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良渊;郭巍伟;吴毓秀;王彤
目的探讨有消化道症状儿童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及饮食行为的关系,以减少儿童上消化道疾病的发生.方法整群抽取3~12岁儿童320名,由儿科医生进行胃肠疾病病史调查,用ELISA法检测血清抗HpU-IgG,同时进行饮食习惯的调查.结果血清抗HpU-IgG总阳性率为47.5%,6~12岁年龄组儿童抗HpU-IgG阳性率明显高于3~5岁年龄组;有症状组抗HpU-IgG阳性率明显高于无症状组;胃肠道症状与不良饮食行为习惯相关.同时具有Hp感染和不良饮食习惯,只有其中之一以及以上2个因素均无时发生胃肠道症状的OR值分别为3.05,1.67,1.61,1.00.结论儿童胃肠道症状与Hp感染和不良的饮食行为习惯均相关,2者同时存在时关系更为密切.
作者:张天哲;张铁民;李奉晏;李爱珍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技校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和增长知识的关键时期,营养尤其重要,而住宿生的营养状况与其饮食习惯和食堂的膳食供应有着密切的联系.为了解技校住宿生的膳食营养,以便指导食堂的膳食供应,改善学生的营养状况,预防营养缺乏病的发生,笔者对蚌埠铁路技校住宿生进行了膳食营养状况调查.
作者:孟莉;戴飞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了解江门市区中小学生生长发育水平和现时营养状况,为采取相应的卫生保健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江门市8所中小学学生12 680名,按照<中国卫生监督统计报表学校卫生情况年报表技术规范>有关要求进行调查和评价.结果身高上等、下等率分别为8.25%和14.39%,体重上等、下等率分别为14.48%和12.29%,营养不良检出率为32.39%,肥胖检出率为7.68%.身高下等、体重上等和肥胖检出率都是小学生高于中学生,营养不良检出率中学生高于小学生.身高上等和肥胖检出率男生高于女生,身高下等和营养不良检出率女生高于男生.结论对肥胖、营养不良和矮身材学生,应提供相应的防治处方.
作者:许健莲;林慕贞;余月桂;黄晓丹;李曼瑜;邝雪玲;陈耀伟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了解不同组别医学生肠道原虫感染特征,以便为学生肠道原虫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取被试者新鲜粪便碘液染色,高倍镜直接观察发现浅黄色圆形小体后,分别采用苏木素-伊红染色检查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蓝氏贾第鞭毛虫、人芽囊原虫及结肠内阿米巴原虫,金胺-酚改良抗酸染色法检查隐孢子虫卵囊.结果各种常见肠道原虫感染率略高于1992年全国人均水平.总感染率农村学生为14.21%,城市学生为4.80%(x2=49.36,P<0.01);男生为12.67%,女生为6.31%(x2=21.75,P<0.01);汉族学生为7.67%,少数民族学生为22.66%(x2=66.27,P<0.01).结论医学生肠道原虫感染率有升高趋势,农村学生、少数民族学生和男生肠道原虫感染率偏高,是重点检测和防治对象.
作者:李继红;崔茜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分析不同时期中小学生HBsAg携带者的分布状况,了解近年来对HBV预防工作的进展,为今后制订更有效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1988~2003年茂名市区中小学生进行的5次HBsAg检测结果按性别、学段分别计算阳性率,用x2检验进行比较.结果 HBsAg阳性率由1988年的14.76%上升至1994年的15.25%(P>0.05),再逐步下降至2003年的8.05%(P<0.01);男生阳性率显著高于女生(P值均<0.01);1988年小学生组高于中学生组(P<0.01),1997,2000,2003年小学生组低于中学生组(P值均<0.01);2003年不同年级之间的阳性率与其对应的学龄数(年级数)成正相关(r=0.95,P<0.01).结论茂名市中小学生HBsAg携带率近年来呈稳步下降趋势,中小学生HBV感染的预防工作已取得显著的成效.
