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迪;陈容;刘淑华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模式的改变,脂肪肝、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营养过剩性疾病有明显上升趋势,严重危害人们健康.为全面了解朝阳区中小学教职工的身体状况,笔者于2005年12月对43所中小学校教职工进行了体检,对脂肪肝的患病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贾毓;陈玉琴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与抑郁和焦虑情绪的关系,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支持.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广州某综合大学1 447名学生,用自填问卷对他们的心理压力应对方式、社会支持、郁量和焦虑情绪进行调查.结果 大学生的压力应对方式以积极的心理调节为主,自我防御和外部疏导使用较少.社会支持平均总得分为36.29分,不同亚群大学生间社会支持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35.29%的学生可能或肯定有抑郁症状,有16.16%的大学生有焦虑症状.社会支持、积极的应对方式与抑郁、焦虑呈负关联,而消极的应对方式则与抑郁、焦虑呈正关联.结论 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影响作用.
作者:范瑞泉;陈维清 刊期: 2007年第07期
学龄前期儿童耳聋易为家长发现,但中等度听力损失却易被忽略,特别是当有一侧耳听力正常时可长期不能察觉.故对学龄前儿童进行听力筛查是医务工作者的责任[1].为了解丹东市区学龄前儿童的听力状况,以便早期发现有听力障碍儿童及与听力有关的疾病,笔者于2004年3月-2005年12月对丹东市区4所幼儿园学龄前儿童进行了听力筛查,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刘波;邢庆昱;吕秀梅;于丹阳;于晶;张晓光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单纯性肥胖儿童血脂水平,为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预防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对湛江市城区67名肥胖儿童和70名正常体重儿童分别进行血脂水平测定.结果 肥胖组儿童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 B)、脂蛋白(a)[Lp(a)]的水平高于体重正常组儿童,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I(Apo AI)水平则低于体重正常组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85).TG,HDL-C,HDL-C 3项指标异常率肥胖组较对照组高(P值均<0.04;儿童肥胖度与血脂TC,LDL-C,Apo B呈正相关关系,而与HDL-C呈负相关关系.结论 单纯性肥胖儿童在学龄期即可出现脂类代谢异常,应及早采取干预措施.
作者:李沛;扈美壮;何新萍;陈灿;吴平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安徽省学生视力低下、龋齿、贫血的患病状况及变化趋势,为开展学生常见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对1985,1995,2000,2005年4个不同时期安徽省学生体质健康调研资料7~22岁学生视力低下、龋齿、贫血等常见病的患病状况进行分析.结果 20 a间,学生贫血患病率明显下降,从1985年的55.5%下降到2005年的5.3%;龋患率1985年至2000年明显上升,从32.1%上升到42.6%,2000年以后呈下降趋势,达18.8%;近视率逐年上升并居高不下,从1985年的23.0%上升到2005年的55.2%,尤其是高中生和大学生,高达70%~80%.结论 通过开展学生常见病防治工作,学生贫血患病率和龋患率明显下降,但学生近视率逐年上升并居高不下,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作者:王淑芬;徐粒子;方俊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四川省阿坝州藏、羌、汉族儿童少年骨量的影响因素,为制定学生营养政策、预防骨质疏松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收集四川省阿坝藏羌自治州1 821名7~18岁藏、汉、羌族男、女生的膳食营养素摄入和体力活动情况,测量身高和体重;采用生物电阻抗仪测定体成分,并用双能X线吸收仪(DEXA)测定前臂近端1/3处和远端1/10处骨矿物含量(BMC)和骨面积(BA).结果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瘦体重对前臂远端1/10处和前臂近端1/3处的BMD和BMC的变异贡献要高于其他因素,其标准偏回归系数分别为0.567,0.687,0.346和0.482;藏族、钙摄入量、体力活动能量消耗等因素对前臂远端1/10处BMD和BMC的作用有统计学意义,其标准化回归系数分别为0.094和0.061,0.034和0.022,0.034和0.024.结论 体重(尤其是瘦体重)是儿童少年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民族、膳食营养素摄入、体力活动因素也是影响儿童少年骨量的重要因素.
