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学五年级学生阅读行为与近视的关联性分析

汪育文;卓佐跑;杨仙玲;保金华

关键词:学生, 近视, 行为研究, 屈光, 眼
摘要:目的 比较正视和近视学龄儿童阅读行为的特征和差异,为探索阅读行为与近视发生的关联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某小学五年级的正视和近视学龄儿童各35名参加研究,分别对受试者进行眼健康检查以及阅读行为相关参数的测量.结果 近视儿童的阅读距离为(25.5±5.3)cm,正视儿童为(28.7±6.0)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6,P<0.05).近视儿童的相对阅读距离比正视儿童更近(t=-2.56,P<0.05).近视儿童相比正视儿童的头位角更大,分别为(29.9±12.1)°,(26.1±1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视儿童的眼位角为(24.1±9.3)°,小于正视儿童的(28.3±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5,P>0.05).结论 学龄儿童的阅读距离普遍很近.近视儿童的阅读距离更近,头位角更大.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地区学生缺勤情况分析

    目的 分析我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地区学生缺勤状况,为我国农村学生营养改善及相关政策的实施提基础数据.方法 从我国699个“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监测县中,按照学校食堂供餐、企业(单位)供餐和混合供餐等3种供餐模式,每县各随机抽取20% ~ 30%的小学和初中作为监测学校,在3-6月和9-12月,以“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学生出勤表上报各监测学校每个学习日学生出勤和缺勤人数,以“人日”为单位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共调查小学及初中13 970所,监测学校学生缺勤率为27.1‰,其中事假和病假缺勤率分别为13.7‰,12.9‰.初中生缺勤率(38.0‰)高于小学生(21.8‰),县城学校学生(31.9‰)高于农村(25.9‰)和乡镇学校学生(27.4‰),食堂供餐学校学生(30.7‰)高于企业供餐(24.3‰)及混合供餐学校学生(25.1‰),在校生≤100人的学校(28.4‰)和>500人的学校学生缺勤率(29.6‰)高于100~500人学校学生缺勤率(22.6‰)(x2值分别为3 989 987,2.776× 107,2 505 572,P值均<0.01);6月学生事假缺勤率(20.2‰)及12月学生病假缺勤率(16.2‰)高于其他月份(x2值分别为9.7× 108,9.711×107,P值均<0.01).结论 “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地区学生事假缺勤率与病假缺勤率相当,不同学段、供餐模式及学校地理位置的学生缺勤率有所不同.

    作者:徐海泉;李荔;甘倩;张帆;潘慧;张倩;胡小琪;马冠生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上海市长宁区初中生体育运动伤害危险因素分析

    随着社会对青少年体质水平重视程度的提高,各校对体育课设置频次及体育强度都有所提升,学生在校外自主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也日益增多,体育运动伤害发生频率随之增加[1-3].另外,学生在体育运动时自我保护意识较薄弱,预防和应对突发伤害的知识贫乏,对伤害的发生没有前瞻性和危机感[4].运动伤害一旦发生,不仅对身体造成损伤耽误学业,也给家庭及学校带来压力[5].为此,笔者在上海市长宁区随机选择2所中学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旨在了解学生对于运动伤害的知晓程度及导致运动伤害的个性行为危险因素,分析其中的可控环节,探讨合适的干预方法,为后期有针对性地开展干预活动,减轻伤害给学生、家庭及学校造成的精神及经济负担提供参考.

    作者:鲁嘉妮;徐建兴;吴金贵;周月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儿童青少年饮食行为模式与超重肥胖的关系

    目的 探讨儿童青少年饮食行为模式与超重肥胖的关系,为制定营养教育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中国7省市28 612名儿童青少年进行体格检查和问卷调查,采用7d饮食行为回顾法收集饮食行为资料.结果 共确定4种饮食行为模式:模式1贡献率为16.58%,与油炸食品、高能量零食、西式快餐、含糖软饮料、在外就餐有关;模式2贡献率为13.02%,与蔬菜、水果、肉或肉制品有关;模式3贡献率为15.58%与早餐、奶有关;模式4贡献率为9.50%,与饭碗大小、吃饭速度有关.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模式1(OR=1.146,95% CI=1.058~1.242)和模式4(OR=1.848,95% CI=1.699 ~2.010)是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模式3是超重肥胖的保护因素(OR=0.734,95%CI=0.676 ~ 0.798).结论 儿童青少年饮食行为模式与超重肥胖存在一定关联,应加强营养教育,确保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

