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女大学生经前期综合征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喻琴;王红霞;宫建美;单福兵;李丰

关键词:经前期综合征, 生活质量, 回归分析, 学生, 女(雌)性
摘要:目的 了解女大学生经前期综合征(PMS)的发生情况、影响因素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为高校女生生殖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经前期综合征量表、自编基本情况问卷、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及生活质量量表,对方便整群随机抽取的辽宁省锦州市3所大学856名女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女大学生经前期综合征的患病率为32.7%.患PMS的女大学生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低于未患PMS的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随着PMS的严重性增加,生活质量量表在心理健康和社会领域的得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生理健康和环境领域的得分虽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k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痛经、初潮年龄、消极应对方式、对月经态度、学习压力是影响经前期综合征发生的重要因素.结论 经前期综合征在女大学生中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某些领域的生活质量.学校应当对女大学生提供生殖健康教育.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北京市儿童青少年静坐行为现状

    目的 了解北京市儿童青少年静坐行为现状及对健康状况的影响,为健康行为干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使用中文修订版“学龄儿童健康行为”问卷对北京市6个区县5 876名11,13,15岁儿童青少年的静坐行为和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 儿童青少年上学日和周末静坐行为总时间分别为3.75和8.03 h,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做作业是上学日静坐行为的主要来源,占64.9%;看电视、用计算机和玩游戏所占比例仅为21.0%,8.5%和5.3%.周末做作业时间所占比例下降至39.0%,视屏时间比例增加.11,13,15岁儿童青少年上学日视屏时间>2h的比例分别为37.9%,29.3%和19.8%,而周末视屏时间>2 h的比例分别为79.9%,85.1%,87.0%.结论 北京市儿童青少年静坐行为状况不容乐观,尤其做作业时间过长.教育与卫生部门应该针对青少年静坐行为特点开展健康行为教育工作.

    作者:李培红;吕燕;王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某高校大学新生血压偏高与高尿酸血症的关系

    目的 探讨大学新生正常高值血压、高血压现状及其与高尿酸血症的关系,为高校高血压早期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于2015年9月对江汉大学4 333名入学新生进行血压及血尿酸测定,比较不同性别大学新生正常高值血压及高血压患病率,分析高尿酸血症与血压的关系.结果 大学新生正常高值血压、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32.40%和3.21%,男生患病率(49.73%,5.62%)均明显高于女生(17.14%,1.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522.995,71.412,P值均<0.01);高尿酸血症组正常高值血压及高血压患病率明显高于血尿酸正常组(P值均<0.01);正常血压组、正常高值血压组及高血压组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分别为3.12%,14.67%和46.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高尿酸血症与血压偏高的发生密切相关,监测和控制血尿酸水平有助于预防高血压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作者:王英慧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广东省1991-2014年中小学生形态发育变化趋势

    目的 分析广东省中小学生形态发育特征及动态变化趋势,探讨中小学生生长发育的长期变化规律及特征.方法 利用1991-2014年广东省6次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数据,对7~18岁中小学生身高、体重、胸围的发育特征和变化趋势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3年间,各年龄组男、女生平均身高分别增长4.8,3.8 cm,18岁男、女生分别增长2.7,1.1cm.各年龄组男、女生平均体重分别增长5.6,3.6 kg,18岁男、女生分别增长4.4,0.8 kg.各年龄组男、女生平均胸围分别增长1.2,0.6 cm,18岁男、女生分别减少1.0,1.5 cm.形态表现为身体纵向、横向维度变化不均衡,不同时期身高、体重均值呈长期正增长趋势,胸围均值呈现前负后正的双向型变化趋势.结论 广东省中小学生身体形态发育均值随年龄增长而增长,身高、体重与胸围的发育存在不平衡,胸围发育负增长趋势已逐步扭转.

    作者:曲亚斌;聂少萍;沈少君;袁华晖;朱炳辉;林立丰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云南省大学生非婚性行为及多性伴性行为现况

    目的 了解云南省大学生非婚性行为现况,为制定大学生性行为综合干预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云南省3所大学880名大一至大三的学生进行调查,分析大学生非婚性行为现况.结果 云南省大学生自报告性行为发生率达22.07%(141名),男生高于女生(x2=58.92,P<0.01),随着年龄的增加性行为的发生呈增高的趋势(x2=6.52,P<0.05).在141名有过性行为的大学生中,有16.31%的大学生首次性行为在13岁以前,有14.18%首次性行为年龄为13~17岁;有48.94%存在多性伴现象,有48.23%的学生在近一次发生性行为时未使用避孕套,有19.86%的学生曾经怀孕或使他人怀孕.结论 云南省大学生的非婚性行为情况较为严重,性行为低龄化和不安全性行为现象严重,性病及艾滋病防控形势不容乐观.

