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月芳;陆茜;罗春燕
目的 了解北京市4所高中在校人员烟草使用情况,为学校控烟工作提供依据和参考意见.方法 采用典型的抽样法,在北京市选取2所示范学校以及2所普通校的20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所有被调查学生所在学校均存在学生在校吸烟情况,普通学校比示范学校严童.学校控烟宣传教育形式老化,教师在校吸烟情况不容乐观.学生对于吸烟及二手烟对人体危害的知晓程度情况良好.对学生吸烟行为影响因素包括学校控烟环境的建设、学校控烟教育形式、学校对于学生吸烟的监管情况、学生的心理和社交情况.结论 学校控烟教育工作需要重视并亟待加强,校园内控烟环境建设有待改善.
作者:曾子恒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干预活动对学生健康知识的影响,为日后健康教育项目的开展提供依据和思路.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以自行设计的自填式问卷为调查工具,对四川、甘肃、陕西3省项目地区共1 633名四年级小学生进行不记名的横断面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健康知识知晓情况及其健康教育干预活动参与情况.结果 6道健康知识题均回答正确的学生占24.1%,小学生健康知识得分为(4.05±1.67)分.参加讲座、获得宣传材料、参加知识竞赛和健康教育课的学生属于健康知识高得分组者分别是没有参加相应干预活动的2.242,1.593,1.591和2.295倍(P<0.01).结论 4项健康教育干预活动有助于小学生健康知识水平的提高,应在日后的健康教育项目中加以推广.
作者:王东旭;常春;纪颖;王燕玲;史宇晖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新疆不同经济发展区城汉族中小学生身体形态指标间存在的差异及其原因,为评价不同地区汉族中小学生身体形态发育的特点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的原则,将研究对象分为省会城市(好片)、经济较发达地区(中片)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差片),共测试7 189名学生,对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不同经济发展地区中小学生身体形态发育状况与该地区经济发展近似呈正比例关系,基本趋势为省会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中小学生高于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小学生.省会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中小学生BMI指数多数年龄组高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相应组别.结论 新疆不同片区间中小学生身体形态指标存在差异.
作者:崔建军;毕存箭;杨俊敏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大学生人格特质与睡眠质量的关系,为开展睡眠相关心理咨询和辅导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匹兹堡睡眠质景指数量表(PSQI)和Zuckerman - Kuhlman人格量表(ZKPQ),对随机抽取的杭州市某大学121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生中低睡眠质量者23名,占总体调查人数的19%;男、女生在PSQI总分及各成分得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睡眠质量组在神经质-焦虑维度的得分高于睡眠质量正常组;睡眠质量、睡眠效率和日间功能较差组的神经质-焦虑维度得分均显著高于较好组;睡眠时间与一般感觉寻求、日间功能障碍与冲动特质维度具有相关性.结论 部分大学生的睡眠质量较差,且与神经质、冲动感觉寻求等人格特质相关.建议开展基于人格特征的心理咨询和疏导,以更有效地提高睡眠质量.
作者:俞蓉蓉;徐云;许丹;李晓;林良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南京市7 ~17岁学生身体素质的变化情况,为提出有效改善学校体育工作和学生身体素质水平的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2005年和2010年南京市学生体质调研资料,对7~17岁学生身体素质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南京市学生速度素质2010年较2005年有所提高;乡村学生耐力素质2010年较2005年有所提高;乡村学生下肢爆发力2010年大于2005年;城乡男、女生柔韧性素质2010年较2005年均有所提高.结论 南京市学生身体素质2010年整体较2005年有所提高,但部分年龄组一些素质指标仍然出现下降趋势,应引起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家长的足够重视.
作者:苏立新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共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1].甲型H1N1流感(以下简称甲流)是由一种新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性很强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人群普遍缺乏免疫力.据报道,甲流病毒主要攻击群体为青壮年,疫情主要以学校暴发为主[2].为进一步做好甲流防控工作,切实保障广大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南京中医药大学于2009年8月3日,策划组织了甲流应急处置模拟演练.现将演练的过程与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吴正;傅雷;严娟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广州市医学生的膳食结构和营养状况,为指导合理膳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24h膳食回顾法,对广州市某高校461名医学生进行膳食调查.结果 男、女生水果与奶类摄入量,女生谷类摄入量和男生蔬菜摄入量偏低,蛋白质、脂类、尼克酸、抗坏血酸、铁和磷基本能满足人体需要,但能量、膳食纤维、钙、维生素A、硫胺素和核黄素的摄入量不足,钙磷比例偏低.男、女生每日三餐能量分布不平衡,早餐能量摄入量偏低,晚餐能量摄入量偏高,膳食结构不合理.结论 医学生膳食结构及营养水平存在较多问题,学校应该有针对性地开展内容广泛的营养健康教育.
