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鹏;龚继春;邓琼英;李松峰;周丽宁;龚健古;徐林
我国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居高不下,并呈逐年上升趋势[1],视力不良已成为我国学生中检出率高的常见病.为了解新疆兵团第二师农牧团场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状况,为今后做好学生近视防治工作提供依据,该师各团场每年9-10月份定期组织卫生专业人员对中小学生视力状况进行监测.笔者对2007-2011年12个团场中小学生视力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李瑛 刊期: 2014年第10期
国内外研究已揭示健康素养与健康结局和社会经济状况相关[1-2],且对健康素养评估体系的研究也成为时下热潮.近年来,随着对健康素养的认识加深,人们逐渐意识到公共卫生领域和儿童青少年健康素养的重要性:一方面,应对低素养的方式之一在于有效的学校教育[3];另一方面,健康素养可作为健康教育结果的测量指标[4].儿童青少年是提高健康素养的关键时期,然而目前国内外针对儿童青少年健康素养研究的量表均不成熟,我国近年来才开始开展针对儿童青少年公共卫生领域健康素养的研究.2008年国务院颁布《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5],以进一步加强学校健康教育工作.因此,有必要吸取国内外新的研究成果,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素养评估体系的发展.
作者:曲爽笑;王书梅;郑文娟;曹志娟;郭家宁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 评价以参与式学习为主的干预方法对高校大学生生殖健康教育的效果,为高校大学生开展有效的生殖健康教育活动提供实践依据.方法 以上海市2所综合性大学低年级871名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由经过培训的学生骨干进行以主题班会、情景剧、辩论会等参与学习方式为主的生殖健康教育,通过问卷调查和干预后定性访谈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知识得分均高于对照组,总知识得分由干预前的(3.1±0.9)分提高到干预后的(4.1±0.7)分(t=-16.879,P<0.01).干预组反对婚前性行为的比例由基线调查时的32.2%上升为45.2%(x2=15.353,P<0.01).安全套使用意向的多因素分析显示,在调整其他影响因素后,组别和时间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干预的效应OR值为2.519(95%CI=1.481~4.287).80.9%的学生认为通过参加活动使自己的生殖健康知识技能受益颇丰.结论 以参与式学习为主的干预方式对大学生生殖健康教育的短期效果显著,但是否存在长期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谢静波;胡晓雯;谭晖;尤小芳;浦震梅;汪玲 刊期: 2014年第10期
随着城市流动人口的增多,流动儿童的数量也急剧上升.流动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到未来城市的发展和建设,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和稳定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生活质量是个体对生活的总体满意程度和对个人健康的感受,是身体功能、精神状态和社会能力等方面的主观评价,也是个人心理状态的全面反映.笔者于2012年9-12月以广州市外来子弟学校学生为研究对象,了解他们的家庭状况及生活质量并与本地学生进行比较,为进一步提高流动儿童的生活质量提供依据.
