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泉;张倩;甘倩;李荔;张帆;潘慧;胡小琪;马冠生
目的 了解太原市中小学生1995-2010年体格发育变化规律及发展趋势,为科学制定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发展规划和决策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太原市1995-2010年学生体质调研数据,对7~18岁中小学生身高、体重发育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15 a来,太原市中小学生城男、乡男、城女、乡女的身高和体重平均增长值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分别为3.49 cm和6.4 kg,4.45 cm和5.0 kg,2.28 cm和3.2 kg,2.51 cm和3.6 kg;乡村男女学生身高平均增幅和增长速度大于城市男女生,身高的城乡差异逐渐缩小;体质量指数(BMI)高百分位数逐年增加,2010年与1995年比较,第90百分位数(P90)增长了1.93 kg/m2,第95百分位数(P95)增长了2.65 kg/m2,第97百分位数(P97)增长了3.01 kg/m2,城市学生BMI高百分位数大于乡村,男生大于女生;女生身高大发育年龄及男女生性发育提前,城市学生成年身高增长不明显.结论 太原市学生生长发育长期趋势仍在继续,性发育的提前、改善青春期的营养和青少儿的肥胖将成为今后学校卫生工作关注的重点.
作者:朱文华;王晓斌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在青海省藏区寄宿制学校中小学生中开展营养教育的效果,为加强藏区寄宿制学生营养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青海省2个藏族自治县4所寄宿制学校的2 532名中小学生营养知识和营养行为相关问题进行基线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针对学生营养知识和行为存在的问题制作宣传和培训资料,并开展相应健康教育活动.健康教育活动后,采取相同问卷对基线调查学校学生1 766名进行终末调查.结果 项目活动前后,藏区寄宿制学校中小学生的营养健康知识总体知晓率从38.20%提高到86.23%(x2 =985.58,P<0.01),健康饮食行为总体形成率从45.48%提高到71.43%(x2 =284.85,P<0.01);大部分营养知识知晓率和饮食行为形成率较基线调查分别提高40和30百分点.项目活动后初中生营养知识知晓率和健康饮食行为形成率均高于小学生.结论 营养健康教育是提高寄宿制学校中小学生营养知识知晓率和行为形成率的有效方式.管理部门和学校应加强中小学生日常营养健康教育工作.
作者:赵宏;李斌;刘燕;肖然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体育锻炼与大学生的情绪和睡眠状态的相关,为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抽取安徽省3所高校556名在校本科生,采用自编体育锻炼调查问卷调查体育锻炼情况,采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分别调查被试睡眠状况、心身健康和情绪状况.结果 在平时学习的时间花费上,锻炼组与非锻炼组分别为(4.16±2.70),(3.66±2.56)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锻炼组抑郁自评量表得分明显低于非锻炼组,主观睡眠质量和睡眠潜伏期分量表明显低于非锻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睡眠在体育锻炼对情绪状态的预测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结论 体育锻炼越积极的大学生情绪和睡眠状况越好.体育锻炼干预可通过影响睡眠对情绪产生积极的影响.
作者:陈凯华;伍晓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郑州高校大学生的健康素养状况及健康教育需求,为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健康素养水平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郑州高校1 042名学生,采用“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修订后终确定的问卷进行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郑州高校有24.86%(259/1042)的大学生具备健康素养知识,大学生科学健康观知晓率为64.68%(674/1 042);慢性病预防的知晓率为9.12% (95/1 042),安全与急救的知晓率为47.89% (499/1 042),基本医疗的知晓率为26.68%(278/1042).科学健康观与基本医疗男、女生间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9.81,12.21,P值均<0.05);一、二年级学生的5类健康问题知晓率均高于三、四年级学生,其中科学健康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39,P<0.05);医学类大学生的健康问题知晓率高于文理科学生(x2值分别为42.24,40.85,19.22,52.59,40.95,P值均<0.01);生源地、所学专业和是否选修课是影响郑州高校大学生健康素养总体水平的因素(P值均<0.05).结论 郑州高校大学生具备健康素养的比例较高.应继续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健康素养教育,特别是注重对大学生进行慢性非传染疾病方面的知识培养.