作者:张必科;张倩;唐晓均;王志文;胡小琪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广州市小学生营养状况,为开展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测量1 322例7~12岁小学生的身高、体重等指标,用身高标准体重法评价小学生营养状况.结果 男、女生营养不良率分别为23.8%和42.8%;男、女生肥胖率为14.1%和3.7%;12岁组营养不良检出率高(39.7%),而营养过剩检出率高的为11岁组(23.2%).不同性别学生营养状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营养不良检出率女生高于男生(P<0.01),营养过剩检出率男生高于女生(P<0.01).结论 小学生存在营养过剩和营养不良并存的问题,肥胖呈现低龄化现象.应从低年级开始加强健康教育,促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膳食行为习惯.
作者:刘国宁;王声湧;荆春霞;池桂波;董晓梅;陈青山;傅传喜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大学新生社会支持和自我价值感水平的关系,为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相关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社会支持量表和青少年自我价值感量表,对西南大学新生460名进行调查.结果 不同性别大学新生社会支持利用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被试的社会支持和自我价值感水平存在显著正相关,高、低社会支持获得者在自我价值感水平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回归分析表明,社会支持水平对自我价值感3个分量表均有显著的回归效应.结论 大学新生的社会支持水平对自我价值感有良好的预测作用.
作者:丁薇;廖婷婷;郑涌;邓硕宁 刊期: 2007年第07期
近年来,青少年的近视患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大学生近视患病率已达到80%左右.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矫正屈光不正是临床的一种常用方法[1].大部分学生除戴眼镜以外,在无条件作准分子激光手术的情况下仍选择配戴角膜接触镜.随着戴镜学生的增加,因戴镜引起的眼部并发症也不断增多,严重者甚至导致失明.接触镜使用效果的好坏,除取决于镜片的质量与适应症外,还与是否合理使用及使用过程中镜片的保养和个人卫生情况等有关.
作者:李燕子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广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小学生膳食和营养状况,为指导学校及家庭合理安排膳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膳食调查、体格测量与尿负荷试验等方法对学生的营养状况进行分析.结果 学生的膳食组成多样化,畜禽类食物摄入较多,杂粮、水产品、奶类和水果摄入较少;各营养素的摄入量基本达到RNI水平,但也存在能量、维生素C、钙等摄入不足的现象;碳水化合物的供能比偏低,蛋白质和脂肪的供能比偏高;各餐能量分配比例以午餐高,早餐能量偏低.大部分学生的生长发育状况良好;尿负荷试验显示,维生素B1和维生素B2的营养状况较差.结论 广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小学生的膳食基本合理,营养状况良好,但需适当增加杂粮、水产品、奶类、动物肝脏和水果的摄入.
作者:刘静;李健生;朱惠莲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大学新生口腔健康状况和口腔健康知识,为制订高校大学生口腔保健教育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WHO口腔健康调查方法并参考全国口腔流行病学调查方案,对某医科大学2 557名大学新生进行口腔健康状况及口腔保健知识、态度、行为调查.结果 2 557名医科大学新生龋患率为39.7%,龋均1.51;龋未治牙占39.0%,龋失牙占3.7%,因龋充填牙占9.7%.软垢平均区段数为(2.07±0.08)个,检出率为85.2%;牙石平均区段数为(2.24+0.75)个,检出率为81.2%;牙龈炎平均区段数为(2.72±0.92)个,检出率为78.4%.龋齿与牙周疾病的防治知识及口腔保健知识知晓率不理想.结论 调查对象患龋情况低于全国同类人群检测结果,牙周疾病检出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大学新生口腔卫生保健行为有待进一步强化.
作者:王海林;孙莹;陶芳标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新疆城市青少年饮食及减肥相关危险行为的流行现状和发展趋势,为教育、卫生及相关部门制定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美国CDC(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监测问卷,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对8 874名大中学生的基本情况和相关饮食行为进行调查.结果 每天吃早餐的青少年学生只有58.2%;吃早餐又摄入奶及奶制品/豆及豆制品的仅为23.1%;每天喝1次及1次以上饮料的学生占12.9%;每天至少吃1次甜点的学生占29.1%;每周都吃洋快餐的学生占4.2%;讨厌某类食物的学生占41.1%;控制饮食和运动减肥的学生占18.7%和20.1%;绝食、呕吐、吃减肥药的学生占3.5%.结论 学校、家庭和社会要密切配合,及早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积极促进青少年健康饮食行为和生活方式的形成.
