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天津高校大学生乙肝歧视及影响因素分析

刘彩;王晓方;刘晗

关键词:乙型肝炎, 态度, 因素研究, 统计学, 大学, 学生
摘要:目的 了解天津高校大学生乙肝歧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乙肝歧视社会环境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天津市6所高校的1 013名在校大学生,使用问卷调查乙肝相关知识认知及乙肝歧视等情况.结果 调查对象的歧视得分平均为(38.49±25.30)分,歧视程度为低、中和高的人数分别为842(83.1%),91(9.0%)和80人(7.9%).有492人(48.7%)同意大学拒收乙肝患者或病毒携带者,648人(64.3%)介意情侣是乙肝患者或病毒携带者,511人(50.5%)介意与乙肝患者或病毒携带者进餐.在介意情侣是乙肝患者或病毒携带者、介意与乙肝患者或病毒携带者进餐和握手方面,不同乙肝知识得分等级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7.325,7.617,9.602,P值均<0.05).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级、母亲学历、是否主动了解乙肝知识和乙肝知识得分等级为影响乙肝歧视程度的因素(P值均<0.05).结论 天津市部分大学生存在乙肝歧视现象,应通过加强乙肝传播途径等相关知识教育使其树立正确意识.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干预方式对中学生心理应激水平影响的追踪研究

    目的 探讨不同干预方式对中学生心理应激水平的影响及随干预时间延长的变化趋势,为采取干预措施缓解中学生心理应激水平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方法 采用准实验设计和多元方差分析,对从徐州市三中初二年级4个班级中选取的49名中学生在4个测量时段共16周的心理应激水平变化进行追踪研究.结果 对照组在4个干预时段上的心理应激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92,P=0.35),而心理干预、运动干预和综合干预在4个干预时段上的心理应激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59,2.85,4.83,P值均<0.05).实验前,不同干预方式的心理应激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96,P=0.37);实验干预8周,不同干预方式的心理应激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8,P=0.031);实验干预16周,不同干预方式的心理应激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18,P=0.000);实验结束3个月,不同干预方式的心理应激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7,P=0.000).不同干预时段和方式对中学生心理应激水平不仅主效应存在统计学意义(F时段 =6.74,P=0.000;F方式 =5.18,P=0.000),还存在统计学意义的交互作用(F时段×方式=8.75,P=0.000).结论 不同干预方式对中学生的心理应激水平均能起到缓解作用,并随着干预时间的延长干预效果也越来越明显.

    作者:陈开梅;杨威;董磊;孙培全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父母教养方式和学业拖延对小学生学业水平影响的路径分析

    目的 了解小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学业拖延、学业水平三者之间的关系及其路径模型,为提高其学业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修订的小学生学业拖延问卷和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对分层随机抽取的邢台市814名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小学生学业拖延题目平均得分为2.65分,总体程度并不严重;小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民主性成分多(M=3.62),溺爱性成分少(M=1.66).父母教养方式中的溺爱性、民主性、放任性和不一致性4个因子与学业水平和学业拖延均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R学业水平值分别为-0.214,0.164,-0.203,-0.130,r学业拖延值分别为0.246,-0.292,0.371,0.257,P值均<0.01),学业拖延与学业水平呈负相关(r=-0.483,P<0.01).路径分析结果显示,学业拖延直接影响学业水平(β=-0.447,P<0.01),父母教养方式中溺爱性维度直接影响学业水平(β=-0.104,P<0.05),民主性和放任性2个维度通过影响学业拖延间接影响学业水平(β值分别为-0.196,0.254,P值均<0.01).结论 可以通过改善父母教养方式来干预或减少小学生学业拖延行为的发展,从而达到提高学业水平的目的.

    作者:马雪玉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大学生性别角色类型与坚韧人格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大学生性别角色类型与坚韧人格的关系,为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性别角色量表和大学生坚韧人格评定量表对安徽6所本科院校随机抽取的1 134名大学生进行测试和分析.结果 大学生中双性化比例为36.5%,未分化为35.1%,女性化为13.6%,男性化为14.8%.不同性别角色类型大学生坚韧人格的韧性、挑战、控制、投入维度得分和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97.59,100.58,101.81,87.22,133.53,P值均<0.05);男性化、女性化得分与坚韧人格得分均存在正相关(P值均<0.01);回归分析表明,个体的男性化得分能够正向预测坚韧人格(B=0.523,P<0.05).结论 双性化大学生比其他性别角色类型大学生人格坚韧性更好,男性化特质对坚韧人格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