作者:孙凌云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构建大学生性行为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为开展大学生生殖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南京市5所高校3 183名大学生进行性行为影响因素的自填式匿名阅卷调查,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大学生性行为发生率为10.7%,其中男生为14.7%,女生为7.0%.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大学生性行为影响因素的效应大小存在性别差异,安全性行为意向(β值分别为0.426,0.323)和性态度(β值分别为0.272,0.181)是男女生性行为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男、女生性知识对性态度和性行为均有影响.应采取系统、科学的生殖健康教育,降低大学生发生性行为的风险.
作者:刘志浩;李小宁;卫平民;黄明豪;杨国平;王湘苏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应用德尔菲法构建健康学校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为采用有效手段推动健康学校建设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头脑风暴法和专题讨论,形成指标体系框架;通过2轮专家咨询、层次分析法计算评估体系中各级指标权重,确定健康学校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结果 15名专家参与德尔菲咨询,2轮均收回15份有效资料.专家权威系数为0.825,2轮指标的变异系数均<0.30;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的专家协调系数分别为0.540和0.597,专家协调系数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初步确定的健康学校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由4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和35个三级指标组成.结论 初步建立较完备的健康学校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结构稳定,专家意见比较协调,涵盖健康学校建设的主要因素.
作者:朱嫒嫒;曹承建;李金涛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宝安区小学生伤害流行状况及影响因素,评价伤害干预措施的效果,为制定小学生伤害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宝安区20所小学5 834名学生进行伤害现况调查,其中抽取8所小学学生进行健康教育、行为干预和生活技能干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伤害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宝安区小学生伤害发生率为25.00%,伤害类型主要是摔伤、扭伤和撞伤,分别占39.20%,14.37%,12.08%.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年级、男生、不良健康行为、校外游荡、父母离婚等是伤害行为的危险因素(P值均<0.05).健康教育、行为干预和生活技能干预分别使伤害发生率降低了4.51,4.67,7.80百分点.结论 宝安区小学生伤害问题发生普遍,建立以健康教育为基础,行为干预和生活技能干预为强化的干预模式能够有效减少小学生伤害的发生.
作者:孙群露;高飞;刘晓峰;刘俊;邱燚;张容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正视和近视学龄儿童阅读行为的特征和差异,为探索阅读行为与近视发生的关联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某小学五年级的正视和近视学龄儿童各35名参加研究,分别对受试者进行眼健康检查以及阅读行为相关参数的测量.结果 近视儿童的阅读距离为(25.5±5.3)cm,正视儿童为(28.7±6.0)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6,P<0.05).近视儿童的相对阅读距离比正视儿童更近(t=-2.56,P<0.05).近视儿童相比正视儿童的头位角更大,分别为(29.9±12.1)°,(26.1±1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视儿童的眼位角为(24.1±9.3)°,小于正视儿童的(28.3±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5,P>0.05).结论 学龄儿童的阅读距离普遍很近.近视儿童的阅读距离更近,头位角更大.
作者:汪育文;卓佐跑;杨仙玲;保金华 刊期: 2015年第05期
负面评价恐惧也叫惧怕否定评价,是指对他人的评价担忧,为别人的否定评价感到苦恼,以及预期自己会遭到他人的否定评价[1].随着小学生逐渐习惯学校的环境,同伴关系在其心理卫生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其中的负面评价恐惧又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国外Hartmann等[2]在以美国小学生为样本的研究中认为,在促进儿童进行更积极的生活方式时应该重点考虑高的负面评价恐惧(FNE)以及不断增长的体质量指数(BMI),而对儿童负面评价恐惧的干预有助于制止饮食失调的恶性发展[3].较高的负面评价恐惧能够导致青少年较高的冲动购买行为[4],中介怀疑行动对社交回避的影响[5].提示应尽早对小学生的负面评价恐惧获得水平进行确定并找到影响因素.
