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4种类型单亲家庭亲子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侯筱菲;毛富强;梁瑞华;冯秀娟;刘霞;刘宏伟;刘佩佩

关键词:精神卫生, 单亲家庭, 儿童抚养, 问卷调查
摘要:目的 比较天津市不同类型单亲家庭的中小学生及其家长心理健康现状,为开展单亲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提供理论帮助.方法 采取多级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天津市12所中小学校合计36个班级1 800余名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 父亲抚养的男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组的单亲学生;单亲学生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6个方面以及总分均明显高于双亲学生(P值均<0.01);自卑类型为Ⅲ的单亲学生的得分高于双亲学生(P=0.01);单亲男生父亲惩罚严厉得分明显高于单亲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46,P=0.003),男生过分干涉得分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42,P=0.040).单亲家长的躯体化、人际关系、焦虑和偏执得分均高于国内常模;母亲恐怖、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得分也高于父亲,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父亲情感温暖与单亲学生的身体症状呈负相关(P<0.01),父亲惩罚压力与单亲学生对人焦虑呈正相关(P<0.01);母亲情感温暖与单亲学生过敏倾向、自卑总分呈负相关(P值均<0.01),母亲惩罚严厉与单亲学生的身体症状呈正相关(P<0.01).结论 天津市4种不同家庭类型的单亲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家长的教养方式及单亲家长的心理健康状况均存在差异.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南昌市2009年学校甲型H1N1流感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目的 探讨2009年南昌市学校甲型H1N1流感疫情流行病学特征,为学校疫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09年南昌市各级各类学校、幼托机构甲型H1N1流感病例及暴发疫情相关资料,运用Excel录入、整理和分析数据.结果 2009年南昌市甲型H1N1流感病例中,学生及幼托儿童占82.0%,已追踪学生病例占85.3%.病例来源以甲型H1N1流感疫情(68.8%)为主,而治疗方面以居家隔离治疗(88.3%)为主.学校内暴发疫情数与散发病例波及学校数量有关(r=0.95),每起暴发疫情平均波及3人.时间分布上,病例的报告呈现明显的周效应,周六、周日报告病例数显著少于周一至周五.发病高峰主要在43~48周,小学生发病高峰明显,其次为中学生,大中专院校学生发病高峰不明显.结论 学校疫情可能与病例未能及时流调并隔离治疗有关.新发传染病疫情处置期间,应加强各级各类学校、幼托机构的晨检、年检和晚检工作,做好家长疏导工作,配合首诊医师填报传染病报告卡详细信息.

    作者:胡茂红;李辉;吴景文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阅读疗法对大学生自我和谐的影响

    目的 探讨阅读疗法对大学生自我和谐的影响,为开展高校心理健康辅导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某学院学生80名,随机分成训练组和对照组各40人,训练组采用阅读疗法训练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阅读.训练前与训练后采用自我和谐量表进行评价.结果 阅读疗法干预前2组学生自我和谐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干预组学生自我和谐总分及自我与经验不和谐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阅读疗法干预前,干预组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学生自我与经验不和谐、自我刻板性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相同年龄的、同性别干预前与干预后自我与经验不和谐、自我和谐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阅读疗法对大学生自我和谐的有积极影响.

    作者:肖燕秋;姚仁斌;李志刚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河南省1995-2005年学生运动素质水平分析

    近年来,河南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带动了科技、文化、教育、体育等各项事业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极大的提高.本文以1995,2000,2005年3次体质调研原始数据为依据,针对7~12岁(小学)、13~18岁(中学)、19~22岁(大学)3个阶段年龄组进行比较,了解并分析学生各项运动素质指标的变化特点及影响因素,为促进青少年身体素质的提高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子建;彭玉林;李彬彬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河南省濮阳市城区部分儿童尿液筛查结果分析

    目的 探讨河南省濮阳市学龄前儿童血尿和/或蛋白尿的检出率及其意义,为早期发现和预防肾脏疾病提供依据.方法 2008年8-11月采用干化学方法检测河南省濮阳市城区7 919名1~6岁儿童晨尿标本中的血尿和蛋白尿.第一次尿检阳性者于1~2周后复检.对复检仍为阳性者进行临床诊断、治疗和随访.结果 7 919儿童中初次尿筛阳性者109人,初检阳性率为1.38%,复查尿筛检阳性者75人,复检阳性率为0.95%,占初筛阳性的68.81%.其中无症状性血尿检出率为0.62%,无症状性蛋白尿为0.10%,血尿+蛋白尿为0.01%.经过3次检查确诊为泌尿系疾病67人,检出率为8.46%.结论 尿液筛查可发现无症状尿检异常的儿童,并早期发现肾脏疾病、预防肾脏疾病的发展.对无症状尿检异常的儿童应该坚持随访.

