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西藏某高校藏汉族大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

何瑛;魏元龙;李小妹

关键词:少数民族, 藏族,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知识
摘要:目的 了解藏族大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为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西藏某高校学生1 902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被调查学生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为58.8%,藏族大学生知晓率(55.2%)低于汉族大学生(7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98.655,P<0.01);艾滋病传播途径知晓水平比较,汉族大学生知晓率(82.3%)高于藏族大学生(6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9.533,P<0.01);艾滋病非传播途径知晓水平比较,汉族大学生知晓率(58.4%)高于藏族大学生(4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0.519,P<0.01);艾滋病预防知识知晓水平比较,汉族大学生知晓率(69.6%)高于藏族大学生(4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87.418,P<0.01).结论 藏族大学生对艾滋病知识有一定了解,但总体程度不高.应结合具体情况,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加强藏族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四川省攀西地区大学生肝健康促进项目近期效果评价

    我国属于HBV感染高流行区,人群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为9.09%[1],其中大学生群体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总检出率为6.38%[2].有研究发现,大学生中肝炎相关知识(尤其是主要传播途径)知晓率较低,存在较多误区[3-5].乙肝感染也对大学生患者的心理健康、人格倾向产生很大影响,干扰了大学生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对择业、就业的信心[6].为保护大学生群体免受肝炎病毒的侵害,四川省攀西地区通过开展高校大学生肝健康促进项目,使在校大学生掌握肝炎尤其是乙肝的危害性、传播途径、预防办法,形成对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正确认识,提高大学生群体肝炎防治知晓率.

    作者:魏小庆;蓝羲;周晓莉;刘亿;杜强坤;代婉容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新疆高校维吾尔族教师职业倦怠状况分析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高校教师作为大学中的重要群体,面临着巨大的职业心理压力,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他们的健康状况将直接关系到高校的教学、科研水平,因此高校教师的健康一旦出现问题,将给社会带来巨大的影响[1-2].本研究旨在了解新疆高校维吾尔族教师的职业倦怠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以达到增强身心健康的目的,为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支持.

    作者:杜卫杰;李小东;安尼瓦尔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拓展训练改善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的研究

    目的 探讨拓展训练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为提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及社会适应能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择珠海市某中学初二年级2个班120名学生为拓展训练组,同时选择该中学初二其余班级所有学生共539名为对照组.拓展训练组除了补充20次拓展训练外,其他学习安排均同于对照组.在训练前1周及完成训练后1周,均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检测量表”及“中学生社会适应性量表”对两组中学生进行测评.结果 开展拓展训练前,两组中学生在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拓展训练后,拓展训练组在中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检测量表偏执[(1.80±0.73) vs.(1.98±0.72)]、适应不良[(1.70±0.66) vs.(1.94±0.66)]、情绪不平衡[(1.93±0.67) vs.(2.15±0.71)]分量表的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99,2.84,2.11,P值均<0.05);拓展训练组在中学生社会适应性量表人际关系[(104.80±13.23) vs.(96.98±15.50)]、行为规范[(83.94±15.49) vs.(78.84±13.05)]、环境适应[(73.48±13.19)vs.(69.00±12.23)]、心理资源[(81.72±19.11)vs.(77.13±16.63)]分量表的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19,2.48,2.18,2.06,P值均<0.05).结论 拓展训练可以改善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及社会适应能力.

    作者:周翔;陈强;吴静;庄志成;郑广南;刘鹏达;黎信强;黎泽林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贵州省2010年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状况分析

    我国儿童青少年常见病检出率高的是视力不良[1],这也是近年来学校与卫生部门关注的重要问题,准确掌握学生视力不良状况,是学校与卫生部门采取有效干预防治措施的基础.本文对贵州省2010年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状况进行分析,为贵州省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的防治提供参考.

