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丹阳市2010年中小学生健康体检结果分析

陈红芬;应洪琰

关键词:体格检查, 生长和发育, 患病率, 学生
摘要:目的 了解丹阳市中小学生健康状况,为学生健康工作提供参考资料.方法 对2010年丹阳市中小学生健康体检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丹阳市中小学生健康状况总体良好,形态发育正常,6种学生常见病检出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视力不良、龋齿、营养不良、超重、肥胖、沙眼.城乡不同性别中小学生身高体重发育评价比较,除中小学生体重下等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6种学生常见病患病率,除城乡中小学生肥胖率、男女生沙眼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城乡不同性别中小学生常见病患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进一步加强学生常见病防治工作,而控制学生体重,减少超重、肥胖发生将是重中之重.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南京市2010年7~17岁学生形态发育状况分析

    目的 了解南京市7~17岁学生形态发育现状,为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2010年南京市学生体质调研所获得的7 ~17岁学生形态发育的数据,对学生身高、体重、胸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南京市7~17岁学生形态发育指标随年龄增大而增大,各年龄组增长速度不均衡,女生的青春期突增高峰早于男生,身高、体重、胸围总体水平呈现城市高于乡村(P值均<0.05)、男生高于女生(P值均<0.05).结论 南京市 7~17岁学生形态发育状况存在明显的城乡、性别差异.应加强乡镇学生营养与体质改善的工作.

    作者:王倩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城市儿童零食消费行为10年变化分析

    目的 分析1998 - 2008年中国部分城市 8~14岁儿童零食消费行为变化情况,为有关部门制定相关干预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利用1998年和2008年在广州等市开展的儿童饮食行为数据进行分析.2次调查均采用三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8~14岁的儿童6 189名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问卷凋查方法收集零食消费行为.结果 2次调查中城市儿童零食消费比例始终在98%以上,常食用零食种类选择冷饮类的比例从59.5%上升到75.7%;新鲜蔬菜水果类从85.1%下降到74.5%;饮料的人均日饮用量从1998年的329.1 mL上升到528.8 mL,碳酸饮料饮用比例从1998年的78.5%下降到57.1%,其他含糖饮料饮用比例则从1998年的25.7%上升到60.5%.结论 儿童吃零食的比例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饮料的饮用量有所上升,零食种类的选择有所变化.应加强儿童及其家长营养知识教育和干预,培养健康的零食消费习惯.

    作者:刘爱玲;段一凡;胡小琪;邹淑蓉;秦爱萍;马冠生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广州某高校医学生膳食营养状况

    目的 了解广州市医学生的膳食结构和营养状况,为指导合理膳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24h膳食回顾法,对广州市某高校461名医学生进行膳食调查.结果 男、女生水果与奶类摄入量,女生谷类摄入量和男生蔬菜摄入量偏低,蛋白质、脂类、尼克酸、抗坏血酸、铁和磷基本能满足人体需要,但能量、膳食纤维、钙、维生素A、硫胺素和核黄素的摄入量不足,钙磷比例偏低.男、女生每日三餐能量分布不平衡,早餐能量摄入量偏低,晚餐能量摄入量偏高,膳食结构不合理.结论 医学生膳食结构及营养水平存在较多问题,学校应该有针对性地开展内容广泛的营养健康教育.

    作者:张少莲;叶菊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广西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倦怠特质应对方式领悟社会支持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倦怠及特质应对方式、领悟社会支持的相互关系,为高校制定心理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一般情况调查问卷、职业倦怠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及特质应对方式量表,对分层随机抽取的广西1 477名高校青年教师进行调查.结果 不同体育锻炼程度青年教师职业倦怠与特质应对方式、领悟社会支持差异多数有统计学意义.青年教师的特质应对方式、领悟社会支持与职业倦怠各维度呈显著相关.结论 倡导体育锻炼可以提高高校青年教师的应对能力和社会支持,更好地应对职业倦怠.

