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同伴教育在学校健康教育中的运用

韩云涛

关键词:同伴教育, 健康教育, 学校
摘要: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和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健康教育的核心是积极引导人们树立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和生活方式[1].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寄宿制初一学生焦虑、抑郁和应付方式研究

    中学是人生的重要阶段,是生理、心理等方面发展的重要阶段.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近几年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受到了普遍重视[1].为了解寄宿生这一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笔者于2001年进行了本次调查.

    作者:范虹江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连城县29所学校自备饮用水卫生状况

    为了解连城县中小学自备饮用水卫生状况,保障学校自备饮用水安全,确保师生身体健康,防止饮用水安全事件的发生,连城县卫生防疫站于2002年12月~2003年1月进行了相关抽样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江栋;罗汉刚;罗健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中国青少年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综述

    以1989年在云南吸毒人群中第1次发现HIV感染者为标志,艾滋病开始在中国境内传播开来,尤其是近几年呈倍增趋势.根据卫生部新公布的中国艾滋病疫情数字,到2002年上半年,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总人数已增长到近100万.

    作者:张慧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重庆市中小学生口腔疾病患病情况

    目的了解重庆市中小学生口腔疾病现状,为中小学生口腔疾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WHO口腔健康调查方法,分层整群抽取48个调查点,共调查8 328人,分为12,15和18岁3个年龄组进行调查.结果重庆市中小学生12,15和18岁年龄组龋病患病率分别为22.51%,22.25%和20.41%;12,15和18岁年龄组龋均分别为0.46,0.50和0.51;牙龈出血检出率12岁组为1.71%,15岁组为1.35%,18岁组为1.89%;牙结石检出率12岁组为15.13%,15岁组为30.56%,18岁组为50.93%;牙周软垢检出率12岁组为 32.59%,15岁组为34.11%,18岁组为36.93%.随着年龄增长,牙周病发病率不断升高.结论重庆市中小学生龋病患病率相对较低,牙周病患病率相对较高,龋患牙充填率低.学校、家长及学生应做到早期检查、早期预防和早期治疗,使中小学生口腔疾病的防治工作制度化、系列化、网络化.

    作者:林居红;李刚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平顶山煤业集团幼儿园儿童营养膳食调查

    目的了解幼儿园儿童的营养状况,为营养监测和改善工作提供基础资料.方法整群抽取平顶山煤业集团幼儿园儿童670人,采用5 d称重法和发放膳食调查表的方法对学龄前儿童进行营养膳食调查,并从中抽取205人进行体格检查、营养指标测定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Ca,Fe,Zn含量.结果幼儿园儿童能量、Fe、硫胺素、维生素C摄入量达到或超过推荐摄入量(RNI),而蛋白质、Ca、视黄醇当量和核黄素摄入量低于RNI标准,尤其是Ca摄入量偏低,仅达RNI的33.8%;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供能比中,脂肪达31.60%,蛋白质为10.18%,膳食中蛋白质来源以谷类为主,占总摄入量的 51.91%,来自动物和豆类的优质蛋白质占蛋白质摄入量的 43.71%(达50%以上为好);脂肪主要来源于植物油;血清Ca缺乏检出率为 83.90%,核黄素和维生素C缺乏或不足分别为24.39%和5.85%.结论营养素摄入不均衡,应调整膳食结构,增加动物性食品、豆制品、乳及乳制品、有色蔬菜及含钙丰富食物的摄入量.

    作者:陈姜;耿敏学;陈琴;刘威;钟美铃;范晓萍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儿童性病120例分析

    性传播疾病(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TD)对儿童健康的危害远大于成人,它直接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和心理健康.因此,儿童性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笔者对1998年1月~2002年9月在河南大学医学院儿科、皮肤性病科、内科等就诊的120例儿童性病病例分析如下.

    作者:杜耀武;刘英杰;柴立辉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河南省高校636名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应付方式

    目的了解河南省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应付方式和个性间的关系,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SCL-90、应付方式问卷以及艾森克个性问卷对河南省高校大学生636名进行测查.结果研究组与全国大学生常模相比,仅在躯体化、人际敏感、抑郁和焦虑4个因子均分上差异有显著性,其他因子均分间差异无显著性.心理健康与应付方式及个性间有一定程度的相关.结论河南省大学生同其他省份大学生一样,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心理健康与其应付方式及个性间有一定的相关关系.

