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海南2005-2014年黎族中小学生运动素质变化趋势分析

冯棋琴;黄永珍;易聪

关键词:运动活动, 生长和发育, 身体素质, 学生
摘要:目的 分析2005-2014年黎族7~18岁学生运动素质变化趋势,为采取有效措施促进黎族学生体质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2005-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数据,比较海南黎族中小学生速度、下肢爆发力和耐力素质指标.结果 2014年黎族学生运动素质整体随年龄增长而提高,且男生优于女生,但女生50 m跑好成绩在11~13岁.2005-2014年间,黎族7~18岁学生50 m跑成绩女生提高0.43 s(P<0.01),男生提高无统计学意义;但7~12岁学生成绩均提高(P值均<0.01),其中男生提高0.34 s,女生提高1.04 s.7~18岁立定跳远成绩女生提高了3.75 cm(P<0.01),男生提高无统计学意义,但13~18岁男生成绩提高了5.94 cm(P<0.01).7~12岁学生耐力跑成绩下降(P值均<0.01),其中男生下降3.43 s,女生下降2.75 s;13~ 18岁学生耐力跑成绩下降明显(P值均<0.01),其中男生下降20.26 s,女生下降6.12 s.结论 2005-2014年间海南黎族中小学生速度和下肢爆发力素质男、女生均不同程度提高,而耐力素质均呈下降趋势.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哈尔滨某中学隐性肥胖青少年心血管代谢危险性调查

    目的 了解体重正常而体脂肪含量超标的“隐性肥胖”青少年与正常组心血管代谢指标的差异,为评估青少年肥胖及心血管代谢风险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哈尔滨市体质监测点校某中学的623名初中生进行体格检查、体成分测定及相关代谢生化指标检测.将BMI正常的369名初中生作为研究对象,将体脂率男生>20%,女生>25%定义为隐性肥胖,其中隐性肥胖组134名,正常组235名.结果 学生隐性肥胖检出率为36.3%,其中男生为18.9%,女生为48.6%(x2=34.06,P<0.05).隐性肥胖组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高于正常组,男生隐性肥胖组三酰甘油(TG)水平高于正常组,女生隐性肥胖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低于正常组(P值均<0.05);隐性肥胖组血压、血糖水平与正常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男生隐性肥胖组高TG血症检出率高于正常组,女生隐性肥胖组高TC、高LDL-C检出率均高于正常组(P值均<0.05),但男女生隐性肥胖组与正常组的血压偏高和高血糖的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哈尔滨市某中学隐性肥胖检出率较高,隐性肥胖的青少年存在一定比例血脂代谢异常.及早识别青少年隐性肥胖,对控制心血管代谢性疾病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王瑞凤;袁宏伟;高鹏;代倩倩;张世成;单玲玲;张岩;周勇;陈素芬;张慧颖;马军;王海俊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广州市中小学校校医配备现状

    目的 了解广州市中小学校医队伍建设与管理模式现状,为中小学校校医配置提供参考.方法 采取问卷调查(定量)与现场调查(定性)相结合的方法,以广州市中小学校作为调查对象,辖区内各选择2所小学、2所初中、2所高中共6所学校作为定性调查对象.结果 调查1 225所中小学校,其中专职和兼职校医689人(40.3%);中学(含职中)有253所学校配备专职校医,配置率为62.3% (253/406),小学仅有128所学校配备专职校医,配置率为16.1%(128/794),中学校医配备率高于小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6.36,P<0.01);按600∶1校医配备要求,校医总配备合格率为44.3%.调查的1 323名校医、保健教师中,女性930人,占70.3%;卫生专业人员565名,卫生职称初级、中级、副高级及以上分别占52.04%,35.93%,1.60%;61.95%的卫生人员学历为大专及以下,硕士及以上仅占0.7%.83.6%学校认为现有校医的质量不能满足当前学校工作的需求;校医的配置机制不健全、单一的自主招聘模式是校医队伍建设的主要限制因素.结论 广州市中小学校医队伍建设现状不容乐观,配置模式单一.应加强探索多渠道配置机制,改善校医队伍建设.

