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聊城市男男性行为大中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及HIV感染状况

杜桂英;姜宝法

关键词:性行为, 同性恋, 男性,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健康知识, 态度, 实践, 感染, 学生
摘要:目的 了解聊城市青年学生男男性行为者(MSM)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及HIV感染状况,为制定该人群艾滋病防治策略及效果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类滚雪球抽样方法、男男性行为人群活动场所和网络招募法选择106名大中专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自行设计问卷进行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的面对面匿名调查及HIV抗体检测.结果 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84.66%;首次性行为平均年龄为(17.91±1.60)岁,首次同性性行为平均年龄为(18.21±1.70)岁;73.58%的调查对象近6个月发生过同性性行为,近6个月性伴数有2个以上的占73.00%;近6个月发生同性性行为时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15.38%,近1次同性性行为时使用了安全套的比例为28.21%;互联网、酒吧/会所、足疗、公园/公厕是寻找同性伙伴的主要场所.检测出1人HIV抗体阳性.结论 大中学生MSM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高、多性伴且不稳定、安全套使用率低,存在知识与行为明显分离现象.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陕西某高校健康教职工血清对氧磷酶浓度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 探讨陕西省某高校健康教职工血清对氧磷酶(PON)浓度分布特征及其临床意义,为改善该人群的健康状况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陕西省某高校健康知识分子270名,测量研究对象坐位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取清晨空腹静脉血检测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等生化指标,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对氧磷酶水平;分析对氧磷酶与各生理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男性lg-PON为(5.51±0.67) pg/mL,女性为(5.83±0.76)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PON浓度在各年龄组教职工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元回归分析发现,PON与LDL -C(r=-0.354)和血糖(r=-0.134)呈显著负相关,而与HDL-C(r =0.793)呈显著正相关(P值均<0.05).结论 高校知识分子PON浓度男性低于女性,LDL -C,HDL -C和血糖影响PON的浓度.

    作者:卢群;田刚;张勇;鲁敏;马爱群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大理学院学生性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近年来西方性解放观念的冲击,对正处于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思想单纯、克制能力弱、社会经验缺乏的大学生造成了很多严重负面影响,并导致部分大学生的性观念与性行为发生混乱[1-3].与性行为有关的一系列问题一方面可能影响大学生今后的身心健康和人生轨迹;另一方面可能造成大学生群体中出现因性问题有关的各种纠纷,甚至可能出现严重的刑事案件.所以,大学生性行为问题的研究是当前高校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值得高度重视[4-8].本研究以云南大理学院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大学生性行为发生及其与社会经济文化因素的关系,为更好地了解当地大学生的性安全问题提供基础信息和理论依据.

    作者:朱黎;汤珺;段淑英;王文霞;方文婷;雷玉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肥胖儿童学校运动俱乐部干预效果评价

    目的 探索学校运动俱乐部对超重、肥胖儿童的干预效应,为建立有效可行的肥胖健康教育及干预模式提供依据.方法 抽取上海二联小学7~9岁儿童,采用中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体质指数标准为评价标准,共筛出超重和肥胖儿童85名.根据自愿原则分为干预组(66名)和对照组(19名).对干预组儿童进行学校运动俱乐部群体干预,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干预,1.5a后对2组儿童躯体形态指标进行测量并比较.结果 干预后肥胖和超重儿童所占比例分别下降25.8和1.5个百分点;干预组男童身高平均增长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干预组女童体重平均增长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肥胖超重儿童在运动俱乐部活动中运动步数基本稳定在每天4 000步,达到运动下预规定的运动量,运动强度稳定在140次/min的佳运动心率水平上.结论 采用计步器和心率表对运动干预过程实施监控,建立肥胖儿童个人运动管理档案,合理调节运动处方,是科学管理干预运动的有效手段.