作者:陈静仪;纪颖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嘉定区2009-2013年中小学生视力不良变化趋势,为中小学生近视防控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整理嘉定区2009-2013年间的中小学生视力检查结果,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3年嘉定城区小学生和初中生视力不良率(29.08%,78.61%)均高于农村地区(26.56%,68.6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09.22,182.85,P值均<0.05).近5a来,该区中小学生总体视力不良率由46.36%上升至47.83%,上升了1.47百分点,其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率上升了3.67百分点,初中生上升了3.52百分点,高中生上升了1.94百分点.在视力不良构成方面,2009-2013年均以中、重度为主,其中重度视力不良学生的比例由46.40%上升至53.29%.结论 嘉定城区和农村地区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且重度视力不良的比例逐年上升,学生“防近”形势仍然严峻.应及早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控制近视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于宏杰;张琴;董玉婷;孙思飞;袁红;邵月琴 刊期: 2014年第10期
营养不良是一种慢性营养缺乏病,主要由于蛋白质和(或)能量的摄入不足,以致不能维持正常代谢,出现体重不增或减轻、生长发育停滞、脂肪逐渐减少现象,同时也可造成全身各系统功能紊乱,免疫力低下,影响体格和智力发育[1].近年来,营养不良和肥胖的双重负担已成为全球性的重大问题[2].中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关键阶段,学生的营养状况直接影响其身体健康水平[3].为更好开展学校卫生工作,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笔者对2012年沈阳市大东区中小学生营养不良筛查结果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魏红;陈容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青少年日常身体活动量与青春期性发育水平的关系,为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法,选取上海市中小学生共1 348名,调查年龄、性发育水平、父母文化程度和日常身体活动情况.结果 女生乳房、阴毛、腋毛的发育水平与中高水平身体活动量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067,-0.074,-0.078,P值均<0.05),男、女生性发育水平与学习日r值分别为0.117,0.134,0.177,0.158,0.137,0.156,0.181,0.156,和周末r值分别为0.085,0.106,0.588,0.115,0.130,0.153,0.157,0.189的静态行为时间均呈正相关(P值均<0.05).在控制年级和父母平均受教育程度的混杂作用下,男生腋毛和胡须发育水平每增加1级,学习日静态行为时间≥120 min的可能性分别增加了0.79和0.78倍;腋毛发育水平每增加1级,周末静态行为时间≥265 min的可能性增加了0.49倍;已经月经来潮女生中高水平身体活动量和周末静态行为时间≥265 min的可能性分别是月经未来潮女生的2.11和2.10倍.结论 青少年性发育水平与身体活动量之间存在独立的关联性.应针对不同青春期发育阶段的青少年采取适宜的干预措施.
作者:李梦娜;史慧静;江小小;王群;张博林;张喆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留守初中生自我效能与社会适应之间的关系以及应对方式在其中所起的中介效应,为研究留守初中生社会适应问题提供心理学依据.方法 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和中学生社会适应量表(SAS-SSS),对整群随机抽取的湖南省3所乡村中学共641名留守初中生进行调查,对数据进行相关与回归分析及结构方程模型的建立.结果 留守初中生自我效能感以及应对方式的问题解决、求助、退缩、发泄、幻想与社会适应各维度之间的相关均存在统计学意义(r值分别为0.503,0.602,0.299,0.488,0.126,-0.102,P值均<0.01),且自我效能感、问题解决、求助、退缩均能正向预测社会适应(P值均<0.01).留守初中生的问题解决和求助在自我效能感与社会适应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分别占总效应的36.0%和7.1%.结论 留守初中生的自我效能感、问题解决和求助是影响社会适应的重要因素.
作者:谢玲平;邹维兴;张翔 刊期: 2014年第10期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5.91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4.1%,其中高中以上学历的学生占52.6%[1],网络已经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网络成瘾行为是一种病态的网络使用行为或偏差行为,对青少年学习、生活和人格等都产生极其严重的危害,会造成更多的行为、情绪和学习问题[2-4].
作者:张淼 刊期: 2014年第10期
身高、体重和胸围等形态学指标不仅可以评价一个地区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水平,也是评价个体营养与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1-2],而且这些指标也与成年后的健康状况有着重要关联[3].因此,研究中小学生的生长发育水平,对评价和制定儿童青少年的健康促进策略,乃至促进全人群的健康都具有积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比较1990年、2000年和2010年的沈阳市于洪区监测点校中小学生身体形态资料,分析该地区7~18岁学生身体形态发育的变化趋势,为制定农村中小学生体质促进方案提供依据.
作者:崔丽巍;肖志汉;张弘颖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中小学生家长灾害急救知识水平现状,为提高中小学生的急救知识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在北京市朝阳区分层抽取6所中小学生家长共1 465名,进行灾害急救知识知晓水平的问卷调查.结果 96.86%的家长认为应对学生进行灾害事故及急救知识的培训,52.49%的家长认为应通过学校教育对孩子进行培训.家长对地震应对、徒手心肺复苏相关知识、消防用具的使用、流鼻血的处理、拨打急救电话后应告诉工作人员信息和防灾减灾日、世界急救日等的知晓率较低.<30岁和职业为农民的家长对于急救知识的知晓率普遍偏低;职业为医生和中专及以上学历的家长急救知识的知晓率普遍较高.结论 大部分中小学生家长期望子女通过学校得到灾害急救知识,家长的急救知识水平差异较大,对于常识性问题知晓率普遍高于专业急救知识的知晓率.