    作者:孟祥坤;邹志勇;尚晓瑞;周佳;马蕊;马军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某高校大学生自我用药现状及需求分析

    目的 了解某高校大学生对常见疾病的自我用药现状,为指导大学生正确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长春理工大学2 436名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40.02%的学生咨询并依据药店人员推荐用药,其中男生、高年级、理工科学生表现突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9.209,61.919,41.912,P值均<0.05).20.00%的学生咨询父母凭父母以往经验购药,只有30.00%的学生凭医生开具的处方购药.大学生自我用药服务需求依次为有针对性开展用药健康教育(97.29%)、推荐物美价廉的非处方药(95.48%)、定期开展用药知识讲座(90.35%)、开展用药咨询(89.04%)、校医院应提供用药常识(88.05%)、开展合理用药宣传活动(82.27%).结论 大学生在患病早期自我药疗行为较普遍.应关注大学生自我药疗情况,采取有效用药健康教育措施,提高大学生自我药疗的知识和技能.

    作者:郑雨欢;毛亚杰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地区学生饮料消费状况

    目的 分析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以下简称“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地区学生饮料消费状况,为引导学生合理消费饮料和促进学生营养改善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从实施“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50个重点监测县中,按照学校食堂供餐、企业(单位)供餐和混合供餐等3种供餐模式,各随机抽取2所小学和初中,从小学三年级以上及初中每个年级各随机抽取1~2个班,采用“学生调查表”收集所调查29 317名学生的饮料消费种类、频率等.结果 小学生、初中生选择饮料种类前3位依次为碳酸饮料(42.9%)、含乳饮料(36.7%)、茶饮料(36.0%).48.9%的学生每天喝1杯以上的饮料,小学生和初中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每天喝1杯及以上饮料的比例在学校食堂供餐(51.1%)和混合供餐的学生(51.7%)中高于企业供餐学生(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41.2,P<0.01);寄宿生每天喝1杯及以上饮料的比例(48.2%)低于非寄宿生(5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9,P<0.01).结论 贫困地区学生的饮料消费普遍.应加强对学生的营养健康宣传教育,引导学生合理消费饮料.

    作者:李荔;唐振闯;陶龙翔;张倩;潘慧;甘倩;胡小琪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芬兰某市青春期女童血清C-反应蛋白体脂总量变化趋势及相关性

    目的 观察青春期前(即生长突增前期)至成年早期女童体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和体脂总量的变化情况,探讨两者是否具有循轨特征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396名芬兰于韦斯屈莱市及周边的9~13岁健康女孩进行为期7a追踪研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女孩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采用双能X-线吸收仪检测其体脂含量.利用MLwin软件分别对女孩体内C-反应蛋白水平和体脂总量的总体变化趋势进行拟合.结果 青春期女孩体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和体脂总量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C-反应蛋白水平随年龄增长依次为5.2,5.3,5.5,6.1 ng/mL,体脂总量随年龄增长依次为10.1,13.7,15.4,19.4 kg),且具有循轨特征,二者之间存在正相关(R2 =0.210,P<0.01).结论 在儿童期体脂含量较高的人,其成年后患代谢性相关疾病的风险可能较高.

    作者:温鑫菲;王人卫;冯国双;刘阳;程蜀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合肥市大学生饮酒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合肥市大学生饮酒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合肥市8所高校学生共3 000名,使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以不记名方式进行问卷调查,运用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因素.结果 共有效调查人数2 849人,大学生饮酒率为80.2%,其中男生为92.3%,女生为68.8%.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0.235,95% CI=0.185~0.298)、少数民族(OR=0.424,95%CI=0.229 ~0.787)、认为饮酒不是大学生活一部分(OR=0.352,95% CI=0.243 ~0.510),不吸烟(OR=0.513,95%CI=0.282~0.933)、父亲不饮酒(OR =0.500,95% CI=0.407~0.614)的大学生倾向于不饮酒,月平均生活费越高(OR=1.177,95% CI=1.022~1.355)、学校管理松或不管的大学生(OR=1.874,95% CI=1.603 ~2.192)更倾向于饮酒.结论 合肥市大学生饮酒行为较为普遍,且多种因素影响大学生饮酒行为.学校、家庭应联合对其进行积极干预,减少大学生饮酒行为.

