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韶关市中小学生常见病防治效果评价

杨继红;邓伟焕;杜韶女;付宏营

关键词:卫生保健提供, 预防和控制, 学生保健服务
摘要:学生常见病(主要指肠道蛔虫感染、沙眼、贫血、龋齿、营养不良、视力低下)是我国中小学生普遍存在的健康问题.韶关市是全国学生体质调研和常见病防治监测点,从1992年开始对学生常见病进行综合防治,第1阶段(1992~1995年)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第2阶段(1995~2000年)的工作已经通过终期考评.现报道如下.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兰州理工大学学生吸烟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目的了解大学生吸烟现状及原因,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大学生吸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兰州理工大学460名大学生的吸烟状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男生尝试吸烟率为73.0%,女生为26.9%.一至四年级男生的吸烟率分别为25.51%,24.17%,40.86%和42.35%,一、二年级与三、四年级学生吸烟率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社会风气、周围人群以及香烟的易得性等是影响大学生吸烟的主要因素.正确引导和加强大学生的健康教育有利于控制吸烟.

    作者:杨建文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茂名市1988~2003年中小学生HBsAg携带状况分析

    目的分析不同时期中小学生HBsAg携带者的分布状况,了解近年来对HBV预防工作的进展,为今后制订更有效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1988~2003年茂名市区中小学生进行的5次HBsAg检测结果按性别、学段分别计算阳性率,用x2检验进行比较.结果 HBsAg阳性率由1988年的14.76%上升至1994年的15.25%(P>0.05),再逐步下降至2003年的8.05%(P<0.01);男生阳性率显著高于女生(P值均<0.01);1988年小学生组高于中学生组(P<0.01),1997,2000,2003年小学生组低于中学生组(P值均<0.01);2003年不同年级之间的阳性率与其对应的学龄数(年级数)成正相关(r=0.95,P<0.01).结论茂名市中小学生HBsAg携带率近年来呈稳步下降趋势,中小学生HBV感染的预防工作已取得显著的成效.

    作者:林芝源;罗光毅;蔡世仟;刘美珍;邓绍甫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杭州市部分幼儿家长健康知识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

    幼儿健康知识、态度、行为的培养和形成,除了与幼儿园的教育有关外,还受家庭和社会诸多因素的影响.有关资料证实,在学生的健康知识来源中父母占第1位[1].因此,对幼儿进行有效的健康干预,不仅要从幼儿园入手,更要从家庭开始,加强对家长的健康教育和干预.为了解幼儿家长健康知识水平及主要影响因素,笔者于2003年10月对杭州市4所幼儿园的300名幼儿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

    作者:梅笑漫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某农村中学寄宿生膳食营养状况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居民的食物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为了解农村寄宿中学生膳食结构和营养状况,针对存在的问题指导学生合理饮食,促进农村寄宿生身心健康成长,笔者于2003年10月对四川省资中县某镇中学寄宿生进行了膳食营养状况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潘晓莉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重庆市北碚区小学生书包卫生状况调查

    书包是学生必备的学习用具,也是影响儿童健康和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如果书包过重、形状不适合肩背比例、材料不透气、背法不正确,就会危害儿童的身心健康和正常的生长发育.为了解小学生书包的卫生状况,避免书包对儿童健康造成危害,笔者对重庆市北碚区小学生书包的卫生状况进行了调查,现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李静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青少年烟酒滥用的性别差异及社会心理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青少年烟酒行为的性别差异及其社会心理因素,为制定有效的青少年物质滥用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制烟酒行为问卷和自尊(SES)、焦虑(SAS)、抑郁(CES-D)量表,对整群随机抽取的云南省8地区28所中学的3 595名中学生进行匿名调查.结果男性吸烟、急性醉酒率2次/人达26.52%和16.70%,高于女性的10.68%和5.88%(P<0.05).男性SAS平均得分为(42.52±8.52)分,高于女性的(43.17±8.73)分;男性CED-S≥16分者占14.21%,女性为16.90%,差异有显著性(P<0.05).吸烟与不吸烟的男生相比,有突出的好奇、从众、显示成熟的心理特征(OR值分别为18.69,24.8,13.72),是女生(OR值分别为3.62,3.88,3.89)的4~6倍;男生(OR=9.80)与女生(OR=2.49)相比,更易受同伴影响.结论社会性别差异及伴随的同伴压力,是造成男性烟酒滥用行为显著高于女性的重要原因.

