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校甲型H1N1流感应急处置模拟演练及体会

吴正;傅雷;严娟

关键词:流感病毒A型, H1N1亚型, 组织和管理, 学生保健服务
摘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共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1].甲型H1N1流感(以下简称甲流)是由一种新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性很强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人群普遍缺乏免疫力.据报道,甲流病毒主要攻击群体为青壮年,疫情主要以学校暴发为主[2].为进一步做好甲流防控工作,切实保障广大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南京中医药大学于2009年8月3日,策划组织了甲流应急处置模拟演练.现将演练的过程与体会总结如下.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某大学2010年教职工血脂检测结果分析

    血脂代谢异常是动脉硬化重要的危险因素,而动脉硬化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根源,因此观察血脂水平可以更好地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笔者对内蒙古大学教职工体检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以便为高校开展心脑血管疾病预防工作提供参考.

    作者:仰艳冰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德惠市某农村寄宿中学初三学生膳食营养状况

    目的 了解德惠市某农村寄宿中学初三学生的膳食营养状况,为学生合理营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称重记账法,对德惠市某农村寄宿中学172名初三学生每日三餐主、副食供给量连续3d进行称重及登记,记录三餐各种食物的摄入量和每日就餐人数.查阅《食物成分表》,计算每人每日所需能量和主要营养素摄入量,依据“中国居民膳食平衡宝塔”和《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进行评价.结果 初三学生三餐能量比基本接近3:4:3;食物种类过少;钙、锌摄入普遍不足.男、女生钙摄入量仅占建议量的40%;锌摄入量女生低于建议量的60%,男生低于建议量的75%;女生视黄醇摄入不足,铁明显缺乏,摄入量占建议量的64%;男生维生素C摄入不足,低于建议量的65%.结论 初三学生膳食结构不够合理,对学生及膳食管理人员应加强营养知识教育,按膳食指南和平衡膳食宝塔的要求合理安排膳食.

    作者:张艳;王长文;马洪波;王月鹏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城市儿童1998年和2008年食物喜好及购买情况比较

    目的 分析中国部分城市1998-2008年儿童食物喜好及食物购买的变化,为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相关干预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利用1998年和2008年在广州等城市开展的儿童饮食行为现况调查的数据进行分析.2次调查均采用三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共选取8 ~14岁儿童6 189名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其对食物的喜好特点及食物购买的信息.结果 儿童有特别喜欢吃某种食物的比例从1998年的78.9%下降到2008年的69.6%,有特别不喜欢吃某种食物的比例从65.5%下降到51.7%.喜好水果类的比例下降了11.3%,喜欢零食(不包括饮料)类的比例上升了9.9%.仍有40.0%的儿童特别不喜欢吃蔬菜.10 a间总是与家人一起购买食物的比例基本不变,而从不与家人一起购买食物的比例从2.4%上升到4.1%.结论 城市儿童中仍存在不合理的食物喜好倾向,参与食物购买的情况10 a间变化不大.仍需加强儿童及其看护人的健康教育,从小培养健康的饮食行为.

    作者:胡小琪;张倩;张俊黎;杜琳;宋文东;马冠生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广州市2009年儿科门诊儿童血铅水平分析

    铅是具有多脏器毒性的重金属元素.铅毒抑制细胞内巯基酶,使生理生化功能发生障碍,阻碍高铁血红蛋白合成,改变红细胞及细胞膜的正常性能,抑制肌肉内磷酸肌酸合成,从而出现一系列病理变化[1].由于儿童神经系统正处于快速生长和成熟期,对铅毒性尤为敏感,儿童期铅中毒会造成机体内多系统的损害,特别是对智力的影响[2-3].为了解目前广州市门诊就诊儿童铅中毒流行病学状况,笔者收集了2009年1 - 12月广州市全市儿科门诊中检测血铅的数据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李科;林国桢;林穗芬;杜琳;周琴;刘翔翊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我国城市与乡村学生体质状况比较

    目的 分析中国城乡学生体质状况的差异,为采取措施增强学生体质提供参考.方法 以1985 - 2005年全国5次学生体质监测数据为基本资料,对城乡学生体质差异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城市学生在身体形态、身体功能、速度素质方面好于乡村学生,而在耐力素质、力量素质方面差于乡村学生;城乡学生的耐力素质、体重、胸围指标差值呈逐渐加大趋势.结论 城乡学生体质状况差异较大.可能与城乡学校体育工作、学生体力活动、膳食结构及城乡两元社会结构的社会背景有关联.

