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慧静;张喆;夏志娟;江小小;Wong Stephon;杨珉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学校食堂的改善,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自备菜的比例逐年下降,然而,还有一部分学生因种种原因仍然选择食用自备菜.2012年5月笔者对丽水市127所中小学的调查表明,127所中小学校共有学生总数30 553人,带自备菜的住校生有11 351人,占学生总数的37.15%.自备菜由于食用时间长,且没有冷藏或加热,容易造成微生物的滋生,从而产生食品安全问题.为了解浙江省丽水市农村住校学生自备一周的菜肴存在的安全隐患,为各有关部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丽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丽水市农村中小学学生自备菜进行了监测与调查.
作者:杜世平;宋瑞强;韩承宏;雷永良;梅建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辽宁省青年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行为状况,为制定该人群的艾滋病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辽宁省本溪、丹东和辽阳市分层整群抽取的2411名青年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血清学检测工作,采用EpiData3.1进行数据录入,用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 411名调查对象中,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80.3%(1 937/2 411),男生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84.1%)高于女生(7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9.9,P<0.05).有133人曾发生过性行为,占5.5%;男生性行为发生率(9.4%)高于女生(0.8%)(x2=84.5,P<0.05);第一次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仅为41.4%(55/133).近1 a有3.4%(83/2411)的学生曾做过艾滋病病毒检测;本次调查未检出HIV抗体阳性,但梅毒抗体阳性检出率为0.2%(4/2 411).结论 辽宁省青年学生已掌握一些艾滋病相关知识,但缺乏自我保健和防范艾滋病的意识和技能,部分学生有不安全性行为,存在感染HIV的风险.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仍然是预防控制艾滋病在该类人群中传播的主要有效手段.
作者:杨桂玲;姚文清;姜凤霞;吴明;孙笠翔;王莉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校园欺负行为与自感班级氛围的关联性,为开展校园欺负干预行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在方便选取的上海市23所、北京市4所和广州市7所民办随迁子女小学中,以班级为单位随机整群抽样,共调查四年级学生4 089名,家长3 964名.利用自填问卷的方式了解学生近1个月的欺负卷入情况、自感班级氛围、年龄、性别和父母文化程度等.结果 近1个月卷入欺负的学生比例为19.9%,男、女生自感班级氛围总分分别为(11.50±2.20)(11.91±2.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0,P<0.0l).不同欺负行为角色的班级氛围总分及其维度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未卷入欺负的学生感知到的班级氛围和谐,既受欺负又欺负别人的学生感知到的班级氛围不和谐.班级氛围(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和班级组织)是仅受欺负、仅欺负别人和既受欺负又欺负别人行为独立的影响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小学高年级学生校园欺负行为与自感班级氛围密切相关.应加强针对改善班级氛围的干预措施,减少校园欺负行为的发生.
作者:李梦娜;史慧静;张喆;郭锦萍;徐心儿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小学生背负不同载荷书包时对身体、姿势及足底压力的影响,探讨大载荷书包对学生生长发育的危害.方法 运用比利时Footscan insole足底压力测试系统和SONY-HDR-CX390摄像机对16名10岁男性小学生进行不同载荷(相等于其体重5%,10%,15%,20%的书包)书包下足底压力测试和身体姿势拍摄,而后采用Footscan 7.0软件和Adobe photoshop CS5图像处理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学生未背书包以及书包重量分别为体重的5%,10%,15%,20%时,行走时身体前倾角度分别为(2.48±0.64)°,(2.91±0.57)°,(3.52±0.55)°,(4.42±0.61)°,(5.04±0.57)°;各载荷情况下与不背书包时前倾角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8.337,-25.165,-36.838,-66.168,P值均<0.01).随载荷量的增加,学生左、右足各区域峰值压强也增加,但第1趾骨和第1,2,3跖骨4区域峰值压强增加幅度较大,足跟内、外侧和第4、5跖骨区域增幅相对较小;各载荷情况与不背书包各区域峰值压强比较,差异大多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随着学生背负重量的增加,足底压力增大,并可能导致跖骨前横弓下降,不利于学生足弓发育.
作者:李壮志;陈玉娟;李立;张立立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学校卫生的发展起源于18世纪的欧洲.我国学校卫生工作始于20世纪初,当时的国民政府教育部和卫生部于1929年2月联合成立了学校卫生委员会,同年颁布的《学生健康检查规则》是我国早的学校卫生政策法规性文件之一,1935年又制定了《城市小学学校卫生沙眼方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1年8月6日政务院发布《关于改善各级学校学生健康状况的决定》,就学生体检、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等做出规定,并对学校卫生管理机构设置、学校医务人员编配及职责做出了具体规定,为中国学校卫生工作奠定了基础.