    作者:陈军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超重儿童体适能体力活动与其父母的影响

    目的 比较超重与正常体重儿童体适能、体力活动的差异及其父母与子女体力活动水平之间的关系,为制定针对肥胖儿童的干预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扬州市某小学119名8岁儿童及其父母为研究对象.采集身高、体重、体质量指数(BMI)数据,使用体力活动问卷测量儿童及其父母的体力活动水平,采用中国体质健康指标中8个运动测试全面评定儿童体适能水平.结果 超重男童体力活动水平(2.90±0.65)与正常体重儿童(2.41±0.7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9,P<0.05).母亲与其子女的体力活动水平呈正相关(β男=0.32,β女=0.35,P值均<0.05).结论 超重儿童体适能、体力活动水平低于正常体重儿童,母亲体力活动水平与子女体力活动水平关系密切.

    作者:赵峰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血压复测在中学生健康检查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目的 比较水银血压计和电子血压计测量结果,探讨血压复测在学生健康检查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方法 2014年9-12月,在苏州市学生健康检查工作中,先用电子血压计测量血压,对于收缩压≥135 mmHg或舒张压≥85 mmHg的中学生,采用台式水银柱血压计复测其血压,比较两种血压计测量结果.结果 共复测1 213名中学生,电子血压计测得的收缩压中位数值为146 mmHg,舒张压中位数值为78 mmHg;水银柱血压计测得的收缩压中位数值为138 mmHg,舒张压中位数值为78 mmHg;电子血压计测得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高于水银柱血压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19.39,-3.06,P值均<0.05).两种血压计测得的血压值之间相关性良好(收缩压r=0.492,舒张压r=0.499,P值均<0.05).复测后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血压偏高比例均有下降,其中12岁组下降为明显,血压偏高比例由100.0%下降到41.0%.结论 学生健康检查中,电子血压计测得的血压值高于台式水银柱血压计,两者之间相关性良好;采用台式水银柱血压计对血压较高的学生进行复测后,血压偏高人数和偏高比例有明显降低.

    作者:黄飞飞;沈蕙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执行功能在运动干预对情绪改善中的中介作用

    随着关于运动功能的研究不断丰富,人们发现运动除了为人们所熟知的功能之外,还具有改善心境、调节情绪、提高执行功能等作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运动是一种有效的可以辅助治疗焦虑和情绪障碍的手段[1-3].同时运动通过提高个体的唤醒水平,增加海马齿状回的脑血流量和脑神经内分泌水平,进而改善个体的执行功能,包括注意的控制、转换、信息存储等能力[4].目前关于运动与执行功能以及情绪之间的研究主要关注运动干预分别对于执行功能和情绪调节的改善作用.本文将与运动、执行功能和情绪相关的研究整合起来,多层面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并试图说明执行功能在运动和情绪改善间起的中介效应.

    作者:林敏;余玲娟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河南某高校大一学生手淫行为调查

    目的 了解大一学生手淫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探讨手淫频度、心理负担、手淫动机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为针对性开展性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使用问卷和心理量表对河南某高校2 340名大一学生的手淫行为及心理健康进行调查.结果 男、女生频繁手淫发生率分别为22.5%,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65,P<0.01);对手淫危害的认识、体育锻炼、季节是频繁手淫的影响因素(P值均<0.01);手淫频度与健康受损相关(C男=0.56,C女=0.29,P值均<0.05);情绪动机组偏执、敌对、人际敏感得分高于性欲动机组(t值分别为4.38,5.40,6.43,P值均<0.05);有负担组焦虑、抑郁、强迫得分高于无负担组(f值分别为6.52,5.14,4.73,P值均<0.05).结论 频繁手淫已危害到大一学生的身心健康.应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大学生性健康教育,预防和控制频繁手淫.

    作者:陈家胜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基于网络模式的北京市城区小学生膳食营养状况调查

    目的 了解北京市城区小学生营养状况和能量、营养素摄入情况.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北京市东城区、西城区、石景山区分别抽取2所小学,在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分别抽取3所小学,抽中的15所小学的所有小学生经知情同意后自愿参加为期2周的网络膳食测评调查.采用《中小学生食物营养与热量摄入测评系统》进行基于网络的24h膳食回顾法调查学生每日膳食摄入情况.结果 参加网络膳食测评调查天数≥3 d的小学生有3 352名,小学生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分别达到了13.2%和13.9%,男生(17.4%,16.8%)均高于女生(8.6%,1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56.57,25.57,P值均<0.05).男、女生的平均每日能量摄入分别为(1 650.40±698.58)和(1 491.64±664.84)kcal(1 kcal=4.18 kJ),蛋白质摄入分别为(63.94±28.66)和(56.70±26.35)g,男生高于女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725,7.625,P值均<0.05).男、女生维生素E、磷、钾、碘的摄入量过高(>120%参考摄入量),硫胺素、维生素B6、钙、锌等多种营养素摄入量不足(<80%参考摄入量).结论 北京市城区小学生超重肥胖问题突出,膳食营养素摄入不均衡,应加强营养教育,指导学生合理膳食.

