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虹;张妍;袁全莲;折青霞;方蕊;王晓莉
手足口病(hand- foot- mouth disease,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其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高.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传播途径主要是消化道、人群密切接触、呼吸道等.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红色斑丘疹、疱疹,部分患儿有发热、精神差、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多数患者病情轻微,预后好,有些病例会出现脊髓灰质炎、新生儿中重度全身性疾病、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1],甚至发生死亡,致死原因主要为脑干脑炎[2].目前临床卜以对症治疗为主,并积极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张宝莉;汪保国;吴泰顺 刊期: 2012年第11期
预防和减少外出务工人员子女的行为失范,促进外出务工人员家庭的社会融入,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为了考察外出务工人员子女的行为失范问题及其影响因素,为干预工作提供依据,笔者使用2011年4月由共青团武汉市委员会和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共同主持开展的《武汉市共青团关爱儿童青少年系列调研》问卷,对2 474名5 ~17岁外出务工人员子女的行为失范问题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栾文敬;张冰华;李延宇;吴俊叶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八段锦对病残大学生身体形态、生理功能、运动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为提高其身心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身体测量以及访谈等方法,对南京某高校38名病残大学生16周八段锦锻炼前后的身体形态、生理功能、运动能力和心理健康状况指标进行测试与分析.结果 和实验前比较,16周八段锦实验后,病残男、女大学生胸围和男生体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血压、心率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肺活量的增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下肢力量与柔韧素质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SCL- 90测试除强迫、敌对、恐怖症状因子外,其他因子实验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16周八段锦锻炼能改善病残大学生的身体形态,增强生理功能,发展下肢力量与柔韧素质,对改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陈华卫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发生情况及其对运动素质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为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与生活质量水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分层整群抽取哈尔滨、武汉、湘潭、广州4地区4 104名7 ~18岁儿童,比较肥胖、超重的检出率在性别及年龄上的分布差异,并进一步分析超重组、肥胖组儿童青少年和正常组儿童青少年在运动素质和生活质量上的差异.结果 各学段男生肥胖和超重检出率均高于女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且儿童青少年肥胖、超重检出率有随年龄上升而下降的趋势;超重组、肥胖组儿童青少年运动素质水平较体重正常组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超重、肥胖儿童青少年与体重正常儿童青少年相比,生活质量水平受损不明显(P值均>0.05).结论 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发生在性别及年龄上具有差异.超重、肥胖的出现会对身心健康产生一系列的影响.
作者:张妤;王晶;吴汉荣;骆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上海市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订学生超重肥胖防制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上海市6个区的7 ~18岁中小学生14 301名.测试指标为身高、体重,问卷调查采用“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学生调查问卷”.结果 上海市学生的超重率为13.9%,肥胖率为7.0%.男生高于女生,小学生高于中学生.男生、睡眠时间过短或过长、每周吃鸡蛋≥7次、上体育课感到累、不喜欢长跑是学生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OR值(OR值95% CI)分别为2.544(2.307 ~2.805),1.242(1.148~1.345),1.129(1.004 ~1.270),1.252 (1.173 ~1.337),1.185(1.112 ~ 1.262).学校组织体育活动足学生超重肥胖的保护因素(OR=0.813,95%CI=0.700~0.945).结论 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与饮食习惯、体力活动以及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
作者:杨漾;陈佩杰;吴艳强;彭宁宁;周国耀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生命意义感对心理复原力的影响,为提高大学生心理复原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在广东省6所高校内随机抽取731名大学生,使用“大学生复原力量表”、“生命意义量表(PIL)”,对其生命意义感、心理复原力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生生命意义感总分及各因子分在不同心理复原力得分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l);除未来期待因子外,生命意义感的其他因子与稳定性因子呈负相关,与其他因子呈正相关(P值均<0.01).生命意义各因子中,生活目标和逃避可对大学生复原力进行预测,联合解释量为24.2%.结论 大学生的生命意义感与心理复原力之间密切相关,明确的生活目标对心理复原力发展的影响意义大.