作者:林芝源;罗光毅;蔡世仟;刘美珍;邓绍甫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了解畲族中小学生常见病患病情况,为制订学生常见病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城乡17所中小学校7~17岁畲族学生的患病情况与汉族学生进行1:1配比分析.结果畲族学生沙眼、扁平足、心脏杂音及辨色异常4种疾病检出率分别为2.1%,3.8%,0.4%,0.9%,高于汉族学生(1.8%,2.9%,0,0.4%;P<0.05);但龋齿和视力低下检出率(12.9%,18.8%)低于汉族学生(16.7%,20.5%)(P<0.05).结论畲族中小学生常见病的患病情况与汉族学生有所差异,在进行学生常见病防治时应区别对待.
作者:刘希标;胡思丁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索血压偏高中学生血压与血脂间的关系,为青少年高血压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应用BecKMAN CxR9对31对血压偏高和血压正常中学生血清中的胆固醇(代)、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进行同步测定.结果血压偏高组中学生的代、TG、LDL均高于血压正常组(P<0.05),而HDL则低于血压正常组(P<0.05).在中学生血脂与血压相关分析中,代和LDL与舒张压(DSP)呈正相关(P<0.05),TG与收缩压(SBP)呈正相关(P<0.05),HDL与SBP呈负相关(P<0.05).结论中学时期即存在血压偏高伴血脂偏高现象,预防高血压、冠心病应从青少年时期开始.
作者:陈昭;王洪艳;张轮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前注射乙肝疫苗是防止乙肝病毒感染的一种重要手段,但仍有部分人在按常规注射后未出现免疫力.为提高其免疫应答水平,笔者对青岛大学师范学院1998~2003级527名乙肝疫苗接种后无应答的大学生,分别给予注射不同剂量乙肝疫苗1个周期,以期获得免疫力.
作者:辛克盛;潘敏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幼儿健康知识、态度、行为的培养和形成,除了与幼儿园的教育有关外,还受家庭和社会诸多因素的影响.有关资料证实,在学生的健康知识来源中父母占第1位[1].因此,对幼儿进行有效的健康干预,不仅要从幼儿园入手,更要从家庭开始,加强对家长的健康教育和干预.为了解幼儿家长健康知识水平及主要影响因素,笔者于2003年10月对杭州市4所幼儿园的300名幼儿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
作者:梅笑漫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了解中小学领导对学生营养午餐的认识以及学校开展营养午餐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为我国学校营养午餐的实施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深度访谈的方法,对北京、上海等9个城市的33名中小学主管领导进行访谈.结果学校主管领导普遍认识到学生营养问题的重要性,一些校长认为应将营养午餐纳入素质教育之中,但也有少数校长对学生营养午餐持消极态度.学校在开展营养午餐时遇到一些问题和困难,需要社会各方面支持和帮助.结论学校主管领导应加强营养知识的学习,提高对营养午餐的了解.教育、卫生等行政部门应组织相关人员认真总结现有经验,加强对营养餐的系统研究,使学生营养午餐的开展得到科学的指导.
作者:鲁杨;肖燕平;杜亚平;沈阿根;陈永绸;马冠生 刊期: 2005年第04期
营养状况是反映中小学生健康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当前,中小学生中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并存,而超重和肥胖尤为突出,这对学生的身体健康和生长发育造成了不良的影响.为了解邹城市中小学生近10 a来的营养状况,笔者对该市近10 a城乡中小学生营养状况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贻庆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缺铁性贫血(IDA)及核黄素缺乏是发展中国家常见的营养缺乏性疾病.据报道我国居民核黄素人均日摄入量占RDA的58.4%,城市女性贫血率为23.5%,农村为25.8%[1].有报道,核黄素可促进铁的吸收和储存[2].本研究探讨同时补充核黄素和铁对改善青春期女生铁营养状况的效果.