    作者:杨云娟;王永兴;刘宏;戴璟;马涛;常利涛;李澍林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吉林市高校大学生健康素养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吉林市高校大学生健康素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大学生的健康素养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以2008年卫生部发布的《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内容为基础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4所高校分层随机抽取的1 7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大学生总体健康素养水平为10.82%,健康基本知识、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和健康技能3个维度素养具备率分别为10.00%,18.53%和53.94%.医学生健康素养及其各维度具备率均高于其他类型院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女生健康素养具备率高于男生;大三学生好于大一和大二学生(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不同类型院校和年级是影响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的主要因素(P值均<0.05).结论 大学生健康素养总体水平一般.高校应当注重大学生健康素养的教育,提高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

    作者:任丽平;王杨杨;王柳行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自尊在中学生性别角色冲突与自杀意念间的中介效应

    我国中学生自杀行为现状堪忧[1],引起全社会的普遍重视.自杀意念作为预示自杀行为的强高危因素,指一个人在思想中出现死亡、自杀或严重自我伤害的内容,包括对自杀的计划、步骤和结果的想法[2].尽管自杀意念并没有采取实际行动[3],但它却是青少年自杀行为的早期预警信号[4].中学生自杀意念的发生受到了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性别角色冲突是影响青少年自杀、自残等危险行为的重要因素[5-6],性别角色冲突水平越高越容易采用自杀行为[7-10].自尊是人们对自身价值的总体评价[11],它作为积极心理特征与性别角色冲突显著负相关[9],能很好缓解由性别角色冲突引发的消极心理特征、消极情绪和危险行为[12-13],且在自杀意念及其影响因素间起到中介效应[14].基于此,本研究通过对中学生自杀意念现状的调查以及探讨自尊在性别角色冲突与自杀意念间的中介效应,为有针对性地制定中学生自杀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作者:徐凯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合肥市大学生膳食习惯调查

    目的 了解合肥市大学生的饮食习惯,为相关部门开展大学生营养膳食干预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合肥市5所高校共抽取2 296名在校学生,自行设计膳食习惯调查问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仅68.3%的大学生荤素搭配,43.7%有挑食习惯,58.5%有吃零食的习惯,51.3%饮食规律.66.6%的大学生当天吃了早餐,男生有40.4%未吃早餐,女生此比例为2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93,P<0.05).60.0%的学生早餐食用面食,仅17.5%饮用牛奶,早餐开支平均为(4.1±2.2)元.77.2%的学生中餐选择大米作为主食,食用粗粮的仅4.7%,中餐开支平均为(8.8±6.2)元.87.1%的学生吃了晚餐,51.2%选择大米作为主食,晚餐开支平均为(9.4±11.6)元.结论 大学生饮食习惯仍存在问题,应加强宣传教育,平衡膳食结构,纠正饮食不良习惯,提高膳食的合理性、科学性.

    作者:张晨;蔡宁;朱国权;顾新龙;曹小勇;丁宏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中国1985-2010年城市18岁汉族男生身高体重秩次变化

    目的 分析中国1985-2010年18岁汉族男生身高、体重秩次变化,为相关标准的制定、促进儿童少年生长发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依据1985,1991,1995,2000,2005,2010年中国学生体质调研报告中18岁汉族男生的身高、体重数据排秩次,分析南北方各省市间的差异.结果 25年间,中国大陆18岁城市汉族男生身高增长了1.19~5.38 cm(平均2.48 cm),体重增长了3.00~ 12.06 kg(平均6.64kg).北方省市秩次排名普遍高于南方,而同在北方或南方省市,经济发展好的省市相应群体的秩次排名也较高.结论 1985-2010年中国大陆各省市18岁汉族男生群体的身高、体重均有较明显增长,但其增长存在地区差异.

