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少莲;叶菊风
目的 探讨日常生活方式对湘西州土家族、苗族中学生营养状况的影响,为少数民族学生营养状况的改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土家族、苗族中学生共1 131名进行体格测试和问卷调查,采用X2检验进行分析.结果 喜欢或积极参加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学生营养状况优于不喜欢或不积极的学生;从不或很少食用早餐、每天吃零食、每天睡前加餐的学生拥有较高的肥胖率,分别为12.12%,9.22%,11.52%;每天睡眠时间少于6h的学生超重率高,睡眠时间多于9h的学生营养不良率高(9.76%);每天没有余暇时间锻炼的学生低体重率和超重率高.肥胖率也偏高.结论 湘西州土家族、苗族中学生的营养状况与日常生活方式多数呈显著相关,提倡中学生应将健康生活方式和科学体育锻炼相结合,促进中学生健康成长.
作者:张福兰;张天成;文理中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南京市7 ~17岁学生身体素质的变化情况,为提出有效改善学校体育工作和学生身体素质水平的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2005年和2010年南京市学生体质调研资料,对7~17岁学生身体素质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南京市学生速度素质2010年较2005年有所提高;乡村学生耐力素质2010年较2005年有所提高;乡村学生下肢爆发力2010年大于2005年;城乡男、女生柔韧性素质2010年较2005年均有所提高.结论 南京市学生身体素质2010年整体较2005年有所提高,但部分年龄组一些素质指标仍然出现下降趋势,应引起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家长的足够重视.
作者:苏立新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倦怠及特质应对方式、领悟社会支持的相互关系,为高校制定心理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一般情况调查问卷、职业倦怠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及特质应对方式量表,对分层随机抽取的广西1 477名高校青年教师进行调查.结果 不同体育锻炼程度青年教师职业倦怠与特质应对方式、领悟社会支持差异多数有统计学意义.青年教师的特质应对方式、领悟社会支持与职业倦怠各维度呈显著相关.结论 倡导体育锻炼可以提高高校青年教师的应对能力和社会支持,更好地应对职业倦怠.
作者:谭机永;邓砚;杨莉;黎静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和预测大连市学生生长发育趋势,为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大连市1948 - 2009年10个时间点的城市高中17岁男、女生的身高、体重、胸围资料,选取10 a(特殊的选5 a)的时间跨度,计算年增长率.对6个分期予以分析与特点归纳.结果 建国60a来,男生身高年增长率为1.41‰,女生为0.95%;男生体重年增长率为6.79‰,女生为3.38%;男生胸围年增长率为1.47%,女生为0.55‰.改革开放30 a来,男生身高年增长率为1.02‰,女生为0.60‰;男生体重年增长率为7.95‰,女生为2.81‰;男生胸围年增长率为1.57‰,女生为0.45‰.结论 生长发育曲线是波动的,生长发育趋势存在“性别差”,男生的反应大于女生.1996-2006年胸围为下降趋势,是体质下降的一种反映.
作者:王智勇;高学谦;刘启贵;隋全恒;姜芝莉;胡克震;孙廷亮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留守中学生学习归因和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关系,为进一步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学习归因问卷和学习自我效能感问卷对济南市526名留守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留守中学生内部可控归因、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和总体自我效能感居于中间水平之上,内部不可控、外部可控和外部不可控以及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均较低;留守中学生的学习归因与学习自我效能感呈显著相关(P<0.01),内部可控、外部不可控、外部可控、内部不可控对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具有显著的影响和预测力(P值均<0.05),内部可控和外部可控则对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有显著的影响和预测力(P值均<0.05),而内部不可控和外部不可控对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无显著的影响和预测力(P值均>0.05).结论 留守中学生的学习归因与自我效能感密切相关.
作者:王世嫘;赵洁 刊期: 2011年第12期
血脂代谢异常是动脉硬化重要的危险因素,而动脉硬化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根源,因此观察血脂水平可以更好地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笔者对内蒙古大学教职工体检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以便为高校开展心脑血管疾病预防工作提供参考.
作者:仰艳冰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南京市城乡7 ~17岁学生肺活量现况及变化趋势,科学评价学生生长发育水平及体质健康状况.方法 由经统一培训的专职医务人员,采用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研究规定的测量方法和测量器具,对南京市4 232名中小学生的肺活量进行测量,每人测量3次,选大值记录.结果 2010年南京市7 ~17岁学生肺活量较2005年显著降低(P值均<0.05);2010年学生肺活量及肺活量/体质量指数乡镇学生大于城区学生(P<0.05),男生大于女生(P<0.05).结论 南京市7 ~17岁学生肺活量存在逐年下降趋势,城乡差异依然存在.应该减轻学生负担,适当增加发展肺功能的训练.
