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丽平;王杨杨;王柳行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RES)指个体对能否有效调节自身情绪状态的一种自信程度,能直接预测主观幸福感[1-7],还能通过具体效能感产生间接影响[3,8].社会支持是影响主观幸福感的一个重要外部因素[9],具有较高RES的个体往往可以更好调节自我情绪和理解他人情绪,人际困扰比较少,从而拥有更多亲密关系[10-11].人格因素是影响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内部因素[9].心理韧性是一种以克服和战胜逆境并恢复常态的能力为特征的人格特质[12].大学生的心理韧性可以预测积极情绪和总体幸福感[13].
作者:黄时华;温志敏;曾艳芬;李玉杰;杨耀东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北京市儿童青少年静坐行为现状及对健康状况的影响,为健康行为干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使用中文修订版“学龄儿童健康行为”问卷对北京市6个区县5 876名11,13,15岁儿童青少年的静坐行为和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 儿童青少年上学日和周末静坐行为总时间分别为3.75和8.03 h,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做作业是上学日静坐行为的主要来源,占64.9%;看电视、用计算机和玩游戏所占比例仅为21.0%,8.5%和5.3%.周末做作业时间所占比例下降至39.0%,视屏时间比例增加.11,13,15岁儿童青少年上学日视屏时间>2h的比例分别为37.9%,29.3%和19.8%,而周末视屏时间>2 h的比例分别为79.9%,85.1%,87.0%.结论 北京市儿童青少年静坐行为状况不容乐观,尤其做作业时间过长.教育与卫生部门应该针对青少年静坐行为特点开展健康行为教育工作.
作者:李培红;吕燕;王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女大学生经前期综合征(PMS)的发生情况、影响因素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为高校女生生殖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经前期综合征量表、自编基本情况问卷、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及生活质量量表,对方便整群随机抽取的辽宁省锦州市3所大学856名女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女大学生经前期综合征的患病率为32.7%.患PMS的女大学生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低于未患PMS的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随着PMS的严重性增加,生活质量量表在心理健康和社会领域的得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生理健康和环境领域的得分虽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k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痛经、初潮年龄、消极应对方式、对月经态度、学习压力是影响经前期综合征发生的重要因素.结论 经前期综合征在女大学生中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某些领域的生活质量.学校应当对女大学生提供生殖健康教育.
作者:喻琴;王红霞;宫建美;单福兵;李丰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北京市学生体质调研数据的代表性,为今后体质调研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方法 分析2014年北京市学生体质调研和2014-2015学年度学生健康体检的身高、体重、肺活量等生长发育指标和视力不良、肥胖等学生常见病检出率的差异.结果 学生体质调研和健康体检结果比较,22个性别年龄组中,16组身高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10组体重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仅有3组肺活量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身高、体重、肺活量、视力不良、肥胖的年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2项调查中,视力不良、肥胖粗检出率差异度分别为8.94%和9.39%,标化后检出率差异明显减少(分别为0.87%,3.17%).结论 北京市学生体质调研的抽样能较好地反映北京市学生生长发育和常见病的变化趋势.健康数据的统计经人口标化后才能更真实反映当地人群健康状况.
作者:段佳丽;宋玉珍;孙颖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云南省大学生非婚性行为现况,为制定大学生性行为综合干预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云南省3所大学880名大一至大三的学生进行调查,分析大学生非婚性行为现况.结果 云南省大学生自报告性行为发生率达22.07%(141名),男生高于女生(x2=58.92,P<0.01),随着年龄的增加性行为的发生呈增高的趋势(x2=6.52,P<0.05).在141名有过性行为的大学生中,有16.31%的大学生首次性行为在13岁以前,有14.18%首次性行为年龄为13~17岁;有48.94%存在多性伴现象,有48.23%的学生在近一次发生性行为时未使用避孕套,有19.86%的学生曾经怀孕或使他人怀孕.结论 云南省大学生的非婚性行为情况较为严重,性行为低龄化和不安全性行为现象严重,性病及艾滋病防控形势不容乐观.
