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上海市小学卫生教师队伍现状与健康知识态度行为分析

唐文静;沈秀华;朱睿;汤庆娅;陶晔璇;蔡威

关键词:教育, 健康知识, 态度, 实践, 组织和管理, 体质量指数
摘要:目的 了解上海市小学卫生教师队伍现状以及健康知识、态度、行为,为儿童肥胖学校群体干预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分层抽样方法,抽取上海中心城区、覆盖城乡结合部及郊区各1个行政区的所有公立小学共165名卫生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对学历、专业背景、营养知识、态度行为、对儿童肥胖防治工作的态度和行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小学卫生教师平均年龄为42.0岁,其中女性占95.55%,大专、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占77.0%,专业背景为卫生保健的占33.3%.卫生教师营养知识的及格率为97.0%,显著高于普通教师91.1%(x2=6.128,P<0.05).与普通教师相比,卫生教师的营养和健康态度及行为更为积极(P<0.05).86.1%的卫生教师表示愿意尝试为小学生提供营养健康指导.结论 上海市卫生教师队伍整体水平较好,在儿童肥胖的学校干预方面态度积极,可以在未来儿童肥胖的学校群体干预项目中扮演重要角色.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高校教师健康影响因素及健康需求分析

    目的 了解高校教师健康影响因素及健康需求,为促进高校教师身体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自行设计“高校教师健康影响因素及健康需求调查表”,采取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武汉4所高校共1 378名教师进行调查.结果 不同职称教师吸烟、饮酒、饮食种类、睡眠时间、入睡情况、睡眠质量、排便、伏案工作和对自身健康关注程度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健康需求调查表明,38.06%的教师将定期体检放在健康服务项目需求的第1位,教师喜欢的健康教育方式有专家授课(29.31%)和面对面的个别咨询(23.93%),需求健康保健信息是预防疾病知识(16.32%)、健康生活知识(12.23%)和健康饮食知识(11.92%),喜爱的体能活动有球类运动(14.59%)、慢跑(12.27%)和散步(11.92%).结论 高校教师健康状况主要与生活方式有密切关系.学校应制定高校教师健康促进策略,引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满足教师的健康需求,促进教师参加体能锻炼.

    作者:赵邦艳;黄万琪;郭利;黄黎明;李家新;周威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芜湖市2006-2011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

    目的 了解芜湖市2006-2011年报告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现状和流行病学特征,为控制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数据来源于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2006- 2011年上报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用Excel和EpiInfo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芜湖市2006- 2011年共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52起,均为传染病聚集疫情;乡小学是主要的发病场所;属地医疗机构报告占事件发现来源的67.3%;事件报告时间中位数为1.21 d,短0d,长22.01 d;事件持续时间中位数为24.93 d,短2.00 d,长65.88 d.结论 芜湖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频繁,报告来源较局限,持续时间长,防控难度大.应采取加强预防接种,与教育部门联合,做好监测发现、防病知识普及教育等综合性防控措施.

    作者:王斐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甘肃省汉族城乡大学生身体形态与功能状况比较

    青少年的健康水平是关系到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繁荣富强的重要问题[1].大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后阶段,这个时期的生长发育是否正常会对其体质产生重要的影响.为了解甘肃省大学生身体形态与功能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为高等学校教育中体育与卫生工作决策及政府部门的宏观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笔者对2010年甘肃省大学生的体质调研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郑慧芳;杨建文;杲强;田宇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粤东山区农村初中生膳食营养状况评价

    目的 了解粤东山区农村初中生膳食营养现状,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法,对1 083名粤东山区农村初中生进行连续3个学期、每学期连续5d的膳食营养监测,同时进行血红蛋白含量测定、4h尿负荷试验等.结果 学生平均摄入能量超过推荐供给量(RNI),100%的学生能量摄入达到RNI;营养素供能比例基本合理,维生素B1、维生素C、铁、磷、锌等摄入充足,但钙、维生素B2、脂肪及早餐能量摄入不足;不同性别学生血红蛋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女贫血分别为11.74%,16.67%.结论 粤东山区农村初中生营养状况较好,膳食结构基本合理,但学校食堂在科学、合理配料和烹调等方面差距较大,应加强营养指导和干预.