作者:马军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天津学龄期儿童哮喘患病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采取相应的于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法,分别从天津的市区、滨海城区、农村地区随机抽取10所小学,将所选小学的所有学生共36 401名(男生19 167名,女生17 234名)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国际通用的儿童哮喘及变态反应性疾病国际研究(International Study of Asthma and Allergies in Childhood,ISAAC)调查问卷的核心问题进行调查.结果 6~11岁儿童哮喘患病率为2.56%,男童高于女童(x2=56.7,P<0.05);家族过敏史(OR=4.03,95% CI:3.96 ~4.10)、个体湿疹史(OR=2.65,95% CI:1.98 ~2.72)、母亲吸烟(OR=1.61,95% CI:1.41 ~1.81)、家中潮湿(OR=1.26,95% CI:1.10 ~ 1.42)、有蟑螂(OR=1.28,95% CI:1.19 ~1.37)是儿童哮喘的危险因素(P值均<0.05),纯母乳喂养大于3个月(OR =0.85,95% CI:0.81 ~0.89)、瓷砖地板(较木质地板和地毯)(OR=0.88,95% CI:0.84 ~0.92)是保护性因素(P值均<0.05).结论 天津市儿童哮喘患病率正处于上升期,应针对危险因素采取措施加以预防控制.
作者:郑文龙;江国虹;李威;杨溢;沈文达 刊期: 2015年第02期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高校教师作为大学中的重要群体,面临着巨大的职业心理压力,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他们的健康状况将直接关系到高校的教学、科研水平,因此高校教师的健康一旦出现问题,将给社会带来巨大的影响[1-2].本研究旨在了解新疆高校维吾尔族教师的职业倦怠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以达到增强身心健康的目的,为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支持.
作者:杜卫杰;李小东;安尼瓦尔 刊期: 2015年第02期
我国属于HBV感染高流行区,人群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为9.09%[1],其中大学生群体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总检出率为6.38%[2].有研究发现,大学生中肝炎相关知识(尤其是主要传播途径)知晓率较低,存在较多误区[3-5].乙肝感染也对大学生患者的心理健康、人格倾向产生很大影响,干扰了大学生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对择业、就业的信心[6].为保护大学生群体免受肝炎病毒的侵害,四川省攀西地区通过开展高校大学生肝健康促进项目,使在校大学生掌握肝炎尤其是乙肝的危害性、传播途径、预防办法,形成对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正确认识,提高大学生群体肝炎防治知晓率.
作者:魏小庆;蓝羲;周晓莉;刘亿;杜强坤;代婉容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郑州市中小学生安全教育现状及需求,为进一步开展安全教育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郑州市教学水平中等的城、乡学校中,分别抽取中、小学校各3所,共12所学校5 085名学生,进行安全教育问卷调查.结果 城、乡中小学校安全教育方式主要均为学校板报、宣传栏(44.27%,43.06%).中小学生应急知识总知晓率,正向态度、行为总持有率分别为55.47%,83.83%,43.55%.城、乡中小学生安全知识平均知晓率分别为53.93%,56.06%,正向态度持有率分别为82.5%,85.3%,正向行为持有率分别为45.2%,41.8%,城乡间知信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2.191,61.039,44.854,P值均<0.01).乡村学生安全知识和态度得分高于城市,行为得分低于城市(P值均<0.01).安全知识的首要来源途径为电视、互联网(49.58%),希望来源途径多为健康教育课(52.80%).希望了解的安全知识位于前3位的依次是发生自然灾害时的求助与逃生(66.47%)、各类小事故发生时的预防和紧急处理(57.64%)、简单的伤口处理止血方法(56.58%).结论 郑州市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有待进一步全面、系统化,充分发挥健康教育课优势,做到知信行同步发展.
作者:李然;梁利花;贾睿;乔敏;宋楠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痤疮是一种青春期常见的累及毛囊皮脂腺周围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临床表现有明显特征性,表现为粉刺、丘疹等,患病率高,发病机制复杂,受多种因素影响[1].按照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要求,精神心理因素、个性特征、生活事件和社会环境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视.本调查在先前研究的基础上[2],综合使用“自编基本情况问卷”“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社会支持量表”对泰安市4所高校大学生进行调查,以进一步了解生物、心理、社会因素与大学生痤疮发病的关系.
