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测温方式对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睡眠及体重的影响

林火仙;余桂英

关键词: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 体温, 睡眠, 体重
摘要:目的 观察不同测温方式对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t,以下简称为VLBW)睡眠及体重的影响,探求适合VLBW的测温方法.方法 将在我科住院符合入选条件的60例VLBW采用区组随机法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予测颈部温度,对照组予测肛温.观察两组VLBW测温时的反应,并分别在住院时、住院第7天、住院第14天、住院第21天,对两组VLBW的体重增长情况及睡眠时间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实验组VLBW在测温时受干扰情况、平均体重增长及睡眠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颈部测温方对 VLBW刺激小,不干扰睡眠,有利于体重增长,可提倡.
国际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安全护理理念在神经外科实习护生带教中的应用

    目的 保证护生实施安全护理,防范护理风险.方法 加强带教管理;落实护生操作风险等级制度;认真执行各项制度,树立安全护理意识.结果 整组护生实习期间无差错、事故发生,我科带教老师的综合满意率均达98%以上.结论 选择优秀的带教老师,落实护生操作风险等级制度及树立护生安全护理意识,可促进护生安全护理.

    作者:麻春英;罗娟;景荣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比较在不同的灭菌时间点生物指示剂与化学指示卡对压力蒸汽灭菌监测的效果

    目的 比较3M Attest 1292生物指示荆与3M 1250化学指示卡对压力蒸汽灭菌监测的效果.方法 将2个生物指示剂、2个化学指示卡和1个留点温度计200℃置于标准试验包中心部位,将标准试验包置于134℃脉动真空灭菌器内排气口上方分别作0.5 min、1 min、2 min、3 min、4 min的灭菌后观察结果.结果 生物指示剂在各个时间点的阳性率分别为100%、100%、90%、20%、0%;化学指示卡分别为:100%、90%、10%、0%、0%.结论 3M Attest 1292生物指示剂为压力蒸汽灭菌结果提供了可靠保证的、快速实用的效果监测方法.化学指示剂对灭菌结果监测不够准确但快速.生物指示剂和化学指示剂相辅相成,两者共同使用可以更加准确地监测压力蒸汽灭菌效果.有利于工作的开展.

    作者:陈春莲;李玉平;赖秀梅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持续教育计划对血液透析病人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持续教育计划对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将尿毒症进行血液透析的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教育,观察组实施持续教育计划评估.对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较对照组治疗依从性好、并发症发生率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血液透析病人进行透析评估.是提高病人治疗依从性、提高透析质量的有效措施.

    作者:罗莉萍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护理小改革用于提高临床护理工作效率的研究

    目的 探讨在临床工作中,实施护理小改革,以提高护理工作效率.方法 对固定药物检查法、抢救车药物检查法、口服药杯清洗消毒法、交接本的签字、温馨提示本的应用、冲眼法、出院带药储存法进行护理小改革,比较改革前后对护理工作效率的影响.结果 改革后护理工作时间明显少于改革前;护士对工作满意度、患者的满意度、护士对患者的病情熟悉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改革后无或降低护理成本消耗.结论 临床护理小改革,优化了护理工作流程,减少了不必要的人力、物力损耗,激发了护理人员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

    作者:宋会玲;丁秀娟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与吸附百白破联合疫苗强化接种后不良反应比较

    目的 比较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ADPT)与吸附百白破联合疫苗(WDPT)强化接种后的不良反应,探讨适合强化接种的百白破联合疫苗.方法 选择在我院强化免疫接种健康幼儿320人,按照自愿的原则随机均分为ADPT组和WDPT组,ADPT组采用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接种,WDPT组采用吸附百白破联合疫苗接种,接种48 h后随访两组幼儿全身不良反应及局部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两组幼儿接种48 h后在全身不良反应和局部不良反应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DPT不良反应轻于WDPT不良反应.结论 强化百白破疫苗接种时,应首选ADPT接种.