    作者:陆大江;张永强;平杰;朱志高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大学生社会支持依恋及应激与抑郁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社会支持、依恋和应激对大学生抑郁的影响,为大学生抑郁的干预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湖南大学财经学院和中南大学二、三年级大学生647名进行调查.在完成了包含负性生活事件、社会支持、依恋和抑郁症状在内的首次测评1个月后完成负性生活事件和抑郁症状的追踪测评.结果 大学生社会支持网络大小、支持满意度和安全依恋与抑郁均呈负相关(r=-0.44~ -0.18,P值均<0.01),应激、不安全依恋与抑郁均呈正相关(r=0.20 ~0.44,P值均<0.01);路径分析显示,社会支持(满意度、网络大小、亲密性)、应激可通过不安全型依恋间接作用于抑郁,不安全型依恋是社会支持对抑郁作用的中介变量.结论 社会支持、依恋与应激的相互作用可以增强对大学生抑郁的预测性;不安全型依恋是社会支持、应激对抑郁作用的中介变量.

    作者:邹涛;姚树桥;代晖;朱熊兆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北京海淀区1985-2010年中小学生体格发育变化趋势

    目的 分析1985 -2010年北京市海淀区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的长期变化,为制定学校卫生发展规划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北京市海淀区1985 -2010年体质调研的7~18岁学生的身高、体重、胸围的数据资料,分析不同时期学生的变化.结果 1985 -2010年海淀区7~18岁男、女生身高、体重和胸围均值变化呈持续增大的趋势,7~18岁身高、体重和胸围男、女生平均增加值分别为6.00 cm和3.78 cm、10.41kg和5.21 kg及6.33 cm和4.01 cm.结论 海淀区7~18岁学生形态发育指标经历了从加速增长期到增速减缓期的变化趋势,1995年后在学生身高和胸围增速明显回落的同时,体重增速下降较为缓慢.

    作者:安康;刘淑娟;杨巧玲;邬盛鑫;罗纳;刘建伟;朱霖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某高校2261名在职教职工血糖血脂分析

    代谢综合征易引起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已经被公认为糖尿病、冠心病及脑卒中等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1].为了解某高校在职教职工血糖、血脂水平,及早制定预防措施,2010年11月为在职教职工进行体检,包括血糖( GLU)、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 -C)等血液检验.现将检测结果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 对象为某高校全校在职教职工,体检资料完整者共计2 261名,年龄26~60岁,平均年龄44岁.其中男性1 291名,女性970名;21~30岁组246名(10.88%),31~40岁组804名(35.56%),41 ~50岁组861名(38.08%),51 ~60岁组350名(15.48%).

    作者:郑书俊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北京市某高校女职工2010年妇科疾病检出情况

    妇科疾病为妇女常见病、多发病,常常困扰着广大女性,影响其生活及工作质量.目前,我国已广泛开展妇科疾病普查工作,尤其是对育龄期妇女进行妇科疾病普查.早期发现妇女常见病、多发病,早诊断,早治疗,可以及时控制某些疾病的进一步进展,降低死亡率.本文对某高校1 053例女教职工进行健康检查,并对妇科疾病发病情况进行分析,以明确妇女病常见病、多发病及发病趋势,其更好地做好高校女教职工的健康保健工作.

    作者:王磊;江新;贺刚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工作成瘾量表在高校教师中的信效度检验

    目的 检验工作成瘾量表在高校教师群体中的适用性,为高校教师工作成瘾研究提供有效的测量工具.方法 使用工作成瘾量表中译本,对409名哈尔滨、长春、大连的高校教师进行正式测量,检验各项信、效度指标.结果 项目分析后的10题工作成瘾量表Cronbach'sα系数为0.86,重测信度为0.76.该量表包含过度工作和强迫工作2个因素.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双因素模型的拟合指标x2/ df,RMSEA,GFI,AGFI,NFI,CFI分别为3.84,0.08,0.94,0.90,0.86,0.87,该模型在男、女组具有不变的结构.工作成瘾与工作倦怠效标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结论 修订后的中文版工作成瘾量表信、效度较高,可在高校教师职业心理健康等相关研究中使用.

    作者:张琳琳;马世超;梅松丽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广州市大学生运动伤害现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广州市大学生运动伤害的发生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预防控制运动伤害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分层整群抽取广州市7所高校3 662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广州市大学生运动伤害的发生率为51.0%,男生高于女生(x2=159.10,P<0.01);损伤部位以踝关节(27.4%)和手部(15.1%)为主;损伤分类以皮肤伤(28.2%)和关节伤(20.9%)较多;运动伤害发生率在不同专业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每天平均睡眠、学习、使用计算机的时间以及是否参加体育类协会对运动伤害的发生存在影响(P值均<0.05);参加篮球和足球运动的伤害发生率高于未参加者(P值均<0.01);运动伤害多发生在下午(59.8%)(x2=37.66,P<0.01);运动伤害的发生与运动场所的条件以及个人因素有关(P值均<0.05).结论 广州市大学生运动伤害的发生率较高,影响因素较多.加强大学生运动伤害的预防和干预措施势在必行.

