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碘盐标准调整对北京市平谷区学生碘营养状况的影响

阮春来;屈宏宇

关键词:碘, 氯化钠, 膳食, 营养状况, 学生
摘要:我国自1995年开始逐步实施全民食盐加碘来预防碘缺乏病,碘缺乏病病情明显减轻[1].保持全民适宜的碘营养状态是食盐加碘政策的终目的.我国食盐加碘政策于2012年进行了第3次调整,由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卫生部)发布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用盐碘含量》中列出了3个盐碘含量,分别是20,25,30 mg/kg.北京市根据外环境碘含量及人群碘营养水平,选取25 mg/kg的标准,自2012年3月16日起实施.为了解本次食盐标准的调整对8~ 10岁学生碘营养状况的影响,笔者对2011-2015年北京市平谷区居民户碘盐及重点人群碘营养进行监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宁波市城区流动儿童非致死性溺水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宁波市流动儿童非致死性溺水伤害发生现状及危险因素,为防控儿童溺水伤害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宁波市8所城区外来民工子弟学校的一~九年级学生共7 673名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宁波市学生溺水状况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近1年中,771名(10.05%)流动儿童自我报告发生了非致死性溺水事件.61.84%的溺水事件发生在自然水体中,跌落/滑入(48.19%)是发生溺水主要的原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溺水知识知晓率(OR=0.99)、公办/公助学校(OR=0.67)、独生子女(OR=0.76)、家长护送上下学(OR=0.64)等可以降低非致死性溺水的发生率;男性(OR=1.25)、在无成人陪伴下在岸边玩耍或打闹(OR=1.36)、下水捕鱼(OR=1.69)、登船/划船(OR=1.48)、在不明水域跳水或潜水(OR=2.08)等会增加非致死性溺水的发生率(P值均<0.05).结论 流动儿童是发生溺水的高危人群,需要加强家长监护和社会大众的防溺水健康教育.

    作者:朱银潮;李辉;黄亚琴;丁可;陈洁平;张涛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南阳回族中小学生身体局部脂肪与总脂肪关系的年龄变化

    目的 了解南阳地区回族6~ 15岁中小学生躯干、四肢脂肪与总体脂肪关系的年龄变化特点,为指导学生进行科学锻炼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身体成分分析仪对南阳市9所回族学校6~15岁中小学生进行体成分测量,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南阳市回族6~15岁期间女生脂肪率及躯干脂肪量均高于男生,男生脂肪率高为16.6%,女生高为28.0%.6~9岁男生脂肪量高于女生,10~15岁女生脂肪量高于男生,且男、女生脂肪率及脂肪量在10岁以后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南阳市回族6~15岁男生和6~11岁女生躯干脂肪量、上肢脂肪量、下肢脂肪量与总脂肪量具有高度相关性(r值均>0.9),但相关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12~15岁女生躯干脂肪量与总脂肪量具有高度相关性(r值均>0.9),且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上肢、下肢脂肪量与总脂肪量仅具有中度相关性(0.5<r<0.8),但相关性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男女生总脂肪量与各部位脂肪量存在年龄和性别差异;通过腹部皮褶厚度能准确推测南阳回族12岁后女生的总脂肪量.

    作者:王卿;梁胜;徐国昌;刘荣志;陶俊良;徐飞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大学生心理韧性与社会支持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间的中介作用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RES)指个体对能否有效调节自身情绪状态的一种自信程度,能直接预测主观幸福感[1-7],还能通过具体效能感产生间接影响[3,8].社会支持是影响主观幸福感的一个重要外部因素[9],具有较高RES的个体往往可以更好调节自我情绪和理解他人情绪,人际困扰比较少,从而拥有更多亲密关系[10-11].人格因素是影响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内部因素[9].心理韧性是一种以克服和战胜逆境并恢复常态的能力为特征的人格特质[12].大学生的心理韧性可以预测积极情绪和总体幸福感[13].