    作者:王艳;叶龙彪;彭俊生;李珍;彭木和;王慧;张秒高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蒙古族中小学生1985-2010年体重变化趋势分析

    目的 了解1985-2010年蒙古族7~18岁学生25 a间体重变化趋势和特点,为制定蒙古族学生体重的参考值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蒙古族通辽点校资料,获得1985年、2000年、2010年7~18岁蒙古族学生有效人数共17 480人.分析比较不同年龄、性别、城乡以及年份之间学生的体重水平.结果 1985年,2000年,2010年7~18岁蒙古族男、女学生体重均值均随年龄的增大而增长,25 a间城男、乡男、城女、乡女平均体重增长值分别是8.31,5.73,5.24,4.54 kg;7 ~18岁蒙古族学生体重发育曲线两次交叉年龄提前了0.5 ~2岁;7~18岁蒙古族学生体重的生长突增期提前了2~3岁;蒙古族城乡男生的体重突增高峰年龄有提前趋势,女生较平稳.结论 7~18岁蒙古族学生的体重随时间的推移呈积极增长的动态变化趋势,体重生长发育城乡差异明显.

    作者:贾茹;哈森高娃;林哲;布仁巴图;李永山;张壮伟;佟伟军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北京某高校大学生尝试吸烟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北京市高校大学生烟草流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有效控制大学生吸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方便抽取北京市某高校68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 18.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大学生对烟草危害知识的总知晓率为94.0%,对禁烟的总正向态度持有率为63.4%.大学生尝试吸烟率为24.2%,其中男生为37.4%,女生为1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50.114,P=0.000).学生尝试吸烟原因的前3位分别为好奇(59.0%)、跟着别人吸(10.8%)、无聊(9.0%).关于香烟的来源中,从同学朋友那里得到的比例高,为31.9%;其次是从家长那里得到,为22.7%.尝试吸烟年龄集中在15 ~ 17岁(28.6%),其次为12 ~14岁(21.7%).大学男生、同学吸烟、不拒绝朋友劝自己吸烟、近1个月家人在自己面前吸过烟、近1个月见过教师在学校吸烟等是影响大学生尝试吸烟行为的危险因素.结论 北京高校大学生吸烟行为影响因素较多,在大学生中开展有效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袁晟;陈艳玲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屏幕时间对儿童青少年肥胖的影响研究进展

    有人把持续观看屏幕占据的时间称为屏幕时间(screen time),屏幕时间的增加可能与超重/肥胖关系密切[1].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肥胖将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严重问题.依据1985- 2005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数据资料[2],我国儿童青少年的超重与肥胖已进入全面增长期.从肥胖的成因来看,肥胖来源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主要与饮食中能量摄入过量和能量消耗长期不平衡有关[3].不爱运动、摄食高能量食物是青少年肥胖的重要因素.油炸食品、方便食品、含油量较高的坚果、脂肪与糖含量均较高的零食及含糖饮料的过多摄入导致儿童青少年摄食高能量;缺乏运动一是由于目前青少年的课业繁重,运动时间减少,二是独生子女政策及农村城市化,很多孩子家长为了防止儿童青少年受到伤害,常常鼓励其留在家里,导致运动量急剧下降,三是随着网络、计算机及青少年手机普及率极大提高,电视、计算机更成为生活中重要电子设备,而人在看电视、计算机浏览、手机视频、手机新闻或者手机小说的观看过程中,一直处于静止状态,导致青少年的运动量下降.由于我国尚处在肥胖流行的早期,因此针对引起肥胖的危险因素,及时、积极地开展公共干预措施是非常有效的手段,通过控制屏幕时间可能降低青少年肥胖的发生,因此研究屏幕时间对青少年肥胖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张越伦;张欢;王欢;张玉梅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健康促进诊疗管理模式干预大学生视屏终端性眼病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健康促进诊疗管理模式干预在校大学生视屏终端性眼病(VDT综合征)的效果,为VDT综合征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浙江省某高校在校视屏终端性眼病患者112名,进行为期5个月健康促进诊疗管理,比较干预前后VDT综合征用眼生活行为方式危险因素发生率的变化.结果 经过5个月健康促进诊疗管理,112名VDT综合征用眼生活行为方式的危险因素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有效率为85.7%.结论 健康促进诊疗管理模式能有效减少疾病危险因素,对防治在校大学生VDT综合征具有显著效果.