    作者:姜舒莹;郭秀花;宋玉珍;陶立新;吴立娟;段佳丽;王虹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北京昌平区四~六年级小学生心理资本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小学生心理资本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学生心理资本能力发展相关的干预研究及政策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方便整群抽取北京市昌平区5所公立小学四~六年级1 008名学生进行心理资本问卷调查.结果 小学生心理资本平均得分为(3.95±0.63)分.其中城市学生高于农村学生(t=5.42,P<0.01);参加过青少年夏令营的学生得分高于没有参加过者(t=5.30,P<0.01);父、母亲受教育水平越高小学生心理资本得分越高(F值分别为16.91,14.88,P值均<0.01);学生自我感知家庭收入水平越高心理资本得分越高(F=26.48,P<0.01);父母对小学生的期望越高小学生心理资本得分越高(t=9.04,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城乡、自感家庭收入、是否参加过夏令营、父母对子女期望均是影响小学生心理资本得分的主要影响因素(P值均<0.01).结论 小学生心理资本总体水平良好,不同特征小学生心理资本得分存在一定差异,在开展小学生心理资本能力发展相关的干预研究和政策制定工作时,需要综合考虑各因素的影响.

    作者:李效鹏;马迎华;宋娟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重庆市大学生2005-2014年体质健康状况动态分析

    目的 了解2005-2014年重庆市大学生体质变化趋势,为深化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和进一步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2005,2010,2014年3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的重庆市19~ 22岁年龄段大学生调研数据,对重庆市大学生形态指标、功能指标、身体素质指标进行9 a的动态观察和分析.结果 重庆市19 ~22岁男、女大学生9a间身高分别增长了3.93,1.92 cm,体重分别增长了6.13,0.52 kg;男生体质量指数(BMI)值平均增长1.12 kg/m2,女生平均下降0.28 kg/m2;男生肺活量平均增长了314 mL,女生平均下降了148 mL;男、女生握力分别平均增长3.49,1.35kg,坐位体前屈分别提高了7.68,7.67 cm;男生50 m跑成绩提高了0.04s,女生下降了0.33 s;男、女生立定跳远成绩分别下降了16.49,11.34 cm;男、女生耐力跑成绩分别下降了12.85,16.10 s.结论 重庆市大学生成年后身高增长趋势依然存在.应加强管理,培养学生参加体育锻炼,使其养成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增强身体素质.

    作者:苟明;曹型厚;张亚妮;张专;安佳俊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云南省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2014年云南省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的流行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学生近视防治策略与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云南省7个州(市)9~18岁中小学生,用对数视力表和屈光串镜结合法筛查其视力;利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的流行现况及影响因素.结果 云南省中小学生的视力不良检出率为48.51%,标化率为47.30%.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影响视力的主要因素有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民族、平均每天的睡眠时间、平均每天做作业的时间、年龄、每周食用鸡蛋的次数、每天食用牛奶的次数、平均每天看电视的时间和性别(P值均<0.05).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每天做作业时间的增加和年龄的增长,中小学生发生视力不良的风险也随之升高;随着每天睡眠时间的增加、每天食用牛奶、每周食用鸡蛋3次及以上和每天花一定时间看电视,中小学生发生视力不良的风险也随之降低.女生发生视力不良的风险高于男生,少数民族是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的保护因素.结论 云南省中小学生视力不良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应进一步加强开展预防视力不良的宣传教育,采取针对性措施,以实现降低视力不良发生的目标.

