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小平;魏彩娥;耿会宝
目的 分析上海电力学院大学生运动损伤的原因及其特点,探讨大学生运动损伤的防控措施.方法 对963例运动损伤病例的损伤原因、损伤部位和损伤性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损伤主要发生在课外,引起损伤的主要原因是技术操作性错误和运动前准备不足,损伤部位以足踝部多见,损伤性质以骨折为严重.结论 加强对大学生课外运动的指导和管理,认真做好运动前的准备工作,提高大学生的运动技能,是减少运动损伤的有效途径.
作者:肖南;赵洪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包头市各类高校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现状,为高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包头市医科、工科、师范3类院校1 513名学生进行预防艾滋病知、信、行问卷调查.结果 不同院校大学生掌握预防艾滋病知识、态度及树立预防艾滋病健康行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医科院校学生优于其他院校学生.结论 不同高校在大学生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时,宜根据学生所学专业的特点以及学生需求和教育目标制定教育内容和策略.
作者:霍建勋;杨翠英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集体干预治疗对学龄期儿童弱视综合治疗效果的影响,为提高弱视儿童视力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将122例弱视患者(164眼)分为2组,弱视综合治疗组69例89眼,集体干预治疗组53例75眼,观察起效时间、顺应性及疗效.结果 1月内起效例数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88,P<0.05),3个月内起效例数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35,P>0.05),集体干预治疗起效时间短于综合治疗组,治疗3个月后,集体干预治疗的顺应性好于综合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02,P<0.05).治疗后6个月随访,集体干预治疗的有效率与综合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16,P>0.05);集体干预治疗的治愈率高于综合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35,P<0.05).结论 集体干预治疗可以提高学龄期儿童弱视治疗效果,缩短疗程,提高治愈率.
作者:赵勇洁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武汉市中学生网络成瘾程度和网络行为特点,探讨与中学生网络成瘾有关的因素,为网络成瘾的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编网络使用情况问卷和网络成瘾量表调查武汉市5所中学的初一~高二年级学生1 260名.结果 网络成瘾率为4.1%,初四年级学生成瘾率高(11.5%),男生(7.8%)高于女生(1.2%);成瘾者的平均周上网时数为7.4 h,显著高于非成瘾者的3.5 h;在网吧上网的成瘾率高(7.0%),不同网上行为中网上玩游戏的成瘾率高(8.4%);成瘾者对网络造成的负面影响的自我知觉能力较弱.结论 年级、性别、上网地点、网上行为等因素与中学生的网络成瘾有关.干预措施应有的放矢,分类指导,同时要严管网吧.
作者:江光荣;胡姝婧;韦霞霞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中学生自杀意念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江苏省初中学生2 625名和高中学生2 495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中学生自杀意念报告率为15.35%,自杀意念的产生与年龄、性别、地区有关.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可能的危险因素为父亲文化程度高、与父亲交流时间少、家庭成员关系不融洽、自觉学习上有压力、认为父母在学习上施加压力、饮酒、使用过成瘾性药物等.结论 江苏省中学生自杀意念报告率较高,应引起社会与家庭的高度重视,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加以干预.
作者:张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肥胖和血压偏高儿童的生长发育和体质特点,为开展成年期疾病的早期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将2 777名7~9岁儿童分为肥胖血压偏高组、肥胖血压正常组、不肥胖血压偏高组和不肥胖血压正常组,比较其生长发育和体质状况.结果 肥胖检出率为9.11%(男12.65%,女5.63%),血压偏高检出率为26.29%(男28.07%,女24.54%).肥胖血压偏高检出率为4.43%,肥胖血压正常检出率为4.68%;不肥胖血压偏高检出率为21.86%,不肥胖血压正常检出率为69.04%.肥胖和血压偏高儿童形态发育水平较高,肺功能和运动素质较差.结论 成年病的一级预防应从学龄儿童开始,肥胖和血压偏高儿童应作为一级预防的重点人群.
