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信效度分析

李富业;王学涵;刘继文;陈佳;郑红英;顾佳怡;李静;姜信增;张慧;王培丞

关键词:学习, 疲劳, 问卷调查, 统计学, 学生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当代大学生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但由此而带来的学习倦怠问题也变得日益严重.学习倦怠的研究作为学习心理研究的重要指标,成为许多学者关注的焦点[1-2].目前,用于测量学习倦怠的量表[3]主要是以Maslach工作倦怠量表(Maslach Bumout Inventory,MBI)为基础,一般只对其进行稍微的文字修改.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目睹暴力及遭受暴力大学生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对照分析

    目的 了解日睹暴力及遭受暴力对大学生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症状的影响,为预防和减轻儿童期伤害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整群抽取广州某大学大一和大二学生757名,用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PTSD-SS)进行调查.结果 95名大学生在目睹暴力的同时遭受暴力侵害,即同时遭受2种伤害,阳性率为12.5%.无伤害大学生、曾日睹暴力大学生、曾遭受暴力大学生、以及曾日睹暴力及遭受暴力大学生PTSD症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双重伤害的大学生比其他组别大学生PTSD总分及5个因子分更高,PTSD症状更明显(P值均<0.05).目睹暴力与遭受暴力的关系显著(P=0.000).在有目睹暴力经历的大学生中,有亲身遭受暴力的比例(62.5%)高于无亲身暴力的比例(42.0%).结论 目睹暴力及遭受暴力的大学生较常见,且其成年后的PTSD症状明显.目睹暴力与遭受暴力相关,应将二者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综合防治.

    作者:赵静波;侯艳飞;杨雪岭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营养不良与营养正常青少年心肺功能和体型特征比较

    目的 了解营养不良对青春期青少年身体发育、心肺功能的影响,为提高青少年身体健康水平提供科学指导.方法 整群抽取育才学校1 320名中学生,对12~14岁中学生按身高标准体重筛选营养不良学生.共筛选出37名营养不良学生作为营养不良组,根据年龄、性别、年级匹配原则选取37名营养正常学生作为对照组.对2组学生的心肺功能、体型特点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营养不良组学生肺活量指数、Erisman指数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Erisman指数随营养不良程度加重而降低(P<0.01).结论 营养不良对青少年心肺功能及体型发育产生负面影响.应采取积极干预措施,加强学生营养,提高青少年身体发育水平.

    作者:张迪;陈容;裴丽红;顾国家;张微微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广西高校医学生对包皮环切术预防艾滋病知信行定性分析

    近年在非洲完成的3个大型随机对照研究认为,包皮环切术能使艾滋病病毒(HIV)通过异性传播的危险降低50%-60%[1-3].包皮环切术作为一种简单易行、成本低、并发症少和效益高的预防男性感染HIV的方法,对于控制艾滋病蔓延具有重要意义,是预防男性通过性行为感染HIV的一项重要策略,但如何推广包皮环切术却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特别在非穆斯林国家.

    作者:蒋俊俊;邓伟;梁冰玉;杨晓波;李平;罗皓;梁浩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一起腺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暴发疫情调查

    2008年5月4日,昌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辖区某学校教师电话报告:该学院陆续有学生出现发热、咽痛症状.接报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疫情小分队人员立即赴现场进行调查处理.经核实,该学院自2008年5月1日以来,即有部分学生陆续出现发热、咽痛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依据<北京市学校及托幼园所聚集性集中发热处理技术规范>对本起疫情进行了调查,并采取相应防控措施.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测结果,判定为由腺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暴发疫情.

    作者:蔡旭;王瑞琴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北京大兴区青少年学生自觉超重肥胖与减重行为调查

    目的 了解大兴区学生对超重、肥胖及自身认知情况,研究其对学生减重行为的影响.方法 对北京市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监测中超重、肥胖检测结果、个人认知情况和减肥行为部分进行分析.利用SPSS及Excel软件进行统计.结果 自觉体重超重肥胖现象在学生中普遍存在,检出率为40.6%.很大比例的学生不能根据科学依据对自己的胖瘦进行判断,有76.3%的学生盲目采取措施减轻或控制体霞增加.结论 应积极在青少年中普及控制体重的知识,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掌握科学的管理体重方法.

    作者:李冬梅;高建英;李慧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大学生生活方式与健康状况相关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对人们健康的危害日益严重.在校大学生作为一个年龄段的特定群体,不但会受社会普遍存在的不良生活方式影响,还广泛存在一些大学生特征性的不良生活方式,如沉迷于网络、盲目节食减肥等[1].为了解大学生生活方式的具体情况及其与健康状况的关系[2],以便针对性开展健康教育,促进大学生健康水平,有必要对大学生的健康生活方式状况进行专项调查.

