邸明芝;黄辉;翟力军;苗良
屈光参差是指同一患者两眼的屈光度相差1.00D以上.近年来的临床研究发现,青少年屈光参差越来越多[1].为探讨屈光参差的发生与青少年学习看书姿势之间的相关性,笔者于2005年6月-2010年10月对温州市33所中小学2406O名7~18岁儿童青少年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小明;林惠玲;王谊;陈玉梅;陈燕燕 刊期: 2011年第05期
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区,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感染的唯一有效途径,此举既可减少乙肝患者的病例数,还可以控制病毒从慢性携带者向他人传播[1].从2005年6月1日起我国把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免费接种.目前,乙肝仍然是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传染性疾病,也是影响大学生健康及学业的主要疾病之一,在高校学生中实施乙肝疫苗接种意义重大.为了解高校学生免疫接种效果,笔者于1998-2009年对湖北三峡大学学生进行了乙肝疫苗免疫效果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杨德远;邹晓艳;吴琳;王丰玲;张冬梅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或者工作0.5 a以上,由父亲或母亲一方、祖辈、亲戚朋友、同辈监护的未成年人[1].近些年来关于留守儿童的研究集中于心理健康、自我意识、情绪与社会支持、社会行为、人格、学业与校园关系方面和家庭与生活方面[2].有研究结果表明,留守儿童冷淡、孤独、情绪不稳定、自卑拘谨、圆滑世故、冲动任性、自制力差、紧张焦虑等[3-4];也有研究表明,留守儿童较一般儿童更为内向,更渴望父母的关爱与亲情,更重视与父母之阳的情感交流与理解,独立性较强[5].本研究的目的是深入探讨农村留守儿童人格与心理行为问题的特点以及二者之间的深层次关系.
作者:刘小先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重庆市中小学生视力不良与体格发育之间的关系,探讨导致学生视力不良的影响因素及防治对策.方法 采用2009年重庆市学生体质健康监测6~18岁中小学生资料,对52 721名中小学生视力状况及身高、体质量指数进行分析.结果 各视力不良组学生平均身高都超过正常视力组,视力不良程度越重,身高比视力正常组的优势越明显;男生8~17岁、女生8~14岁视力不良组的人体质量指数均值均高于视力正常组.结论 学生生长发育速度越快,越要注意近视防治.身高发育快于体重的学生是视力保护的重点人群.
作者:曹型厚;窦义蓉;陈德东;胡涓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沈阳市沈河区1989-2009年中小学生龋齿流行趋势和不同特征学生恒牙龋患程度,为评价和完善沈阳地区青少年防龋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1989-2009年沈阳市沈河区中小学卫生保健所监测点校(包括小学、初中和高中)每年1次的学生口腔检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沈河区中小学生乳恒牙混合龋患率从1989年的26.65%上升至1999年的47.69%.2000年后,总龋患率逐年降低,2009年降到14.04%.女生龋患率显著高于男生.恒牙龋失补构成呈现补牙数构成比增高、龋牙构成比减少的趋势.恒牙龋均比较,2009年各学段学生龋均显著小于1989年.结论 沈河区中小学生的龋齿防治工作效果显著,儿童青少年的龋齿发生和病损程度呈逐年改善趋势.需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口腔卫生健康指导工作.
作者:刘洁;翁婷婷;李放;马慧;赵云宁;张勇;陶芳标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中学生应对方式的关系,为进一步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对分层随机整群抽取的昆明市4 189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父母养育方式中的父母情感温暖、理解,惩罚、严厉等因子以及应对方式中的问题解决、寻求社会支持等因子均存在显著性别差异和学段差异.父母养育方式中的各因子与应对方式中的一些因子显著相关.结论 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和应对方式有显著的性别、年级差异,中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对其应对方式有显著影响.
作者:胡安艳;黄莹;李燕;陈桂存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宁波市鄞州区学生肺结核流行特征,为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5-2009年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中学生肺结核发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5-2009年学生发病人数占总人口发病人数的比例逐年上升,从2005年的1.25%上升至2009年的7.67%.男生多于女生,且15~19岁年龄组所占比例高;66%学生患者的发病主要集中在3月,4月,7月和9月,其发现方式主要是因症就诊,并且就诊延误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结论 宁波市鄞州区学校结核病疫情有逐年增高趋势,应进一步加强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
作者:周碧波;陆怀初;龚德光;许国章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上海市2009年托幼机构手足口病暴发的流行特点,为预防托幼机构内手足口病的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上海市2009年托幼机构内手足口病报告数据与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9年上海市托幼机构手足口病聚集发病672起,发病人数2 993例.托儿所和私立幼儿园的聚集发病情况明显高于其他托幼机构;部分区(县)聚集性病例发病率较高;当托幼机构内发生手足口病病例时,幼儿年龄越小越易发生聚集性病例;聚集发病高峰出现在6月和11月.结论 托幼机构是手足口病防控的重点场所,托幼机构内幼儿是手足口病防控的重点人群.