    作者:朱莉;潘丽萍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北京市西城区教师吸烟现况及知识态度分析

    目的 了解北京市西城区学校教师烟草使用情况及相关知识、态度,为制定学校控烟干预策略和开展控烟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北京市西城区10所学校197名教师进行“北京市学校人群烟草监测问卷”调查,并进行分析.结果 教师吸烟率和被动吸烟率分别为15.2%,51.8%,均为男教师高于女教师;50.8%的教师没有接受过预防青少年吸烟方面的培训,60.4%的教师报告在学校附近(200 m内)能买到烟;分别有87.3%,89.8%,87.3%的教师报告学校严格执行学生、教职员工(在校)、外来人员(在校)禁止吸烟.结论 男教师吸烟率较高,应作为重点干预和指导的对象;没经过控烟培训的教师比例较高,应定期开展培训,提高知晓率和技能;学校周边能够买到香烟,政府应加大监管力度.

    作者:高仙;张世伟;李玉红;甄媛;李鑫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冬季大学生主要室内活动场所空气菌落总数分析

    目的 了解大学室内空气微生物污染变化情况,为学校卫生治理和疾病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河北大学医学部大学生宿舍40个、教室20个,依据《公共场所空气微生物检验方法菌落总数测定(GB/T 18204.1- 2000)》方法制备营养琼脂平板,采取自然沉降法对每个采样点按5点法采样,于(36±1)℃恒温箱中培养48 h,各监测点从8:00-20:00每2h监测1次,共7次.学生宿舍参照《居室内空气卫生细菌学评价》,教室参照《我国公共场所空气卫生细菌学标准》,确定≤30 cfu/皿为合格.结果 学生宿舍菌落总数中位数为28 cfu/皿,7次监测全部合格宿舍为8(20%)个;教室菌落总数中位数为24 cfu/皿,7次监测全部合格教室为5(25%)个.学生宿舍在8:00时菌落总数高,12:00时低,到20:00又逐渐升高;教室监测的情况正好与宿舍相反.结论 学生宿舍、教室空气的菌落总数及合格率不同时间之间存在差异.

    作者:邬雪山;孙桂平;赵继红;秦新红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某医科大学学生认知特征及其对抑郁的影响

    目的 探讨大学生归因风格、应对方式及功能失调性态度等认知特征与抑郁症状发生之间的关系,为在大学生中开展抑郁高危人群筛查和抑郁的预防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以安徽省合肥市某医科大学为研究现场,以该校临床医学专业一年级298名无抑郁症状的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分别于0.5a和1 a后进行2次随访调查.结果 参加第1次和第2次随访的学生分别为254人和278人,随访率分别为85.2%和93.3%.Cox回归分析表明,男生抑郁症状发生的危险是女生的2.52倍(95% CI:1.45 ~4.39),采取消极应对和功能失调性态度异常者均为抑郁症状发生的危险因素(RR=1.65,95% CI:0.93~2.94;RR =2.11,95%CI:1.22~3.63).结论 悲观归因、消极应对方式和功能失调性态度异常是导致抑郁症状发生的高危因素,三者对抑郁症状的产生可能存在联合作用.消极应对方式和功能失调性态度异常对抑郁的发生具有预测作用.

