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南京市2005年和2010年中小学生龋患动态分析

吴坚

关键词:龋齿, 患病率, 龋失补指数, 学生
摘要:目的 了解南京市2005年和2010年中小学生龋齿患病情况,为防龋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2005年和2010年南京市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所获得的龋齿患病情况数据,对2a的中小学生龋齿患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学生2010年乳龋患率(36.31%)较2005年(37.20%)无变化(P>0.05),恒龋患率(11.85%)较2005年(6.67%)增高(P<0.05).2010年乳牙、恒牙填充率(21.59%、18.42%)均低于2005年(34.73%,40.27%)(P值均<0.05).结论 目前南京市中小学生龋患率及龋齿填充率的情况不容乐观,应加大龋齿防控力度,建立、健全覆盖全市的学校口腔保健网,开展综合干预.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师范类大学生学习适应性与时间管理倾向的相关分析

    目的 考察师范类大学生学习适应性与时间管理倾向的关系,为师范类大学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大学生学习适应量表”和“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对随机整群抽取的贵州省3所普通高等师范院校5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在学习适应性方面,除学习动机外,其余男、女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男生均高于女生;师范类大学生学习能力与时间管理倾向各维度均呈正相关(P值均<0.01);学习态度与管理倾向各维度均呈负相关(P值均<0.01).结论 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对师范类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各维度都具有明显的预测力和影响力.

    作者:潘运;全小山;林伟民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丹阳市2010年中小学生健康体检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丹阳市中小学生健康状况,为学生健康工作提供参考资料.方法 对2010年丹阳市中小学生健康体检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丹阳市中小学生健康状况总体良好,形态发育正常,6种学生常见病检出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视力不良、龋齿、营养不良、超重、肥胖、沙眼.城乡不同性别中小学生身高体重发育评价比较,除中小学生体重下等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6种学生常见病患病率,除城乡中小学生肥胖率、男女生沙眼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城乡不同性别中小学生常见病患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进一步加强学生常见病防治工作,而控制学生体重,减少超重、肥胖发生将是重中之重.

    作者:陈红芬;应洪琰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大学生人格特质与睡眠质量的关系

    目的 了解大学生人格特质与睡眠质量的关系,为开展睡眠相关心理咨询和辅导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匹兹堡睡眠质景指数量表(PSQI)和Zuckerman - Kuhlman人格量表(ZKPQ),对随机抽取的杭州市某大学121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生中低睡眠质量者23名,占总体调查人数的19%;男、女生在PSQI总分及各成分得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睡眠质量组在神经质-焦虑维度的得分高于睡眠质量正常组;睡眠质量、睡眠效率和日间功能较差组的神经质-焦虑维度得分均显著高于较好组;睡眠时间与一般感觉寻求、日间功能障碍与冲动特质维度具有相关性.结论 部分大学生的睡眠质量较差,且与神经质、冲动感觉寻求等人格特质相关.建议开展基于人格特征的心理咨询和疏导,以更有效地提高睡眠质量.

    作者:俞蓉蓉;徐云;许丹;李晓;林良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德惠市某农村寄宿中学初三学生膳食营养状况

    目的 了解德惠市某农村寄宿中学初三学生的膳食营养状况,为学生合理营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称重记账法,对德惠市某农村寄宿中学172名初三学生每日三餐主、副食供给量连续3d进行称重及登记,记录三餐各种食物的摄入量和每日就餐人数.查阅《食物成分表》,计算每人每日所需能量和主要营养素摄入量,依据“中国居民膳食平衡宝塔”和《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进行评价.结果 初三学生三餐能量比基本接近3:4:3;食物种类过少;钙、锌摄入普遍不足.男、女生钙摄入量仅占建议量的40%;锌摄入量女生低于建议量的60%,男生低于建议量的75%;女生视黄醇摄入不足,铁明显缺乏,摄入量占建议量的64%;男生维生素C摄入不足,低于建议量的65%.结论 初三学生膳食结构不够合理,对学生及膳食管理人员应加强营养知识教育,按膳食指南和平衡膳食宝塔的要求合理安排膳食.

