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腰围与腰围身高比预测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效果比较

马传伟;梁亚军;席波

关键词:血压, 高血压, 腰臀比, 预测, 青少年
摘要:目的 探讨腰围(WC)与腰围身高比(WHtR)预测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的效果,为选择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的早期预警指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纳入1993-2011年中国健康和营养调查(GHNS)数据库中10 163名年龄在7~17岁儿童青少年为研究对象,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比较腰围与腰围身高比预测血压偏高的曲线下面积(AUC),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腰围与腰围身高比诊断腹型肥胖预测血压偏高的风险.结果 腰围预测7~11岁男生、12~ 17岁男生、7~11岁女生和12~17岁女生血压偏高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4(95%CI=0.62~0.66),0.63 (95%CI=0.61 ~0.65),0.57(95%CI=0.55~0.59)和0.58 (95% CI=0.56~0.60),腰围身高比对应值分别为0.60(95% CI=0.58~ 0.62),0.59(95%CI=0.57~ 0.61),0.51(95%CI=0.49~0.53)和0.56(95%CI=0.54~0.58).两指标的ROC曲线下面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腰围与腰围身高比诊断的腹型肥胖均是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的危险因素,腰围诊断的腹型肥胖预测7~11岁男生、12~17岁男生、7~11岁女生和12~17岁女生血压偏高的OR(95%CI)值分别为4.12(2.76~6.16),2.65(2.01~3.50),2.21(1.40~3.49)和2.50(1.88~3.31),腰围身高比对应的OR(95% CI)值分别为2.74(1.98~3.80),2.27(1.75~2.94),1.63 (1.14~2.32)和1.75(1.37~2.24),腰围略优于腰围身高比.结论 腰围与腰围身高比均可作为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的重要预测因子,腰围的预测效果略优于腰围身高比.但考虑到腰围身高比界值的简单易记性,仍可推荐为儿童血压偏高的早期筛查指标.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关注儿童青少年高血压预防成年期心血管疾病

    近年来,随着超重肥胖、盐摄入量和静态活动的增加以及体力活动的减少,儿童青少年高血压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1993-2009年中国居民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数据显示,6~17岁学龄儿童超重肥胖和腹型肥胖率分别从1993年的6.1%和4.9%,增加到2009年的13.1%和11.7%[1],血压偏高率从1993年的7.6%增加到2009年的13.8%[2].儿童期血压水平具有长期“轨迹”现象,即儿童期血压处于高百分位的个体,到成年期仍有很大比例处于高百分位.一项长达24年的“北京儿童血压队列研究”表明,21.4%血压偏高的儿童会进展为成年期高血压[3].2008年的一项Meta分析表明,儿童期与成年期血压水平存在轻中度相关性(收缩压:r=0.38,舒张压:r=0.28)[4].

    作者:席波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自尊在中学生性别角色冲突与自杀意念间的中介效应

    我国中学生自杀行为现状堪忧[1],引起全社会的普遍重视.自杀意念作为预示自杀行为的强高危因素,指一个人在思想中出现死亡、自杀或严重自我伤害的内容,包括对自杀的计划、步骤和结果的想法[2].尽管自杀意念并没有采取实际行动[3],但它却是青少年自杀行为的早期预警信号[4].中学生自杀意念的发生受到了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性别角色冲突是影响青少年自杀、自残等危险行为的重要因素[5-6],性别角色冲突水平越高越容易采用自杀行为[7-10].自尊是人们对自身价值的总体评价[11],它作为积极心理特征与性别角色冲突显著负相关[9],能很好缓解由性别角色冲突引发的消极心理特征、消极情绪和危险行为[12-13],且在自杀意念及其影响因素间起到中介效应[14].基于此,本研究通过对中学生自杀意念现状的调查以及探讨自尊在性别角色冲突与自杀意念间的中介效应,为有针对性地制定中学生自杀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作者:徐凯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北京市西城区学生零食摄入状况及影响因素

    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中小学生吃零食的现象比较普遍.零食主要是指在非正餐时间食用的各种少量的食物和饮料(不包括水)[1].零食可以提供部分营养素和能量来作为饥饿时的补充,但不可忽视的是零食中含有大量的糖、盐和脂肪,摄入过多的零食会影响儿童青少年的能量代谢,从而导致体重增加、营养素摄入不足等一系列健康问题[2-5].为了解北京市西城区中小学生零食摄入状况,探究影响学生零食摄入的因素,笔者利用2015年4-5月开展的“学生饮食情况及相关知识行为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马超;高仙;王志颖;卢立新;李鑫;赵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低年级小学生家长文化程度和眼保健知识行为状况