    作者:孟欢欢;成聪聪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南京市中小学生1995-2010年视力不良状况分析

    目的 了解南京市中小学生视力变化状况及发展规律,为中小学视力防治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南京市1995,2000,2005,2010年4次全国性7~18岁中小学生的体质健康调研数据,对学生视力进行分析.结果 1995,2000,2005,2010年4个年度学生视力不良率呈逐年增长趋势(X2=422.67,P<0.05);同一年度学生视力不良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呈上升趋势(P<0.05),女生视力不良率高于男生(P <0.05):1995,2000年城区学生视力不良率高于乡镇(P<0.05),2005、2010年城区和乡镇学生视力不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南京市学生视力不良率正在逐年增加,需要多方共同努力,采取有效措施,做好视力不良防治工作.

    作者:陈利萍;周文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大学生浏览黄色网站与性行为性态度的相关性

    目的 研究暴露于黄色网站对已经发生性行为的大学生性行为、性态度的影响,为减少大学生的危险性行为,制定大学生预防艾滋病/性病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数据来源于浙江省5所大学艾滋病/性病行为干预研究基线调查.选择过去3个月发生性行为的大学生776名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因特网黄色信息暴露与大学生性行为、性态度的关系.结果 过去3个月发生性行为的学生中51.9%的男生和7.5%的女生暴露于黄色网站.暴露于黄色网站的男生更可能与多个性伴发生性关系(OR=2.45),商业性关系更为活跃(OR=6.48),性行为更频繁(OR=1.88),更多地在网上寻找性伴(OR =9.91)和网恋(OR =2.71),更多同意付钱发生性关系(OR=2.72);女生则更可能发生非固定性伴性行为( OR =4.48),一个时间段内与多个性伴发生性关系的更多(OR=2.30),为钱发生性关系的女生也更多(OR =5.72).结论 网上黄色信息暴露对有性行为大学生性行为、性态度产生了负面影响,校园性健康教育和艾滋病性病行为干预工作应特别关注暴露于黄色网站的已发生性行为的学生.

    作者:马瞧勤;丛黎明;潘晓红;蔡高峰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河南省中学生2010年身体机能指标分析

    目的 了解中学生身体机能发育的动态变化,探讨促进中学生身体发育的方法及措施.方法 按照“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工作手册”的要求,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河南省城乡63 213名中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对心率、血压、肺活量、握力等指标进行测量,并将结果与2005年的作比较.结果 2010年河南省中学生的心率,各年龄组均较2005年有所减缓,平均减缓2.4次/min;2次调研的收缩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舒张压较2005年各年龄组均有所降低,平均降低1.28 mm Hg;2010年各年龄组肺活量均较2005年有所下降,平均下降373.8 mL;2次握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2010年河南中学生的心血管机能较2005年明显增强,呼吸机能仍在下降.

    作者:郭亮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英国1958年出生队列研究

    在世界性出生队列的研究中,英国1958年出生队列研究( 1958 British birth cohort)又称英国儿童发育研究(National Child Development Study,NCDS),是较早的且特色鲜明的队列研究之一.NCDS是一项持续性的、多学科的纵向队列研究,始于1958年,2008年进行了近一次的测量和评价.NCDS研究的内容相当广泛,涉及环境与出生结局,童年期到青春期的健康、教育和社会发展,健康的代际关系,健康的社会不均等性以及健康相关行为等,其研究结果对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加深了我们对人类发展、社会不平等、健康不均衡的理解.

    作者:江澜;陶芳标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我国中小学健康教育体系构建探析

    新课程改革以后,中小学健康教育陷入迷茫状态:有健康教育之名,无课程设置之实;体育教师无法承受《体育与健康》替代健康教育课带来的巨大压力,全面渗透的方针形同虚设;中小学校健康教育从课改前初具规模的独立课程进入到放任自由的时代.从目前中小学健康教育现状来看,主要是对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健康教育实现的途径、形式、方法认识不清,更主要的是对中小学健康教育的片面性理解和对中小学健康教育体系的构成认识模糊.为认真开展好中小学健康教育工作,笔者对中小学健康教育体系构成进行研究,其目的就是让健康教育工作的管理者和工作者对中小学健康教育有全面的认识和了解,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做到全员参与、全面落实,全方位、多形式的实施.

