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超;高仙;王志颖;卢立新;李鑫;赵芳
民国32年(1943年),民国政府教育部体育委员会制订并发行了一本由当时的教育部长陈立夫签名签章的《学生体格标准》表册[1],全册共30页,详细记载当时我国中小学5~19岁男女学生身长、髋阔、体重平均数及各年龄身长、髋阔、体重对照表.该表册现存于成都体育学院体育史研究所[2]、吉林大学及吉林省图书馆[3].本文采用该表册中记录的1943年5~19岁学生身高、体重平均值数据与2014年国民体质监测中相同年龄的儿童少年身高、体重平均值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以了解1943-2014年历经71年后我国儿童少年身高、体重生长的变化,为我国儿童青少年形态发育追踪研究及社会变迁分析提供参考.
作者:张艺宏;孙君志;李宁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宁波市流动儿童非致死性溺水伤害发生现状及危险因素,为防控儿童溺水伤害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宁波市8所城区外来民工子弟学校的一~九年级学生共7 673名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宁波市学生溺水状况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近1年中,771名(10.05%)流动儿童自我报告发生了非致死性溺水事件.61.84%的溺水事件发生在自然水体中,跌落/滑入(48.19%)是发生溺水主要的原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溺水知识知晓率(OR=0.99)、公办/公助学校(OR=0.67)、独生子女(OR=0.76)、家长护送上下学(OR=0.64)等可以降低非致死性溺水的发生率;男性(OR=1.25)、在无成人陪伴下在岸边玩耍或打闹(OR=1.36)、下水捕鱼(OR=1.69)、登船/划船(OR=1.48)、在不明水域跳水或潜水(OR=2.08)等会增加非致死性溺水的发生率(P值均<0.05).结论 流动儿童是发生溺水的高危人群,需要加强家长监护和社会大众的防溺水健康教育.
作者:朱银潮;李辉;黄亚琴;丁可;陈洁平;张涛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大学生手机依赖与生活事件、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为降低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性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手机依赖指数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和总体幸福感量表,对整群抽取的湖北省某高校1 639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高、低手机依赖组大学生生活事件与主观幸福感各因子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并且高手机依赖组生活事件得分高于低手机依赖组,主观幸福感得分低于低手机依赖组;生活事件与手机依赖总分及各维度分存在正相关(r=0.227~ 0.500),主观幸福感与手机依赖总分及各维度分存在负相关(r=0.112~0.458,P值均<0.01).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主观幸福感在生活事件和手机依赖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其中总效应为0.597,中介效应为0.167,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8.0%.结论 主观幸福感在大学生生活事件和手机依赖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可通过提高大学生的幸福感预防或降低其手机依赖性.
作者:李翠景;黄海;卢婧;周春燕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女大学生经前期综合征(PMS)的发生情况、影响因素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为高校女生生殖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经前期综合征量表、自编基本情况问卷、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及生活质量量表,对方便整群随机抽取的辽宁省锦州市3所大学856名女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女大学生经前期综合征的患病率为32.7%.患PMS的女大学生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低于未患PMS的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随着PMS的严重性增加,生活质量量表在心理健康和社会领域的得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生理健康和环境领域的得分虽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k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痛经、初潮年龄、消极应对方式、对月经态度、学习压力是影响经前期综合征发生的重要因素.结论 经前期综合征在女大学生中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某些领域的生活质量.学校应当对女大学生提供生殖健康教育.
作者:喻琴;王红霞;宫建美;单福兵;李丰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农村中小学生食品安全认知行为现状及教育途径,为提高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抽取黔东南州部分农村中小学共2 283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食品安全认知与行为现状及教育途径.结果 49.0%的农村中小学生知道“QS”标志,35.0%的学生认为吃了没有煮(炒)熟的四季豆不会中毒;44.2%的学生根据“QS”标志购买食品,51.8%的学生不在校园周边无证摊贩处购买食物,49.1%的学生发现过期食品会向商品经营者退还该食品;中学生在食品安全认知方面的比例高于小学生,但消费时的自我保护和生活卫生习惯方面的比例低于小学生(P值均<0.05).76.1%的学校进行食品安全教育的主要途径是由教师告诉学生相关知识;小学在教师告诉学生、知识竞答、广播及课上师生的讨论等食品安全教育途径方面的比例均高于中学(P值均<0.05).结论 黔东南州农村中小学生的食品安全认知与行为水平有待加强,农村中小学要重视并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加强食品安全教育.