    作者:滕敏;聂四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维吾尔族回族藏族儿童少年速度素质趋势变化及灰色预测

    目的 探讨维吾尔族、回族、藏族儿童少年1995-2010年速度素质长期变化趋势,为促进少数民族学生体能素质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1995-2010年4次中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数据中我国维吾尔族、回族、藏族7~17岁儿童少年的50 m跑成绩数据,采用DGM(1.1)模型进行2015和2020年的灰色预测.结果 1995-2010年间,维吾尔族男生50 m跑成绩平均降低了0.28 s,女生降低了0.62 s;回族男生50 m跑成绩平均降低了0.38 s,女生成绩降低了0.69 s;藏族男生50 m跑成绩平均增幅为0.04 s,女生降低了0.15 s.2015和2020年的预测结果为维吾尔族女生速度素质呈增长趋势,男生下降;回族男女儿童少年速度素质预测趋势均为下降;藏族男女儿童少年速度素质预测趋势均为增长.结论 维吾尔族、回族、藏族男、女生总的速度素质趋势随着年龄逐步提高,回族儿童少年速度素质好于维吾尔族和藏族.3个少数民族各年龄段学生50 m跑成绩大多数出现了降幅,变化不规律,具有一定民族差异性.

    作者:喜悦;李红娟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关注儿童青少年高血压预防成年期心血管疾病

    近年来,随着超重肥胖、盐摄入量和静态活动的增加以及体力活动的减少,儿童青少年高血压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1993-2009年中国居民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数据显示,6~17岁学龄儿童超重肥胖和腹型肥胖率分别从1993年的6.1%和4.9%,增加到2009年的13.1%和11.7%[1],血压偏高率从1993年的7.6%增加到2009年的13.8%[2].儿童期血压水平具有长期“轨迹”现象,即儿童期血压处于高百分位的个体,到成年期仍有很大比例处于高百分位.一项长达24年的“北京儿童血压队列研究”表明,21.4%血压偏高的儿童会进展为成年期高血压[3].2008年的一项Meta分析表明,儿童期与成年期血压水平存在轻中度相关性(收缩压:r=0.38,舒张压:r=0.28)[4].

    作者:席波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食盐加碘浓度调整前后淄博市8~10岁儿童碘营养状况

    目的 分析食盐加碘浓度调整前后淄博市8~10岁儿童碘营养状况,为合理补碘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1年和2015年淄博市7个碘缺乏县(区)的居民户食用盐及8~ 10岁儿童尿样和甲状腺容积进行监测,并对2年监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2011年和2015年居民户食用盐碘中位数分别为30.15和22.70 mg/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5.62,P<0.01);2011年和2015年儿童尿碘中位数分别为194.90和187.00 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5.38,P<0.01);2011年和2015年8~10岁儿童甲状腺肿大率分别为6.70%和7.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3,P>0.05).结论 淄博市实施食用碘盐含量新标准后,盐碘中位数有所降低,儿童尿碘中位数处在适宜范围.在合理调整食盐碘含量的同时,应加强碘摄入量对8~10岁儿童甲状腺容积影响的研究.

    作者:宋代琴;孟强;刘素春;张蓓贝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北京市石景山区2013-2015年托幼机构消毒效果分析

    目的 了解北京市石景山区托幼机构的消毒状况,为进一步提高消毒工作质量和监督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13-2015年对北京市石景山辖区内所有托幼机构进行监测,依据GB 15982-2012《医院消毒卫生标准》进行采样检测.结果 3年托幼机构共计监测样品4 408份,合格4 016份,合格率为91.11%.2013-2015年合格率分别是89.48%(1 123/1 255),90.71%(1 435/1 582),92.81%(1 458/1 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005,P<0.05),且合格率呈逐年增高趋势(x2 =9.766,P<0.05).3年监测托幼机构中工作人员手合格率为88.47%(783/885),物体表面合格率为98.45%(1 268/1 288),空气合格率为87.92%(1 965/2 235).在物体表面中,桌面、玩具、小毛巾、水碗/水杯、水龙头的3年合格率分别为99.13%(457/461),97.87%(138/141),99.49% (195/196),97.77% (307/314),97.16% (171/176).公立托幼机构消毒合格率(92.24%,2 769/3 002)高于私立(88.69%,1 247/1406)(x2=14.870,P<0.05).东部、中部、西部托幼机构消毒合格率分别为89.08%(1 681/1 887),92.49%(1 785/1 930),93.06%(550/5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866,P<0.05),且合格率由东至西呈逐渐增高趋势(x2=14.563,P<0.05).结论 北京市石景山区2013-2015年托幼机构消毒工作质量总体较好,但仍有待进一步提高.加强消毒工作的监督管理和知识技能培训等,是提高托幼机构消毒水平的重要措施.