作者:林慰慈 刊期: 2011年第12期
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对自身以及社会有着直接的或潜在的危害[1],其中无计划性、无保护性和不安全性行为导致感染性病/艾滋病的危险显著增加、少女怀孕及生殖健康疾患增多等,给青少年的终身健康带来严重危害[2].根据全国艾滋病/性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年报[3 ]显示,2010年全年中国的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中,学生占总报告病例的1.57%,由此可见学生的安全性行为问题不容忽视.
作者:吕若然;徐征;滕立新;孙颖;高维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农村地区儿童抑郁及留守状况对抑郁发生的影响,为进一步开展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儿童抑郁量表( CDI)、家庭功能量表(APGAR)及内编问卷,对整群随机抽取的安徽省某县农村中小学生2 917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农村儿童抑郁症状检出率为10.4%,留守儿童抑郁症状检出率为12.1%,高于非留守儿童的8.0%(P<0.01).儿童家庭功能总分与儿童抑郁量表( CDI)总分呈显著负相关(P<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留守状态、年级低、寄宿、父亲文化低、家庭年收入低、学习成绩差的儿童更易发生抑郁症状;家庭功能好的留守儿童抑郁症状检出率较低.结论 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改善农村地区儿童的留守状况,可能降低儿童抑郁症状的发生.
作者:王铁柱;陈明春;孙业桓;杨林胜;孙莹;曹庆庆;顾超美;韩腾伟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广州市医学生的膳食结构和营养状况,为指导合理膳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24h膳食回顾法,对广州市某高校461名医学生进行膳食调查.结果 男、女生水果与奶类摄入量,女生谷类摄入量和男生蔬菜摄入量偏低,蛋白质、脂类、尼克酸、抗坏血酸、铁和磷基本能满足人体需要,但能量、膳食纤维、钙、维生素A、硫胺素和核黄素的摄入量不足,钙磷比例偏低.男、女生每日三餐能量分布不平衡,早餐能量摄入量偏低,晚餐能量摄入量偏高,膳食结构不合理.结论 医学生膳食结构及营养水平存在较多问题,学校应该有针对性地开展内容广泛的营养健康教育.
作者:张少莲;叶菊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伤害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类疾病,是一个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是导致青少年死亡和伤残的主要原因[1].伤害是儿童青少年的首位死因,而学生是伤害的高危人群[2].笔者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探讨大学生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为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作者:许珊丹;向兵;曾婧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合肥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为有效处置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网络直报系统中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案例库,描述并分析合肥市2005 - 2010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特征.结果 2005-2010年共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73起,一般事件21起,未分级事件52起,分别为传染病和食物中毒类事件;传染病类事件为主,占86.30%.4-5月为发生高峰,占50%;小学和中学占80.82%;各地区事件分布不平衡,农村报告事件起数占43.83%,城市占56.17%.结论 以传染病为主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学校卫生工作的突出问题.疫情报告是否及时、病例隔离措施是否落实及强化免疫措施的采取是影响疫情处理效果的关键.
作者:吴金菊;胡明霞;张俊青;刘怀珠;赵科伕;吴思远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抑郁症是广义的精神疾病,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低、悲观、不适感等相关症状,严重者可产生自杀意念和行为[1].在校大学生属于特殊的群体,生理和心理虽已高度发展但不完善,具有较为敏感、脆弱的特点,因而极易受到侵扰,是抑郁症的高发人群,应该引起学校和家庭的注意.有研究显示,9.1%的大学生有自杀意念,而其大的危险因素是抑郁症[2-3].研究表明,抑郁症和人格、遗传等因素有关[4].本研究旨在探讨大学生抑郁症和ABO血型之间的关系,为高校开展心理卫生保健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奉水东;王冠琳;凌宏艳;周雪 刊期: 2011年第12期
钙、铁、锌是构成机体组织和维持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物质,不但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而且影响儿童的智力发育.为了解宿州市儿童全血钙、铁、锌元素水平及不同年龄段的变化规律,探讨综合防治措施,笔者于2008年1月-2009年4月对在某医院就诊的4 113名0~ 15岁儿童进行血钙、铁、锌检测,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冯慧敏;苏英;郑义婷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南京市中小学生营养状况,为学生营养不良、超重及肥胖综合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分别于2005年和2010年采用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规定的测量方法和测量器具,对南京市4 212名中小学生的身高、体重进行测量,使用2000年“中国学生7~22岁身高标准体重值”评价学生的营养状况.结果 2010年南京市中小学生营养不良率和较低体重率(4.8%和36.7%)高于2005年(2.3%和32.5%)(P值均<0.05),但肥胖率2010年(9.3%)低于2005年(15.5%)(P<0.05);较低体重率中学生高于小学生(P<0.05),肥胖率小学生高于中学生(P<0.05);超重率和肥胖率男生高于女生(P<0.05);营养不良率和肥胖率城区高于乡村(P<0.05).结论 南京市中小学生的营养状况总体为营养缺乏和营养过剩并重,营养缺乏防控重点是中学生及城区学生,营养过剩防控重点是小学生、男生及城区学生.