    作者:张河川;郭思智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家长营养知识和态度对子女饮食行为的影响

    目的了解家长营养知识和态度对子女饮食行为的影响程度,为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营养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深圳市300名学龄儿童及其家长进行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的调查.结果家长对儿童营养知识普遍缺乏,大部分学龄儿童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各种不良饮食习惯,如不吃早餐、吃零食、挑食、偏食、进食速度过快和膳食搭配不合理等.结论家长的营养知识和态度对子女饮食行为和食物消费结构有明显影响;但家长和学生接受营养知识的态度较好,说明在家长和学生中开展有针对性地营养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和可行的.

    作者:李世敏;乔方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某高校大学生儿童期性虐待情况

    目前,有关儿童性虐待的文章媒体报道较多,相关学术研究却很少[1,2].笔者拟通过对某高校大学生儿童期性虐待发生情况的调查引起人们对这一问题的关注,为国内更加深入地研究儿童性虐待以及制定相关预防、惩治与服务策略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作者:谷来有;迟淑艳;张兆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广州地区部分健康大学生甲型流感病毒血清抗体检测结果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健康大学生H9,H7和H5 3种甲型流感病毒亚型的隐性感染情况,分析人类对上述3种禽类甲型流感病毒亚型是否具有免疫力并探索甲型流感病毒对人类的潜在危险性.方法采集广州地区健康大学生血清686份,通过血凝抑制实验进行抗体检测.结果 H9亚型抗体阳性率达35.1%,有22份血清存在H7抗体,有18份血清存在H5抗体.结论 H9亚型在健康青年中的隐性感染率非常高,但H7与H5亚型抗体的阳性率极低,人类尚不具备免疫力.当前流行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7,H5等和亚型)对人群威胁巨大,应加强防护,必要时应采取主动免疫等防护措施.

    作者:唐小龙;蔡淑玉;方习武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血压偏高中学生血压与血脂含量关系的配对研究

    目的探索血压偏高中学生血压与血脂间的关系,为青少年高血压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应用BecKMAN CxR9对31对血压偏高和血压正常中学生血清中的胆固醇(代)、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进行同步测定.结果血压偏高组中学生的代、TG、LDL均高于血压正常组(P<0.05),而HDL则低于血压正常组(P<0.05).在中学生血脂与血压相关分析中,代和LDL与舒张压(DSP)呈正相关(P<0.05),TG与收缩压(SBP)呈正相关(P<0.05),HDL与SBP呈负相关(P<0.05).结论中学时期即存在血压偏高伴血脂偏高现象,预防高血压、冠心病应从青少年时期开始.

    作者:陈昭;王洪艳;张轮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20世纪前叶我国以学校卫生为书名的著作略述

    一个学科的形成与发展,观其专著就能较好地反映其理论研究和实践成果以及演变的轨迹.中国近代学校卫生是伴随着以儒学为中心的旧式教育的渐渐消亡,向近代教育制度的形成而发展,并以学校卫生作为近代教育科目之一而形成.笔者对近代(至1949年)以学校卫生为书名的著作的版本、结构、论点及其影响等进行整理、分析、讨论,以供现代学校卫生工作者和相关学者了解研究中国近代学校卫生发展史.

    作者:张丹红;张苏萌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廊坊市青少年白发情况调查

    人类头发的颜色因人种不同及个体差异而有所区别,色泽深浅取决于发丝中含有黑色素颗粒的多少.黑色素由头发毛根部的毛乳头分泌,且在其合成过程中需要酪氨酸酶的催化,因此凡能减弱毛乳头功能,减少机体内酪氨酸酶含量或使其活性降低的因素均能引起黑色素的减少而导致白发.人到老年,机体内部功能衰退,头发颜色由黑变灰,再由灰变白,属正常生理现象,而青少年白发则是一种非正常的生理表现.近年观察发现,青少年白发现象呈明显上升趋势.笔者对廊坊市青少年学生白发情况进行了调查,现报道如下.

    作者:路玉兰;汪静雪;孙明珠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中小学领导对学生营养午餐的认识和需求

    目的了解中小学领导对学生营养午餐的认识以及学校开展营养午餐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为我国学校营养午餐的实施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深度访谈的方法,对北京、上海等9个城市的33名中小学主管领导进行访谈.结果学校主管领导普遍认识到学生营养问题的重要性,一些校长认为应将营养午餐纳入素质教育之中,但也有少数校长对学生营养午餐持消极态度.学校在开展营养午餐时遇到一些问题和困难,需要社会各方面支持和帮助.结论学校主管领导应加强营养知识的学习,提高对营养午餐的了解.教育、卫生等行政部门应组织相关人员认真总结现有经验,加强对营养餐的系统研究,使学生营养午餐的开展得到科学的指导.