作者:陈强;李丹慧;李焕;陆攀;田晓丽;孙云琢;张友灿 刊期: 2015年第02期
21世纪是一个互联网络和电子通信技术飞速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现代信息技术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无尽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新的困扰,网络欺负现象的不断出现,正成为青少年健康研究领域的又一新问题.截至目前,世界范围内已发生多起因网络欺负而导致未成年人退学甚至自杀的恶性事件.
作者:李梦娜;史慧静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学校是高度聚集性群居场所,具有聚集性强、接触范围广等特点[1],为传染病的暴发流行提供了条件[2].为掌握学校传染病的发病特点,探讨学校疫情暴发的危险因素,科学开展防治工作,现对烟台市2011-2013年学生传染病的发病情况进行分析,为有关部门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张红杰;丛良滋;赵旭明;崔伟红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调查成都市7 ~16岁儿童青少年青春期发育现状并分析影响其发育的相关家庭因素,为了解其生长发育长期趋势及影响因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成都市1 810名7~ 16岁儿童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观测和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其青春期发育状况及相关家庭因素信息.结果 成都市男孩睾丸发育启动中位年龄为11.90岁,阴毛发育为12.80岁,初次遗精(以下简称“初遗”)中位年龄为13.00岁;女孩乳房发育启动中位年龄为10.74岁,阴毛发育为11.60岁,初潮中位年龄为12.23岁.相比已初遗组男孩,未初遗组男孩父母亲受教育水平较低,父母亲职业为务农者所占比例较大(x2值分别为16.30,29.65,P值均<0.05);女孩初潮情况与父母亲受教育水平及职业的关系与男孩初遗情况相似(P值均<0.05);相反,乳房发育程度较高的女孩父母亲受教育水平较低,父母亲职业为务农者所占比例较高(x2值分别为31.81,43.02,P值均<0.05).综合青春期不同阶段指标,男女生中均发现,相比未发育组及发育早期组儿童,发育晚期组儿童父母亲受教育水平较低(男孩父母低受教育水平的比例分别为18.58%和24.26%,女孩分别为23.21%和27.05%),父母亲职业为务农者所占比例较大(男孩分别为16.84%和19.78%,女孩分别为23.97%和26.45%)(P值均<0.05).结论 相比我国东、中部城市和欧美国家,成都市儿童青少年睾丸、乳房开始发育较晚,发生初遗初潮较早.影响其青春期发育的主要家庭因素为父母亲的受教育水平及职业.
作者:杨明喆;王頔;胡俊翔;刘言;段若男;薛红妹;周雪;成果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干眼(Dry Eyes)又称角结膜干燥,是由于泪液质和量的异常或泪液流体动力学异常导致的一种眼表疾病.根据2007年国际干眼病专题研究会的定义,干眼是多因素造成的泪液及眼表异常的疾病,表现为眼部不适、视力下降、泪膜不稳定及眼表损害,并伴有泪液渗透压升高和眼表炎[1].干眼诊断尚无国际统一标准,但诊断中必须包括主观症状[2].
作者:邵明月;芮东升;刘菲菲;徐朝辉;孙剑涛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在描述高职学生网络欺凌流行特征的基础上,分析网络欺凌与睡眠障碍的关联,为改善高职学生的睡眠质量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方便整群选取安徽省3所高职院校大一至大三共计4 147名在校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运用网络欺凌问卷评价网络欺凌行为,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定睡眠质量.结果 医药专业院校学生睡眠障碍检出率为47.26%,高于综合类学生(26.91%)和工科学生(29.57%);高职女生睡眠障碍检出率(36.81%)高于男生(22.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51.50,83.12,P值均<0.01).综合类在校高职生遭受网络言语欺凌的频次(5.81±1.46)高于工科院校(5.63±1.19)和医科类院校(5.66±1.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135,P<0.05);男生遭受网络言语欺凌的频次(6.06±1.68)高于女生(5.64±1.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14,P<0.01);此外,不同家庭经济状况、学生与家长的关系以及学习压力不同者之间遭受网络欺凌频次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网络欺凌与睡眠情况的关联分析显示,不同频次网络言语欺凌和网络非言语欺凌对高职学生睡眠质量、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的影响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高职学生睡眠障碍较为普遍,有遭受网络欺凌经历者可作为睡眠障碍干预的重点人群之一.