    作者:白卫东;张媛;陈峰;钟倩红;陈青山;李晓珍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某医科大学教职工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相关性分析

    目的 了解某医科大学教职工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发生情况,探索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关系.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方法,对某医科大学1 162名教职工健康状况进行研究.结果 教职工高尿酸血症检出率为13.7%,男、女教职工分别为16.5%和10.9%.血尿酸水平与BMI、收缩压、舒张压、三酰甘油及空腹血糖等指标存在相关性.血尿酸值在P75以上人群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是P25以下人群的3.00倍(95%CI=1.58 ~5.71).结论 某医科大学教职工高尿酸血症检出率较高,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存在相关性.高尿酸血症可能是代谢综合征的一个重要因素.

    作者:杨玲;王海林;陶芳标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合肥在校大学生医保意愿与就医相关行为现状

    1998年之后,我国原来实行的公费医疗制度和劳保医疗制度逐步被新建立的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所取代.由于财政投入不足,且大学生不是职工,不能享受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学校只能通过组织学生自愿参加商业保险来解决大学生医疗保障问题.商业医疗保险保障范围小,保费相对较高,品种多,分类细,理赔操作复杂,要想得到全面保障,需要购买多种保险,一般家庭难以负担[1].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主要解决城镇非从业人员看病就医问题,这项医疗保障制度是建设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医疗保障体制,可以使大学生获得更加切实的医疗保障[2].然而大学生和普通城镇居民在健康状况、收入水平和就医习惯等方面有着较大的差异.为了解合肥地区在校大学生医保意愿和就医相关行为,笔者于2010年进行了该项调查.

    作者:黄伟;汪珶;赵明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兰州理工大学教职工非酒精性脂肪肝检出状况分析

    目的 探讨高校知识分子非酒精性脂肪肝检出状况及其与四高症(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血症)发生的相关性,为改善相关人群的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检测兰州理工大学2 600名教职工血清中的血糖(GLU)、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血清尿酸(UA),测量血压,通过腹部B超检查诊断脂肪肝,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 共检出脂肪肝410例,检出率为15.77% (410/2 600),男性脂肪肝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x2=12.14,P<0.01);脂肪肝组高血压、高血糖、高TG、高TC、高尿酸血症检出率明显高于非脂肪肝组.结论 高校教职工非酒精性脂肪肝检出率较高,脂肪肝与高血压和血清中的TG,TC,GLU,UA水平密切相关.

    作者:张正霞;马元福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固原市托幼机构公用物品消毒效果监测分析

    托幼机构是一个特殊场所,人口密集,场所中的公用物品幼儿接触次数多,极易被病原微生物污染,是造成传染病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做好公用物品消毒管理工作十分重要[1-3].为了解固原市托幼机构公用物品卫生状况,加强公用物品卫生监督管理工作,2001 - 2009年笔者对固原市32家公立和私立幼儿园公用物品的消毒效果进行了监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张治雄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学校传染病症状监测疫情暴发实例分析

    学校是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高发场所,为尽早预警学校传染病疫情,前移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辽宁省自2010年4月起在7个城市选取部分监测点校,开展学生因病缺课传染病症状监测工作.现以本溪市某监测点校发生腮腺炎疫情为例,结合传染病网络直报数据,对症状监测系统进行效果评价.1 资料来源与方法1.1 资料来源本溪市6所监测点校的传染病症状监测数据和国家疾病监测信息传染病报告系统信息.