作者:杨小杰;陈瑶;张婕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不同妒忌情绪状态下大学生的注意网络差异,为有效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方便选取的某大学99名大学生为被试,用回忆事件的情绪诱发法诱发妒忌组被试的妒忌情绪,通过注意网络测验范式,采用3(情绪状态:善意妒忌、恶意妒忌、中性情绪)×3(注意网络:警觉、定向、执行控制)的混合实验设计,考察大学生群体在不同妒忌情绪状态下的注意网络效率(警觉、定向和执行控制)差异.结果 妒忌情绪状态、注意网络、妒忌情绪状态与注意网络交互作用的主效应在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各被试组在定向与控制执行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恶意妒忌组在3类箭头条件下反应时普遍长于其他组别.结论 善意妒忌会增强注意系统的定向功能;恶意妒忌情绪会影响到人们的工作,尤其是简单的区分任务;妒忌组更倾向于采取行动(善妒组提升自己,恶妒组毁灭他人)来解除自己的冲突矛盾.
作者:张潮;盛丽君;赵丽霞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中国1985-2010年18岁汉族男生身高、体重秩次变化,为相关标准的制定、促进儿童少年生长发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依据1985,1991,1995,2000,2005,2010年中国学生体质调研报告中18岁汉族男生的身高、体重数据排秩次,分析南北方各省市间的差异.结果 25年间,中国大陆18岁城市汉族男生身高增长了1.19~5.38 cm(平均2.48 cm),体重增长了3.00~ 12.06 kg(平均6.64kg).北方省市秩次排名普遍高于南方,而同在北方或南方省市,经济发展好的省市相应群体的秩次排名也较高.结论 1985-2010年中国大陆各省市18岁汉族男生群体的身高、体重均有较明显增长,但其增长存在地区差异.
作者:滕敏;聂四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脊柱侧弯青少年社会支持、自我效能与健康行为的关系,为学校、家庭和医院实施有针对性的预防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社会支持量表、自我效能量表和健康促进生活方式评定量表Ⅱ,对从广州市2所学校的2 132名初中生中筛查出的78名12~17岁脊柱侧弯青少年进行调查.结果 青少年脊柱侧弯患者健康水平总均分(2.40±0.31)、健康职责(2.48±0.54)、体育运动(2.36±0.40)、压力管理(2.34±0.41)和附加题得分(2.46±0.45)均低于普通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373,2.974,3.411,3.234,3.865,P值均<0.05).相关分析显示,脊柱侧弯青少年的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与健康行为两两变量之间存有正相关(r=0.140~ 0.848,P值均<0.05).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脊柱侧弯青少年的自我效能在社会支持与健康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量为0.108,占总效应量的23.58%.结论 脊柱侧弯青少年健康水平有待提高,预防和干预时应多方位提高社会支持水平,增强自我效能感.
作者:张翠娴;项明强;侯晓晖;胡敏;梁义天 刊期: 2016年第10期
自闭谱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是一组以社会交往、语言交流障碍以及重复刻板行为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系统发育障碍[1].《精神疾病统计诊断手册》第5版(DSM-5)将其临床表现主要分为社会化和非社会化特征2个方面,即社会交往与沟通障碍,重复刻板的兴趣、行为以及活动模式[2].研究表明,情绪加工障碍是ASD患者的核心症状之一[3].研究者根据目标指向将情绪感知划分为2个维度,即指向他人情绪状态的共情以及指向自身情绪状态的述情障碍[4].共情是指个体感知或想象他人的情感,并部分体验到他人感受的心理过程[5].
