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存;刘炳伦;李仁军;王洪军;胡岱梅;王玮
目的 探讨内地西藏班学生文化适应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相关人群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在河北省某西藏班随机抽取169名学生,采用文化适应问卷、自评抑郁量表、自评焦虑量表和青少年学校生活满意度评定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内地西藏班学生文化适应处于中等以上水平.文化适应存在性别、年级差异,女生得分显著高于男生;大专学生文化适应总分、对主流文化的认同、对学校教育的认同、汉语的熟悉程度均低于高中学生,呈现出随年级升高文化适应不断降低的趋势.内地西藏班学生文化适应与学校生活满意度、抑郁、焦虑情绪之间存在关联.结论 内地西藏班学生文化适应对心理健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作者:赵铭锡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吉林市9~12岁不同乳房发育分期女生营养摄入状况,为营养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整群随机抽取吉林市小学9 ~12岁健康女生357名为研究对象,用Tanner's分期问卷评价女生性成熟度,使用膳食记录问卷进行3d膳食调查.结果 不同乳房发育分期女生平均每日能量摄入量分别为1 682.5,1 734.5和1 617.1 kcal(1 kcal=4.184 kJ),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59,P<0.01),达营养素推荐摄入量(RNI)的84.86%,83.84%和75.01%;蛋白质平均每日摄入量分别为62.89,61.41和53.73 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33,P<0.01),占总能量的14.32%,13.69%和12.91%.女生营养素平均每日摄人量占参考摄入量的百分比随着性发育而下降.不同乳房发育分期女生营养充足比<0.7的营养素均为钙、锌和维生素A.结论 吉林市9 ~12岁女生营养摄入量随着性发育程度逐渐下降,应采取合理的综合干预措施改善膳食营养状况.
作者:白雪松;李林春;张广腾;李朝阳;李善姬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择业效能感之间的关系,为指导大学生就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量表和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为工具,对方便抽取的武汉4所高校的423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重点大学的学生在择业效能感和时间管理倾向的所有指标上均显著高于非重点大学的学生(P值均<0.01):择业效能感的问题解决得分,男生显著高于女生(P<0.05),时间管理倾向的时间监控得分,男生也显著高于女生(P<0.01);时间管理倾向各指标与择业效能感各指标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介于0.580 ~0.685之间(P值均<0.01).结论 时间管理倾向是择业效能感良好的预测变量.
作者:纪凌开;刘华山;邓晓红 刊期: 2012年第02期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儿童肥胖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专家预期,肥胖将成为21世纪全球大的公共卫生问题[2-3].中国儿童青少年肥胖增势迅猛,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4].儿童青少年肥胖危害很大,不但导致身心疾患和生理功能障碍,影响学习能力,而且导致相当多的患儿成年后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部分肿瘤等的提前发生[5].儿童青少年肥胖的发生与膳食及运动有着密切的关系[6].为了解北京市怀柔区中小学生肥胖现状及相关危险因素,为实施肥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2010年9-10月笔者对怀柔区1 200名中小学生进行了健康状况检查.
作者:王冬梅;杨丽梅 刊期: 2012年第02期
中学阶段是各项生理、心理指标发育的重要时期,易发生情绪、学习、行为等心理健康问题.研究表明,10%~30%的中学生存在各种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并且其比例逐年上升[1-2].健康教育课程有助于提高中学生心理保健知识水平,使其正确对待心理健康问题[3].早期进行有效的干预措施,有助于降低危险因素[4],改善和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了解广州市中学生对心理保健知识的知晓程度,为制定健康教育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广州市在2010年10月对高中和初中生开展了心理保健知识问卷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杨宁;陈力鸣;李文艳;廖伟;胡号应 刊期: 2012年第02期
针对大学生患重大疾病和伤害事件时有发生、支付能力弱的特点,各高校普遍采用购买商业医疗保险作为基本医疗保险补充的方式来解决大学生医疗保障问题[1].为提高大学生发生伤害、大病住院医疗费的支付能力,降低个人和学校的风险,浙江工商大学多年来积极宣传和鼓励大学生在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基础上,通过学生自愿申请、学校统一办理商业医疗保险的形式,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学生参保率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非常明显.为配合新医改方案的实施,进一步做好大学生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大学生医保)和商业医疗保险工作,笔者统计分析了浙江工商大学2007-2010年参加商业医疗保险的学生发生伤害、大病住院情况和保险公司赔付情况.
作者:吕亚南;彭晖;崔周敏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中国7~12岁儿童血压受年龄和身高的影响及其作用规律,为儿童青少年血压评价和相关标准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运用1985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7~12岁汉族学生数据,从每个省中随机抽取相同数量的同年龄、同性别、同身高学生,分别控制年龄、身高后,分析身高和年龄对儿童青少年血压的影响.结果 在未控制身高、年龄时,男、女生收缩压、舒张压随年龄增长而上升;控制年龄后,男、女生7 ~12岁收缩压、舒张压总体呈随身高增长而升高的趋势(P值均<0.05);控制身高后,男、女生各年龄组间血压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7~12岁儿童血压水平随身高增长而升高,受年龄影响较小.