作者:田靓;朱仁义;范俊华;沈伟;蒋诚;江宁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回顾与总结沈阳市中小学卫生保健事业30 a发展状况,为全国中小学卫生保健所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1979-2009年沈阳市13个区(县)中小学卫生保健所基本情况和人员情况的记录和统计表,对保健所总人数、人员职称及学历、总资产、占地面积、建筑面积、人均面积和体检用车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中小学卫生保健工作人员由初的以初级职称和中专及以下学历为主,已发展到以中级及高级和本科及大专学历为主,职称构成和学历构成发生了较大变化.保健所的各项服务能力和硬件建设不断完善,但城市和农村地区保健所的人员、硬件和软件的发展还存在一定差别.结论 沈阳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在硬件建设显著发展的同时,软件建设取得明显进步.
作者:王玉鹏;伍晓艳;满学军;秦凤兰;毛艳;鲁为;陶芳标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掌握青海省8~10岁儿童碘营养水平,为开展碘缺乏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青海省3个县(市、区)8~10岁儿童尿碘进行抽样调查,采用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测定尿碘水平.结果 共检测尿样708人份,尿碘中位数为221.2μg/L,尿碘<50μg/L的占1.1%,<100μg/L的占8.0%,100~300μg/L的占71.1%,>300μg/L的占21.0%.结论 青海省8~10岁儿童尿碘水平已达到国家消除碘缺乏病的标准.
作者:马静;蔡生花;唐艳萍;余慧珍 刊期: 2011年第05期
为综合评价新疆兵团农一师中小学校卫生状况及发展变化趋势,为学校不断改进教学环境和卫生条件提供依据,笔者对农一师107所中小学校的卫生状况进行了调查,现报道如下.
作者:熊光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运用篮球运动处方干预网络成瘾中学生,评价运动处方对网络成瘾者戒除网瘾和促进心理健康水平的效果.方法 采用网络成瘾诊断问卷对石家庄市第五十四中学学生进行调查,选取16名网络成瘾的男学生为研究对象,实施为期8周的运动处方干预,在运动处方干预前后同时对研究对象运用心理症状诊断量表监测其心理状况.结果 运动处方干预前后网络成瘾测评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理症状诊断表明实验后各因子得分与实验前相比都有大幅度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运动处方对于促进中学生网络成瘾患者戒除网瘾、获得健康心理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李立;陈玉娟;李敏;贾富池 刊期: 2011年第05期
校园的饮水安全直接关系到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关系到学校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是学校卫生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近年来传染病暴发疫情在学校时有发生[1],其中饮用水受到微生物污染是引起学校肠道传染病疫情发生的根本原因[2],已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为了解农村学校饮用水卫生现状,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学校饮用水卫生管理工作,防止校园介水传染病发生,切实保障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笔者于2008-2009年对荣成市农村学校的生活饮用水卫生状况进行了调查.
作者:刘仁昌;李建勋;张立彬;周玉珊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女生新型毒品与艾滋病知识知晓与需求状况,为有针对性地开展新型毒品与艾滋病预防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河北省3所大学和9所中学1 218名女生进行匿名自填问卷调查.结果 中学女生新型毒品与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低于大学女生(P<0.05);31.20%的女生不知道新型毒品滥用对艾滋病传播有影响,只有44.34%的女生知道正确使用安全套能够降低艾滋病传播的危险;大众传播媒体和书籍报刊是女生获取新型毒品与艾滋病知识的主要渠道,通过学校系统教育途径获得者仅为35.39%;71.51%的女生希望通过学校系统教育获得新型毒品与艾滋病知识;88.67%的女生选择在升入高中之前应接受新型毒品与艾滋病预防教育,54.68%的女生希望学校设立专门新型毒品与艾滋病预防教育课程.结论 河北省大中学女生缺乏新型毒品与艾滋病知识,大多数女生希望通过正规教育获取新型毒品与艾滋病知识.我国学校新型毒品与艾滋病预防教育缺失严重,亟需加大对女生新型毒品与艾滋病预防教育的力度.
作者:王新华;张香玲;何红梅;张婷;李金娥 刊期: 2011年第05期
职业高中学生选择学校的主要依据是职业选择问题.不同种类的职业高中有着不同的专业设置,学生的生长发育水平可能存在不同的特点.笔者对大连市9所职业高中学生部分生长发育指标进行分析,以期为相关学校开展营养指导和干预提供依据.