    作者:汪胜;卢晚秋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青少年抑郁与儿童期虐待和近期生活事件相关分析

    目的 了解青少年抑郁与儿童期虐待和近期生活事件的关系,验证可能存在的调节中介效应假设.方法 方便抽取合肥市3798名使用网络的中学生,进行亲子冲突策略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以及人口学特征调查.采用层级线性回归模型,分析青少年儿童期虐待、近期生活事件和抑郁可能存在的调节中介效应.结果 不同性别青少年早期虐待经历与近期生活事件均有关联(P值均<0.01),并通过近期生活事件间接地对青少年抑郁产生效应(P值均<0.01);中学女生儿童期虐待对生活事件介导的间接效应有调节作用(P=0.001),而男生未见儿童期虐待对中介效应的调节作用(P=0.260).结论 儿童期虐待对青少年抑郁的作用部分是通过近期生活事件介导的间接效应,中学女生儿童期虐待对间接效应有正向调节作用.应该采用措施阻止儿童期虐待的出现,其中受虐女童是重点保护的对象.

    作者:杨林胜;张志华;吴红燕;孙业桓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河南省农村青少年心理健康现状

    目的 了解农村校外青少年与在校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为农村学校心理健康干预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河南省2个县13~18岁430名农村校外青少年和198名在校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调查.结果 农村校外青少年和在校青少年心理问题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4.2%和29.3%,轻度不良反应检出率分别为33.5%和47.0%,中度及以上不良反应检出率分别为5.1%和12.1%;校外青少年SCL-90总分(124.55±33.84)低于在校青少年(142.42±41.59);2组青少年各因子分排序前4位的因子均为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和抑郁;女性各因子分和总分均高于男性(P值均<0.05).结论 相对于在校青少年,校外青少年心理状况较好;农村青少年不良反应症状主要表现为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和抑郁;男性心理状况好于女性.

    作者:吴翠平;娄晓民;梁利花;戈文洋;季士治;游新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抚州市城区小学生蛔虫感染情况调查

    蛔虫感染是常见的肠道线虫感染,儿童感染率高于成人.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我国蛔虫等肠道线虫感染呈下降趋势.2001-2004年全国寄生虫病抽样调查显示,我国人群蛔虫感染率为12.72%[1].为了解抚州市城区小学生蛔虫感染现状,为进一步防治蛔虫感染提供科学依据,笔者于2009年9-12月对市区内3所小学进行调查,现报道如下.

    作者:邓仕标;何云岩;王敏;邓玲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信效度分析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当代大学生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但由此而带来的学习倦怠问题也变得日益严重.学习倦怠的研究作为学习心理研究的重要指标,成为许多学者关注的焦点[1-2].目前,用于测量学习倦怠的量表[3]主要是以Maslach工作倦怠量表(Maslach Bumout Inventory,MBI)为基础,一般只对其进行稍微的文字修改.

    作者:李富业;王学涵;刘继文;陈佳;郑红英;顾佳怡;李静;姜信增;张慧;王培丞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吉林市9~12岁朝鲜族和汉族女童性发育状况

    儿童通过青春期的生长发育及性发育过渡到成年人是连续、复杂的遗传和环境(社会、自然)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1].青春期因民族、地域、经济文化水平以及生活习惯不同而异,并随时代推移而变迁,而且发育开始时期和程度都影响后期的健康[2].文献报道显示,我国青少年近年来呈现身高、体重发育水平普遍提高,性发育不断提前的长期趋势[3-4].

    作者:李善姬;白雪松;张兵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江山市农村学校生活饮用水水质检测分析

    随着江山市改水工程的深入发展,2家大型自来水厂的管网未梢水逐渐铺入平原地区,越来越多的农村学校用上了卫生安全的自来水.但部分边缘山区由于条件限制,尚未用上自来水.为掌握农村学校饮用水水质的动态状况,提高学校自备水的卫生管理水平,笔者对江山市2007-2009年全市农村学校自备水水质检测结果进行分析.

    作者:郑芝凤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一起寄宿制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一起甲型H1N1流感在寄宿制学校暴发的危险因素,为制定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RT-PCR方法以及血凝抑制试验,进行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及血清抗体检测;同时进行面对问卷调查并查阅校医门诊记录,运用病例对照研究,分析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一次疫情暴发后,学生甲型H1N1流感感染率为32.69%.X2检验表明,同班同学发热(OR=2.257,95%CI=1.664~3.060)、同宿舍室友发热(OR=2.270,95%CI=1.782~2.891)、宿舍每天开排气扇(OR=0.776,95%CI=0.617~0.976)、宿舍朝向与当时季节风向不一致(OR=1.417,95%CI=1.114~1.801)均与甲型H1N1流感感染有关.结论 加强晨检、及时发现传染源并采取单间隔离或居家隔离是控制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的重要手段,加强居室通风是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

