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丽英;邢玉娥;杨立红
食物喜好受遗传、文化、社会和经济状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1].学生时期是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也是饮食行为和生活方式发展的关键时期[2].许多研究认为,学习成绩好及重点中学的学生饮食行为总体上较学习成绩差及普通和职业中学的学生健康[3-4].高中阶段学生按照考试成绩被分到重点高中、普通高中、职业高中,为探讨这3类学校的学生各种不良饮食行为的差异,笔者开展了此次调查.
作者:王智勇;张文辉;安庆玉;王宏伟;徐品良;王民 刊期: 2013年第11期
肺结核是慢性呼吸道传染病,也是长期危害广大青少年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1].学校是人群高度集聚场所,与传染性肺结核患者在同一环境生活、学习的密切接触人群,受结核分支杆菌感染的危险性往往大于正常人群;一旦存在结核分枝杆菌传播,暴发流行的局面就难以控制[2].为此,本研究对中学生涂阳患者密切接触者进行结核菌素试验,以期对该人群开展结核病防控工作提供指导.
作者:刘晓岚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在暴力网络游戏情境和非暴力网络游戏情境启动下,暴力网络游戏成瘾者和非成瘾者的内隐和外显攻击性情况,为开展相关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Buss-Perry攻击行为量表和内隐联结测验(IAT),对筛选出的海口某大学16名暴力网络游戏成瘾和16名非成瘾大学生的外显和内隐攻击性进行测量.结果 两种游戏情境启动对网络游戏成瘾者和非成瘾者的内隐攻击性均有影响;但暴力网络游戏情境比非暴力网络游戏情境对暴力网络游戏成瘾者的内隐攻击性启动效应更显著,而这2种情境启动对非成瘾者的影响效果基本一致.暴力网络游戏情境和非暴力网络游戏情境对网络游戏成瘾者和非成瘾者的外显攻击性均没有显著的启动效应.结论 暴力网络游戏情境和非暴力网络游戏情境对暴力网络游戏成瘾者和非成瘾者内隐攻击性的启动效应存在差异.
作者:卢秀玲;云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尽管近视可归因为遗传有相当大一部分[1],但近几十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环境因素在屈光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2-3],尤其是在东亚地区[2].这一现象与屈光不正可以通过角膜和晶状体等屈光物质进行调节的内在可塑性相一致,而且这些物质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2].十几年前,大量的观察性研究都是基于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对近视具有保护作用这一假说,认为增加户外活动时间不仅能够减缓近视进展速度,还能预防近视的发生[4-6],但也有少数研究并没有发现户外活动与近视的关联.与此同时,利用动物实验和人群研究探索户外活动与近视关联的机制也在不断的深入中.
作者:金菊香;伍晓艳;万宇辉;华文娟;高国朋;方云;裴晨璐;陶芳标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家长对学龄前儿童龋齿的关注程度和对口腔保健知识的认知情况,为寻找相应的健康教育重点内容和正确方式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整群抽取沈阳市9所幼儿园,自行设计问卷,调查家长对儿童龋齿的关注程度、儿童日常口腔卫生习惯的培养和家长的相关认知水平等.结果 92.8%的家长知晓自己孩子的刷牙方式,91.7%的家长知晓孩子患龋情况,分别有97.4%和92.7%的家长为孩子配备专用的牙刷和牙膏;家长对培养学龄前儿童养成良好口腔卫生习惯的报告率均较低,仅38.6%的家长知晓窝沟封闭的好处.结论 家长对学龄前儿童的牙齿健康状况关注程度较高,但忽视了培养儿童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应对家长加强儿童口腔保健方面的教育工作.
作者:白英龙;刘福定;郭洁;翟玲玲;贾丽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近阶段的研究表明,我国青少年近视眼发病率不断攀升[1],如何预防和控制近视的发生发展已成为眼科学界、家长、学校以致全社会关注的课题.目前预防和治疗近视的方法层出不穷,笔者对近年公开发表的文献进行总结归纳,分析其优缺点,为今后近视防治方法的推广与应用提供依据.由于青少年近视的发生和发展与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预防和治疗近视的方法往往根据近视的成因而设计,包括光学镜片矫正、药物治疗、视觉训练以及中医中药等.