作者:陈方方;孙耀挺;张龙;汪凯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北京市高中生健康素养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提升学生健康素养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以研究者团队开发的高中生健康素养评价问卷为调查工具,选取北京市1 489名高中生进行调查.结果 北京市高中生健康素养平均得分为(74.77±8.54)分.以≥80分为具备基本健康素养,高中生群体具备基本健康素养的比例为28.7%.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来自郊区(OR=1.690,95%CI=1.320~2.164)、男生(OR=1.935,95%CI=1.508~2.484)、自评学习成绩差(OR=1.401,95%CI=1.195 ~ 1.642)、学校未开展健康教育课程(OR=1.550,95%CI=1.202~1.998)是高中生不具备健康素养的危险因素(P值均<0.01).结论 北京市高中生健康素养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学校健康教育的开展是改善学生健康素养的有效途径.
作者:郭帅军;余小鸣;潘勇平;高爱钰;郁兆仓;杨春雷;郭晶;杨合;杨忠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北京市石景山区托幼机构的消毒状况,为进一步提高消毒工作质量和监督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13-2015年对北京市石景山辖区内所有托幼机构进行监测,依据GB 15982-2012《医院消毒卫生标准》进行采样检测.结果 3年托幼机构共计监测样品4 408份,合格4 016份,合格率为91.11%.2013-2015年合格率分别是89.48%(1 123/1 255),90.71%(1 435/1 582),92.81%(1 458/1 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005,P<0.05),且合格率呈逐年增高趋势(x2 =9.766,P<0.05).3年监测托幼机构中工作人员手合格率为88.47%(783/885),物体表面合格率为98.45%(1 268/1 288),空气合格率为87.92%(1 965/2 235).在物体表面中,桌面、玩具、小毛巾、水碗/水杯、水龙头的3年合格率分别为99.13%(457/461),97.87%(138/141),99.49% (195/196),97.77% (307/314),97.16% (171/176).公立托幼机构消毒合格率(92.24%,2 769/3 002)高于私立(88.69%,1 247/1406)(x2=14.870,P<0.05).东部、中部、西部托幼机构消毒合格率分别为89.08%(1 681/1 887),92.49%(1 785/1 930),93.06%(550/5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866,P<0.05),且合格率由东至西呈逐渐增高趋势(x2=14.563,P<0.05).结论 北京市石景山区2013-2015年托幼机构消毒工作质量总体较好,但仍有待进一步提高.加强消毒工作的监督管理和知识技能培训等,是提高托幼机构消毒水平的重要措施.
作者:高荷蕊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合肥市大学生的饮食习惯,为相关部门开展大学生营养膳食干预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合肥市5所高校共抽取2 296名在校学生,自行设计膳食习惯调查问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仅68.3%的大学生荤素搭配,43.7%有挑食习惯,58.5%有吃零食的习惯,51.3%饮食规律.66.6%的大学生当天吃了早餐,男生有40.4%未吃早餐,女生此比例为2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93,P<0.05).60.0%的学生早餐食用面食,仅17.5%饮用牛奶,早餐开支平均为(4.1±2.2)元.77.2%的学生中餐选择大米作为主食,食用粗粮的仅4.7%,中餐开支平均为(8.8±6.2)元.87.1%的学生吃了晚餐,51.2%选择大米作为主食,晚餐开支平均为(9.4±11.6)元.结论 大学生饮食习惯仍存在问题,应加强宣传教育,平衡膳食结构,纠正饮食不良习惯,提高膳食的合理性、科学性.
