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上海市长宁区儿童伤害状况及家长认知水平调查

徐妙珍;夏庆华;唐传喜;徐建兴;徐慧萍

关键词:创伤和损伤, 认知, 儿童, 横断面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上海市0~14岁儿童伤害现状及有关预防措施,为开展预防伤害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随机分层整群抽取长宁区0~14岁儿童1 375名,采用家长问卷方式调查0~14岁儿童2002年10月至2003年10月伤害发生情况及家长认知水平.结果伤害总报告率为10.47%,其中0~5岁组儿童伤害报告率高;伤害中跌倒坠落伤居首位;儿童家长相关伤害的认知正确回答率在90.6%以上:母亲的职业、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收入对儿童伤害发生有一定影响.结论0~14岁儿童的伤害率较高,在预防儿童伤害的研究中,儿童本身的特点以及家庭和社会环境对儿童伤害发生的影响不容忽视.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河南大学口腔与其他专业医学生口腔保健行为比较

    口腔健康是人体健康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研究发现:一个污染的口腔殖居着300多种微生物种群,不仅是许多慢性疾病危险因素的进入渠道,还是许多传染病如乙型肝炎、艾滋病等感染性疾病的传播途径[1].

    作者:徐芳;徐国良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百色市不同民族小学生伤害类型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不同民族小学生伤害常见类型及其危险因素,为预防伤害的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问卷调查法,对百色市1 155名不同民族小学生2002年2月至2003年1月伤害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百色市小学生伤害发生率为39.13%,男生明显高于女生(χ2=15.813,P=0.000);不同年龄组学生伤害发生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61.327,P=0.000),其中五六年级小学生发生率高(54.41%);壮族、瑶族、其他民族学生伤害发生率均高于汉族学生,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8.108,P=0.044).前5位伤害类型依次为跌伤(16.19%)、碰伤(7.10%)、刀割伤(4.16%)、动物咬伤(2.94%)和硬物击伤(1.39%).结论小学生的身心健康面临伤害的严峻挑战,应积极采取综合防范措施以减少伤害的发生.

    作者:谭盛葵;吴琪俊;马迎教;蒙仕江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金华市农村中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需求调查

    目的调查农村中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来源与健康教育需求,为农村中学生开展预防与控制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适宜方法.方法随机抽取金华市金东区农村4所中学3 717名学生,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来源与健康教育需求调查,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农村中学生经广播电视获得防治艾滋病知识的占57.73%,从家长和学校课堂获得的仅为2.15%与5.03%;中学生赞成课外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占62.55%.针对提出的6种健康教育形式无明显偏向.结论农村中学开展健康教育形式要多种并存,时间短、内容精的效果较好.

    作者:郑海鸥;郑寿贵;郑伟;黄礼兰;王琴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吉林大学女教职工乳腺疾病普查结果分析

    为了解高校女性教职工常见乳腺疾病患病情况,为今后开展乳腺疾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吉林省乳腺疾病研究中心于2004年10月对吉林大学5 134名女教职工进行了乳腺疾病普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续哲莉;边学海;宋昌龙;徐为然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上海市长宁区儿童伤害状况及家长认知水平调查

    目的探讨上海市0~14岁儿童伤害现状及有关预防措施,为开展预防伤害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随机分层整群抽取长宁区0~14岁儿童1 375名,采用家长问卷方式调查0~14岁儿童2002年10月至2003年10月伤害发生情况及家长认知水平.结果伤害总报告率为10.47%,其中0~5岁组儿童伤害报告率高;伤害中跌倒坠落伤居首位;儿童家长相关伤害的认知正确回答率在90.6%以上:母亲的职业、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收入对儿童伤害发生有一定影响.结论0~14岁儿童的伤害率较高,在预防儿童伤害的研究中,儿童本身的特点以及家庭和社会环境对儿童伤害发生的影响不容忽视.

    作者:徐妙珍;夏庆华;唐传喜;徐建兴;徐慧萍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穗港澳地区大学生急救知识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

    目的了解经济发达的穗港澳地区大学生急救知识水平,探讨其影响因素,为普及急救知识提供建议.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以半开放式问卷对穗港澳三地大学生1 721名进行调查.结果三地大学生急救电话号码知晓率为80.71%;急救知识平均得分为(49.70±13.86)分,男生得分高于女生,年级越高,得分越高;培训经历、学习欲望、地区差异以及母亲文化程度对学生得分均有影响.结论大学生急救知识水平急需提高,普及的任务刻不容缓.

