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现;于晓峰
目的分析湖北省贫困农村学龄儿童生长发育及健康状况,为探讨影响贫困农村儿童生长发育与健康状况的相关因素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取湖北省浠水县6所小学6~9岁学龄儿童789名进行健康状况调查和体格检查.结果与1992年湖北省同龄儿童的平均水平比较,儿童的身高平均增长了3~7 cm,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体重平均增加了1 kg,其中仅9岁组儿童差异有显著性(P<0.05);体重指数(BMI)仅在9岁年龄组男女儿童之间差异有显著性;农村儿童贫血患病率为39.8%,男(41.3%)高于女(37.2%),也高于1992年湖北省儿童的贫血患病率(24.6%).儿童的骨密度与身高、体重均呈非常显著正相关(r=0.26,0.35,P值均<0.01).结论湖北省贫困农村学龄儿童生长发育和健康水平仍不理想,应加大营养监测和干预工作的力度.
作者:张春莲;汪春红;易国勤;华立明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了解大学生胃肠道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学校健康教育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自编调查表对广州市4所大学1 251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胃肠道健康得分(4.52±3.90)分,女生得分高于男生;11.6%的大学生胃肠道健康状况较差;文史类学生得分高于医学类学生,其他专业学生得分差异无显著性.经Logistic回归分析,不按时就餐、暴饮暴食、吃饭时生闷气等12项是影响大学生胃肠道健康的因素.结论大学生胃肠道健康仍存在一定问题,常与行为、社会心理等因素有关,应采取综合预防措施,提高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作者:石文娟;马绍斌;范存欣;王声湧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了解广州市中小学生饮食行为和卫生习惯现状,为学生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2004年3~4月,分层随机整群抽取广州市8所小学四至六年级、9所中学初一至高三年级学生8 222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学生每天吃早餐、午餐、晚餐的比例依次为95.0%,98.9%和97.8%,大部分学生在家里吃饭.早上7:00前吃早餐为多,占58.0%;在1周的饮食中有15.5%的学生每天吃糖果、巧克力等甜品1次以上,有56.1%的学生每天喝牛奶或相同量的奶制品少于1杯(约200 mL),20.9%的学生每天喝含糖碳酸饮料1次以上,有34.5%的学生每天吃蔬菜少于1次,有少部分学生每天吃油炸、腌熏食物1次以上;大多数学生有饭前便后洗手、早晚刷牙的习惯;有38.3%的学生在调查前1周内光顾过街边小摊.结论中小学生是不良饮食行为和卫生习惯预防的重点人群.提倡在中小学生中开展个性化健康教育矫正不良饮食行为和卫生习惯.
作者:周志衡;王家骥;李亮昌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了解儿童多动症(ADHD)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危险因素,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Conners教师问卷对1 502名6~11岁儿童进行ADHD筛查,共筛查出74例具有多动倾向的儿童作为病例组,选择与病例组儿童的年龄、性别、年级和智力水平相同的74例作为对照组.对ADHD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ADHD的患病率为4.93%.其中男生患病率为7.76%,女生患病率为1.92%,差异有显著性(P<0.01).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父母关系不良和教养方式不当(P<0.05)是ADHD的危险因素.结论父母教养方式及父母关系与ADHD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
作者:张迪;陈容;顾国家;王容君 刊期: 2005年第09期
河南省周口市属缺碘地区,1995年以来,由于全民普食碘盐,1997年该市监测结果显示,碘盐、儿童甲状腺肿大检出率和尿碘水平3项指标均达到了卫生部规定的标准,并于2000年通过了碘缺乏病防治达标验收.近几年来,各地先后报道了随着碘摄入量的增加,甲状腺病的发生情况有了很大的变化.作为对碘摄入量敏感的群体,儿童甲状腺病的发病是否与成人一样,笔者对此进行了分析.