    作者:林琼芬;王琦;郭仰峰;杨杰文;陈静仪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绍兴市部分初中生应激性生活事件现状及影响因素

    目的 了解绍兴市初中生应激性生活事件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运用中学生生活事件多维评定问卷对分层整群随机抽取的绍兴市3 397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 中学生应激性生活事件发生率前5位的依次为考试成绩不理想(72.21%)、达不到教师的期望(66.79%)、偏科(64.41%)、父母唠叨(56.20%)和挨父母的骂(40.8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城市学校、非独生子女、初二年级、初三年级、学习负担重是中学生应激性生活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B值分别为0.234,0.210,0.317,0.364,1.195,P值均<0.05),亲密朋友个数多是中学生应激性生活事件发生的保护因素(P<0.01).结论 绍兴市中学生应激性生活事件不容乐观.针对中学生不同特点,亟需开展干预措施.

    作者:马岩;傅利军;方益荣;邢超;屠春雨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曼陀罗绘画疗法对自闭症儿童康复效能评价

    目的 探讨曼陀罗绘画治疗方法对自闭症儿童的干预效果及其作用机制,为有效改善自闭症儿童心理健康提供参考.方法 将52名自闭症儿童随机分为实验组(27名)和对照组(25名),实验组接受持续10个月的曼陀罗绘画治疗,对照组不做任何干预.实验前后运用《孤独症行为检测量表》(Autism Behavior Checklist,ABC),《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hildhood Autism Rating Scale,CARS),《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Autism Treatment Evaluation Checklist,ATEC)和《心理教育评估量表(第三版)》(Psycho-educational Profile third edition,PEP-3)进行评分,并通过现场观察的方法对自闭症儿童的问题行为进行量化评分.从临床心理学视角对曼陀罗绘画形式的作用机制进行分析.结果 后测中,实验组CARS,ABC量表和ATEC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832,-3.220,-2.145,-2.417,-2.901,-2.218,-2.079,P值均<0.01);实验组“绘画意愿”“仿画”“涂色”“命题画”4个条目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688,-2.187,-2.251,-2.328,P值均<0.05);实验组出现刻板行为、自伤行为、攻击性和破坏行为、情绪异常的人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530,6.363,4.590,7.865,P值均<0.05).结论 曼陀罗绘画疗法对于自闭症儿童心理功能、行为水平的提升具有有效性与合理性.

    作者:禄晓平;陈青萍;明兰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层次分析法在公共卫生专业学生伤害预防核心能力评估指标建立中的应用

    目的 确定公共卫生专业学生伤害预防核心能力评价指标及其权重,以建立系统完整的伤害预防核心能力评估指标.方法 邀请22位国内外伤害预防领域的专家参与德尔菲专家咨询,根据咨询结果删选指标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终指标的权重.结果 根据德尔菲专家咨询结果构建的评估指标包括5个一级指标和31个二级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得到了二级指标权重,其中一级指标权重:“伤害问题分析评估能力”为0.298,“伤害预防项目计划和实施能力”为0.237,“沟通交流能力”为0.199,“社区实践能力”为0.169,“领导和系统思维能力”为0.097.排在前5位的二级指标权重:“描述哪些因素会导致伤害的能力”为0.051,“获取、收集、分析、应用和传播伤害信息的能力”为0.046,“具备实施伤害预防和干预措施/活动的能力”为0.044,“向社区人员、其他专业人员、关键的政策制定者,有效地传播伤害预防信息的能力”为0.044,“具备制定伤害预防项目总目标和分目标的能力”为0.041.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公共卫生专业学生伤害预防核心能力评估指标及其权重客观可信,可用于推动我国医学院校建立科学的伤害预防课程体系及课程考核机制.