作者:马萍;刘洪根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中学生运动员血细胞参数情况,为调整训练计划提供依据.方法 以宜宾市第四中学18名高中二年级学生为对象,9名男生(A组)和9名女生(B组)同时进行训练,检测运动前、运动后20 min和运动后12h血细胞参数.结果 运动前及运动后男生血细胞各项参数均高于女生;男、女生白细胞(WBC)数运动前与运动后变化明显,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没有明显变化.结论 血细胞参数的变化能够反映出运动的量和强度,对血细胞参数的监控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机能状态.
作者:谢江涛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磨牙症是指人在非生理功能状态下咀嚼肌产生不自主的收缩,使上下牙产生彼此磨动或紧咬,下颌正常生理休息位中断的现象,是人群的常见疾患之一,也是现代口腔科的常见病、多发病[1].为了解武汉市城区高中生磨牙症患病状况,为制定相应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使学校能针对性开展口腔健康教育,笔者于2011年3月对武汉市硚口区4 676名高中毕业生进行磨牙症流行病学调查,现报道如下.
作者:金松;田立华;任雯;向国林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不同民族大学生牙颌畸形的情况,为牙颌畸型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口腔调查基本方法调查西北民族大学回族、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及汉族学生共3 019人的牙科审美指数(dental aesthetic index,DAI),包括切牙区拥挤,切牙区间隙,大上颌前牙不齐,大下颌前牙不齐,上颌前牙覆盖(超出),下颌前牙覆盖(超出),前牙垂直开颌,前后磨牙关系.结果 不同民族大学生牙颌畸形中,切牙拥挤、上颌前牙和下颌前牙大不规则3项指标检出率中,维吾尔族为35.84%,30.82%和34.41%,明显低于其他3个少数民族和汉族.其余5项指标的检出率在各民族中普遍较高,民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西北少数民族与汉族大学生牙颌畸形发病率均较高,应积极采取预防和干预措施.
作者:李志强;周建业;马力扬;苏雪莲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大学生人格特质与睡眠质量的关系,为开展睡眠相关心理咨询和辅导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匹兹堡睡眠质景指数量表(PSQI)和Zuckerman - Kuhlman人格量表(ZKPQ),对随机抽取的杭州市某大学121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生中低睡眠质量者23名,占总体调查人数的19%;男、女生在PSQI总分及各成分得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睡眠质量组在神经质-焦虑维度的得分高于睡眠质量正常组;睡眠质量、睡眠效率和日间功能较差组的神经质-焦虑维度得分均显著高于较好组;睡眠时间与一般感觉寻求、日间功能障碍与冲动特质维度具有相关性.结论 部分大学生的睡眠质量较差,且与神经质、冲动感觉寻求等人格特质相关.建议开展基于人格特征的心理咨询和疏导,以更有效地提高睡眠质量.
作者:俞蓉蓉;徐云;许丹;李晓;林良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作为国家发展后备人才的大学生,其健康必须得到切实保障.近年来的高校扩招使在校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加,而大学生的健康保障力度却没有同步跟上[1].政府对大学生的医疗经费拨付仍停留在20世纪90年代水平,且只有计划内招生的学生才有此享受,计划外招生和地方办高校的学生则没有该项拨款[2].2008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将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范围的指导意见》[3],开始大学生医改工作.现代生活方式与食品、环境等问题导致当今大学生的健康面临着各种挑战,也对大学生的健康保障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大学生的健康保障需要政府、学校和学生各方共同努力,多管齐下.
作者:蒋华英 刊期: 2011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