    作者:王程成;仝菲;李修德;李享;徐少聪;高国朋;张秀军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广东省2012年中小学生医院伤害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掌握广东省中小学生伤害的流行特征,为指导中小学校开展学生伤害预防与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在广东省7个市县抽取19家医院作为哨点医院,研究对象为2012年1月1日-12月31日因伤害首次到哨点监测医院就诊的6~18岁中小学生.结果 2012年广东省中小学生发生伤害患者共计17 923例,男女性别比为2.36∶1.伤害发生的原因前5位依次为跌倒/坠落(8 951例)、动物伤(3 144例)、道路交通伤害(2 294例)、钝器伤(1 546例)、刀/锐器伤(1 287例),分别占总伤害的49.94%,17.54%,12.80%,8.63%,7.18%.伤害发生地点前3位依次为家中(5 398例)、学校与公共场所(5 083例)、公路/街道(3 556例),分别占总伤害构成的30.12%,28.36%,19.84%.前3位伤害发生时活动依次为休闲活动(68.17%)、体育活动(11.50%)、驾乘交通工具(10.23%).伤害以非故意(96.12%)为主.伤害部位以上肢为主,占34.50%;87.21%的伤害患者为轻度损伤;90%以上的伤害病例就诊后回家.5月、7-10月伤害发生较多,占全年的37.88%.每天发生伤害患者数以16:00-20:00较多,占43.30%.结论 广东省学生伤害不容忽视,重点应放在跌倒/坠落和动物伤的预防与控制.

    作者:梁大艳;徐浩锋;孟瑞琳;夏亮;许燕君;许晓君;宋秀玲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某独立学院大学生医疗保险满意度调查

    目的 探讨独立学院学生对医保的满意度,为更好地开展独立学院大学生医保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自编的“大学生医疗保障满意度调查问卷”对404名某独立学院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用SPSS 19.0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独立学院学生参加医疗保险的学生占83.4%,对各测项的满意度均介于3~3.75之间,属于基本满意的水平;通过因子分析,提取影响大学生医保的2个主要因子是门诊首诊医疗机构服务的评价因子(贡献率为35.834%)和大学生医保具体支付政策评价因子(贡献率为30.594%).结论 独立学院学生对大学生医保基本满意.医疗保障部门应从实际工作出发,不断完善各项政策,提高大学生的医疗保险参保率和满意度.

    作者:史琼;吴恒心;余志科;刘斐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安阳市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防制现状

    目的 了解安阳市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防制管理现状,发现薄弱环节,提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传染病防制策略的依据.方法 采用多级分层抽样方法抽取安阳市4个区和2个县的112所机构,对被调查单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传染病报告制度建立率为82.14%,晨检制度长期执行率为46.63%,因病缺勤登记制度长期执行率为50.00%,学生定期体检制度建立率为79.46%.接种证查验执行率为82.14%,按规定卫生室设置率为36.17%.结论 当前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防制多环节存在不足.有关部门应高度重视,进一步健全传染病预案体系建设,强化传染病执法力度,加强建立传染病联防联控机制.

    作者:韩俊锋;孟巧玲;包红红;张栓虎;梁玉清;于杰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我国青少年健康素养基于性别差异的Meta分析

    目的 系统评价性别与我国青少年健康素养的关系,为提高我国青少年健康素养提供科学的循证依据.方法 利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检索词为主题/篇名/关键词/摘要(初中生/学生/高中生/大学生/青少年/新生)and健康素养.应用Meta Analyst Beta 3.13软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检索时间至系统更新到2014年6月.结果 共纳入11篇文献,总体健康素养应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其效应值为OR=0.920,95% CI=0.843 ~1.004.在基本技能方面、科学健康观方面男生要优于女生,效应值分别为OR=0.875,95% CI=0.776~0.987;OR=0.539,95% CI=0.471~0.617.而在健康方式与行为、基本知识和理念及传染病预防、慢性病预防、基本医疗及安全与急救方面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针对不同性别青少年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高青少年健康素养.

    作者:程丽楠;崔文香;刘佳鸿;金英花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发育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及评价

    资料显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中小学生各种心理问题发生率均在10%以上,其中我国中小学生各种心理问题发病率为2.3%~19.5%[1].如果儿童青少年的心理行为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持续时间过长,不仅会影响当前的学习和生长发育,甚至会导致成年期的社会适应不良及心理缺陷.心理发育主要是指心理活动从不成熟到成熟,及其行为通过环境适应不断得到改造并日趋完善的复杂过程[2].儿童青少年心理发育主要包括两个重要部分:一是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二是社会性发展过程,包括兴趣、动机、情感、价值观、自我意识、能力、人格[3].也有研究者认为认知、情绪情感和社会化发展是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核心内容[4].