作者:马军;董彬;王海俊;蔡赐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儿童行为问题与父母抑郁体验状况的关系,为儿童行为问题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问题量表(CBCL)(4~18岁)和抑郁体验问卷(DEQ)对随机抽取的湖州市3所幼儿园和3所小学的720位儿童的父母进行调查.结果 内隐行为问题、外显行为问题以及行为问题总均分均表现为小学儿童7岁组、9岁组显著大于11岁组和幼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儿童的内隐行为问题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显行为问题以及行为问题总均分6,7,9,11岁组男孩显著大于女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5岁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母亲的无助性得分(4.06±1.04)显著高于父亲(3.89±0.93),父亲的效能感得分(4.12±1.21)显著高于母亲(3.84±1.16).父母的抑郁体验状况和儿童的行为问题存在显著相关(r=0.310~0.669),父母的无助性和自我批评性能够显著正向预测儿童的行为问题(β=0.140 ~0.461),父母的效能感得分能显著负向预测儿童的行为问题(β=-0.386~-0.081).结论 儿童的行为问题和父母的抑郁体验存在相关性.
作者:王玲凤;蔡振春 刊期: 2012年第02期
青少年学生是结核病易感人群,聚集性强,一旦发生结核病,容易导致暴发流行[1-3].天津市红光中学是我国内地早承办西藏班的学校之一,招收来自西藏的初中、高中学生.本文通过了解红光中学学生结核病发病和治疗情况,探讨藏族学生在津期间结核病高发原因和治疗管理模式.报道如下.
作者:张国钦;宋娜;张玉华;唐智多;钟达;陈盛玉;傅衍勇;郭乃灵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山东省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学校防控甲型H1N1流感提供参考.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收集山东省各地学校H1N1流感聚集性疫情信息,用Excel建立个案信息库,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山东省2009年共发生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99起,发生流感样病例2 214人,确诊甲型H1N1流感病例288人,罹患率为1.11%;死亡5人,病死率为0.18%.不同类型学校学生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学校是山东省甲型H1N1流感暴发防控的重点场所,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学校疫情的监测.
作者:张圣洋;刘倜;林艺;王爽;任艳艳;李忠;王显军 刊期: 2012年第02期
为进一步提高高等院校医疗机构的现场急救工作水平,加强现场急救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教育部体卫艺司于2011年4月下旬在北京组织举办了第一期全国(北方片)高校现场急救骨干培训班.笔者在培训期间,针对全体参训学员进行了问卷调查,旨在了解我国高校医疗机构现场急救工作现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蔡乐农;康锐;巨安丽;屈宁宁;蒲晓梅;冯洁 刊期: 2012年第02期
情绪作为人类基本的心理现象,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在男女大学生之间有情绪差异,而且在不同民族的大学生之间,他们的情绪状况也有所不同[1-2],同时情绪的调控与表达也直接反映了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3].与大学生情绪相关的诸多因素当中,受关注的是家庭环境、高校的支持系统以及大学生本人的自我认知水平[1,4-5].然而,宗教作为人类文化历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对于规范约束人的行为、情操和社会秩序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宗教的信仰程度不同,行为规范也会有区别[6-7].
作者:祁正庆 刊期: 2012年第02期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健康不仅是祖国发展腾飞的动力,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元素.针对大学生开展健康管理,从宏观上看,是关系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从微观上讲,是关乎个人健康成长的必然选择.有调查发现,青少年诸多不良的个人生活方式如吸烟、酗酒、熬夜等,都是在步人大学后逐步养成乃致成瘾的,同时在大学时期更易出现肥胖、肺活量下降、焦虑、人际交往障碍等身心健康问题[1].如何保证大学生身心健康,提高大学生健康素养,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是一个具有深远和现实意义的重大问题.针对大学生开展健康管理无疑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措施之一.
作者:张持晨;段志光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儿童自尊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开展针对性心理健康教育及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整群抽取长丰县农村地区2 917名中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运用自编的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状况与相关生活经历调查问卷(包括儿童自尊量表、家庭功能量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和儿童社交焦虑量表等)进行调查.结果 在2 917名中小学生中,留守儿童1 694名,占58.1%.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仅在同时校正消极应对方式、家庭功能和社交焦虑3个变量时,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自尊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协=3.942,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高身高、学习成绩好、同伴关系亲密、多参加课外活动、父亲文化程度高、家庭功能与生活质量好、采取积极应对方式和处于留守状况下的儿童自尊水平较高,而处于社交焦虑和采取消极应对方式的儿童自尊水平较低.结论 儿童自尊水平是多个生态子系统相关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相互协作、共同努力,有利于提高儿童自尊水平.