    作者:黄时华;温志敏;曾艳芬;李玉杰;杨耀东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腰围与腰围身高比预测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效果比较

    目的 探讨腰围(WC)与腰围身高比(WHtR)预测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的效果,为选择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的早期预警指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纳入1993-2011年中国健康和营养调查(GHNS)数据库中10 163名年龄在7~17岁儿童青少年为研究对象,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比较腰围与腰围身高比预测血压偏高的曲线下面积(AUC),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腰围与腰围身高比诊断腹型肥胖预测血压偏高的风险.结果 腰围预测7~11岁男生、12~ 17岁男生、7~11岁女生和12~17岁女生血压偏高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4(95%CI=0.62~0.66),0.63 (95%CI=0.61 ~0.65),0.57(95%CI=0.55~0.59)和0.58 (95% CI=0.56~0.60),腰围身高比对应值分别为0.60(95% CI=0.58~ 0.62),0.59(95%CI=0.57~ 0.61),0.51(95%CI=0.49~0.53)和0.56(95%CI=0.54~0.58).两指标的ROC曲线下面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腰围与腰围身高比诊断的腹型肥胖均是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的危险因素,腰围诊断的腹型肥胖预测7~11岁男生、12~17岁男生、7~11岁女生和12~17岁女生血压偏高的OR(95%CI)值分别为4.12(2.76~6.16),2.65(2.01~3.50),2.21(1.40~3.49)和2.50(1.88~3.31),腰围身高比对应的OR(95% CI)值分别为2.74(1.98~3.80),2.27(1.75~2.94),1.63 (1.14~2.32)和1.75(1.37~2.24),腰围略优于腰围身高比.结论 腰围与腰围身高比均可作为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的重要预测因子,腰围的预测效果略优于腰围身高比.但考虑到腰围身高比界值的简单易记性,仍可推荐为儿童血压偏高的早期筛查指标.

    作者:马传伟;梁亚军;席波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我国1943-2014年儿童少年身高体重生长变化分析

    民国32年(1943年),民国政府教育部体育委员会制订并发行了一本由当时的教育部长陈立夫签名签章的《学生体格标准》表册[1],全册共30页,详细记载当时我国中小学5~19岁男女学生身长、髋阔、体重平均数及各年龄身长、髋阔、体重对照表.该表册现存于成都体育学院体育史研究所[2]、吉林大学及吉林省图书馆[3].本文采用该表册中记录的1943年5~19岁学生身高、体重平均值数据与2014年国民体质监测中相同年龄的儿童少年身高、体重平均值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以了解1943-2014年历经71年后我国儿童少年身高、体重生长的变化,为我国儿童青少年形态发育追踪研究及社会变迁分析提供参考.

    作者:张艺宏;孙君志;李宁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自尊在中学生性别角色冲突与自杀意念间的中介效应

    我国中学生自杀行为现状堪忧[1],引起全社会的普遍重视.自杀意念作为预示自杀行为的强高危因素,指一个人在思想中出现死亡、自杀或严重自我伤害的内容,包括对自杀的计划、步骤和结果的想法[2].尽管自杀意念并没有采取实际行动[3],但它却是青少年自杀行为的早期预警信号[4].中学生自杀意念的发生受到了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性别角色冲突是影响青少年自杀、自残等危险行为的重要因素[5-6],性别角色冲突水平越高越容易采用自杀行为[7-10].自尊是人们对自身价值的总体评价[11],它作为积极心理特征与性别角色冲突显著负相关[9],能很好缓解由性别角色冲突引发的消极心理特征、消极情绪和危险行为[12-13],且在自杀意念及其影响因素间起到中介效应[14].基于此,本研究通过对中学生自杀意念现状的调查以及探讨自尊在性别角色冲突与自杀意念间的中介效应,为有针对性地制定中学生自杀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作者:徐凯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北京市石景山区2013-2015年托幼机构消毒效果分析

    目的 了解北京市石景山区托幼机构的消毒状况,为进一步提高消毒工作质量和监督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13-2015年对北京市石景山辖区内所有托幼机构进行监测,依据GB 15982-2012《医院消毒卫生标准》进行采样检测.结果 3年托幼机构共计监测样品4 408份,合格4 016份,合格率为91.11%.2013-2015年合格率分别是89.48%(1 123/1 255),90.71%(1 435/1 582),92.81%(1 458/1 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005,P<0.05),且合格率呈逐年增高趋势(x2 =9.766,P<0.05).3年监测托幼机构中工作人员手合格率为88.47%(783/885),物体表面合格率为98.45%(1 268/1 288),空气合格率为87.92%(1 965/2 235).在物体表面中,桌面、玩具、小毛巾、水碗/水杯、水龙头的3年合格率分别为99.13%(457/461),97.87%(138/141),99.49% (195/196),97.77% (307/314),97.16% (171/176).公立托幼机构消毒合格率(92.24%,2 769/3 002)高于私立(88.69%,1 247/1406)(x2=14.870,P<0.05).东部、中部、西部托幼机构消毒合格率分别为89.08%(1 681/1 887),92.49%(1 785/1 930),93.06%(550/5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866,P<0.05),且合格率由东至西呈逐渐增高趋势(x2=14.563,P<0.05).结论 北京市石景山区2013-2015年托幼机构消毒工作质量总体较好,但仍有待进一步提高.加强消毒工作的监督管理和知识技能培训等,是提高托幼机构消毒水平的重要措施.