    作者:覃思;王声湧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班级活动促进高中生心理健康的研究

    目的探索班级活动对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为制定心理保健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以班级活动形式对学生进行为期12周的团体辅导,活动前后采用SCL-90量表测试学生各因子分及总分并进行比较.结果活动开始前,实验班各因子分水平比对照班高,其中有4项因子分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活动结束后,实验班每项因子得分都比活动前得分低,其中7项因子分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班活动前后测查结果只有强迫因子分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班与对照班活动后测查结果在抑郁因子上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其他因子分2个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班级活动对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有很明显的效果.

    作者:黎敏生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湖州市学校食堂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分析

    校食堂是学生就餐的主要场所,其卫生状况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身体健康.

    作者:钱菊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蚌埠市2004年高中生危险行为调查

    目的了解蚌埠市高中生危险行为的变化情况,为采取干预措施保护青少年健康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蚌埠市10所中学60个班级的3 251名高中生为研究对象,获有效问卷3 044份.对其意外伤害行为、吸烟、饮酒和药物使用、性行为、饮食行为、锻炼行为和上网情况进行调查,并与2002年的调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5.3%的学生从不或很少遵守交通规则,13.2%的学生有打架行为,4.1%的学生曾离家出走,1.5%的学生曾有过自杀行为,被老师体罚过的学生占43.0%;23.4%学生曾经吸烟;72.0%的学生曾经饮酒;11.2%的学生曾去过迪厅或舞厅跳舞;有1.2%的学生曾使用过摇头丸;2.4%的学生曾发生过性行为;34.6%的学生认为自己稍胖或很胖;41.9%和69.3%的学生每天吃水果和蔬菜次数≥1次,47.6%的学生每天喝牛奶≥1杯;40.7%的学生经常进行体育锻炼;12.1%的学生调查前1周上网≥3 d.多数意外伤害行为、吸烟、饮酒和药物使用、性行为、锻炼行为和上网行为发生率男生高于女生.结论多数吸烟、药物使用、性行为、上网行为发生率2004年高于2002年,而意外伤害行为和锻炼行为发生率2004年低于2002年.

    作者:张建军;李杭建;董永超;朱明军;乔国维;龚庆春;孔繁祥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大学生性别特质分布特点研究

    目的了解大学生性别特质分布的特点,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性别角色量表,对399名理科、文科和医科一至三年级学生的性别特质分布进行问卷测试.结果男女大学生有双性化、男性化、女性化和未分化4种性别特质类型.医科大学生年级间的未分化性度取向及文科大学生年级间双性化、未分化性度取向的构成比例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文科三年级大学生双性化比例高,未分化比例低.结论对大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有利于改变其性度取向,改善其心理品质.

    作者:任伯绪;张晓方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北京市海淀区 1999~2004年高考学生体检结果

    高考学生体检是国家高等教育招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笔者对海淀区1999~2004年高考学生体检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以掌握海淀区高考学生的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升学、专业选择的身体因素等方面的变化趋势,为今后更加有针对性地开展学校卫生保健工作提供依据.

    作者:李静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滕州市城乡中学食堂卫生状况

    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学校食堂的卫生安全尤为重要.为全面提高滕州市中学食堂卫生质量,切实预防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的发生,确保学生的身体健康,探讨城区与农村中学食堂的差别,笔者于2005年4月对滕州市城乡中学食堂的卫生状况进行了调查.

    作者:赵曰华;杨冠山;裴宝伟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哈尔滨市城乡学龄儿童个性特征比较

    目的探讨城乡学龄儿童个性特征及其差异,为儿童个性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龚耀先修订的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儿童版)对哈尔滨市城乡7~12岁的学龄儿童共1 789名进行个性测试与评价.结果城乡学龄儿童个性类型特征分布有明显差异,城市儿童外向和倾向外向类型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农村儿童,而农村儿童内向和倾向内向类型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城市儿童.结论城乡学龄儿童个性特征明显不同,城市儿童个性特征多倾向于外向,而农村儿童多倾向内向.