作者:李新庄;马占凯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情感表达、自动思维与睡眠质量的关系,为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提供依据.方法对167名工科大学生采用情感表达量表(TAS-20)、自动思维(ATQ)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PSQI)进行调查.结果自动思维对睡眠指数有直接正向影响作用,情感表达通过自动思维对睡眠指数存在间接正向作用.结论提高大学生情感表达能力,克服消极自动思维,可以有效改变大学生的睡眠状况,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作者:张文海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了解汕头市城区学校健康教育课开课情况,提出解决当前健康教育课存在问题的对策与建议.方法查阅相关资料并结合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汕头市城区234所中小学健康教育课的开课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汕头市健康教育课得到普及推广,但近2 a来健康教育课在课程设置、课时、师资、教材等方面出现了新的困难,仅有36.57%的小学和15.25%的中学开设<卫生与健康>课,大部分学校转为开设<体育与健康>课,影响了学校健康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结论应加强中小学健康教育课教学、教材改革,以提高健康教育课的质量.
作者:陈泽华;钟海波 刊期: 2005年第09期
龋病和牙周疾病是中小学生的常见病,据福建省第2次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资料显示,12岁年龄组恒牙患龋率为50.19%,龋均为1.09,软垢指数为3.75,6个区段牙周均健康的人数仅为2.77%,需要口腔卫生教育的为97.19%[1,2].学校的口腔健康教育是改变中小学生对口腔健康知识、信念、行为(知、信、行)的一种重要手段,作为学校的领导,他们的口腔健康知、信、行直接影响学校口腔健康教育开展的效果.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中小学校长对口腔健康教育的知识、信念、行为及学校口腔健康教育的现状,为中小学校开展口腔预防保健工作提供参考.
作者:卢友光;杨闽红;闫福华;张海明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了解农村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心理健康的家庭环境因素,为农村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家庭环境量表(FES-CV)对福建省712名农村中学生进行测查,使用SPSS¨.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结果16.01%的农村中学生有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女生心理健康水平差于男生,强迫、人际敏感、偏执、抑郁、焦虑和恐怖因子得分显著高于男生(P<0.05).家庭的矛盾性、亲密度和娱乐性是影响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家庭环境因素.结论改善家庭的心理环境是提高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
作者:王东宇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纸张底色饱和度、色调对主观感觉的影响,为制订学生书本相关卫生标准提供依据.方法根据色度测定结果对纸张进行分组.选取30名9~10岁学生,用印制于18种底色纸张的课文评估主观感觉.结果舒适度较差的依次为深紫红、深青、宣纸、深绿、中绿,舒适度较好的依次为淡黄、白纸、浅黄、浅橙红.淡黄色为唯一不舒适率为0的试样,白纸不舒适率为11.4%.高、中等饱和度组中,各色调普遍存在较多主观感觉不适,而低饱和度(浅色)组没有.结论饱和度高(深色)对主观感觉会产生不利影响.白纸有一定的不舒适率,若加少许黄色,则舒适度明显提高.宣纸以及高、中等饱和度绿纸的舒适度低.
作者:王智勇;刘启贵;董毅;王光旭;何红彦 刊期: 2005年第09期
中小学生在体育运动、体育考试和比赛期间,经常会出现拉伤、扭伤、眩晕、胸闷、呼吸困难等急症.多年来笔者在运动性损伤救护工作中,采用针灸疗法对腓肠肌痉挛、拉伤、扭伤、眩晕甚至晕厥的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将1996~2004年治疗的68个病例分析如下.
作者:许新旺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不同选项体育课教学对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为高校体育课的教学改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399名参加不同选项体育课教学前后学生的身体素质达标成绩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田径选项课教学后,学生身体素质平均成绩均优于教学前,部分指标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其他选项课教学后,学生身体素质平均成绩呈下降趋势,部分指标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结论在选项体育课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
作者:董玉福;马锡宏;杨颖飞;张文星;李云清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了解钦州市儿童少年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特征,以便为有效防制乙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钦州市1994~2003年儿童少年乙脑疫情资料及爆发流行的个案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0 a来,钦州市儿童少年乙脑共发病477例,年平均发病率为4.74/10万.1999年发生爆发流行,发病265例,发病率为24.09/10万,其余年份呈散发状态;男性病例多于女性,集中在农村的学龄前散居儿童,流行年和散发年均以每年6月为高峰期,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结论将接种乙脑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是降低乙脑发病的一项有力措施.
