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朝清;杜楠雅
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各高校食品安全管理工作也在不断进行调整和深化,以求为广大师生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更安全的饮食.当前,在各级政府和卫生、教育部门的重视下,高校食品安全管理的总体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高,然而学生群体食物中毒事件仍时有发生.笔者结合工作实际,认为高校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关键在于人,重在落实.
作者:曹朝清;杜楠雅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南京市7~17岁学生形态发育现状,为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2010年南京市学生体质调研所获得的7 ~17岁学生形态发育的数据,对学生身高、体重、胸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南京市7~17岁学生形态发育指标随年龄增大而增大,各年龄组增长速度不均衡,女生的青春期突增高峰早于男生,身高、体重、胸围总体水平呈现城市高于乡村(P值均<0.05)、男生高于女生(P值均<0.05).结论 南京市 7~17岁学生形态发育状况存在明显的城乡、性别差异.应加强乡镇学生营养与体质改善的工作.
作者:王倩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项目学校开展的以生活技能为基础的参与式预防艾滋病教育活动的效果以及目前高中生艾滋病相关的知识、态度和技能现状,以更好地促进学校预防艾滋病工作的开展.方法 采用封闭式问卷,于2008年6-7月对随机分层整群抽取的8个项目省的18所高中共2 280人进行调查.结果 项目学校高中生的“大众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调查”中的8条核心指标知晓率为78.8%,明显高于非项目校学生的61.0%;项目学校高中生对艾滋病病人不歧视态度拥有率为83.5%,明显高于非项目校学生的67.7%.从项目学校总体的现况来看,以知识、态度、技能总分的60%作为衡量学生合格与否的标准,项目学校高中学生技能的平均合格率较低,仅为68.4%.结论 以生活技能为基础的参与式预防艾滋病教育活动的效果明显,但技能发展不足,提示今后的项目工作应该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生活技能.
作者:庄丽丽;马迎华;吕晓静;李融;胡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广州市医学生的膳食结构和营养状况,为指导合理膳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24h膳食回顾法,对广州市某高校461名医学生进行膳食调查.结果 男、女生水果与奶类摄入量,女生谷类摄入量和男生蔬菜摄入量偏低,蛋白质、脂类、尼克酸、抗坏血酸、铁和磷基本能满足人体需要,但能量、膳食纤维、钙、维生素A、硫胺素和核黄素的摄入量不足,钙磷比例偏低.男、女生每日三餐能量分布不平衡,早餐能量摄入量偏低,晚餐能量摄入量偏高,膳食结构不合理.结论 医学生膳食结构及营养水平存在较多问题,学校应该有针对性地开展内容广泛的营养健康教育.
作者:张少莲;叶菊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考察师范类大学生学习适应性与时间管理倾向的关系,为师范类大学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大学生学习适应量表”和“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对随机整群抽取的贵州省3所普通高等师范院校5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在学习适应性方面,除学习动机外,其余男、女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男生均高于女生;师范类大学生学习能力与时间管理倾向各维度均呈正相关(P值均<0.01);学习态度与管理倾向各维度均呈负相关(P值均<0.01).结论 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对师范类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各维度都具有明显的预测力和影响力.
作者:潘运;全小山;林伟民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苏州市中学生抑郁现患率及其特征,为提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以抑郁自评量表(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为筛选量表,以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Fourth Edition,DSM - Ⅳ)为诊断工具.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苏州市城乡25个中学的初一至高三的在校学生共18 420人,进行抑郁发生率的现况调查.结果 苏州市中学生抑郁检出牢为4.6%,不同性别、年级、年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城乡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苏州市中学生抑郁现患率较高,应引起高度关注.
作者:石阶瑶;沈洁;徐勇;张杰 刊期: 2011年第12期
在校本科生的年龄一般为18 ~24岁,正处于性心理和性生理逐渐成熟的时期,也是性冲动活跃的时期[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及文化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与变迁,在校大学生的性观念也发生了很大改变[2].在此背景下,大学生发生非婚性行为比例不断上升,初次性行为年龄也不断提前[3-4],未婚先孕、流产等负面事件也给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5-7].本研究以北京市6所高校在校本科生为调查对象,旨在了解当前在校大学生避孕知识的知晓现状和需求情况,为高校开展健康教育干预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郭静;张爽;杜正芳;马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留守中学生学习归因和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关系,为进一步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学习归因问卷和学习自我效能感问卷对济南市526名留守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留守中学生内部可控归因、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和总体自我效能感居于中间水平之上,内部不可控、外部可控和外部不可控以及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均较低;留守中学生的学习归因与学习自我效能感呈显著相关(P<0.01),内部可控、外部不可控、外部可控、内部不可控对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具有显著的影响和预测力(P值均<0.05),内部可控和外部可控则对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有显著的影响和预测力(P值均<0.05),而内部不可控和外部不可控对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无显著的影响和预测力(P值均>0.05).结论 留守中学生的学习归因与自我效能感密切相关.