    作者:武丽杰;刘爱书;李志贤;夏薇;孙彩虹;陈素芬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山东省儿童少年龋病与生长发育的关系

    目的探讨儿童少年龋病与生长发育的内在联系,为制定口腔保健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将山东省7岁和9岁儿童的乳齿龋患情况分为4组(dmf=0,dmf=1~2,dmf=3~4,dmf≥5),将12,14,17岁少年恒齿龋患情况分为4组(DMF=0,DMF=1,DMF=2,DMF≥3),分析不同龋患组儿童少年身高、体重、胸围、肺活量、BMI指数和血红蛋白的差异.结果7岁和9岁儿童乳齿龋患与发育水平关系密切,乳龋牙数越多,发育水平越低.12,14,17岁恒龋牙数与发育水平无明显关系.结论乳龋患与发育水平关系密切,制定口腔保健规划时要考虑到生长发育这个因素.

    作者:张迎修;王淑荣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某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与人格及防御机制的相关研究

    目的了解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及防御机制之间的关系,为高校加强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人格问卷(EPQ)、防御方式问卷(DSQ)对西安某高校部分贫困生进行测查.结果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较多,其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防御机制之间存在较高的相关性.结论贫困大学生的人格和防御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心理健康,高校应注意帮助贫困大学生培养健全人格、自主采用成熟的防御机制维护心理健康,提升心理素质.

    作者:杜志丽;贺思辉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大学生足部形态指标的非对称性研究

    目的探讨大学生足的非对称性,为鞋的设计提供形态依据,为体质人类学研究积累资料.方法采用国际通用足的测量方法,测量319名(男156人,女163人)辽宁籍大学生的足部15项形态指标.结果足部15项形态指标均以非对称性多见,并且左侧较长的占多数.第1趾足长左侧>右侧和左侧<右侧的平均值男生为4.5 mm和3.8mm,女生为4.4mm和3.9mm.第1趾足长Ⅰ型、Ⅱ型和Ⅲ型的比率男生分别为54.5%,29.5%和16.0%,女生分别为47.2%,30.7%和22.1%.结论大学生足的形态有明显的不对称性.

    作者:李岩;徐飞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山东省5 870名大中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分析

    目的了解山东省大中学生艾滋病知识掌握情况,为制定宣传教育方法和重点教育内容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级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利用问卷形式进行调查.结果山东省大学生、高中生、初中生艾滋病知识总体知晓率分别为67.47%,58.57%和52.47%,其中普通大学高,为68.75%;职业技术学校、农村普通初中低,分别为53.33%和47.97%.学生对艾滋病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知晓率较高,对无偿献血知识、非传播途径、不能预防艾滋病的方法知晓率较低.大中学生对HIV感染者AIDS患者存在较为明显的歧视现象.结论山东省大中学生艾滋病知识总体知晓率较低,特别是农村学校和职业技术学校是宣传教育的薄弱环节,应重点加强健康教育.在教育内容上应重点加强无偿献血知识、非艾滋病传播的途径和不能预防艾滋病的方法等内容,减少歧视应成为今后工作的重点.

    作者:闫静弋;徐留臣;杨育林;魏霞;席庆兰;张迎修;毕振旺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内蒙古达斡尔族中小学生贫血患病状况

    为了解达斡尔族地区城镇中、小学生贫血情况,笔者于2004年10~11月,对达斡尔族聚居地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尼尔基镇4所中学、5所小学的达斡尔族学生进行了贫血调查,报道如下.

    作者:刘延明;刘宝龙;金绍杰;李兆峰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贵阳市2004年中小学生视力低下状况及危险因素分析

    青少年视力低下者中85%属于近视[1].我国青少年近视患病率由1998年世界第4位上升到第2位.近视使青少年的注意力的深度和广度受到限制,使辨认远处和精细目标的能力下降,从而对学习产生不良影响[2].

    作者:冯承芸;邓冰;黄列玉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校园伤害,牵动人心学生安全,重于泰山

    校园安全已成为全社会所关注的无庸讳言的问题,青少年的伤害高发,接二连三发生在中小学校的群死群伤和暴力事件令人担忧.现代社会中的伤害隐患日益增多,全球范围的伤害高发给居民,特别是妇女、儿童的生命和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作者:王声湧 刊期: 2006年第02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