作者:庞耀;黄莹莹;黄秀清;傅朝阳 刊期: 2005年第09期
浙江大学校医院创建于1958年.4校合并成立新浙大后,校医院现设有本部医院及下属4个分院,床位150张,工作人员230人,其中副高职称以上45人.浙大校医院于1997年经浙江省卫生厅评审为二级乙等医院和省级文明医院,2001年被省市劳动保障部门评定为省市医保定点医疗机构.
作者:李英奇;王小英;陈立峰 刊期: 2005年第09期
近年来,学校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时有发生,因其发病人数多,涉及面广,不仅严重危害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而且还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广西壮族自治区2000~2003年共发生食物中毒442起,中毒8 867人,死亡122人,其中学校食物中毒占中毒起数的17.65%,占中毒人数的27.78%.因此,对各类学校食物中毒情况进行分析,对于有效控制和减少食物中毒发生,保障学生的饮食卫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黄兆勇;唐振柱;黄林;杨娟;方志峰;黄立嵘 刊期: 2005年第09期
高校是一个特殊的社区,这一社区人群具有不同的层次特点,具有各自的生活成长背景、广泛的区域来源、活跃的思维方式以及高度的群体聚集性质,是心理问题和精神疾病的高发人群.高校学生心理问题或精神疾病的预防控制正被逐渐认识,但尚未被充分实践,而在实践中又迫切需要建立实施模式.笔者从初级卫生保健的定位、保护个人权益和维护学校环境的角度出发,探讨此项工作对个人、学校管理、疾病预防控制的做法及相应工作层面的模式.
作者:张维平 刊期: 2005年第09期
钙是人体的重要组成成分,并在机体各种生理变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但是钙在人体内的生物利用是个复杂的过程,包括钙的摄入、吸收和排泄,以及吸收的钙被用以维持生理功能的程度.本文就钙的生物利用率及其影响因素综述如下.
作者:王晓燕;马冠生 刊期: 2005年第09期
高血压病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1991年我国对15岁以上人群抽样调查显示,高血压的标化患病率为11.26%;与前10 a相比,患病率增加了25%.目前我国心脑血管病居城市居民死亡原因的第2位,在农村居首位,而脑卒中主要的危险因素就是高血压.
作者:周小英;余红波;周晓霞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分析山东省中小学生体重指数(BMI)及超重和肥胖发生率的长期趋势,为青少年生长发育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抽取1985,1995和200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山东省资料,根据7~18岁中小学生的身高、体重,计算体质量指数(BMI);按照<中国学生超重、肥胖BMI筛查标准>,分别计算男、女生各年龄组超重和肥胖检出率.结果男生BMI均值以及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在多个年龄组显著高于女生.7~18岁男女生BMI均值呈逐渐升高趋势,但各年龄组间BMI差值并非均匀一致;总体来看,1995年BMI均值以及超重和肥胖检出率高于1985年,而2000年高于1995年.结论BMI均值、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均随年代的增加而逐渐升高,并表现出一定的年龄和性别差异.山东省中小学生的超重和肥胖率正在以较快速度增长,并表现出明显的低龄化趋势.
作者:毕振旺;季成叶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体育教学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为提高该人群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456名在校高职学生进行测评,并进行比较.结果接受体育教学前实验组和对照组SCL-90各因子得分差异均无显著性;在接受体育教学后,与对照组相比,强迫、人际关系、焦虑、偏执和精神病性得分差异有显著性.实验组学生在接受体育教学前、后SCL-90各因子得分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高等院校应开设正规的体育教学,促进和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
作者:崔海明;王建忠;李秀芳 刊期: 2005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