    作者:鲁杨;肖燕平;杜亚平;沈阿根;陈永绸;马冠生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补充核黄素和铁对改善中专女生铁营养状况的研究

    缺铁性贫血(IDA)及核黄素缺乏是发展中国家常见的营养缺乏性疾病.据报道我国居民核黄素人均日摄入量占RDA的58.4%,城市女性贫血率为23.5%,农村为25.8%[1].有报道,核黄素可促进铁的吸收和储存[2].本研究探讨同时补充核黄素和铁对改善青春期女生铁营养状况的效果.

    作者:杨芳;张军生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湘潭某工厂子弟中学学生受虐待的多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儿童受虐待的危险因素,以便为保护儿童身心健康提供依据.方法抽取湘潭某工厂子弟学校初中二年级学生282名,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儿童受虐筛查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及艾森克个性问卷(儿童版)进行调查.将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及艾森克个性问卷(儿童)共计15个因子作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近1 a内遭受过虐待的儿童有86名,儿童遭受虐待行为的危险因素有父亲惩罚、严厉(B=0.073,OR=1.076,P=0.012,95%CI为1.016~1.140),母亲拒绝、否认(B=0.115,OR=1.121,P=0.002,95%CI为1.042~1.207),儿童性格古怪、孤僻、易找麻烦(B=-0.026,OR=0.974,P=0.099,95%CI为0.944~1.005)以及儿童个性的掩饰维度(B=-0.035,OR=0.966,P=0.041,95%CI为0.934~0.999)进入Logistic回归方程.结论父亲应减少对儿童的惩罚、严厉,母亲应减少对儿童的拒绝、否认.同时,着力塑造儿童健全的人格,有望减少儿童受虐的发生.

    作者:杨世昌;张亚林;黄国平;郭果毅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护理专业学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性

    为了解武汉地区医学院校护理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笔者于2002年4月对武汉地区5所医学院校护理专业学生的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水平进行了相关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王平;李海燕;阮丽萍;赵敏;杨建兵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某综合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心理干预效果分析

    目的了解综合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探索困扰综合高中学生的心理问题,为有效实施心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整群抽取临沂市兰山区第一综合高中学生1 458名进行调查,对学生、家长、教职员工采取为期3个月的心理辅导,同时进行心理干预.结果 困扰综合高中学生的主要心理问题集中表现为强迫、缺乏自信、敌对、情绪低沉、忧虑抑郁.干预后学生的心理问题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综合高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应实施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

    作者:汪照清;王龙珍;秦玲玲;朱莲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不同类型学习障碍儿童认知功能和行为问题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学习障碍儿童认知功能与行为问题之间的关系,为制定相应的学习障碍干预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制一般环境问卷、韦氏儿童智力量表(中国修订本)和Conners量表为工具,对185名学习障碍儿童进行调查,并与185名正常儿童调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家庭环境对学习障碍儿童有一定影响;学习障碍儿童言语智商、操作智商和全量表智商均显著低于正常儿童(P值均<0.01),且言语智商和操作智商分离现象普遍,言语型和非言语型学习障碍儿童有不同认知功能特点;学习障碍儿童组有较多的冲动、多动和品行问题.结论学习障碍儿童存在明显认知功能缺陷,不同类型学习障碍儿童有不同的认知损害,儿童行为问题对认知功能有一定的影响.

    作者:季卫东;李宁;李煜;郭本玉;郭兰婷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景宁县畲族与汉族中小学生常见病患病现状比较

    目的了解畲族中小学生常见病患病情况,为制订学生常见病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城乡17所中小学校7~17岁畲族学生的患病情况与汉族学生进行1:1配比分析.结果畲族学生沙眼、扁平足、心脏杂音及辨色异常4种疾病检出率分别为2.1%,3.8%,0.4%,0.9%,高于汉族学生(1.8%,2.9%,0,0.4%;P<0.05);但龋齿和视力低下检出率(12.9%,18.8%)低于汉族学生(16.7%,20.5%)(P<0.05).结论畲族中小学生常见病的患病情况与汉族学生有所差异,在进行学生常见病防治时应区别对待.

    作者:刘希标;胡思丁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某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消费与健康关系分析

    高职生在日常生活中要进行各种消费,在消费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健康问题.为此,笔者于2003年9~11月对某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消费与健康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

    作者:熊逸民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