    作者:丁建飞;佘敏;王君;张洪波;宋丹丹;汪敏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大学生自我决定问卷结构及信效度分析

    目的 探讨大学生自我决定的心理结构并在此基础上编制问卷,为针对相关人群的相关研究提供工具.方法 通过访谈和开放式问卷等方法,编制大学生自我决定问卷,对其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并进行信效度检验.结果 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自我决定包含支持感、关系感、计划性、自主感、胜任感和坚持性6个维度;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问卷的RMSEA值小于0.05,GFI,AGFI,IFI,TLI和CFI值均>0.9,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布在0.673 ~0.905之间.结论 大学生自我决定问卷结构明晰,信效度都达到了测量学指标.

    作者:赵春鱼;边玉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学龄前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家庭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了解学龄前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发生现况及家庭相关影响因素,为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标准化儿童感觉统合失调量表和自行设计的问卷,对整群抽取的北京市海淀区7所幼儿园1 816名学龄前儿童进行调查.结果 被调查的1816名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率为26.4%,轻、重度分别为19.3%,7.0%.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儿童的感觉统合失调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父母感情差(OR=1.553)、主要照顾人文化程度低(OR=1.366)、家庭人均月收入低(OR=1.119)、人工喂养(OR=1.836)、没有经过爬行阶段(OR=1.470)、有过伤害(OR=1.660)的儿童发生感觉统合失调的风险增加.结论 学龄前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率较高,一些家庭相关因素可能与感觉统合失调的发生有关.

    作者:周虹;张妍;袁全莲;折青霞;方蕊;王晓莉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高校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策略的社会经济环境分析

    高校社区卫生服务(community health services,CHS)在某特定时期内具备一定优势与劣势,面临机会与威胁,并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换[1].SWOT分析是识别组织自身优势(Strengths)和劣势(Weaknesses),判别机遇(Opportunities)与威胁(Threats),侧重于组织内部微观环境的分析.PEST分析则从政治环境(Political)、经济环境(Economic)、社会环境(Social)、技术环境(Technological)4个方面分析影响组织发展的各项因素,侧重于组织外部宏观环境的分析.SWOT和PEST分析是战略管理的重要技术,在国内外卫生服务策略开发中得到了一定的应用[2].本研究在对北京市6所高校和济南市3所高校调查基础上,从政治、经济、社会、技术4个方面对高校CHS的优势与劣势、机会与威胁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策略,发挥CHS在构建和谐社区、和谐校园及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作者:胡金伟;尹文强;郭洪伟;黄冬梅;于倩倩;李伟;吴娅萍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利巴韦林治疗大学生传染性软疣效果分析

    传染性软疣是由痘病毒中的传染性软疣病毒所引起的,多见于儿童及青年.皮疹为粟粒大至绿豆大半球形丘疹,表面有蜡样光泽,中央有脐窝,可以从中挑出或挤出白色乳酪样物质即软疣小体[1].软疣小体中含有病毒,可引起直接接触传染和自体接种.近年来,传染性软疣在高校中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女性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2].现将宁夏大学医院2008年2月-2010年6月治疗的220例传染性软疣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张金花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大学生生命意义感与心理复原力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生命意义感对心理复原力的影响,为提高大学生心理复原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在广东省6所高校内随机抽取731名大学生,使用“大学生复原力量表”、“生命意义量表(PIL)”,对其生命意义感、心理复原力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生生命意义感总分及各因子分在不同心理复原力得分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l);除未来期待因子外,生命意义感的其他因子与稳定性因子呈负相关,与其他因子呈正相关(P值均<0.01).生命意义各因子中,生活目标和逃避可对大学生复原力进行预测,联合解释量为24.2%.结论 大学生的生命意义感与心理复原力之间密切相关,明确的生活目标对心理复原力发展的影响意义大.