作者:张蕾蕾;朱琳;荣峰;陶磊;张静;贾晓敏;苏普玉;张曼;张志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青海省藏区寄宿制中小学食堂从业人员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状况,为开展寄宿制学校营养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整群抽取青海省2个藏族自治州4县10所寄宿制中小学校食堂从业人员111名,对食品营养知识、态度、行为开展现场问卷调查.结果 食堂从业人员营养知识总体知晓率为50.45%,“生熟食物要分开”知晓率高为100%,“哪类食物日常摄入多”知晓率低为4.5%,营养知识缺乏;88%以上从业人员营养态度较好;12个方面的营养行为形成率只有“食物尽快吃完”“不喜盐食物”“做菜工序”3个方面在90%以上,其余9个方面均在70%以下,“炒菜加碘盐时间”只有16.22%,“购买和制作食物关心因素”为26.13%.50%以上从业人员希望得到系统的营养知识培训.结论 青海省藏区寄宿制学校食堂从业人员缺乏营养知识,食品营养态度积极,行为还需不断养成.应加强藏区寄宿制学校食堂从业人员营养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
作者:赵宏;文国颖;苏效东;李斌;刘燕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大学开设安全用药常识课程前后学生用药基本知识、态度和行为状况,引导学生合理正确使用药物.方法 以280名某职业技术学院在校非药学专业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在《安全用药常识》课程干预前后分别进行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其中干预前调查学生278名,干预后270名.结果 干预后对安全用药的认知正确率为77.2%,较干预前提高了22.1百分点;用药行为正确率为63.1%,较干预前提高了11.0百分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96.783和54.725,P值均<0.01);干预前后期望了解更多用药知识的学生分别为99.3%和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大学生用药知识及行为得分较干预前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5.425,6.819,P值均<0.01).结论 大学生具有积极的用药知识需求态度,通过课程干预可提高学生的安全用药认知水平,为进一步加强相关用药常识教育的实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俞学炜;王琳;梁睿;刘竞天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小学高年级学生校园欺负行为的流行现况,为开展有针对性的预防和干预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法,方便抽取上海、广州、北京3地34所随迁子女小学,对共4 047名四年级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62.1%的学生曾经卷入过校园欺负,仅受欺负、仅欺负他人、既欺负他人又受欺负的比例分别为25.6%,7.2%和29.3%;19.9%的学生现在卷入了校园欺负,仅受欺负、仅欺负他人、既欺负他人又受欺负的比例分别为10.1%,4.0%和5.8%;男生、生活在广州或北京、无兄弟姐妹、家庭经济较差者曾经卷入校园欺负的比例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0.47,118.90,7.86,27.04,P值均<0.05).言语欺负是常见的欺负和受欺负形式(15.2%,36.2%);教室是常见的校园欺负地点(54.2%).曾经受欺负者选择忍受类应对方式的比例高于未受欺负者(P值均<0.05).38.3%的旁观者没有采取行动制止校园欺负行为.结论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群体中校园欺负行为普遍存在,而学生选择积极有效的应对策略和采取行动抵制校园欺负的情况不容乐观.校园欺负干预不仅要关注欺负、受欺负者,还要重视旁观者,营造反对校园欺负的学校氛围.
作者:张喆;史慧静;李梦娜;徐心儿;郭锦萍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浙江省儿童青少年单纯性肥胖的影响因素,为探索适合的综合干预模式和实施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调查方法,对浙江省6个市县24所学校8 794名中小学生的体质量指数(BMI)、饮食习惯和膳食结构、身体活动与体育锻炼、睡眠质量情况以及性格等进行调查.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对学生超重或肥胖产生正效应的影响因素有父亲超重或肥胖(OR=1.64)、母亲超重或肥胖(OR=1.73);饮食方式肉素各半或素食为主(OR=0.88)、放学后静坐时间短(OR=0.87)可能为保护因素.结论 儿童青少年肥胖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扩展学生的营养知识、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运动,增强肥胖儿童青少年改善和保护自己健康的能力和信心是进一步遏制儿童青少年单纯性肥胖发生的关键措施.
作者:顾昉;章荣华;李丹;孟佳;胡海峰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藏族大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为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西藏某高校学生1 902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被调查学生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为58.8%,藏族大学生知晓率(55.2%)低于汉族大学生(7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98.655,P<0.01);艾滋病传播途径知晓水平比较,汉族大学生知晓率(82.3%)高于藏族大学生(6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9.533,P<0.01);艾滋病非传播途径知晓水平比较,汉族大学生知晓率(58.4%)高于藏族大学生(4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0.519,P<0.01);艾滋病预防知识知晓水平比较,汉族大学生知晓率(69.6%)高于藏族大学生(4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87.418,P<0.01).结论 藏族大学生对艾滋病知识有一定了解,但总体程度不高.应结合具体情况,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加强藏族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
作者:何瑛;魏元龙;李小妹 刊期: 201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