    作者:高荷蕊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大学生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睡眠质量的相关性

    众多报道显示,大学生睡眠状况不容乐观[1-3].除影响睡眠的一般因素外,营养因素可能也对睡眠有重要影响,如国外有研究发现,维生素D摄入有助于维持睡眠,补充维生素D使血清维生素D水平达到且维持在一定的浓度时,可以有效地改善睡眠[4-5].大学生在维生素D营养状况方面存在缺乏的较高风险[6].本研究拟对大学生开展睡眠相关调查并检测血清维生素D水平,进一步分析二者是否存在关联,为采取相应营养干预措施改善大学生的睡眠质量提供重要参考.

    作者:张钰娟;吕根莲;陈志敏;谷大为;周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汶川地震后灾区学生创伤性应激障碍及情绪症状

    目的 了解灾后不同时期学生应激状态的变化及其相关因素,为改善灾后学生人群心理健康状况提供参考.方法 分别于2012年和2014年,对整群抽取的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灾后学生心理卫生状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学生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发生率从2012年的23.1%降到2014年的10.4%,两年间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8.439,P<0.01);抑郁症状发生率从92.3%降到了72.0%,两年间抑郁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097,P<0.01);焦虑症状发生率从50.2%降到27.1%,两年间焦虑症状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6.699,P<0.01).学生的人际关系和前测PTSD能较好预测以后PTSD的发生(β值为-0.13,0.13,P值均<0.05).结论 随时间推移,灾区学生心理状况有明显改善,可能是受到时间因素、社会支持、负性生活事件和学生自身心理生理成长的调节作用.

    作者:魏青;曹云飞;廖彩之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北京市中小学生体质调研与常规体检结果比较

    目的 分析北京市学生体质调研数据的代表性,为今后体质调研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方法 分析2014年北京市学生体质调研和2014-2015学年度学生健康体检的身高、体重、肺活量等生长发育指标和视力不良、肥胖等学生常见病检出率的差异.结果 学生体质调研和健康体检结果比较,22个性别年龄组中,16组身高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10组体重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仅有3组肺活量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身高、体重、肺活量、视力不良、肥胖的年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2项调查中,视力不良、肥胖粗检出率差异度分别为8.94%和9.39%,标化后检出率差异明显减少(分别为0.87%,3.17%).结论 北京市学生体质调研的抽样能较好地反映北京市学生生长发育和常见病的变化趋势.健康数据的统计经人口标化后才能更真实反映当地人群健康状况.

    作者:段佳丽;宋玉珍;孙颖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长春市大学女生生活方式与痛经关系分析

    目的 了解大学生生活方式对痛经的影响及其疼痛程度、持续时间等与生活方式的关系,为开展大学生相关健康保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样本,以面对面方式调查长春市14所高校17~ 25岁在校女大学生1 071名;采用x2检验和秩和检验分析生活方式与痛经的关系.结果 1 071名研究对象年龄平均为(21.21±1.83)岁,痛经自报患病率为86.55%(927名),其中62.56%轻度疼痛(580名),33.01%中度疼痛(306名),4.43%重度疼痛(41名).80.76%研究对象在日常生活中和经期中具有保暖意识.痛经组和非痛经组间在入睡时间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65,P=0.02).增强体育锻炼(H=7.48)、延长睡眠时间(H=12.05)、良好的早餐食用习惯(H=6.34)、规律饮食(H=7.86)以及少食辛辣或生冷食物(H=11.85)能够缓解痛经疼痛程度(P值均<0.05);良好的早餐食用习惯(x2=7.78)、规律饮食(x2=5.37)能减少痛经疼痛持续时间;通过增强体育锻炼可降低疼痛频率(x2=7.76,P=0.020).结论 女大学生痛经患病率较高,积极的生活方式有助于减轻痛经症状.