    作者:张艳;王长文;马洪波;王月鹏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广州某高校医学生膳食营养状况

    目的 了解广州市医学生的膳食结构和营养状况,为指导合理膳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24h膳食回顾法,对广州市某高校461名医学生进行膳食调查.结果 男、女生水果与奶类摄入量,女生谷类摄入量和男生蔬菜摄入量偏低,蛋白质、脂类、尼克酸、抗坏血酸、铁和磷基本能满足人体需要,但能量、膳食纤维、钙、维生素A、硫胺素和核黄素的摄入量不足,钙磷比例偏低.男、女生每日三餐能量分布不平衡,早餐能量摄入量偏低,晚餐能量摄入量偏高,膳食结构不合理.结论 医学生膳食结构及营养水平存在较多问题,学校应该有针对性地开展内容广泛的营养健康教育.

    作者:张少莲;叶菊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中学生眼中的学校控烟工作现状与建议

    目的 了解北京市4所高中在校人员烟草使用情况,为学校控烟工作提供依据和参考意见.方法 采用典型的抽样法,在北京市选取2所示范学校以及2所普通校的20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所有被调查学生所在学校均存在学生在校吸烟情况,普通学校比示范学校严童.学校控烟宣传教育形式老化,教师在校吸烟情况不容乐观.学生对于吸烟及二手烟对人体危害的知晓程度情况良好.对学生吸烟行为影响因素包括学校控烟环境的建设、学校控烟教育形式、学校对于学生吸烟的监管情况、学生的心理和社交情况.结论 学校控烟教育工作需要重视并亟待加强,校园内控烟环境建设有待改善.

    作者:曾子恒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宁夏世行项目地区小学生肠道寄生虫病驱虫效果评价

    在我国农村肠道寄生虫病感染率较高,经济落后地区学生蠕虫感染率可高达50%[1],直接影响儿童少年的生长发育,威胁身体健康[2].同心、海原、西吉、泾源四县地处宁夏中南部地区,生存条件恶劣,均属于国家级贫困县,是世界银行贷款卫生项目实施县.为探讨该县乡村学龄儿童寄生虫感染情况,笔者对2007 - 2010年四县小学生蛔虫感染及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晓玲;赵锦霞;张志军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在校中学生艾滋病生活技能教育干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生活技能教育在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中的作用,为中学生艾滋病预防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青州市高中、初中学校各1所,以班级为单位,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000名学生进行艾滋病、性病的有关知识培训,并在培训前及培训后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结果 开展艾滋病、性病有关知识培训后,在校中学生对艾滋病的有关知识掌握有明显提高;对于防范艾滋病有信心、愿意接受更多的艾滋病知识、认为学校增加艾滋病教育非常重要的比例分别由培训前的59.8%,63.1%和91.8%提高到培训后的91.6%,90.5%和98.6%;培训后学生不歧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的比例明显高于培训前.结论 运用生活技能对中学生进行预防艾滋病教育可有效地提高学生知识水平,促进正确态度和健康技能的形成.

    作者:刘晓庆;刘洪庆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上海社区中小学生步行安全状况分析

    目的 了解社区学龄儿童步行安全状况,为儿童步行者交通伤害的干预提供依据,降低儿章的伤亡发生率.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上海市中心城区和边缘城区各3个区,在所选区内各随机抽取同一社区的小学、初中各1所,共抽取6所小学、6所初中3 884名学生进行儿童步行安全状况问卷调查.结果 64.3%的学生步行上下学,14.3%的学生第一次独自过马路年龄低于6岁;上学时过马路不能等待信号灯指示、放学后经常在外玩耍的学生分别为7.4%和23.0%,平时过马路不能停下来观察、没车就过的学生分别为6.8%,8.6%;学生步行或过马路时曾观察到人行道被占用、破损或缺失、绿灯持续时间短来不及过马路等问题;26.7%的学生感到步行或过马路时有困难,而在家、校附近步行没有安全感的学生分别有18.7%和29.6%.结论 社区学龄儿童自身及社区环境中存在诸多易引发道路交通伤害的危险因素,应根据儿童年龄、性别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和行为干预.