    作者:孙晔;王书梅;陈瑶;叶周丰;曲爽笑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加强我国校园急救教育与急救体系建设的思考

    2014年12月7-10日,笔者应邀赴日参加由日本国士馆大学举办的“中日公共与校园急救论坛”,听取了国士馆大学急救研究所田中教授的专题报告及日本东京防灾急救协会和琦玉县教育委员会相关负责人有关公共急救教育机制和校园急救教育制度、课程体系的介绍,又到多所小学、高中、大学进行了现场考察.现对参与此次论坛的有关情况进行梳理,并结合日本校园急救教育与急救体系建设的做法,对加强我国校园急救教育与急救体系建设进行思考和归纳,供研究我国校园急救教育与急救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作者:廖文科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中国5个少数民族7~18岁学生营养不良流行现状

    目的 分析中国五大少数民族7~18岁学生营养不良的流行现状,为少数民族学生的营养不良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的少数民族中人数大于100万的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壮族和朝鲜族7~18岁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利用2014年颁布的国家卫生标准《学龄儿童青少年营养不良筛查标准》(WS/T 456-2014)进行儿童营养状况评价,分析各民族学生营养不良状况的年龄、性别与城乡差异.结果 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壮族和朝鲜族学生营养不良检出率分别为4.5%,11.7%,13.3%,15.6%和6.8%,生长迟缓检出率分别为0.8%,0.2%,5.2%,3.0%和0.8%,中重度消瘦检出率分别为1.0%,4.5%,2.5%,4.9%和2.2%,轻度消瘦检出率分别为2.6%,7.0%,5.7%,7.6%和3.8%.结论 2014年少数民族学生营养不良有较大改善,但壮族学生营养不良检出率依然较高,维吾尔族学生生长迟缓现象严峻.

    作者:陈妍君;董彦会;杨忠平;王政和;王珺怡;赵海萍;马军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上海市大学生受欺负现状及其与人际关系 敏感的关联

    目的 了解不同学业水平大学生的受欺负经历及其与人际关系敏感之间的关系,为预防和干预校园欺负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采用问卷匿名调查上海市2所高校(1所高职院校和1所综合大学)1 963名学生,用x2检验比较两校学生受欺负经历的差异,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受欺负经历与人际关系敏感的关联.结果 2所高校大学生曾经受言语欺负比例高(24.5%).综合大学学生被威胁恐吓、受身体欺负及被勒索钱财报告率均高于高职院校学生(x2值分别为19.27,6.08,7.46,P值均<0.05).随着受欺负学段及时长数增长,学生受欺负报告率下降,且有人际关系敏感症状的可能性增大(P值均<0.05).小学阶段曾受欺负者更可能在大学时出现人际关系敏感症状(OR=2.532,95%CI=1.183~5.417).而初中、高中是否受欺负以及受欺负的时长对大学阶段是否出现明显人际关系敏感症状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大学生受欺负经历对心理成长有不良影响,社会各级各界有理由进行干预.

    作者:夏志娟;张喆;袁媛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农村中学生健康促进生活方式与生命质量的性别差异

    目的 分析农村中学生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和生命质量影响的性别差异,为制定生命质量健康促进策略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采用生命质量量表和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对分层整群随机抽取的河北省1 145名(男595名,女550名)农村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除社会关系和综合领域维度外,不同性别农村中学生生命质量和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对农村中学生生命质量影响作用较强或较广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因素依次是身体运动、压力处理和营养行为(贡献率依次为22.3%,17.1%,16.3%);影响男性中学生生命质量的主要因素有每周3次、每次30 min的运动,执行有计划的运动课程,有足够睡眠等(t值分别为3.259,2.871,2.369,P值均<0.05),女性中学生有每周3次、每次30 min的运动,选择低脂低胆固醇食物,脉搏跳动能达预期目标等(t值分别为3.145,3.029,2.674,P值均<0.01).结论 农村中学的健康教育应针对不同性别学生的差异特点,在充分发挥体育运动独特健康促进作用基础上,强化行为干预,养成健康生活方式,促进生命质量提高.

    作者:马长会;武兴东;赵越强;王建辉;张榉斌;于杰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大学生焦虑与功能失调性态度在应激生活事件与攻击性间的中介和调节作用

    目的 考察大学生焦虑与功能失调性态度在应激生活事件与攻击性之间的中介效应与调节效应,为预防大学生攻击行为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贝克焦虑量表、功能失调性态度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Buss和Perry攻击问卷中文版的量表对山东省内12所高校991名在校本科生进行现场问卷调查,中介和调节效应检验基于Hayes的方法.结果 不同性别大学生攻击性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5.903,P<0.01).控制性别因素时,焦虑情绪和功能失调性态度在应激生活事件和攻击性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经由焦虑情绪产生的标准化间接效应为0.09,经由功能失调性态度产生的标准化间接效应为0.11(P值均<0.01).焦虑情绪调节应激生活事件和攻击性之间的关系(△R2=0.010,P<0.01).结论 焦虑情绪和功能失调性态度在预防攻击性的产生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探究应激生活事件对个体攻击性影响中,应考虑加入情绪和认知因素.

