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金菊;马尔健;贾皓旻;张洁莹;侯勇;张鹏川;韩红梅;李昌安;汤仁树
目的 了解青岛市0~14岁儿童的伤害流行特征,为制定儿童伤害的预防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对2010-2011年青岛市监测点医院0 ~ 14岁儿童伤害病例的监测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结果 2010-2011年共报告16 647例儿童伤害病例,男、女性别比为1.90:1.第三季度伤害发生率高,9:00,10:00和17:00是伤害发生的高峰.伤害发生的主要原因是跌倒/坠落、动物伤、交通伤、钝器伤和烧烫伤.动物伤主要发生在5岁~,钝器伤和刀/锐器伤主要发生在10~14岁,烧烫伤主要发生在0岁~.发生地点主要是家中、学校与公共场所和公路/街道.伤害多发部位为上肢、头部和下肢,重度伤害以头部多发.结论 伤害严重影响着0 ~14岁儿童的健康.应采取多部门合作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儿童伤害干预,减少儿童伤害的发生.
作者:田小草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比较体育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骨密度、身体成分的差异,为指导大学生树立科学健身意识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美国HOLOGIC公司生产的Sahara Clinical Bone Sonometer测试仪和韩国产Biospace InBody 3.0人体成分分析仪,对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志愿参加测试的412名大学生进行骨密度、体成分测试,其中体育专业学生198名,非体育专业学生214名.结果 体育专业学生骨密度指标测定结果均高于同性别非体育专业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体育专业男生体成分指标中的体重、蛋白质、矿物质、肌肉、去脂体重、身高质量指数高于非体育专业男生,体脂含量、体脂百分比低于非体育专业男生;体育专业女生体重、蛋白质、矿物质、肌肉、去脂体重高于非体育专业女生,体脂含量、体脂百分比低于非体育专业女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结论 体育运动可以促进大学生骨密度提高,改善大学生体成分的构成,促进身体健康.
作者:郭见平;尹海滨;牛英群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大学生归因风格、应对方式及功能失调性态度等认知特征与抑郁症状发生之间的关系,为在大学生中开展抑郁高危人群筛查和抑郁的预防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以安徽省合肥市某医科大学为研究现场,以该校临床医学专业一年级298名无抑郁症状的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分别于0.5a和1 a后进行2次随访调查.结果 参加第1次和第2次随访的学生分别为254人和278人,随访率分别为85.2%和93.3%.Cox回归分析表明,男生抑郁症状发生的危险是女生的2.52倍(95% CI:1.45 ~4.39),采取消极应对和功能失调性态度异常者均为抑郁症状发生的危险因素(RR=1.65,95% CI:0.93~2.94;RR =2.11,95%CI:1.22~3.63).结论 悲观归因、消极应对方式和功能失调性态度异常是导致抑郁症状发生的高危因素,三者对抑郁症状的产生可能存在联合作用.消极应对方式和功能失调性态度异常对抑郁的发生具有预测作用.
作者:丁建飞;佘敏;王君;张洪波;宋丹丹;汪敏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武汉市中小学生亲子沟通效果状况及生活质量,为探讨亲子沟通效果与生活质量的关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分层随机抽取武汉市850名中小学生及其父母,采用亲子沟通效果问卷、生活质量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母亲教育程度越高,亲子沟通效果更具优势,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母亲在沟通效果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小学学历的母亲(F=3.150,P<0.05).父、母自我评价沟通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孩子评价母亲在沟通效果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父亲,父、母对沟通效果自我评价显著高于孩子(t值分别为3.383,6.528,P值均<0.01).不同学段学生亲子沟通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小学生亲子沟通效果的得分显著高于中学生(F值分别为22.85,16.51,P值均<0.01).父、母的亲子沟通效果与父、母亲生活质量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22,0.221,P值均<0.01).结论 父母教育程度、学段等因素影响亲子沟通效果;亲子沟通效果越好,父、母亲生活质量得分越高.