    作者:王竹青;刘朝明;杨树荣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成都市儿童青少年青春期发育及相关家庭因素分析

    目的 调查成都市7 ~16岁儿童青少年青春期发育现状并分析影响其发育的相关家庭因素,为了解其生长发育长期趋势及影响因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成都市1 810名7~ 16岁儿童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观测和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其青春期发育状况及相关家庭因素信息.结果 成都市男孩睾丸发育启动中位年龄为11.90岁,阴毛发育为12.80岁,初次遗精(以下简称“初遗”)中位年龄为13.00岁;女孩乳房发育启动中位年龄为10.74岁,阴毛发育为11.60岁,初潮中位年龄为12.23岁.相比已初遗组男孩,未初遗组男孩父母亲受教育水平较低,父母亲职业为务农者所占比例较大(x2值分别为16.30,29.65,P值均<0.05);女孩初潮情况与父母亲受教育水平及职业的关系与男孩初遗情况相似(P值均<0.05);相反,乳房发育程度较高的女孩父母亲受教育水平较低,父母亲职业为务农者所占比例较高(x2值分别为31.81,43.02,P值均<0.05).综合青春期不同阶段指标,男女生中均发现,相比未发育组及发育早期组儿童,发育晚期组儿童父母亲受教育水平较低(男孩父母低受教育水平的比例分别为18.58%和24.26%,女孩分别为23.21%和27.05%),父母亲职业为务农者所占比例较大(男孩分别为16.84%和19.78%,女孩分别为23.97%和26.45%)(P值均<0.05).结论 相比我国东、中部城市和欧美国家,成都市儿童青少年睾丸、乳房开始发育较晚,发生初遗初潮较早.影响其青春期发育的主要家庭因素为父母亲的受教育水平及职业.

    作者:杨明喆;王頔;胡俊翔;刘言;段若男;薛红妹;周雪;成果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泰安市大学生痤疮发病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分析

    痤疮是一种青春期常见的累及毛囊皮脂腺周围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临床表现有明显特征性,表现为粉刺、丘疹等,患病率高,发病机制复杂,受多种因素影响[1].按照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要求,精神心理因素、个性特征、生活事件和社会环境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视.本调查在先前研究的基础上[2],综合使用“自编基本情况问卷”“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社会支持量表”对泰安市4所高校大学生进行调查,以进一步了解生物、心理、社会因素与大学生痤疮发病的关系.

    作者:陈强;李丹慧;李焕;陆攀;田晓丽;孙云琢;张友灿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沿海3省中学生性健康知识及需求状况分析

    目的 了解中学生的性健康知识的知晓程度、主要获取途径及需求状况,为青少年性健康教育的实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整群随机抽取福建、山东、广东3个省的1 088名中学生,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其进行调查.结果 7.4%中学生认为对青春期性知识完全了解,6.3%认为完全不了解;对25个涉及到性相关行为知识、生殖生理知识、性病知识以及性法律知识的名词,全部了解的占21.1%;21.9%的学生能完全正确回答出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中学生获取性健康知识主要途径为教师(44.7%)、同学或朋友(39.1%)以及网络(39.0%).89.5%的学生认为需要开展性健康教育.结论 中学生掌握的性知识不够全面,甚至存在部分错误的认识.应根据中学生青春期的生理及心理特点建立符合青少年需求的科学的、系统的、适时的、适度的性健康教育体系.

    作者:张悦;林柔君;王亚平;江剑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天津市学龄儿童哮喘患病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天津学龄期儿童哮喘患病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采取相应的于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法,分别从天津的市区、滨海城区、农村地区随机抽取10所小学,将所选小学的所有学生共36 401名(男生19 167名,女生17 234名)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国际通用的儿童哮喘及变态反应性疾病国际研究(International Study of Asthma and Allergies in Childhood,ISAAC)调查问卷的核心问题进行调查.结果 6~11岁儿童哮喘患病率为2.56%,男童高于女童(x2=56.7,P<0.05);家族过敏史(OR=4.03,95% CI:3.96 ~4.10)、个体湿疹史(OR=2.65,95% CI:1.98 ~2.72)、母亲吸烟(OR=1.61,95% CI:1.41 ~1.81)、家中潮湿(OR=1.26,95% CI:1.10 ~ 1.42)、有蟑螂(OR=1.28,95% CI:1.19 ~1.37)是儿童哮喘的危险因素(P值均<0.05),纯母乳喂养大于3个月(OR =0.85,95% CI:0.81 ~0.89)、瓷砖地板(较木质地板和地毯)(OR=0.88,95% CI:0.84 ~0.92)是保护性因素(P值均<0.05).结论 天津市儿童哮喘患病率正处于上升期,应针对危险因素采取措施加以预防控制.