    作者:李小芳;卞晨阳;陈艳琳;黄娟;马玉巧;余毅震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安徽省大学生体育锻炼与情绪和睡眠状况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研究体育锻炼与大学生的情绪和睡眠状态的相关,为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抽取安徽省3所高校556名在校本科生,采用自编体育锻炼调查问卷调查体育锻炼情况,采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分别调查被试睡眠状况、心身健康和情绪状况.结果 在平时学习的时间花费上,锻炼组与非锻炼组分别为(4.16±2.70),(3.66±2.56)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锻炼组抑郁自评量表得分明显低于非锻炼组,主观睡眠质量和睡眠潜伏期分量表明显低于非锻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睡眠在体育锻炼对情绪状态的预测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结论 体育锻炼越积极的大学生情绪和睡眠状况越好.体育锻炼干预可通过影响睡眠对情绪产生积极的影响.

    作者:陈凯华;伍晓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某高校大一学生骨密度增长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大学生骨密度变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促进大学生骨健康的有效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118名沈阳医学院大一学生进行左足跟骨超声密度测定、体格测量、体成分测量、7d膳食调查(食物频率法)和体力活动情况调查.结果 超声骨强度指数年增长率,男生为3.83%,女生为5.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06,P=0.318).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对大学生超声骨强度指数年增长率有正性影响作用的因素由大到小依次是瘦体重年变化率(β=0.24)、步行能量消耗年变化率(β=0.199)和每天食用奶类及其制品(β=0.177)(P值均<0.05).结论 低年级大学生尚处于骨量增长期,增加奶类及其制品摄入量和步行运动,提高机体瘦体重能够促进骨量增加.

    作者:李玉秋;刘红玉;李粉;张爱爱;周波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深圳市高一学生身体活动现状及其对视力的影响

    目的 了解深圳市中学生身体活动及近视情况,为探索身体活动对视力的影响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对方便确定的深圳市5所高中,整群抽取全部高一学生,共3 952名,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调查学生的基本情况、视力状况、近1周内身体活动情况、在晴天通常接触太阳光时间等信息.结果 学生近视患病率为74.87%.大多数学生在每次体育课中真正进行体育锻炼或做运动的时间为10~ 30 min,近7d进行大强度体育活动、中等强度体育活动的天数均为1~2d,参加体力活动至少1h的天数也为1~2 d.周一至周五学生晴天每天平均接触太阳光时间为2h,周末为3h.视力正常学生身体活动情况优于近视学生(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多参与中等强度体育活动(B=-0.043,OR=0.958,P=0.011)、多接触太阳光(B=-0.120,OR=0.887,P=0.003)为视力保护因素.结论 深圳市中学生视力状况不容乐观,身体活动不足.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增加接触太阳光时间,将有助于改善青少年视力状况.

    作者:谌丁艳;罗青山;吴宇;王赟;熊华威;周丽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地区学生营养知识状况

    目的 了解我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以下简称“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地区学生营养知识知晓状况,为我国农村学生营养改善及相关政策的实施提供数据参考.方法 选取实施“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50个重点监测县,每县按照学校食堂供餐、企业(单位)供餐和混合供餐等3种供餐模式,每种模式各随机抽取2所小学和初中学校,从小学三年级以上及初中每个年级中各随机抽取1~2个班.达到每个年级40人左右,男、女生基本各半,共29 317名.采用自填“学生调查表”,收集学生基本信息和营养知识相关信息.结果 学生营养知识平均(3.6±1.7)分,初中生(3.9±1.7)高于小学生(3.3±1.7))(t值分别为-4.69,-29.37,P值均<0.01),乡镇学校学生(3.6±1.7)及县城学校学生(3.6±1.6)高于农村学校学生(3.3±1.7)(t=48.57,P值均<0.01).各知识点知晓率为21.5%~51.4%.以对健康的理解(59.5%)和维生素和矿物质食物来源(59.5%)的知晓率较高,对促进长个子的营养素知晓率低(21.5%),初中生知晓率要高于小学生.学生营养知识来源途径以课本(56.7%)和校园宣传或课堂教学(54.9%)为主.结论 “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地区学生营养知识水平较低,营养知识来源途径仍以学校传播为主.应积极利用校园资源开展营养健康教育,提高学生营养知识水平.