    目的 了解低年级小学生眼保健知识获取途径及其家长的文化程度和眼保健知识、行为情况,探讨低年级学生的眼保健教育方向.方法 共调查1 057名来自温州市3所小学的学生及其家长,填写自编儿童用眼卫生调查表(家长卷和儿童卷),了解学生及其家长眼卫生相关知识及行为.结果 小学生家长的文化程度较高(高中以下占8.0%,高中占22.0%,大学及以上占70.0%),眼保健知识得分随着文化程度的升高而增加(P<0.01).家长近视表现、近视治疗和用眼习惯对近视影响的得分均值分别为(79.09±29.24) (70.83±26.54)和(91.69±15.53)分,且随着家长文化程度提高而增加(P值均<0.01),对具体正确用眼习惯的选择得分均值只有(28.93±21.46)分.59.51%的家长能够经常发现并纠正孩子不良的用眼习惯;对于近视的孩子,58.96%的家长带孩子进行验光检查的频率为2次/年;学生眼镜的验配地点多为医院眼科(78.89%);54.73%的父母不了解自己孩子的屈光状态.低年级小学生眼保健知识的获取以家人教育为主(35.7%),父母则大部分来自媒体(35.8%来自报纸、杂志,27.0%来自电视、广播).结论 低年级小学生的眼保健行为与家长的干预有高度相关性,对低年级学生的眼保健教育需从家长入手.

    作者:蒋丹丹;邓如芝;郑冬冬;陈燕燕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学龄前儿童品行问题与家庭环境的关系

    儿童品行问题是指具有反复和持久性的侵犯他人权利,违反相应年龄社会规范和要求的行为.品行问题儿童可表现出说谎、偷窃、不服从等违反身份的行为,也可表现出打架、破坏公务、虐待动物等攻击行为[1],若不重视、未经干预治疗,可发展为品行障碍,并可进一步发展为青少年违法犯罪[2].品行问题原因复杂,涉及生物、社会及家庭等诸多因素[3],而家庭环境是儿童行为社会化发展的基础,对儿童的心理行为发展产生重大影响[4].据统计,在欧美国家儿童品行问题发病率为4%~10%.但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机制加剧,近年来儿童品行问题有不断增加的趋势[5].为探讨家庭环境与儿童品行问题的相关性,笔者采用现况调查法研究家庭环境各因素与儿童品行问题的关系,希望能为儿童品行问题的预防提供科学的指导建议,从而降低儿童品行问题发生率.

    作者:孙灯利;赵雅芬;冼丹霞;温国明;杨伟康;尹晓娜;吴传安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青少年社交焦虑障碍心理干预研究进展

    社交焦虑障碍(social anxiety disorder,SAD)又称社交恐怖症(social phobia),是指对社交场合或在公众前演讲时存在显著、持续的紧张或恐惧,甚至出现回避行为[1].青春期是许多精神疾病发生的易感期,其中SAD是较为常见的情绪障碍,对他人负性评价的恐惧会严重干扰青少年人际交往[2].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社交焦虑障碍患病率为8.89%[3],高于国内大中学生及国外儿童青少年时点患病率.

    作者:李甜甜;曹建琴;路文婷;李杨;杨军;李英丽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吉林市高校大学生健康素养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吉林市高校大学生健康素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大学生的健康素养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以2008年卫生部发布的《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内容为基础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4所高校分层随机抽取的1 7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大学生总体健康素养水平为10.82%,健康基本知识、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和健康技能3个维度素养具备率分别为10.00%,18.53%和53.94%.医学生健康素养及其各维度具备率均高于其他类型院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女生健康素养具备率高于男生;大三学生好于大一和大二学生(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不同类型院校和年级是影响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的主要因素(P值均<0.05).结论 大学生健康素养总体水平一般.高校应当注重大学生健康素养的教育,提高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

    作者:任丽平;王杨杨;王柳行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大学生自闭特质与情绪感知的关系

    自闭谱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是一组以社会交往、语言交流障碍以及重复刻板行为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系统发育障碍[1].《精神疾病统计诊断手册》第5版(DSM-5)将其临床表现主要分为社会化和非社会化特征2个方面,即社会交往与沟通障碍,重复刻板的兴趣、行为以及活动模式[2].研究表明,情绪加工障碍是ASD患者的核心症状之一[3].研究者根据目标指向将情绪感知划分为2个维度,即指向他人情绪状态的共情以及指向自身情绪状态的述情障碍[4].共情是指个体感知或想象他人的情感,并部分体验到他人感受的心理过程[5].

