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犯罪青少年家庭教养方式及家庭关怀度分析

景璐石;辜慧;徐科;冯军;蒋宪君;徐涛;孟婧;廖远霞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 家庭, 教育, 对比研究
摘要:目的 分析犯罪青少年父母教养方式和家庭关怀度的特点,为从家庭因素层面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以成都市某少管所80名学员作为观察组,抽取成都市 80名在校学生作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在性别、年龄、地区上相匹配.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家庭关怀度指数和自编的一般情况问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观察组母亲教养方式中情感温暖、理解得分低于对照组(P<0.01),父亲教养方式中惩罚严厉、过分干涉、偏爱被试和拒绝、否认等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家庭关怀度指数得分低于对照组(P<0.01).与父母教养方式相关的因素有:兄弟姐妹人数、父母的文化程度、父母是否健在、父母是否离异、居住地以及家庭关怀度.结论 犯罪青少年家庭存在严重的家庭功能障碍,缺少情感温暖、理解,存在极端化的教养方式.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在校中学生艾滋病生活技能教育干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生活技能教育在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中的作用,为中学生艾滋病预防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青州市高中、初中学校各1所,以班级为单位,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000名学生进行艾滋病、性病的有关知识培训,并在培训前及培训后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结果 开展艾滋病、性病有关知识培训后,在校中学生对艾滋病的有关知识掌握有明显提高;对于防范艾滋病有信心、愿意接受更多的艾滋病知识、认为学校增加艾滋病教育非常重要的比例分别由培训前的59.8%,63.1%和91.8%提高到培训后的91.6%,90.5%和98.6%;培训后学生不歧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的比例明显高于培训前.结论 运用生活技能对中学生进行预防艾滋病教育可有效地提高学生知识水平,促进正确态度和健康技能的形成.

    作者:刘晓庆;刘洪庆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高校食品安全管理工作落实措施探讨

    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各高校食品安全管理工作也在不断进行调整和深化,以求为广大师生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更安全的饮食.当前,在各级政府和卫生、教育部门的重视下,高校食品安全管理的总体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高,然而学生群体食物中毒事件仍时有发生.笔者结合工作实际,认为高校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关键在于人,重在落实.

    作者:曹朝清;杜楠雅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河南省中学生2010年身体机能指标分析

    目的 了解中学生身体机能发育的动态变化,探讨促进中学生身体发育的方法及措施.方法 按照“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工作手册”的要求,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河南省城乡63 213名中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对心率、血压、肺活量、握力等指标进行测量,并将结果与2005年的作比较.结果 2010年河南省中学生的心率,各年龄组均较2005年有所减缓,平均减缓2.4次/min;2次调研的收缩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舒张压较2005年各年龄组均有所降低,平均降低1.28 mm Hg;2010年各年龄组肺活量均较2005年有所下降,平均下降373.8 mL;2次握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2010年河南中学生的心血管机能较2005年明显增强,呼吸机能仍在下降.

    作者:郭亮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不同学历层次医学实习生职业认同感比较

    目的 了解医学专科、本科和研究生实习生职业认同感的差异,为医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自行设计问卷,对安徽省某医学院469名临床实习的医学生进行调查,主要包括学医的原因和现状评估、医学生协作或交流情况、医学生个人感受等,按照分组进行分项登记和统计.结果 3组实习生在选择学医原因、学医具体动机、继续深造与否、与患者沟通能力、与同学教师相处能力、协作精神、学医是否有助于朋友交往、患者的依赖感、对待挑剔的态度、个人价值的自我实现、学医是否令人羡慕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其中研究生更加重视自我价值的实现,在与患者的沟通能力和与师生的相处能力及协作精神等方面明显强于专科生和本科生;专科生学医更主要是便于找工作,同时毕业后继续深造的愿望也为强烈.在路人遇到困难时,大部分医学生能够进行救助,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不同学历层次医学生在职业认同感方面有明显不同,研究生在大多数方面强于本科生,本科生强于专科生.

    作者:张振华;王秋霞;靳艳艳;熊自忠;李旭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一起小学生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调查

    2010年3-6月河南省许昌市某小学发生一起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经采取有效措施,疫情得以及时控制.现将调查处置情况报道如下.1学校基本情况发生暴发疫情的许昌市某小学位于城区中心区域,占地面积22 644 m2,建筑面积13 000 m2,共有6个年级60个班级,在校学生3 566名.

    作者:阎亚林;张巧红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师范大学生生活事件抑郁情绪与应对方式的关系

    目的 探讨师范大学生生活事件与抑郁情绪的关系,并检验应对方式在两者之间的中介作用,以期为高校心理健康辅导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式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应对方式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重庆市2所师范院校的4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师范大学生抑郁情绪检出率为34.0%,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成熟应对与生活事件、抑郁情绪呈显著负相关,不成熟应对与生活事件、抑郁情绪呈显著正相关;应对方式在生活事件和抑郁情绪之间起着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42.46%.结论 应对方式在负性生活事件与不良抑郁情绪之间发挥着重要的中介缓冲作用.