作者:韩腾伟;杨林胜;王铁柱;顾超美;孙莹;曹庆庆;陈明春;孙业桓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宁波市儿童少年生长发育水平,为儿童少年卫生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严格按照《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研究实施方案》,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调查方法,对宁波市2 843名7~18岁儿童少年进行形态、机能、营养状况等调查与评价.结果 宁波市儿童少年的生长发育趋势符合一般发育规律;身高、体重、胸围、肺活量等指标的平均值明显高于全国2005年相应指标平均水平;儿童少年超重、肥胖率分别为11.71%和4.33%,其中男生(14.72%,5.41%)均显著高于女生(8.77%,3.27%)(P值均<0.01),城市学生超重率(13.79%)高于农村(9.59%),而肥胖率则农村学生(5.69%)显著高于城市(2.99%)(P值均<0.01).结论 宁波市儿童少年生长发育水平明显领先于全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作者:姚许一;李连标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探讨珠心算训练对儿童视觉空间注意的影响,为相关教学与科研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从潍坊市北关街中心小学四~六年级学生中随机抽取14名珠心算儿童为被试,进行不同范围提示下视觉空间注意测验.结果 视觉空间策略的使用对珠心算儿童的早期视觉空间注意有一定影响,后部P1波幅随提示范围的增大而减小,后部右脑区提示等级效应更明显;在前额区,视觉空间注意有效提示范围大小表现出不同的调节作用:前部N1波幅随提示等级的增大而增大,P2波幅随提示等级的减小而增大.结论 珠心箅训练对儿童视觉空间注意有一定影响.
作者:孙延超;李秀艳;高卫星;许桂春;杨海英;刘晓芹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某高校肺结核暴发疫情的传播链与流行病学特征,评价防控措施的效果,为控制肺结核暴发提供依据.方法 制定个案调查表收集现场个案调查资料、PPD和胸片排查结果,录入Excel建立数据库,使用统计软件SPSS13.0进行数据分析.通过曲线拟合方法拟合无干预情况下的疫情发展趋势,并与干预后的疫情数据进行比较,以评估暴发控制措施的效果.结果 本次疫情共有肺结核病例11例,均为男性,发病年龄在19 ~24岁,平均年龄为21岁.整起疫情经历了4代,代代时间间隔分别为4~5个月、1个月和2个月.无干预情况下疫情曲线拟合显示,3次曲线拟合模型的拟合效果好,决定系数R2为0.995.通过该模型预测可知,随着时间的推移,若不采取防控措施,疫情将逐渐增加.疾病预防控制部门介入后,疫情开始下降,与无干预相比,疾病预防控制部门采取的防控措施减少了94.91%病例的发生.结论无干预情况下高校肺结核暴发疫情有逐渐增加趋势,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能有效控制学校肺结核暴发疫情.
作者:陈秋萍;陈田木;赵衡文 刊期: 2012年第02期
学校健康教育是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以学生为对象,针对其学习、身体发育特点和对健康的需求而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的健康知识和技能的传播和教育活动.作为儿童青少年身心成长的主要场所,学校的任务不仅在于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还兼负促进学生健康的职责,因而学校在完成教育教学目标的同时,还应是学生获得健康的重要场所.从中国学校健康教育的实践来看,虽然近10 a来取得了很大进展,但认真审视学校健康教育理论研究、管理制度建设以及其具体实施情况,这些方面均存在着发展相对滞后的问题.
作者:张一英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学校预防性侵犯教育对小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影响,为在小学开展预防性侵犯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荆州市3所学校6个班的二年级小学生205名,将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分为教育组和对照组,由经过培训的学校教师对学生开展教育.分别于教育前、教育后2周和教育后4个月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评价教育对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影响.结果 教育后2周和4个月,教育组和对照组学生知识、技能得分均比教育前有明显增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教育组学生预防性侵犯知识和技能得分增长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P值均<0.05).与对照组学生相比,教育后教育组学生表示若有性侵犯发生,能披露性侵犯事件比例明显增多.结论 学校预防性侵犯教育,可以提高小学二年级学生预防性侵犯知识和技能水平.
作者:陈晶琦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江苏省2006-2010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并分析影响因素,为有效处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收集2006-2010年江苏省学校突发事件,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事件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0年江苏省共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624起,其中传染病事件592起(94.87%),食物中毒事件21起(3.37%).共有21 695人发病,无死亡病例,波及1 038 005人.江苏省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高峰发生在3-5月和11-12月(即冬春季节).苏中地区报告较多,乡镇小学报告较多.传染病事件以呼吸道传染病居多,流行性感冒和其他感染性腹泻发病规模较大.结论 2006-2010年江苏省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发生在乡镇小学.
作者:李媛;梁祁;戴启刚;艾静;吴莹;刘文东;祖荣强 刊期: 2012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