作者:杨云娟;王永兴;刘宏;戴璟;马涛;常利涛;李澍林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合肥市大学生的饮食习惯,为相关部门开展大学生营养膳食干预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合肥市5所高校共抽取2 296名在校学生,自行设计膳食习惯调查问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仅68.3%的大学生荤素搭配,43.7%有挑食习惯,58.5%有吃零食的习惯,51.3%饮食规律.66.6%的大学生当天吃了早餐,男生有40.4%未吃早餐,女生此比例为2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93,P<0.05).60.0%的学生早餐食用面食,仅17.5%饮用牛奶,早餐开支平均为(4.1±2.2)元.77.2%的学生中餐选择大米作为主食,食用粗粮的仅4.7%,中餐开支平均为(8.8±6.2)元.87.1%的学生吃了晚餐,51.2%选择大米作为主食,晚餐开支平均为(9.4±11.6)元.结论 大学生饮食习惯仍存在问题,应加强宣传教育,平衡膳食结构,纠正饮食不良习惯,提高膳食的合理性、科学性.
作者:张晨;蔡宁;朱国权;顾新龙;曹小勇;丁宏 刊期: 2016年第10期
民国32年(1943年),民国政府教育部体育委员会制订并发行了一本由当时的教育部长陈立夫签名签章的《学生体格标准》表册[1],全册共30页,详细记载当时我国中小学5~19岁男女学生身长、髋阔、体重平均数及各年龄身长、髋阔、体重对照表.该表册现存于成都体育学院体育史研究所[2]、吉林大学及吉林省图书馆[3].本文采用该表册中记录的1943年5~19岁学生身高、体重平均值数据与2014年国民体质监测中相同年龄的儿童少年身高、体重平均值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以了解1943-2014年历经71年后我国儿童少年身高、体重生长的变化,为我国儿童青少年形态发育追踪研究及社会变迁分析提供参考.
作者:张艺宏;孙君志;李宁 刊期: 2016年第10期
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中小学生吃零食的现象比较普遍.零食主要是指在非正餐时间食用的各种少量的食物和饮料(不包括水)[1].零食可以提供部分营养素和能量来作为饥饿时的补充,但不可忽视的是零食中含有大量的糖、盐和脂肪,摄入过多的零食会影响儿童青少年的能量代谢,从而导致体重增加、营养素摄入不足等一系列健康问题[2-5].为了解北京市西城区中小学生零食摄入状况,探究影响学生零食摄入的因素,笔者利用2015年4-5月开展的“学生饮食情况及相关知识行为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马超;高仙;王志颖;卢立新;李鑫;赵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北京市石景山区托幼机构的消毒状况,为进一步提高消毒工作质量和监督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13-2015年对北京市石景山辖区内所有托幼机构进行监测,依据GB 15982-2012《医院消毒卫生标准》进行采样检测.结果 3年托幼机构共计监测样品4 408份,合格4 016份,合格率为91.11%.2013-2015年合格率分别是89.48%(1 123/1 255),90.71%(1 435/1 582),92.81%(1 458/1 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005,P<0.05),且合格率呈逐年增高趋势(x2 =9.766,P<0.05).3年监测托幼机构中工作人员手合格率为88.47%(783/885),物体表面合格率为98.45%(1 268/1 288),空气合格率为87.92%(1 965/2 235).在物体表面中,桌面、玩具、小毛巾、水碗/水杯、水龙头的3年合格率分别为99.13%(457/461),97.87%(138/141),99.49% (195/196),97.77% (307/314),97.16% (171/176).公立托幼机构消毒合格率(92.24%,2 769/3 002)高于私立(88.69%,1 247/1406)(x2=14.870,P<0.05).东部、中部、西部托幼机构消毒合格率分别为89.08%(1 681/1 887),92.49%(1 785/1 930),93.06%(550/5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866,P<0.05),且合格率由东至西呈逐渐增高趋势(x2=14.563,P<0.05).结论 北京市石景山区2013-2015年托幼机构消毒工作质量总体较好,但仍有待进一步提高.加强消毒工作的监督管理和知识技能培训等,是提高托幼机构消毒水平的重要措施.