    作者:杨云娟;常利涛;吕慧;黄达峰;代丽梅;刘宏;黄鑫;刘春艳;包佑红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北京市中小学生2011-2012年家庭中伤害发生现况

    目的 了解北京市中小学生在家庭中伤害发生的情况,为指导家长开展儿童伤害预防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横断面回顾性调查的方法,于2012年9月在北京市16个区县抽取104所中小学校16 680名在校中小学生,调查2011-2012学年学生伤害发生情况,分析学生在家庭环境中发生伤害的主要类型、严重程度和愈后处理等.结果 北京市中小学生共发生2 146人次伤害,在家中发生的伤害共509人次,占伤害总例数的23.72%,家庭伤害发生率为3.05%,城区为2.89%,郊区为3.16%;男生为3.12%,女生为2.99%,城郊、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家中发生的509人次伤害中,跌倒/坠落伤排在伤害类型的第1位(占36.94%);伤害发生时学生从事活动排第1位的是休闲娱乐(占27.90%);受伤部位排第1位的是手部/脚部(含腕、踝),占43.03%.受伤后61.69%到医院/校医室就诊,5.30%住院治疗;平均每人次伤害造成学生休息3.94d,缺课1.08 d.结论 家庭是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的主要场所之一,家庭环境下儿童伤害的发生有其独特的流行特征,家庭伤害应以预防跌倒/坠落伤为主.

    作者:段佳丽;高维;符筠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体育游戏活动对幼儿观察力和记忆力影响的实验研究

    尽管人脑在出生前就已经形成,但它的发育完善却可以持续多年,尤以幼儿和青少年时期为主,之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脑的可塑性变得越来越低[1].成年脑的结构和功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脑的早期发育,因此设法促进生命早期大脑的发育就显得尤为重要.神经系统的发育材料可以说是各种营养素,但神经系统的建构方式及分化需要儿童早期成长的环境刺激,其中运动就是一项必不可少的环境刺激条件.体育游戏是与体育运动相联系的一种游戏,是适合幼儿年龄特征的特殊体育活动,是与幼儿动作和语言发展相适应的.本研究采取体育游戏的方式对3~6岁幼儿进行运动干预,检测受试对象的观察力、记忆力,以此来求证体育活动在幼儿智力发展中的作用.

    作者:刘瑾彦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遵义地区农村初中生自杀计划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遵义地区农村初中生自杀计划及其影响因素,为采取学校开展自杀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在遵义地区3个县分别抽取2所农村中学共5 608名农村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初中生的自杀计划报告率为4.6%;女生为6.44%,男生为2.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441,P<0.05);单亲家庭学生的自杀计划报告率为7.86%,非单亲家庭学生为4.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083,P<0.05);少数民族学生自杀计划报告率为7.28%,汉族学生为4.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706,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自杀计划的相关因素有女生、少数民族、单亲家庭、学习压力、人际压力和其他压力(P值均<0.05);与心理弹性因子无相关.结论 初中生问题行为中的自杀计划报告率较高,其危险因素有女生、少数民族、单亲家庭及负性生活事件.应针对其危险因素采取有效干预措施,预防初中生自杀行为的发生.

    作者:唐其;欧薇;王智;杨映萍;李雪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濮阳市中学生骑车违规行为及其聚集状况

    目的 了解濮阳市青少年骑车违规行为及其聚集现状,为制定适宜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按随机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分别抽取濮阳市中学生共计4 361名,匿名填写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结果 过去30 d中,中学生骑车违规报告率为62.9%,其中男生为62.3%、女生为63.6%;6种骑车违规情形报告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骑车带人(54.8%)、逆行(16.5%)、双手离把(12.2%)、闯红灯/乱穿马路(10.5%)、追逐打闹(9.9%)、攀附其他车辆(7.6%);骑车违规行为聚集程度男生高于女生,高中生高于初中生,城市学生高于农村学生(x2值分别为19.984,13.039,P值均<0.05);骑车违规行与严重伤害呈正相关(P<0.05).结论 濮阳市骑车违规行为报告率较高,城市高中男生为高危人群.应采取科学干预措施,培养中学生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习惯.

    作者:杨翠平;孙经;朱文刚;麻顺广;王瑞卿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武汉市托幼机构膳食管理和幼儿健康管理状况

    目的 了解武汉市市区、县、乡镇、农村各级托幼机构的膳食管理和幼儿健康管理工作现状,为提高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水平,保障儿童身心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普查的方法,对武汉市17个辖区及其下属的区县、乡镇、农村登记在册的共911所托幼机构开展的卫生保健工作现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膳食管理和膳食营养各项指标沿市区、区县、乡镇、农村均呈下降趋势(P值均<0.05),各级别托幼机构儿童营养性疾病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261.477,85.034,320.235,231.145,P值均<0.05);入园体检和定期检查执行情况较好,不同地域级别托幼机构执行全日健康观察及持有0~6岁保健手册的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其余健康管理指标地域级别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武汉市各级托幼机构的膳食营养和健康管理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应针对不足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促进膳食和健康管理,提高在园儿童的整体健康水平.