    作者:陈方方;孙耀挺;张龙;汪凯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脊柱侧弯青少年社会支持自我效能与健康行为的关系

    目的 探讨脊柱侧弯青少年社会支持、自我效能与健康行为的关系,为学校、家庭和医院实施有针对性的预防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社会支持量表、自我效能量表和健康促进生活方式评定量表Ⅱ,对从广州市2所学校的2 132名初中生中筛查出的78名12~17岁脊柱侧弯青少年进行调查.结果 青少年脊柱侧弯患者健康水平总均分(2.40±0.31)、健康职责(2.48±0.54)、体育运动(2.36±0.40)、压力管理(2.34±0.41)和附加题得分(2.46±0.45)均低于普通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373,2.974,3.411,3.234,3.865,P值均<0.05).相关分析显示,脊柱侧弯青少年的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与健康行为两两变量之间存有正相关(r=0.140~ 0.848,P值均<0.05).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脊柱侧弯青少年的自我效能在社会支持与健康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量为0.108,占总效应量的23.58%.结论 脊柱侧弯青少年健康水平有待提高,预防和干预时应多方位提高社会支持水平,增强自我效能感.

    作者:张翠娴;项明强;侯晓晖;胡敏;梁义天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黔东南州农村中小学生食品安全认知行为现状

    目的 了解农村中小学生食品安全认知行为现状及教育途径,为提高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抽取黔东南州部分农村中小学共2 283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食品安全认知与行为现状及教育途径.结果 49.0%的农村中小学生知道“QS”标志,35.0%的学生认为吃了没有煮(炒)熟的四季豆不会中毒;44.2%的学生根据“QS”标志购买食品,51.8%的学生不在校园周边无证摊贩处购买食物,49.1%的学生发现过期食品会向商品经营者退还该食品;中学生在食品安全认知方面的比例高于小学生,但消费时的自我保护和生活卫生习惯方面的比例低于小学生(P值均<0.05).76.1%的学校进行食品安全教育的主要途径是由教师告诉学生相关知识;小学在教师告诉学生、知识竞答、广播及课上师生的讨论等食品安全教育途径方面的比例均高于中学(P值均<0.05).结论 黔东南州农村中小学生的食品安全认知与行为水平有待加强,农村中小学要重视并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加强食品安全教育.

    作者:杨小杰;陈瑶;张婕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北京市高中生健康素养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北京市高中生健康素养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提升学生健康素养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以研究者团队开发的高中生健康素养评价问卷为调查工具,选取北京市1 489名高中生进行调查.结果 北京市高中生健康素养平均得分为(74.77±8.54)分.以≥80分为具备基本健康素养,高中生群体具备基本健康素养的比例为28.7%.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来自郊区(OR=1.690,95%CI=1.320~2.164)、男生(OR=1.935,95%CI=1.508~2.484)、自评学习成绩差(OR=1.401,95%CI=1.195 ~ 1.642)、学校未开展健康教育课程(OR=1.550,95%CI=1.202~1.998)是高中生不具备健康素养的危险因素(P值均<0.01).结论 北京市高中生健康素养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学校健康教育的开展是改善学生健康素养的有效途径.

    作者:郭帅军;余小鸣;潘勇平;高爱钰;郁兆仓;杨春雷;郭晶;杨合;杨忠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体育锻炼动机对青少年运动量及有氧适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动机理论视角下体育锻炼对青少年运动量及有氧适能的影响,为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青岛市3所中学共1 122名学生,采用体育锻炼动机问卷对研究对象体育锻炼动机进行量化,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学生有氧适能进行评价,按照运动训练学计算学生运动负荷,观察动机、有氧适能、运动负荷之间的内在相关性及动机对另外两者的预测作用.结果 被试体育锻炼动机5个维度与有氧适能、运动量整体得分之间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外貌维度与体育锻炼时间、次数,健康维度与体育锻炼次数,锻炼强度与有氧适能,锻炼次数与锻炼时间相关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体育锻炼动机各维度对运动量具有预测作用,预测能力从大到小依次为能力(B=0.320)、愉快(B=0.312)、关联(B=0.269)、健康(B=0.258)、外貌(B=0.156);体育锻炼动机对其有氧适能也存在预测价值,但5个维度中仅愉快(B=0.145)、能力(B=0.214)、关联(B=0.176)存在预测价值;运动量对有氧适能有预测价值(B=0.171,P<0.01).结论 通过激发青少年体育锻炼动机,可以强化其运动量,提高身体有氧适能水平,终促进青少年体育锻炼和体质水平的提高.

