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幼儿园教师心理幸福感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王艳芝;朱全友;李素英

关键词:精神卫生, 幸福, 因素分析, 统计学, 院校, 保育
摘要:目的 探讨幼儿教师心理幸福感状况,为维护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Ryff心理幸福感量表,通过分层整群抽样,对河北省11所幼儿园437名教师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已婚教师的总体幸福感、自主幸福感、掌握环境、生活目标、自我接纳幸福感显著高于未婚教师;有子女幼儿教师的自主性和掌握环境幸福感水平高于无子女幼儿教师;幼儿园管理及辅助人员的自主幸福感水平显著高于保育员和教养员;不带班教师的自主幸福感高于带班教师.在自主性因子上,城乡来源与学历之间存在交互作用(P=0.030):农村教师学历越高自主幸福感越低;中专及以下与大专学历教师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本科及以上学历城市教师显著高于农村教师.结论 婚姻、子女、岗位、带班情况影响幼儿教师心理幸福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浙江某高校大学生共情特点分析

    目的 探讨大学生的共情特点,以便为共情实证性研究提供必要的借鉴.方法 以436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人际反应性指标(台湾修订版)测量,进行方差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 男女大学生在身心忧急维度上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文理科学生在观点取替维度上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学生干部与非学生干部在幻想力、同情关怀2个维度上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在同情关怀维度上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家住城镇与家在乡村的大学生各维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不同人口特征大学生人际反应性指标存在一定的差异.

    作者:魏源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大学生网络成瘾与人格特质的关系

    网络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信息来源的主要渠道,但过度使用网络会对人格产生消极作用,影响人格的适应和发展[1].为进一步了解我国大学生网络成瘾与人格特质的关系,笔者对东北财经大学的部分学生进行了调查,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馨竹;赵亮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浙江省2所高校学生运动状况分析

    目的 了解高校学生运动状况,为高校学生运动行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整群随机抽取浙江省2所高校学生533名进行Baecke体育运动习惯问卷调查.结果 医科和工科高校学生的Baecke体育运动习惯问卷4项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的部分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生锻炼指数与总运动指数均高于女生(P值均<0.01),男生的体育运动参加率(77.71%)显著高于女生(52.97%)(P<0.01),男、女生运动项目和运动目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高校学生体育锻炼情况不容乐观,应有针对性地对重点人群进行运动行为干预.

    作者:戴苡;宋见惠;沈毅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甘肃省2005年中小学生龋齿患病情况

    目的 了解甘肃省儿童青少年龋齿患病情况,为制订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7,9,12,14,17岁5个年龄组共3 493名城乡男女学生的患龋现状进行调查.结果 甘肃省中小学生龋患率为39.71%,乡村学生的龋患率高于城市学生(u=11.68,P<0.01),女生的龋患率高于男生(u=3.62,P<0.01);小学生的龋患率高于中学生(u=16.68,P<0.01),城市学生乳龋补和恒龋补的构成比高于乡村学生,女生乳龋补和恒龋补的构成比高于男生.结论 应加强口腔健康教育,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降低儿童青少年的龋患率,提高龋齿的充填率.

    作者:杲强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辽宁省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环境影响因素

    目的 了解辽宁省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环境影响因素,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及家庭情况调查表,对辽宁省初一至高三年级学生4 593人进行调查.结果 有心理问题者占26.3%,其中有严重心理问题者占5.0%.高一和高三年级学生的心理问题检出率高.女生的抑郁和恐惧检出率显著高于男生,男生偏执检出率显著高于女生.父母离异、父亲下岗和校外补习是心理问题增加的相关因素.家庭温暖有很强的保护作用.结论 辽宁省中学生心理问题随着年级升高而增加.家庭环境和校外补课会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作者:于连政;侯书文;刘奇男;潘百灵;林刚;李建平;刘黎明;徐肇翊;冯毅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一起学校B型流感爆发情况分析

    2006年3月中旬至4月中旬,广州市某小学发生B型流感爆发.现就此次B型流感发生和处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以便改进和完善学校卫生工作,提高学校医务人员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群体性疾病的认识及处理能力.