    作者:彭川莉;石芳;张玥;梁惠;韩宏志;杨芳;姚燕;郭蔚莹;张艳秋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贵州省农村中小学教室卫生状况

    目的 了解贵州省农村中小学教室卫生状况,为科学合理改造农村中小学教室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抽取贵州省28个县140个乡镇266所学校1 567个教室进行监测,按学校卫生相关标准进行评价.结果 1 567间教室,人均面积、教室前排课桌前缘与前黑板距离、教室后排课桌后缘距前黑板距离、教室内有2种不同高低型号或可调式课桌椅、黑板使用耐磨无光泽材料且完整无破损和眩光、黑板下缘与讲台地面的垂直距离、教室有灯管且垂直黑板、灯具距桌面悬挂高度、教室窗地面积比的合格率分别为21.06%,34.91%,95.34%,24.38%,91.13%,31.33%,36.25%,91.00%,89.28%.结论 贵州省农村中小学教室卫生状况不容乐观.应加强和改善农村学校教室卫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作者:彭西英;张建华;李洪波;蒋励;向红;何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北京市西城区学生零食摄入状况及影响因素

    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中小学生吃零食的现象比较普遍.零食主要是指在非正餐时间食用的各种少量的食物和饮料(不包括水)[1].零食可以提供部分营养素和能量来作为饥饿时的补充,但不可忽视的是零食中含有大量的糖、盐和脂肪,摄入过多的零食会影响儿童青少年的能量代谢,从而导致体重增加、营养素摄入不足等一系列健康问题[2-5].为了解北京市西城区中小学生零食摄入状况,探究影响学生零食摄入的因素,笔者利用2015年4-5月开展的“学生饮食情况及相关知识行为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马超;高仙;王志颖;卢立新;李鑫;赵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体育锻炼动机对青少年运动量及有氧适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动机理论视角下体育锻炼对青少年运动量及有氧适能的影响,为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青岛市3所中学共1 122名学生,采用体育锻炼动机问卷对研究对象体育锻炼动机进行量化,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学生有氧适能进行评价,按照运动训练学计算学生运动负荷,观察动机、有氧适能、运动负荷之间的内在相关性及动机对另外两者的预测作用.结果 被试体育锻炼动机5个维度与有氧适能、运动量整体得分之间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外貌维度与体育锻炼时间、次数,健康维度与体育锻炼次数,锻炼强度与有氧适能,锻炼次数与锻炼时间相关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体育锻炼动机各维度对运动量具有预测作用,预测能力从大到小依次为能力(B=0.320)、愉快(B=0.312)、关联(B=0.269)、健康(B=0.258)、外貌(B=0.156);体育锻炼动机对其有氧适能也存在预测价值,但5个维度中仅愉快(B=0.145)、能力(B=0.214)、关联(B=0.176)存在预测价值;运动量对有氧适能有预测价值(B=0.171,P<0.01).结论 通过激发青少年体育锻炼动机,可以强化其运动量,提高身体有氧适能水平,终促进青少年体育锻炼和体质水平的提高.

    作者:王海滨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淮南大学生视屏时间体力活动与超重/肥胖的关联

    目的 探讨大学生视屏时间、体力活动现状与其超重/肥胖之间的关系,为预防控制超重肥胖提供参考.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2015年9月-2016年1月对淮南市4所大学抽取1 928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纳入分析的大学生测量身高和体重.结果 不同性别和父亲体型大学生体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34.839,37.723,P值均<0.05).调整年龄、性别、吸烟、被动吸烟、和室友关系、母亲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饮食等混杂因素后,视屏时间≤2 h/d可以降低超重的危险性(OR=0.77,95%CI=0.31~0.91),同时肥胖的危险性也降低(OR=0.76,95%CI=0.35~0.94).大强度体力活动与超重/肥胖之间的关联无统计学意义.调整年龄、性别、吸烟、被动吸烟、和室友关系、母亲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饮食等混杂因素后,视屏时间≤2 h/d和中等体力活动≥5次/周交互作用可以更大程度降低超重发生的风险(OR=0.50,95%CI=0.10~ 0.82),同时也降低肥胖的危险性(OR=0.47,95%CI=0.26~ 0.96).结论 视屏时间较长和缺乏充足的体力活动与大学生超重和肥胖的发生密切相关.

    作者:穆敏;叶松;陆军;许礼发 刊期: 2016年第10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