    作者:赵勇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减少大学生献血后反应的健康教育干预效果

    目的减少大学生无偿献血后的不适反应,探讨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方法在衢州学院医学专业大学生中进行健康教育干预,非医学专业大学生为对照组,现场记录和问卷调查大学生献血后的不适反应.结果 270名无偿献血大学生,107人出现不适反应,发生率为39.6%.其中99名医学专业大学生28人出现献血后不适反应,发生率为28.28%;171名非医学专业大学生79人出现献血后不适反应,发生率为46.20%,明显高于医学专业大学生(χ2=8.43,P<0.01).结论大学生献血后不适反应发生率较高.进行健康教育干预,有减少大学生无偿献血后不适反应的效果.

    作者:诸葛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太原市某小学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知识·态度·行为

    目的了解小学生与健康生活方式有关的知识、态度、行为现况,为相应的干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太原市桃园小学三~五年级824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健康生活方式知识(48.35分)、态度(18.52分)、行为(59.58分)问卷得分小学生均未达到及格水平,且男生在知识方面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P<0.05);三、五年级小学生的知识得分显著高于四年级(P值均<0.05),三、四年级小学生的态度得分显著高于五年级(P值均<0.05).结论对小学生进行健康生活方式的教育干预不仅必要,而且迫切.

    作者:王芳芳;许言午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学校卫生工作人员对学校性教育态度和需求分析

    自1988年8月24日国家教委、国家计生委发布<关于在中学开展青春期教育的通知>以来,学校性教育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了解学校性教育现状,可以更好地满足儿童青少年性健康的需求.为此,笔者于2002年11月对来自全国1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60名学校卫生人员进行了不记名的问卷调查,目的是了解学校卫生工作人员对性教育的态度、需求和在学校开展性教育的情况,为教育及相关部门制定学校性教育工作策略提供参考.

    作者:陈晶琦;刘伟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初三学生246名心理防御机制评定

    目的了解初中生心理防御机制的特点,为初中生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利用防御方式问卷(DSQ)对某校246名初三学生进行测评.结果大多数初中生倾向于应用成熟的防御机制;学习成绩中等女生较其他人更多地使用不成熟防御机制,学习成绩中等以下男生较其他人更少使用成熟的防御机制;在防御策略上,女生比男生更回避,学习成绩中等以下学生比中等学生更多运用同一化,而学习成绩中等学生则较多运用幻想、升华、制止和回避.结论初中生心理防御机制存在性别差异,不同学习成绩学生应对应激的防御策略可能不同.

    作者:舒幼娥;孟宪璋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杭州市幼儿腮腺炎、水痘及其他传染病发病趋势分析

    目的了解幼儿园儿童腮腺炎、水痘及其他传染性疾病的发病趋势,为预防幼儿传染性疾病的流行提供依据.方法对杭州市1991~2001年幼儿园传染病填报资料进行发病率统计,并进行χ2检验和趋势性χ2检验.结果腮腺炎的发病率从1991年的 5.076%下降到2001年的0.724%,且呈逐年下降趋势;水痘的发病率无明显下降趋势,1991~2001年平均为2.938%;其他传染性疾病发病率较低,1991~2001年平均为1.220%.结论腮腺炎、水痘是幼儿园中的主要传染病.城市和农村幼儿园腮腺炎发病率均呈逐年下降趋势;水痘发病率城市幼儿园呈下降趋势,而农村下降不明显.

    作者:徐韦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武警指挥类院校学员健康知识和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健康教育有关因素对武警指挥类院校学员健康知识和行为的影响,为促进此类院校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自制调查问卷,分层整群多阶段抽样,对全国5所武警指挥类院校的927名学员采用现场无记名问卷方式进行调查,所获资料用 SPSS 1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结果学员的健康知识和行为的总分及格率分别为76.1%和46.6%,健康知识问题正确回答率 (14.1%~93.9%)和健康行为形成率(30.5%~84.9%)主要受施教人员、教育时间和有无专门教材的影响;有专业教师的2项得分显著高于无专业教师的(P<0.01);教育时间达到20 h的得分明显高于未达到20 h的(P<0.01);有专门教材的与无教材的教育效果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要配备专业教师,提供教材和保证教育时间,提高学员自身保健水平和组织健康教育工作的能力,为部队健康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李浴峰;陈峰;王心;刘彬;雷志勇;呼文亮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227例儿童口腔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及干预效果评价