    作者:侯淑萍;付荣;陈瑞玲;刘凌;马圣洁;吴清岩;同少峰;刘雪杰;袁霞;和俊杰;吴际贞;沈莉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杭州市幼儿园儿童贫血现状

    贫血是儿童期常见的一种症状,严重影响儿童智力及生长发育,是妨碍人口素质提高的原因之一.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严重影响儿童身体和智力发育[1].为了解杭州市儿童贫血现状,开展了本次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黄利明;滕建江;张艺;朱晓霞;刘辉;王玲莉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太原市小学生食品安全认知态度行为分析

    食品安全是所有国家面临的带有根本性的公共卫生问题[1].在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大会上,食品安全被确认为公共卫生的优先领域[2].

    作者:程景民;杨雪菲;许雅丽;申红霞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乐观主义对大学生抑郁与自杀意念关系的调节作用

    目的 检验大学生乐观主义在抑郁情绪与自杀意念关系中的调节作用,为有效预防大学生自杀行为提供依据.方法 用自杀意念问卷、贝克抑郁问卷(BDI)和乐观主义-悲观主义量表,对分层整群随机抽取的广东地区48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1a内大学生的自杀意念发生率为19.5%,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36,P>0.05);抑郁情绪水平与自杀意念呈正相关(r=0.435,P<0.01),高抑郁者的自杀意念发生率显著高于低抑郁者(x2=40.344,P<0.01);乐观主义在抑郁情绪水平与自杀意念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R2=0.028,F(1,420)=15.541,P<0.01).结论 乐观主义人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抑郁情绪的影响,使个体少产生自杀意念.

    作者:袁立新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藏族与汉族大学生吸烟情况比较

    目的 了解西藏高校藏族与汉族大学生吸烟情况的差异,为制定可行的学校控烟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分层抽样方法,抽取西藏大学、西藏民族学院2 0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藏、汉族大学生吸烟率分别为43.2%和34.6%(x2=15.312,P<0.01),其中藏、汉族男生吸烟率分别为70.4%,58.0%(x2=18.80,P<0.01);藏、汉族女生吸烟率为6.2%和2.8%(x2=5.043,P<0.05).结论 藏族大学生吸烟率高于汉族;大部分藏族吸烟大学生认识不到吸烟的危害,控烟形势严峻.

    作者:耿献伟;杨建军;李侠功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健康教育防治儿童哮喘的效果评价

    目的 了解对哮喘患儿及其家长进行健康教育的效果,为进一步探索儿童哮喘自我管理教育模式提供依据.方法 整群抽取顺义区20所小学一至五年级学生,通过家长填写问卷,筛选出哮喘及可疑哮喘的学生614名作为研究对象.对学生614名及其家长589名进行哮喘相关知识教育,通过问卷调查评价健康教育效果.结果 经过健康教育,学生对于哮喘早期症状和如何避免或减少发作的总体知晓率分别由32.78%,29.38%提高到62.89%,64.11%;识别哮喘发作的信号、应急处理措施的总体知晓率由27.13%上升到57.40%;家长对于哮喘知识总体知晓率由31.44%上升到49.8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教育后仍有34.22%的家长、24.91%的患儿对于参与运动和69.4%的家长对于激素的使用存在顾虑.结论 对家长和患儿进行哮喘自我管理教育是预防和控制哮喘发作的一项重要措施.