    作者:闫垣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上海市学校传染病防治管理现状与对策

    目的 了解上海市学校传染病防治管理现状,为加强学校传染病监督管理,建立有效监管模式提供对策.方法 采用调查表对上海市1 002所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防治管理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托幼机构和中小学传染病防治管理工作多数规范,大中专学校及职业技术学校相对较差,外来民工子弟学校隐患多.各类学校传染病管理组织和疫情登记报告工作较完善,但制度措施的落实和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相对较差,校医院或卫生保健室传染病管理工作差.结论 应加强学校传染病防治管理法制化建设,加强监督检查和指导宣传,建立长效监管模式.

    作者:杨艰萍;王频;莫伟文;郑朝军;顾莲芬;顾雅萍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肥胖和血压偏高7~9岁儿童的生长发育及体质特点

    目的 分析肥胖和血压偏高儿童的生长发育和体质特点,为开展成年期疾病的早期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将2 777名7~9岁儿童分为肥胖血压偏高组、肥胖血压正常组、不肥胖血压偏高组和不肥胖血压正常组,比较其生长发育和体质状况.结果 肥胖检出率为9.11%(男12.65%,女5.63%),血压偏高检出率为26.29%(男28.07%,女24.54%).肥胖血压偏高检出率为4.43%,肥胖血压正常检出率为4.68%;不肥胖血压偏高检出率为21.86%,不肥胖血压正常检出率为69.04%.肥胖和血压偏高儿童形态发育水平较高,肺功能和运动素质较差.结论 成年病的一级预防应从学龄儿童开始,肥胖和血压偏高儿童应作为一级预防的重点人群.

    作者:张迎修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沈阳市第三十一中学学生早餐状况

    目的 了解学生早餐行为,为进行合理膳食营养教育提供资料.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沈阳市第三十一中学2 741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调查对象有8.23%的学生从不吃早餐,早餐质量达优者只占7.30%;68.57%的学生早餐质量不达标.时间不够和没有食欲为不吃早餐的主要原因.只有11.20%的学生了解营养早餐应包括哪些内容.结论 学生对早餐不够重视,其营养知识较欠缺,对学生开展合理膳食指导十分必要.

    作者:安营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苏州与南通中小学生及其家长营养知识状况

    目的 了解苏州市与南通市中小学生及其家长营养知识水平现状,为开展学校营养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用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10所学校的小学、初中、高中3个学段共24个班级993名学生及958名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城乡学生、城乡家长营养知识平均分、及格率和优良率3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初中生和高中生的平均分、及格率和优良率均高于小学生(P值均<0.05),高中生仅平均分高于初中生(P<0.05),优良率低于初中生(P<0.01).学生及其家长营养知识知晓率存在高度相关性(r=0.924,P<0.01).结论 苏州、南通两地中小学生及家长营养知识水平较低,应加强学校营养教育.

    作者:汝骅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一起学校水源污染事故的调查

    2004年5月通辽市卫生监督所接到群众举报,市区某校存在水源污染,随后立即对该校的自备水井和供水管网及相关情况进行了调查.

    作者:田野;马坤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北京市朝阳区中学生道路安全干预效果分析

    目的 了解健康促进活动对中学生预防道路交通伤害的干预效果,以便为学校开展预防和控制交通伤害提供依据.方法 整群抽取北京市朝阳区4所中学的1 492名中学生进行预防道路交通伤害的知识、态度和行为基线调查,在干预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促进活动,比较干预前后的差异.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知识得分比干预前上升了1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行为得分干预后比干预前上升了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听说过交通法的学生比例较干预前上升了8.3个百分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前后对于交通安全负责者的态度变化不大;干预活动对于交通事故发生率和受伤情况有一定影响,但是效果并不明显.结论 对中学生进行道路安全知识和行为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中学生交通安全知识和安全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作者:杨军;郭向晖;薛春杰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大中学生预防艾滋病生活技能需求

    目的 了解我国学生对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中生活技能的需求情况,为今后开展以生活技能为基础的预防艾滋病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对北京市5所初中、3所高中和2所大学的1 207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无论初中、高中还是大学生,多数学生都认为这些生活技能要素在开展预防艾滋病教育中能够起到重要的作用.不同学段学生对9类技能的认知重要程度不同,初中生认为认识和解决问题能力重要,高中生认为创造性思维能力重要,大学生认为批判性思维能力重要.结论 根据学生年龄有所侧重地开展以生活技能为基础的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十分重要.