作者:张迎修 刊期: 2007年第02期
儿童泌尿系疾病发病隐匿,虽偶有症状,但易被家长忽视.为提高家长对儿童泌尿系疾病的预防意识,提高小学生的健康水平,笔者于2003年秋季对蚌埠市淮上区2所小学的1 842名学生进行了尿常规筛查,以便对一些泌尿系疾病及其他代谢性疾病做到早发现、早治疗[1].
作者:邓卫东;张勇;张德力;刘学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山东大学在校学生住院疾病构成情况,为大学生健康促进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国际疾病分类方法(ICD-9),对山东大学2002年3月-2005年12月大学生住院疾病构成进行分类统计.结果 影响大学生身体健康的住院疾病主要为传染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外伤和五官科疾病,位于前3位的依次为消化系统疾病、传染病和呼吸系统疾病,分别占全部住院疾病的22.08%,17.06%和12.84%;因伤害住院的学生所占比例也较高.结论 应采取有效措施,在预防消化系统疾病、传染病、呼吸系统疾病的同时,加强对伤害的防范.
作者:谢英慧;邱丽萍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我国学生对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中生活技能的需求情况,为今后开展以生活技能为基础的预防艾滋病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对北京市5所初中、3所高中和2所大学的1 207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无论初中、高中还是大学生,多数学生都认为这些生活技能要素在开展预防艾滋病教育中能够起到重要的作用.不同学段学生对9类技能的认知重要程度不同,初中生认为认识和解决问题能力重要,高中生认为创造性思维能力重要,大学生认为批判性思维能力重要.结论 根据学生年龄有所侧重地开展以生活技能为基础的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十分重要.
作者:马迎华;王超 刊期: 2007年第02期
中小学生正处于成长的重要阶段,营养不良与肥胖不但能降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身体的其他功能,还会严重阻碍学生的正常生长发育,并引发部分成年期疾病[1-4].贵港市地处广西东南部,经济、生活状况处于全国中下水平.为了解贵港市中小学生营养状况,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防治工作,指导平衡膳食和合理营养,笔者对该市2003-2005年14所中小学学生营养状况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雷格珍;韦海标;徐志良;陆汉明;蒲善新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不同教育程度的未婚高校女生的生殖健康状况,为高校医疗机构开展生殖保健服务提供依据.方法 对某市高校女生3 196名进行妇科普查及问卷调查.结果 生殖道感染率为21.62%,性病检出率为1.60%.13.89%的学生知道生殖道感染的传播途径与防治方法,64.21%的学生知道性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婚前性行为发生率为42.27%,非意愿性妊娠人工流产(含引产)率为12.80%.避孕措施使用率分别为:体外排精30.88%,安全期避孕29.35%,避孕套27.38%,紧急避孕药17.43%,口服避孕药4.66%,女性节育器0.84%.结论 高校医疗保健机构应有目的地为未婚高校女生提供生殖保健服务,建立妊娠患者的心理评估及心理教育体系.
作者:张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苏州市与南通市中小学生及其家长营养知识水平现状,为开展学校营养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用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10所学校的小学、初中、高中3个学段共24个班级993名学生及958名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城乡学生、城乡家长营养知识平均分、及格率和优良率3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初中生和高中生的平均分、及格率和优良率均高于小学生(P值均<0.05),高中生仅平均分高于初中生(P<0.05),优良率低于初中生(P<0.01).学生及其家长营养知识知晓率存在高度相关性(r=0.924,P<0.01).结论 苏州、南通两地中小学生及家长营养知识水平较低,应加强学校营养教育.