    作者:郑文龙;江国虹;李威;杨溢;沈文达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多部门合作促进青少年友好型生殖健康服务利用的干预研究

    目的 观察多部门合作促进青少年友好型生殖健康服务提供和利用的综合干预措施对促进青少年友好服务利用的效果,为建立相关长期工作机制提供依据.方法 以黑龙江、江苏、山东3个城镇地区作为对照地区,在另外广东、重庆、贵州3个城镇地区实施《多部门合作促进青少年友好服务提供和利用的行动方案》1.5 a后观察干预效果.调查对象为12 ~24岁未婚校内、外青少年,干预前分别为1 104,1 149名,干预后分别为983,962名.采用x2检验比较干预地区和对照地区干预前后的差异.结果 干预后干预地区青少年在遇到生殖健康问题时就医频率、在当地妇幼保健院就诊的比例及对服务的满意度较干预前均显著增加,分别由19.2%(男)和25.8%(女)增至41.6%(男)和56.6%(女),32.2%增至68.1%,49.2%(县医院)和64.4%(县妇幼保健院)增至73.6%(县医院)和88.0%(县妇幼保健院),并且均高于对照地区.干预地区干预后青少年友好服务的数量增加了3倍,由1 525人次增至6 816人次;而对照地区仅由140人次增至340人次.干预地区青少年遇到生殖健康问题时常见的5个未就医原因是“不认为是个问题”(45.6%)、“害羞,担心遇到熟人”(17.9%)、“不需要看医生”(15.2%)、“不知道哪个医院更好”(14.1%)“没有时间”(13.4%),比例和顺位在干预后未呈现统计学意义的改变.结论 在我国现有卫生服务体系中所实施的行动方案对于促进青少年友好服务的利用是必要可行、有效的,可为政策制定者提供相关参考.

    作者:冯宁;金曦;杨琦;汪金鹏;罗荣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北京市2009-2013年中小学校课桌椅卫生状况

    目的 了解北京市学校课桌椅卫生状况,保护学生视力和生长发育.方法 对北京市教委注册的所有1 700余所中小学校按照相关国家卫生标准对课桌椅卫生状况开展卫生学监测.结果 教室课桌、课椅分配符合率分别从2009年的34.0%和37.4%上升到2013年的68.5%和66.7%,5a来分别提高了101.5%和78.3%.教室课桌和课椅分配符合率存在地区差异,城区的课桌和课椅教室分配符合率(79.6%,76.6%)明显高于郊区(46.8%,47.3%),分别高出32.8和29.3百分点.结论 2009-2013年北京市中小学校课桌椅卫生状况明显改善,但仍需进一步加强培训和指导.

    作者:吕若然;滕立新;孙颖;王观;赵海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安阳市2008-2013年学生法定传染病流行特征分析

    学校是学生聚集学习和生活的场所,在校学生是传染病的高发人群.随着近年来政府对学校公共卫生的日益重视,学校的传染病防控工作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为掌握河南省安阳市学生传染病的流行动态和发病特点,以便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达到保护学生身体健康的目的.现对2008-2013年安阳市学生法定传染病疫情做全面分析如下.