    作者:赵瑞兰;李玉堂;陈育智;张克深;杨合;张立敏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阿坝州大骨节病病区小学生大骨节病知识调查

    目的 了解阿坝州大骨节病病区小学生对大骨节病的认知情况,为制定有针对性的策略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以阿坝州3所异地育人小学校310名小学生为研究对象,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自填式调查.结果 调查对象的大骨节病相关知识总体正确率为38.1%,各项知识正确率从11.9%到61.3%不等;不同性别、年级、学校学生的知识正确率不同,女生、低年级学生和牧区小学生的知识正确率分别高于男生、高年级学生和农区小学生(P值均<0.05).结论 阿坝州大骨节病病区小学生对大骨节病的认知现况不容乐观,不同人口统计学特征学生知识知晓率差异明显.应针对不同特征人群制定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策略和措施.

    作者:向莹君;张驯;李婷;侯丰苏;胡晓琴;刘之月;曾子倩;袁萍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金华市2005-2009年学校传染病暴发疫情分析

    目的 分析金华市学校传染病暴发疫情流行特征,为制定学校传染病暴发疫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金华市2005-2009年学校传染病暴发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金华市2005-2009年共报告学校传染病暴发疫情79起,占全部暴发疫情总数的85.86%;学校传染病暴发疫情的高发时间为9-10月和3-4月,多发病种以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发生暴发疫情的学校类型以小学、中学和托幼机构为多,分别发生30,24和12起.结论 学校是金华市传染病暴发疫情的主要发生场所,农村小学的呼吸道传染病疫情是防控工作的重点.

    作者:吴位新;金祝平;庞志峰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北京市某区121名中小学校领导血压血脂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北京市某区121名中小学主要领导高血压、高脂血症、脂肪肝患病情况,为进行健康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北京市某区2010年中小学校主要领导常规体检疾病信息,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学校领导脂肪肝、高三酰甘油、高胆固醇、高血压、空腹高血糖检出率分别为35.9%,31.4%,27.3%,17.9%,17.4%.男性脂肪肝、高三酰甘油、高血糖、高血压检出率均高于女性(P值均<0.01),高胆固醇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BMI≥28 kg/m2组高血压、脂肪肝、高三酰甘油检出率明显高于BMI<28 kg/m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学校领导BMI与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脂肪肝发生均存在相关(r值分别为0.258,0.213,0.218,0.443,P<0.01或P<0.05).结论 中小学主要领导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脂肪肝检出率较高,应积极采取措施进行慢性病干预.

    作者:张卫光;孙鹏;尹丽君;郭景玉;吕书群;甘丽平;邬盛鑫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海南黎族地区黎汉族小学生生长发育现况

    目的 掌握海南黎族地区黎、汉族小学生生长发育现况,为制定海南黎族地区学生营养干预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2010年1-6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查五指山、白沙、陵水、乐东、昌江5市县3 147名汉,黎族小学生进行身高、体重、胸围等生长发育指标测定.结果 黎、汉族小学生之间身高、体重、胸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城乡之间、男女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低年龄组,黎族学生生长水平普遍高于同年龄组汉族学生,而随着年龄的增长,黎族学生发育速度不如汉族学生,到高年龄组,汉族学生生长水平普遍高于同年龄组黎族学生.结论 应提高黎族地区居民的经济收入,加强黎族地区学生营养知识教育的宣传和普及,以达到提高黎族地区少年儿童整体素质的目的.

    作者:史金端;黄垂波;陈丽珠;陈智明;黄惠宇;冯礼明;柳贤勤;马静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上海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健康知识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健康知识、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为引导其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层整群随机抽取闵行、松江共3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四~六年级637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同时对学校的5名卫生教师进行个人深入访谈,并对2名六年级女生家长和2名六年级男生家长进行访谈.结果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健康知识综合得分平均为(22.29+7.53)分,其中疾病预防知识得分平均为(6.65+3.30)分;生长发育和青春期保健知识得分平均为(1.90+1.53)分.健康行为得分中位数为20分.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学校、年级、父亲文化程度和健康知识综合得分水平是健康行为得分水平的相关因素.学校在学生的健康教育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健康教育模式以及周围环境的支持等均对学生的健康行为产生重要影响.结论 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共同关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健康教育,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区教育结合起来,共同引导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作者:刘萌;蒋伊石;许洁霜;钱序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父母对青少年吸烟行为的影响

