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鸿;张静;赵杉;王亚莉;朱明宇;李晶晶;沈伟利;谢东
目的 了解石家庄市2004-2010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子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的资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全市共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77起,其中传染病类170起;各类学校均有报告,小学报告120起,占各类学校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数的67.80%;除2月外,其余时间均有发生,其中3-6月累计报告107起,占全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数的60.45%.从首例发病到接到信息报告时间中位数为5.5 d;报告及时性与事件控制效果Pearson相关系数为0.546,(P=0.000).结论 中小学校突发公共卫生问题是目前学校卫生工作的重点,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是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控制的关键.及早报告有利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时控制.
作者:冯素青;蔡建宁;马志辉 刊期: 2011年第08期
2009年2月16-26日,安吉县某中学发生34例腹泻病例,经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基本排除食物中毒,认定为一起因水源受污染而引发的感染性腹泻.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斌;顾时平;胡雪根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在校大学生具备的健康素养情况,为针对性地实施有效健康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中国公民健康素养监测指导手册>提供的2008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于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对某高校参加某公共选修课所有大学生418名开展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生具备健康素养的比例为15.8%.其中具备基本技能健康素养比例达到61.0%;其次为基本知识与理念,为34.2%;而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仅为7.4%.具备5类健康问题素养的比例由高到低分别为科学健康观(65.6%)、安全与急救(56.2%)、传染病预防(29.2%)、基本医疗(28.0%)、慢性病预防(0.5%).结论 大学生群体具备健康素养的总体状况不佳,应积极采取适宜的健康干预技术,促使大学生改善不良生活方式与行为.
作者:郭玲;刘素珍 刊期: 2011年第08期
儿童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免疫功能不够完善,是多种疾病特别是传染病的易感人群.学校是儿童青少年聚集的场所,是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高发的场所.学生因病缺课监测是学校卫生管理的重要内容,可以获得学生健康状况的绝大部分信息.
作者:俞丹丹;何章飞;李轶群;乔国良 刊期: 2011年第08期
吸烟者吸烟时所散发的烟雾可分为主流烟雾(吸烟者吸入肺内的烟雾)和侧流烟雾(烟草点燃冒出的烟雾),两者共同构成了环境烟草烟雾(environmental tobacco smoke , ETS).ETS是一个重要的室内污染物,早在1992年美国环境保护总署就将其列为A级致癌物,即任何剂量的暴露都不安全.
作者:黄雨婷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农村地区儿童毒鼠强意外中毒的危险因素,为儿童毒鼠强意外中毒的预防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1:2病例对照方法,对广西贵港市农村地区1~14岁毒鼠强中毒的92例病例和未发生中毒的对照组184例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健康教育、家庭因素、儿童自身危险行为和鼠药管理等.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儿童毒鼠强中毒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常外出玩耍(OR=2.683,95 % CI=1.595~4.515)、经常吮手(OR=2.556,95% CI=1.468~4.449)、随意放置鼠药(OR=3.765,95% CI=1.823~7.652)等3个因素是危险因素,而监护频率高(OR=0.344,95% CI=0.182~0.605)、知道中毒顶防知识(OR=0.180,95 % CI=0.075~0.432)2个因素是保护因素.结论 应针对儿童毒鼠强中毒的危险因素制定有效的综合预防干预措施.
作者:李海;杨莉;冯启明;李春灵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结构化教育对儿童孤独症的治疗效果,为儿童孤独症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51例孤独症患儿实施结构化教育训练,训练时间每天不少于6h,个别训练和集体训练相结合.训练前应用<儿童孤独症及相关发育障碍心理教育评定量表(中国修订版>)(C-PEP)对孤独症儿童进行基线测评,并于训练前及训练12个月后采用孤独症儿童行为检查量表(ABC)、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ATEC)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经过12个月的结构化训练,51名孤独症儿童ABC量表各因子得分及量表总分较训练前下降,其中感觉能力、交往能力训练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运动能力、自理能力和语言能力得分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51例患儿语言、社交、感知、行为方面及ATEc总分均较训练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结构化教育能改善孤独症患儿的症状,是孤独症的有效康复手段之一.