作者:朱庆生;呼冬鸣;吕雪菁;张萌;曹永革;李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我国东西部地区中小学校教学环境和设备卫生现状与差异,为促进我国不同地区学校教学环境卫生均衡发展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现况调查方法,对我国东西部7省市140所中小学校教学环境和设备卫生状况进行调查.结果 东部地区中小学校综合评价分为(70.295± 15.646)、卫生优秀学校率为17%,均高于西部地区的(50.598±13.740)和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x2值分别为7.908,8.788,P值均<0.05);东部地区中小学校教室人均面积、黑板反射比、采光系数、窗地面积比、课桌面平均照度、黑板面平均照度合格率以及课桌椅与学生身高符合率均高于西部地区(P值均<0.05).结论 学校教学环境与设备的卫生状况是当前学校卫生工作的突出问题.应加大对西部地区学校办学经费的投入,加强人员配备和培训,改善教学卫生硬件设施条件,同时加强学校预防性卫生监督工作.
作者:蔡吟花;杨艰萍;陈嘉明;杨钧;杨静洲;童晶;李玉浩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志贺菌属(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主要有发冷、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黏液脓血样粪便;人群普遍易感,常年散发,夏秋季多见,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1].2013年10月12-19日,重庆市南川区某中学发生一起以腹泻、发热、腹痛为主要症状的群发性腹泻疫情,经流行病学调查证实为一起由宋内Ⅰ型志贺菌引起的水型细菌性痢疾校内暴发疫情.为查明疫情发生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疫情蔓延,以防止类似的疫情发生,笔者对本次疫情的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张世勇;吴云昶;韦继学;肖邦忠;张娅 刊期: 2014年第10期
全世界每年有50%的儿童死于感染腹泻或急性呼吸道疾病[1].这些疾病主要通过飞沫、空气、皮肤接触及污染的环境传播,重要的预防措施是用肥皂洗手[1].用肥皂洗手也是预防儿童粪—口传播及其他一些感染性疾病的有效措施之一[2].为评价洗手干预措施对托幼机构儿童因感染症状缺勤率的影响,探讨针对儿童有效的洗手干预措施,笔者在上海市嘉定区多个托幼机构开展了洗手干预,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朱也凡;沈永;张欣;许德荣;钟培松 刊期: 2014年第10期
儿童忽视是指父母或监护人对儿童的日常照顾、情感需求、生活监护、安全及教育的忽视现象[1].世界卫生组织1977年曾指出,儿童虐待与忽视是一个社会现象和公共卫生问题,在所有的时间里存在于所有的社会中[2].潘建平等[3]在2003年共同开发了我国儿童忽视的常模,并研制了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云南省民族众多,各地生活习惯、文化习俗都有所不同.笔者于2013年3月对云南省3地农村户籍小学一至三年级小学生进行了调查,为政府和相关部门制定科学可行的解决方案以及可操作性的决策提供参考.