作者:高荷蕊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灾后不同时期学生应激状态的变化及其相关因素,为改善灾后学生人群心理健康状况提供参考.方法 分别于2012年和2014年,对整群抽取的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灾后学生心理卫生状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学生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发生率从2012年的23.1%降到2014年的10.4%,两年间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8.439,P<0.01);抑郁症状发生率从92.3%降到了72.0%,两年间抑郁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097,P<0.01);焦虑症状发生率从50.2%降到27.1%,两年间焦虑症状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6.699,P<0.01).学生的人际关系和前测PTSD能较好预测以后PTSD的发生(β值为-0.13,0.13,P值均<0.05).结论 随时间推移,灾区学生心理状况有明显改善,可能是受到时间因素、社会支持、负性生活事件和学生自身心理生理成长的调节作用.
作者:魏青;曹云飞;廖彩之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广东省中小学生形态发育特征及动态变化趋势,探讨中小学生生长发育的长期变化规律及特征.方法 利用1991-2014年广东省6次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数据,对7~18岁中小学生身高、体重、胸围的发育特征和变化趋势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3年间,各年龄组男、女生平均身高分别增长4.8,3.8 cm,18岁男、女生分别增长2.7,1.1cm.各年龄组男、女生平均体重分别增长5.6,3.6 kg,18岁男、女生分别增长4.4,0.8 kg.各年龄组男、女生平均胸围分别增长1.2,0.6 cm,18岁男、女生分别减少1.0,1.5 cm.形态表现为身体纵向、横向维度变化不均衡,不同时期身高、体重均值呈长期正增长趋势,胸围均值呈现前负后正的双向型变化趋势.结论 广东省中小学生身体形态发育均值随年龄增长而增长,身高、体重与胸围的发育存在不平衡,胸围发育负增长趋势已逐步扭转.
作者:曲亚斌;聂少萍;沈少君;袁华晖;朱炳辉;林立丰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考察中学生无聊倾向、自我控制、手机成瘾之间的关系,为控制中学生手机成瘾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中文无聊倾向量表、自我控制量表和手机成瘾倾向量表,对分层随机抽取的河北省承德市913名中学生进行测试.结果 中学生无聊倾向存在年级差异(F=13.16,P<0.01),初三及高中学生无聊倾向得分高于初一、初二学生,高三学生高于初三学生;中学生手机成瘾的检出率为22.56%,存在年级差异(F=8.85,P<0.01),表现为初三、高二学生得分高于初二学生,高三学生得分高于初一、初二和高一学生;无聊倾向与手机成瘾呈正相关,自我控制与无聊倾向、手机成瘾均呈负相关;自我控制在无聊倾向预测手机成瘾间起部分中介作用(x2/df=4.09,CFI=0.91,TLI=0.92,RMSEA=0.05,SRMR=0.04,AIC=27 368.52,BIC=27 743.12).结论 无聊倾向既可直接又可间接通过自我控制对中学生手机成瘾产生影响.