作者:王世嫘;赵洁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采用Meta分析评价近10 a来中国中小学生交通伤害发生情况,为减少中小学生交通伤害提供依据.方法 系统检索Pub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中2000年至2010年发表的、有关中国中小学生交通伤害发生率的研究文献,参考疾病患病率或发病率研究质量评价准则评价文献质量,用广义倒方差模型估计交通伤害的Meta合并发生率,并对性别、年级、地区和病例定义标准执行亚组分析,采用敏感性分析评价研究类型和研究质量对结果的影响.结果 符合入选标准文献共53篇,总样本量为2 023 082人,交通伤害人数和人次发生率分别为4.58%和5.65%.亚组分析显示,交通伤害人数发生率男生(5.35%)高于女生(3.55%),不同学校类型、地区、病例定义标准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交通伤害人次数男生发生率(5.00%)高于女生(4.37%),发达地区(0.10%)低于较发达地区(5.52%)和中等发达地区(8.56%),不同学校类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采用1996年版伤害定义标准的交通伤害发生率(7.11%)高于采用2004年版伤害定义标准的发生率(0.58%).通过敏感性分析删除文献质量评价得分低和监测数据分析的文献之后,Meta分析的结果稍有改变.结论 中国中小学生不同性别和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间交通伤害发生率存在差别.
作者:胡国清;王琦琦;朱松林;陈田木;谭爱春;何琼;胡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南京市2005年和2010年中小学生龋齿患病情况,为防龋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2005年和2010年南京市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所获得的龋齿患病情况数据,对2a的中小学生龋齿患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学生2010年乳龋患率(36.31%)较2005年(37.20%)无变化(P>0.05),恒龋患率(11.85%)较2005年(6.67%)增高(P<0.05).2010年乳牙、恒牙填充率(21.59%、18.42%)均低于2005年(34.73%,40.27%)(P值均<0.05).结论 目前南京市中小学生龋患率及龋齿填充率的情况不容乐观,应加大龋齿防控力度,建立、健全覆盖全市的学校口腔保健网,开展综合干预.
作者:吴坚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日常生活方式对湘西州土家族、苗族中学生营养状况的影响,为少数民族学生营养状况的改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土家族、苗族中学生共1 131名进行体格测试和问卷调查,采用X2检验进行分析.结果 喜欢或积极参加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学生营养状况优于不喜欢或不积极的学生;从不或很少食用早餐、每天吃零食、每天睡前加餐的学生拥有较高的肥胖率,分别为12.12%,9.22%,11.52%;每天睡眠时间少于6h的学生超重率高,睡眠时间多于9h的学生营养不良率高(9.76%);每天没有余暇时间锻炼的学生低体重率和超重率高.肥胖率也偏高.结论 湘西州土家族、苗族中学生的营养状况与日常生活方式多数呈显著相关,提倡中学生应将健康生活方式和科学体育锻炼相结合,促进中学生健康成长.
作者:张福兰;张天成;文理中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广州市小学生自杀行为流行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预防和控制小学生自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结合儿童期虐待问卷( CTQ - SF),对广州市10所小学的全体五、六年级小学生3 045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3.4%的广州市五、六年级小学生制定过自杀计划,1.3%的学生采取过自杀措施;多因素分析显示,父亲年龄大(OR=1.05)、重组家庭(OR=8.90)、被同学排斥(OR =1.47)、遭恐吓打骂(OR=2.48)等8个因素是小学生自杀行为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小学生自杀行为应引起社会的重视,家庭、学校及社会应共同努力为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作者:刘伟;刘伟佳;张维蔚;林琳;吴家刚;麦锦城;何秀芳;杜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铅是具有多脏器毒性的重金属元素.铅毒抑制细胞内巯基酶,使生理生化功能发生障碍,阻碍高铁血红蛋白合成,改变红细胞及细胞膜的正常性能,抑制肌肉内磷酸肌酸合成,从而出现一系列病理变化[1].由于儿童神经系统正处于快速生长和成熟期,对铅毒性尤为敏感,儿童期铅中毒会造成机体内多系统的损害,特别是对智力的影响[2-3].为了解目前广州市门诊就诊儿童铅中毒流行病学状况,笔者收集了2009年1 - 12月广州市全市儿科门诊中检测血铅的数据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李科;林国桢;林穗芬;杜琳;周琴;刘翔翊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医学专科、本科和研究生实习生职业认同感的差异,为医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自行设计问卷,对安徽省某医学院469名临床实习的医学生进行调查,主要包括学医的原因和现状评估、医学生协作或交流情况、医学生个人感受等,按照分组进行分项登记和统计.结果 3组实习生在选择学医原因、学医具体动机、继续深造与否、与患者沟通能力、与同学教师相处能力、协作精神、学医是否有助于朋友交往、患者的依赖感、对待挑剔的态度、个人价值的自我实现、学医是否令人羡慕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其中研究生更加重视自我价值的实现,在与患者的沟通能力和与师生的相处能力及协作精神等方面明显强于专科生和本科生;专科生学医更主要是便于找工作,同时毕业后继续深造的愿望也为强烈.在路人遇到困难时,大部分医学生能够进行救助,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不同学历层次医学生在职业认同感方面有明显不同,研究生在大多数方面强于本科生,本科生强于专科生.