作者:陈敏丽;凌霄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上海市小学卫生教师队伍现状以及健康知识、态度、行为,为儿童肥胖学校群体干预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分层抽样方法,抽取上海中心城区、覆盖城乡结合部及郊区各1个行政区的所有公立小学共165名卫生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对学历、专业背景、营养知识、态度行为、对儿童肥胖防治工作的态度和行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小学卫生教师平均年龄为42.0岁,其中女性占95.55%,大专、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占77.0%,专业背景为卫生保健的占33.3%.卫生教师营养知识的及格率为97.0%,显著高于普通教师91.1%(x2=6.128,P<0.05).与普通教师相比,卫生教师的营养和健康态度及行为更为积极(P<0.05).86.1%的卫生教师表示愿意尝试为小学生提供营养健康指导.结论 上海市卫生教师队伍整体水平较好,在儿童肥胖的学校干预方面态度积极,可以在未来儿童肥胖的学校群体干预项目中扮演重要角色.
作者:唐文静;沈秀华;朱睿;汤庆娅;陶晔璇;蔡威 刊期: 2012年第11期
2011年3月24日,中宁县卫生监督所接到卫生局通知,中宁县某九年制学校部分学生双手出现不同程度的红色斑疹疫情,立即与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人员赶赴现场进行调查处理.经核实,该学校自3月16- 24日相继有63名学生出现双手背红色斑点、微痒等症状,在区、市疾病控制机构专家的指导下,该学校立即采取了一系列防治措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根据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症状、现场卫生监督检查、环境状况,判定为因低温所致寒冷性多形性红斑暴发疫情.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朱红艳;万淑萍;谢自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生命意义感对心理复原力的影响,为提高大学生心理复原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在广东省6所高校内随机抽取731名大学生,使用“大学生复原力量表”、“生命意义量表(PIL)”,对其生命意义感、心理复原力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生生命意义感总分及各因子分在不同心理复原力得分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l);除未来期待因子外,生命意义感的其他因子与稳定性因子呈负相关,与其他因子呈正相关(P值均<0.01).生命意义各因子中,生活目标和逃避可对大学生复原力进行预测,联合解释量为24.2%.结论 大学生的生命意义感与心理复原力之间密切相关,明确的生活目标对心理复原力发展的影响意义大.
作者:赖雪芬;刘王力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粤东山区农村初中生膳食营养现状,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法,对1 083名粤东山区农村初中生进行连续3个学期、每学期连续5d的膳食营养监测,同时进行血红蛋白含量测定、4h尿负荷试验等.结果 学生平均摄入能量超过推荐供给量(RNI),100%的学生能量摄入达到RNI;营养素供能比例基本合理,维生素B1、维生素C、铁、磷、锌等摄入充足,但钙、维生素B2、脂肪及早餐能量摄入不足;不同性别学生血红蛋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女贫血分别为11.74%,16.67%.结论 粤东山区农村初中生营养状况较好,膳食结构基本合理,但学校食堂在科学、合理配料和烹调等方面差距较大,应加强营养指导和干预.
作者:王艳;叶龙彪;彭俊生;李珍;彭木和;王慧;张秒高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宜昌地区女大学生月经状况,为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调查随机抽取的宜昌市4所高校1 117名女大学生的月经初潮状况.结果 宜昌地区女大学生月经初潮年龄为(13.51±1.27)岁、小年龄10岁,大年龄17岁,城、乡女生平均初潮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月经初潮完全不了解的学生占23.55%;初潮时表示恐慌的学生占28.29%.40.47%的调查对象有正常的月经期,完全紊乱的学生占35;72%.结论 宜昌地区城镇户口女大学生平均月经初潮年龄比农村女生小.需要对农村女童加强营养,同时学校应加强和重视学生的卫生教育和卫生服务.