作者:李晓敏;辛铁钢;张琳钰;杜玉凤;刘勇;姜永志 刊期: 2016年第10期
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在抚养子女时所认为、感受和表现出的特定方式,以及与子女互动时带有情感的一系列行为[1-2].教养方式一直是研究儿童心理、行为等问题时关注的重点,众多研究表明,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子代的身心健康有关3-4].个体接触早的是处于微观系统的家庭,并且对其影响持久[5],因此父母的言行举止、教养实践对儿童成长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另外教养方式从字面含义来说,既包含了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又有抚育之意,充分体现了父母在儿童成长和发展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作者:左阿珠;陶兴永;陶芳标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动机理论视角下体育锻炼对青少年运动量及有氧适能的影响,为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青岛市3所中学共1 122名学生,采用体育锻炼动机问卷对研究对象体育锻炼动机进行量化,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学生有氧适能进行评价,按照运动训练学计算学生运动负荷,观察动机、有氧适能、运动负荷之间的内在相关性及动机对另外两者的预测作用.结果 被试体育锻炼动机5个维度与有氧适能、运动量整体得分之间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外貌维度与体育锻炼时间、次数,健康维度与体育锻炼次数,锻炼强度与有氧适能,锻炼次数与锻炼时间相关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体育锻炼动机各维度对运动量具有预测作用,预测能力从大到小依次为能力(B=0.320)、愉快(B=0.312)、关联(B=0.269)、健康(B=0.258)、外貌(B=0.156);体育锻炼动机对其有氧适能也存在预测价值,但5个维度中仅愉快(B=0.145)、能力(B=0.214)、关联(B=0.176)存在预测价值;运动量对有氧适能有预测价值(B=0.171,P<0.01).结论 通过激发青少年体育锻炼动机,可以强化其运动量,提高身体有氧适能水平,终促进青少年体育锻炼和体质水平的提高.
作者:王海滨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大学生手机依赖与生活事件、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为降低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性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手机依赖指数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和总体幸福感量表,对整群抽取的湖北省某高校1 639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高、低手机依赖组大学生生活事件与主观幸福感各因子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并且高手机依赖组生活事件得分高于低手机依赖组,主观幸福感得分低于低手机依赖组;生活事件与手机依赖总分及各维度分存在正相关(r=0.227~ 0.500),主观幸福感与手机依赖总分及各维度分存在负相关(r=0.112~0.458,P值均<0.01).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主观幸福感在生活事件和手机依赖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其中总效应为0.597,中介效应为0.167,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8.0%.结论 主观幸福感在大学生生活事件和手机依赖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可通过提高大学生的幸福感预防或降低其手机依赖性.
作者:李翠景;黄海;卢婧;周春燕 刊期: 2016年第10期
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后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见于儿童,可长期潜伏在身体内,引发成人带状疱疹[1].目前,尚无治疗水痘的特效药物,在易感人群中接种水痘疫苗(varicella vaccine,VarV)是有效预防水痘的重要方法.全球多个国家的VarV免疫程序为2剂次[2-3].一项随机临床实验结果表明,接种2剂10年后保护率大于1剂次,突破病例发生率下降明显,获得了较高的社会成本效益[4].近年来浙江省水痘疫情呈增高趋势,接种疫苗后发生突破病例比例居高不下,为此,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14年6月出台了《浙江省水痘疫苗接种指导意见》[5],推荐3岁儿童实施VarV加强免疫.
作者:孙烨祥;李珊燕;徐来荣;潘兴强;林鸿波;平建明;郑卫军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健康信念与乐观偏差对四川乡镇中学生吸烟行为的影响,为开展针对性的吸烟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四川2个地区的乡镇中学954名高中生作为调查对象,使用健康信念量表和乐观偏差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四川乡镇高中生吸烟率为27.15%,高三学生吸烟率高(31.61%),男生(44.31%)吸烟率高于女生(13.53%) (x2=114.58,P<0.01).中学生群体键康信念总均分为(1.93±0.38)分,吸烟的自觉罹患性与自觉严重性、自觉利益性和自觉障碍性在不同吸烟行为组别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不吸烟的自觉障碍性与积极事件乐观偏差是中学生吸烟行为的保护因素(OR值分别为1.799,1.283,P值均<0.05),而不吸烟的自觉利益性、自我消极与消极事件型乐观偏差均是吸烟行为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0.457,0.757,0.802,P值均<0.05).结论 四川乡镇中学生吸烟情况形势严峻.健康信念与乐观偏差对中学生吸烟行为有显著影响,健康知识对中学生吸烟行为有预防作用,同时应提高吸烟者的行为风险意识.