    作者:谭机永;邓砚;杨莉;黎静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武汉某高校大学生伤害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伤害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类疾病,是一个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是导致青少年死亡和伤残的主要原因[1].伤害是儿童青少年的首位死因,而学生是伤害的高危人群[2].笔者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探讨大学生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为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作者:许珊丹;向兵;曾婧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南京市2010年和2005年中小学生营养状况分析

    目的 了解南京市中小学生营养状况,为学生营养不良、超重及肥胖综合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分别于2005年和2010年采用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规定的测量方法和测量器具,对南京市4 212名中小学生的身高、体重进行测量,使用2000年“中国学生7~22岁身高标准体重值”评价学生的营养状况.结果 2010年南京市中小学生营养不良率和较低体重率(4.8%和36.7%)高于2005年(2.3%和32.5%)(P值均<0.05),但肥胖率2010年(9.3%)低于2005年(15.5%)(P<0.05);较低体重率中学生高于小学生(P<0.05),肥胖率小学生高于中学生(P<0.05);超重率和肥胖率男生高于女生(P<0.05);营养不良率和肥胖率城区高于乡村(P<0.05).结论 南京市中小学生的营养状况总体为营养缺乏和营养过剩并重,营养缺乏防控重点是中学生及城区学生,营养过剩防控重点是小学生、男生及城区学生.

    作者:马萍;刘洪根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高中生以生活技能为基础的艾滋病教育效果评估

    目的 了解项目学校开展的以生活技能为基础的参与式预防艾滋病教育活动的效果以及目前高中生艾滋病相关的知识、态度和技能现状,以更好地促进学校预防艾滋病工作的开展.方法 采用封闭式问卷,于2008年6-7月对随机分层整群抽取的8个项目省的18所高中共2 280人进行调查.结果 项目学校高中生的“大众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调查”中的8条核心指标知晓率为78.8%,明显高于非项目校学生的61.0%;项目学校高中生对艾滋病病人不歧视态度拥有率为83.5%,明显高于非项目校学生的67.7%.从项目学校总体的现况来看,以知识、态度、技能总分的60%作为衡量学生合格与否的标准,项目学校高中学生技能的平均合格率较低,仅为68.4%.结论 以生活技能为基础的参与式预防艾滋病教育活动的效果明显,但技能发展不足,提示今后的项目工作应该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生活技能.

    作者:庄丽丽;马迎华;吕晓静;李融;胡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南京市2010年与2005年7~17岁学生身体素质比较

    目的 了解南京市7 ~17岁学生身体素质的变化情况,为提出有效改善学校体育工作和学生身体素质水平的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2005年和2010年南京市学生体质调研资料,对7~17岁学生身体素质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南京市学生速度素质2010年较2005年有所提高;乡村学生耐力素质2010年较2005年有所提高;乡村学生下肢爆发力2010年大于2005年;城乡男、女生柔韧性素质2010年较2005年均有所提高.结论 南京市学生身体素质2010年整体较2005年有所提高,但部分年龄组一些素质指标仍然出现下降趋势,应引起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家长的足够重视.

    作者:苏立新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我国中小学生交通伤害发生率的Meta分析

    目的 采用Meta分析评价近10 a来中国中小学生交通伤害发生情况,为减少中小学生交通伤害提供依据.方法 系统检索Pub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中2000年至2010年发表的、有关中国中小学生交通伤害发生率的研究文献,参考疾病患病率或发病率研究质量评价准则评价文献质量,用广义倒方差模型估计交通伤害的Meta合并发生率,并对性别、年级、地区和病例定义标准执行亚组分析,采用敏感性分析评价研究类型和研究质量对结果的影响.结果 符合入选标准文献共53篇,总样本量为2 023 082人,交通伤害人数和人次发生率分别为4.58%和5.65%.亚组分析显示,交通伤害人数发生率男生(5.35%)高于女生(3.55%),不同学校类型、地区、病例定义标准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交通伤害人次数男生发生率(5.00%)高于女生(4.37%),发达地区(0.10%)低于较发达地区(5.52%)和中等发达地区(8.56%),不同学校类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采用1996年版伤害定义标准的交通伤害发生率(7.11%)高于采用2004年版伤害定义标准的发生率(0.58%).通过敏感性分析删除文献质量评价得分低和监测数据分析的文献之后,Meta分析的结果稍有改变.结论 中国中小学生不同性别和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间交通伤害发生率存在差别.