    作者:朱丽娜;张增国;郑德伟;孙宏伟;解应平;陈新岗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上海市中小学校直饮水工程建设现状及思考

    水是人体重要组成部分,占人体重的60% ~ 70%,人体补充水分以饮水为主,膳食和代谢为辅,适量饮用健康卫生的白开水是补充人体水分的好方式[1].《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将中国居民日均饮水量推荐值由2007版的1 200 mL提升到1 500~1 700 mL(7~8杯水)[2].据某项调查显示,我国多数中小学生饮水量达不到此值,上海学生日均饮水量仅为1 125.8mL,其中白开水饮用量为701.9 mL[3].根据我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出厂自来水达标率仅为83%,约2.8亿居民饮用水不安全[4].中小学生在饮水量不足的同时,饮水质量也难以得到保证,学生健康受到威胁.

    作者:王向军;杨漾;严景新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北京市朝阳区中小学生2013-2016学年传染病发病状况

    目的 了解北京市朝阳区中小学生2013-2016学年度传染病发病状况,为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北京市朝阳区2013-2016学年中小学生传染病统计报表,分析不同学段、不同年度各种传染病发病情况.结果 朝阳区2013-2016学年度学生共573 202名,传染病发病总数为1 668例,发病率为2.91‰,其中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为2.85‰,消化道传染病为0.03‰,其他传染病为0.03‰.不同年度学生传染病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同一年度均为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明显高于消化道传染病.各学年传染病发病率均为小学组高于初中组和高中组;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传染病发病率分别为3.59‰,1.28‰和1.46‰.2013-2016学年学生传染病总体发病率前6位依次是水痘(1.05‰)、猩红热(0.68‰)、手足口病(0.65‰)、流行性腮腺炎(0.24‰)、流感(0.18‰)、肺结核和菌痢(均为0.03‰).各学年不同学段学生水痘发病率均占呼吸道传染病首位.结论 学校传染病监测工作中呼吸道传染病是重点,尤其要加强小学传染病防控工作.

    作者:王业芳;钟艳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我国大学生睡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大学生处于青春晚期和成年早期的特殊时期,面临学业和就业的双重竞争和压力,较易出现睡眠问题.美国精神病协会(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APA)将失眠症定义为:单个个体至少在3个月的连续时间内,每周有3d以上存在睡眠质量差的问题[1].睡眠质量不仅影响人们日常行为的效率和安全,也直接影响个体的身心健康,如导致免疫力降低、抑郁,甚至诱发多种疾病[2].大学生的睡眠问题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相关的研究和文献较多,数据量大,但研究结论各异.本文以国内外相关文献为基础,对大学生睡眠状况的研究方法、结果和影响因素进行归纳和整理,为相关部门或学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黄建双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广州市中小学生2014年肥胖类型与血压水平的关系

    目的 分析2014年广州市中小学生超重肥胖、单纯腹型肥胖、复合型肥胖与血压之间的关联性,旨在为高血压的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广州市11个区的15所小学和15所中学的13 004名7~18岁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协方差分析以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儿童青少年肥胖类型与血压水平[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及血压偏高率之间的关系.结果 协方差分析显示,男生和女生中不同肥胖类型学生间SBP和DBP平均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在男生中,超重肥胖、复合型肥胖的SBP、DBP水平均高于正常体重学生(P值均<0.01);女生中,血压水平在不同类型肥胖的变化趋势大体为复合型肥胖>腹型肥胖>超重肥胖>正常体重.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生和女生的复合型肥胖与血压偏高风险的关联性强(男生:OR=4.40,95%CI=3.61~5.36;女生:OR=5.25,95%CI=4.16 ~ 6.64).在男生中,超重肥胖者的血压偏高风险亦高于正常体重者(OR=2.68,95%CI=1.31 ~5.49),但腹型肥胖者与血压偏高之间未见统计学关联.女生中,腹型肥胖和超重肥胖与血压偏高的关联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肥胖是引起儿童青少年血压升高的重要危险因素.其中复合型肥胖学生中引起血压升高的风险高,其次是超重肥胖或腹型肥胖.