作者:秦明芳;韩芳;潘建平;马春明;焦锋 刊期: 2014年第10期
2014年4月,江西省樟树市永泰镇永泰中学发生一起以点状、片状或条索状红斑或水泡为主要特征的急性皮炎暴发事件,发病96人,罹患率为18.29%.为探寻致病因素,樟树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迅速赶赴现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资料分析,证实本次疫情为隐翅虫皮炎暴发.在针对暴发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后,疫情得到及时有效控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郑国林;崔鹏;谢丹;聂剑;黄庆 刊期: 2014年第10期
应急知识教育是指导个体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如何自救、互救,以提高个体生存能力的一种教育活动[1],是安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来,我国中小学应急知识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校逐步开展了应急知识教育工作,积累了一定的教育实践经验[2].但仍存在如中小学应急知识教育没有制度化,流于形式等很多问题[3].笔者于2012年12月通过调查中小学生应急知识现况及教育需求情况,为有针对性地开展中小学应急知识教育提供参考,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罗芸;黄晓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2010年广州市7~12岁学龄儿童超重、肥胖、高血压的患病率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为青少年高血压预防工作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利用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数据中的广州市数据,本研究筛选出7~12岁儿童58 748名.依据“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值分类标准”和儿童高血压判断标准,计算研究对象的超重、肥胖和高血压的患病率.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儿童体质量指数与血压之间的关系.结果 广州市7~12岁儿童超重和肥胖率分别为10.1%和7.6%,高血压患病率为9.4%.正常组、超重组和肥胖组的高血压的患病率为分别为7.2%,15.5%,23.7%.男、女生组高血压患病率均呈现肥胖组>超重组>正常组的趋势(P值均<0.05).总人群的体质量指数(BMI)与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84,0.289,P值均<0.01).在调整年龄后,超重组和肥胖组患高血压风险是正常组的2.329,4.024倍.结论 儿童超重、肥胖与高血压发病有密切关系,预防儿童青少年高血压应从预防超重和肥胖做起.
作者:王娇;朱艳娜;麦锦城;静进;马璐;杨文翰;李秀红;金宇;陈亚军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 比较湖北省不同血吸虫病流行疫情控制区初中生血吸虫病相关危险行为状况,为有针对性地制定血吸虫病健康教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将湖北省血吸虫疫区分为传播控制区和疫情控制区,随机整群抽取3 204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疫情控制区初中生在近3,6,12个月中,接触明确有钉螺水体的行为发生率分别为10.5%,21.9%和13.4%,均较传播控制区(12.6%,25.1%和16.7%)低;接触不明确有钉螺水体的行为发生率分别为21.9%,16.0%和26.3%,均低于传播控制区(26.4%,19.6%和30.5%);除近3个月接触有明确钉螺的水体行为外,其余各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8.67,6.78,6.68,4.52,6.78,P值均<0.05).不同流行区学生接触疫水的方式均以洗手洗脚、戏水和洗东西为主,疫情控制区学生在家附近和在学校附近以不同接触方式接触疫水的比例均比传播控制区学生低.近1 a内,在接触疫水的学生中,传播控制区和疫情控制区分别有22.1%和25.4%的学生在接触水体时能意识到可能感染血吸虫病的危险;分别有33.3%和34.7%的学生报告采取了防护措施,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2.07,0.26,P值均>0.05).结论 不同流行区初中生血吸虫病危险行为发生存在差异,应采取不同的健康教育方式.
作者:肖汉;李十月;李晶晶;高梦婷;燕虹;左丹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上海市某区小学生肥胖及代谢异常对儿童血压的影响,为探讨引起小学生血压升高发病的代谢相关因素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上海市松江区抽取6所非寄宿制的公立小学,在选中的小学中,用抽签随机法从二~五年级中随机抽取2个班级,共计840名学生,以其中血压偏高学生为病例组(56人),以同学校、同性别、身高相差5 cm以内、年龄相差6个月以内为条件在血压正常的学生中按1∶4匹配对照组(224人).对2组学生进行基本情况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血生化检测.结果 病例组的体质量指数(BMI)、腰围、三酰甘油(TG)和空腹血糖(FPG)[(18.17±3.89) kg/m2,(60.09±4.12) cm,(1.04±0.56) mmol/L,(4.66±0.59) mmol/L]高于对照组[(17.26±2.75)kg/m2,(56.19±2.46)cm,(0.79±0.22) mmol/L,(4.47±0.47) 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16,6.71,2.97,4.33,P值均<0.05).调整年龄、性别、BMI后,两组腰围、TG、FG的差异仍具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BMI增加与儿童血压偏高的发生呈正相关(OR=2.836,P<0.05);腹部肥胖、高三酰甘油和高血糖均与儿童血压偏高的发生有一定关系(OR值分别为4.357,3.049,6.000,P值均<0.05).结论 小学生血压偏高的发生与肥胖呈正相关,代谢异常与小学生高血压的关系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杨硕;郭红卫 刊期: 2014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