作者:徐莹;莫晓燕;马骁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腰围(WC)与腰围身高比(WHtR)预测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的效果,为选择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的早期预警指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纳入1993-2011年中国健康和营养调查(GHNS)数据库中10 163名年龄在7~17岁儿童青少年为研究对象,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比较腰围与腰围身高比预测血压偏高的曲线下面积(AUC),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腰围与腰围身高比诊断腹型肥胖预测血压偏高的风险.结果 腰围预测7~11岁男生、12~ 17岁男生、7~11岁女生和12~17岁女生血压偏高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4(95%CI=0.62~0.66),0.63 (95%CI=0.61 ~0.65),0.57(95%CI=0.55~0.59)和0.58 (95% CI=0.56~0.60),腰围身高比对应值分别为0.60(95% CI=0.58~ 0.62),0.59(95%CI=0.57~ 0.61),0.51(95%CI=0.49~0.53)和0.56(95%CI=0.54~0.58).两指标的ROC曲线下面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腰围与腰围身高比诊断的腹型肥胖均是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的危险因素,腰围诊断的腹型肥胖预测7~11岁男生、12~17岁男生、7~11岁女生和12~17岁女生血压偏高的OR(95%CI)值分别为4.12(2.76~6.16),2.65(2.01~3.50),2.21(1.40~3.49)和2.50(1.88~3.31),腰围身高比对应的OR(95% CI)值分别为2.74(1.98~3.80),2.27(1.75~2.94),1.63 (1.14~2.32)和1.75(1.37~2.24),腰围略优于腰围身高比.结论 腰围与腰围身高比均可作为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的重要预测因子,腰围的预测效果略优于腰围身高比.但考虑到腰围身高比界值的简单易记性,仍可推荐为儿童血压偏高的早期筛查指标.
作者:马传伟;梁亚军;席波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大学新生正常高值血压、高血压现状及其与高尿酸血症的关系,为高校高血压早期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于2015年9月对江汉大学4 333名入学新生进行血压及血尿酸测定,比较不同性别大学新生正常高值血压及高血压患病率,分析高尿酸血症与血压的关系.结果 大学新生正常高值血压、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32.40%和3.21%,男生患病率(49.73%,5.62%)均明显高于女生(17.14%,1.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522.995,71.412,P值均<0.01);高尿酸血症组正常高值血压及高血压患病率明显高于血尿酸正常组(P值均<0.01);正常血压组、正常高值血压组及高血压组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分别为3.12%,14.67%和46.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高尿酸血症与血压偏高的发生密切相关,监测和控制血尿酸水平有助于预防高血压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作者:王英慧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2014年贵州省不同民族中小学生乳、恒牙龋齿患病情况,为制定学生龋齿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工作手册”中龋齿的检查方法及诊断标准,于2014年9-11月对贵州省汉族、苗族、布依族、侗族和水族5个民族的7,9,12,14岁中小学生龋齿患病情况进行检查.结果 2014年贵州省5个民族学生乳牙患龋率为49.76%,龋均为2.01;恒牙患龋率为22.35%,龋均为0.51.各民族间学生乳、恒牙患龋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93.67,34.71,P值均<0.01),且恒牙患龋率均为女生高于男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龋齿充填率乳牙为2.22%,恒牙为0.83%,不同民族学生乳、恒牙龋齿充填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71.42,117.75,P值均<0.01).随年龄的增长,学生乳牙龋均呈下降趋势,恒牙龋均呈上升趋势.结论 贵州省不同民族中小学生患龋情况不容乐观,各民族龋病防治工作发展不平衡.口腔卫生保健工作需进一步推进.
作者:彭菲 刊期: 201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