作者:张俊;葩丽泽;王辉;米娜瓦尔·安尼瓦尔;阿斯亚·阿西木;刘利红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学习优秀与学习困难学生内隐完美态度,为学习困难学生的干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对某中学初二年级15名学习优秀学生和15名学习困难学生进行内隐社会认知实验.结果 学习优秀学生和学习困难学生完美含义词偏好击中率均高于缺撼含义词偏好击中率,完美含义词偏好击中率差异和缺撼含义词偏好击中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内隐完美态度水平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家长和学校应改进教育方法,使学习困难学生对完美的追求具体到对学业的追求,提高他们的学习适应程度.
作者:张秀阁;梁宝勇;藏丽荣;马小兰 刊期: 2007年第07期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肠病,与肠道动力异常及内脏感觉异常有关.大学生中肠易激综合征十分常见,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生活,降低了其生活质量.笔者对1996-2004年间在中原工学院医院就诊并确诊的42例大学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晓红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初中学生抑郁和特质焦虑心理症状的检出率,分析心理症状与生活满意度以及自我意识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FS-D)、特质焦虑量表(T-AI)、多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MSLSS)和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及相应的评价标准,对合肥市2所中学初一和初二学生4 524名进行特质焦虑、抑郁、生活满意度和自我意识的评定,描述抑郁、特质焦虑和自我意识异常的筛查情况,控制社会人口统计学因素后,分析生活满意度和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互关系.结果 肯定有抑郁症状的学生占17.9%,特质焦虑检出率为5.3%,自我意识过低的学生比例为29.1%,自我意识过高的检出率为28.6%,抑郁、特质焦虑症状和自我意识异常检出率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抑郁症状评分和特质焦虑评分呈正相关,生活满意度和自我意识评分均与抑郁、特质焦虑评分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抑郁和特质焦虑水平较高的学生生活满意度和自我意识水平较低,抑郁和特质焦虑水平较低的学生,生活满意度和自我意识水平较高.
作者:阙敏;陶芳标;何春燕;张丽华;朱鹏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广东省大学生产生亚健康的各种因素及普遍出现的症状,为制定干预对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2000年全国亚健康状态调查问卷对广东省10所高校600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 医学类和非医学类大学生对亚健康的定义理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自己健康的关心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大学生出现的亚健康症状表现排在前4位的都相同;自我评价为亚健康的比例高(57.0%),健康占22.3%,说不清占16.7%,疾病占4.0%.结论 广东省大学生普遍存在着亚健康的症状.学校应加强对学生健康的关注,提出干预措施.
作者:谢学明;钟远声;陈哲妮;张正;欧爱华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蚌埠市高中学生的亚健康状况,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开展相关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整群选取蚌埠市某高中在校学生1 409名,采用自编问卷进行调查,所得数据采用SPSS10.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亚健康状况检出率为58.34%,不同性别学生亚健康状况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年级学生亚健康状况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亚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为经常熬夜、正在减肥、缺乏体育锻炼、学习压力大、学习成绩不理想、睡眠不足等12项.结论 蚌埠市高中学生亚健康问题较为突出.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作者:汤建军;韩慧;李红影;芈静;张玉媛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在校大学生吸烟现状和相关知识知晓情况,为开展控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新乡市某科技学院和某医学院一~三年级共1 056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科技学院男生吸烟率(19.8%)显著高于医学院男生吸烟率(13.6%).在吸烟危害健康知识方面,医学院学生的综合知晓率高于科技学院学生.结论 部分大学生对吸烟与健康的关系缺乏正确认识,吸烟现象较普遍.在大学生中尽早、积极地开展戒烟活动十分必要.
作者:何瑞芳;杨艳旭;张利彬;贾喜玲;李东亮;包巍 刊期: 2007年第07期
2006年6月14-18日,绍兴市某农村中学109名学生在集中会考时出现50例腹泻病人.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潜伏期和实验室检验,确认为是一起由宋内志贺菌污染食物引起的感染性腹泻.
作者:陈志铨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学校类流感疫情流行特征,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4-2005年发生类流感疫情的在校学生和到当地医院就诊的学生进行调查.采集类流感病例鼻咽拭子标本,利用MDCK细胞传代技术分离流感病毒.结果 2004-2005年杭州市学校共计报告类流感疫情150起,发病学生2 853人,占全部类流感疫情的93.79%;2至4月及9至11月为2个高发期.每起类流感疫情发病人数均数为19.08例,平均报告时间为5.36 d.65.85%的疫情检出流感病毒,29.41%的标本检出流感病毒.结论 杭州市流感表现为散发和局部爆发的特征.
作者:谢立;王麟;邓晶;孙昼;黄春萍;黄仁杰;考庆君;崔威武 刊期: 2007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