作者:杨传武;袁作雄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考察大学生生命意义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为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理论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生命愿景量表和一般健康问卷,对随机抽取的徐州市2所高校76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大学生生命意义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114.49±12.29),性别、城乡、年级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专业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肯定因子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忧郁和焦虑体验较少,且在性别、专业、年级、城乡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不同恋爱状况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心理健康消极方面在性别、专业、年级、城乡、恋爱状况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生命意义各因子与心理健康各因子存在显著相关(P值均<0.01);生命控制感对自我肯定因子具有正向预测作用(23.0%),生命控制感、意义的追寻和消极生命意义对心理健康消极方面具有负向预测作用(23.6%).结论 生命意义对心理健康具有预测作用,生命控制感、对生命意义的看法和态度以及对生命意义的追寻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
作者:石春;贾林祥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周口市2005-2012年风疹流行特征与控制措施,为预防控制风疹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资料,对周口市2005-2012年风疹病例数据及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周口市近8 a累计报告风疹病例1127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41/10万,其中2007年发病率高(4.10/10万),近3a发病率呈波动性下降趋势,不同年份间报告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3-6月为发病高峰,占发病总数的71.87%;<15岁儿童病例占总病例数的92.90%;发病以学生(占49.96%)为主.结论 风疹的易感人群为学龄儿童,应采取预防接种、疫情监测和卫生宣教等综合性防控对策,防止中小学校内疫情暴发.
作者:罗宏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大学生处于生长发育的中后期,丰富的营养知识、积极的饮食态度、健康的饮食行为习惯都会直接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健康.有研究报道,我国大学生缺乏营养与健康方面的知识,存在诸多营养方面的问题[1-2].湖南吉首市地处湘西少数民族地区,该地区的大学生多数来自贫困地区,营养状况较差,营养知识较为欠缺.为提高该地区大学生营养健康意识和健康知识水平,改善该地区大学生的营养状况,笔者通过营养健康教育干预来观察营养改善的效果,以便为有效改善该地区大学生营养状况提供依据.
作者:陈玉凤;熊健 刊期: 2013年第11期
随着对儿童近视病因研究的不断深入,父母近视已被确定为儿童近视的危险因素之一.父母近视如何影响儿童近视尚未形成定论,家庭的影响往往被认为是由遗传决定的,但家庭作为父母、子女共同生活的场所,共享环境的影响不能被忽视.本文主要综述父母近视影响儿童近视的遗传与共享环境证据.
作者:华文娟;伍晓艳;万宇辉;金菊香;高国朋;方云;裴晨璐;陶芳标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大学生心电图异常体检结果,及早发现大学生群体存在器质性心脏病的可能,减少或避免被检者心脏意外的发生.方法 采用日本光电9130T12导联同步心电机,对某高校4000名本科新生进行心电图同步描记.结果 心电图异常检出率为43.78%(1 751/4 000),其中大多数属于生理性异常;检出病理性异常122例(3.05%).男生病理性异常心电图检出率高于女生,超重和肥胖学生病理性异常心电图检出率高于体质量正常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大学生心电图体检异常检出率较高.应提高心电图体检筛查力度,及早发现大学生潜在心脏意外的风险,并采取有效防范措施.
作者:付丽英;邢玉娥;杨立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自我概念是个人对自己所有方面的知觉,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有组织的结构,具有评价性且可以与他人分别开来[1-2].大学时代是自我概念发展快的时期,同时也是自我概念问题较多的时期.大学生对自我的看法不但会影响行为,也与人格特质和心理健康有密切关系[2].
作者:陈文婷;刘佳琦;魏金旺;江晓燕;王睿 刊期: 2013年第11期
2012年5月4日至28日,吉林省白山市红旗小学相继发生31例流行性腮腺炎病例.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验结果,构成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依据《现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分级标准》[1],判定为一起学校发生的流行性腮腺炎一般级突发事件.现将疫情处理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庄伟;张祥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近年来,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竞争的日益激烈,医学研究生的身心健康值得关注.亚健康在人群中普遍存在,亚健康状态并不是由单一的因素,而是生物、心理、社会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1].本研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多变量直接和间接效应,探讨心理压力、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等因素对医学研究生亚健康的影响,为有效开展相应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作者:刘萌;廖淑梅;冯琼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大学生对痤疮的认识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为探讨高校相关健康教育方法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现场医疗咨询和APSEA量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河南大学1451名学生痤疮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在1451名学生中,认为痤疮是疾病的有337名,占23.2%;曾到医院治疗的有240名,就诊率为16.5%.学生APSEA量表得分>80分的有154人,占10.6%.所有痤疮患者中,轻度、中度、重度分别为590,466,385例.结论 大学生对痤疮的认识严重不足,痤疮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影响.应引起家长、学校及社会的高度重视.