    作者:任时;王宏伟;李伟民;周华;赵虹;程艳菲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汶川地震后灾区初中生乐观应对效能与应对方式的关系

    目的 考察5· 12汶川地震灾区青少年的乐观与应对方式的关系,并检验应对效能在乐观与应对方式间的中介作用.方法 选取重震区322名初一到初三年级323名学生,采用问卷法进行调查.施测问卷包括生活定向测验修订版(Life Orientation Test-Revised Scale,LOT - R),应对效能问卷(Coping Efficacy Questionnaire,CEQ)和特质应对方式问卷(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CSQ).结果 震区初中生的乐观倾向与应对效能和积极的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在(r值分别为0.48,0.38,P值均<0.01),悲观倾向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r =0.36,P<0.01)、与应对效能呈显著负相关(r=-0.33,P<0.01).乐观倾向和悲观倾向分别对积极(β=0.43)和消极应对方式(β=0.28)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应对效能在乐观、悲观倾向与应对方式之间的中介作用达到显著水平.结论 应对效能在乐观与应对方式之间能够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作者:谢倩;陈谢平;翟瑞;辛勇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新疆民语系和汉语系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目的 比较新疆民语系和汉语系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对策建议.方法 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 - 90)和课题组修订的维吾尔文版SCL - 90,对新疆汉语系列中小学教师1 025名、维吾尔语系列中小学教师536名进行测查.结果 汉语系中小学教师总分超过160者占49.78%,各因子分≥4者所占比例在2.36%~5.45%之间.存在学段、性别、年龄、学科及学历差异.维吾尔语系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优于汉语系教师的,总分超过160者占34.03%,各因子分≥4者所占比例在0~2.43%之间.结论 新疆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较低,需要从社会、学校及个人等多方面入手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刘革;孜维达;迪丽娜尔;欧阳志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室内装修污染对学龄儿童肺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室内装修污染对学龄儿童肺功能的影响,为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依据.方法 对泰安市城区5所小学的二~四年级(7 ~10岁)学龄儿童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居室内装修状况、室内空气污染指标监测及儿童肺功能.结果 随居室装修时间的延长,室内空气中甲醛、苯、总挥发性有机物的超标率均有所下降(P<0.0l);有室内装修家庭的学龄儿童的肺功能各项指标均低于无室内装修组(P<0.0l);甲醛浓度超标家庭的学龄儿童肺功能指标低于未超标者(P<0.01).结论 室内装修污染尤其是甲醛浓度超标可能影响学龄儿童的肺功能,对儿童呼吸健康造成危害.

    作者:刘风云;肖运迎;孙铮;唐小蕾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北京市中小学生月经初潮与首次遗精对体格发育的影响

    目的 了解月经初潮与首次遗精对北京市中小学生体质影响,为针对性进行青春期教育和性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层随机整群抽取北京市汉族中小学生5 079名为研究对象,应用概率单位回归法、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男生性成熟年龄明显晚于女生;男生首次遗精年龄城区比乡区早0.53岁,女生月经初潮年龄城区比乡区早0.07岁:同年龄组不同性发育状况的城、乡女生来潮组的体格发育状况均显著好于未来潮组,城区男生已遗精组与未遗精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乡区男生部分项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针对不同性别、不同发育类型学生适时适量进行青春期教育和性教育,融入心理卫生教育与辅导,并采取更全面、科学的方式测定性发育阶段.

    作者:杜杰;邬盛鑫;杨忠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欧洲一些国家学校卫生管理模式初探及启示

    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是教育管理与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学校卫生管理和健康教育教学工作,不但有利于学生增强健康意识,提高防范各种影响健康的危险行为的能力,而且对预防和遏制学校食物中毒和各类传染病的发生与蔓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学校卫生管理体系以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亟待健全,无论在校医队伍建设还是卫生制度建立与落实上都还存在着诸多问题.2007年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以下简称“中央7号文件”),以及2010年印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均对学校卫生和健康教育提出明确要求.

    作者:张芯;姚志化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兰州市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兰州市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的患病状况和影响因素,为预防和控制超重与肥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兰州市兰化一中和五十一中初一至高三140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分别对其进行体格检查和流行病学调查,并对肥胖的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兰州市男、女生超重率分别为14.73%,4.13%,肥胖率分别为3.08%,1.54%;标准化后男生超重率和肥胖率均高于女生.超重肥胖的主要危险因素是性别、饮酒、吸烟、睡眠时间不足、每周多次吃鱼(OR值均>1),保护因素有锻炼、充足的睡眠(OR值均<1).结论 青少年超重、肥胖检出率高.应尽快采取措施,在青少年人群中开展超重和肥胖干预工作.

    作者:贾世忠;魏学玲;张本忠 刊期: 2011年第11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