    作者:郭仰峰;邓煜盛;谈蔚清;刘丽;邓纳莉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含氟涂料预防学龄前儿童乳牙龋齿效果评价

    目的 了解含氟涂料预防学龄前儿童乳牙龋齿的效果,为防治儿童龋齿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在浦东新区7所公办幼儿园选择3~4岁小班儿童471名,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Ⅰ组(每年2次氟涂布)(167名)、干预Ⅱ组(每年4次氟涂布)(152名)和对照组(152名).分别在基线和干预1,2年后进行口腔检查,记录乳牙患龋状况.结果 干预前,干预Ⅰ组、干预Ⅱ组、对照组的年龄、性别构成、乳牙患龋率、龋失补牙面均数(dmf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1年后,3组间乳牙患龋率、龋齿累计发病率、dmf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2年后,干预Ⅱ组的乳牙龋齿累计发病率(8.55%)低于对照组(17.10%)(P<0.05),干预Ⅰ组和干预Ⅱ组的dmfs增量(2.36,1.82)均低于对照组(3.24)(P值均<0.05).结论 含氟涂料能有效预防儿童乳牙龋齿的发生,维护儿童的口腔健康.

    作者:曹斌;涂斌;刘成军;汪旭东;樊英姿;陈芳荣;朱华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湖南省部分青少年性身份认同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青少年的性身份认同及其影响因素,为对青少年有效开展相关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湖南省在读中学生,对其自身性身份认同,“耽美/同人”的知晓与态度,对同性恋的认知、态度、行为等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青少年性身份认同的影响因素.结果 1 260名青少年中,2.7%自认为是同性恋,9.0%为双性恋,13.7%尚未确定自身性身份.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对文学作品中的同性挚爱憧憬(OR=127.410,95% CI=15.407 ~1 053.654)、认识的人中有同性恋(OR=8.071,95%CI=1.460~44.630)的学生更容易报告为同性恋;12~<15岁、知道“耽美/同人”、对文学作品中的同性挚爱憧憬或无所谓、认识的人中有同性恋者的学生更容易报告为双性恋[OR值(OR值95%CI)分别为2.051(1.006~4.184),2.895(1.692~4.954),11.551(5.773~23.112),3.264(1.763~6.041),3.934(1.932~8.010)],男生(OR=0.528,95%CI=0.307~0.909)更不容易报告为双性恋;12~<15岁、15~<17岁、知道“耽美/同人”、对文学作品中的同性挚爱憧憬(OR=4.250,95% CI=2.365~7.638)、不确定认识的人中是否有同性恋者的学生更容易报告为不确定自身性身份[(OR值(OR值95%CI)分别为3.448(2.059~5.774),1.993(1.232~3.227),1.498(1.011 ~2.221),1.719(1.100~2.686)].结论 青少年中存在一定比例同性恋、双性恋及尚未确定自身性身份的个体.性别、年龄、同性恋文学作品、同伴中同性恋者的存在等因素是其非异性恋认同的预测因素.

    作者:欧阳思敏;梁琪;满伊君;满延泽;张爱迪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海口市小学生口腔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海口市小学生口腔健康教育干预效果,为开展小学生口腔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海口市4所小学二~六年级学生1 300名开展健康教育干预,经过2个月的干预,比较干预前后学生口腔健康知识和行为的调查结果.结果 健康教育后,小学生正确的刷牙方法、对牙齿有益健康的食物、刷牙出血是不正常的、牙龈出血的正确做法、定期检查口腔的重要性、牙菌斑是引起牙龈炎和龋齿的主要原因、含氟牙膏可以预防龋齿、窝沟封闭的作用等知识知晓率均有所提高,分别达64.92%,76.12%,82.30%,72.36%,83.48%,57.87%,76.74%,57.40%,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小学生采用竖刷法刷牙、每天刷牙≥2次、每2~3月更换1次牙刷、每次刷牙时间≥3 min、使用含氟牙膏、经常使用牙线、饭后每次漱口、定期检查口腔健康等口腔卫生行为报告率均有了提高,分别达67.89%,76.27%,73.45%,63.51%,47.69%,36.26,68.36,71.73%,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经常吃甜食(17.54%)、经常喝碳酸类饮料(8.85%)、睡前进食(6.42%)等不良饮食习惯与干预前相比均下降(P值均<0.01).结论 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小学生的口腔健康知识水平和培养口腔卫生行为,减少小学生的不良饮食习惯.