作者:路金瑞;席子明;董放;芦丽凎;李晓红;刘科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海南省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学生常见病患病状况,为学校卫生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研实施方案”的要求,在2005—2009年间对海南省10所职业院校学生75470人次进行健康体检,采用EpiInfo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女生营养不良、贫血、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3.04%,4.18%和6.15%,男生分别为8.08%,2.43%和4.44%,性别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79.26,178.51,105.40,P值均<0.01);学生营养不良和贫血检出率逐年下降,肥胖检出率逐年上升.沙眼、龋齿和视力不良检出率男生分别为4.30%,66.0%和24.62%,女生分别为3.06%,33.04%和24.22%,男生沙眼和龋齿检出率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72.08,62.06,P值均<0.01);男、女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50,P>0.05);沙眼和龋齿检出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健康问题不容忽视.应加强健康教育,切实落实各项防治措施,降低学生常见病患病率.
作者:赖新梅;朱坚;陈奇漂;符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重庆市某库区县留守中学生生活满意度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为促进留守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运用《多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一中文版》(MSLSS-CV)对某库区县3所乡镇中学共1618名留守中学生生活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 库区留守中学生生活满意度总均分为(4.26±0.53)分,各个维度得分由高到底依次为家庭(4.73±0.93)、自我(4.41±0.82)、朋友(4.25±0.60)、居住环境(3.91±0.56)、学校(3.69±0.72).女生生活满意度总分与男生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仅家庭维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一学生生活满意度总分高于高一学生(P<0.05),其中学校、居住环境、自我维度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非独生子女与独生子女生活满意度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住校学生生活满意度总分高于住校学生(P<0.05),其中朋友、学校、居住环境、自我维度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影响库区留守中学生生活满意度的主要因素包括父母期望、自评家庭经济情况、家庭结构、每月生活费及母亲的文化程度.结论 库区留守中学生生活满意度较低,相关部门应区别对待,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提高库区中学生健康水平.
作者:王宏;李建桥;吴瑞;刘琴;曹型厚 刊期: 2013年第11期
水痘是由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儿童期常见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常在幼托、学校等集体单位造成暴发或流行.水痘疫苗能有效保护接种者至少5~7a[1].上海市自1999年起推荐≥1岁的学龄前儿童自费接种1剂水痘疫苗.但随着疫苗接种率的提高和接种年限的延长,水痘突破病例逐渐增多,即使在高接种率的托幼机构和小学,仍有水痘暴发疫情[2-3].
作者:庞红;江燕;施玮;王晨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和自我效能感状况及其关系,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和自我效能感综合量表,对南京市高一至高三1002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高中生心理健康总均分为(2.13±0.64).不同性别、年级学生心理健康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普通高中生在学习压力感和情绪波动性因子上得分高于职业高中生.高中生自我效能感总体情况为中等偏上,不同性别、不同年级高中生自我调节效能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种效能感都与心理健康总均分及其因子呈负相关,自我调节效能感对心理健康总均分及其因子有负向预测作用.结论 高中生心理健康情况不容乐观.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要加大自我调节效能感的培养.
作者:陶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上海地区青少年食物过敏现状,为过敏性疾病防治与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自编问卷,随机整群调查上海地区6所学校高中阶段2626名学生食物过敏的流行情况、过敏食物类别及症状特征.结果 上海地区高中阶段学生食物过敏自述报告率21.13%,男、女生报告率分别为19.6%,22.0%;主要过敏食物为海产品和水果类.过敏症状均以速发型(2h内)为主,男生组自述迟发型报告率较女生组高(P=0.023);症状特征以皮肤组织病变为首要表现,男生自述食物过敏人群呼吸道症状发生率较女生组高(P=0.014),而女生组皮肤症状发生率较高(P=0.002);食物过敏人群的其他过敏性疾病与过敏家族史的报告率均较无食物过敏人群高(P值均<0.01).结论 上海地区高中生食物过敏报告率较高.应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健康教育及营养干预研究.
作者:莫非;谭玉婷;王桂芳;聂志妍;周红;胡圣尧;邵洁 刊期: 201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