    作者:孟巧玲;韩俊锋;包红红;张柱庆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辽宁省大中专学生艾滋病知识行为及血清学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辽宁省青年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行为状况,为制定该人群的艾滋病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辽宁省本溪、丹东和辽阳市分层整群抽取的2411名青年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血清学检测工作,采用EpiData3.1进行数据录入,用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 411名调查对象中,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80.3%(1 937/2 411),男生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84.1%)高于女生(7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9.9,P<0.05).有133人曾发生过性行为,占5.5%;男生性行为发生率(9.4%)高于女生(0.8%)(x2=84.5,P<0.05);第一次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仅为41.4%(55/133).近1 a有3.4%(83/2411)的学生曾做过艾滋病病毒检测;本次调查未检出HIV抗体阳性,但梅毒抗体阳性检出率为0.2%(4/2 411).结论 辽宁省青年学生已掌握一些艾滋病相关知识,但缺乏自我保健和防范艾滋病的意识和技能,部分学生有不安全性行为,存在感染HIV的风险.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仍然是预防控制艾滋病在该类人群中传播的主要有效手段.

    作者:杨桂玲;姚文清;姜凤霞;吴明;孙笠翔;王莉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基于社会生态学理论的反校园欺负综合干预策略研究

    近20多年来,欧美国家掀起了对校园欺负的研究热潮,从心理学逐渐拓展到教育学、社会学乃至公共卫生等诸多学术领域,研究的问题不断广泛和深入,涉及的研究对象不仅仅是欺负者、受欺负者,更是包括各种类型的旁观者和成年监护入.有学者对近二三十年的研究文献进行综述后发现,全球范围内校园欺负行为的报告率发生了小幅度下降,主要归因于各种反校园欺负干预的实施[1-2];但也说明校园欺负行为正逐渐得到社会和家长的重视,也有可能是传统的肢体、语言欺负形式转向电子媒介的网络欺负等更隐蔽性的欺负形式.

    作者:史慧静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兰州市1778例伤害住院儿童直接经济负担分析

    目的 探讨0~14岁伤害住院儿童的直接经济负担,为降低儿童伤害的疾病负担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1994-2008年兰州市2所综合医院0~14岁伤害住院儿童的病历,进行疾病直接经济负担的描述.结果 伤害住院儿童的人均住院费、日均住院费与年份均呈正相关(rs值分别为0.95,0.98,P值均<0.05),平均增长速度分别为10.75%,15.55%;平均住院日与年份呈负相关(rs=-0.77,P<0.01),平均下降速度为4.16%;在各单项费用中药费所占比例高,达31.81%;手术费平均增长速度快,为6.64%.结论 儿童伤害给家庭社会造成的直接经济负担日益严重,药费比重高、手术费增长快是儿童伤害住院费用的核心影响因素.

    作者:杨轶男;胡晓斌;白亚娜;赵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浙江省儿童青少年单纯性肥胖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浙江省儿童青少年单纯性肥胖的影响因素,为探索适合的综合干预模式和实施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调查方法,对浙江省6个市县24所学校8 794名中小学生的体质量指数(BMI)、饮食习惯和膳食结构、身体活动与体育锻炼、睡眠质量情况以及性格等进行调查.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对学生超重或肥胖产生正效应的影响因素有父亲超重或肥胖(OR=1.64)、母亲超重或肥胖(OR=1.73);饮食方式肉素各半或素食为主(OR=0.88)、放学后静坐时间短(OR=0.87)可能为保护因素.结论 儿童青少年肥胖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扩展学生的营养知识、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运动,增强肥胖儿童青少年改善和保护自己健康的能力和信心是进一步遏制儿童青少年单纯性肥胖发生的关键措施.

    作者:顾昉;章荣华;李丹;孟佳;胡海峰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天津高校医学生健康危险行为调查

    目的 了解天津高校医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改善医学生的健康水平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天津4所医学类高校的3 216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天津高校医学生吸烟、饮酒、过量饮酒和药物滥用报告率分别为14.58%,52.18%,30.91%和2.18%;男生吸烟人数占25.3%,女生占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287.63,P<0.01);男生饮酒占71.4%,女生为33.5%,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x2=462.19,P<0.01);网络成瘾、登陆色情网站、阅读色情书籍和观看色情录像报告率分别为3.89%,33.96%,33.27%和44.31%;经常参加、偶尔参加、从不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分别占总人数的41.51%,56.81%和1.93%;天津高校医学生中有11.44%有过性行为.结论 天津高校医学生的健康危险行为值得关注.应采取多方面行为干预措施,预防和控制医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的发生.