作者:卢云;王艳娟;吴晓庆;陈娟;郑芹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丹阳市托幼机构消毒卫生状况,为托幼机构消毒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对丹阳市辖区内登记在册的41所托幼机构采用现场采样监测和实验室检验的方法进行调查.结果 丹阳市托幼机构消毒质量监测合格率为63.00%,处于较低水平,其中工作人员手合格率低(40.66%),其次为空气(45.28%)、紫外线辐照强度(59.26%)、物体表面(62.50%),餐饮具(82.23%).城乡、托幼机构监测合格率分别为69.10%和60.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公、私立托幼机构监测合格率分别为63.06%和61.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托幼机构的消毒管理工作务必须由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作者:陈红芬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探究不同测试方法和实验材料对攻击性青年外显和内隐社会认知特征结果的影响.方法 根据AQ问卷(Aggression Questionnaire)得分将63名中学生分为高攻击特质组和正常组,在知情同意的基础上,进行攻击图片再认、图片偏好判断和组词偏好实验,对不同测试方法所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图片再认实验与攻击问卷的测试结果一致.实验材料(图片和词汇)对攻击性内隐社会认知测量有显著影响,以词汇为实验材料所得结果更丰富.结论 图片再认实验和攻击问卷对攻击性外显社会认知的测量具有一致性;偏好实验中实验材料的选择需要结合被试特征和实验设计进行综合考量,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探讨攻击性内隐社会认知特征.
作者:张萍;王琛;余毅震 刊期: 2011年第08期
学校由于人口密集,学生密切接触,成为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高发场所,学生的安全与健康成为备受关注的问题.2010年10-11月广西某少数民族自治县发生甲型副伤寒疫情,中、小学生发病占发病人数75.89%,疫情所涉及的卫生执法监督问题值得探讨,报道如下.
作者:张维萍;兰才燕;牙韩芬;郑德文;程子光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应对方式在应激性生活事件与亚健康之间的中介效应,为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哈尔滨、北京、太原、重庆、贵阳、鄂州、绍兴、广州8座城市17 622名中学生和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应激性生活事件问卷、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和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调查.结果 压抑和退避等消极应对方式在应激性生活事件和躯体亚健康关联中起到了部分中介效应,压抑应对方式在总效应中所占比例为19.4%~30.1%,退避应对方式在其中所占比例为18.6% ~26.3%.压抑和退避应对方式在各应激性生活事件和心理亚健康之间也起到了部分中介效应,压抑应对方式占总效应的25.2% ~34.0%,退避应对方式所占比例为20.1%~29.9%.结论 消极应对方式在应激性生活事件和亚健康之间有显著的中介效应,合理的应对方式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促进有积极作用.
作者:王红;郝加虎;陶芳标;朱鹏;章景丽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小学高年级学生校园欺负现状以及自我意识的一般特点,以期为学校欺负干预实践提供事实资料和必要的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Olweus儿童欺负问卷和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对苏州市479名小学五~六年级儿童进行调查.结果 小学生欺负行为随年级增长而降低,欺负行为的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生欺负发生率显著高于女生.小学高年级儿童的自我意识水平随着年级的增长呈现上升趋势,但不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整体的自我意识水平存在年龄差异.在行为、合群性及自我意识总分方面,存在性别差异,女生的自我意识水平显著高于男生.欺负行为与儿童的自我意识水平发展存在一定相关.欺负者自我意识高,然后是受欺负者,欺负/受欺负者的自我意识水平低.结论 欺负行为与自我意识某些特质存在相关,在研究和疏导欺负权为的同时应结合性别和自我意识发展特点.
作者:胡芳芳;桑青松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探索大学生情绪归因的总体规律和不同情境中情绪归因的具体特征.方法 采用大学生情绪归因问卷(UEAQ)对上海市444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总体上,大学生倾向于将情绪归因于回报与目标实现、压力与放松、预期、身体状况,并存在显著的性别、学科和年级差异(P值均<0.05);不同情境中大学生情绪归因在具体方式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大学生具有较为稳定的情绪归因特征,但在具体的归因方式上存在情境差异.
作者:潘发达;王柳生;张庆 刊期: 2011年第08期
随着社会的变革以及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高校教师面临着巨大的职业心理压力,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高校教师职业倦怠心理一旦产生,对教师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将带来不良影响.职业倦怠所引发的消极心境和态度以及不良的性格特征,特别容易波及学生,导致学生产生师源性心理障碍.
