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瑛
目的 了解江门市中学生心理求助现状,为制定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调查法,使用自填式问卷对整群抽取的江门市6所中学初一至高三3 669名中学生进行测试.结果 在3 669名中学生中,共检出有抑郁症状者877名,检出率为23.90%.60.10%的中学生曾寻求过心理援助,女生高于男生(x2=13.19,P<0.05);不同年级中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749,P<0.01),高三学生曾寻求心理援助比例高达73.0%,其次为高一和初二学生.有不同程度抑郁症状的中学生寻求过心理援助比例为70.70%,其中寻求专业心理援助比例为7.30%,且不同抑郁得分等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3.589,P=0.557).结论 中学生存在大量心理服务需求,但寻求专业心理援助服务不足.应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宣传和教育,提高中学生对心理卫生服务的利用能力.
作者:徐伏莲;钟明洁;陈海泉;许律琴;黄奕祥 刊期: 2014年第10期
新疆维吾尔族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着我国边疆地区的长远发展,也关系着各民族间的团结和稳定[1].大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心理健康尤为重要,加之学生在学校中面临着就业和学习方面的双重压力,容易出现心理问题,从而影响其学习和生活.足球运动作为世界第一大运动项目,在新疆维吾尔族地区开展非常广泛.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这一运动项目对改善维吾尔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效果,为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作者:迪力木拉提·阿布都肉苏里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辽宁省城乡小学生早餐行为及影响因素,为开展以学校为基础的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数据来源于2011年“辽宁省学龄儿童营养监测”,共调查三~六年级小学生16 169名.调查使用自制问卷,收集人口统计学指标、早餐行为及其他健康相关行为等信息,同时测量身高、体重.结果 上学日,11.8%的城市学生和24.4%的农村学生不能每天吃早餐;城市学生早餐质量好的比例为49.5%,农村学生为36.3%,城市高于农村(x2=224.6,P<0.01).城市学生中,早餐质量好的学生在第4节课之前有饥饿感的比例(27.1%)低于早餐质量不好的学生(29.8%);农村学生分别为38.4%和4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4.7,-3.3,P值均<0.01).调整年龄、性别、地区及上学路程时间等影响因素后,与每日吃早餐且食物种类多样相比,经常不吃早餐且食物种类单调的学生肥胖的风险更高(OR=1.44,95% CI=1.14~1.98).结论 辽宁地区小学生吃早餐的频率较低,且50%以上学生早餐质量不好,亟需改善.
作者:栾德春;王艳华;任时;刘钟梅;李欣;李辉;李绥晶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黔北农村留守初中生问题行为现状,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分层整群选取黔北农村6所初中5 608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其中留守初中生2 400名,非留守初中生3 208名;采用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和自编外显问题行为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留守初中生内隐问题行为检出率为60.2%,非留守初中生为5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10,P<0.05).强迫症状、焦虑、情绪不平衡、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4个因子得分留守初中生均高于非留守初中生(t值分别为2.074,2.219,2.646,2.887,P值均<0.05);留守初中生“过去12个月曾玩过赌博游戏”报告率低于非留守初中生(x2=5.926,P<0.05),两者之间成瘾、伤害、性相关和品行等各项外显问题行为报告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黔北农村留守初中生内隐问题行为明显,外显问题行为不突出.应关注留守初中生的内隐问题行为,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维护留守初中生的心理健康.
作者:欧薇;王智;杨映萍;谢琴红;何静;宋兴勇;田青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兰州市大学生对生殖健康知识知晓、需求以及性行为现状,为进一步提高大学生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及服务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整群抽取兰州市4所高校中1 952名大学生,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性与生殖健康知识知晓率占前3位的是人工流产的危害(67.83%)、避孕套可预防艾滋病(54.60%)和偶尔发生性行为会怀孕(48.62%).想获得的知识占前5位的分别是安全性行为(64.34%)、性生理(61.83%)、恋爱及异性相处(58.66%)、性卫生及性保健(57.48%)和性心理(53.90%).9.32%的大学生有过性生活的经历,70%初次性行为年龄在20岁之前,性行为地点在宾馆和出租屋的分别占33.71%和32.02%.48.05%的大学生有过性幻想,38.88%看过色情网站或书籍.仅有41.57%的大学生认为会和性伴侣结婚.每次性生活前后均清洗外阴的仅有44.38%.结论 大学生对性与生殖健康知识的知晓率低,需求较大;没有固定性伴侣与场所,存在性行为安全隐患.