作者:王成双;佐满珍;张明;丁洁;吴雪 刊期: 2012年第11期
手足口病(hand- foot- mouth disease,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其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高.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传播途径主要是消化道、人群密切接触、呼吸道等.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红色斑丘疹、疱疹,部分患儿有发热、精神差、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多数患者病情轻微,预后好,有些病例会出现脊髓灰质炎、新生儿中重度全身性疾病、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1],甚至发生死亡,致死原因主要为脑干脑炎[2].目前临床卜以对症治疗为主,并积极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张宝莉;汪保国;吴泰顺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高职与本科院校学生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和生活满意度的差异,为探讨学生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和生活满意度之间的关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使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和多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对随机抽取的阜阳市高职、“2+3”五年制高职和本科院校各5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高职学生和本科学生的社会支持和积极应对得分高于“2+3”五年制高职学生,本科学生的消极应对方式得分高于高职和“2+3”五年制高职学生,高职学生的生活满意度得分高于“2+3”五年制高职和本科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社会支持和积极应对方式与生活满意度存在显著正相关;消极应对方式与生活满意度呈负相关;积极应对方式与社会支持呈正相关,而消极应对方式与社会支持呈负相关.结论 高职与本科院校学生生活满意度存在差异,良好的社会支持和积极的应对方式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生活满意度.
作者:程红;孟秀红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北京市高校大学生烟草流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有效控制大学生吸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方便抽取北京市某高校68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 18.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大学生对烟草危害知识的总知晓率为94.0%,对禁烟的总正向态度持有率为63.4%.大学生尝试吸烟率为24.2%,其中男生为37.4%,女生为1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50.114,P=0.000).学生尝试吸烟原因的前3位分别为好奇(59.0%)、跟着别人吸(10.8%)、无聊(9.0%).关于香烟的来源中,从同学朋友那里得到的比例高,为31.9%;其次是从家长那里得到,为22.7%.尝试吸烟年龄集中在15 ~ 17岁(28.6%),其次为12 ~14岁(21.7%).大学男生、同学吸烟、不拒绝朋友劝自己吸烟、近1个月家人在自己面前吸过烟、近1个月见过教师在学校吸烟等是影响大学生尝试吸烟行为的危险因素.结论 北京高校大学生吸烟行为影响因素较多,在大学生中开展有效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袁晟;陈艳玲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皮褶厚度是人体皮下脂肪分布状况的客观现状,皮褶厚度的发育受体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皮褶厚度的差异能反映人群的遗传、内分泌、生活环境、经济发展、生活方式及膳食营养状况的差异,能为研究人体发育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对青少年的影响提供基础数据.近年来通过测定皮褶厚度研究青少年儿童生长发育状况及规律的国内外文献报道较多[1-14],连南县是广东省少数民族人口多的自治县.笔者选择广东省连南县瑶族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邵象清人体测量方法[1 5]测量瑶族青少年的皮褶厚度,并对其随年龄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
作者:黄拥军;李传健;苏成柏;陈秀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白族青少年家庭功能、安全感、负性情绪与应对方式的关系,为白族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大理地区797名白族中学和大学学生,运用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D)、安全感量表(SQ)、症状自评量表(SCL- 90)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进行调查.结果 白族青少年家庭功能得分与人际安全感、确定控制感、积极应对得分呈负相关(r=-0.35~-0.26,P<0.01),与消极应对、焦虑、抑郁得分正相关(r=0.20 ~0.23,P<0.01).白族青少年家庭功能对消极应对有直接效应,也可通过安全感和负性情绪的中介对消极应对产生间接效应;安全感通过负性情绪的完全中介作用于消极应对;家庭功能通过安全感的部分中介对积极应对产生间接效应.结论 白族青少年安全感和负性情绪在家庭功能与消极应对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安全感在家庭功能与积极应对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安全感在家庭功能与负性情绪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作者:赵科;杨丽宏;胡发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大学室内空气微生物污染变化情况,为学校卫生治理和疾病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河北大学医学部大学生宿舍40个、教室20个,依据《公共场所空气微生物检验方法菌落总数测定(GB/T 18204.1- 2000)》方法制备营养琼脂平板,采取自然沉降法对每个采样点按5点法采样,于(36±1)℃恒温箱中培养48 h,各监测点从8:00-20:00每2h监测1次,共7次.学生宿舍参照《居室内空气卫生细菌学评价》,教室参照《我国公共场所空气卫生细菌学标准》,确定≤30 cfu/皿为合格.结果 学生宿舍菌落总数中位数为28 cfu/皿,7次监测全部合格宿舍为8(20%)个;教室菌落总数中位数为24 cfu/皿,7次监测全部合格教室为5(25%)个.学生宿舍在8:00时菌落总数高,12:00时低,到20:00又逐渐升高;教室监测的情况正好与宿舍相反.结论 学生宿舍、教室空气的菌落总数及合格率不同时间之间存在差异.