    幽门螺杆菌(HP)是WHO公布的新发现的传染病菌,其危害在我国日趋严重,尤其在儿童中的感染率以1%~4%的年速率增长,在12岁儿童的感染率已高达40%以上[1].近年来,口腔中的HP及口腔HP与胃HP的关系,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作者:沈丽娟;彭艳英;金建玲;陶建秀;任慧;江熠;高霞;郁世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师范大学生204名应激性生活事件和应对方式调查

    目的了解师范大学生的主要压力源及常采用的应对方式,以便为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204名师范大学生的压力源构成情况和常用的几种应对方式进行调查.结果生活事件发生的频率依次为考试失败、学习负担重、被人误会等,在7个事件上男女性别差异显著.生活事件各因子应激量从大到小排序为学习压力、人际关系、受惩罚、健康与适应问题、其他、亲友与财产丧失.常采用的应对方式是:努力去改变现状,使情况向好的一面转化(89.7%);吸取他人和自己经验(88.7%);从失败中吸取经验(86.8%);能理智应付困境(85.3%)等.在采取消极应对方式上具有显著性别差异.结论生活应激事件主要来自学习方面和人际关系方面等.采用的应对方式一般为主动、积极地针对问题的应付,但仍有部分学生的应对方式倾向于消极.

    作者:刘春燕;李文权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柳江县农村学生集体用餐卫生安全措施

    近年来,校园内群体食物中毒特别是恶性投毒事件时有报道.这些事件中毒人数多,波及面广,造成了极坏的社会影响.1997年起,柳江县采取多种措施,不断加强校园食品卫生监督力度,有效地控制了食物中毒和食源性肠道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保障了广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现就农村学校食堂卫生监督管理措施报道如下.

    作者:林运成;黄以仁;曾菊华;谢化凤;韦恒飞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学生营养午餐营养素供给量》中值得商榷的几个问题

    北京市开展学生营养午餐已经4 a多了,学生营养餐食谱是依据卫生部1998年发布的<学生营养午餐营养素供给量>制定的.根据实际操作,感到其中一些数据不够准确,给营养师的营养素计算带来诸多不便.现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介绍如下,仅供参考.

    作者:罗海鸥;安健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重庆某小学409名学生学习适应性问题调查

    目的分析小学生学习适应性问题的类型和特征,为教育干预实验提供实证依据.方法采用学习适应性量表(AAT)调查409名四、五年级小学生的学习适应性发展水平和特点,并比较其性别差异.结果小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整体水平仅达到中等,约有30%~40%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学习适应问题.女生的学习适应性整体水平显著高于男生,但随着年级的升高,这种性别差异逐步缩小.结论四、五年级小学生对学习环境,尤其是对学校人际环境的适应性问题为严重,其次是学习策略和身心健康方面的问题,学习动力不足问题相对较轻.

    作者:田澜;张大均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初中生自我意识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

    目的探讨青少年自我意识与父母教育方式的关系,以促进青少年自我意识的良性发展.方法以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和自我意识量表(PHSS)为测试工具,对157名初中学生进行测评.结果不同性别青少年的父母教养方式存在差异,青少年的行为与合群2个自我意识分量表得分存在性别差异,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的自我意识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结论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自我意识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

    作者:张秀阁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大学生艾滋病知识问卷的难度及区分度分析

    目的评价大学生艾滋病知识问卷的难度和区分度,以便提出对不同问题的处理意见.方法难度指数、区分度指数是按难度、区分度的计算方法,对大学生艾滋病知识问卷进行难度、区分度分析与评价.结果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血液、性、母婴)的题目难度偏小(P=0.91),区分度不好(D=0.15);男女之间传播概率难度偏大(P=0.17),区分度不好(D=0.17);非传播途径、安全性行为、病程等方面的题目难度适宜(平均P=0.57),区分度好或尚可(平均D=0.51).结论总体而言,大学生艾滋病知识问卷的难度、区分度较好,建议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和男女之间传播概率的题目不作为评价艾滋病预防教育效果的指标.

    作者:孙昕霙;常春;郭岩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