作者:党瑜慧;郭赞;李芝兰;冯玉娟;张肖红;张景恒;冯沛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宁波市中学生抑郁情绪现状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为有效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在宁波市4个地区的初中、高中抽取中学生1 939名,采用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DSRSC)调查学生抑郁情绪现状,同时调查家庭一般状况、应对方式及父母教养方式等.结果 宁波市中学生抑郁情绪检出率为17.23%;无抑郁组学生在健康状况、学习成绩、伙伴关系、父母和睦程度等均优于抑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父母教养方式中无抑郁组父母情感温暖因子评分高于有抑郁组,父母惩罚严厉及拒绝否认因子低于抑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抑郁情绪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伙伴关系差、父母陪伴时间少、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得分低、父亲惩罚及母亲拒绝否认高、针对问题的解决及积极合理解释得分低、忍耐高(P值均<0.01).结论 父母养育方式对学生的抑郁情绪影响较明显.改善父母养育方式及学生的应对方式,可有效减少中学生抑郁情绪的发生.
作者:张文武;周东升;胡珍玉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 比较湖北省不同血吸虫病流行疫情控制区初中生血吸虫病相关危险行为状况,为有针对性地制定血吸虫病健康教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将湖北省血吸虫疫区分为传播控制区和疫情控制区,随机整群抽取3 204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疫情控制区初中生在近3,6,12个月中,接触明确有钉螺水体的行为发生率分别为10.5%,21.9%和13.4%,均较传播控制区(12.6%,25.1%和16.7%)低;接触不明确有钉螺水体的行为发生率分别为21.9%,16.0%和26.3%,均低于传播控制区(26.4%,19.6%和30.5%);除近3个月接触有明确钉螺的水体行为外,其余各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8.67,6.78,6.68,4.52,6.78,P值均<0.05).不同流行区学生接触疫水的方式均以洗手洗脚、戏水和洗东西为主,疫情控制区学生在家附近和在学校附近以不同接触方式接触疫水的比例均比传播控制区学生低.近1 a内,在接触疫水的学生中,传播控制区和疫情控制区分别有22.1%和25.4%的学生在接触水体时能意识到可能感染血吸虫病的危险;分别有33.3%和34.7%的学生报告采取了防护措施,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2.07,0.26,P值均>0.05).结论 不同流行区初中生血吸虫病危险行为发生存在差异,应采取不同的健康教育方式.
作者:肖汉;李十月;李晶晶;高梦婷;燕虹;左丹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 比较农村地区不同类型家庭的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和保健服务利用情况,为提高我国农村青少年身心健康水平及完善青少年保健服务系统提供科学参考.方法 从安徽、河北、河南、湖北及重庆等5个省(市)方便抽样14个项目县,每个县按照人口规模比例法抽取5个乡镇,每个乡镇再抽取3个村,每个村等距抽样40户家庭.终调查青少年家庭1 178户,由青少年填答结构式问卷.结果 不同类型家庭青少年吃早餐、吸烟、饮酒、每天睡眠时间、1个月内情绪低落及处理方式等报告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青少年每周上网时间超过28 h的二代户家庭占5.3%,三代户家庭占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少年保健知识主要获得途径为学校(二代户家庭为42.5%,三代户家庭为47.7%).青少年近1a参加健康体检的二代户家庭占33.8%,三代户家庭占27.2,且80%以上为有关机构(主要为学校)组织.近1 a内青少年进行健康咨询的家庭均不足10%.结论 不同类型农村家庭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与保健服务利用情况存在差异.社会、学校和家庭应发挥不同作用,关注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
作者:舒星宇;宗占红;温勇;汝小美 刊期: 2014年第10期
营养不良是一种慢性营养缺乏病,主要由于蛋白质和(或)能量的摄入不足,以致不能维持正常代谢,出现体重不增或减轻、生长发育停滞、脂肪逐渐减少现象,同时也可造成全身各系统功能紊乱,免疫力低下,影响体格和智力发育[1].近年来,营养不良和肥胖的双重负担已成为全球性的重大问题[2].中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关键阶段,学生的营养状况直接影响其身体健康水平[3].为更好开展学校卫生工作,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笔者对2012年沈阳市大东区中小学生营养不良筛查结果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魏红;陈容 刊期: 2014年第10期
全世界每年有50%的儿童死于感染腹泻或急性呼吸道疾病[1].这些疾病主要通过飞沫、空气、皮肤接触及污染的环境传播,重要的预防措施是用肥皂洗手[1].用肥皂洗手也是预防儿童粪—口传播及其他一些感染性疾病的有效措施之一[2].为评价洗手干预措施对托幼机构儿童因感染症状缺勤率的影响,探讨针对儿童有效的洗手干预措施,笔者在上海市嘉定区多个托幼机构开展了洗手干预,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朱也凡;沈永;张欣;许德荣;钟培松 刊期: 2014年第10期
儿童忽视是指父母或监护人对儿童的日常照顾、情感需求、生活监护、安全及教育的忽视现象[1].世界卫生组织1977年曾指出,儿童虐待与忽视是一个社会现象和公共卫生问题,在所有的时间里存在于所有的社会中[2].潘建平等[3]在2003年共同开发了我国儿童忽视的常模,并研制了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云南省民族众多,各地生活习惯、文化习俗都有所不同.笔者于2013年3月对云南省3地农村户籍小学一至三年级小学生进行了调查,为政府和相关部门制定科学可行的解决方案以及可操作性的决策提供参考.