    作者:苏立新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上海社区中小学生步行安全状况分析

    目的 了解社区学龄儿童步行安全状况,为儿童步行者交通伤害的干预提供依据,降低儿章的伤亡发生率.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上海市中心城区和边缘城区各3个区,在所选区内各随机抽取同一社区的小学、初中各1所,共抽取6所小学、6所初中3 884名学生进行儿童步行安全状况问卷调查.结果 64.3%的学生步行上下学,14.3%的学生第一次独自过马路年龄低于6岁;上学时过马路不能等待信号灯指示、放学后经常在外玩耍的学生分别为7.4%和23.0%,平时过马路不能停下来观察、没车就过的学生分别为6.8%,8.6%;学生步行或过马路时曾观察到人行道被占用、破损或缺失、绿灯持续时间短来不及过马路等问题;26.7%的学生感到步行或过马路时有困难,而在家、校附近步行没有安全感的学生分别有18.7%和29.6%.结论 社区学龄儿童自身及社区环境中存在诸多易引发道路交通伤害的危险因素,应根据儿童年龄、性别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和行为干预.

    作者:周月芳;陆茜;罗春燕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广州某高校医学生膳食营养状况

    目的 了解广州市医学生的膳食结构和营养状况,为指导合理膳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24h膳食回顾法,对广州市某高校461名医学生进行膳食调查.结果 男、女生水果与奶类摄入量,女生谷类摄入量和男生蔬菜摄入量偏低,蛋白质、脂类、尼克酸、抗坏血酸、铁和磷基本能满足人体需要,但能量、膳食纤维、钙、维生素A、硫胺素和核黄素的摄入量不足,钙磷比例偏低.男、女生每日三餐能量分布不平衡,早餐能量摄入量偏低,晚餐能量摄入量偏高,膳食结构不合理.结论 医学生膳食结构及营养水平存在较多问题,学校应该有针对性地开展内容广泛的营养健康教育.

    作者:张少莲;叶菊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不同学历层次医学实习生职业认同感比较

    目的 了解医学专科、本科和研究生实习生职业认同感的差异,为医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自行设计问卷,对安徽省某医学院469名临床实习的医学生进行调查,主要包括学医的原因和现状评估、医学生协作或交流情况、医学生个人感受等,按照分组进行分项登记和统计.结果 3组实习生在选择学医原因、学医具体动机、继续深造与否、与患者沟通能力、与同学教师相处能力、协作精神、学医是否有助于朋友交往、患者的依赖感、对待挑剔的态度、个人价值的自我实现、学医是否令人羡慕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其中研究生更加重视自我价值的实现,在与患者的沟通能力和与师生的相处能力及协作精神等方面明显强于专科生和本科生;专科生学医更主要是便于找工作,同时毕业后继续深造的愿望也为强烈.在路人遇到困难时,大部分医学生能够进行救助,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不同学历层次医学生在职业认同感方面有明显不同,研究生在大多数方面强于本科生,本科生强于专科生.

    作者:张振华;王秋霞;靳艳艳;熊自忠;李旭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中学生眼中的学校控烟工作现状与建议

    目的 了解北京市4所高中在校人员烟草使用情况,为学校控烟工作提供依据和参考意见.方法 采用典型的抽样法,在北京市选取2所示范学校以及2所普通校的20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所有被调查学生所在学校均存在学生在校吸烟情况,普通学校比示范学校严童.学校控烟宣传教育形式老化,教师在校吸烟情况不容乐观.学生对于吸烟及二手烟对人体危害的知晓程度情况良好.对学生吸烟行为影响因素包括学校控烟环境的建设、学校控烟教育形式、学校对于学生吸烟的监管情况、学生的心理和社交情况.结论 学校控烟教育工作需要重视并亟待加强,校园内控烟环境建设有待改善.

    作者:曾子恒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大学生主动性人格及其与性别角色的关系

    目的 了解大学生主动性人格的发展状况,探讨与性别角色的关系,为大学生的成长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方法 随机选取336名苏州大学学生作为被试,采用性别角色量表和主动性人格问卷对其进行测量.结果 大四年级学生主动性人格得分显著高于大一年级和大二年级学生(P<0.05);男生的主动性人格得分显著高于女生(P<0.05);学生干部的主动性人格得分显著高于非学生干部(P<0.05);大学生中双性化比例为29.2%、未分化为36.0%,都显著高于男性化和女性化;性别角色的男性化维度和主动性人格具有高相关(r=0.62),男性化特质更能预测主动性人格特质(R2 =0.39).结论 大学时期是主动性人格发展的重要时期,性别角色中的男性维度可以有效预测主动性人格.

