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春艳
回顾性总结器质性心脏病并发恶性心律失常的观察及护理资料.通过护理措施的实施,及时发现器质性心脏病并发恶性心律失常的各种预警信号,降低了病死率.
作者:马俊英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提高高血压患者的服药率和控制率.方法 应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调查分析了283例高血压患者的一般情况和药物治疗依从性状况.结果 283例高血压患者中,81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佳,占28.62%,202例患者治疗依从性差,占71.38%.影响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因素分别为高血压病程、文化程度、测血压频率、服药频率、知晓高血压药物知识(均P<0.05).结论 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太低,有待于通过健康教育,提高高血压的控制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赵俊;赵润红;黄鑫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胃镜润滑胶浆在无痛插胃管中的作用.方法 将病情需要插胃管留置的病人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分别按常规法插胃管和口服胃镜润滑胶浆后插胃管.观察插胃管前后各5 min和10 min两组病人血压、心率、呼吸、经皮血氧饱和度和不良反应及一次插胃管成功率.结果插胃管前两组病人的观察指标差异元统计学意义(P>0.05);而插胃管后,对照组病人的测量值与插胃管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病人的测量值与插胃管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病人的不良反应和一次插胃管成功率与对照组病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使用胃镜润滑胶浆口服后插胃管,病人的刺激反应小、病人的血液动力学受影响程度低,可减轻病人插胃管引起的不良反应和痛苦,提高一次插胃管成功率,对临床护理工作有积极意义.
作者:赖桂凤;李新萍;李建芳;颜菱;何艳丽;罗艳霞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协议家庭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家庭支持和自我管理行为改善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将6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以方便抽样的方法 分为观察组34例,对照组34例.对照组在透析治疗过程中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协议家庭干预,随访6个月,干预前后分别采用家庭支持自评量表、自我管理行为评定量表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随访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家庭支持功能和自我管理行为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家庭支持和自我管理水平呈正相关.结论 协议家庭干预有利于指导家属向患者提供有效的家庭支持,改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刘晓芳;徐航;唐宁波;张媛媛;卢秋芳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提高医疗器械清洗保养后的质量,控制医院交叉感染,延长医疗器械使用寿命的方法 .方法 将手术器械450件,随机分为实验组(225件)和对照组(225件),分别采用润滑防锈剂稀释液浸泡以及石蜡油手工上油,并进行保养及灭菌效果监测及比较.结果实验组器械保养后保养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润滑防锈剂对医疗器械的润滑保养、灭菌效果好,操作简便,节约医疗成本,临床上应用值得推广.
作者:蒋朝霞;胡秀娟;刘雅萍;杨碧华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妇科癌症患者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收集确诊为妇科癌症半年以内,期望生存期1年以上,非转移或复发的患者80例,采用SDS、SAS和生活质量评分表,对其进行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追踪评估,并根据初期的评估结果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对干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妇科癌症确诊初期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明显、生活质量明显下降;确诊初期患者SDS、SAS评分与正常人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干预半年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明显改善,SDS、SAS干预前后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结论 对妇科癌症确诊初期患者实施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可以减轻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对患者的生命意义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徐河玉;罗婷婷;杨林英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针刺颈夹脊配合透穴刺法为主治疗颈源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理.方法 将66例颈源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颈夹脊配合透穴刺法为主、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颈夹脊法,进行对照观察.同时在治疗前后应用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进行评分.结果经统计学处理,针剌颈夹脊配合透穴刺法治疗后进行症状评分,病情明显改善,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或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针刺颈夹脊配合透穴刺法为主治疗颈源性眩晕,能够改善眩晕症状,是目前治疗此疾病的有效方法 之一.
作者:杨春艳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提高健康教育质量,保证病人得到及时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法 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心脏手术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将2006年12月~2008年5月在我科进行心脏手术病人168人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96人采用新法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72人采用传统方法 进行健康教育.结果实验组接受健康教育后的效果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有所提高,特别是健康教育达标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开展健康教育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工作方式.
作者:高亚丽;杨红梅;鱼海娇 刊期: 2009年第08期
大量脑电图资料集中显示癫痫发作,特别是睡眠时发作的脑电状况.尽管只有少量癫痫发作综合征与目前发作频率仍不清楚的睡眠性癫痫有关联.本研究旨在明确睡眠性癫痫(ss)的发作模式,并将此模式与清醒发作癫痫(WS)模式做比较.国际抗癫痫联盟将SS定义为主要在或特别在(90%以上)睡眠时发作的癫痫,不同的研究报告SS患者所占癫痫患者比例为7.5%~45%(平均12%).睡眠可诱发癫痫,同时也可促使特发性癫痫和有征兆的癫痫综合征患者脑电图出现异常,所以临床资料应经常包括癫痫发作的时间信息.
作者:Goel D;夏元喜;瘳红梅 刊期: 2009年第08期
探讨职业铅中毒患者驱铅治疗过程中的病情观察和护理措施.观察治疗过程中的药物疗效、毒性反应,指导患者正确留取尿标本、加强饮食护理、心理护理.53例患者除1例因原发性疾病(膀胱癌)终止治疗外,其余患者均顺利康复出院,且疗效好,随访3个月无再次复发.