    作者:唐君;曹慧梅;古力克孜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改进三测单在创伤病房疼痛记录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改进三测单记录创伤患者疼痛信息,在简化护士记录及疼痛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本科室的两个病区设立成对照组与研究组,随机收住患者于两组.对照组疼痛记录方法沿用传统护理记录单,用文字形式记录疼痛信息;研究组则用改进三测单,增加疼痛评分一栏,并用曲线形式记录疼痛信息.比较两组患者对疼痛控制满意度.住院期间疼痛控制效果,护士记录时间.结果 研究组患者对疼痛控制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期间疼痛控制显著优于对照组(P<0.001);用改进三测单记录所需时问比传统记录时间缩短1/3.结论 将疼痛强度以曲线的形式记录在三测单上,能使医护人员直观、动态的了解患者疼痛强度及疼痛变化趋势,使患者的疼痛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提高患者对疼痛控制的满意度,节约护士记录时间,适合在手术科室推广使用.

    作者:王峻;李靖忠;段宝凤;侯丽莉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护理干预对高龄脑出血微创术后患者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高龄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术后患者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50例70岁以上高龄高血压脑出血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护理干预,分析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焦虑、抑郁情况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干预组治疗后SAS和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实施护理干预能降低高龄脑出血微创术后患者焦虑和抑郁的发生,明显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梁秀兰;邓淑芬;冼秋霞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自体血清(血浆)疗法在临床医疗和护理中的应用

    白体血清(血浆)因其含有人体所需基本、较齐全的营养成分和生物活性物质及细胞生长因子等,加上其是抽取患者的静脉血经立即离心分离后所获得的自体成分,来源方便、制备简便、安全有效、新鲜无污染、无刺激、无过敏、无毒副作用等特点,在现代医学研究及临床医疗和护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了不断探索自体血清(血浆)疗法在临床应用的新途径、新方法和新技术、进一步阐明白体血清(血浆)在临床应用过程中的治疗方法、作用机制和实际疗效等,本文通过对自体血清(血浆)在临床治疗和护理等领域中应用的检索文献进行综述,揭示自体血清(血浆)疗法充分利用其生物化学成分的广谱性及其生物学特性的多样性,在眼科、骨科、神经内外科、血液科、口腔科等相关疾病的临床治疗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且其有效性、安全性、稳定性在临床医学应用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和独到之处.

    作者:董萍;杨永鹏;丁克祥;李谨;罗迎霞;左夏林;丁宇;刘敏;丁振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浅静脉输液改良方法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提高一次排气成功率,减少药物浪费,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对血管组织损伤,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的静脉穿刺方法.方法 224例患者采用传统法和改良法进行静穿刺.单日采用传统法,双日采用改良法,分别观察一次排气成功率,回血时间,疼痛程度、一次穿刺成功率等情况.结果 一次排气成功率传统组为51%,改良组为91%(P<0.01);回血时间传统组即刻回血率为66%,改良组为94%(P<0.01);传统组穿刺无痛率为68%.改良组为8l%(P>0.05);一次穿刺成功率传统组为93%,改良组为97%(P>0.05).结论 改良静脉输液法可提高一次排气成功率,减少药物浪费,缩短静脉回血时间,减轻痛苦,减少对血管组织损伤.

    作者:顾春联;肖秀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加强消毒供应室管理整改和人员的培训对灭菌物品合格率的影响

    目的 探讨加强消毒供应室管理整改和人员的培训对灭菌物品合格率的影响.方法 对医院的消毒供应室管理方法进行整改和人员进行培训,对整改和培训后消毒供应室的灭菌物品合格率与之前进行比较.结果 加强消毒供应室管理整改和人员的培训后灭菌物品的合格率高于之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消毒供应室管理的整改和人员的培训能提高消毒供应室灭菌物品的合格率.

    作者:黄美金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仿真情景模拟教学方法在急救护理学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急救护理学教学中仿真情景核心教学方法的实施效果.方法 选取护理专业106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按传统方法实施急救护理学教学,实验组实施仿真情景模拟教学法教学.采用综合考核方法和问卷调查了解教学效果.结果 实验组技能成绩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在急救护理学中采用仿真情景模拟教学可提高教学效果及学生的综合素质,并受学生欢迎.

    作者:郑文君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不同测温方式对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睡眠及体重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不同测温方式对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t,以下简称为VLBW)睡眠及体重的影响,探求适合VLBW的测温方法.方法 将在我科住院符合入选条件的60例VLBW采用区组随机法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予测颈部温度,对照组予测肛温.观察两组VLBW测温时的反应,并分别在住院时、住院第7天、住院第14天、住院第21天,对两组VLBW的体重增长情况及睡眠时间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实验组VLBW在测温时受干扰情况、平均体重增长及睡眠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颈部测温方对 VLBW刺激小,不干扰睡眠,有利于体重增长,可提倡.