作者:杨芳;张军生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了解锦州市中小学生龋齿患病与防治情况,探索发生龋齿的原因以及防治对策.方法 1997~2003年,对锦州市在校中小学生每年进行1次常规龋齿检查,发现龋齿进行充填治疗,并做好记录.结果恒牙患龋率由1997年的25.26%下降到2003年的14.91%,恒牙龋均值逐年减小,恒牙龋齿充填率逐年提高.结论加强健康教育、进行预防性检查和充填治疗,对预防中小学生龋齿发生非常必要.
作者:高显会;高守利;张国毅;刘国强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了解合肥地区学生视力不良的分布特点及规律,为青少年学生近视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4 521名6~18岁学生利用串镜检查视力.结果视力不良率城市学生(56.9%)高于农村学生(51.9%),女生(57.4%)高于男生(51.7%).从6岁年龄组开始,学生视力不良率逐渐下降,至9~11岁年龄组低;11岁以后逐渐上升,至18岁时视力不良率高.学生视力不良屈光类型在低年龄组(6,7岁)以远视为主,占90%以上;以后随年龄上升,近视的学生逐渐增多,13岁以上年龄组近视学生超过了99%.结论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率呈上升趋势,且以近视为主.防治近视需要社会、学校、家长、学生共同重视和配合.
作者:张丽华;高茗;张金霞 刊期: 2005年第04期
艾滋病的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一种由逆转录病毒引起的,以人体免疫系统受损为主要特征的全身性疫病.人体一旦受到艾滋病病毒的感染,其免疫系统将受到严重损伤,机体抵抗力下降,以至诱发严重感染和一些少见的肿瘤.
作者:谭红专;刘薇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学生常见病(主要指肠道蛔虫感染、沙眼、贫血、龋齿、营养不良、视力低下)是我国中小学生普遍存在的健康问题.韶关市是全国学生体质调研和常见病防治监测点,从1992年开始对学生常见病进行综合防治,第1阶段(1992~1995年)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第2阶段(1995~2000年)的工作已经通过终期考评.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继红;邓伟焕;杜韶女;付宏营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为了解山西大学生体质发育规律和特点,以便为教育、体育和卫生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笔者对1985和2000年山西大学生体质调研资料进行了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王莹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为了解重庆师范大学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发展趋势及存在的问题,为高等学校的体育和卫生工作决策及宏观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笔者对2000年重庆市大学生的体质调研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朱云霞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青春期女性骨发育、月经初潮与身高突增关系,为提高青春期女性身体素质提供依据.方法 2002年对贵阳市9~15岁健康女性248名测量身高,调查月经初潮发生情况,拍摄左手腕骨X光片,依据X光片用Grave法划分身高突增期,并作1 a身高追踪.结果 9岁组的个体约有5/6已进入了青春期身高突增,并有部分高峰期个体;身高突增高峰(PHV)发生在Grave骨化指标的钩骨第二期(H-2)和/或第三指中节指骨骺成骺帽(MP3=)的同时,1 a的身高追踪结果与Grave的青春期突增分期法的结论一致.结论 Grave法可用于中国女性青春期突增的判断.但综合考虑Grave指标、年龄和月经初潮可更好地判断和预测女性的青春期身高突增过程.
作者:聂四平;王荣;苏静;冯光莉;马培先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了解家长营养知识和态度对子女饮食行为的影响程度,为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营养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深圳市300名学龄儿童及其家长进行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的调查.结果家长对儿童营养知识普遍缺乏,大部分学龄儿童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各种不良饮食习惯,如不吃早餐、吃零食、挑食、偏食、进食速度过快和膳食搭配不合理等.结论家长的营养知识和态度对子女饮食行为和食物消费结构有明显影响;但家长和学生接受营养知识的态度较好,说明在家长和学生中开展有针对性地营养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和可行的.
作者:李世敏;乔方 刊期: 200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