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当前大学生健康保障中的问题和对策分析

蒋华英

关键词:健康促进, 组织和管理, 学生保健服务
摘要: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作为国家发展后备人才的大学生,其健康必须得到切实保障.近年来的高校扩招使在校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加,而大学生的健康保障力度却没有同步跟上[1].政府对大学生的医疗经费拨付仍停留在20世纪90年代水平,且只有计划内招生的学生才有此享受,计划外招生和地方办高校的学生则没有该项拨款[2].2008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将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范围的指导意见》[3],开始大学生医改工作.现代生活方式与食品、环境等问题导致当今大学生的健康面临着各种挑战,也对大学生的健康保障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大学生的健康保障需要政府、学校和学生各方共同努力,多管齐下.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留守中学生学习归因与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关系

    目的 探讨留守中学生学习归因和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关系,为进一步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学习归因问卷和学习自我效能感问卷对济南市526名留守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留守中学生内部可控归因、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和总体自我效能感居于中间水平之上,内部不可控、外部可控和外部不可控以及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均较低;留守中学生的学习归因与学习自我效能感呈显著相关(P<0.01),内部可控、外部不可控、外部可控、内部不可控对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具有显著的影响和预测力(P值均<0.05),内部可控和外部可控则对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有显著的影响和预测力(P值均<0.05),而内部不可控和外部不可控对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无显著的影响和预测力(P值均>0.05).结论 留守中学生的学习归因与自我效能感密切相关.

    作者:王世嫘;赵洁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新疆不同经济发展区域汉族中小学生身体形态指标比较

    目的 了解新疆不同经济发展区城汉族中小学生身体形态指标间存在的差异及其原因,为评价不同地区汉族中小学生身体形态发育的特点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的原则,将研究对象分为省会城市(好片)、经济较发达地区(中片)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差片),共测试7 189名学生,对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不同经济发展地区中小学生身体形态发育状况与该地区经济发展近似呈正比例关系,基本趋势为省会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中小学生高于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小学生.省会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中小学生BMI指数多数年龄组高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相应组别.结论 新疆不同片区间中小学生身体形态指标存在差异.

    作者:崔建军;毕存箭;杨俊敏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河南省中学生2010年身体机能指标分析

    目的 了解中学生身体机能发育的动态变化,探讨促进中学生身体发育的方法及措施.方法 按照“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工作手册”的要求,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河南省城乡63 213名中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对心率、血压、肺活量、握力等指标进行测量,并将结果与2005年的作比较.结果 2010年河南省中学生的心率,各年龄组均较2005年有所减缓,平均减缓2.4次/min;2次调研的收缩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舒张压较2005年各年龄组均有所降低,平均降低1.28 mm Hg;2010年各年龄组肺活量均较2005年有所下降,平均下降373.8 mL;2次握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2010年河南中学生的心血管机能较2005年明显增强,呼吸机能仍在下降.

    作者:郭亮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南京市2005年和2010年中小学生龋患动态分析

    目的 了解南京市2005年和2010年中小学生龋齿患病情况,为防龋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2005年和2010年南京市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所获得的龋齿患病情况数据,对2a的中小学生龋齿患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学生2010年乳龋患率(36.31%)较2005年(37.20%)无变化(P>0.05),恒龋患率(11.85%)较2005年(6.67%)增高(P<0.05).2010年乳牙、恒牙填充率(21.59%、18.42%)均低于2005年(34.73%,40.27%)(P值均<0.05).结论 目前南京市中小学生龋患率及龋齿填充率的情况不容乐观,应加大龋齿防控力度,建立、健全覆盖全市的学校口腔保健网,开展综合干预.

    作者:吴坚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武汉某高校大学生伤害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伤害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类疾病,是一个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是导致青少年死亡和伤残的主要原因[1].伤害是儿童青少年的首位死因,而学生是伤害的高危人群[2].笔者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探讨大学生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为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作者:许珊丹;向兵;曾婧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学龄前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学龄前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状况及相关因素,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义乌市学龄前儿章850名的监护人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社会经济状况、抚育因素、生活环境因素等.采用X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反复呼吸道感染影响因素.结果 义乌市学龄前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率为24.9%,影响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因素主要有家庭人均月收入(OR=1.22,95%CI=1.01~1.47)、母亲生育年龄(OR =0.95,95% CI =0.91 ~0.99)、哮喘(OR =2.05,95%CI=1.15 ~3.68)、佝偻病(OR=3.91,95%CI=1.88 ~8.13)、零食(OR=1.54,95%CI=1.18 ~2.02)、孩子平常出行的交通方式(OR=1.34,95%CI=1.03~1.74)、同住者是否吸烟(OR=1.59,95%CI=1.16 ~2.20).结论 学龄前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影响因素来自多个方面.应建立良好健康习惯,预防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作者:邹艳;金洪星;王荣山;金培刚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广东农村留守学生生长发育与营养状况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导致农村留守儿童越来越多.留守儿童由于不能直接得到父母的温暖和照顾,对健康成长会产生不利影响[1].为了解广东省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的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课题组于2010年10 -11月在广东省韶关南雄市、茂名化州市和肇庆怀集县开展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夏燕琼;秦祖国;苏胜华;刘贵浩;汤捷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我国城市与乡村学生体质状况比较