    作者:黄颀;刘电芝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城市儿童1998年和2008年早餐行为比较

    目的 分析1998年和2008年广州、上海、济南、哈尔滨等城市8~14岁儿童早餐行为的变化,为国家有关部 门制定干预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利用1998年和2008年在广州等城市开展的儿童饮食行为现况调查的数据进行分析.2次调查均采用三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共选取8~14岁市区儿童6 189名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问卷调查方法收集早餐行为的信息.结果 与2008年相比,儿童每天吃早餐的比例由 84.7%下降到79.0%,不吃早餐的比例由0.9%增加到2.6%.早餐食用种类中肉蛋类食用比例由 1998年的60.4%下降到2008年的31.6%.早餐营养质量评价较充足的比例由1998年的51.2%下降到2008年的22.0%.结论 目前城市儿童早餐行为的主要问题是早餐食用率低和早餐营养质量不充足,城市儿童的早餐行为现状亟需进一步改善.

    作者:段一凡;刘爱玲;张倩;杨育林;范建文;马冠生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南京市2005年和2010年中小学生龋患动态分析

    目的 了解南京市2005年和2010年中小学生龋齿患病情况,为防龋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2005年和2010年南京市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所获得的龋齿患病情况数据,对2a的中小学生龋齿患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学生2010年乳龋患率(36.31%)较2005年(37.20%)无变化(P>0.05),恒龋患率(11.85%)较2005年(6.67%)增高(P<0.05).2010年乳牙、恒牙填充率(21.59%、18.42%)均低于2005年(34.73%,40.27%)(P值均<0.05).结论 目前南京市中小学生龋患率及龋齿填充率的情况不容乐观,应加大龋齿防控力度,建立、健全覆盖全市的学校口腔保健网,开展综合干预.

    作者:吴坚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宁夏世行项目地区小学生肠道寄生虫病驱虫效果评价

    在我国农村肠道寄生虫病感染率较高,经济落后地区学生蠕虫感染率可高达50%[1],直接影响儿童少年的生长发育,威胁身体健康[2].同心、海原、西吉、泾源四县地处宁夏中南部地区,生存条件恶劣,均属于国家级贫困县,是世界银行贷款卫生项目实施县.为探讨该县乡村学龄儿童寄生虫感染情况,笔者对2007 - 2010年四县小学生蛔虫感染及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晓玲;赵锦霞;张志军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犯罪青少年家庭教养方式及家庭关怀度分析

    目的 分析犯罪青少年父母教养方式和家庭关怀度的特点,为从家庭因素层面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以成都市某少管所80名学员作为观察组,抽取成都市 80名在校学生作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在性别、年龄、地区上相匹配.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家庭关怀度指数和自编的一般情况问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观察组母亲教养方式中情感温暖、理解得分低于对照组(P<0.01),父亲教养方式中惩罚严厉、过分干涉、偏爱被试和拒绝、否认等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家庭关怀度指数得分低于对照组(P<0.01).与父母教养方式相关的因素有:兄弟姐妹人数、父母的文化程度、父母是否健在、父母是否离异、居住地以及家庭关怀度.结论 犯罪青少年家庭存在严重的家庭功能障碍,缺少情感温暖、理解,存在极端化的教养方式.

    作者:景璐石;辜慧;徐科;冯军;蒋宪君;徐涛;孟婧;廖远霞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师范大学生生活事件抑郁情绪与应对方式的关系

    目的 探讨师范大学生生活事件与抑郁情绪的关系,并检验应对方式在两者之间的中介作用,以期为高校心理健康辅导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式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应对方式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重庆市2所师范院校的4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师范大学生抑郁情绪检出率为34.0%,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成熟应对与生活事件、抑郁情绪呈显著负相关,不成熟应对与生活事件、抑郁情绪呈显著正相关;应对方式在生活事件和抑郁情绪之间起着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42.46%.结论 应对方式在负性生活事件与不良抑郁情绪之间发挥着重要的中介缓冲作用.

    作者:陈小琴;张进辅 刊期: 2011年第12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