作者:赖雪芬;刘王力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上海市中小学开学教育现状,为探索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开学教育模式提供依据.方法 2011年11月至2012年3月采用目的抽样方法,选取上海市4个区的16所中小学校学生、学生家长和教师进行开学现状的小组访谈.结果 上海市中小学校开学第一天的开学教育主要形式是开学典礼;开学典礼持续时间一般为20~30 min,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收心,调整状态以适应校园生活;开学典礼的主要流程是校长致辞;访谈对象给予自己所在学校的开学典礼以正负2类评价:形式多样、有助于启发和激励学生;死板、无吸引力、演讲话题过大.访谈对象都表示期待开学教育能有一些改变.结论 开学教育在整个教育中的作用值得相关部门重视.需针对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提供学生所需要的教育形式和内容,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促进青少年健康快乐成长.
作者:张玲玲;王向军;丁中华;袁得国;徐梦霞;郑文娟;王书梅 刊期: 2012年第11期
高校突发事件主要涉及传染病与食品卫生和自然灾害,具有一定破坏力和威胁性,一旦发生,除人、财、物受到损害之外,还会破坏学校教学、科研和其他方面的正常秩序,甚至可能影响到高校的安全稳定[1].因此,加强对高校突发事件的防范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2-3],对保护大学生身心健康,维持学校正常教学生活秩序,维护社会稳定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作者:韩旭;牟雅娟;王亚楠;李艳;毛亚杰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大学生归因风格、应对方式及功能失调性态度等认知特征与抑郁症状发生之间的关系,为在大学生中开展抑郁高危人群筛查和抑郁的预防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以安徽省合肥市某医科大学为研究现场,以该校临床医学专业一年级298名无抑郁症状的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分别于0.5a和1 a后进行2次随访调查.结果 参加第1次和第2次随访的学生分别为254人和278人,随访率分别为85.2%和93.3%.Cox回归分析表明,男生抑郁症状发生的危险是女生的2.52倍(95% CI:1.45 ~4.39),采取消极应对和功能失调性态度异常者均为抑郁症状发生的危险因素(RR=1.65,95% CI:0.93~2.94;RR =2.11,95%CI:1.22~3.63).结论 悲观归因、消极应对方式和功能失调性态度异常是导致抑郁症状发生的高危因素,三者对抑郁症状的产生可能存在联合作用.消极应对方式和功能失调性态度异常对抑郁的发生具有预测作用.
作者:丁建飞;佘敏;王君;张洪波;宋丹丹;汪敏 刊期: 2012年第11期
2012年5月,合肥市某幼儿园发生一起幼儿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经流行病学调查,并根据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测,证实是因食用苦瓠子引起的食物中毒.1事件概况该幼儿园位于市区某大型小区内,为某高校子弟幼儿园联营分园.该园设有食堂,向幼儿提供早、中、晚餐,外加下午水果、饼干等食物.在校幼儿共9个班级327人,教师45人,教师与幼儿分开就餐,菜谱不同,但主食米饭相同.5月24日11:00,该园共307名幼儿在园内就餐,主要食物为瓠子烧肉、菠菜鸡蛋汤、白米饭.就餐20 min后,部分幼儿相继出现恶心、呕吐、头晕、腹痛等症状,均口述中餐食用的瓠子很苦.截至24日20:00,该园共累计报告食物中毒47名患儿,罹患率为15.3%(47/307).患儿被送往医院救治,均为门诊病例,无重症和死亡病例.截至24日23:30,患儿均好转离院,预后良好.
作者:吴金菊;马尔健;贾皓旻;张洁莹;侯勇;张鹏川;韩红梅;李昌安;汤仁树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1985-2010年蒙古族7~18岁学生25 a间体重变化趋势和特点,为制定蒙古族学生体重的参考值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蒙古族通辽点校资料,获得1985年、2000年、2010年7~18岁蒙古族学生有效人数共17 480人.分析比较不同年龄、性别、城乡以及年份之间学生的体重水平.结果 1985年,2000年,2010年7~18岁蒙古族男、女学生体重均值均随年龄的增大而增长,25 a间城男、乡男、城女、乡女平均体重增长值分别是8.31,5.73,5.24,4.54 kg;7 ~18岁蒙古族学生体重发育曲线两次交叉年龄提前了0.5 ~2岁;7~18岁蒙古族学生体重的生长突增期提前了2~3岁;蒙古族城乡男生的体重突增高峰年龄有提前趋势,女生较平稳.结论 7~18岁蒙古族学生的体重随时间的推移呈积极增长的动态变化趋势,体重生长发育城乡差异明显.