    作者:赖雪芬;刘王力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课堂教学对护理专业学生营养KAP干预效果评价

    大学生的营养知识、态度及行为(KAP)不仅影响其在校期间的身体健康,还可能影响今后的身心发展[1].医学生的营养知识多来源于课堂教学,在获得营养知识后,能否将其付之于行动直接关系到医学生的身心健康.课堂教育对提高医学生营养知识、端正营养态度、培养良好的饮食行为有重要意义[2].评价营养教学对大学生营养KAP的影响状况,不仅有益于探讨课堂教学内容及形式,同时对了解大学生营养知识掌握程度,帮助其改变不良饮食行为有重要意义.为了解课堂教学对医学生营养KAP的影响,笔者于2010年9-12月对安徽某医学院的护理专业学生进行了相关调查及评价.

    作者:宋建根;姚应水;梁雅丽;丁书姝;邹云飞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上海市儿童青少年腰围百分位数值及曲线

    目的 建立适合上海市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特点的年龄别腰围、腰围指数的百分位数及曲线,为科学评价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水平及中心性肥胖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以2010年上海市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的7 ~18岁中小学生14 301名为样本,应用国际通用的LMS法分性别建立年龄别腰围、腰围指数正常值及百分位数曲线.结果 腰围百分位数曲线随年龄增长呈递增趋势,符合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规律;腰围指数的P50百分位数曲线具有明显性别差异,7 ~12岁男生逐年上升,且高于女生,自13岁开始经交叉后低于女生.获得上海市7 ~18岁儿童青少年男女年龄别腰围、腰围指数百分位数(P5,P10,P15,P50,P85,P95,P95)及曲线.结论 儿童青少年年龄别腰围、腰围指数百分位数存在地区、性别差异.本研究所获得的百分位数及曲线可为进一步研究儿童青少年中心性肥胖提供基本数据.

    作者:吴艳强;杨漾;彭宁宁;洪茯园;严卫丽;周国耀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一起食用苦瓠子引起幼儿食物中毒调查

    2012年5月,合肥市某幼儿园发生一起幼儿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经流行病学调查,并根据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测,证实是因食用苦瓠子引起的食物中毒.1事件概况该幼儿园位于市区某大型小区内,为某高校子弟幼儿园联营分园.该园设有食堂,向幼儿提供早、中、晚餐,外加下午水果、饼干等食物.在校幼儿共9个班级327人,教师45人,教师与幼儿分开就餐,菜谱不同,但主食米饭相同.5月24日11:00,该园共307名幼儿在园内就餐,主要食物为瓠子烧肉、菠菜鸡蛋汤、白米饭.就餐20 min后,部分幼儿相继出现恶心、呕吐、头晕、腹痛等症状,均口述中餐食用的瓠子很苦.截至24日20:00,该园共累计报告食物中毒47名患儿,罹患率为15.3%(47/307).患儿被送往医院救治,均为门诊病例,无重症和死亡病例.截至24日23:30,患儿均好转离院,预后良好.

    作者:吴金菊;马尔健;贾皓旻;张洁莹;侯勇;张鹏川;韩红梅;李昌安;汤仁树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贵阳市中学生网络成瘾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贵阳市中学生网络成瘾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预防及干预中学生网络成瘾提供参考.方法 整群分层抽取贵阳城区10所中学3 34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近0.5a内有2 875名中学生使用过网络,上网学生中157名有网络成瘾倾向,占上网人数的5.5%,且男生检出率高于女生,初中生高于高中生.上网年限越长、频率越高、每次上网时间越长,网络成瘾检出率越高;在网吧上网、上网目的为玩游戏的中学生网络成瘾倾向检出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网吧上网、每周上网次数、每次上网时间、玩网络游戏与网络成瘾倾向均呈正相关,上网获取信息与网络成瘾倾向负相关.结论 中学生网络成瘾问题需引起重视,应引导中学生健康上网,预防网络成瘾现象发生.

    作者:张宛筑;邓冰 刊期: 2012年第11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