    作者:胡国清;王琦琦;朱松林;陈田木;谭爱春;何琼;胡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一起小学生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调查

    2010年3-6月河南省许昌市某小学发生一起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经采取有效措施,疫情得以及时控制.现将调查处置情况报道如下.1学校基本情况发生暴发疫情的许昌市某小学位于城区中心区域,占地面积22 644 m2,建筑面积13 000 m2,共有6个年级60个班级,在校学生3 566名.

    作者:阎亚林;张巧红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大学生抑郁症与ABO血型的关系

    抑郁症是广义的精神疾病,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低、悲观、不适感等相关症状,严重者可产生自杀意念和行为[1].在校大学生属于特殊的群体,生理和心理虽已高度发展但不完善,具有较为敏感、脆弱的特点,因而极易受到侵扰,是抑郁症的高发人群,应该引起学校和家庭的注意.有研究显示,9.1%的大学生有自杀意念,而其大的危险因素是抑郁症[2-3].研究表明,抑郁症和人格、遗传等因素有关[4].本研究旨在探讨大学生抑郁症和ABO血型之间的关系,为高校开展心理卫生保健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奉水东;王冠琳;凌宏艳;周雪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运用血细胞参数监控中学生体能训练效果分析

    目的 了解中学生运动员血细胞参数情况,为调整训练计划提供依据.方法 以宜宾市第四中学18名高中二年级学生为对象,9名男生(A组)和9名女生(B组)同时进行训练,检测运动前、运动后20 min和运动后12h血细胞参数.结果 运动前及运动后男生血细胞各项参数均高于女生;男、女生白细胞(WBC)数运动前与运动后变化明显,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没有明显变化.结论 血细胞参数的变化能够反映出运动的量和强度,对血细胞参数的监控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机能状态.

    作者:谢江涛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在校中学生艾滋病生活技能教育干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生活技能教育在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中的作用,为中学生艾滋病预防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青州市高中、初中学校各1所,以班级为单位,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000名学生进行艾滋病、性病的有关知识培训,并在培训前及培训后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结果 开展艾滋病、性病有关知识培训后,在校中学生对艾滋病的有关知识掌握有明显提高;对于防范艾滋病有信心、愿意接受更多的艾滋病知识、认为学校增加艾滋病教育非常重要的比例分别由培训前的59.8%,63.1%和91.8%提高到培训后的91.6%,90.5%和98.6%;培训后学生不歧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的比例明显高于培训前.结论 运用生活技能对中学生进行预防艾滋病教育可有效地提高学生知识水平,促进正确态度和健康技能的形成.

    作者:刘晓庆;刘洪庆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南京市2010年7~17岁学生肺活量现况分析

    目的 了解南京市城乡7 ~17岁学生肺活量现况及变化趋势,科学评价学生生长发育水平及体质健康状况.方法 由经统一培训的专职医务人员,采用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研究规定的测量方法和测量器具,对南京市4 232名中小学生的肺活量进行测量,每人测量3次,选大值记录.结果 2010年南京市7 ~17岁学生肺活量较2005年显著降低(P值均<0.05);2010年学生肺活量及肺活量/体质量指数乡镇学生大于城区学生(P<0.05),男生大于女生(P<0.05).结论 南京市7 ~17岁学生肺活量存在逐年下降趋势,城乡差异依然存在.应该减轻学生负担,适当增加发展肺功能的训练.

    作者:林慰慈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南京市中小学生1995-2010年视力不良状况分析

    目的 了解南京市中小学生视力变化状况及发展规律,为中小学视力防治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南京市1995,2000,2005,2010年4次全国性7~18岁中小学生的体质健康调研数据,对学生视力进行分析.结果 1995,2000,2005,2010年4个年度学生视力不良率呈逐年增长趋势(X2=422.67,P<0.05);同一年度学生视力不良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呈上升趋势(P<0.05),女生视力不良率高于男生(P <0.05):1995,2000年城区学生视力不良率高于乡镇(P<0.05),2005、2010年城区和乡镇学生视力不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南京市学生视力不良率正在逐年增加,需要多方共同努力,采取有效措施,做好视力不良防治工作.