    作者:王海滨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北京市儿童青少年静坐行为现状

    目的 了解北京市儿童青少年静坐行为现状及对健康状况的影响,为健康行为干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使用中文修订版“学龄儿童健康行为”问卷对北京市6个区县5 876名11,13,15岁儿童青少年的静坐行为和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 儿童青少年上学日和周末静坐行为总时间分别为3.75和8.03 h,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做作业是上学日静坐行为的主要来源,占64.9%;看电视、用计算机和玩游戏所占比例仅为21.0%,8.5%和5.3%.周末做作业时间所占比例下降至39.0%,视屏时间比例增加.11,13,15岁儿童青少年上学日视屏时间>2h的比例分别为37.9%,29.3%和19.8%,而周末视屏时间>2 h的比例分别为79.9%,85.1%,87.0%.结论 北京市儿童青少年静坐行为状况不容乐观,尤其做作业时间过长.教育与卫生部门应该针对青少年静坐行为特点开展健康行为教育工作.

    作者:李培红;吕燕;王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含糖饮料摄入频率对儿童青少年血压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含糖饮料摄入频率对儿童青少年血压水平的影响,为预防和控制儿童高血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2004,2006,2009和2011年4轮调查中儿童青少年部分的调查数据,分析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水平随含糖饮料摄入频率增加的变化趋势.结果 2004-2011年我国6~17岁儿童青少年含糖饮料摄入频率由2004年的76.5%增加到2011年的91.5% (P<0.01).调整性别、年龄、地区、调查年份以及BMI等因素后,SBP和DBP水平随含糖饮料摄入频率的增加而升高(P值分别为0.026和0.012).与含糖饮料低摄入组(<1次/周)相比,高摄入组(>3次/周)儿童青少年的SBP和DBP分别升高1.1和0.8 mmHg.结论 我国儿童青少年含糖饮料摄入频率呈上升趋势,降低含糖饮料摄入对降低儿童青少年血压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丽丽;马传伟;梁亚军;席波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女大学生经前期综合征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了解女大学生经前期综合征(PMS)的发生情况、影响因素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为高校女生生殖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经前期综合征量表、自编基本情况问卷、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及生活质量量表,对方便整群随机抽取的辽宁省锦州市3所大学856名女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女大学生经前期综合征的患病率为32.7%.患PMS的女大学生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低于未患PMS的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随着PMS的严重性增加,生活质量量表在心理健康和社会领域的得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生理健康和环境领域的得分虽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k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痛经、初潮年龄、消极应对方式、对月经态度、学习压力是影响经前期综合征发生的重要因素.结论 经前期综合征在女大学生中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某些领域的生活质量.学校应当对女大学生提供生殖健康教育.

    作者:喻琴;王红霞;宫建美;单福兵;李丰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北京市中小学生体质调研与常规体检结果比较

    目的 分析北京市学生体质调研数据的代表性,为今后体质调研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方法 分析2014年北京市学生体质调研和2014-2015学年度学生健康体检的身高、体重、肺活量等生长发育指标和视力不良、肥胖等学生常见病检出率的差异.结果 学生体质调研和健康体检结果比较,22个性别年龄组中,16组身高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10组体重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仅有3组肺活量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身高、体重、肺活量、视力不良、肥胖的年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2项调查中,视力不良、肥胖粗检出率差异度分别为8.94%和9.39%,标化后检出率差异明显减少(分别为0.87%,3.17%).结论 北京市学生体质调研的抽样能较好地反映北京市学生生长发育和常见病的变化趋势.健康数据的统计经人口标化后才能更真实反映当地人群健康状况.