    作者:彭安娜;张斌;吴静;姚尧;张艳;张丹;赵瑾珠;梅慧;杨少萍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荆门市28所学校学生餐微生物监测结果

    学生餐卫生状况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身体健康.为加强对学生集体用餐的管理,保证饮食卫生,改善学生营养状况,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国家于1996年发布了《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监督办法》.但由于各方面原因,目前我国由学生餐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时仍有发生,其中很多由微生物污染引起[1-3].湖北省荆门市学校食物中毒事件也屡见不鲜,如2012年某重点小学发生由蜡样芽孢杆菌污染学生中餐豆皮炒肉引起的规模较大、危害严重的食物中毒事件[4].为保障学生饮食安全,荆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14年2-10月期间抽检28所市直学校学生餐样本,对微生物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李旦;陈天林;王占成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商水县农村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

    根据2009年3月10日大河网公布的数据,2009年河南省外出务工农民达2 000万人,全省有390万名左右留守儿童,占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的25%[1].留守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期,也是心理发展的重大转折期,但由于家庭生活和教育的缺失,生理和心理都面临着更多问题[2].初中阶段的学生大多为12~16岁,是青少年成长的关键时期,为了更好地了解河南省留守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现状,本研究于2014年5--6月对河南省周口市某乡初中生进行了调查,探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以期为该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

    作者:赵玉霞;李光霞;章涵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的学校健康管理策略

    健康管理是全面管理个体、群体健康危险因素的过程,包括通过检查、监测健康危险因素发现健康问题,通过评价认识健康问题,通过干预解决健康问题,循环往复[1].健康管理的核心是干预;目的是调动被管理对象的主动性、自觉性,有效利用有限的资源以达到对健康的大改善效果[1].学校健康管理就是通过学校健康促进、健康监测和常见病预防,教学过程与健康教育合为一体,积极动员学校、家长和社区的共同努力,给学生提供完整、积极的经验与知识结构(包括健康教育课程),创造安全健康的学习环境,提供合适的健康服务,让家庭和社区参与,共同促进学生健康.与健康促进相比,健康管理更具有针对性、时效性,尤其是合理配置健康资源[1].防控学生近视眼,需要采取先进的健康管理策略.为做好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笔者从改善教学环境、开展健康教育、落实教师责任、运用眼保健操、提高视力监测5个方面提出若干学校健康管理措施.

    作者:程慧媛;王智勇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东北地区中小学生铁强化酱油营养干预效果评价

    目的 了解铁强化酱油对东北三省寄宿制学生缺铁性贫血的干预效果及学生对铁缺乏和铁强化酱油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为探究更为有效的推广和干预途径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选择黑龙江、吉林和辽宁寄宿制中学学生321名作为研究对象开展基线调查;在该地区进行为期12个月的铁强化酱油补充膳食,并开展多种铁强化酱油健康教育及宣传工作;干预前、后分别测定血红蛋白含量及分析铁营养知识知晓情况.结果 通过为期12个月的铁强化酱油膳食及健康教育干预,东北地区平均血红蛋白浓度由基线的(143.0-11.1) g/L上升到(147.9±10.5) g/L,其中男生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增加了6.9 g/L,女生平均增加了3.0 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学生平均贫血患病率较干预前由4.7%下降到0.9%(P<0.01);男、女生贫血患病率分别下降了2.6%和4.7%;营养性贫血与铁有关、铁强化酱油具有预防贫血作用和铁强化酱油的知晓率由宣传前的25.9%,61.4%和32.1%增加到47.7%,76.6和61.7%(P值均<0.01);缺铁存在的症状中,易疲劳和容易感冒症状的知晓率由宣传前的32.7%和25.2%上升到46.4%和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铁缺乏使学生抵抗力降低的知晓率由58.9%增加到60.7%(P<0.05).补充微量营养素的好方法为食物营养,平衡膳食的知晓率由宣传前的71.3%增加到81.3%;营养素补充剂的知晓率由宣传前的27.1%增加到38.6%,不同途径干预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通过给予寄宿制中学学生铁强化宣传和膳食干预,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血红蛋白水平和营养健康意识,终达到预防和控制缺铁性贫血的目的.

    作者:陈頔;孙静;黄建;王丽娟;朴玮;唐艳斌;李瑾;高洁;霍军生 刊期: 2015年第12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