作者:邬雪山;孙桂平;赵继红;秦新红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学龄前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发生现况及家庭相关影响因素,为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标准化儿童感觉统合失调量表和自行设计的问卷,对整群抽取的北京市海淀区7所幼儿园1 816名学龄前儿童进行调查.结果 被调查的1816名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率为26.4%,轻、重度分别为19.3%,7.0%.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儿童的感觉统合失调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父母感情差(OR=1.553)、主要照顾人文化程度低(OR=1.366)、家庭人均月收入低(OR=1.119)、人工喂养(OR=1.836)、没有经过爬行阶段(OR=1.470)、有过伤害(OR=1.660)的儿童发生感觉统合失调的风险增加.结论 学龄前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率较高,一些家庭相关因素可能与感觉统合失调的发生有关.
作者:周虹;张妍;袁全莲;折青霞;方蕊;王晓莉 刊期: 2012年第11期
预防和减少外出务工人员子女的行为失范,促进外出务工人员家庭的社会融入,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为了考察外出务工人员子女的行为失范问题及其影响因素,为干预工作提供依据,笔者使用2011年4月由共青团武汉市委员会和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共同主持开展的《武汉市共青团关爱儿童青少年系列调研》问卷,对2 474名5 ~17岁外出务工人员子女的行为失范问题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栾文敬;张冰华;李延宇;吴俊叶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芜湖市2006-2011年报告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现状和流行病学特征,为控制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数据来源于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2006- 2011年上报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用Excel和EpiInfo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芜湖市2006- 2011年共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52起,均为传染病聚集疫情;乡小学是主要的发病场所;属地医疗机构报告占事件发现来源的67.3%;事件报告时间中位数为1.21 d,短0d,长22.01 d;事件持续时间中位数为24.93 d,短2.00 d,长65.88 d.结论 芜湖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频繁,报告来源较局限,持续时间长,防控难度大.应采取加强预防接种,与教育部门联合,做好监测发现、防病知识普及教育等综合性防控措施.
作者:王斐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上海市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订学生超重肥胖防制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上海市6个区的7 ~18岁中小学生14 301名.测试指标为身高、体重,问卷调查采用“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学生调查问卷”.结果 上海市学生的超重率为13.9%,肥胖率为7.0%.男生高于女生,小学生高于中学生.男生、睡眠时间过短或过长、每周吃鸡蛋≥7次、上体育课感到累、不喜欢长跑是学生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OR值(OR值95% CI)分别为2.544(2.307 ~2.805),1.242(1.148~1.345),1.129(1.004 ~1.270),1.252 (1.173 ~1.337),1.185(1.112 ~ 1.262).学校组织体育活动足学生超重肥胖的保护因素(OR=0.813,95%CI=0.700~0.945).结论 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与饮食习惯、体力活动以及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
作者:杨漾;陈佩杰;吴艳强;彭宁宁;周国耀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发生情况及其对运动素质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为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与生活质量水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分层整群抽取哈尔滨、武汉、湘潭、广州4地区4 104名7 ~18岁儿童,比较肥胖、超重的检出率在性别及年龄上的分布差异,并进一步分析超重组、肥胖组儿童青少年和正常组儿童青少年在运动素质和生活质量上的差异.结果 各学段男生肥胖和超重检出率均高于女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且儿童青少年肥胖、超重检出率有随年龄上升而下降的趋势;超重组、肥胖组儿童青少年运动素质水平较体重正常组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超重、肥胖儿童青少年与体重正常儿童青少年相比,生活质量水平受损不明显(P值均>0.05).结论 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发生在性别及年龄上具有差异.超重、肥胖的出现会对身心健康产生一系列的影响.
作者:张妤;王晶;吴汉荣;骆艳 刊期: 2012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