作者:姜文红;田丽蓉;王智勇;李和平;袁玉;赵荣娣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儿童膳食中脂肪和脂肪酸的食物来源分布,为儿童肥胖及其慢性病的预防提供资料.方法 共有6 826名7~17岁被调查者完成膳食调查.通过连续3 d24h回顾法记录食物数据及称重法记录家庭调味品消费量数据,获得平均每人每日各种食物的摄入量.根据食物成分表计算平均每人每日膳食中脂肪和脂肪酸的摄入量.结果 每天儿童膳食脂肪摄入量平均为67.4 g,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摄入量分别为16.4,26.5和16.4 g,比例为1.O∶1.6∶1.0.饱和脂肪酸的主要食物来源为肉类,占35.4%;其次为植物油和动物油,各占24.4%和21.3%.单不饱和脂肪酸的主要食物来源是植物油,占43.8%.结论 儿童肥胖及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增加与饱和脂肪酸的过多摄人有关,肉类是饱和脂肪酸的主要食物来源,应该适当控制.
作者:狄玉峰;韩军花;李艳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碘是人体不可缺少的一种微量元素,碘缺乏威胁人类健康[1],主要表现为甲状腺肿大和地方性克汀病,也可导致流产、死胎、先天畸形和新生儿死亡率增高,但主要的危害是缺碘影响胎儿的脑发育,导致儿童智力和体格发育障碍,学习能力下降,造成碘缺乏地区人口的智能损害[2].坚持食用加碘食盐是平衡碘营养状况的有效途径,是2010年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的有力手段.尿碘含量是反映人体碘营养状况敏感的指标之一,已成为IDD监测的常规指标.为了解周口市儿童食用盐加碘情况,笔者与2009年5月进行了尿碘和食用盐碘监测,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赵灿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绍兴市青少年学生自杀意念的发生率,验证心理社会人口统计学因素对自杀意念的预测作用.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方法,抽取绍兴市l所大学、2所高中、2所初中的学生2 334名作为研究对象,在基线调查的基础上,继续前瞻性地进行3次随访调查,完成l a的队列研究.采用自填式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研究对象的人口统计学变量、自杀意念等,同时使用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价青少年的心理卫生状况.统计分析方法包括x2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等.结果 基线资料显示,青少年自杀意念的发生率与身心亚健康状况、学段、学校负担、脾气、吃多了感觉内疚、不健康减肥行为、醉酒、焦虑状况和抑郁状况存在统计学关联.随访资料显示,身心亚健康状况、学段、饮酒、焦虑状况对青少年自杀意念具有独立的预测作用.结论 通过观察自杀意念的预测变量而识别高危人群,对预防青少年自杀企图的产生、降低青少年自杀发生率意义重大.
作者:屠春雨;黄朝辉;方益荣;何炳福;谈荣梅;周国俊;李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武汉市中学生学习疲劳的流行现况,探讨影响中学生学习疲劳的相关因素.方法 随机选取武汉市市区2所初中和1所高中的初一到高三共898名学生进行间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学习日和休息日学习生活的基本情况、疲劳状况、对学习生活中相关问题的看法、近一周各项活动的时间安排.结果 初中、高中学生疲劳发生率分别为80.9%,95.0%,高中生疲劳发生率显著高于初中生(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级增加(OR=1.370)、自我感觉身体不好(OR=2.644)、课间时间经常被占用(OR=3.893)、晚自习超过3节(OR=3.118)、个人感觉学习任务重(OR=29.633)、睡眠时间低于8 h(OR=1.977)为学习疲劳的危险因素.结论 武汉市中学生学习疲劳的现患率较高,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已刻不容缓.
作者:杨燕;孟仙;王礼桂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父母培训八步法对学习障碍儿童的干预效果,为儿童学习障碍的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自身对照研究设计,对安宁市某小学三至六年级的儿童进行整群抽样筛查,筛出学习障碍儿童158名作为研究对象.以父母培训八步法为指导,对家长进行每周1次为期16周的父母培训.于培训前和培训结束后使用心理健康测验量表和儿童少年生活质量量表对儿童进行测评,采用亲子关系诊断量表对儿童及其家长进行测评;干预后采用多重成就测验对儿童进行测评.结果 干预后儿童心理健康测验量表中的学习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因子分和总分低于干预前,少年生活质量量表中的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师生关系、学习能力与态度、活动机会性因子分和总分高于干预前;干预后亲子关系诊断量表中,家长报告亲子关系严格型、不安型明显减少,孩子报告亲子关系在消极拒绝、积极拒绝、严格型明显减少.干预后儿童多重成就测验成绩明显提高.结论 父母培训八步法能改善学习障碍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生活质量、改善亲子关系,并且能提高学习障碍儿童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
作者:张轶杰;杨丽;黄朝红;吴桂霞;马润娟;林海波 刊期: 2011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