    作者:陈小琴;张进辅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我国城市与乡村学生体质状况比较

    目的 分析中国城乡学生体质状况的差异,为采取措施增强学生体质提供参考.方法 以1985 - 2005年全国5次学生体质监测数据为基本资料,对城乡学生体质差异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城市学生在身体形态、身体功能、速度素质方面好于乡村学生,而在耐力素质、力量素质方面差于乡村学生;城乡学生的耐力素质、体重、胸围指标差值呈逐渐加大趋势.结论 城乡学生体质状况差异较大.可能与城乡学校体育工作、学生体力活动、膳食结构及城乡两元社会结构的社会背景有关联.

    作者:孟欢欢;成聪聪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广州市小学生自杀行为发生现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广州市小学生自杀行为流行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预防和控制小学生自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结合儿童期虐待问卷( CTQ - SF),对广州市10所小学的全体五、六年级小学生3 045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3.4%的广州市五、六年级小学生制定过自杀计划,1.3%的学生采取过自杀措施;多因素分析显示,父亲年龄大(OR=1.05)、重组家庭(OR=8.90)、被同学排斥(OR =1.47)、遭恐吓打骂(OR=2.48)等8个因素是小学生自杀行为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小学生自杀行为应引起社会的重视,家庭、学校及社会应共同努力为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作者:刘伟;刘伟佳;张维蔚;林琳;吴家刚;麦锦城;何秀芳;杜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苏州市中学生抑郁现患率调查

    目的 了解苏州市中学生抑郁现患率及其特征,为提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以抑郁自评量表(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为筛选量表,以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Fourth Edition,DSM - Ⅳ)为诊断工具.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苏州市城乡25个中学的初一至高三的在校学生共18 420人,进行抑郁发生率的现况调查.结果 苏州市中学生抑郁检出牢为4.6%,不同性别、年级、年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城乡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苏州市中学生抑郁现患率较高,应引起高度关注.

    作者:石阶瑶;沈洁;徐勇;张杰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青少年应对方式与抑郁焦虑情绪的关联

    目的 了解青少年应对方式与抑郁、焦虑情绪的关系和相互作用,为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效支持.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绍兴市1所大学、2所高中、2所初中2 348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 TCSQ)、Zung抑郁自评量表( SDS)、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调查.结果 学生抑郁、焦虑症状的检出率分别为42.0%,12.3%.男生抑郁检出率(44.7%)高于女生(3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生焦虑的检出率(15.0%)高于男生(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积极应对方式与抑郁、焦虑呈负相关,而消极应对方式与抑郁、焦虑呈正相关.结论 绍兴市青少年抑郁、焦虑流行情况不容乐观,应对方式与负性情绪之间存在关联.

    作者:邢超;屠春雨;谈荣梅;傅利军;方益荣;李明;周国俊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南京市中小学生1995-2010年视力不良状况分析

    目的 了解南京市中小学生视力变化状况及发展规律,为中小学视力防治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南京市1995,2000,2005,2010年4次全国性7~18岁中小学生的体质健康调研数据,对学生视力进行分析.结果 1995,2000,2005,2010年4个年度学生视力不良率呈逐年增长趋势(X2=422.67,P<0.05);同一年度学生视力不良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呈上升趋势(P<0.05),女生视力不良率高于男生(P <0.05):1995,2000年城区学生视力不良率高于乡镇(P<0.05),2005、2010年城区和乡镇学生视力不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南京市学生视力不良率正在逐年增加,需要多方共同努力,采取有效措施,做好视力不良防治工作.

    作者:陈利萍;周文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运用血细胞参数监控中学生体能训练效果分析

    目的 了解中学生运动员血细胞参数情况,为调整训练计划提供依据.方法 以宜宾市第四中学18名高中二年级学生为对象,9名男生(A组)和9名女生(B组)同时进行训练,检测运动前、运动后20 min和运动后12h血细胞参数.结果 运动前及运动后男生血细胞各项参数均高于女生;男、女生白细胞(WBC)数运动前与运动后变化明显,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没有明显变化.结论 血细胞参数的变化能够反映出运动的量和强度,对血细胞参数的监控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机能状态.

    作者:谢江涛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我国中小学健康教育体系构建探析

    新课程改革以后,中小学健康教育陷入迷茫状态:有健康教育之名,无课程设置之实;体育教师无法承受《体育与健康》替代健康教育课带来的巨大压力,全面渗透的方针形同虚设;中小学校健康教育从课改前初具规模的独立课程进入到放任自由的时代.从目前中小学健康教育现状来看,主要是对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健康教育实现的途径、形式、方法认识不清,更主要的是对中小学健康教育的片面性理解和对中小学健康教育体系的构成认识模糊.为认真开展好中小学健康教育工作,笔者对中小学健康教育体系构成进行研究,其目的就是让健康教育工作的管理者和工作者对中小学健康教育有全面的认识和了解,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做到全员参与、全面落实,全方位、多形式的实施.