作者:郑洪冰;梁腾飞 刊期: 2015年第05期
少年富则国家富,少年强则国家强.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营养状况不仅会直接影响自身的生长发育、防病抗病能力和智力与心理的正常发展,关系个人的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还关系我国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民族整体的健康素质[1].中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营养是他们成长的物质基础,对他们的生命历程更为重要[2].而营养是否能全面均衡获取,与他们的饮食行为健康与否有密切关系.
作者:胡小琪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我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地区学生缺勤状况,为我国农村学生营养改善及相关政策的实施提基础数据.方法 从我国699个“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监测县中,按照学校食堂供餐、企业(单位)供餐和混合供餐等3种供餐模式,每县各随机抽取20% ~ 30%的小学和初中作为监测学校,在3-6月和9-12月,以“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学生出勤表上报各监测学校每个学习日学生出勤和缺勤人数,以“人日”为单位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共调查小学及初中13 970所,监测学校学生缺勤率为27.1‰,其中事假和病假缺勤率分别为13.7‰,12.9‰.初中生缺勤率(38.0‰)高于小学生(21.8‰),县城学校学生(31.9‰)高于农村(25.9‰)和乡镇学校学生(27.4‰),食堂供餐学校学生(30.7‰)高于企业供餐(24.3‰)及混合供餐学校学生(25.1‰),在校生≤100人的学校(28.4‰)和>500人的学校学生缺勤率(29.6‰)高于100~500人学校学生缺勤率(22.6‰)(x2值分别为3 989 987,2.776× 107,2 505 572,P值均<0.01);6月学生事假缺勤率(20.2‰)及12月学生病假缺勤率(16.2‰)高于其他月份(x2值分别为9.7× 108,9.711×107,P值均<0.01).结论 “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地区学生事假缺勤率与病假缺勤率相当,不同学段、供餐模式及学校地理位置的学生缺勤率有所不同.
作者:徐海泉;李荔;甘倩;张帆;潘慧;张倩;胡小琪;马冠生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掌握广东省中小学生伤害的流行特征,为指导中小学校开展学生伤害预防与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在广东省7个市县抽取19家医院作为哨点医院,研究对象为2012年1月1日-12月31日因伤害首次到哨点监测医院就诊的6~18岁中小学生.结果 2012年广东省中小学生发生伤害患者共计17 923例,男女性别比为2.36∶1.伤害发生的原因前5位依次为跌倒/坠落(8 951例)、动物伤(3 144例)、道路交通伤害(2 294例)、钝器伤(1 546例)、刀/锐器伤(1 287例),分别占总伤害的49.94%,17.54%,12.80%,8.63%,7.18%.伤害发生地点前3位依次为家中(5 398例)、学校与公共场所(5 083例)、公路/街道(3 556例),分别占总伤害构成的30.12%,28.36%,19.84%.前3位伤害发生时活动依次为休闲活动(68.17%)、体育活动(11.50%)、驾乘交通工具(10.23%).伤害以非故意(96.12%)为主.伤害部位以上肢为主,占34.50%;87.21%的伤害患者为轻度损伤;90%以上的伤害病例就诊后回家.5月、7-10月伤害发生较多,占全年的37.88%.每天发生伤害患者数以16:00-20:00较多,占43.30%.结论 广东省学生伤害不容忽视,重点应放在跌倒/坠落和动物伤的预防与控制.
作者:梁大艳;徐浩锋;孟瑞琳;夏亮;许燕君;许晓君;宋秀玲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农村留守青少年生殖健康相关认知和行为,为开展农村留守青少年生殖健康促进项目提供依据.方法 抽取重庆市和湖南省各1个县的33名10~24岁校内外留守青少年,对成长的自然、社会和家庭环境,生殖健康相关认知和行为,以及遇到生殖健康问题时的求助情况开展个人深入访谈,在与留守青少年相关的人员中就青少年生殖健康相关社会和家庭环境开展个人访谈.结果 农村留守青少年的上学路途、住宿条件艰苦,工作环境复杂,对青春期、月经、遗精、自慰、艾滋病、性行为和性侵犯等生殖健康知识的了解不完备;婚前性行为较多且安全性行为采纳较少,尤其是校外青少年.在生殖健康方面,农村留守青少年缺乏来自父母、看护人、同学与同事、老师、雇主、医生等及时正确的指导或支持,忍受缺少父母关爱的痛苦,在自身安全方面存在诸多隐患,在遇到生殖健康相关问题时难以获得恰当帮助;校内、外男、女青少年均是如此.结论 农村留守青少年生殖健康问题值得特别关注.需从公共卫生角度建立专门应对机制,营建有利的自然、社会和家庭环境与促进适应一般社会规范并重.