    作者:陈希;李铁钢;柳洋;狄飚;袁俊;王鸣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唐山市幼儿父母躯体虐待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唐山市3~6岁幼儿遭受父母躯体虐待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以社区为基础的预防儿童暴力伤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办便抽样方法,对唐山市243名3~6岁幼儿父母进行问卷凋查.结果 近1 a内,60.1%的父母对子女实施过躯体虐待,其中28.8%为非接触性体罚,52.7%为轻度躯体暴力,8.6%为重度躯体暴力,0.4%为极重度躯体暴力.影响幼儿遭受躯体虐待的主要因素有儿童性别、父母是否有不良嗜好、家庭居住地.结论 幼儿遭受父母躯体虐待的现象较为普遍,有必要开展有关儿童暴力伤害的早期干预.

    作者:崔立华;杜文冉;庞淑兰;薛玲;任琦;刘美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大学生运动伤害焦虑心理自我认知干预效果评价

    运动伤害是困扰大学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大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每年都有体育伤害事故发生.从大学生角度来看,担心在体育课中受伤,是影响他们参与体育活动主动性的主要因素,从而导致一部分大学生产生运动伤害焦虑心理.如何运用科学的心理学手段,消除大学生的这种不良心理,使他们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体育活动过程中,是体育教师们一直尝试解决的问题.本研究将通过自我认知手段来考察其对大学生运动伤害焦虑心理的影响,以期为改善大学生运动伤害焦虑心理状况提供有益的参考.

    作者:张丽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不同办学模式和同伴组成流动儿童学校归属感比较

    目的 了解不同类型流动儿童的学校归属感和影响因素,为提高流动儿童学校归属感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学校归属感量表(PSSM)、安全感量表,对分层选取的1 308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公办学校的流动儿童学校归属感显著高于民办学校,同伴中大多数为流动儿童的流动儿童学校归属感显著高于同伴中大多是城市儿童的,就读于公办学校并有相似同伴组成的流动儿童具有较高的学校归属感;安全感在流动儿童类型和学校归属感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结论 不同学校类型及同伴类型的流动儿童学校归属感不同,安全感是影响不同类型流动儿童学校归属感的可能因素.

    作者:聂润秋;徐玲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广西4~12岁弱视儿童散光现况分析

    目的 了解散光在4~12岁弱视儿童中的主要类型、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为散光及弱视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在广西视光中心就诊的4~12岁弱视儿童2057例(3704眼),所有弱视散瞳后采用视网膜检影法确定散光状态,描述散光在不同年龄、性别、弱视程度的弱视儿童中的分布.结果 在2057例弱视儿童中,散光(≥0.50 D)检出率为94.02%,且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而下降.各年龄组散光度以0.50~2.00 D(69.1%)为主,散光类型中的复性远视多,散光轴向以顺规散光为主(90.20%),各年龄组散光度、散光轴向和散光性质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同性别儿童散光眼的散光度、散光类型和散光轴向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同弱视程度散光眼的散光度、散光类型和散光轴向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散光在4~12岁弱视儿童中检出率较高,且随年龄增长而降低.儿童散光应尽早矫正,以防止弱视产生.

    作者:肖信;刘伟民;林泉;王英;张玉娟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中学生道德同一性发展特点分析

    道德同一性是道德自我的核心,是道德发展的一个重要维度.它是指有益于他人的自我一致性和连续性,反映了独立的道德人格不断建构的过程,也反映了个体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间的一致性程度,是对社会共有价值、理论、规则和信仰的自我概念[1].

    作者:钱志刚;周碧薇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云南省中学生抑郁症状流行特征分析

    青少年抑郁心理症状的预防与控制已成为学校心理健康促进的重要研究课题.抑郁心理状态不但增加痛苦的心理体验,损害中学生的心理健康,且与自杀、吸烟和攻击等不良行为密切关联[1].为了解云南省中学生抑郁心理状况,为进行预防干预研究提供依据,笔者于2009年对云南省12408名中学生抑郁症状及相关因素进行了调查.

    作者:黄莹;李燕;胡安艳;陈桂存;刘宏;李姣;黄鑫;郑志华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藏族儿童少年生长发育因子分析

    儿童少年的生长发育和身体素质是反映不同人群生活条件和健康水平重要的标志[1].体质发育指标是反映人体生长发育的基本数据[2].通过对尽可能多的生长发育指标进行因子分析,可以了解各指标在模型中的贡献率,对建立完善的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筛查指标和评价因子,评价个体的生长发育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堃;肖艳杰;席焕久 刊期: 2011年第02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