作者:贾茹;哈森高娃;林哲;布仁巴图;李永山;张壮伟;佟伟军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成都市在校大学生生殖健康知识、态度、行为及教育需求情况,为提高大学生的生殖健康状况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法,应用自行设计的“在校大学生生殖健康调查问卷”对随机整群抽取的成都市5所高校1 116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仅1.0%的学生了解我国重点防治的性病,学生对于HIV的传播途径认知较好(83.1%).69.9%的学生赞同婚前性行为或视情况而定,74.7%的学生能接受大学生发生性行为或视情况而定.21.1%的学生发生过婚前性行为,70.0%的学生每次性行为都采取避孕措施,自己或性伴侣发生过意外妊娠的占9.4%.97.1%的学生认为高校有必要开展生殖健康教育.结论 大学生生殖健康知识知晓率较低、性态度宽容、性行为发生率较高,对生殖健康教育有较强的需求.
作者:谈学灵;沈小林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健康促进诊疗管理模式干预在校大学生视屏终端性眼病(VDT综合征)的效果,为VDT综合征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浙江省某高校在校视屏终端性眼病患者112名,进行为期5个月健康促进诊疗管理,比较干预前后VDT综合征用眼生活行为方式危险因素发生率的变化.结果 经过5个月健康促进诊疗管理,112名VDT综合征用眼生活行为方式的危险因素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有效率为85.7%.结论 健康促进诊疗管理模式能有效减少疾病危险因素,对防治在校大学生VDT综合征具有显著效果.
作者:朱莉;潘丽萍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上海市小学卫生教师队伍现状以及健康知识、态度、行为,为儿童肥胖学校群体干预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分层抽样方法,抽取上海中心城区、覆盖城乡结合部及郊区各1个行政区的所有公立小学共165名卫生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对学历、专业背景、营养知识、态度行为、对儿童肥胖防治工作的态度和行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小学卫生教师平均年龄为42.0岁,其中女性占95.55%,大专、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占77.0%,专业背景为卫生保健的占33.3%.卫生教师营养知识的及格率为97.0%,显著高于普通教师91.1%(x2=6.128,P<0.05).与普通教师相比,卫生教师的营养和健康态度及行为更为积极(P<0.05).86.1%的卫生教师表示愿意尝试为小学生提供营养健康指导.结论 上海市卫生教师队伍整体水平较好,在儿童肥胖的学校干预方面态度积极,可以在未来儿童肥胖的学校群体干预项目中扮演重要角色.
作者:唐文静;沈秀华;朱睿;汤庆娅;陶晔璇;蔡威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皮褶厚度是人体皮下脂肪分布状况的客观现状,皮褶厚度的发育受体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皮褶厚度的差异能反映人群的遗传、内分泌、生活环境、经济发展、生活方式及膳食营养状况的差异,能为研究人体发育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对青少年的影响提供基础数据.近年来通过测定皮褶厚度研究青少年儿童生长发育状况及规律的国内外文献报道较多[1-14],连南县是广东省少数民族人口多的自治县.笔者选择广东省连南县瑶族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邵象清人体测量方法[1 5]测量瑶族青少年的皮褶厚度,并对其随年龄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
作者:黄拥军;李传健;苏成柏;陈秀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芜湖市2006-2011年报告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现状和流行病学特征,为控制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数据来源于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2006- 2011年上报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用Excel和EpiInfo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芜湖市2006- 2011年共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52起,均为传染病聚集疫情;乡小学是主要的发病场所;属地医疗机构报告占事件发现来源的67.3%;事件报告时间中位数为1.21 d,短0d,长22.01 d;事件持续时间中位数为24.93 d,短2.00 d,长65.88 d.结论 芜湖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频繁,报告来源较局限,持续时间长,防控难度大.应采取加强预防接种,与教育部门联合,做好监测发现、防病知识普及教育等综合性防控措施.