    作者:高荷蕊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北京市西城区学生零食摄入状况及影响因素

    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中小学生吃零食的现象比较普遍.零食主要是指在非正餐时间食用的各种少量的食物和饮料(不包括水)[1].零食可以提供部分营养素和能量来作为饥饿时的补充,但不可忽视的是零食中含有大量的糖、盐和脂肪,摄入过多的零食会影响儿童青少年的能量代谢,从而导致体重增加、营养素摄入不足等一系列健康问题[2-5].为了解北京市西城区中小学生零食摄入状况,探究影响学生零食摄入的因素,笔者利用2015年4-5月开展的“学生饮食情况及相关知识行为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马超;高仙;王志颖;卢立新;李鑫;赵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心理行为的影响

    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在抚养子女时所认为、感受和表现出的特定方式,以及与子女互动时带有情感的一系列行为[1-2].教养方式一直是研究儿童心理、行为等问题时关注的重点,众多研究表明,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子代的身心健康有关3-4].个体接触早的是处于微观系统的家庭,并且对其影响持久[5],因此父母的言行举止、教养实践对儿童成长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另外教养方式从字面含义来说,既包含了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又有抚育之意,充分体现了父母在儿童成长和发展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作者:左阿珠;陶兴永;陶芳标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关注儿童青少年高血压预防成年期心血管疾病

    近年来,随着超重肥胖、盐摄入量和静态活动的增加以及体力活动的减少,儿童青少年高血压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1993-2009年中国居民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数据显示,6~17岁学龄儿童超重肥胖和腹型肥胖率分别从1993年的6.1%和4.9%,增加到2009年的13.1%和11.7%[1],血压偏高率从1993年的7.6%增加到2009年的13.8%[2].儿童期血压水平具有长期“轨迹”现象,即儿童期血压处于高百分位的个体,到成年期仍有很大比例处于高百分位.一项长达24年的“北京儿童血压队列研究”表明,21.4%血压偏高的儿童会进展为成年期高血压[3].2008年的一项Meta分析表明,儿童期与成年期血压水平存在轻中度相关性(收缩压:r=0.38,舒张压:r=0.28)[4].

    作者:席波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长春市大学女生生活方式与痛经关系分析

    目的 了解大学生生活方式对痛经的影响及其疼痛程度、持续时间等与生活方式的关系,为开展大学生相关健康保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样本,以面对面方式调查长春市14所高校17~ 25岁在校女大学生1 071名;采用x2检验和秩和检验分析生活方式与痛经的关系.结果 1 071名研究对象年龄平均为(21.21±1.83)岁,痛经自报患病率为86.55%(927名),其中62.56%轻度疼痛(580名),33.01%中度疼痛(306名),4.43%重度疼痛(41名).80.76%研究对象在日常生活中和经期中具有保暖意识.痛经组和非痛经组间在入睡时间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65,P=0.02).增强体育锻炼(H=7.48)、延长睡眠时间(H=12.05)、良好的早餐食用习惯(H=6.34)、规律饮食(H=7.86)以及少食辛辣或生冷食物(H=11.85)能够缓解痛经疼痛程度(P值均<0.05);良好的早餐食用习惯(x2=7.78)、规律饮食(x2=5.37)能减少痛经疼痛持续时间;通过增强体育锻炼可降低疼痛频率(x2=7.76,P=0.020).结论 女大学生痛经患病率较高,积极的生活方式有助于减轻痛经症状.

    作者:彭川莉;石芳;张玥;梁惠;韩宏志;杨芳;姚燕;郭蔚莹;张艳秋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北京市中小学生体质调研与常规体检结果比较

    目的 分析北京市学生体质调研数据的代表性,为今后体质调研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方法 分析2014年北京市学生体质调研和2014-2015学年度学生健康体检的身高、体重、肺活量等生长发育指标和视力不良、肥胖等学生常见病检出率的差异.结果 学生体质调研和健康体检结果比较,22个性别年龄组中,16组身高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10组体重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仅有3组肺活量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身高、体重、肺活量、视力不良、肥胖的年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2项调查中,视力不良、肥胖粗检出率差异度分别为8.94%和9.39%,标化后检出率差异明显减少(分别为0.87%,3.17%).结论 北京市学生体质调研的抽样能较好地反映北京市学生生长发育和常见病的变化趋势.健康数据的统计经人口标化后才能更真实反映当地人群健康状况.