作者:张振华;王秋霞;靳艳艳;熊自忠;李旭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普通高校医院是高校内设的医疗机构,承担着维护师生健康、促进校园和谐和保障教学科研顺利进行的重要任务.随着国家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大学生已全面纳入城镇居民医保范畴,高校医院提供社区医疗服务正在积极的推进过程中.此外,高校规模的扩大使学校原有的格局发生变化,校区增加、学生增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传染病的流行爆发概率增多.在新形势下,普通高校医院如何进行功能定位关系到怎样为师生做好医疗保障服务,也关系到高校医院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因此,笔者对普通高校医院功能定位与建设进行了思考和探讨,以期为校医院下一步的工作提供参考.
作者:钱伊凡;项红雨;洪虹;陆晓玲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磨牙症是指人在非生理功能状态下咀嚼肌产生不自主的收缩,使上下牙产生彼此磨动或紧咬,下颌正常生理休息位中断的现象,是人群的常见疾患之一,也是现代口腔科的常见病、多发病[1].为了解武汉市城区高中生磨牙症患病状况,为制定相应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使学校能针对性开展口腔健康教育,笔者于2011年3月对武汉市硚口区4 676名高中毕业生进行磨牙症流行病学调查,现报道如下.
作者:金松;田立华;任雯;向国林 刊期: 2011年第12期
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作为国家发展后备人才的大学生,其健康必须得到切实保障.近年来的高校扩招使在校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加,而大学生的健康保障力度却没有同步跟上[1].政府对大学生的医疗经费拨付仍停留在20世纪90年代水平,且只有计划内招生的学生才有此享受,计划外招生和地方办高校的学生则没有该项拨款[2].2008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将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范围的指导意见》[3],开始大学生医改工作.现代生活方式与食品、环境等问题导致当今大学生的健康面临着各种挑战,也对大学生的健康保障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大学生的健康保障需要政府、学校和学生各方共同努力,多管齐下.
作者:蒋华英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丹阳市中小学生健康状况,为学生健康工作提供参考资料.方法 对2010年丹阳市中小学生健康体检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丹阳市中小学生健康状况总体良好,形态发育正常,6种学生常见病检出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视力不良、龋齿、营养不良、超重、肥胖、沙眼.城乡不同性别中小学生身高体重发育评价比较,除中小学生体重下等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6种学生常见病患病率,除城乡中小学生肥胖率、男女生沙眼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城乡不同性别中小学生常见病患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进一步加强学生常见病防治工作,而控制学生体重,减少超重、肥胖发生将是重中之重.
作者:陈红芬;应洪琰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北京市4所高中在校人员烟草使用情况,为学校控烟工作提供依据和参考意见.方法 采用典型的抽样法,在北京市选取2所示范学校以及2所普通校的20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所有被调查学生所在学校均存在学生在校吸烟情况,普通学校比示范学校严童.学校控烟宣传教育形式老化,教师在校吸烟情况不容乐观.学生对于吸烟及二手烟对人体危害的知晓程度情况良好.对学生吸烟行为影响因素包括学校控烟环境的建设、学校控烟教育形式、学校对于学生吸烟的监管情况、学生的心理和社交情况.结论 学校控烟教育工作需要重视并亟待加强,校园内控烟环境建设有待改善.
作者:曾子恒 刊期: 2011年第12期
2010年3-6月河南省许昌市某小学发生一起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经采取有效措施,疫情得以及时控制.现将调查处置情况报道如下.1学校基本情况发生暴发疫情的许昌市某小学位于城区中心区域,占地面积22 644 m2,建筑面积13 000 m2,共有6个年级60个班级,在校学生3 566名.
作者:阎亚林;张巧红 刊期: 2011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