    作者:李宇树;张剑峰;祖母拉提·阿布都热依木;李京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绵阳市12和15岁学生口腔健康教育效果分析

    目的 了解绵阳市12岁和15岁学生口腔保健知识、态度、行为在口腔卫生服务模式研究前后的差异,为探讨相应地区中小学的口腔健康教育有效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在绵阳市涪城区、游仙区、江油区各抽取1所小学五年级和1所初中二年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经过2a的干预,干预后比较学生知识、态度、行为和卫生服务利用方面的调查结果.结果 项目实施后,听说过含氟牙膏、认为含氟牙膏有好处、细菌是引起牙龈发炎的原因之一、清洁牙齿可以预防龋齿、定期检查牙齿很重要等知晓率有所提高,分别达到了38.2%,61.9%,80.6%,68.1%,9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24.396,91.013,44.638,62.143,335.617,P值均<0.05);含氟牙膏使用率提高,达到了3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牙龈出血时请医生治疗、牙龈出血时用清水漱口等选择率有所提高,分别达到了11.8%,62.9%,牙龈出血时不采取任何措施、牙疼时自己忍着等选择率有所下降,降低后分别为10.5%,4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5.352,30.989,53.125,1.881,28.548,P值均<0.05).结论 口腔健康教育使学生的口腔健康知识、态度、行为以及卫生服务利用水平明显改善.

    作者:刘凡;李莉;蒋莹;常春;王燕玲;郭洪菊;王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广州市海珠区托幼机构手足口病疫情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托幼机构手足口病疫情的危险因素,为完善托幼机构手足口病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广州市海珠区2013年4-7月发生手足口病疫情的30个托幼机构,在每个托幼机构选取发生聚集性病例疫情、散发病例疫情和无病例3种情况的班级各1个共90个班级,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研究相关因素与手足口病疫情的关系.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聚集性病例疫情、散发病例疫情和无病例3种情况的班级间教室温度、教室通风面积、教室窗地比、玩具表面细菌菌落数、老师手足口病知识得分、规范洗手率和午检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72,3.87,4.02,8.55,4.08,4.20,7.42,P值均<0.05);线性回归结果显示,教室通风面积(B=-0.319)和午检率(B=-0.233)为手足口病疫情发生的保护因素,而玩具表面细菌菌落数较多(B=-0.319,P<0.05)为手足口病疫情发生的危险因素(P值均<0.05).结论 加强教室通风、提高教师防控能力和做好玩具消毒对预防手足口病疫情发生有积极作用.

    作者:杨波;甘标;刘青连;柯昌文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中国学校卫生政策体系建设

    学校卫生的发展起源于18世纪的欧洲.我国学校卫生工作始于20世纪初,当时的国民政府教育部和卫生部于1929年2月联合成立了学校卫生委员会,同年颁布的《学生健康检查规则》是我国早的学校卫生政策法规性文件之一,1935年又制定了《城市小学学校卫生沙眼方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1年8月6日政务院发布《关于改善各级学校学生健康状况的决定》,就学生体检、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等做出规定,并对学校卫生管理机构设置、学校医务人员编配及职责做出了具体规定,为中国学校卫生工作奠定了基础.

    作者:马军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丽水市农村中小学生自备菜卫生状况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学校食堂的改善,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自备菜的比例逐年下降,然而,还有一部分学生因种种原因仍然选择食用自备菜.2012年5月笔者对丽水市127所中小学的调查表明,127所中小学校共有学生总数30 553人,带自备菜的住校生有11 351人,占学生总数的37.15%.自备菜由于食用时间长,且没有冷藏或加热,容易造成微生物的滋生,从而产生食品安全问题.为了解浙江省丽水市农村住校学生自备一周的菜肴存在的安全隐患,为各有关部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丽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丽水市农村中小学学生自备菜进行了监测与调查.

    作者:杜世平;宋瑞强;韩承宏;雷永良;梅建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