    作者:段佳丽;宋玉珍;孙颖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儿童青少年上学方式对血压水平的影响

    目的 了解上学方式与儿童青少年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关系,为儿童高血压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2004-2011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的数据,共纳入4 651名6~17岁在校学生,具有完整性别、年龄、所住地区、体育锻炼、上学方式、身高、体重和血压等信息.按照性别进行分层,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调整年龄、地区、BMI和体育锻炼等混杂因素,探讨不同上学方式与血压值的关系.结果 不同性别、年龄、城乡、BMI分组及不同上学方式儿童青少年之间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显示,与步行上学方式的男生相比,乘坐公交车或地铁(β=2.85,P=0.007)以及出租车或私家车(β=3.59,P=0.007)上学的男生收缩压水平较高;与步行上学方式的男生相比,乘坐公交车或地铁(β3=1.90,P=0.016)以及出租车或私家车(β=2.51,P=0.011)上学的男生舒张压水平较高.结论 步行上学方式对男生血压水平具有保护作用,而乘坐机动车辆上学方式对男生血压水平具有不利影响.

    作者:张媛媛;马传伟;席波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吉林市区小学生对空气污染健康危害的认知行为与需求

    目的 了解吉林市四~六年级小学生对空气污染危害呼吸系统健康的认知与需求,为相关部门构建适宜的健康教育内容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吉林市4所小学共457名四~六年级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其对空气污染危害健康的认知与需求.结果 小学生对空气污染产生原因知晓率排在第1位的是煤炭燃烧(48.2%),后一位的是吸烟(18.4%);空气污染知识获得渠道排在第1位的是广播与电视(69.3%),排在后的是学校(4.9%);有55.0%的小学生采取戴口罩的方式预防空气污染,有39.8%的小学生参加过节能减排的公益活动,有16.9%的小学生参与过环保活动;空气污染知识需求报告率排在第1位的是空气污染防范措施(85.9%).在相关知识获取途径方面,男、女生报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0.279,P<0.05).结论 四~六年级小学生对空气污染危害呼吸系统健康普遍存在低认知、高需求的现象,应根据小学生的现状及需求构建适宜的健康教育模式.

    作者:赵春善;李彩福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某高校大学新生血压偏高与高尿酸血症的关系

    目的 探讨大学新生正常高值血压、高血压现状及其与高尿酸血症的关系,为高校高血压早期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于2015年9月对江汉大学4 333名入学新生进行血压及血尿酸测定,比较不同性别大学新生正常高值血压及高血压患病率,分析高尿酸血症与血压的关系.结果 大学新生正常高值血压、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32.40%和3.21%,男生患病率(49.73%,5.62%)均明显高于女生(17.14%,1.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522.995,71.412,P值均<0.01);高尿酸血症组正常高值血压及高血压患病率明显高于血尿酸正常组(P值均<0.01);正常血压组、正常高值血压组及高血压组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分别为3.12%,14.67%和46.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高尿酸血症与血压偏高的发生密切相关,监测和控制血尿酸水平有助于预防高血压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作者:王英慧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北京市石景山区2013-2015年托幼机构消毒效果分析

    目的 了解北京市石景山区托幼机构的消毒状况,为进一步提高消毒工作质量和监督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13-2015年对北京市石景山辖区内所有托幼机构进行监测,依据GB 15982-2012《医院消毒卫生标准》进行采样检测.结果 3年托幼机构共计监测样品4 408份,合格4 016份,合格率为91.11%.2013-2015年合格率分别是89.48%(1 123/1 255),90.71%(1 435/1 582),92.81%(1 458/1 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005,P<0.05),且合格率呈逐年增高趋势(x2 =9.766,P<0.05).3年监测托幼机构中工作人员手合格率为88.47%(783/885),物体表面合格率为98.45%(1 268/1 288),空气合格率为87.92%(1 965/2 235).在物体表面中,桌面、玩具、小毛巾、水碗/水杯、水龙头的3年合格率分别为99.13%(457/461),97.87%(138/141),99.49% (195/196),97.77% (307/314),97.16% (171/176).公立托幼机构消毒合格率(92.24%,2 769/3 002)高于私立(88.69%,1 247/1406)(x2=14.870,P<0.05).东部、中部、西部托幼机构消毒合格率分别为89.08%(1 681/1 887),92.49%(1 785/1 930),93.06%(550/5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866,P<0.05),且合格率由东至西呈逐渐增高趋势(x2=14.563,P<0.05).结论 北京市石景山区2013-2015年托幼机构消毒工作质量总体较好,但仍有待进一步提高.加强消毒工作的监督管理和知识技能培训等,是提高托幼机构消毒水平的重要措施.

    作者:高荷蕊 刊期: 2016年第10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