    作者:马迎华;王超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学龄期儿童弱视集体干预治疗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集体干预治疗对学龄期儿童弱视综合治疗效果的影响,为提高弱视儿童视力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将122例弱视患者(164眼)分为2组,弱视综合治疗组69例89眼,集体干预治疗组53例75眼,观察起效时间、顺应性及疗效.结果 1月内起效例数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88,P<0.05),3个月内起效例数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35,P>0.05),集体干预治疗起效时间短于综合治疗组,治疗3个月后,集体干预治疗的顺应性好于综合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02,P<0.05).治疗后6个月随访,集体干预治疗的有效率与综合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16,P>0.05);集体干预治疗的治愈率高于综合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35,P<0.05).结论 集体干预治疗可以提高学龄期儿童弱视治疗效果,缩短疗程,提高治愈率.

    作者:赵勇洁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高校学生医疗保障体系探讨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和政府职能的转变,我国政府正逐渐构建各项社会保障体系,其中面向社会各阶层成员的医疗保障制度也得到了充分重视,备受国民关注.高等院校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是未来生产力的主力军,在法律意义上已属于成人,但尚未独立参与并服务于社会.目前,高校学生医疗保障体系虽然对这一群体起着一定的保障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且这些问题有逐渐对社会、家庭产生负面影响的趋势.若不予以足够重视,高校大学生医疗保障就有被排除在构建社会医疗保障体系之外,成为不被关注的盲点,存在逐渐边缘化的危险.

    作者:杨辉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某市3 196名未婚高校女生生殖健康状况调查

    目的 了解不同教育程度的未婚高校女生的生殖健康状况,为高校医疗机构开展生殖保健服务提供依据.方法 对某市高校女生3 196名进行妇科普查及问卷调查.结果 生殖道感染率为21.62%,性病检出率为1.60%.13.89%的学生知道生殖道感染的传播途径与防治方法,64.21%的学生知道性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婚前性行为发生率为42.27%,非意愿性妊娠人工流产(含引产)率为12.80%.避孕措施使用率分别为:体外排精30.88%,安全期避孕29.35%,避孕套27.38%,紧急避孕药17.43%,口服避孕药4.66%,女性节育器0.84%.结论 高校医疗保健机构应有目的地为未婚高校女生提供生殖保健服务,建立妊娠患者的心理评估及心理教育体系.

    作者:张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包头市大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

    目的 了解包头市各类高校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现状,为高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包头市医科、工科、师范3类院校1 513名学生进行预防艾滋病知、信、行问卷调查.结果 不同院校大学生掌握预防艾滋病知识、态度及树立预防艾滋病健康行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医科院校学生优于其他院校学生.结论 不同高校在大学生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时,宜根据学生所学专业的特点以及学生需求和教育目标制定教育内容和策略.

    作者:霍建勋;杨翠英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某学院2005级学生体重指数与血压关系分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也日益严重,这不仅影响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而且对成年后的健康也构成了严重威胁.为了解学生超重、肥胖与血压之间的关系,以便为学生健康教育和干预提供依据,笔者于2005年9-10月对河北大学卫生职业技术学院2005级新生进行了调查.

    作者:邬雪山;袁志刚;张玉华;李向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大学生献血反应73例原因分析及干预对策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颁布实施以来,个体有偿献血逐步被无偿献血取代,献血者主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无偿献血具有一定的奉献精神和公益性,是救死扶伤的崇高行为,因而许多大学生踊跃加入了献血行列.2003年5月至2005年10月,湖州师范学院在校大学生共有3 562人次参加了无偿献血,其中73名学生在献血过程中发生反应.为探讨有效预防和应对措施,笔者就大学生发生献血反应的原因分析如下.

    作者:沈志坤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集美中学寄宿学生膳食状况调查

    目的 了解厦门市集美中学寄宿生膳食营养状况,为采取营养改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集美中学寄宿学生764名进行膳食调查,采用称量法称取5 d食物消耗量,依据食物成分表和2000年《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进行评价.结果 学生多数营养素摄入量充足或基本充足,膳食中优质蛋白质来源比例合适,但能量营养素来源比例不合理,碳水化合物供能较低,维生素B1、维生素C、锌摄入量不足,维生素B2、钙摄入量严重不足,钙、铁质量较差.结论 应对学生加强营养知识教育,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作者:汤凤霞;张宇星 刊期: 2007年第02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