    作者:段佳丽;宋玉珍;孙颖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大学生手机依赖与生活事件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目的 探讨大学生手机依赖与生活事件、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为降低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性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手机依赖指数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和总体幸福感量表,对整群抽取的湖北省某高校1 639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高、低手机依赖组大学生生活事件与主观幸福感各因子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并且高手机依赖组生活事件得分高于低手机依赖组,主观幸福感得分低于低手机依赖组;生活事件与手机依赖总分及各维度分存在正相关(r=0.227~ 0.500),主观幸福感与手机依赖总分及各维度分存在负相关(r=0.112~0.458,P值均<0.01).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主观幸福感在生活事件和手机依赖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其中总效应为0.597,中介效应为0.167,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8.0%.结论 主观幸福感在大学生生活事件和手机依赖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可通过提高大学生的幸福感预防或降低其手机依赖性.

    作者:李翠景;黄海;卢婧;周春燕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体育锻炼对青少年适应性障碍的干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青少年适应性障碍的人格特点以及合理体育锻炼对青少年适应性障碍的影响,为提升青少年身心健康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5年2月景德镇精神卫生中心诊断为适应障碍的青少年40名作为研究组,另随机抽取某高级中学正常青少年40例作为对照组,通过中国青少年人格量表对全部对象进行评价,对2组对象各维度得分情况进行比较.对适应障碍的青少年实施为期1年体育锻炼,观察干预效果.结果 体育锻炼前,研究组青少年外向性维度总体得分及该维度下二级因素“合群”得分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5.581,11.932,P值均<0.01);才干维度总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51,P>0.05),但沉稳得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t=5.816,P<0.01);研究组人际关系维度总体得分及其二级因素“温和”“谨慎”“委婉”得分均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5.739,8.858,7.736,8.706,P值均<0.01);研究组情绪性维度总体得分及其二级因素“敏感”“急躁”“悲观”得分均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25.342,18.840,32.865,15.926,P值均<0.01);2组处世态度维度总体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95,P>0.05),但自信得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t=2.315,P<0.05).对体育锻炼前2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分析,体育锻炼后,研究组各维度得分均较体育锻炼前明显改善(P值均<0.05),且锻炼后研究组与健康对照组人格各维度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以人格角度分析青少年适应障碍的特点,给予针对性的体育锻炼项目,能够实现适应性障碍的有效转归,从而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作者:李玲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台州市中小学生2012-2015学年因病缺课监测分析

    儿童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免疫功能不够完善,是多种疾病特别是传染病的易感人群[1].学生因病缺课是青少年健康受影响的一个重要指标[2].学生因病缺课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能力的形成,也影响学校教学计划的实施[3].为掌握浙江省台州市中小学生因病缺课状况,笔者于2012年9月至2015年6月对台州市中小学生因病缺课监测数据进行了整理分析,现将相关结果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周潇潇;王子睿;杨淑;陈赓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中国7~17岁儿童青少年1993-2011年血压偏高变化趋势分析

    目的 了解中国7~17岁儿童青少年1993-2011年血压水平和血压偏高检出率变化趋势,为我国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防治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基于1993,2000和2011年3次中国健康和营养调查(CHNS)横断面数据,选取具有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腰围和血压完整资料的4 715名7~17岁的儿童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的影响因素.结果 1993-2011年儿童青少年SBP和DBP水平分别增长3.4和1.5 mmHg,其中男生、7~12岁和城市儿童增长幅度较大.血压偏高、单纯收缩压偏高和单纯舒张压偏高检出率分别从1993年的10.0%,2.1%和9.3%增加到2011年的12.9%,3.0%和11.7%,分别增长2.9,0.9和2.4百分点.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和腹型肥胖检出率分别从1993年的4.8%,1.4%和4.9%增加到2011年的10.8%,8.8%和19.7%,分别增长6.0,7.4和14.8百分点(x2值分别为61.4,132.7,229.7,P值均<0.05).相对于男生,女生血压偏高的OR值为0.79(95% CI=0.66~ 0.95);与正常体重儿童相比,超重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的OR值为2.11(95%CI=1.57~2.84),肥胖OR值为3.14(95%CI=2.15~ 4.59);与正常腰围相比,腹型肥胖OR值为1.65(95%CI=1.22~2.22).结论 1993-2011年中国儿童青少年血压水平、血压偏高、超重、肥胖和腹型肥胖检出率均呈增加趋势.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防治形势依然严峻,肥胖是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的重要危险因素.