作者:王斐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大学生自我决定的心理结构并在此基础上编制问卷,为针对相关人群的相关研究提供工具.方法 通过访谈和开放式问卷等方法,编制大学生自我决定问卷,对其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并进行信效度检验.结果 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自我决定包含支持感、关系感、计划性、自主感、胜任感和坚持性6个维度;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问卷的RMSEA值小于0.05,GFI,AGFI,IFI,TLI和CFI值均>0.9,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布在0.673 ~0.905之间.结论 大学生自我决定问卷结构明晰,信效度都达到了测量学指标.
作者:赵春鱼;边玉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高校教师健康影响因素及健康需求,为促进高校教师身体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自行设计“高校教师健康影响因素及健康需求调查表”,采取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武汉4所高校共1 378名教师进行调查.结果 不同职称教师吸烟、饮酒、饮食种类、睡眠时间、入睡情况、睡眠质量、排便、伏案工作和对自身健康关注程度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健康需求调查表明,38.06%的教师将定期体检放在健康服务项目需求的第1位,教师喜欢的健康教育方式有专家授课(29.31%)和面对面的个别咨询(23.93%),需求健康保健信息是预防疾病知识(16.32%)、健康生活知识(12.23%)和健康饮食知识(11.92%),喜爱的体能活动有球类运动(14.59%)、慢跑(12.27%)和散步(11.92%).结论 高校教师健康状况主要与生活方式有密切关系.学校应制定高校教师健康促进策略,引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满足教师的健康需求,促进教师参加体能锻炼.
作者:赵邦艳;黄万琪;郭利;黄黎明;李家新;周威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比较体育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骨密度、身体成分的差异,为指导大学生树立科学健身意识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美国HOLOGIC公司生产的Sahara Clinical Bone Sonometer测试仪和韩国产Biospace InBody 3.0人体成分分析仪,对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志愿参加测试的412名大学生进行骨密度、体成分测试,其中体育专业学生198名,非体育专业学生214名.结果 体育专业学生骨密度指标测定结果均高于同性别非体育专业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体育专业男生体成分指标中的体重、蛋白质、矿物质、肌肉、去脂体重、身高质量指数高于非体育专业男生,体脂含量、体脂百分比低于非体育专业男生;体育专业女生体重、蛋白质、矿物质、肌肉、去脂体重高于非体育专业女生,体脂含量、体脂百分比低于非体育专业女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结论 体育运动可以促进大学生骨密度提高,改善大学生体成分的构成,促进身体健康.
作者:郭见平;尹海滨;牛英群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浙江省学龄儿童碘营养状况及甲状腺结节患病水平及两者的关系,为碘缺乏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整群随机抽取浙江省2个县区8 ~ 10岁学龄儿童共689名进行甲状腺B超检查,同时采集尿液进行尿碘检测.结果 浙江省8 ~10岁学龄儿童甲状腺结节患病率为6.96%;学龄儿童尿碘中位数为180.50 μg/L;0~99 μg/L组学龄儿童甲状腺结节患病率较高,为8.70%,100~ 199 μg/L组学龄儿童甲状腺结节患病率次之,为5.49%,200~299μg/L组学龄儿童甲状腺结节患病率高,为9.43%,尿碘水平处于300 μg/L以上学龄儿童甲状腺结节患病率低,为5.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71,P>0.05);检出有结节组学龄儿童尿碘中位数为192.68 μg/L,而无结节组学龄儿童尿碘中位数为179.50 μg/L,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Z =0.77,P>O.05).结论 学龄儿童碘营养状况良好,碘营养水平与甲状腺结节患病水平无相关关系.碘营养水平处于WHO提出的适宜范围内时,甲状腺结节患病率处于较低水平.
作者:丁钢强;莫哲;楼晓明;朱文明;周金水;毛光明;杨章萍 刊期: 2012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