作者:秦明芳;韩芳;潘建平;马春明;焦锋 刊期: 2014年第10期
随着城市流动人口的增多,流动儿童的数量也急剧上升.流动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到未来城市的发展和建设,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和稳定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生活质量是个体对生活的总体满意程度和对个人健康的感受,是身体功能、精神状态和社会能力等方面的主观评价,也是个人心理状态的全面反映.笔者于2012年9-12月以广州市外来子弟学校学生为研究对象,了解他们的家庭状况及生活质量并与本地学生进行比较,为进一步提高流动儿童的生活质量提供依据.
作者:陈静仪;纪颖 刊期: 2014年第10期
应急知识教育是指导个体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如何自救、互救,以提高个体生存能力的一种教育活动[1],是安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来,我国中小学应急知识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校逐步开展了应急知识教育工作,积累了一定的教育实践经验[2].但仍存在如中小学应急知识教育没有制度化,流于形式等很多问题[3].笔者于2012年12月通过调查中小学生应急知识现况及教育需求情况,为有针对性地开展中小学应急知识教育提供参考,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罗芸;黄晓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青少年死亡焦虑发展特点及其与经历生活事件的关系,为开展相关教育实践以及相关机制研究提供实证依据.方法 通过死亡焦虑量表和青少年生活事件自评量表,对人上海市两所7年制中学选取的六~十二年级2 348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不同年级青少年死亡焦虑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6,2334)=1.70,P=0.12),但在死亡焦虑维度上存在年级主效应(F(24,8133)=1.59,P<0.05),其中死亡过程年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2334)=3.22,P<0.01),七年级死亡焦虑水平低于其余各年级;不同性别青少年死亡焦虑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334)=3.87,P<0.05),女生死亡焦虑总分高于男生,在死亡焦虑维度上存在性别主效应(F(4,2331)=19.65,P<0.01),女生焦虑水平高于男生.高死亡焦虑的青少年经历更多的生活事件压力(学习、人际关系、受惩罚、丧失和健康适应及总生活事件)(F(5,1526)=34.66,P<0.01,η2=0.10).结论 青少年死亡焦虑水平与生活事件压力密切相关.在开展死亡教育工作时,应关注在学校中体验到生活事件应激的学生.
作者:刘世宏;张婷;李丹;徐晓滢 刊期: 2014年第10期
儿童虐待与忽视已成为国际上普遍关注的公共卫生领域的热点问题.目前,国际上一般将儿童虐待与忽视分为4种类型,即身体虐待、性虐待、心理虐待和各种形式的忽视,其中心理虐待与忽视是儿童虐待与忽视的核心成分,可对儿童造成广泛、深远的不良影响[1-3].以往研究表明,忽视能够正向预测儿童孤独感程度[4];遭受忽视的儿童比正常儿童表现得更为孤独[5];儿童心理虐待与忽视和自我意识之间存在负相关,儿童虐待对自我概念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情感虐待、忽视对自我意识具有负向预测作用[6-7].