    作者:李双双;马传伟;席波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脊柱侧弯青少年社会支持自我效能与健康行为的关系

    目的 探讨脊柱侧弯青少年社会支持、自我效能与健康行为的关系,为学校、家庭和医院实施有针对性的预防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社会支持量表、自我效能量表和健康促进生活方式评定量表Ⅱ,对从广州市2所学校的2 132名初中生中筛查出的78名12~17岁脊柱侧弯青少年进行调查.结果 青少年脊柱侧弯患者健康水平总均分(2.40±0.31)、健康职责(2.48±0.54)、体育运动(2.36±0.40)、压力管理(2.34±0.41)和附加题得分(2.46±0.45)均低于普通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373,2.974,3.411,3.234,3.865,P值均<0.05).相关分析显示,脊柱侧弯青少年的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与健康行为两两变量之间存有正相关(r=0.140~ 0.848,P值均<0.05).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脊柱侧弯青少年的自我效能在社会支持与健康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量为0.108,占总效应量的23.58%.结论 脊柱侧弯青少年健康水平有待提高,预防和干预时应多方位提高社会支持水平,增强自我效能感.

    作者:张翠娴;项明强;侯晓晖;胡敏;梁义天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吉林市区小学生对空气污染健康危害的认知行为与需求

    目的 了解吉林市四~六年级小学生对空气污染危害呼吸系统健康的认知与需求,为相关部门构建适宜的健康教育内容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吉林市4所小学共457名四~六年级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其对空气污染危害健康的认知与需求.结果 小学生对空气污染产生原因知晓率排在第1位的是煤炭燃烧(48.2%),后一位的是吸烟(18.4%);空气污染知识获得渠道排在第1位的是广播与电视(69.3%),排在后的是学校(4.9%);有55.0%的小学生采取戴口罩的方式预防空气污染,有39.8%的小学生参加过节能减排的公益活动,有16.9%的小学生参与过环保活动;空气污染知识需求报告率排在第1位的是空气污染防范措施(85.9%).在相关知识获取途径方面,男、女生报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0.279,P<0.05).结论 四~六年级小学生对空气污染危害呼吸系统健康普遍存在低认知、高需求的现象,应根据小学生的现状及需求构建适宜的健康教育模式.

    作者:赵春善;李彩福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低年级小学生家长文化程度和眼保健知识行为状况

    目的 了解低年级小学生眼保健知识获取途径及其家长的文化程度和眼保健知识、行为情况,探讨低年级学生的眼保健教育方向.方法 共调查1 057名来自温州市3所小学的学生及其家长,填写自编儿童用眼卫生调查表(家长卷和儿童卷),了解学生及其家长眼卫生相关知识及行为.结果 小学生家长的文化程度较高(高中以下占8.0%,高中占22.0%,大学及以上占70.0%),眼保健知识得分随着文化程度的升高而增加(P<0.01).家长近视表现、近视治疗和用眼习惯对近视影响的得分均值分别为(79.09±29.24) (70.83±26.54)和(91.69±15.53)分,且随着家长文化程度提高而增加(P值均<0.01),对具体正确用眼习惯的选择得分均值只有(28.93±21.46)分.59.51%的家长能够经常发现并纠正孩子不良的用眼习惯;对于近视的孩子,58.96%的家长带孩子进行验光检查的频率为2次/年;学生眼镜的验配地点多为医院眼科(78.89%);54.73%的父母不了解自己孩子的屈光状态.低年级小学生眼保健知识的获取以家人教育为主(35.7%),父母则大部分来自媒体(35.8%来自报纸、杂志,27.0%来自电视、广播).结论 低年级小学生的眼保健行为与家长的干预有高度相关性,对低年级学生的眼保健教育需从家长入手.

    作者:蒋丹丹;邓如芝;郑冬冬;陈燕燕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青少年社交焦虑障碍心理干预研究进展

    社交焦虑障碍(social anxiety disorder,SAD)又称社交恐怖症(social phobia),是指对社交场合或在公众前演讲时存在显著、持续的紧张或恐惧,甚至出现回避行为[1].青春期是许多精神疾病发生的易感期,其中SAD是较为常见的情绪障碍,对他人负性评价的恐惧会严重干扰青少年人际交往[2].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社交焦虑障碍患病率为8.89%[3],高于国内大中学生及国外儿童青少年时点患病率.

    作者:李甜甜;曹建琴;路文婷;李杨;杨军;李英丽 刊期: 2016年第10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