    作者:谢莉莉;邓旎;廖天安;邓伟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大学生不同艾滋病健康教育模式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同伴教育和专家讲座对在校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效果,为选择适当艾滋病健康教育模式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整群抽取徐州市488名大一学生随机分成同伴教育组和专题讲座组,分别采取同伴教育和专家讲座2种方式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在教育前后进行问卷调查,比较2种艾滋病健康教育模式的效果.结果 教育前,两组人群在性别、年龄、专业构成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教育后两组大学生的艾滋病基本知识得分分别提高了(2.77±1.56)和(2.86±1.54)分(P值均<0.01),对艾滋病的正向态度得分提高了(0.91±0.75)和(0.92±0.77)分(P值均<0.01).在“目前有比较有效的控制艾滋病进展的治疗方案”和“给予同性恋(同性性行为)理解”2个问题上专题讲座的效果优于同伴教育(P值均<0.05),其他问题的知晓率或正向率两种教育模式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同伴教育和专题讲座两种教育模式均为提高大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和态度评分行之有效的方式,且各有优缺点.高校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育方式.

    作者:张婉青;郎靖;卓琳;蓝鑫玉;李政;沈麟豪;方锦花;卓朗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大学生行动体验式心理健康教育课效果分析

    目的 评价行动体验式心理课教学效果,为丰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形式提供依据.方法 在上海某高校开设《行动体验式心理健康教育》通识课,共5d18学时,以情绪管理能力和主观幸福感为教学效果评估指标.以选修通识课并自愿参与本研究的31名大学生为实验组,并匹配31名未选修该课程的大学生为对照组;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情绪管理能力和主观幸福感的差异,分析实验组对课堂教学效果评价数据.结果 干预前,两组情绪管理问卷各维度和主观幸福感量表除积极情绪维度外的其他维度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后,实验组在情绪管理总分、情绪调控、情绪表达、情绪觉察和情绪理解各维度得分增加(t值分别为-4.91,-3.58,-4.15,-4.05,-2.98,P值均<0.01);实验组的情绪觉察和情绪理解能力均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2.31,2.21,P值均<0.05);实验组总体幸福感、生活满意度、积极情绪提高(t值分别为-2.99,-3.85,-5.23,P值均<0.01),消极情绪下降(t=2.48,P=0.02).实验组对课程内容、课程氛围的满意度等评分均值均高于4.00分(1~5计分).结论 行动体验式心理课可以有效提高大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和主观幸福感,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王琪;李颖晖;张博皓;李恒超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新疆某高校维吾尔族汉族大学生体成分及其与身体素质的相关性

    体成分(body composition)指组成人体组织器官的各种成分,包括体脂(皮下、器官内和周围等部位的脂肪总和,常用体脂肪率表示)和去脂体重(也称瘦体重,常以内脂指数、体水分率、骨骼肌率、骨矿含量表示),这些成分总量之和即为体重.体成分反映了在人体的总质量中不同身体成分的构成比例[1].不同民族因遗传因素、民族习俗、生活环境、饮食等不同,体成分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2-3].随着人们生活条件和饮食结构的逐渐改变,高能量、高脂肪食物的过量摄入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危险因素之一,而体成分会对体型、体质、血脂、血压等身体生长发育及健康产生影响[4-6].本文运用生物电阻抗测量技术对新疆某医学院校大学生体成分进行检测,同时对身体素质相关指标进行测定,并分析两者之间的联系,为有针对性地对医学生开展体育训练和增强医学生体质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康玲;陈玲娟;姜涛 刊期: 2017年第08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