    作者:周月芳;陆茜;罗春燕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一起小学生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调查

    2010年3-6月河南省许昌市某小学发生一起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经采取有效措施,疫情得以及时控制.现将调查处置情况报道如下.1学校基本情况发生暴发疫情的许昌市某小学位于城区中心区域,占地面积22 644 m2,建筑面积13 000 m2,共有6个年级60个班级,在校学生3 566名.

    作者:阎亚林;张巧红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普通高校医院的功能定位与建设

    普通高校医院是高校内设的医疗机构,承担着维护师生健康、促进校园和谐和保障教学科研顺利进行的重要任务.随着国家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大学生已全面纳入城镇居民医保范畴,高校医院提供社区医疗服务正在积极的推进过程中.此外,高校规模的扩大使学校原有的格局发生变化,校区增加、学生增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传染病的流行爆发概率增多.在新形势下,普通高校医院如何进行功能定位关系到怎样为师生做好医疗保障服务,也关系到高校医院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因此,笔者对普通高校医院功能定位与建设进行了思考和探讨,以期为校医院下一步的工作提供参考.

    作者:钱伊凡;项红雨;洪虹;陆晓玲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青少年应对方式与抑郁焦虑情绪的关联

    目的 了解青少年应对方式与抑郁、焦虑情绪的关系和相互作用,为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效支持.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绍兴市1所大学、2所高中、2所初中2 348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 TCSQ)、Zung抑郁自评量表( SDS)、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调查.结果 学生抑郁、焦虑症状的检出率分别为42.0%,12.3%.男生抑郁检出率(44.7%)高于女生(3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生焦虑的检出率(15.0%)高于男生(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积极应对方式与抑郁、焦虑呈负相关,而消极应对方式与抑郁、焦虑呈正相关.结论 绍兴市青少年抑郁、焦虑流行情况不容乐观,应对方式与负性情绪之间存在关联.

    作者:邢超;屠春雨;谈荣梅;傅利军;方益荣;李明;周国俊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英国1958年出生队列研究

    在世界性出生队列的研究中,英国1958年出生队列研究( 1958 British birth cohort)又称英国儿童发育研究(National Child Development Study,NCDS),是较早的且特色鲜明的队列研究之一.NCDS是一项持续性的、多学科的纵向队列研究,始于1958年,2008年进行了近一次的测量和评价.NCDS研究的内容相当广泛,涉及环境与出生结局,童年期到青春期的健康、教育和社会发展,健康的代际关系,健康的社会不均等性以及健康相关行为等,其研究结果对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加深了我们对人类发展、社会不平等、健康不均衡的理解.

    作者:江澜;陶芳标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师范大学生生活事件抑郁情绪与应对方式的关系

    目的 探讨师范大学生生活事件与抑郁情绪的关系,并检验应对方式在两者之间的中介作用,以期为高校心理健康辅导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式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应对方式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重庆市2所师范院校的4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师范大学生抑郁情绪检出率为34.0%,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成熟应对与生活事件、抑郁情绪呈显著负相关,不成熟应对与生活事件、抑郁情绪呈显著正相关;应对方式在生活事件和抑郁情绪之间起着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42.46%.结论 应对方式在负性生活事件与不良抑郁情绪之间发挥着重要的中介缓冲作用.