    作者:徐海泉;张倩;甘倩;李荔;张帆;潘慧;胡小琪;马冠生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南京市大学生性行为影响因素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目的 构建大学生性行为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为开展大学生生殖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南京市5所高校3 183名大学生进行性行为影响因素的自填式匿名阅卷调查,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大学生性行为发生率为10.7%,其中男生为14.7%,女生为7.0%.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大学生性行为影响因素的效应大小存在性别差异,安全性行为意向(β值分别为0.426,0.323)和性态度(β值分别为0.272,0.181)是男女生性行为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男、女生性知识对性态度和性行为均有影响.应采取系统、科学的生殖健康教育,降低大学生发生性行为的风险.

    作者:刘志浩;李小宁;卫平民;黄明豪;杨国平;王湘苏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广西汉族儿童青少年血压变化趋势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1985-2010年25 a间广西汉族儿童青少年血压变化趋势,为探索从儿童青少年时期预防和控制成人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1985-2010年广西6次学生体质调研中7~18岁汉族儿童青少年血压、身高、体重等结果进行趋势和相关性分析.结果 25 a间,广西汉族城乡男女生收缩压均呈下降趋势(F值为5.418 ~430.680,P值均<0.01),平均减少4.0 mmHg;舒张压均呈上升趋势(F值为18.651 ~ 75.257,P值均<0.01),平均增加10.7 mmHg,幅度大于收缩压;总体脉压呈下降趋势(F=3 640.650,P<0.01),平均减少13.8 mmHg;2005和2010年收缩压、舒张压、脉压与身高、体重、体质指数均呈正相关(P值均<0.01).结论 广西汉族儿童青少年的心脏功能下降形势严峻.应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提高身体活动水平,从儿童期预防高血压等心脑血管慢性疾病的发生.

    作者:刘玄华;阮青;陈兴乐;刘慧慧;唐振柱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天津市2011-2013年大学新生血压水平及其与BMI的关系

    目的 探讨天津市大学新生血压水平现状及其与BMI分布的关系,为制定大学生控制体重和预防高血压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对2011-2013年天津市9所大学共50 503名19~22岁入学新生的血压和身高、体重进行测定,并对高血压、高血压前期现状和BMI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2年和2013年入学新生高血压检出率分别比2011年增长0.9和0.8百分点(x2值分别为22.739,18.315,P值均<0.01);2012年和2013年正常血压高值检出率分别比2011年增长5.0和4.5百分点(x2值分别为98.825,84.983,P值均<0.01).男生高血压和正常血压高值总检出率均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850.961,4 465.881,P值均<0.01).男、女生高血压与正常血压高值的检出率表现出随BMI增长而上升的趋势,低体重组、正常组、超重组和肥胖组男生的高血压检出率分别为1.9%,3.1%,7.2%和20.9%(x2=1 134.466,P<0.01),女生的高血压检出率分别为0.3%,0.5%,2.3%和8.9%(x2 =808.956,P<0.01).结论 大学新生的BMI增高与血压偏高密切相关,可通过控制大学生的体质量指数来降低患高血压的危险性.

    作者:习倩倩;韩钰;戴炜;苏媛媛;邓艳梅;张欣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青海省藏区寄宿中小学生营养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目的 了解在青海省藏区寄宿制学校中小学生中开展营养教育的效果,为加强藏区寄宿制学生营养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青海省2个藏族自治县4所寄宿制学校的2 532名中小学生营养知识和营养行为相关问题进行基线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针对学生营养知识和行为存在的问题制作宣传和培训资料,并开展相应健康教育活动.健康教育活动后,采取相同问卷对基线调查学校学生1 766名进行终末调查.结果 项目活动前后,藏区寄宿制学校中小学生的营养健康知识总体知晓率从38.20%提高到86.23%(x2 =985.58,P<0.01),健康饮食行为总体形成率从45.48%提高到71.43%(x2 =284.85,P<0.01);大部分营养知识知晓率和饮食行为形成率较基线调查分别提高40和30百分点.项目活动后初中生营养知识知晓率和健康饮食行为形成率均高于小学生.结论 营养健康教育是提高寄宿制学校中小学生营养知识知晓率和行为形成率的有效方式.管理部门和学校应加强中小学生日常营养健康教育工作.

    作者:赵宏;李斌;刘燕;肖然 刊期: 2015年第05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