作者:谭机永;邓砚;杨莉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比较儿童期遭受躯体虐待与非受虐组大学生抑郁情绪影响因素,为大学生抑郁情绪的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儿童虐待史问卷、艾森克人格问卷、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和流调用抑郁量表,对整群随机抽取的河南省某高校733名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733名大学生中,儿童期遭受躯体虐待者34人,报告率为4.64%,不同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躯体虐待组在抑郁、神经质、精神质、消极应对得分均显著高于非受虐组(P值均<0.05),内外向得分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积极应对得分显著低于非受虐组.神经质、内外向可以解释躯体虐待组抑郁总变异的62.5%,神经质、内外向及应对方式可以解释非受虐组抑郁总变异的44.4%.结论 儿童期遭受躯体虐待大学生抑郁情绪的因素影响有所不同,可从人格与应对策略2方面着手加以干预.
作者:杨世昌;姚桂英;杜巍;高红丽;马仁娥;闫春平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北京市西城区学校水痘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控制水痘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7-2009年北京市西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集的水痘病例个案调查表进行分析.结果 2007-2009年西城区学校累计发生水痘758例,发病水平和流行强度逐年下降.水痘全年均有发病,有2个高峰和2个低谷.小学生水痘年平均发病率为4.99%.,高于中学生的2.26%.有免疫史的病例占60.03%.接种过水痘疫苗的病例临床症状较轻.结论 接种疫苗可减少水痘重症病例.发生疫情应急接种范围可扩大至免疫史超过5a者.
作者:王庆;孙木;崔长弘;王红增 刊期: 2011年第08期
在当前体育课程改革的大潮中,为顺应大学生对健身、减压的需要,一些高校在公共体育课中开设了瑜伽课程.已有的实验研究证实,集中、强化的瑜伽练习可提高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鉴于选修瑜伽课程的学生以女生居多,本研究选取情绪作为反映个体心理状况的指标,拟通过比较高校女生在1个学期瑜伽课程前后的情绪状况,探讨瑜伽课程对普通高校女生情绪的影响,也为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提供客观依据.
作者:任园春;查萍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智力残疾青少年身体发育特点和规律,为提高智力残疾青少年的生存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从北京市3所培智学校抽取轻、中度智障在校生170名为对象,年龄10~21岁,采用生物电阻抗法测试各项身体成分指标.并测量身高、体重等形态指标及肱三头肌、肩胛下角和腹部皮褶厚度.结果 智力残疾男生去脂体重、总水分、蛋白质、肌肉量、基础代谢率在14~17岁年龄段达到峰值,18岁后呈减少趋势;女生各项指标则呈现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的趋势,在18~21岁达到峰值.同年龄段中,女生体脂百分比显著高于男生,男生去脂体重、总水分、蛋白质、肌肉量、基础代谢率及腰臀比显著高于女生(P值均<0.05).男生的肥胖检出率显著高于女生,体成分发育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正常、超重、肥胖组智力残疾青少年体成分的组间差异显著,体脂百分比、身体脂肪量、非脂肪性身体成分均呈递增趋势.结论 智力残疾青少年肥胖检出率显著高于普通青少年,且主要集中在青春发育前期及青春发育期.
作者:戴昕;何玲;刘曈;王建;梁晶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浙江省幼托机构儿童手足口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为重点场所和重点人群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浙江省2个地市6家不同级别的手足口病接诊医院收集临床资料,对3~6岁的幼托机构儿童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分析手足口病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城乡、年龄、洗手习惯、是否接受过手足口病防治知识信息、近1周手足口病接触史、近1周与其他儿童共用玩具史、近1周是否到过人群密集场所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农村、不良洗手习惯、没有接受过手足口病防治知识信息、近1周与其他儿童共用玩具等器具是危险因素,低年龄组人群为高危人群.结论 影响幼托机构儿童手足口病发病的因素较多,应从多方面进行预防控制.
作者:秦淑文;吕华坤;缪梓萍;蔡剑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寄宿制中学生的膳食结构及存在的问题,为学校膳食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对豫北某寄宿制中学1 256名住校学生进行连续3d的膳食调查.根据<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表(DRIs)>和<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及平衡膳食宝塔>(2007)作出评价.结果 学生营养摄入情况不理想.男生每人每日能量摄入量为(8 029.3 ±3 095.2)kJ,女生为(7 156.6±2 986.5)kJ;三餐的能量构成比为2:4:2,早餐摄入量较低,零食占据比例较高;营养素摄入量中,维生素A和钙严重不足,蛋白质、维生素C和铁的摄入量均低于推荐摄入量;食物种类中,果疏类、鱼虾类、奶类和大豆类摄入不足.结论 中学生膳食结构不合理.应加强营养知识教育,按膳食指南和平衡膳食宝塔的要求合理安排膳食.
作者:刘智勇;孙锦峰;陈帅印 刊期: 2011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