作者:段宝军;张彦军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上海市高中生闲暇活动现状,为学校、家长和社会正确指导高中生的闲暇生活提供建议和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对上海市5个区9所学校的高一和高二年级共4 229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收集闲暇活动相关信息.结果 高中生闲暇活动排名前3位的是做作业和学习学校课程(75.5%)、休闲娱乐(67.6%)和参加课程辅导班(63.7%);周一到周五每天睡眠时间不足8h的高中生达75.5%;高中生参加的特长学习以乐器、美术和游泳为主,分别占总人数的26.3%,17.1%和15.0%;不同性别高中生对目前的闲暇活动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6.179,P<0.01),男生感到“很满意”和“很不满意”的比例均高于女生;高中生想在闲暇时间开展的活动是休闲娱乐活动(81.6%)、体育锻炼(8.7%)和艺术学习(3.9%).结论 学校、家长和社会应帮助和指导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并对自己发展有意义的闲暇活动,以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郭家宁;王书梅;郑文娟;曹志娟;曲爽笑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 对上海市2007年和2012年高一学生和小学低年级学生视力状况进行比较分析,为科学防控学生视力不良提供依据.方法 分层整群抽取上海市6个区高一学生和36所学校一~三年级小学生(2007年2 772名,2012年2 611名),视力数据来自于学校近1次的视力检测结果;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调查高一学生和小学生的近视相关因素,并对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2012年高一学生视力不良率(83.0%)高于2007年(77.6%),但轻、中度视力不良率呈下降趋势,分别下降了1.5和3.2百分点;重度视力不良率升高了10.1百分点,2a间视力状况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07年和2012年小学低年级学生总体视力不良率分别为32.4%和30.2%,下降了2.2百分点,且中、重度视力不良率分别下降0.8和2.5百分点,2a间视力状况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上海市教育等部门对小学生采取的一系列防制近视的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学生视力不良情况仍很严重,需要继续加强干预.
作者:郑文娟;王向军;徐嘉清;曹志娟;郭家宁;王书梅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2010年广州市7~12岁学龄儿童超重、肥胖、高血压的患病率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为青少年高血压预防工作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利用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数据中的广州市数据,本研究筛选出7~12岁儿童58 748名.依据“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值分类标准”和儿童高血压判断标准,计算研究对象的超重、肥胖和高血压的患病率.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儿童体质量指数与血压之间的关系.结果 广州市7~12岁儿童超重和肥胖率分别为10.1%和7.6%,高血压患病率为9.4%.正常组、超重组和肥胖组的高血压的患病率为分别为7.2%,15.5%,23.7%.男、女生组高血压患病率均呈现肥胖组>超重组>正常组的趋势(P值均<0.05).总人群的体质量指数(BMI)与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84,0.289,P值均<0.01).在调整年龄后,超重组和肥胖组患高血压风险是正常组的2.329,4.024倍.结论 儿童超重、肥胖与高血压发病有密切关系,预防儿童青少年高血压应从预防超重和肥胖做起.
作者:王娇;朱艳娜;麦锦城;静进;马璐;杨文翰;李秀红;金宇;陈亚军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嘉定区2009-2013年中小学生视力不良变化趋势,为中小学生近视防控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整理嘉定区2009-2013年间的中小学生视力检查结果,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3年嘉定城区小学生和初中生视力不良率(29.08%,78.61%)均高于农村地区(26.56%,68.6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09.22,182.85,P值均<0.05).近5a来,该区中小学生总体视力不良率由46.36%上升至47.83%,上升了1.47百分点,其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率上升了3.67百分点,初中生上升了3.52百分点,高中生上升了1.94百分点.在视力不良构成方面,2009-2013年均以中、重度为主,其中重度视力不良学生的比例由46.40%上升至53.29%.结论 嘉定城区和农村地区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且重度视力不良的比例逐年上升,学生“防近”形势仍然严峻.应及早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控制近视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于宏杰;张琴;董玉婷;孙思飞;袁红;邵月琴 刊期: 2014年第10期
身高、体重和胸围等形态学指标不仅可以评价一个地区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水平,也是评价个体营养与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1-2],而且这些指标也与成年后的健康状况有着重要关联[3].因此,研究中小学生的生长发育水平,对评价和制定儿童青少年的健康促进策略,乃至促进全人群的健康都具有积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比较1990年、2000年和2010年的沈阳市于洪区监测点校中小学生身体形态资料,分析该地区7~18岁学生身体形态发育的变化趋势,为制定农村中小学生体质促进方案提供依据.
作者:崔丽巍;肖志汉;张弘颖 刊期: 2014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