作者:冯宁;陈力权;杨琦;金曦;付谦;牛红峰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调查和分析江苏省某小学一起胃肠炎暴发的病原和传播危险因素,为采取针对性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制定病例定义,运用描述性和分析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暴发疫情流行特征和危险因素进行分析,采集病例、桶装水及环境有关标本,进行可疑病原体PCR核酸检测,并对部分阳性标本进行测序分析.结果 该起事件共报告病例78例,罹患率为2.44%.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显示,接触病例、暴露过患者的呕吐物是发病的可能危险因素(x2值分别为18.20,27.18,P值均<0.05);洗手时用洗手液或肥皂(x2=6.17,P=0.013)为保护因素.11例病例的肛拭子标本5份检测出诺如病毒GII.4型阳性.结论 该起事件为由诺如病毒GⅡ.4型感染所致的急性胃肠炎暴发.密切接触和暴露于患者的呕吐物可能是此次暴发的主要危险因素.
作者:嵇红;向伦辉;张雪峰;付建光;艾静;单军;朱叶飞;汤奋扬;徐建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资料显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中小学生各种心理问题发生率均在10%以上,其中我国中小学生各种心理问题发病率为2.3%~19.5%[1].如果儿童青少年的心理行为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持续时间过长,不仅会影响当前的学习和生长发育,甚至会导致成年期的社会适应不良及心理缺陷.心理发育主要是指心理活动从不成熟到成熟,及其行为通过环境适应不断得到改造并日趋完善的复杂过程[2].儿童青少年心理发育主要包括两个重要部分:一是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二是社会性发展过程,包括兴趣、动机、情感、价值观、自我意识、能力、人格[3].也有研究者认为认知、情绪情感和社会化发展是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核心内容[4].
作者:李小芳;卞晨阳;陈艳琳;黄娟;马玉巧;余毅震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大学生不良健康行为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促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编“大学生健康行为调查表”,对整群抽取的江苏省10所学生体质健康监测高校8 802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大学生不良健康行为的主要因素.结果 8 802名大学生中,吸烟和饮酒行为的报告率分别为14.20%,53.18%;87.01%的大学生缺乏运动,66.64%的大学生在近1个月内不能按时作息,61.60%的大学生在过去1周内不能坚持每天吃早餐,且男女生间7种不良健康行为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68.71%的大学生存在3~5种不良健康行为,并且多种不良健康行为之间存在正相关(r=0.034~0.294,P值均<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生、独生子女、月生活费高、父母学历低者有可能出现不良健康行为(P值均<0.01).结论 大学生不良健康行为现况不容乐观,且存在聚集现象.亟需采取干预措施,促进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
作者:杜国平;李伟;许松萍;郭艳;资海荣;卫平民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我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以下简称“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地区学生营养知识知晓状况,为我国农村学生营养改善及相关政策的实施提供数据参考.方法 选取实施“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50个重点监测县,每县按照学校食堂供餐、企业(单位)供餐和混合供餐等3种供餐模式,每种模式各随机抽取2所小学和初中学校,从小学三年级以上及初中每个年级中各随机抽取1~2个班.达到每个年级40人左右,男、女生基本各半,共29 317名.采用自填“学生调查表”,收集学生基本信息和营养知识相关信息.结果 学生营养知识平均(3.6±1.7)分,初中生(3.9±1.7)高于小学生(3.3±1.7))(t值分别为-4.69,-29.37,P值均<0.01),乡镇学校学生(3.6±1.7)及县城学校学生(3.6±1.6)高于农村学校学生(3.3±1.7)(t=48.57,P值均<0.01).各知识点知晓率为21.5%~51.4%.以对健康的理解(59.5%)和维生素和矿物质食物来源(59.5%)的知晓率较高,对促进长个子的营养素知晓率低(21.5%),初中生知晓率要高于小学生.学生营养知识来源途径以课本(56.7%)和校园宣传或课堂教学(54.9%)为主.结论 “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地区学生营养知识水平较低,营养知识来源途径仍以学校传播为主.应积极利用校园资源开展营养健康教育,提高学生营养知识水平.