作者:张晨;蔡宁;朱国权;顾新龙;曹小勇;丁宏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灾后不同时期学生应激状态的变化及其相关因素,为改善灾后学生人群心理健康状况提供参考.方法 分别于2012年和2014年,对整群抽取的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灾后学生心理卫生状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学生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发生率从2012年的23.1%降到2014年的10.4%,两年间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8.439,P<0.01);抑郁症状发生率从92.3%降到了72.0%,两年间抑郁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097,P<0.01);焦虑症状发生率从50.2%降到27.1%,两年间焦虑症状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6.699,P<0.01).学生的人际关系和前测PTSD能较好预测以后PTSD的发生(β值为-0.13,0.13,P值均<0.05).结论 随时间推移,灾区学生心理状况有明显改善,可能是受到时间因素、社会支持、负性生活事件和学生自身心理生理成长的调节作用.
作者:魏青;曹云飞;廖彩之 刊期: 2016年第10期
我国自1995年开始逐步实施全民食盐加碘来预防碘缺乏病,碘缺乏病病情明显减轻[1].保持全民适宜的碘营养状态是食盐加碘政策的终目的.我国食盐加碘政策于2012年进行了第3次调整,由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卫生部)发布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用盐碘含量》中列出了3个盐碘含量,分别是20,25,30 mg/kg.北京市根据外环境碘含量及人群碘营养水平,选取25 mg/kg的标准,自2012年3月16日起实施.为了解本次食盐标准的调整对8~ 10岁学生碘营养状况的影响,笔者对2011-2015年北京市平谷区居民户碘盐及重点人群碘营养进行监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作者:阮春来;屈宏宇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动机理论视角下体育锻炼对青少年运动量及有氧适能的影响,为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青岛市3所中学共1 122名学生,采用体育锻炼动机问卷对研究对象体育锻炼动机进行量化,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学生有氧适能进行评价,按照运动训练学计算学生运动负荷,观察动机、有氧适能、运动负荷之间的内在相关性及动机对另外两者的预测作用.结果 被试体育锻炼动机5个维度与有氧适能、运动量整体得分之间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外貌维度与体育锻炼时间、次数,健康维度与体育锻炼次数,锻炼强度与有氧适能,锻炼次数与锻炼时间相关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体育锻炼动机各维度对运动量具有预测作用,预测能力从大到小依次为能力(B=0.320)、愉快(B=0.312)、关联(B=0.269)、健康(B=0.258)、外貌(B=0.156);体育锻炼动机对其有氧适能也存在预测价值,但5个维度中仅愉快(B=0.145)、能力(B=0.214)、关联(B=0.176)存在预测价值;运动量对有氧适能有预测价值(B=0.171,P<0.01).结论 通过激发青少年体育锻炼动机,可以强化其运动量,提高身体有氧适能水平,终促进青少年体育锻炼和体质水平的提高.
作者:王海滨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成都市青年学生艾滋病流行状况,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学校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成都市2011-2015年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报告职业为学生、年龄>15岁的HIV感染者/AIDS病人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1-2015年共报告学生HIV感染者/AIDS病人559例,平均年龄为(20.84±2.41)岁,男性占98.6%(551例),女性占1.4%(8例).2011-2015年各年报告的学生病例数呈上升趋势,占当年报告总数的比例无上升趋势(x2=3.50,P=0.478).性传播占98.9%,其中同性传播占78.2%,学生中同性传播的比例(78.2%)高于成都市同期总体疫情同性传播比例(27.1%) (x2 =658.31,P<0.01).559例病例通过自愿检测(VCT)发现的占48.1%,其他就诊者占23.8%,性病门诊占14.4%.结论 成都市2011-2015年青年学生感染艾滋病数增长较快,同性性行为是主要传播途径.