作者:张少莲;叶菊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暴露于黄色网站对已经发生性行为的大学生性行为、性态度的影响,为减少大学生的危险性行为,制定大学生预防艾滋病/性病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数据来源于浙江省5所大学艾滋病/性病行为干预研究基线调查.选择过去3个月发生性行为的大学生776名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因特网黄色信息暴露与大学生性行为、性态度的关系.结果 过去3个月发生性行为的学生中51.9%的男生和7.5%的女生暴露于黄色网站.暴露于黄色网站的男生更可能与多个性伴发生性关系(OR=2.45),商业性关系更为活跃(OR=6.48),性行为更频繁(OR=1.88),更多地在网上寻找性伴(OR =9.91)和网恋(OR =2.71),更多同意付钱发生性关系(OR=2.72);女生则更可能发生非固定性伴性行为( OR =4.48),一个时间段内与多个性伴发生性关系的更多(OR=2.30),为钱发生性关系的女生也更多(OR =5.72).结论 网上黄色信息暴露对有性行为大学生性行为、性态度产生了负面影响,校园性健康教育和艾滋病性病行为干预工作应特别关注暴露于黄色网站的已发生性行为的学生.
作者:马瞧勤;丛黎明;潘晓红;蔡高峰 刊期: 2011年第12期
自我和谐是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个体心理健康与心理和谐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必要基础[1].处在青春期的大学生面临学业压力、就业问题、独立与依赖、性的国惑、人际关系、择偶婚恋等方面的问题,容易导致其迷茫困惑.性文明可以促使社会稳定发展,长治久安;而性愚昧、性禁锢、性混乱、性疾病则可导致个人毁灭、家庭解体、社会动乱[2].针对青春期大学生,采取渐进的教育方式,适时、适量、适度进行性健康教育,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3].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观察了解性健康教育对大学生自我和谐的影响.报道如下.
作者:范舒云;张彩峰;梁海峰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1998年和2008年广州、上海、济南、哈尔滨等城市8~14岁儿童早餐行为的变化,为国家有关部 门制定干预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利用1998年和2008年在广州等城市开展的儿童饮食行为现况调查的数据进行分析.2次调查均采用三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共选取8~14岁市区儿童6 189名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问卷调查方法收集早餐行为的信息.结果 与2008年相比,儿童每天吃早餐的比例由 84.7%下降到79.0%,不吃早餐的比例由0.9%增加到2.6%.早餐食用种类中肉蛋类食用比例由 1998年的60.4%下降到2008年的31.6%.早餐营养质量评价较充足的比例由1998年的51.2%下降到2008年的22.0%.结论 目前城市儿童早餐行为的主要问题是早餐食用率低和早餐营养质量不充足,城市儿童的早餐行为现状亟需进一步改善.
作者:段一凡;刘爱玲;张倩;杨育林;范建文;马冠生 刊期: 2011年第12期
为了解塔城市哈萨克族学生的贫血患病情况,为当地青少年的疾病防治提供依据.笔者于2009年10月对塔城市哈萨克族中小学生贫血情况进行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根据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研究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1]的要求,在塔城市区及所属也门勒乡、阿西儿哒斡尔族乡、阿不都拉乡的哈萨免族中小学校,按经济水平好、中、差3个等级抽取学校,将父母双方均为哈萨克族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经筛选后获得有效样本959人.
作者:牛凤英;李凤英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项目学校开展的以生活技能为基础的参与式预防艾滋病教育活动的效果以及目前高中生艾滋病相关的知识、态度和技能现状,以更好地促进学校预防艾滋病工作的开展.方法 采用封闭式问卷,于2008年6-7月对随机分层整群抽取的8个项目省的18所高中共2 280人进行调查.结果 项目学校高中生的“大众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调查”中的8条核心指标知晓率为78.8%,明显高于非项目校学生的61.0%;项目学校高中生对艾滋病病人不歧视态度拥有率为83.5%,明显高于非项目校学生的67.7%.从项目学校总体的现况来看,以知识、态度、技能总分的60%作为衡量学生合格与否的标准,项目学校高中学生技能的平均合格率较低,仅为68.4%.结论 以生活技能为基础的参与式预防艾滋病教育活动的效果明显,但技能发展不足,提示今后的项目工作应该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生活技能.
作者:庄丽丽;马迎华;吕晓静;李融;胡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医学专科、本科和研究生实习生职业认同感的差异,为医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自行设计问卷,对安徽省某医学院469名临床实习的医学生进行调查,主要包括学医的原因和现状评估、医学生协作或交流情况、医学生个人感受等,按照分组进行分项登记和统计.结果 3组实习生在选择学医原因、学医具体动机、继续深造与否、与患者沟通能力、与同学教师相处能力、协作精神、学医是否有助于朋友交往、患者的依赖感、对待挑剔的态度、个人价值的自我实现、学医是否令人羡慕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其中研究生更加重视自我价值的实现,在与患者的沟通能力和与师生的相处能力及协作精神等方面明显强于专科生和本科生;专科生学医更主要是便于找工作,同时毕业后继续深造的愿望也为强烈.在路人遇到困难时,大部分医学生能够进行救助,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不同学历层次医学生在职业认同感方面有明显不同,研究生在大多数方面强于本科生,本科生强于专科生.