    目的 分析父母吸烟行为、态度、父母监管、父母对子女的关心对青少年吸烟行为的影响,为制订适合青少年控烟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武汉市6所中学初中生3 381名,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调查学生和家长的吸烟行为、学生觉察到的家长对于吸烟的态度及家长对子女监管和关心的频率.结果 被调查对象尝试吸烟率为19.9%,现在吸烟率为3.9%.青少年是否吸烟与父亲是否吸烟无关(P>0.05),母亲吸烟的青少年尝试吸烟率显著高于母亲不吸烟的青少年(P<0.01).在控制其他因素的情况下,能觉察到父母非常介意自己朋友吸烟的青少年尝试吸烟率显著低于其他青少年(P<0.01);青少年越觉得父母了解自己所面临的问题或忧虑,尝试吸烟率也越低(P<0.01);父母检查子女作业的频率越高,子女的尝试吸烟率和现在吸烟率越低(P值均<0.01);父母越了解子女的空余生活,子女的尝试吸烟率越低(P<0.01).结论 父母尝试通过尽量避免在子女面前吸烟(特别是母亲)、更多向子女传达对吸烟行为的反对态度、加强对子女的监管、更多向子女表达自己的关心和支持等方式,可以降低青少年吸烟的可能性.

    作者:李芳;龚洁;孙惠玲;李卫平;万俊;周敦金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维吾尔族医学生学校适应与家庭社会支持关系分析

    学校适应是大学生完全走向社会、独立承担社会重任的准备期,而家庭、社会支持等因素将对大学生这一社会化任务的完成起重要作用[1-3],直接影响学生大学期间的身心发展,并对成年期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4-5].为了解家庭、社会支持与维吾尔族大学生学校适应之间的联系,笔者于2009年10月-2010年3月进行了调查,以便为提高少数民族医学生的学校适应能力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古丽巴哈尔·卡德尔;阿斯木古丽·克力木;努尔曼古丽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校园暴力防治课程教育内容与策略

    2010年3-4月我国不同地区相继发生针对小学生和幼儿园儿童的恶性案件,造成严重后果和恶劣社会影响,引起了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依法严肃处理犯罪分子,精心治疗受伤人员,切实加强校园安全防范,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加强校园安全保卫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切实肩负起维护校园安全的政治责任[1].校园安全是一项综合治理工程,本文将主要从课程的角度对校园暴力防治加以探讨.

    作者:杨晓峰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重庆市中学生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近期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在中学生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活动的近期效果,探索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法,在重庆市选择沙坪坝和江津2个区分别抽取2所中学,在每所学校整群抽取8个班级,并随机分配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进行以班级为单位的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对照组不进行教育.结果 学生对艾滋病三大主要传播途径掌握较好,教育后,各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特别是在艾滋病的非传播途径及预防控制方面,效果尤为明显,且干预前后组内和干预后组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前后学生对HIV/AIDS态度认同率改变,干预后学生对艾滋病病人的态度表现得均较为积极,且干预前后组内和干预后组间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对照组2次调查结果基本无明显变化(P值均>0.05).结论 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活动近期效果明显,对预防与控制艾滋病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董燕;钟朝晖;张眉;王应雄;刁俊;杨彬;李少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高校班级心理委员角色定位与工作职责的思考

    心理委员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生力量,也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一步深入的需要,要充分发挥班级心理委员的作用,就要合理定位班级心理委员的工作职责.为此,笔者对心理委员的角色定位与工作职责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为相关职能部门制定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李莉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四川阿坝州藏汉族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状况分析

    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直接关系到国家未来的人口素质,身高、体重是评价其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基本的指标[1].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儿童青少年的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和生理特点存在很大的差异.藏族是我国56个民族中人口较多、分布地域广阔的民族之一,具有独特的民族特性.为了解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生活环境下藏族和汉族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状况,自2005年开始笔者对四川省阿坝藏羌自治州地区部分藏族和汉族儿童青少年进行初步调查,结果发现藏族学生生长发育指标均大于汉族[2],为进一步了解其生长发育的动态变化,笔者又进行了为期1 a的随访调查,旨在探讨四川省阿坝州藏、汉族儿童青少年的身高、体重年增长量随年龄和性征发育水平的变化情况,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研究提供依据.

    作者:杜晓燕;胡小琪;张倩;张必科;唐晓均;熊兴太;裴迎新;马冠生 刊期: 2011年第06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