作者:徐海泉;张倩;甘倩;李荔;张帆;潘慧;胡小琪;马冠生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天津市大学新生血压水平现状及其与BMI分布的关系,为制定大学生控制体重和预防高血压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对2011-2013年天津市9所大学共50 503名19~22岁入学新生的血压和身高、体重进行测定,并对高血压、高血压前期现状和BMI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2年和2013年入学新生高血压检出率分别比2011年增长0.9和0.8百分点(x2值分别为22.739,18.315,P值均<0.01);2012年和2013年正常血压高值检出率分别比2011年增长5.0和4.5百分点(x2值分别为98.825,84.983,P值均<0.01).男生高血压和正常血压高值总检出率均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850.961,4 465.881,P值均<0.01).男、女生高血压与正常血压高值的检出率表现出随BMI增长而上升的趋势,低体重组、正常组、超重组和肥胖组男生的高血压检出率分别为1.9%,3.1%,7.2%和20.9%(x2=1 134.466,P<0.01),女生的高血压检出率分别为0.3%,0.5%,2.3%和8.9%(x2 =808.956,P<0.01).结论 大学新生的BMI增高与血压偏高密切相关,可通过控制大学生的体质量指数来降低患高血压的危险性.
作者:习倩倩;韩钰;戴炜;苏媛媛;邓艳梅;张欣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5-HTTLPR、5-HT2A受体基因(5-HTR2A)T102C多态性和多巴胺β羟化酶基因(DβH)5'侧翼区-1021C/T多态性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为儿童基因学科的基础研究提供理论数据.方法 应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包头市某小学974名小学生的5-HTTLPR、5-HTR2A的T102C多态性及DβH5'侧翼区-1021C/T多态性,采用t检验分析3种基因多态性对ADHD相关行为问题的影响.结果 在冲动多动的得分上,5-HTTLPR的LL基因型的得分高于SS/SL基因型(P=0.007),在焦虑的得分上SS/SL基因型的得分高于LL基因型的得分(P=0.010);在品行问题、焦虑、多动指数的得分上,5-HTR2A的TC/CC基因型均高于TT基因型(P值均<0.05);DβH5'侧翼区的CC与CT/TT基因型在行为问题的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遗传因素可能影响ADHD儿童的行为问题表现.
作者:关明杰;候雪;郝金奇;吴涤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上海市中学生家长饮酒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现状,为从家庭方面开展青少年饮酒干预活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填问卷调查方法,对上海市46所中学(初中25所、普通高中11所、职业高中10所)4 550名学生家长进行调查.结果 中学生家长饮酒相关健康知识平均总得分为(4.8±2.0)分,属于“一般”水平;但对于长期大量饮酒可导致的疾病知晓率较低,完全回答正确的比例仅占11.9%.对于孩子在各场合饮酒的态度,11.5%~19.0%的家长表示赞同,13.9% ~16.2%的家长持无所谓态度.中学生家长过去1 a曾饮酒率较高(47.3%).32.2%的家长未对孩子进行过针对饮酒危害知识教育.对饮酒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方面的表现,母亲好于父亲,父亲好于其他监护人;初中生家长好于高中生家长,高中生家长好于职业高中家长.结论 中学生家长对饮酒的健康危害认识不足,对于孩子饮酒行为的容忍度较高.建议开展针对中学生家长的饮酒危害健康教育,并把孩子的父亲及职业高中学生家长列为饮酒危害教育的重点人群.
作者:汤红梅;方红;赵黎芳;何丹丹;赵彩平 刊期: 201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