作者:彭中;吴学庆;刘芳;施雅莹;李治军;姜维华;范双凤;鹿茸;何勤英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维吾尔族、回族、藏族儿童少年1995-2010年速度素质长期变化趋势,为促进少数民族学生体能素质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1995-2010年4次中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数据中我国维吾尔族、回族、藏族7~17岁儿童少年的50 m跑成绩数据,采用DGM(1.1)模型进行2015和2020年的灰色预测.结果 1995-2010年间,维吾尔族男生50 m跑成绩平均降低了0.28 s,女生降低了0.62 s;回族男生50 m跑成绩平均降低了0.38 s,女生成绩降低了0.69 s;藏族男生50 m跑成绩平均增幅为0.04 s,女生降低了0.15 s.2015和2020年的预测结果为维吾尔族女生速度素质呈增长趋势,男生下降;回族男女儿童少年速度素质预测趋势均为下降;藏族男女儿童少年速度素质预测趋势均为增长.结论 维吾尔族、回族、藏族男、女生总的速度素质趋势随着年龄逐步提高,回族儿童少年速度素质好于维吾尔族和藏族.3个少数民族各年龄段学生50 m跑成绩大多数出现了降幅,变化不规律,具有一定民族差异性.
作者:喜悦;李红娟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云南省大学生非婚性行为现况,为制定大学生性行为综合干预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云南省3所大学880名大一至大三的学生进行调查,分析大学生非婚性行为现况.结果 云南省大学生自报告性行为发生率达22.07%(141名),男生高于女生(x2=58.92,P<0.01),随着年龄的增加性行为的发生呈增高的趋势(x2=6.52,P<0.05).在141名有过性行为的大学生中,有16.31%的大学生首次性行为在13岁以前,有14.18%首次性行为年龄为13~17岁;有48.94%存在多性伴现象,有48.23%的学生在近一次发生性行为时未使用避孕套,有19.86%的学生曾经怀孕或使他人怀孕.结论 云南省大学生的非婚性行为情况较为严重,性行为低龄化和不安全性行为现象严重,性病及艾滋病防控形势不容乐观.
作者:杨云娟;王永兴;刘宏;戴璟;马涛;常利涛;李澍林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杭州市13~18岁青少年高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为开展高血压早期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现况调查的方法,筛查出青少年高血压人群;采用1∶1配比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357名新诊断的青少年高血压患者和373名对照人群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现况调查共纳入13~ 18岁年龄组学生6 498名,357例患者新诊断为高血压(5.49%).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有15个暴露因素与青少年高血压有关(P值均<0.05).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重(OR=1.24,95%CI=1.11~1.46)、心率(OR=1.27,95%CI=1.16~ 1.52)、每周吃肉或禽类食品频次(OR=3.18,95%CI=2.14~ 4.83)、每天静坐时间(OR=1.59,95%CI=1.35~1.90)、有高血压家族史(OR=5.45,95%CI=3.36~8.99)和有糖尿病家族史(OR=1.96,95%CI=1.05 ~ 3.69)是杭州市青少年高血压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每周喝乳及乳制品频次(OR=0.64,95%CI=0.46~0.89)是青少年高血压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 杭州市青少年高血压是遗传和不良健康行为等因素共同作用结果.改善不良行为、控制体重、加强心率监测是防控青少年高血压的关键.
作者:程庆林;谢立;徐勇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大学生视屏时间、体力活动现状与其超重/肥胖之间的关系,为预防控制超重肥胖提供参考.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2015年9月-2016年1月对淮南市4所大学抽取1 928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纳入分析的大学生测量身高和体重.结果 不同性别和父亲体型大学生体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34.839,37.723,P值均<0.05).调整年龄、性别、吸烟、被动吸烟、和室友关系、母亲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饮食等混杂因素后,视屏时间≤2 h/d可以降低超重的危险性(OR=0.77,95%CI=0.31~0.91),同时肥胖的危险性也降低(OR=0.76,95%CI=0.35~0.94).大强度体力活动与超重/肥胖之间的关联无统计学意义.调整年龄、性别、吸烟、被动吸烟、和室友关系、母亲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饮食等混杂因素后,视屏时间≤2 h/d和中等体力活动≥5次/周交互作用可以更大程度降低超重发生的风险(OR=0.50,95%CI=0.10~ 0.82),同时也降低肥胖的危险性(OR=0.47,95%CI=0.26~ 0.96).结论 视屏时间较长和缺乏充足的体力活动与大学生超重和肥胖的发生密切相关.
作者:穆敏;叶松;陆军;许礼发 刊期: 201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