糖量在5%以上的饮料,包括含糖的碳酸饮料、果蔬汁饮料、运动饮料、茶饮料、含乳饮料、植物蛋白饮料和咖啡饮料等[1].近年来,中国饮料的生产量及销售额不断攀升,儿童和成人的饮料消费量增加趋势也越发明显.饮用饮料已成为儿童的一种普遍行为,且目前市场上的饮料超过半数为含糖饮料[2],因此,需要警惕过量含糖饮料给儿童带来的健康危害.WHO强调,成人和儿童应将游离糖摄入量减少至占摄入总能量比例的10%以下,而如能降至5%以下会对健康带来更多好处[3].含糖饮料中的糖就属于游离糖,且含量较高,儿童应该少喝或不喝含糖饮料.

    作者:马冠生;郑梦琪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学生读写姿势研究进展

    近几十年来,儿童青少年近视一直是公众聚焦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影响儿童视力的因素多而复杂,除遗传因素外,环境因素、学习生活等行为习惯对儿童近视的发生、发展也有重要影响.目前,对环境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和控制是近视的预防重点[1-2],其中读写姿势相关视近行为是干预的重点之一[3].本文拟研究学生读写姿势的现状,总结读写姿势相关研究进展以及目前常用的读写坐姿测量方法,以期为制定读写姿势标准及近视干预提供依据.

    作者:吕敏之;何鲜桂;王明进 刊期: 2017年第05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