    作者:苏立新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犯罪青少年家庭教养方式及家庭关怀度分析

    目的 分析犯罪青少年父母教养方式和家庭关怀度的特点,为从家庭因素层面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以成都市某少管所80名学员作为观察组,抽取成都市 80名在校学生作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在性别、年龄、地区上相匹配.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家庭关怀度指数和自编的一般情况问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观察组母亲教养方式中情感温暖、理解得分低于对照组(P<0.01),父亲教养方式中惩罚严厉、过分干涉、偏爱被试和拒绝、否认等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家庭关怀度指数得分低于对照组(P<0.01).与父母教养方式相关的因素有:兄弟姐妹人数、父母的文化程度、父母是否健在、父母是否离异、居住地以及家庭关怀度.结论 犯罪青少年家庭存在严重的家庭功能障碍,缺少情感温暖、理解,存在极端化的教养方式.

    作者:景璐石;辜慧;徐科;冯军;蒋宪君;徐涛;孟婧;廖远霞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大学生抑郁症与ABO血型的关系

    抑郁症是广义的精神疾病,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低、悲观、不适感等相关症状,严重者可产生自杀意念和行为[1].在校大学生属于特殊的群体,生理和心理虽已高度发展但不完善,具有较为敏感、脆弱的特点,因而极易受到侵扰,是抑郁症的高发人群,应该引起学校和家庭的注意.有研究显示,9.1%的大学生有自杀意念,而其大的危险因素是抑郁症[2-3].研究表明,抑郁症和人格、遗传等因素有关[4].本研究旨在探讨大学生抑郁症和ABO血型之间的关系,为高校开展心理卫生保健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奉水东;王冠琳;凌宏艳;周雪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成都市中学生吸烟和被动吸烟3年追踪调查

    目的 分析成都市中学生吸烟行为,为针对性地制定控烟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730名来自21所中学的一年级学生开展为期3 a的追踪问卷调查,分析其尝试吸烟率、现在吸烟率、规律吸烟率和被动吸烟率的变化情况.结果 中学生尝试吸烟率、现在吸烟率、规律吸烟率均呈上升趋势.其中尝试吸烟率从一年级的24.52%上升到三年级的43.29%,上升了76.55%;现在吸烟率从一年级的9.32%上升到三年级的19.45%,上升了108.69%;规律吸烟率从一年级的3.01%上升到三年级的6.85%,上升了127.57%.不同学校学生被动吸烟率呈波动趋势.结论 成都市中学生吸烟人数呈现明显增长趋势,应加大青少年控烟干预的力度.

    作者:王琼;魏咏兰;何燕;鹿茸;廖江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广西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倦怠特质应对方式领悟社会支持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倦怠及特质应对方式、领悟社会支持的相互关系,为高校制定心理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一般情况调查问卷、职业倦怠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及特质应对方式量表,对分层随机抽取的广西1 477名高校青年教师进行调查.结果 不同体育锻炼程度青年教师职业倦怠与特质应对方式、领悟社会支持差异多数有统计学意义.青年教师的特质应对方式、领悟社会支持与职业倦怠各维度呈显著相关.结论 倡导体育锻炼可以提高高校青年教师的应对能力和社会支持,更好地应对职业倦怠.

    作者:谭机永;邓砚;杨莉;黎静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广东农村留守学生生长发育与营养状况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导致农村留守儿童越来越多.留守儿童由于不能直接得到父母的温暖和照顾,对健康成长会产生不利影响[1].为了解广东省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的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课题组于2010年10 -11月在广东省韶关南雄市、茂名化州市和肇庆怀集县开展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夏燕琼;秦祖国;苏胜华;刘贵浩;汤捷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广州市2009年儿科门诊儿童血铅水平分析

    铅是具有多脏器毒性的重金属元素.铅毒抑制细胞内巯基酶,使生理生化功能发生障碍,阻碍高铁血红蛋白合成,改变红细胞及细胞膜的正常性能,抑制肌肉内磷酸肌酸合成,从而出现一系列病理变化[1].由于儿童神经系统正处于快速生长和成熟期,对铅毒性尤为敏感,儿童期铅中毒会造成机体内多系统的损害,特别是对智力的影响[2-3].为了解目前广州市门诊就诊儿童铅中毒流行病学状况,笔者收集了2009年1 - 12月广州市全市儿科门诊中检测血铅的数据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李科;林国桢;林穗芬;杜琳;周琴;刘翔翊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湘西州土家族苗族中学生营养状况与日常生活方式的关系

    目的 探讨日常生活方式对湘西州土家族、苗族中学生营养状况的影响,为少数民族学生营养状况的改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土家族、苗族中学生共1 131名进行体格测试和问卷调查,采用X2检验进行分析.结果 喜欢或积极参加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学生营养状况优于不喜欢或不积极的学生;从不或很少食用早餐、每天吃零食、每天睡前加餐的学生拥有较高的肥胖率,分别为12.12%,9.22%,11.52%;每天睡眠时间少于6h的学生超重率高,睡眠时间多于9h的学生营养不良率高(9.76%);每天没有余暇时间锻炼的学生低体重率和超重率高.肥胖率也偏高.结论 湘西州土家族、苗族中学生的营养状况与日常生活方式多数呈显著相关,提倡中学生应将健康生活方式和科学体育锻炼相结合,促进中学生健康成长.

    作者:张福兰;张天成;文理中 刊期: 2011年第12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