    作者:陈小琴;张进辅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西部农村地区小学生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干预活动对学生健康知识的影响,为日后健康教育项目的开展提供依据和思路.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以自行设计的自填式问卷为调查工具,对四川、甘肃、陕西3省项目地区共1 633名四年级小学生进行不记名的横断面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健康知识知晓情况及其健康教育干预活动参与情况.结果 6道健康知识题均回答正确的学生占24.1%,小学生健康知识得分为(4.05±1.67)分.参加讲座、获得宣传材料、参加知识竞赛和健康教育课的学生属于健康知识高得分组者分别是没有参加相应干预活动的2.242,1.593,1.591和2.295倍(P<0.01).结论 4项健康教育干预活动有助于小学生健康知识水平的提高,应在日后的健康教育项目中加以推广.

    作者:王东旭;常春;纪颖;王燕玲;史宇晖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北京市中学生性行为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

    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对自身以及社会有着直接的或潜在的危害[1],其中无计划性、无保护性和不安全性行为导致感染性病/艾滋病的危险显著增加、少女怀孕及生殖健康疾患增多等,给青少年的终身健康带来严重危害[2].根据全国艾滋病/性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年报[3 ]显示,2010年全年中国的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中,学生占总报告病例的1.57%,由此可见学生的安全性行为问题不容忽视.

    作者:吕若然;徐征;滕立新;孙颖;高维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合肥市2005-2010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

    目的 了解合肥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为有效处置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网络直报系统中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案例库,描述并分析合肥市2005 - 2010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特征.结果 2005-2010年共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73起,一般事件21起,未分级事件52起,分别为传染病和食物中毒类事件;传染病类事件为主,占86.30%.4-5月为发生高峰,占50%;小学和中学占80.82%;各地区事件分布不平衡,农村报告事件起数占43.83%,城市占56.17%.结论 以传染病为主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学校卫生工作的突出问题.疫情报告是否及时、病例隔离措施是否落实及强化免疫措施的采取是影响疫情处理效果的关键.

    作者:吴金菊;胡明霞;张俊青;刘怀珠;赵科伕;吴思远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武汉某高校大学生伤害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伤害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类疾病,是一个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是导致青少年死亡和伤残的主要原因[1].伤害是儿童青少年的首位死因,而学生是伤害的高危人群[2].笔者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探讨大学生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为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作者:许珊丹;向兵;曾婧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高中生以生活技能为基础的艾滋病教育效果评估

    目的 了解项目学校开展的以生活技能为基础的参与式预防艾滋病教育活动的效果以及目前高中生艾滋病相关的知识、态度和技能现状,以更好地促进学校预防艾滋病工作的开展.方法 采用封闭式问卷,于2008年6-7月对随机分层整群抽取的8个项目省的18所高中共2 280人进行调查.结果 项目学校高中生的“大众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调查”中的8条核心指标知晓率为78.8%,明显高于非项目校学生的61.0%;项目学校高中生对艾滋病病人不歧视态度拥有率为83.5%,明显高于非项目校学生的67.7%.从项目学校总体的现况来看,以知识、态度、技能总分的60%作为衡量学生合格与否的标准,项目学校高中学生技能的平均合格率较低,仅为68.4%.结论 以生活技能为基础的参与式预防艾滋病教育活动的效果明显,但技能发展不足,提示今后的项目工作应该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生活技能.

    作者:庄丽丽;马迎华;吕晓静;李融;胡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南京市2010年7~17岁学生形态发育状况分析

    目的 了解南京市7~17岁学生形态发育现状,为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2010年南京市学生体质调研所获得的7 ~17岁学生形态发育的数据,对学生身高、体重、胸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南京市7~17岁学生形态发育指标随年龄增大而增大,各年龄组增长速度不均衡,女生的青春期突增高峰早于男生,身高、体重、胸围总体水平呈现城市高于乡村(P值均<0.05)、男生高于女生(P值均<0.05).结论 南京市 7~17岁学生形态发育状况存在明显的城乡、性别差异.应加强乡镇学生营养与体质改善的工作.

    作者:王倩 刊期: 2011年第12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