作者:全厚菊 刊期: 2009年第08期
探讨脑干及其周围占位病变致病理性哭笑的发病原因及护理特点.对4例脑干及其周围占位病变致病理性哭笑病例术前采取积极的观察及鉴别,针对性地做好心理护理.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积极预防并发症.1例脑桥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1例脑桥海绵状血管瘤,1例脑桥星形细胞瘤和1例鞍上Rathke囊肿,4例术后哭笑症状均立即缓解或消失.脑于中上段受压可出现病理性哭笑,可能与大脑-脑桥-小脑神经传导环路受到影响有关,术前的病情观察及术后的并发症预防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杨富英;吕建平;曹志恺;吕小春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介绍r型输液器的研制与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静脉输液患者200例,其中100例需2组液体同时输入,100例输液的同时须静脉推注药物.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实验组应用r型输液器输液,对照组应用普通输液器(洁瑞牌)输液.观察2组护士锐器伤、气泡产生情况及患者反应.结果 2组护士锐器伤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气泡产生及患者反应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r型输液器操作简便,省时省力,既减轻患者痛苦,又提高操作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颜峰;卢克群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及医学应对问卷对60例心力衰竭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患者生存质量的生理领域、社会领域得分低于常模.领悟社会支持总分与患者生存质量的心理领域、社会领域、环境领域等因子呈正相关.回避与生理领域和心理领域呈正相关.结论 为心力衰竭患者制定护理计划和健康咨询时,要帮助患者利用社会支持,采取有效的应对方式,利于患者的康复和生存质量的提高.
作者:李月芹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总结上胸椎结核并截瘫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 .方法 对9例上胸椎结核并截瘫患者进行了系统的围手术期护理.结果 9例上胸椎结核并截瘫患者均无内固定松动、移位、断裂及胸椎塌陷等现象;未见结核复发及任何并发症发生;脊髓及神经根压迫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术后3 w瘫痪ASIA分级由C、D级降至E例,B级降至D级.结论 对上胸椎结核患者进行系统的围手术期护理,能有效防止内固定松动、移位、断裂及胸椎塌陷,有效避免了结核复发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有效促进了脊髓及神经根压迫症状的早期恢复,提高了患者的生存及生活质量.
作者:黄莉;谭颖;吴爽;侯玉清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Mddhenbaum的自我指导训练法运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效果.方法 对2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组采取传统的脑血管病护理方法 和Meichenbaum啪的自我指导训练法,并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其日常生活能力.结果自我指导训练组的日常生活能力较对照组有所提高,在统计学上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在自我指导训练法中,患者在康复训练各阶段都是主动参与者,其对治疗的效果负有更多的责任,自我指导训练有助于提高患者康复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作者:黄允香 刊期: 2009年第08期
急性有机磷中毒(AOPP)的传统治疗方法有洗胃,静脉注射阿托品、胆碱酯酶复活剂(解磷定或氯磷定)、强化利尿等.这些方法仅对于轻、中度的病例有效,对于重症病例往往疗效不佳.血液灌流是借助体外循环,将血液引入装有固态吸附剂的容器中,以吸附清除某些外源性或内源性的毒物,达到血液净化的一种治疗方法.本文将血液灌流治疗AOPP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马虹 刊期: 2009年第08期
早产几特别是极低体重儿由于胃肠功能发育不完善、吸吮吞咽功能不完善、消化酶分泌不足,出生后易出现喂养困难,常需进行静脉营养.中心静脉置管因穿刺技术和置管并发症使其应用受到限制;
作者:黄萍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恶性肿瘤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为促进患者身心康复提供依据.方法 将60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研究组实施为期8 w的以健康教育和音乐疗法为主要形式的护理干预,对照组仅给予支持性心理护理.8 w后,采用健康状况问卷(SF-36)对两组恶性肿瘤患者生存质量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研究组与对照组量表各因子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SF-36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对恶性肿瘤患者实施适宜的护理干预能够提高其生活质量,促进患者的身心康复.
作者:张凤全;吴玉秋;李遵清 刊期: 2009年第08期
急危重症护理学是护生在进入临床实践前的一门桥梁课程,由于多数护生没有实践经验,对于重要的知识点缺乏感性认识,传统教学媒体又无法给护生以直观具体的资料,因此教学效果欠佳.本文研制一套实用性较强的网络多媒体课件并广泛应用于急救教学、群众教育和临床专业人员培训中,收到较好效果.
作者:郑春丽;谢玉秋;于洋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提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病人的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方法 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同样给予程序化健康教育,但观察组患者出院后继续进行随访和健康教育,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定,并比较其健康知识的知晓率.结果两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病人ADL、SDS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率较高.结论 有效的随访及健康指导可调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病人对康复训练的积极性,改善病人的心理调适能力,提高其生活能力.
作者:陈佩珊 刊期: 2009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