作者:张振华;王秋霞;靳艳艳;熊自忠;李旭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丹阳市中小学生健康状况,为学生健康工作提供参考资料.方法 对2010年丹阳市中小学生健康体检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丹阳市中小学生健康状况总体良好,形态发育正常,6种学生常见病检出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视力不良、龋齿、营养不良、超重、肥胖、沙眼.城乡不同性别中小学生身高体重发育评价比较,除中小学生体重下等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6种学生常见病患病率,除城乡中小学生肥胖率、男女生沙眼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城乡不同性别中小学生常见病患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进一步加强学生常见病防治工作,而控制学生体重,减少超重、肥胖发生将是重中之重.
作者:陈红芬;应洪琰 刊期: 2011年第12期
在我国农村肠道寄生虫病感染率较高,经济落后地区学生蠕虫感染率可高达50%[1],直接影响儿童少年的生长发育,威胁身体健康[2].同心、海原、西吉、泾源四县地处宁夏中南部地区,生存条件恶劣,均属于国家级贫困县,是世界银行贷款卫生项目实施县.为探讨该县乡村学龄儿童寄生虫感染情况,笔者对2007 - 2010年四县小学生蛔虫感染及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晓玲;赵锦霞;张志军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中国部分城市1998-2008年儿童食物喜好及食物购买的变化,为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相关干预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利用1998年和2008年在广州等城市开展的儿童饮食行为现况调查的数据进行分析.2次调查均采用三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共选取8 ~14岁儿童6 189名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其对食物的喜好特点及食物购买的信息.结果 儿童有特别喜欢吃某种食物的比例从1998年的78.9%下降到2008年的69.6%,有特别不喜欢吃某种食物的比例从65.5%下降到51.7%.喜好水果类的比例下降了11.3%,喜欢零食(不包括饮料)类的比例上升了9.9%.仍有40.0%的儿童特别不喜欢吃蔬菜.10 a间总是与家人一起购买食物的比例基本不变,而从不与家人一起购买食物的比例从2.4%上升到4.1%.结论 城市儿童中仍存在不合理的食物喜好倾向,参与食物购买的情况10 a间变化不大.仍需加强儿童及其看护人的健康教育,从小培养健康的饮食行为.
作者:胡小琪;张倩;张俊黎;杜琳;宋文东;马冠生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社区学龄儿童步行安全状况,为儿童步行者交通伤害的干预提供依据,降低儿章的伤亡发生率.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上海市中心城区和边缘城区各3个区,在所选区内各随机抽取同一社区的小学、初中各1所,共抽取6所小学、6所初中3 884名学生进行儿童步行安全状况问卷调查.结果 64.3%的学生步行上下学,14.3%的学生第一次独自过马路年龄低于6岁;上学时过马路不能等待信号灯指示、放学后经常在外玩耍的学生分别为7.4%和23.0%,平时过马路不能停下来观察、没车就过的学生分别为6.8%,8.6%;学生步行或过马路时曾观察到人行道被占用、破损或缺失、绿灯持续时间短来不及过马路等问题;26.7%的学生感到步行或过马路时有困难,而在家、校附近步行没有安全感的学生分别有18.7%和29.6%.结论 社区学龄儿童自身及社区环境中存在诸多易引发道路交通伤害的危险因素,应根据儿童年龄、性别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和行为干预.
作者:周月芳;陆茜;罗春燕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合肥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为有效处置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网络直报系统中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案例库,描述并分析合肥市2005 - 2010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特征.结果 2005-2010年共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73起,一般事件21起,未分级事件52起,分别为传染病和食物中毒类事件;传染病类事件为主,占86.30%.4-5月为发生高峰,占50%;小学和中学占80.82%;各地区事件分布不平衡,农村报告事件起数占43.83%,城市占56.17%.结论 以传染病为主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学校卫生工作的突出问题.疫情报告是否及时、病例隔离措施是否落实及强化免疫措施的采取是影响疫情处理效果的关键.
作者:吴金菊;胡明霞;张俊青;刘怀珠;赵科伕;吴思远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中学生运动员血细胞参数情况,为调整训练计划提供依据.方法 以宜宾市第四中学18名高中二年级学生为对象,9名男生(A组)和9名女生(B组)同时进行训练,检测运动前、运动后20 min和运动后12h血细胞参数.结果 运动前及运动后男生血细胞各项参数均高于女生;男、女生白细胞(WBC)数运动前与运动后变化明显,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没有明显变化.结论 血细胞参数的变化能够反映出运动的量和强度,对血细胞参数的监控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机能状态.
作者:谢江涛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中学生身体机能发育的动态变化,探讨促进中学生身体发育的方法及措施.方法 按照“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工作手册”的要求,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河南省城乡63 213名中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对心率、血压、肺活量、握力等指标进行测量,并将结果与2005年的作比较.结果 2010年河南省中学生的心率,各年龄组均较2005年有所减缓,平均减缓2.4次/min;2次调研的收缩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舒张压较2005年各年龄组均有所降低,平均降低1.28 mm Hg;2010年各年龄组肺活量均较2005年有所下降,平均下降373.8 mL;2次握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2010年河南中学生的心血管机能较2005年明显增强,呼吸机能仍在下降.
作者:郭亮 刊期: 2011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