    作者:陈利萍;周文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不同学历层次医学实习生职业认同感比较

    目的 了解医学专科、本科和研究生实习生职业认同感的差异,为医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自行设计问卷,对安徽省某医学院469名临床实习的医学生进行调查,主要包括学医的原因和现状评估、医学生协作或交流情况、医学生个人感受等,按照分组进行分项登记和统计.结果 3组实习生在选择学医原因、学医具体动机、继续深造与否、与患者沟通能力、与同学教师相处能力、协作精神、学医是否有助于朋友交往、患者的依赖感、对待挑剔的态度、个人价值的自我实现、学医是否令人羡慕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其中研究生更加重视自我价值的实现,在与患者的沟通能力和与师生的相处能力及协作精神等方面明显强于专科生和本科生;专科生学医更主要是便于找工作,同时毕业后继续深造的愿望也为强烈.在路人遇到困难时,大部分医学生能够进行救助,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不同学历层次医学生在职业认同感方面有明显不同,研究生在大多数方面强于本科生,本科生强于专科生.

    作者:张振华;王秋霞;靳艳艳;熊自忠;李旭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犯罪青少年家庭教养方式及家庭关怀度分析

    目的 分析犯罪青少年父母教养方式和家庭关怀度的特点,为从家庭因素层面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以成都市某少管所80名学员作为观察组,抽取成都市 80名在校学生作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在性别、年龄、地区上相匹配.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家庭关怀度指数和自编的一般情况问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观察组母亲教养方式中情感温暖、理解得分低于对照组(P<0.01),父亲教养方式中惩罚严厉、过分干涉、偏爱被试和拒绝、否认等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家庭关怀度指数得分低于对照组(P<0.01).与父母教养方式相关的因素有:兄弟姐妹人数、父母的文化程度、父母是否健在、父母是否离异、居住地以及家庭关怀度.结论 犯罪青少年家庭存在严重的家庭功能障碍,缺少情感温暖、理解,存在极端化的教养方式.

    作者:景璐石;辜慧;徐科;冯军;蒋宪君;徐涛;孟婧;廖远霞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我国城市与乡村学生体质状况比较

    目的 分析中国城乡学生体质状况的差异,为采取措施增强学生体质提供参考.方法 以1985 - 2005年全国5次学生体质监测数据为基本资料,对城乡学生体质差异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城市学生在身体形态、身体功能、速度素质方面好于乡村学生,而在耐力素质、力量素质方面差于乡村学生;城乡学生的耐力素质、体重、胸围指标差值呈逐渐加大趋势.结论 城乡学生体质状况差异较大.可能与城乡学校体育工作、学生体力活动、膳食结构及城乡两元社会结构的社会背景有关联.

    作者:孟欢欢;成聪聪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北京市大学生避孕知识知晓状况与需求分析

    在校本科生的年龄一般为18 ~24岁,正处于性心理和性生理逐渐成熟的时期,也是性冲动活跃的时期[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及文化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与变迁,在校大学生的性观念也发生了很大改变[2].在此背景下,大学生发生非婚性行为比例不断上升,初次性行为年龄也不断提前[3-4],未婚先孕、流产等负面事件也给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5-7].本研究以北京市6所高校在校本科生为调查对象,旨在了解当前在校大学生避孕知识的知晓现状和需求情况,为高校开展健康教育干预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郭静;张爽;杜正芳;马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高校甲型H1N1流感应急处置模拟演练及体会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共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1].甲型H1N1流感(以下简称甲流)是由一种新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性很强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人群普遍缺乏免疫力.据报道,甲流病毒主要攻击群体为青壮年,疫情主要以学校暴发为主[2].为进一步做好甲流防控工作,切实保障广大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南京中医药大学于2009年8月3日,策划组织了甲流应急处置模拟演练.现将演练的过程与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吴正;傅雷;严娟 刊期: 2011年第12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