    作者:林火仙;余桂英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无菌手术膜的附着粘贴纸在脑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脑外科手术过程中,通常需要用大量生理盐水进行冲洗,容易导致无菌单浸湿而起不到无菌效果,甚至造成手术器械的污染;同时脑外科手术通常要使用大量的棉片,数量多,规格不一,保存不当极易丢失和清点不清.为此,笔者使用无菌手术膜附着粘贴纸.避免了此类现象,现介绍如下.

    作者:张爱霞;林常红;王永尼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新病历书写规范与护理病案书写

    护理病案是患者在医院接受诊治、护理的全过程以及病情转归唯一证据,是医疗事故纠纷处理的重要依据.在我院按照新版<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对210份病案中的护理病历进行了严格的质控,对存在的问题、隐患进行梳理、分析,并制定了一系列的整改措施.

    作者:李阳;逄金明;马崴;倪成云;王丹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50例留置针逆向静脉穿刺在小儿头皮静脉中的运用

    目的 探讨留置针逆向静脉穿刺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10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逆向静脉穿刺置管输液,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顺向穿刺置管输液.结果 比较2组的首次穿刺成功率和渗出发生率(P<0.05).结论 留置针逆向穿刺在小儿头皮静脉中的应用是可行的、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凡兰桂;曾艳;秦锁娣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妇科肿瘤患者化疗的健康指导

    目的 通过实施健康指导,降低肿瘤患者化疗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化疗效果.方法 对接受化疗的49例肿瘤患者,化疗前做好心理评估,制定健康指导内容和健康指导计划,采用可行的健康指导方法,进行系统、全程的健康指导.结果 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 通过对肿瘤患者在化疗前后实施健康指导,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使化疗顺利进行,说明了健康指导的可靠、有效.

    作者:周广菊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2%利多卡因湿敷联合行为干预对果糖二磷酸钠滴注引起的血管疼痛的减轻作用

    目的 探讨减轻静脉滴注1,6-二磷酸果糖(FDP)引起的血管疼痛程度的方法.方法 采用2%利多卡因湿敷、行为干预法、2%利多卡因湿敷与行为干预联合法进行临床观察.结果 2%利多卡因湿敷联合行为干预实验组与单独应用2%利多卡因湿敷和行为干预法比较,差异显著(均P<0.01).结论 利多卡因湿敷与行为干预联合法,可显著减轻FDP静脉滴注致痛程度.

    作者:于洁凡;郗昕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对心脏外科护生进行用药安全教育的实践与体会

    对207~2009年在心外科进行毕业实习的97名护生制定用药安全教育教案,采用多种形式进行临床带教.结果 护生的理论知识以及操作考试成绩,病人满意度均有所提高.提示在实习带教中,加强用药安全教育,可提高护生安全用药意识,提高实习质量.

    作者:陶建双;李玲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双针双带错位穿刺法在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双留置针双止血带错位穿刺法在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方法 将驱血带自无充盈静脉肢体近心端加压缠绕至已扎止血带的远心端,人为使其充盈,将2支静脉留置针错开位置穿刺留置.结果 院前急救经双带扎紧后在两条充盈静脉各给予留置针穿刺,一次穿刺成功92.13%,院中急救一次穿刺成功97.83%,平均93.64%;院前急救经双带扎紧后在一条充盈静脉错开位置给予2支留置针穿刺,一次穿刺成功92.86%,院中急救一次穿刺成功100%,平均93.94%.结论 双针双带错位穿刺法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建立2条有效静脉通路,提高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

    作者:吴永杰;靖冬梅;于凤娟;郑嘉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提高消毒供应室服务质量的探讨

    目的 探讨满足临床需求,提升消毒供应室服务质量和满意度的有效方法.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以全院临床、医技科室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于2007年6月~2009年5月,随机对2720人次发放调查问卷,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护理人员各1360人次.对消毒供应人员的服务质量和满意度进行调查.运用SPSS 11.0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临床科室对消毒供应的无菌物品质量方面满意度较高,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服务态度、工作责任心和物品供应及时方面满意度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消毒供应室随着服务质量的不断改进,满意度由93.68%上升至98.50%.结论 对消毒供应室进行满意度的调查,开拓了员工的服务意识,促进了服务质量和满意度的不断提升.

    作者:张汝桂;温桂莲 刊期: 2011年第05期

国际护理学杂志

国际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