    目的 分析中国城乡学生体质状况的差异,为采取措施增强学生体质提供参考.方法 以1985 - 2005年全国5次学生体质监测数据为基本资料,对城乡学生体质差异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城市学生在身体形态、身体功能、速度素质方面好于乡村学生,而在耐力素质、力量素质方面差于乡村学生;城乡学生的耐力素质、体重、胸围指标差值呈逐渐加大趋势.结论 城乡学生体质状况差异较大.可能与城乡学校体育工作、学生体力活动、膳食结构及城乡两元社会结构的社会背景有关联.

    作者:孟欢欢;成聪聪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在校中学生艾滋病生活技能教育干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生活技能教育在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中的作用,为中学生艾滋病预防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青州市高中、初中学校各1所,以班级为单位,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000名学生进行艾滋病、性病的有关知识培训,并在培训前及培训后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结果 开展艾滋病、性病有关知识培训后,在校中学生对艾滋病的有关知识掌握有明显提高;对于防范艾滋病有信心、愿意接受更多的艾滋病知识、认为学校增加艾滋病教育非常重要的比例分别由培训前的59.8%,63.1%和91.8%提高到培训后的91.6%,90.5%和98.6%;培训后学生不歧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的比例明显高于培训前.结论 运用生活技能对中学生进行预防艾滋病教育可有效地提高学生知识水平,促进正确态度和健康技能的形成.

    作者:刘晓庆;刘洪庆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北京市大学生避孕知识知晓状况与需求分析

    在校本科生的年龄一般为18 ~24岁,正处于性心理和性生理逐渐成熟的时期,也是性冲动活跃的时期[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及文化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与变迁,在校大学生的性观念也发生了很大改变[2].在此背景下,大学生发生非婚性行为比例不断上升,初次性行为年龄也不断提前[3-4],未婚先孕、流产等负面事件也给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5-7].本研究以北京市6所高校在校本科生为调查对象,旨在了解当前在校大学生避孕知识的知晓现状和需求情况,为高校开展健康教育干预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郭静;张爽;杜正芳;马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杭州市学校桶装饮用水卫生现状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桶装饮用水逐步进入了千家万户[1],不少学校也因便捷而选择桶装水作为学生日常饮用水.为了解杭州市学校桶装饮用水卫生状况,杭州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于2010年6-9月对全市提供桶装饮用水的学校进行了监督检查和抽样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高士根;应笑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不同学历层次医学实习生职业认同感比较

    目的 了解医学专科、本科和研究生实习生职业认同感的差异,为医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自行设计问卷,对安徽省某医学院469名临床实习的医学生进行调查,主要包括学医的原因和现状评估、医学生协作或交流情况、医学生个人感受等,按照分组进行分项登记和统计.结果 3组实习生在选择学医原因、学医具体动机、继续深造与否、与患者沟通能力、与同学教师相处能力、协作精神、学医是否有助于朋友交往、患者的依赖感、对待挑剔的态度、个人价值的自我实现、学医是否令人羡慕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其中研究生更加重视自我价值的实现,在与患者的沟通能力和与师生的相处能力及协作精神等方面明显强于专科生和本科生;专科生学医更主要是便于找工作,同时毕业后继续深造的愿望也为强烈.在路人遇到困难时,大部分医学生能够进行救助,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不同学历层次医学生在职业认同感方面有明显不同,研究生在大多数方面强于本科生,本科生强于专科生.

    作者:张振华;王秋霞;靳艳艳;熊自忠;李旭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丹阳市2010年中小学生健康体检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丹阳市中小学生健康状况,为学生健康工作提供参考资料.方法 对2010年丹阳市中小学生健康体检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丹阳市中小学生健康状况总体良好,形态发育正常,6种学生常见病检出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视力不良、龋齿、营养不良、超重、肥胖、沙眼.城乡不同性别中小学生身高体重发育评价比较,除中小学生体重下等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6种学生常见病患病率,除城乡中小学生肥胖率、男女生沙眼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城乡不同性别中小学生常见病患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进一步加强学生常见病防治工作,而控制学生体重,减少超重、肥胖发生将是重中之重.