作者:汝骅 刊期: 2007年第02期
我国儿少卫生学与新中国的发展相伴随,走过了五十多年的学科建设风雨历程.经过几代人的辛勤耕耘、奋力拼搏,至今已发展成集教学、科研、学校卫生实际工作紧密结合,理论基础坚实,应用前景广阔,队伍阵容可观的预防医学主干学科之一.作为应用学科,儿少卫生学的任务是研究儿童少年的身体与学习、生活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提出卫生学要求、卫生措施,以达到预防疾病、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健康发育的目的.本学科的主要内容有儿童少年生长发育、学校常见病流行病学、学习生活和学习环境卫生、体育锻炼、儿童营养、儿童少年心理卫生及健康教育等.可见,本学科研究的主要对象、目标、内容与学校卫生工作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作者:刘宝林 刊期: 2007年第02期
学校作为一个特殊的社区,其主体是学生.有关调查显示,大学生出现心理、社会方面的健康问题逐年增多[1].为探讨新生家庭功能筛检的意义和健康促进的效果,笔者以部分新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家庭关怀度指数测评量表[2](APGAR问卷)1 a内分别进行3次家庭功能筛检,通过家庭功能构成比的变化,探讨家庭功能筛检和健康促进的意义.
作者:韦文洁;蓝忠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山西省贫困地区中小学生营养状况,为改善贫困地区学生营养状况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身高标准体重法和Broca改良公式,应用现场测试、问卷调查和24 h回顾法对山西省3个贫困县10~15岁中小学生3 501名进行调查.结果 学生营养不良率为37.17%;学生和家长饮食行为较差、营养意识薄弱、营养知识缺乏,但学习知识的态度较好;膳食结构不平衡,质量较差,多以粮谷类为主.结论 应加快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加强对贫困地区学生和家长营养知识的普及教育工作.
作者:白彩琴;王斐;刘晓莉 刊期: 2007年第02期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有了更高的要求,不仅关注健康现状,而且关注健康倾向.为了解在校大学生健康相关行为现状,笔者于2005年10-11月对南京市2所院校一~四年级学生进行了自填式问卷调查.
作者:周建芳;宗占红;夏媛媛 刊期: 2007年第02期
近年来,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很多调查和中学生的自我报告表明,中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社会退缩、学习不良、考试焦虑、吸烟饮酒等心理行为问题[1],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成长.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已有大量心理学家及教育工作者从事于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而心理健康测量工具的使用在这些研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该文旨在通过回顾近10 a的研究文献,分析我国中学生心理健康测量工具编制及使用方面的成就及不足,并提出今后的努力方向.
作者:甘甜;毕重增;阮昆良 刊期: 2007年第02期
踝关节扭伤是十分常见的运动损伤,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为了解体育专业学生踝关节扭伤的发生规律和特点,预防体育专业学生踝关节扭伤,更好地促进伤后的功能恢复,笔者对华南师范大学体育专业学生踝关节扭伤情况进行了调查,报道如下.
作者:刘晓光;黄进超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贵州大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情况及其态度和行为特征,为学校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表,于2005年11-12月对贵州省部分高校1 000名学生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结果 贵州大学生对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基本了解,对艾滋病非传播途径的认知存在误区;被调查学生获取艾滋病相关知识的途径70%以上来源于电视广播等大众传媒,来源于学校健康教育的相对较少;大多数学生对学校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有强烈需求.结论 应对贵州省大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提高预防艾滋病知识水平,促进科学预防艾滋病行为的形成.
作者:杨爱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唐山市区中小学生2003年生长发育及营养状况,为促进中小学生健康状况提供依据.方法 对唐山市卫生防疫站2003年的监测数据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小学生身高下等者比例(5.22%)比中学生(4.05%)高,体重下等者比例(1.34%)明显低于中学生(2.82%);中学生营养不良者比例(21.11%)比小学生(11.84%)高,营养过剩者比例(34.23%)低于小学生(37.79%).结论 小学生身高下等者和营养过剩者比中学生高,中学生营养不良者占多数,应注意营养均衡搭配.
作者:汤玉杰;范红敏 刊期: 200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