    作者:陈红芬;应洪琰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西部农村地区小学生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干预活动对学生健康知识的影响,为日后健康教育项目的开展提供依据和思路.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以自行设计的自填式问卷为调查工具,对四川、甘肃、陕西3省项目地区共1 633名四年级小学生进行不记名的横断面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健康知识知晓情况及其健康教育干预活动参与情况.结果 6道健康知识题均回答正确的学生占24.1%,小学生健康知识得分为(4.05±1.67)分.参加讲座、获得宣传材料、参加知识竞赛和健康教育课的学生属于健康知识高得分组者分别是没有参加相应干预活动的2.242,1.593,1.591和2.295倍(P<0.01).结论 4项健康教育干预活动有助于小学生健康知识水平的提高,应在日后的健康教育项目中加以推广.

    作者:王东旭;常春;纪颖;王燕玲;史宇晖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新疆塔城市哈萨克族中小学生贫血现况调查

    为了解塔城市哈萨克族学生的贫血患病情况,为当地青少年的疾病防治提供依据.笔者于2009年10月对塔城市哈萨克族中小学生贫血情况进行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根据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研究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1]的要求,在塔城市区及所属也门勒乡、阿西儿哒斡尔族乡、阿不都拉乡的哈萨免族中小学校,按经济水平好、中、差3个等级抽取学校,将父母双方均为哈萨克族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经筛选后获得有效样本959人.

    作者:牛凤英;李凤英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某农村地区儿童抑郁现状与留守状况的关系

    目的 了解农村地区儿童抑郁及留守状况对抑郁发生的影响,为进一步开展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儿童抑郁量表( CDI)、家庭功能量表(APGAR)及内编问卷,对整群随机抽取的安徽省某县农村中小学生2 917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农村儿童抑郁症状检出率为10.4%,留守儿童抑郁症状检出率为12.1%,高于非留守儿童的8.0%(P<0.01).儿童家庭功能总分与儿童抑郁量表( CDI)总分呈显著负相关(P<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留守状态、年级低、寄宿、父亲文化低、家庭年收入低、学习成绩差的儿童更易发生抑郁症状;家庭功能好的留守儿童抑郁症状检出率较低.结论 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改善农村地区儿童的留守状况,可能降低儿童抑郁症状的发生.

    作者:王铁柱;陈明春;孙业桓;杨林胜;孙莹;曹庆庆;顾超美;韩腾伟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运用血细胞参数监控中学生体能训练效果分析

    目的 了解中学生运动员血细胞参数情况,为调整训练计划提供依据.方法 以宜宾市第四中学18名高中二年级学生为对象,9名男生(A组)和9名女生(B组)同时进行训练,检测运动前、运动后20 min和运动后12h血细胞参数.结果 运动前及运动后男生血细胞各项参数均高于女生;男、女生白细胞(WBC)数运动前与运动后变化明显,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没有明显变化.结论 血细胞参数的变化能够反映出运动的量和强度,对血细胞参数的监控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机能状态.

    作者:谢江涛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我国中小学健康教育体系构建探析

    新课程改革以后,中小学健康教育陷入迷茫状态:有健康教育之名,无课程设置之实;体育教师无法承受《体育与健康》替代健康教育课带来的巨大压力,全面渗透的方针形同虚设;中小学校健康教育从课改前初具规模的独立课程进入到放任自由的时代.从目前中小学健康教育现状来看,主要是对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健康教育实现的途径、形式、方法认识不清,更主要的是对中小学健康教育的片面性理解和对中小学健康教育体系的构成认识模糊.为认真开展好中小学健康教育工作,笔者对中小学健康教育体系构成进行研究,其目的就是让健康教育工作的管理者和工作者对中小学健康教育有全面的认识和了解,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做到全员参与、全面落实,全方位、多形式的实施.

    作者:苏立新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南京市中小学生1995-2010年视力不良状况分析

    目的 了解南京市中小学生视力变化状况及发展规律,为中小学视力防治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南京市1995,2000,2005,2010年4次全国性7~18岁中小学生的体质健康调研数据,对学生视力进行分析.结果 1995,2000,2005,2010年4个年度学生视力不良率呈逐年增长趋势(X2=422.67,P<0.05);同一年度学生视力不良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呈上升趋势(P<0.05),女生视力不良率高于男生(P <0.05):1995,2000年城区学生视力不良率高于乡镇(P<0.05),2005、2010年城区和乡镇学生视力不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南京市学生视力不良率正在逐年增加,需要多方共同努力,采取有效措施,做好视力不良防治工作.

    作者:陈利萍;周文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宁夏世行项目地区小学生肠道寄生虫病驱虫效果评价

    在我国农村肠道寄生虫病感染率较高,经济落后地区学生蠕虫感染率可高达50%[1],直接影响儿童少年的生长发育,威胁身体健康[2].同心、海原、西吉、泾源四县地处宁夏中南部地区,生存条件恶劣,均属于国家级贫困县,是世界银行贷款卫生项目实施县.为探讨该县乡村学龄儿童寄生虫感染情况,笔者对2007 - 2010年四县小学生蛔虫感染及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晓玲;赵锦霞;张志军 刊期: 2011年第12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